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

  美国:活跃的全方位外交
本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
1997年美国外交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全方位展开,异常活跃。
今年6月,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在哈佛大学就美国外交政策发表演讲,她踌躇满志地说,美国要肩负起“决定历史进程”的使命,“视野不能只停留在一个地方而要遍及每一个大陆”。据统计,克林顿总统在1993年即执政的头一年只出访了3个国家,今年则多达15个国家,而且明年的出访日程也已经排满,包括中国、非洲和南亚地区。他在执政之初,经过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在白宫举行第一次国宴,而今年来访的外国元首则络绎不绝。
在美国,当选连任的总统在第二任期目光更多地转向国外,以期有所建树,青史留名,这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比较而言,当选连任的克林顿总统似乎有更多的理由这样做:长期困扰美国的平衡预算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这两大难题,在他手里得到基本解决。自1991年3月以来,美国经济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和失业率都处于较低水平,公布出来的各项经济、社会指标也喜大于忧,这使得克林顿总统能更多地关注外交事务。
北约东扩是今年上半年美国外交的重点。按理说,随着冷战的结束和华约的解散,北约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是北约是美国介入并影响欧洲事务的主要途径,也是防止俄罗斯东山再起的重要屏障。为了争夺两极格局解体后欧洲的势力范围,填补中东欧“战略真空”,美国不顾俄罗斯对北约东扩的激烈反对,强行运作,终于在7月马德里会议上按照美国意图宣布北约首选名单,启动北约东扩。
对于北约东扩究竟会给欧洲带来和平,还是埋下了日后不和的种子这个问题,不仅美国的欧洲盟国有不同意见,美国国内至今仍在争论不休。反对者认为,北约东扩会刺激俄罗斯的民族情绪,影响俄罗斯国家杜马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的批准,还会促使俄罗斯在美国处境尴尬的热点地区趁机插足。当然还有更严重的预测。从最近的情况来看,这些担心并非毫无道理。
如果说在北约东扩的问题上美国还算如愿以偿的话,那么今年它在中东问题上却陷入了顾此失彼的困境。从2月份开始,以巴关系不断恶化,中东和平进程严重受挫。阿拉伯国家普遍把这种状况归咎于美国对以色列的偏袒。美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希望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只是在阿以之间的关系上总也摆不平。在与中东相关联的海湾地区,美国的方针是“遏制两伊”。这项对待伊拉克和伊朗的政策,尤其在伊朗问题上今年不断受到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挑战。10月底爆发的美伊核查武器危机终于使美国意识到,阿以危机停滞不前,它在解决与伊拉克的危机中就放不开手脚。俄罗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出来斡旋美伊危机并进而重返中东的。近来的迹象表明,美国政府对解决阿以危机、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已经有了某种紧迫感,国内舆论也不时提出“两伊”应区别对待。但美国明年就要进行国会中期选举,面对国内强大的犹太势力,政府手中的筹码并不多。
美国在海湾和中东地区一时还脱不了身,在波黑地区也是一样。波黑和平目前仍然十分脆弱。驻那里的美军明年6月就要到期。美国政府正计划到时候将美军的名义改变一下,人数有所减少,继续留驻。但这需要与欧洲盟国磋商,也需要国会批准,实行起来都不容易。
除了这些地区外,美国今年还把眼睛盯住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制订了咄咄逼人的新中亚战略。其意图不仅着眼于该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是为了向欧亚大陆腹部地区扩充势力,这一动向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美日两国今年就《美日防卫合作指针》修改方案达成协议,是美国加强军事同盟、争夺亚洲防务主导权的又一表现,将给亚太地区局势增加不稳定的因素。
克林顿总统今年两次出访拉美,并宣布取消美国向拉美国家出口先进武器的禁令。这些举措说明,美国正着手修补同拉美国家的关系,弥合同拉美国家的分歧,以便时机成熟时将目前的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到整个拉美地区,建立以它为主导的横跨南北美洲的美洲自由贸易区。
今年,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格外引人注目。江泽民主席不久前对美国进行的历史性访问,使中美关系重新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中美两国决定共同努力,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对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在今年上半年,美国国内就中美关系展开了一场辩论,发展中美关系的呼声逐渐成为主流。有理由相信,通过克林顿总统明年对中国的访问,中美关系将会更加巩固。
一位白宫官员今年在谈到外交问题时说:“冷战时期的外交政策黑白分明,现在那种结构不存在了,很多事情是灰色地带,因此界定并奋力谋求美国的海外利益变得更加复杂了。”用这番话来透视今年的美国外交活动可以看出,冷战结束后世界正在继续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美国仍处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之中。
(本报华盛顿12月15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年终报道

  新北约面临新挑战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丁刚
1997年,欧洲安全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其标志是北约东扩的启动。北约秘书长索拉纳说,东扩将为北约进入21世纪铺平道路。他把今年北约的发展总结为四个“新”字,即“新成员”、“新伙伴”、“新任务”和“新结构”。四“新”中,“新成员”最为重要。
1995年9月,北约正式公布东扩计划研究报告。今年,北约加快了东扩步伐。经过美俄、欧俄多次高层会晤和北约内部的讨价还价,7月8日至9日北约在马德里举行首脑会议,向波、捷、匈三国发出入盟邀请,并定在年底前完成入盟谈判。
北约的“新伙伴”是指北约与俄罗斯、乌克兰、中东欧以及地中海地区国家关系的发展。这当中,北约与俄罗斯的关系最为重要。今年5月27日,北约同俄罗斯在巴黎正式签署了双边关系“基础文件”,7月又成立了常设联合理事会。马德里首脑会议期间,北约与乌克兰签署了特别伙伴关系宪章,建立了危机磋商机制。5月30日,北约还与27个北欧、中东欧和中亚国家成立了欧洲—大西洋伙伴关系理事会。北约正在通过军事和非军事两个方面来建立与俄、乌、中东欧和中亚国家的协商合作机制,加强对这些国家的政治影响。
北约的“新任务”是指新形势下北约任务的变化,即从军事防御扩大到维持和平、预防和制止区域冲突、加强人道主义援助和军事技术合作。北约为适应新任务所做的调整,势必加强北约的政治色彩。
北约的“新机构”是指机构改革。随着北约任务发生变化和美国在欧洲军事存在减少,北约要想继续发挥在欧洲安全方面的主导作用,就必须在机构上做出相应调整。因此,北约在去年6月的柏林会议上提出了改革机构的设想。这个改革今年取得了一定进展:年初,北约组建了多国多兵种特遣部队;年末,北约改革计划因西班牙与英国、土耳其与希腊之间矛盾的缓和而得以通过。这个改革计划大体包括三项任务:一是精简机构,把现有大小65个司令部减少到20个;二是使新的指挥机构更能够适应东扩的需要;三是建立灵活机动的指挥系统,使欧洲将来在没有美国参加的情况下能够独自采取军事行动。
综合分析今年北约上述四方面的变化可以看出,欧洲新安全格局的形成正在经历一个关键时期,在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格局这个问题上,美、欧、俄三方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北约东扩之所以能够启动,主要是因为它符合美欧的基本利益,它是美欧联手积极推动的结果。美国积极推动北约东扩的考虑是,借助北约来保证美国介入欧洲事务的分量。但是,对于究竟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欧洲安全体系才最符合美国的利益,而美国在其中又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在美国是有争论的。北约东扩费用问题不单单是出多少钱的问题,它反映的是美国究竟应该对未来的欧洲安全承担什么责任。美国北约问题专家斯罗恩分析说,毫无疑问,在欧洲安全问题上,美欧只有继续加强合作而别无选择,但如何分担费用与责任的争论将影响未来北约发展的方向。
北约东扩还对美欧同俄罗斯的关系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一直坚决反对东扩,主要是因为北约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军事集团,而俄最担心的就是欧洲安全由美国人左右。美国正是基于这一点,才对俄做出一些许诺与让步,如不在新成员国部署核武器,同意修改常规武器条约,根据俄方要求将《第二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生效时间推迟5年,接纳俄参加7国集团,许诺向俄提供经济和财政援助并建立常设联合理事会,等等。但是,这并不等于西方已经把俄看做是真正的“伙伴”,它们的设想是,同俄罗斯逐步建立稳定的协商机制,用索拉纳的话来说,就是让俄罗斯“入轨”。西方利用俄罗斯的衰弱启动了东扩,俄罗斯不得不接受这个现实。但如北约继续东扩,特别是向波罗的海地区扩展,就会引发更尖锐的矛盾。叶利钦不久前访问瑞典,意欲加强与该地区国家的关系,这显然是针对北约东扩的。俄手中还有“战略武器裁军”等好几张牌,这是美欧不能不认真考虑的。
美欧在制定东扩方案和北约机构改革方面的矛盾更加表面化:在确定首批东扩名单时,法国等国提出的“32”方案遭到了美国反对;由于法国提出由欧洲人来担任北约南欧司令部司令的建议未得到美国的同意,法国至今仍不愿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这给建立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带来了困难。
目前,欧洲安全之所以还离不开美国保护,一是因为美国的军事实力强,二是因为西欧盟国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但是,今年6月签署的欧盟《阿姆斯特丹条约》已经确立了实现共同外交安全政策的目标,欧盟正在为建立“欧洲安全与防务特性”而努力,比如,北约机构改革的第三项任务就是要为欧洲盟国独立承担欧洲防务安全做准备。索拉纳如此描述未来的跨大西洋关系:一个统一的欧洲将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迎接新挑战。问题的关键是,美国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接受这样一个新欧洲。
在新的欧洲安全格局形成之前,美、欧、俄都在为确立自己的有利地位而努力,而北约的东扩与调整又为三者的关系带来了新的不稳定因素。从这个角度看,进入新世纪的北约仍将面临诸多挑战。
(本报布鲁塞尔12月15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经合组织认为我经济已软着陆
中国与土新签署市场准入协议
新华社巴黎12月15日电(记者沈孝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5日在巴黎发表的《经济前景》半年度报告指出,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在未来两年内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
这份研究报告说,由于中国政府对经济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严格控制贷款,因此,通货膨胀率降到了相对较低的水平,整个经济实现了“软着陆”。报告还说,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幅度虽然比前几年有所放慢,但是仍达到9%的高增长率。
报告认为,今年下半年在东南亚发生的金融动荡不同程度地波及了整个亚太地区,中国是唯一一个几乎没有受到影响的国家。
报告预测,如果中国在未来两年内继续有效地实施结构性改革和采取稳定性措施,那么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势头,而通货膨胀率也会压缩到低水平。
据新华社日内瓦12月15日电(记者李敬臣)中国日前在日内瓦先后与土耳其和新加坡签署了双边市场准入协议。至此,同中国签署类似双边协议的国家已有9个。
此前已与中国签署上述双边协议的7个国家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日本、韩国、巴基斯坦和新西兰。
中国与土耳其和新加坡的双边协议,是在上周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谈判进行期间签署的。中国迄今为止共与35个世贸组织成员举行了双边市场准入谈判,其中与20多个成员的关税谈判已接近尾声。


第7版(国际)
专栏:

  南方共同市场首脑会议闭幕
决定推进一体化进程
本报巴西利亚12月16日电记者吴志华报道:南方共同市场第十三届首脑会议昨天决定,明年开始成员国之间开放服务贸易的谈判,讨论制定有关政府采购的制度。这是该组织在扩大地区贸易基础上,在加深共同市场内部经济一体化道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会议还决定,智利今后将全权参加南方共同市场的各种会议和技术性谈判。
由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四国组成的南方共同市场于12月15日在乌拉圭首都蒙得维的亚举行第十三届首脑会议。


第7版(国际)
专栏:

  寒流袭击莫斯科高楼冻裂人死伤
本报莫斯科12月16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最近两天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及其周围地区遭到寒流袭击。昨天夜里,莫斯科市最低气温降到零下33摄氏度,莫斯科州达零下38摄氏度,创造了1902年以来的最低纪录。莫斯科市已有4人被冻死,700多行人因滑倒受伤。许多人受寒感冒。街上行人、车辆明显减少。
由于严寒骤临,莫斯科的低年级学生获得了一次意外的寒假——12月15日至18日,1—4年级学生被允许不到学校上学。
昨天凌晨,本报记者站所在的街道有一栋16层楼房因严寒而出现5厘米宽的裂缝。部分居民紧急撤出,被临时安置到附近一家旅馆。另一些居民则暂时到亲戚家借住。


第7版(国际)
专栏:

  塔一架客机失事
本报阿布扎比12月16日电记者林皎明报道:一架塔吉克斯坦的图—154客机昨天傍晚在阿联酋沙迦机场附近坠毁,76名机上乘客与9名机组人员遇难,一人生还。
这架客机从塔吉克斯坦起飞,预定15日晚间抵达阿联酋沙迦机场。当晚6时30分许,客机与沙迦机场调度塔失去联络,随即坠入机场外10多公里的沙漠中。


第7版(国际)
专栏:

  进口牛肉英国标准严格
预防疯牛欧盟步调不一
本报伦敦12月16日电记者蒋千红报道:英国农业大臣坎宁安15日在欧盟农业部长会议上宣布,英将从明年1月1日起单方面停止进口欧盟国家不符合英国卫生标准的牛羊肉。
坎宁安的决定是在欧盟农业部长会议以14∶1的表决结果决定推迟实行一项关于全面禁止受疯牛病影响国家出售高风险动物产品的禁令之后宣布的。
有评论说,这一禁令将使英国政府面临与欧盟重开“牛肉战”的局面。另据报道,美国农业部已于12月12日宣布将全面禁止进口欧洲牛羊肉,直到这些国家证实它们的牛羊肉没有受到疯牛病病毒感染为止。


第7版(国际)
专栏:

  动荡中的亚洲金融
韩元
本报汉城12月16日电记者王林昌报道:韩元对美元的汇率今天出现回升势头,汉城股市指数和债券利率形势也相应好转。
今天汉城外汇市场韩元对美元的开市基准汇率是1737.6∶1。汇市一开市,韩元汇率就出现了回升的势头,最后以1563.9∶1结束交易。今天是20多天来韩元汇率第一次大幅度上升。
受韩元汇率上升的影响,汉城股票市场也呈现回升势头。近日持续下跌的综合指数今天上涨了25.89点,收盘时达到了385.8点。
日元
据新华社东京12月15日电东京外汇市场日元对美元汇率15日继续下跌,下午收盘时为1美元兑换131.35日元。
据共同社报道,15日东京外汇市场日元汇率跌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日本银行15日公布的企业短期经济观测调查结果并不乐观,企业对经济景气回升的前景缺乏信心。因而,今天东京外汇市场抛售日元抢购美元的趋势有所增强。
菲比索
据新华社马尼拉12月15日电(记者宁述勇)菲律宾比索汇率今天继续下跌,由上一个交易日的37.36比索兑换1美元跌至38.85比索兑换1美元,再创历史最低纪录。
这是比索在过去三个交易日内第三次跌至历史最低水平。据交易商分析,泰铢和其它货币继续动荡以及菲一些公司对美元的需求上升,是比索继续贬值的主要原因。与金融动荡前相比,比索已经贬值了47%。
尽管比索对美元汇率近日持续动荡,菲律宾中央银行没有入市干预。
印尼盾
据新华社雅加达12月16日电雅加达汇市股市15日跌势不止。印尼盾与美元的汇率当天收盘时为1美元兑5700至6000盾,比12日下跌550盾。与今年1月2日的1美元兑2363盾相比,印尼盾已贬值141%。
受汇市下跌的影响,15日雅加达股市综合指数跌至339.536点,为4年来的最低点。
泰铢
本报曼谷12月15日电记者成元生报道:泰铢兑换美元汇率今天继续下跌,再创历史新低。
今天上午开市不久,泰铢兑美元汇率就连连下跌,泰国中央银行抛售美元进行干预,但未能止住下跌势头。泰铢兑美元汇率突破48铢兑1美元的大关,以48.20铢兑1美元收盘。
专家认为,泰铢汇率大幅下跌主要有三个原因:1.受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日本汇率下跌的影响;2.泰国国内企业担心泰铢汇率进一步下跌,而抛出泰铢购买美元;3.部分企业为偿还外债而购买美元。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前,一对德国新婚夫妇在新西兰的活火山岛——白岛上举行婚礼后互相亲吻。由于喷涌的火山岩浆近在咫尺,他们只好放弃通常的婚纱礼服而戴上头盔和防毒面罩以备不测。这是第一次在白岛上举行的有记载的婚礼。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