1997年12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切实加快经济结构调整

  发展才有出路
——“人往哪里去”系列述评之七
本报记者朱剑红
“人往哪里去”,虽然是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提出的问题,其实质是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双流交汇时的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是要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新岗位。
有经济学家作过统计,当经济总量保持在6%以上的增长水平时,GDP每增长1%,失业率降低2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有十几年保持在这个发展水平之上。为了实现发展战略目标,今后我国经济还将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无疑可以继续为就业提供一定的空间和机会。
我们说要靠发展经济来解决就业,并非仅仅从速度概念出发。简单地用放松银根、刺激总需求扩张、刺激经济增长的办法,不但不能解决就业问题,还可能会使通货膨胀卷土重来,影响再就业。发展要建立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再就业也必须扩展到更多的领域和新的空间。
在吸纳就业人员方面,第三产业潜力最大。据有关部门测算,第三产业产值每增加2.4个百分点,就业就可以增加1个百分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就业人员的从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迅速上升。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目前我国从业人员中有50.5%的人从事第一产业,23.5%的人从事第二产业,26%的人从事第三产业。其中,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比例比1991年上升了7.1个百分点,年均增长7.9%。从1994年起,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员。
尽管我国第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水平还不高,且不说它创造的产值比重仅为33%左右,只相当于世界低收入国家的水平。只看我们居民生活中的社区服务,如照顾老人、家务钟点工、儿童看护、餐饮、维修等,还无法得到满足,就可以知道它的发展空间还很大。近年来,我国的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100万人。
眼下在城市,有很多双职工家庭在追求这样一种理想就业结构:男女双方一人在外企、私营企业工作,享受市场经济的好处,另一人在国有单位工作,享受铁饭碗的温情。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就业观念的变化,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创造新就业岗位的一条出路。
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96年城镇人员到乡镇企业就业的超过900万人。1996年末,我国全部非公有制单位的从业人数达7149万人,比1991年增加了4441万人,年均增长21.4%,大大快于全国从业人员年均增长1.2%的速度,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从1991年的4.2%上升到1996年的10.4%。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以来,城乡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增加了3696万人,相当于全部从业人员增加数的91%。这其中有大批下岗职工抛弃了“等待政府安置”的思想,通过自谋职业走上了自强自立的新路。由此可见,城乡非公有制经济实际上已经成为我国就业的主要增长点。
在劳动部门采访时,听到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工厂进口了一部塑料袋编织机,只需40个工人,但厂里有400位职工,用机器生产就意味着要裁掉360个工人。后来这个厂采取了折衷的办法:分解机器,用了200个职工。当地政府对此事的结论是:进口这部机器是决策失误。
这个小故事启发人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我们考虑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不可忽视把再就业也作为一项战略一并纳入规划。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是最基本的国情,经济发展要与整个社会进步相协调、相平衡。许多城市在制定发展规划时,考虑更多的是上项目,对就业缺乏足够的重视。有限的岗位和大量的劳动力供给,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矛盾。因此,一些专家和部门提出,从保持就业岗位存量的角度看,我们既要兴建效率高的现代化企业,又不放弃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家在制订财政、金融、外贸等方面的投资政策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就业的贡献因素,把创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作为一项长期战略目标。
改革和发展是当今中国的二重奏,解决“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同样离不开这两者。有专家提出,当前最重要的配套改革,一是加快资本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使我国各个产业领域的资源配置更合乎资本稀缺、劳动力相对过剩的现实;二是进一步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充分利用民间企业资源增加就业;三是调整企业税负和负担,鼓励生产和创业;四是加快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增加农业、商业和农村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和就业容量;五是进一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增加劳动密集产品和劳务出口;六是加快城市福利制度改革。
总之,解决再就业问题,有待于深化改革,加快各方面的调整,挖掘出新的空间。任重道远,全社会都来努力。


第2版(经济)
专栏:

  我国新型劳动制度框架已经确立
吴邦国要求努力开创劳动工作新局面
本报天津12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林红梅、本报记者刘国胜报道:全国劳动工作会议今天在天津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给会议发来贺信,他强调各级劳动部门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努力开创劳动工作新局面。
吴邦国在贺信中说,党的十四大以来,各级劳动部门紧紧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积极培育和大力发展劳动力市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劳动制度,深入研究解决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同时,各级劳动部门还从大局出发,承担了困难企业职工解困和促进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等方面的任务,为改革、发展和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吴邦国指出,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做好再就业、困难企业职工生活保障、加快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等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劳动部门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努力做好工作。要积极配合国有企业改革,认真研究下岗职工分流安置的措施,提出相应的措施,狠抓落实,使更多的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要切实做好困难企业职工解困工作,想方设法保证他们的基本生活,努力使解困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把解困与再就业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逐步建立起覆盖城镇所有职工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体系;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理顺收入分配关系,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开发,不断加强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努力开创劳动工作的新局面。
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劳动工作经历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劳动部部长李伯勇今天在会上说,我国新型劳动制度的框架已经确立,劳动力市场初步形成。
李伯勇提出今后几年劳动工作的目标是:围绕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向劳动工作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巩固劳动制度改革成果,把劳动力市场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经济发达地区要率先建成完善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第2版(经济)
专栏:

  邹家华在全国计划会议上指出
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本报讯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12月16日在全国计划会议结束时的讲话强调,要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努力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保持下去。
邹家华说,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物价涨幅逐年大幅度回落,这是经济形势好的重要特征,标志着我国经济走上适度快速和相对平稳的发展轨道。各地要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指导下,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确定本地区明年经济发展速度。多年的实践证明,市场物价稳定是经济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经过几年的努力,物价已经基本稳定下来,但对通货膨胀仍不能掉以轻心。在当前物价涨幅较低的情况下,要注意发挥价格杠杆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
邹家华强调指出,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关键环节。要抓住当前宏观经济环境好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力争在新的一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结构调整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第一,发展第一、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关系。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快改造提高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二,加强基础设施与振兴支柱产业的关系。要做到统筹规划,在安排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集中必要资金,支持效益好、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作用的支柱产业尽快成长,促进两者协调发展。第三,新上项目与充分利用现有基础的关系。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基础,原有基础经过改造可以发挥作用就不要上新项目。新上项目一定要技术先进,市场前景广阔,能带动原有基础的改造和提高。第四,经济效益与经济规模的关系。要根据效益原则,推进企业组织结构优化,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第五,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关系。没有市场适销的好产品、新产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就没有立足之地。开发新产品,要有市场需求的支持,把新产品开发与市场开拓结合起来,迅速提高新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第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要在深化改革、促进发展、保持稳定中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特别注意把握好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高度重视搞好再就业工程,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改革为动力,通过优化结构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持久的、牢固的稳定。
邹家华说,要按照“四分开一完善”的原则,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种植、收购、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积极调整农产品的品种、品质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市场需要的农产品种植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镇企业要处理好与城市工业的分工关系,重点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为城市大工业配套,提高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在谈到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时,邹家华强调,各地区都要在国家规划和产业政策的指导下,充分考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求,选择适合本地条件的发展重点和优势产业,避免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形成优势经济和特色经济。


第2版(经济)
专栏:

  吴邦国在全国经贸会议上强调
努力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
本报成都12月17日电新华社记者周亮、本报记者王彦田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全国经贸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五大、十五届一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既要看到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利条件,克服畏难情绪,坚定信心,又要对存在的困难有足够的估计,落实各项措施,扎实工作,勇于创新,用三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管理,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到本世纪末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开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吴邦国强调指出,十五大报告用大量篇幅谈国有企业改革,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对一些长期探索但认识仍不统一的问题,作了明确的回答,给了我们强大的思想武器。这些是我们做好工作的指导方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准确理解,贯彻执行。
他还说,1997年经贸工作和全国的形势一样,是好的。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方面,经过大家的努力,工作有成绩。这一点,江泽民、李鹏和朱镕基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都给予了充分肯定。大家感受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效益好转,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势头。1至9月份,全国6.7万户独立核算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0.31%,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增长67.74%。二是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工作进展顺利。三是资产重组取得重大突破。突出的是两个例子:一个是南京五家企业联合组建东联集团,另一个是齐鲁石化兼并淄博化纤、淄博化工。这是建国以来最大的资产重组案例和最大的兼并案例。这些成绩是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取得的,是与各部门、各地区的大力支持和各级经贸委同志的共同努力、广大职工艰苦创业分不开的。
吴邦国在谈到用三年左右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的问题时说,三年摆脱困境的具体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从总体上讲,国有企业盈亏相抵后的经济效益明显好转,企业利润大幅度上升,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大大增强;二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亏损面下降到正常水平,基本淘汰长期性亏损企业;三是企业经营状况明显好转。三年摆脱困境的具体方法主要是:把纺织行业作为突破口,坚定不移地走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路子,完善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吴邦国说,明年是实现三年目标的第一年,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很重,党中央、国务院寄予很大期望,我们要花大气力把这一工作抓好。要认真编制好明年国有企业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作计划,1998年纺织行业的压锭任务一定要落实,对企业分流人员要做细致的工作,同时,要高度重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吴邦国说,职工下岗问题,是我们经济生活中一个很突出的问题,要满腔热情地做好职工分流安置工作。要保证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费;职工下岗要有计划地进行,要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结合各地实际继续探索、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扶持、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春节前要做好送温暖工作,保证困难企业职工过好年。吴邦国还强调,明年要继续采取坚决措施治理“三乱”,减轻企业负担。态度要坚决,不能搞形式主义,要保证重点,真正把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担减下来。
全国经贸工作会议12月15日至17日在成都召开。吴邦国在会议期间,召开了省市长座谈会和部分省市经贸委主任座谈会。还在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省长宋宝瑞同志陪同下,考察了长虹集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西南物理研究院、成都飞机制造公司等单位,他对四川近年来在改革和发展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第2版(经济)
专栏:

  邹家华在全国物价系统表彰先进会上指出
物价调控和管理不能放松
本报北京12月17日讯记者费伟伟报道:人事部、国家计委今天在京联合召开表彰大会,对近年来在抑制通货膨胀、推进价格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全国物价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出席会议,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颁奖,并作了重要讲话。
邹家华指出,近几年在治理我国通货膨胀的过程中,各级物价部门不断加强和改进物价管理,注重运用经济手段调控物价,大力整顿价格秩序,制止乱收费、乱涨价,为有效抑制通货膨胀,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贡献。他强调物价调控和管理工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
人事部、国家计委决定,授予河北省邯郸市物价局等8个单位“全国物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卓俊义等10名同志“全国物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第2版(经济)
专栏:

  内贸部公布生产资料质量抽查结果
角钢热轧薄板质量问题突出
本报北京12月17日讯国内贸易部今天公布了三季度对部分黑色金属材料市场质量抽查结果:在螺纹钢、盘条、角钢、圆钢及冷轧薄板、热轧薄板中,角钢和热轧薄板的质量问题比较严重,合格率仅为56.8%和60%。这是内贸部首次公布对生产资料市场质量抽查结果。
这次抽查范围覆盖了北京、上海、天津、石家庄、太原、南京、武汉等地区,抽取样品总数为178个,总体合格率为83.7%。抽检合格率最高的是冷轧薄板和螺纹钢,分别为95.8%和93.7%。样品不合格原因主要集中在:机械性能不合格,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不符合标准规定;化学成分不合格,主要是碳、硅含量不符合标准;标准尺寸超过标准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等。
本次共抽查经销企业75个,国有企业的抽样合格率为89.92%。
(茂欣)


第2版(经济)
专栏:

  海南商检严把质量关
本报讯海南省商检局严把进出口商品质量关,今年1月—11月,完成进出口商检2300多批,商品货值达5亿美元。近年来,该局加强商检证单的管理,建立领用、入库管理、使用统计和销毁制度。
(少雄洁雪)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加强公用通信网建设
本报讯北京电信管理局与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日前签订了60万端口的EWSD程控交换设备供货合同,使EWSD在北京的网上运行量达到260万端口。(张大农)


第2版(经济)
专栏:

  高低压交联电缆工艺技术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由国家科委、电力部主办的高低压交联电缆工艺技术研讨会,日前在昆明举行。研讨会对河北宝丰企业集团的35—110KV高压交联给予很高评价。(王枫)


第2版(经济)
专栏:

  京九铁路台前储运站开通运营
本报讯京九铁路台前储运站日前投入使用。该站的启用将对豫鲁冀交界地区对外物资交流与经济协作发挥促进作用。(刘建华)


第2版(经济)
专栏:

今年,安徽砀山县七十五万亩酥梨、苹果再获丰收,总产达五亿多公斤,收入十亿余元。其中“绿色食品”砀山酥梨远销海外。图为园艺场果农装箱外运的情景。
祁震广孟扬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