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3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摄影)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中华慈善扬新风
←助残扶残、关心孤儿在河南省洛阳市已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自发行为。近日,又一批青年志愿者带领三十多名孤、残儿童逛公园、购新装。  陈杰摄影报道
→四川宝珠寺水电厂职工踊跃向贫困山区失学儿童捐款买书献爱心,使孩子们在开学第一天就用上了新课本。
胡亮 摄影报道
↑首都医科大学学生利用业余时间陪老年患者参观天安门广场。
赵建洪摄影报道
↑江苏省盐城市残疾青年吴登清刻苦学医,利用自己学到的医术为乡亲们送医送药,热心服务。         张光明摄影报道
尊老爱幼、扶困助残是我们社会的美德。目前这种美德已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界人士都把救济贫困和扶助孤残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道义。而这些被救助者在自立自强的奋斗中又为社会奉献出才智,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一支生力军。由本报与中华慈善总会联合主办的“中华慈善杯摄影大赛”从开赛以来,引起摄影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收到了大量的来稿。这里选登几幅,以飨读者,也希望读者能更多了解这项活动并给予支持和帮助。
——编者


第8版(摄影)
专栏:

健康快车“光明行”
香港“明天更好”基金会根据香港知名人士提议、筹资、制造的“健康快车”,于10月21日到达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始了在祖国少数民族地区使患白内障失明贫困农民尽快重见光明的“光明之行”活动,受到彝族同胞的欢迎。这趟列车不仅设备先进,医生技术精湛,而且尽职尽责,每一个手术仅用十几分钟就圆满完成,为众多的白内障患者解除了病痛。该车计划每年发车4次,每次停留40天,为“老、少、边、穷”地区人民提供短期见效的免费医疗服务。    
      冷登亿摄影报道
↑眼科专家刘静正在显微镜下为患者做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
↑78岁的彝族老婆婆王德宽在孙女的陪同下,欣喜地登上健康快车,准备接受治疗。
↑彝族群众载歌载舞迎接“健康快车”。


第8版(摄影)
专栏:

侨乡交警文明岗
侨乡泉州有一个远近闻名的九一路“青年文明号”岗。这个岗亭的六名共青团员和两名共产党员,十三年如一日,坚守岗位,学习雷锋为群众送温暖。从1992年被福建省交警总队授予“优秀交警集体”后,他们戒骄戒躁,工作越做越细,受到侨乡群众交口称赞。
黄必贤 孟仁泉摄影报道
上图:文明管理交通,教育违章者告别不文明行为。
↑热情地为外地群众指路。
→便民热水桶解决了过往群众口渴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