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6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优势在实践中
邵景均
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十五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精神。实践表明,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必须遵循的正确方向。
重视优势,培养优势,发挥优势,最早是作为战争中的军事指挥原则出现于世的。古代著名的“曹刿论战”,就是专门讲如何变劣势为优势、发挥优势打败敌人的生动故事。后来,这个“优势原则”被作为人类智慧的结晶,一直流传下来。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人们把这一原则广泛地应用到一切带有竞争性质的社会领域,如政治、经济、体育竞技等。我们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从开始弱小的力量,到战胜强大的反动势力,赢得胜利,无时无刻不在注重培养和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说,它从诞生时一个被围追堵截的小党,到今天成为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和发挥自身优势的过程。如今,在思想政治上,我们党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两大理论成果,以及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组织上,形成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制度和一支德才兼备的干部队伍,拥有5800万党员、34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在作风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这些,就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最大优势。那么,这些优势来于何处呢?显然,不是来于上天的恩赐,也不是来于哪一个人、哪一个阶级的礼让,而是完全来于包括全体党员在内的党的实践。从推翻三座大山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打土豪、分田地”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吃”,从焦裕禄兰考治沙到孔繁森阿里扶贫,这充满前仆后继、艰苦卓绝的创业实践,造就了党的上述三大优势。
优势历来是相对的,而且总是在变化之中,在一定条件下还可以转化为劣势。我们党历史上几次重大挫折,能够说明这个道理;其他一些社会主义政党的兴衰,则更现实地说明了这个道理。有的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实践,也曾形成了巨大的政治、组织和作风优势。可是,随着执政日久,优势观念淡薄了,不再以艰苦的实践去保持和发挥党的已有优势。于是,优势让位于劣势,以致丧失了执政地位。这个教训足以成为我们的警钟。
兴亡本无定数,尽在优势得失。优势的得与失,是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今天,我们党仍然保持着巨大的政治优势,这是一个不争的客观存在。但是,“树大有枯枝”,某些党员、干部乃至组织已经或正在丧失党的优势,也是不争的客观存在。有的口头上讲“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而实际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背离这一理论,背离以这一理论为基础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的在党组织内独断专行,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有的任人唯亲,拉帮结伙,嫉贤妒能,压制人才;有的毫无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混同于普通老百姓;有的利用职权贪污受贿,腐化堕落;有的当官做老爷,不关心群众痛痒;等等。可想而知,这样做的结果会是“保持和发挥党的优势”吗?当然不是!只能是践踏党的优势,拉着党从优势走向劣势。对这种现象的危险性,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遏制。否则,任其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优势在实践中。按照党的一贯要求不懈地实践,才能够保持和发挥党的优势,这是历史与现实、经验与教训所揭示的真理。这个实践,是全党的实践,是每个共产党员的实践,也是真诚的、脚踏实地的实践。我们有党心民心所向,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对保持和发挥党的优势充满信心。关键在于,要把信心变为实际行动。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应当头脑清醒,心中有“优势”,而又不背“优势”的包袱,永不满足于已有的成绩,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一点一滴地为党积累优势、扩大优势。当前,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是充分发挥党的优势的最重要的实践。在这一伟大实践中,把党的优势进一步发扬光大,必定能够更高地举起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我们的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通信

  反腐败的长期性和阶段性
吴玉良
十五大报告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既要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又要一个一个地打好阶段性战役。”这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以来反腐败工作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方针。
树立持久作战的思想,是基于对腐败现象成因与发展的客观认识,表明反腐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打好阶段性战役,是保证反腐败取得成效的现实要求。
长期性与阶段性是辩证统一的,长期性寓于阶段性之中,阶段性是实现长期性的基本途径。从战略上看,要坚持长期性,着力治本,逐步铲除腐败现象赖以存在的土壤。从战术上看,要增强紧迫性,从严治标,扎扎实实地打好每一个战役。反腐败越是长期,越不能放松当前的努力,这样才能积小胜为大胜,牢牢掌握反腐败的主动权。
在长期性与阶段性的把握上,应当注意克服两种片面认识:一种是在开展一个阶段的反腐败斗争后,就认为差不多了,可以松口气了,缺乏连续作战的思想准备。二是急于求成,一旦达不到预想的结果,便产生急躁情绪、厌战情绪,或者产生某种困惑,丧失反腐败的信心。例如,党的十四大以来,我们逐年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在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处违纪案件、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反腐败的形势依然严峻,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继续呈发展蔓延的趋势,这与我们的工作力度形成了反差,也使一些同志产生了困惑。为什么会“越反越严重”呢?正确认识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进一步加深对反腐败长期性的理解。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腐败作为社会不发达、不文明的沉渣,是伴随社会从愚昧走向文明进程中而产生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从根本上说,腐败的消除有待于社会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和思想的极大提高,也就是两个文明的高度发展。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双重转换时期,市场行为、企业行为、行政行为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整地规范化、法制化,新旧体制的摩擦、碰撞,以至出现一些无序的状态是难以避免的。从现在起,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完善,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在这个历史时期,反腐败斗争将面临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会遇到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里的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是过去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所没有的,也是将来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后所不会有的,而是两种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定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我们处在腐败现象的多发期、高发期。这个时期是反腐败的关键时期,也是最困难的时期。如果用战争术语来表达,可以把反腐败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进攻三个阶段,目前,我们同腐败现象的斗争正处在相持阶段。这个阶段的腐败现象具有很大的顽固性,往往会边反边犯、纠而复生、久刹不止。认识这一特点和规律,有利于消除一些同志的疑虑和困惑,透过“越反越严重”的现象,看到反腐败的光明前景。这有利于我们把反腐败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考虑,使我们的主观努力建立在坚实的客观基础之上,避免犯急性病的错误。实践证明,反腐败要打持久战,坚持长期性,不能超越阶段性。邓小平同志早在改革开放初期就告诫全党:“这是一个长期的经常的斗争。我看,至少是伴随到实现四个现代化那一天。”其后,他又指出:“开放、搞活政策延续多久,端正党风的工作就得干多久,纠正不正之风、打击犯罪活动就得干多久。”
党的十五大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我们与腐败现象是根本不相容的。只要我们贯彻一要坚决,二要持久的方针,把反腐败的长期性与阶段性统一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经过全党的努力,完全可以把腐败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9版(理论)
专栏:学习十五大贯彻十五大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有益探索
宗菊如黄胜平郑晓奇张卓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的形势下,苏南乡镇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再创辉煌,这是关系苏南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大问题。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最近,我们就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对无锡的三个市(县)和郊区进行了调查研究。
  产权制度改革是乡镇企业实现新的发展的必然要求
无锡是我国乡镇企业的发祥地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乡镇企业为主,市场调节为主”的苏南模式,使无锡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异军突起的乡镇工业成为农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强大支柱,有力地推动了无锡农村城市化(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乡镇企业的活力来自市场化取向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也来自它的利益机制。然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乡镇企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严峻困难和挑战。从外部环境看,近年来,国家对财税、金融等方面进行改革,加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融合,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等因素的影响,使乡镇工业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内部环境看,乡镇企业的产权关系、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些缺陷与迅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不相适应,一些弊端日益显露出来。由于产权模糊、政企不分,往往盲目投资,造成决策重大失误,资金使用率明显下降;投资主体单一,资金紧张而无法向社会直接融资;负债率升高,高债务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缺乏有效的制衡和约束机制,非生产性开支居高不下,有的甚至造成集体资产的流失,最终形成亏损面不断扩大的状况。
面对困难和挑战,乡镇企业只有注入新的活力,才能实现新的发展,形成新的优势。如果说当年的“一包三改”、“风险抵押承包”等改革,引发了无锡乡镇企业改革的第一波春潮,那么如今多元化经济格局和明晰产权、政企分开乃是乡镇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苏南模式的新发展。
  乡镇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基本做法
从1992年开始,无锡市着手进行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到今年9月底全市乡镇企业已有1.36万家完成改制,改制企业占企业总数85%以上。部分地区进度较快,宜兴市4501家乡镇企业中已有4230家实行了产权改革和重组,改制率达94%;江阴市有3456家企业已完成产权改革,改制面达到90%以上。基本做法是:
把解放思想作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器。无锡乡镇企业的改制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改制初期,他们针对部分领导干部对改制姓“社”姓“资”、姓“公”姓“私”存有疑虑,针对一些干部职工担心改制会“失位、失权、失利”,影响既得利益等问题,把解放思想作为改制工作的首要环节来抓。通过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和思想教育,大家普遍认识到,加快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苏南乡镇企业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客观需要,也是解决当前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的关键。特别是对股份合作制的性质、集体资产的置换、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问题,认识逐步得到统一。全市上下支持和投身改革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从而有力地保证了乡镇企业改革的顺利推进。
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锡乡镇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按照“抓大、转中、放小”的思路,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大型骨干企业,组建以产品为龙头、以资本为纽带的企业集团,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多种办法,改组为公司制企业;对面广量大的大中型企业,采取盘活存量、扩大增量、优化结构的办法,广泛吸纳社会法人、境外资本和广大职工参股入股,组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大型企业原则上是集体控股;对一些小型、微利、亏损企业,以全额置换为主,实行拍卖、转让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收回集体投资,转而用于扶持骨干、重点企业或兴办新的优势项目。由于多种形式并举,一方面改制后企业集体控股占到60%,另一方面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存量,吸纳新资本22.8亿元,扩大了资产总量,增强了集体经济的控制力。
以科学的态度保证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规范运行。无锡乡镇企业改制过程中,坚持以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为目标,以各种政策规范为准绳,依据市场法则,科学实施,严格把关。首先是把好资产评估关。宜兴市明确规定:凡乡镇企业账面总资产在500万元以上或净资产在100万元以上的进行改制,企业的资产均由市级中介评估机构评估,评估后的资产由乡镇政府确认;无形资产由市专利事务所评估。其次是合理设股。全市对乡镇企业采用存量转股或增量扩股形式改制成股份合作制的,在股权设置上坚持集体可以参股、控股,积极鼓励职工参股,经营者参大股或控股的原则。对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则以增量扩股为主,一般由集体控股,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道路,形成混合所有制经济。对先售后股的小企业,强调经营者按照组建股份制的要求设置股权。为了鼓励企业职工入股,从企业净资产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共享股,按工龄长短、贡献大小等因素量化给干部职工,并按不低于1∶1的比例现金入股。共享股所有权属集体,职工只有分红权,人在股在,人去股消。第三是把好资产转移关。在改制中,对集体资产实行有偿转让,坚持民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公开招标竞标的办法,择优中标。无锡市规定,产权交易行为、资产转移一律办理司法公证或法律鉴证手续。第四是对改制企业按照经济法规和《公司法》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组织结构,健全董事会、监事会、股东会制度,积极促进改制企业建立和完善新的运行机制;对集体独资或控股、参股的企业明确集体资产保值增值责任。
以强有力的领导保证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根据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广量大、政策性强的实际,主要把握住三点: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无锡市和各市(县)、乡镇都成立改制工作指导小组和工作办公室,全面负责改制工作。实行一把手负责制。江阴市、锡山市从机关抽调数百名熟悉经济工作的干部,组成多个指导组深入各镇,协助和指导改制工作。全市从抓试点入手,抓了各个类型企业的改制试点,并总结推广典型经验。二是政策措施明确。无锡市以及锡山、江阴、宜兴市相继下发了全面推进乡镇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这些政策法规使企业改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了改革工作的平稳展开。三是服务工作到位。市和市(县)、乡镇成立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工商登记组织,集中办公、集中审批,有的还服务上门,现场办公,提高了办事效率。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的启示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中,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在无锡农村顺利推进,取得初步成效,给人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有效途径。首先,必须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探索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集体所有制实现形式。长期以来,苏南乡镇企业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体,但由于受一些思想的影响,往往把坚持以集体经济为主单一化,甚至追求纯而又纯的集体经济,造成投资主体单一化、实现形式单一化,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实践表明,集体经济应该而且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以集体经济为主,并不是比重越多越好,越纯越好,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不仅不会动摇集体经济的主体地位,相反可以扩大集体资产的支配范围。其次,股份合作制作为人民群众在改革实践中的一种创造,它把合作制与股份制结合起来,实行劳动者的劳动联合与资本联合,其内部成员既联合劳动,按劳分配,又联合投资,按股分红,共负盈亏,是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再次,股份合作制是解决集体资产主体缺位的好办法。过去,社区政府是集体企业资产的实际所有者,控制和渗透到企业的财产、投资、人事、分配、生产经营等各个领域,行使所有者的全部职能,集体农民只是一个笼统的产权主体。因此,无论是作为名义上所有者的社区农民,企业经营者的干部、职工,还是事实上所有者的乡村领导和企业负责人,没有哪一方真正承担乡镇企业的投资责任、经营风险、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实行股份合作制,使企业的产权多样化、股权多元化,这就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没能解决的“厂长负盈、企业负亏、银行负债、政府负责”的问题。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措施。第一,经济体制改革中包含着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从无锡的实践看,产权制度改革本身要求政府职能转变。历史上,包括无锡在内的苏南乡镇工业属于政府推进型经济,政府把乡、村有限的资金集中起来办企业,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企业数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和市场竞争的加剧,某些弊端逐步暴露。而推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割断了社区政府与企业的脐带,使企业成为独立法人实体。第二,社区政府积极探索转变职能的有效途径,在思想上克服“失权、失位、失利”的狭隘认识,从经济工作的大局出发,转变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实现对经济工作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政府应本着多支持、少干预,多疏通、少设卡和管少、管好、管精、管活的原则,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特别是要重视提高办事效率,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同时,政府应加强配套改革,建立以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险体系,以解决改制企业和职工的后顾之忧。
克服“一股就灵”的思想,加强人才培养和企业管理。制约乡镇企业发展的不仅是体制问题,还有经营机制、内部管理、人员素质、科技进步等问题,因此,在改制工作中必须统筹考虑,全面推进。应克服“一股就灵”、“一改就灵”的简单化思想,积极推进企业经营机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践表明,即使企业体制改革了,如果没有好的项目,好的产品,好的管理,同样要被市场淘汰。在改制中,应积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竞争的经营机制,实行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规模经营的水平;在经营、生产管理方面,发挥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的优势,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改制后,由于职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客观上要求企业的经营者更加注重民主决策,在项目投资、结构调整、产品开发、内部管理等重大问题上决策时,充分发挥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防止决策严重失误。
推行产权制度改革,是关系到乡镇企业发展和集体资产、群众利益的大事,必须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坚持规范化操作,规范化运行,这样才能使改革稳步推进,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第9版(理论)
专栏:

  发展科教是欠发达地区振兴的关键
孙士彬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时明确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方针的提出,对我国各地特别是欠发达地区顺利实现下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很多,但有一条是共性的,即注重人才培养,依靠科技进步,掌握激烈竞争的主动权。从国外的情况看,发达国家经济实力能够超过别国,主要得益于教育和科技的发展。从4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一直在发达国家中保持领先,其中1/3是通过提高劳工队伍的教育水平取得的,大约1/2是通过技术革新和提高技能取得的。从国内的情况看,广东、江苏等省近年经济发展速度迅猛,势头强劲,除了地域优势以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始终将科技、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位置。他们对科技、教育的投资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近2倍,不惜重金培养和聘请人才,引进、购买和使用高新技术。由此可见,加快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关键是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欠发达地区赶超发达地区,主要靠什么?对此,人们有不同的认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仍然过多地依靠资源和资金的大量投入,依靠高消耗、高投入和传统产业外延的扩大。因而,经济增长速度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市场竞争能力较弱。从长远看,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靠大量资金和物质投入是没有保障的,如果不从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上找出路,那么,这种粗放型的增长,迟早会失去后劲。所以,加速科教事业的发展,把经济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就显得更加重要和紧迫。
从一定意义上说,加速科教事业的发展,已经成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振兴的关键。那么,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改变科教事业投资多、见效慢、不易显政绩的观念,确立科教是推进经济发展的“首位要素”的思想。欠发达地区之所以欠发达,并非“欠”在工农业生产的投入上,而是“欠”在培育人才少、产业科技含量低和由此而造成的工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低下上。欠发达地区对工农业生产的投资率比发达地区并不低,为什么总体经济效益较差,主要是对科教事业的投入不足。从一定意义上讲,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经济实力的差距,主要是由科教差距造成的。那种认为科教事业投资多、见效慢的观点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建立完善的科技教育发展支撑体系,确保科技教育在社会各项事业中的领先地位。一是资金保障。各级政府对科技教育的资金投入应专项储存,专款专用,并保证其年度投入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幅度和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还应广泛募集社会资金和国外资金,鼓励兴办科技、教育实体。二是组织保障。应建立稳定的科教队伍,切实提高科教人员的生活待遇和社会地位,真正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崇尚教育、争办科技的良好社会氛围。三是基础设施保障。科技战线应紧紧围绕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相关的科研院所和组织;教育战线应从未来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为21世纪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各类实用人才着眼,从办学能力和教学手段上予以提高。四是机制保证。应建立科研、教育、开发、生产和市场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使科教事业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贯彻落实好江泽民同志提出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把主要力量放到实用技术人才培养和实用技术开发上。欠发达地区受经济实力和发展阶段的限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以培养中高级实用技术人才为主,造就大批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并把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同中高等学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有计划地培养本地经济建设需要的专门人才。在科技开发方面,不在高精尖技术上争地盘,而把主要力量放到实用技术开发上。就是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立足于本地有条件发展的产业和产品,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实行嫁接、改造、仿制,进而形成提高、开发、创新的能力。
坚定不移地依托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企业技术进步。欠发达地区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如果一味追求铺新摊子,建大项目,势必事与愿违。因此,必须走围绕现有企业搞技改、上能力、求发展的路子。一是选择一些发展前景好、市场占有率高的企业搞技改、扩规模。企业有了一定规模,有了所需的经营和技术人才,再开发新产品,围绕产品上规模。如此滚动发展,促使企业形成自我发展壮大的能力。二是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对传统产业搞“嫁接”,使传统产业通过高起点改造实现跳跃式发展,以缩小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的差距。三是依托大专院校和科技单位建厂内科研所,使科研活动能够尽快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将科研成果通过企业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陶秀璈、冯丹主编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已由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以“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这一论断为指导,在论述邓小平理论“没有丢马克思,没有丢列宁,也没有丢毛泽东”的基础上,突出阐述了邓小平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发展。该书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实践,结合国际形势的新发展、新特点和新格局,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色、中国特色和丰富的现实内容,强调邓小平理论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来源于实践,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证明,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何君康)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十五大报告学习材料选编》
光明日报编辑部编辑的《旗帜问题至关紧要十五大报告学习材料选编》一书,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本书汇集了十五大后光明日报发表的评论员文章和重点理论文章。光明日报总编辑王晨撰写了序言。
(一文)


第9版(理论)
专栏:书讯

  《中国拒绝腐败》
李雪勤著的《中国拒绝腐败》一书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理论与实践、党风党纪与廉政、调查与综合三个部分,对新中国反腐败的历程、中国现阶段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反腐败斗争面临的形势和应采取的战略对策、反腐败的发展趋势与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中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