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7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为动画片《小糊涂神》的出现叫好
谢飞
一位同事偶然讲起,他母亲埋怨晚饭时总叫不动孩子们,因为一个叫《小糊涂神》的新动画片开播了。日前,好奇的我也打开电视浏览了几集,故事生动,人物有趣,色彩明快,确实不同凡响。向动画专业人员打听,了解到这部由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和深圳日中天动画艺术有限公司制作的动画片《小糊涂神》已完成二十六集,明年春节前后将完成另外二十六集,以后还将续拍五十二集,总集数将达一百零四集,是我国制作的集数最长,花费人力财力最多的动画片之一。虽然动画片主要是给孩子们看的,可它却让我这个老电影工作者和教师感慨良多。
熟悉五六十年代电影的观众都会知道,长期的与世隔绝使我国的影视创作与国际水准差距甚大。可是,那个时候,中国的美术动画片却一枝独秀,频频在国际电影节获奖。无论是《牧童》、《小蝌蚪找妈妈》的神奇美妙的水墨动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的恢宏巨制,还是《三个和尚》、《阿凡提》等艺术精品,在当时都是国内外公认的一流水平的电影动画杰作,至今仍旧艺术魅力不衰。但是,改革开放后,当中国故事电影迅速变革,大步跟上时代潮流,在世界电影节上大放光彩时,我们的美术动画片创作却一蹶不振,急速滑坡。一些美术厂沦为外国动画片的加工基地,专业创作队伍四分五散,溃不成军。究其原因,在于时代发展造成美术动画片的创作、制作和市场销售方式发生了本质的、巨大的变化,电影院的销售已近绝迹,代之以更广泛、更快捷、需求量更大的电视、录像、视盘等多种多样的市场销售。不适应这个变化,不进行体制与经济、观念与方法的相应改革,我们的动画片是无法起死回生的。
面对着这一严峻的挑战,中国动画界开始了中国美术动画片的第二次创业。大家知道,动画片制作要求时间长、费用高、专业技能强;电视播出的方式又要求数量集次特别多、高科技手段迅速应用、整体策划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所以中央电视台动画部及全国各地的动画制作业工作人员抛开过去计划生产的模式,发挥电视台与制作公司相结合的市场运作机制,协同作战,经过近些年的艰难奋斗,终于使中国动画制作业开始走出了低谷,使外国动画片占领我们电视的局面成为了过去,国产动画片开始大量涌现在电视台的少儿节目之中。《小糊涂神》就是其中水准较高、具有代表性的一例。
《小糊涂神》讲的是九重天的小神仙小糊涂神下凡,误入小学生小宝的家中,两人成了好朋友。小糊涂神神通广大,身具腾云、遁地、穿墙、变形等各种神仙法术,使小宝羡慕异常,幻想借助其“仙气”创造学习、生活的奇迹。可是小糊涂神最大的特点是“糊涂”,其魔法花样繁多,又笑话百出。一个总是炫耀自己糊涂法术的小糊涂神,一个善良、爱幻想、有些取巧心理的小学生小宝,再加上一个专门以破坏环境而闻名的坏蛋大魔包,演出了一个个滑稽轻松、寓教于乐的动画故事。据了解,这部动画片的主创人员绝大部分都是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导演、造型设计、美术设计等主创人员都有十余年的动画工作经验,亲身经历了外国动画片冲击我国电视屏幕的时期,同时对国际高水准的动画片也颇多了解和认识,因此,创作和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高水准动画片便成了他们的梦想和追求。也因此,对《小糊涂神》的创作和制作也就格外精心。此片美术与造型设计在不失我国特色的前提下充分与国际接轨,努力发挥现代卡通特点,动作流畅,节奏鲜明,制作精良,我认为它肯定会受到国内外动画观众和市场的欢迎。但更重要的是,《小糊涂神》的成功说明一批年轻的动画人已经成熟起来,他们已经可以撑起动画界的半个天空,而这是中国动画再塑辉煌的希望,我以为这远比一部动画片的成功更有意义。
我为《小糊涂神》叫好,更为我国美术动画业的再创业精神叫好!今天,中国故事电影也开始遭遇到了美术动画片以前遇到的严重市场挑战。是束手待毙,还是像动画业的同仁们一样去迎接挑战?我想,我们电影故事片业应该认清形势,大幅度地进行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培养出一批懂专业、懂经营的年轻制片人与创作队伍,建立起符合我国特点的影视市场经营机制,卧薪尝胆,下苦功夫,也一定能像动画片一样,走出低谷,再次崛起。(附图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岁末年初中芭团将上演五台经典剧目
12月24日至明年元月26日,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团将向京城观众献上今年以来的第七轮演出,即名为“冬之炎”系列的五台芭蕾经典剧目:《天鹅湖》、《吉赛尔》、《睡美人》、《堂吉诃德》、《红色娘子军》,以及一台汇聚了中国芭蕾精英与精纯之作的芭蕾精品晚会,这一轮共连演二十一场。这将为沉浸在岁末年初辞旧迎新的融融暖意中的北京观众带来一份享受高雅艺术的欣喜。
一个剧团在一个月时间内如此高频度的制作,开了中国芭蕾史之先河。这是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代理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团演出所结的丰硕成果,也是两家共经风雨、联手交出的一份“期末答卷”。它展示了中国艺术创作市场化之后,艺术生产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艺术和市场的联姻,带来了艺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两个方面的兴旺,更重要的则是为高雅艺术培养了观众,提高了观众的参与意识。观众对高雅艺术的参与与认同,表现出中国观众欣赏水平、审美趣味有了一定提高,这同中演公司的市场运作以及中芭团的精心创作有着极为密切的因果关系。
在此轮演出中,还将推出“本年度中芭最佳演员的民间评选活动”,观众通过观看演出对演员现场打分,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还是唯一有发言权的“评委”。(曹维)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与周恩来同窗的岁月》开拍
天津南开中学是周恩来的母校,一部名为《与周恩来同窗的岁月》的电视剧日前在这里开机拍摄。天津电视台为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摄制的这部上下集电视剧,透过周恩来在南开求学时与同学友好相处的独特视角,讲述了主人公中学生活中许多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生动刻画了他朴实平易、乐于助人、追求理想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于平实中展示出一代伟人坚实的成长足迹。(西文)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古为今用关照现实
——对古装悲剧《清风亭》演出成功的思考
胡小平
在结束不久的’97中国豫剧节上,三门峡市豫剧团演出的传统戏《清风亭》荣获演出、编剧、舞美、音乐、表演五项重奖。一个市级剧团,演出一部传统古装戏不仅得到郑州广大观众好评,而且赢得了全国豫剧同行、戏曲界专家赞誉,其中原因发人深思。
剧本是一剧之本,是戏曲艺术的基础。剧本的主题是戏曲艺术的灵魂,决定着一出戏的品位和成败。剧作者李学亭同志以古为今用、关照现实作指导思想,对传统本《清风亭》进行了大胆的改编。《清风亭》原本结构松散,人物杂乱,而且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色彩浓厚。李学亭首先对剧本的主题重新定位,突破了原本“劝子尽孝”的立意,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不择手段、不顾道义、追名逐利者必然受到应有的惩罚作为剧目的灵魂,从而启迪观众对“道德”、“良心”、“孝悌”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思考。其次,按照新的主题思想,对原本的情节进行一番取舍补添。剪除游离于主题之外的枝蔓,把原本的十八场戏,集中在七场完成,删去了与全剧关系不大的一些人物,同时增添了“追子”、“养育恩”等情节和唱段,强化张元秀夫妇的善良和刚直。经过剧作者以上创造性的劳动,使改编本具有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好的剧本为演出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推出一台好戏,还需要音乐、导演、演员和舞美等进行二度创作才能够实现。《清风亭》由李树建领衔主演,韩笑芝、史菇与其联袂演出。他们准确地把握人物的性格,恰到好处掌握戏剧节奏,运用唱念做打等艺术手段把所饰演的人物演得个性鲜明,真实可信。
在《清风亭》中,李树建以老生应工,饰演善良刚直的张元秀。他的豫西调行腔,音域宽厚,嗓音洪亮,唱腔苍劲悲凉。他根据人物性格和特定环境巧妙运用唱腔,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回悠长,抑扬顿挫,舒展自然,把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表现得细致入微。在“追子”一场中,李树建运用搓步、滑步、抖须、抢背等舞台技巧,把七旬老人思子之切、失子之痛表现得淋漓尽致。李树建塑造的刚直善良的张元秀为戏剧人物画廊中又增添了一个典型。
和影视艺术一样,戏剧艺术在生产过程中导演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清风亭》是一出大型古装悲剧。导演张怀奇根据剧目的风格和剧情的需要,调动各种艺术手段来服务于剧情发展。他对《清风亭》主题、风格的准确把握和舞台体现的正确构思,为成功演出提供了可靠保障。原先这种戏在导演处理上,一般常采用“一桌两椅”布景,在舞台中心按照传统表演程式表演。张怀奇对此进行了大胆革新。他运用传统的表演程式,又借鉴话剧的导演处理方法,用符合剧情需要和人物身份、性格的道具取代“一桌两椅”;以多“支点”取代“十三板”中心唱到底的单一固定“支点”;以适当运用生活化的念白,改变了清一色的韵白。这些对于古装戏传统表演程式的改革,符合当今观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习惯,对古装戏表演如何贴近生活、吸引青年观众做出了有益尝试。
《清风亭》的演出成功,标志着三门峡市豫剧团在传统古装戏演出改革中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他们按照古为今用、关照现实的改革思路向前走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第12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解放思想开拓农村电影市场
1997年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日前在太原召开。由广电部电影局、山西省文化厅、山西省电影公司主办的此次会议,既是对一年来我国农村电影工作的总结交流,也是对十五大精神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就进一步解放思想,抓好全国农村电影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
广电部副部长赵实在会议上提出要以县为龙头、以乡镇为基础,把农村电影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实事来抓。大力促成以县电影公司为市场主体、以农民专业放映队为脊梁的农村电影经营放映机制,加快实施、推广一乡一队、一月一场的“两个一工程”。
电影放映经费得不到落实,是制约当前农村电影工作繁荣发展的主要客观因素。与会者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农村放映统一收取一定费用,这是稳定和发展农村电影事业的基本政策。农民看电影是一种正常的文化消费和享受有偿服务,交纳的电影预收费绝不可等同于“三乱”。与会者交流介绍了这方面的经验,大家相信,在各省市地县级领导干部的努力下,各项行之有效的措施相继出台,收费难的问题将逐步得到妥善的解决。
购片难是制约农村电影发展的另一矛盾。九亿农民组成的巨大的农村电影市场是我国电影工作者要面对的最大国情。本次会议提出鼓励投拍更多定位给农村观众、专供农村市场的低成本影片。除此以外,补贴缩制影片和旧节目的再利用也是确保农村电影市场片源充足的有效途径。在流通环节中,应扩大十六毫米放映网络,并打破市场的条块分割,打破区域的行政垄断,建立开放、平等、竞争的农村电影市场格局,加快培育长期交易的全国性销售网络。
在全国农村电影工作会议召开之际,广电部有关领导分别率领送电影下乡小分队,赴晋东南地区的平顺县西沟村、昔阳县大寨村、文水县胡兰镇胡兰村,分别向当地赠送了《喜莲》、《青年刘伯承》、《女人四十》等五部故事片和《杂交小麦》、《迷信害人》等三部科教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