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大连: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
编辑点评
大连作为沿海开放城市才十多年,已成为综合经济实力大增、国内外知名度大振的沿海明珠。它的巨变,靠的是开放型经济的伟力。
对外开放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使得我们有可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路资金,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连力争最大限度地参与国际合作,也就是为地方经济求得最大限度的发展空间和回旋余地。这几年,大连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正是他们全方位、多层次扩大开放的结果。
大连的开放型经济,既有国际性,又颇具地方特色。大连旅游、大连服装节、大连市政建设,成为宝贵的无形资产,说明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地方决策者因地制宜,发挥本地优势,进行创造性工作的必要和可贵。
本报大连12月13日电记者张书政报道:辽宁省大连市开放型经济方兴未艾,正以全方位、多层次态势向前推进,力争最大限度地参与国际合作。
大连市自1984年国家批准为沿海开放城市以来,开放型经济蓬勃发展,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国家级对外开放先导区成功运作,而且发展势头强劲,规模大、后劲足。
大连市委、市政府从实践中认识到,开放型经济的基本内涵,就是在资源合理配置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参与国际合作,使国民经济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标志是资本、商品和经营的国际化。经过多年的努力,迅速发展的大连开放型经济形成了新的特点: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迅猛发展。全市利用外资项目和外商投资企业“八五”比“七五”期间增长2.3倍和8.3倍。今年1月至10月,利用外资新签协议合同1024个,实际利用外资12.5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0%和70%。目前,全市外商投资企业增至6576家,开业投产2980家,合同金额223.9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1.7亿美元。有26家大型跨国集团和国际综合商社前来投资或建厂,加速了相关产业的国际化进程。现在,外商投资领域已拓展到能源、交通、城建、土地包片开发、房地产、商业零售、金融等领域。今年新批准外国及港澳侨常驻大连的金融、商务等办事机构56家,累计批准1515家。全国各地驻大连经济技术机构已达3000多家。
对外贸易总量持续增长,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大连外贸出口主体,已由过去的外贸企业独家经营发展成外贸专营公司、外商投资企业、自营生产企业和乡镇企业四路出口创汇大军,出口商品已发展到70大类、1.8万种;出口商品结构已由农产品为主发展到工业制成品为主。今年1月至10月,外贸出口额和外贸进口额分别完成25.8亿美元和16.3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2%和44%。
地域和行业上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格局。经省和国家批准的旅顺新港等大连市属14个经济技术开发小区,遍布大连主要市区,已招商办厂704家,去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5亿元,创利税5.5亿元。大连与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已扩展到海运、建筑、农渔、计算机、服务等行业。大连旅游经济去年创汇1.6亿美元,今年可突破2亿美元。全市共有56户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嫁接”改造,其技术及产品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瓦房店轴承集团发行的B股股票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轮船、机车等产品走俏海外。长海县、金州区、普兰店市的海珍品、果、菜、禽等农渔业出口创汇基地不断扩大。以大连国际服装节和东北地区出口商品交易会为主要形式的展销业蓬勃兴起。仅星海国际会展中心去年以来就接纳国内外汽车、花卉等展项近百个,交易额达20多亿元。
开放型经济的示范、辐射、带动功能,有力地拉动着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税收、就业、城市环境等综合经济实力的增长,也有效地支持着市场供、需保障和地区外汇平衡。对外贸易额等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直接拉动着大连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去年大连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9%,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良好,实现年初计划的国内生产总值比去年增长12%的目标已成定局。通过招商引资,近年来完成大窑湾国际深水港一期4个泊位、从碧流河引水入连、30万吨合成氨、周水子国际机场等一些大型工业交通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给金州、旅顺、庄河、复州等古城增添了活力,也带动了皮口、北乐、水师营、仙人洞等一批小城镇的崛起,还吸收安置了本市城乡和外地富余劳动力40多万人。


第1版(要闻)
专栏:

  “绿色照明”的飞跃
——浙江阳光集团抓管理、抓科技、促发展
本报记者李茜
今年11月,西子湖畔爆出一条新闻:浙江上虞市一家乡镇企业兼并了杭州两家国有企业——塑料厂与轻工机械厂,使这两个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一大批工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乡镇企业在兼并中以较小的代价盘活了上亿元的国有沉淀资产,开拓出了一片新的发展天地。
这家乡镇企业,就是我国最大的节能灯生产出口基地——阳光集团。
      抓准“朝阳工业”不断开拓创新
浙江的乡镇企业经历了10多年遍地开花、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之后,近几年有些企业开始走下坡路,甚至陷入困境。可是阳光集团的生产经营却持续增长,不断上升。1992年至1996年,5年间产值和销售收入翻了三番多,1992年销售额5000万元,到1996年上升至4.34亿元。年产各种节能灯5000多万套(只),产品无一积压。1997年生产又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阳光集团持续发展的奥秘之一,就是它所选择的产品,是有远大发展前程的高科技节能灯。
节能照明工业被视为下一世纪的“朝阳工业”之一,人们称为“绿色照明”,它的推广已被世界许多国家纳入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之中。我国也于1996年启动了一项庞大的“绿色照明工程”,工程的第一个阶段是:要求到本世纪末,把目前全国使用的40亿只白炽灯(即普通电灯泡),其中3亿只要以高效节能灯代替。如果这一目标实现,每年可以节电220亿千瓦小时,相当于少建98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电站,节约电力建设投资490亿元至630亿元,节约燃煤900多万吨,并可减少因大量燃煤发电排放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污染。这是一项既有巨大经济效益,又造福人类的跨世纪工程。
阳光集团是这项工程的排头兵,它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出口创汇、经济效益等经济技术指标,都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集团董事长陈森洁说:一个企业选准产品很重要,千万不能只顾眼前利益,去搞“夕阳产品”。我们抓了绿色照明产品,就使企业发展有了广阔天地。没有社会效益的产品是没有前途的。
“阳光”不仅选准了产品,而且继续在这个领域里开拓、创新,不断攀登新高峰。
1984年,陈森洁出国考察,从国外杂志上读到一篇介绍H型荧光灯的报道,这是国际上新出现的第三代新电光源,它具有光效高、耗电省、结构合理、保护视力等特点,在国际上尚处于启动初期,在国内还是空白。陈森洁喜不自禁,把资料带回国内,立即组织力量开始研究试制,经过许多次失败,终于生产出中国第一支H型荧光灯。投入市场后,产生轰动效应,产品畅销东南亚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1996年,阳光集团经过两年的艰苦研制,又突破了当今国际上最新的电光源技术,试制成功T5大功率荧光灯,填补了我国又一项空白,它意味着我国节能灯工业的一次大飞跃。
      引入新机制企业焕发新生机
阳光集团持续发展的又一奥秘,就是坚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以改革带动全局。这些年来,随着“阳光”规模不断扩大,乡镇企业原有的机动灵活的优势,却在逐渐淡化,“吃大锅饭”的模式被带了进来,权责不分、产权不明、机构臃肿等弊端,相继露头,制约了企业的前进。这也是目前浙江许多乡镇企业面临的问题。
“阳光”向何处去?董事长陈森洁说:现在乡镇企业的优势在退化,最大的退化是机制的退化。改革首先要抓这个“牛鼻子”。
两年前,“阳光”就着手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深化改革,今年又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股份制企业的道路。6月初,经批准正式成立了“浙江阳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明晰了产权,调整了结构,股份既有集体的、国有的,也有个人的。企业职工由原来无形的主人翁,变成了拥有自己资产的真正主人,由此迸发出了更大的热情。
值得一提的是,“阳光”在改革中加强了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杜绝了不正之风。如今,在不少乡镇企业里存在着“家族化”倾向,工厂成了“父子厂”,企业主要领导的亲属被安排在要害部门,各种不正之风损害了企业的形象。“阳光”在前年就执行了一项决定,把公司里领导干部的配偶全部调离企业,生活有困难的给以补助。公司主要领导干部的子女一般不担任领导职务。公司还成立了监察室(现在改为监事会),负责监督从领导到一般职工的行为,制止了采购员们拿回扣的恶习。
现在,“阳光”已经由过去的只搞产品经营,转入了兼搞资本经营,前几年已兼并了6家集体企业,对杭州两家国有企业的兼并,是今年的新举措。
      放眼世界在国际市场创业绩
“阳光”持续发展的第三个奥秘,就是他们有远大的眼光。公司的主要领导人认为,当今世界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不再有国界,你可以进来,我可以出去,一个有出息的企业,应当放眼整个国际市场,把自己的产品送到全世界去。
在“阳光”的展品室里,挂着32个国家和地区对该公司产品质量的认证书。
目前,“阳光”已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建立了友好的商务关系,产品远销欧、美、中东、东南亚、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阳光”产品出口已连续18年,出口交货值年年递增,累计已创汇2亿多美元。1996年创汇4210万美元,在浙江机电行业中名列前茅。预计今年将超过去年。
在波涛汹涌的国际商海上行舟,既要有勇气,更要有智慧。“阳光”始终信守一条:坚决按照国际认证的标准,确保产品质量万无一失,严守信用。“阳光”产品连续出口18年,未发生过一例退货,无一次索赔,在国外客商中树立了良好信誉。
今年4月,陈森洁在德国考察期间,与德国一家大公司达成了一项销售节能灯的意向,对方提出,要先看样品,再签合同,希望一周内见到样品。陈森洁立即打电话给公司,仅3天即将样品送到。德国客户喜出望外:“我就乐意同这样的中国人做生意。”
在国外市场上做生意,难免不发生一些纠纷,对此,“阳光”奉行两条原则,一是自己要有理,决不违背国际通行法规;二是熟悉有关法律,以捍卫自己的合法利益。这些年,他们在海外多次与外商发生专利诉讼事件,每次都获得了胜诉。
经过多年的市场角逐,如今“阳光”品牌在国际电光源市场已小有名气。它的崛起,引起了国外同行业内某些大企业的关注。海外一家著名大企业几次前来“阳光”,要求合资,陈森洁婉言拒绝了;继而又提出要包销“阳光”的全部产品,这是件多么诱人的事!可陈森洁还是婉言谢绝。因为他懂得,这是对方玩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的策略,自己的产品一旦被对方垄断后,原有的客户销售关系将全部被切断,一旦对方停止包销,企业顿时就将走投无路,陷入困境。这种情况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是屡见不鲜的,他们时刻提高警惕,决不上当。
“阳光”这颗杭州湾畔升起的新星,显示出中国的乡镇企业正在走上更加健康成长之路。


第1版(要闻)
专栏:

  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总值2868.1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增长14%,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本报北京12月13日讯记者赵志文报道: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1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2868.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已接近去年全年2899亿美元的水平。其中出口1635.2亿美元,增长23.2%;进口1232.9亿美元,增长3.7%。
前11个月外贸进出口有如下特点:
一、国有企业继续保持主导地位。前11个月,国有企业进出口1449.2亿美元,增长13.6%,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0.5%。其中出口919.7亿美元,增长22.2%;进口529.5亿美元,增长1.3%。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342.4亿美元,增长14.4%,占我国外贸总值的46.8%。二、一般贸易出口快速增长,进口依然不振。前11个月,一般贸易出口696.6亿美元,增长27.7%;进口334.6亿美元,下降2.8%。加工贸易出口894.8亿美元,增长19.6%;进口628.9亿美元,增长12.9%。三、初级产品进口增长迅速。前11个月,初级产品进口253.4亿美元,增长11.9%,大大高于整个外贸进口3.7%的增长速度。其中石油、矿砂、纺织纤维、饲料等进口量都超过10亿美元,且增长速度在6%以上。四、机电产品及传统大宗商品全面增长。前11个月,工业制品出口1422.8亿美元,增长25.1%。其中机电产品出口530.5亿美元,增长24.7%。


第1版(要闻)
专栏:

  蓬溪巨变
本报记者刘裕国新华社记者王毅
镶嵌在四川中部丘陵地区的蓬溪县,人口多达127万,资源条件很差,经济十分落后,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而近两年却发生了“两年等于几十年”的巨变。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最近考察了蓬溪,称赞他们“从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的建设路子很对头。”
初冬时节,川中地区已是寒风凛冽,记者在这里采访却处处感受到热浪滚滚。昔日封闭落后的小镇,如今变成街道宽敞平直、高楼林立、商贸繁荣的川中小城。初步形成了现代邮电通讯的格局,即使偏远的山村也能与纽约、温哥华等世界各大城市进行通话联系。电网星罗棋布。公路宽敞平整、四通八达,80%的乡级道路全部改建成水泥路和柏油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农业战胜了连续4年的特大灾害,获得了创历史纪录的丰收。国民经济则以年平均两位数幅度增长。
1995年,蓬溪县的决策者们选择了从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方向入手,去化解地方工农业在商品经济和城市发展上的“瓶颈”症结。他们通过多种渠道,筹集了5.7亿元的资金,投入到50个项目的24个工程的建设中。全县交通、电力等方面的投资,相当于建国后47年的总和。
蓬溪县还扎实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通过对100多个处于瘫痪状态的国有企业的转、租、卖等,盘活了存量国有资产,使其增值5000多万元,并积极开发第三产业。蓬溪以开发促建设,县财政以补贴方式投入了120万元,引来近600万元的外资。仅用一个多月就完成两个旧城区的拆迁,新区的建设也仅花了200天,从而成为省内少有的一个建设奇迹。
现阶段,要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群众的支持将一事无成。蓬溪县十分注意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深得群众的支持。在建设中,他们逐渐减少无偿摊派方式,增加有偿使用。蓬溪两年中兴建总长近300公里的19条国、省、县、乡四级公路,总投资2.5个亿,其中,农民投资占了1/3,总共达8000万元。为了确保农民能按期分红获利,他们把农民投资的钱,主要用于县、省道的收费路建设。
资金管理方式由政府为主改变为以农民为主。这是蓬溪县农民另一个能“笑递万金”的重要原因。这个县的黄泥乡,让农民选出他们信任的人来管理钱,乡政府监督使用。于是,全县在所修的15条乡级公路上,推行了这一做法。政府以公开求公正,以公正换威信。农民自己管理资金后,就有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权力,他们自发组织起来,配合县质检结构管理,严格细致到每天数水泥袋、丈量路基厚度。由此兴建的乡级公路全部达到质量标准,90%为优质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运作,给蓬溪人的回报是丰厚的。从1996年起,全县城乡居民银行存款年年大增,特别是今年,到11月份,城乡居民存款比去年增加了3个亿,达15亿元。道路和市场、信息条件的改善,使农产品的销售好于往年,预计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比上年增加400元,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总收入达1800元以上。新修的收费公路、电力工程等显示活力,成为蓬溪县偿还银行借贷资金的稳定的收入来源,目前已还各类贷款30%。由于基础设施大大改善,各级干部和各地群众看到了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从根本上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社会充满活力。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瑞环继续在新西兰访问
本报奥克兰12月13日电记者于青报道:正在新西兰进行访问的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今天上午离开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经停罗托鲁阿市,下午抵达新西兰最大的城市奥克兰。
李瑞环主席在罗托鲁阿视察了中信新西兰有限公司与新西兰两家公司组成的经营林业的合资企业。
李瑞环抵达奥克兰后,会见了当地华侨华人、中资公司的代表。


第1版(要闻)
专栏:

  邮电部设计院积极服务经济建设
完成大中型通信工程设计一千五百多项
本报讯今年九月,国家“九五”重点建设项目、总长为二千七百五十四公里的兰州—西宁—拉萨光缆通信干线仅用两个月时间就敷设完毕。这项世界通信建设史上最复杂、最困难的工程,是我国自行设计的。承担这项设计任务的就是邮电部设计院。多年来,这个设计院坚持“高质量、高水平、高效益、服务优”的宗旨,勇挑重担,已先后完成国家大中型通信工程设计一千五百多项,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工程有三十多项,为我国邮电通信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贡献。
邮电部设计院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通信事业发展的需求,快速跟踪、掌握、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加大技术装备投入,加强质量管理。
短短几年,设计院建立了计算机工作站七个,计算机数量达到人均一台。采用计算机和计算机工作站进行辅助设计,已成为邮电设计各个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在完成邮电部移动通信工程等项目中,设计人员带着便携式计算机,白天查勘,晚上加班,当场出设计图纸,还根据建设单位意见当场进行适当修改,受到用户好评。
设计院重视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自行开发的卫星地球站监控系统,已安装在全国各个地球站,对监控管理起了很大作用,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承接邮电部办公自动化信息集成系统工程,设计院组织精兵强将,投入激烈的投标竞争,终以方案先进、设计合理,一举中标。
建立于一九五二年的邮电部设计院,是部直属大型综合性甲级设计院。在我国邮电通信史上,第一条对称电缆,第一条中同轴电缆,第一个自动转报工程,第一个国产长途交换网工程,第一条长途光缆干线,第一个大容量数字微波工程,第一个SDH数字微波工程,第一条SDH2.5Gb/s光缆一级干线,第一个蜂窝式移动电话网,第一个国内卫星通信地球站等等都是由这个设计院完成的。
设计院设计、科研项目获国家奖三十多项,部省奖一百七十多项。其中,北京十万门程控交换工程获全国最佳设计特奖,南京—武汉光缆通信干线工程获建设部颁发的“鲁班奖”,还先后荣膺“中国勘察设计综合实力百强”、“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称号。(杨琦)


第1版(要闻)
专栏:

  连片开发综合治理
吉林秋冬农田水利建设成果显著
本报长春12月13日电记者汪波报道:吉林各地紧紧抓住秋收前后的有利时机,掀起农田水利建设高潮。经过3个月的持续大干,全省秋冬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果显著。
从10月中旬开始,为从根本上扭转中西部地区连年干旱靠天吃饭的局面,全省各地大力开展了节水井灌工程建设。特别是入冬以来,共新打机电井3万多眼,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4万亩。中东部水田灌区,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水库蓄水能力,大部分县市相继开展了以小型水库配套达标和抗旱保春灌为主要内容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东部山区、半山区因地制宜开展了高标准、大规模、别具特色的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经济沟建设。辽源、四平、吉林、白山、延边等地,开展大兵团、大协作、大会战,对水土流失区的小流域实行集中连片开发、综合治理。
到现在,全省共投工8066万个,新打各类抗旱机电井1.64万眼,新增节水灌溉能力104万亩,建设水田方条田112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万亩,整修加固堤坝392公里,完成城市防洪工程建设88公里。
今年全省地方和农民投入资金共计7.27亿元,是历史平均数的两倍,超过历史最高年份的30%。


第1版(要闻)
专栏:

  辽阳农田水利建设劲头足
今冬完成土石方量超过计划近一倍
本报讯记者段心强、冯奎报道:秋收刚过,记者驱车辽阳市的山区平原,看到农民兄弟不是在开沟挖渠,就是打井修闸。在辽阳市太子河区沟渠纵横的千亩麦田前,市水利局副局长李居让兴奋地对记者说:“今年大旱,有的地方吃苦头,有的地方尝甜头,关键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搞得好不好。这下都看明白了,今冬搞农田水利建设干劲特别足!”全市全年原定农田水利建设土石方量为3000万立方米,现在已干到5800万立方米,超过将近一倍。
今年辽阳市遭受了近百年以来的特大旱灾,全市60多万亩旱田作物损失严重。大旱之年,各地受损失的程度不一般。西部平原区新增水浇地2.7万亩,作物长势接近正常年;而相邻地块大田作物普遍减产二三成。一对比,水浇地相对减少粮食损失270万公斤。辽阳县东部原来是年年旱灾年年灾,因为打井挖渠,新增水浇地0.4万亩,减少损失80万公斤。全市今年新增加的3.1万亩水浇地,全部受益。
吃苦头,尝甜头,通过对比有劲头。截至目前,全市新建井、塘、闸、站731处,增加灌溉面积13.3万亩;改善涝区面积5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万亩。辽阳县600多名县直机关干部吃住在农家,和当地群众苦干10天,完成了旭家小流域和穆家镇喜鹊台涝区的治理。


第1版(要闻)
专栏:短评

  “阳光”的启示
我国东部地区的乡镇企业,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迅猛,如今已成为区域经济中的一大支柱力量。据统计,在浙江、江苏和广东沿海发达省份,乡镇企业在当地经济总量中的比例,已占百分之八十左右,它们为国家作出了越来越大的贡献。浙江阳光集团就是乡镇企业群体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乡镇企业,在前进中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表现是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政企权责不分,企业产权不明晰,“吃大锅饭”的旧模式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乡镇企业,使这类企业原有的机制活力正在逐渐减弱、退化,制约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有人形容这类乡镇企业现在已处在不进则退的分水岭。
乡镇企业如何持续前进?“阳光”的实践说明,出路主要是抓两条,一是深化改革,根据各单位的实际,转换经营机制,增强凝聚力,激发出企业新的活力。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向科技要生产力。过去那种粗放型的、低档次的、主要依靠外延发展生产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了。
管理和科技是驱动企业前进的两个轮子。而机制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阳光集团正是依靠这两个轮子,驰上了辉煌之路。


第1版(要闻)
专栏:

入冬以来,山西省临汾地区以汾河百公里石坝建设为龙头的治水、改水、节水、保水、引水“五水”兴农水利工程建设再掀高潮。目前,已投入劳力9万个,投入大小机械6890台,完成土石方85万立方米。侯马市是汾河大坝工程的尾部,原计划两年的任务,一年就接近尾声。
新华社记者马毅敏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