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叙友情谋合作促发展
本报记者于青
时近岁末年终,越南仍然热浪滚滚。但记者感受更深的是中越两国同志加兄弟的友好情谊和越南革新开放事业的蓬勃活力。
12月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到我们的友好邻邦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李瑞环主席此行是今年中国领导人对越南进行的最高层访问。自1991年11月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两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关系得到全面恢复与发展,中越双方每年都保持高层互访。连日来,越共党报《人民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李瑞环主席同越南党政领导人会谈会见的消息和照片。报道说,几年来通过业已形成传统的年度越中高层会晤,两国关系得到持续发展,双方将努力实现历次高层会晤达成的共识。李瑞环在同越南领导人会谈时说,中越两党两国领导人经常保持往来,就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对巩固和发展两党两国关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民风相仿,习俗相近,两国交流的历史悠久,见证俯拾皆是:在越南政府办公楼的前厅有一幅二龙戏珠巨型壁雕,栩栩如生;大街上不时有结婚车队疾驶而过,车窗上都贴着红“囍”字;庙宇白墙红瓦,飞檐斗拱,对联刻于朱门两侧。当今更为世人关注的是,中越两国国情相似,都在致力于建设发展。两国对重大国际问题有着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看法。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越南共产党坚持马列主义、胡志明思想,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党的建设为关键的全面革新路线,全党全民齐心合力,经济实力日益增强,对外关系不断拓展。李瑞环在同越南领导人会见时指出,中越两国有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的任务,也面临着共同的困难和问题。中越长期睦邻友好,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有利于维护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李瑞环主席在同越南领导人会谈会见中的一个主要话题是,中越两国都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都在集中精力发展经济,都在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中国人民一直怀着友好的感情,注视着越南的革新开放事业。1986年越共“六大”确立了革新开放的方针,促进了经济发展。进入90年代以来,越南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在8%以上,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农业连续8年获得丰收,成为世界第三位的大米出口国。去年举行的越共“八大”,在全面总结10年革新开放的基础上,提出了本世纪末,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翻一番,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990年的8倍至10倍,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短短3天耳闻目睹,我们为越南革新开放事业取得的成就由衷地感到高兴和钦佩。
在胡志明主席故居,我们看到胡志明主席当年从中国引种的椰子树和棕榈树,如今枝干挺拔,绿叶参天,它象征着中越两国深厚的传统友谊;在越共中央所在地,杜梅总书记对记者们说:“中国的菊花十分好看,我想要些种子在越南栽培。”这话语好像是在预言中越友谊繁花似锦的未来。正如李瑞环主席所说:“中越友谊是毛泽东、胡志明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缔造的,当前中越关系顺利发展是江泽民总书记、杜梅总书记等两国领导人亲自工作的结果。”我们坚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中越两党两国一定能把健康、稳定、务实的友好合作关系带入下个世纪。
(本报胡志明市12月10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
外交密电在美解密提供侵华日军罪证
本报讯美国解密的一份外交密电,证实了侵华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的血腥罪行,并指出,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到杀戮。
美国华盛顿国家档案馆于1995年1月10日解密的这份英文密电,是当时日本外交大臣广田弘毅(日本投降后被定为甲级战犯,处以绞刑)于1938年1月17日自东京发往华盛顿的。这份密电中明白无误地写着“不少于30万中国平民遭到杀戮”,这对于日本少数人散布的南京大屠杀“根本不存在”,说屠杀30万人是“虚构”之类的荒谬论调,无疑是有力的批驳。
这份电报不长,全文如下:
解密件
授权号NND947024
日期1995年1月10日
东京(广田)发往华盛顿
1938年1月17日
#227来自上海的176号电
特别消息
“数日前我回到上海后,调查了所报告的日本军队在南京和其他地方所犯下的罪行。可靠的目击者的口述和可信程度极高的个人书信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即日本军队的所作所为及其继续犯下的罪行,使人想起了阿提拉(译注:阿提拉,侵入罗马帝国的匈奴王)和他的匈奴兵。不少于30万的中国平民遭到杀戮,许多案例形同冷血动物所为。洗劫、强奸,包括强奸幼女和对平民的无情的残暴行为的报告,还继续来自已于数周前停止实际敌对行动的地区。此间较好的日本平民对此深感羞耻……日本军队在其他地方的不可饶恕的行径加剧了日本士兵在上海本地乱斩乱杀的一系列地方性事件。今天华北日报报道了一则特别令人作呕的事件。一名喝醉酒的日本士兵因找不到女人和酒,枪杀了三名60多岁的中国妇女并击伤了数名无辜平民。”
*此电系用英文密码拍发的,并在S.I.S,1257号电报中被提及。
(骆为龙)


第6版(国际)
专栏:

  大洋彼岸祭金陵
朱成山
今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60周年。在太平洋彼岸的美国,人们将怎样看待这场人类的浩劫呢?
11月18日至27日,笔者应邀前往美国参加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纽约、芝加哥等城市与众多的美国人交谈中深切地感到:他们也以特有的形式组织活动,祭奠60年前南京大屠杀的遇难者。
      高等学府“不忘南京1937”
今年11月17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和罗格斯大学联合举行为期一周的南京大屠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不仅在美国高等学府是首次举办,在海外也是第一次。
研讨会是经过精心组织的。专门制作的红黑两色的会议旗帜和招贴宣传画,悬挂在普林斯顿大学校园内,为这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增添了一抹历史的色彩。17日—20日为会议第一阶段,内容一是举办“不忘南京1937图片展”,二是放映《日本的战争罪行与审判——太阳下的屠杀》、《奉天皇之命》和《马吉牧师的见证》三部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的电影,三是发行《被遗忘的大屠杀》、《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两本书。影片编导和书的作者汤美如、张纯如、史泳等,均被邀请到场演讲,目的是让人们通过观看图片、文字和影片,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20日—23日,是会议的第二阶段,主要围绕南京大屠杀史进行学术研讨,10多位来自美、日、中、英等国的历史学家的发言引起了与会的240多名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本着“有责任将南京大屠杀历史事件作一个全面的、真实性的探讨与研究”的初衷,历史学家们作了严肃的演讲。著名学者余英时教授主讲了“南京1937的历史背景”。他分析近代百年的中日关系史后指出,日本1937年侵占南京并进行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法教授理查德·福克在演讲时指出:“数字问题确实重要,它成为南京大屠杀的象征。美国出于重视地域政治,实行与日本的联合,不重视南京大屠杀等战时日本的罪行,是造成现在有人要否定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因素之一。”魏斯里女子大学教授舒尔滋、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事务副教授杨大庆、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学者吉田俊等,也分别从政治、文化、历史、经济的角度,对南京大屠杀事件作了分析。
尊重历史的人将得到人们的尊重,不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这是一个共识,在普林斯顿大学的研讨会上,同样也得到验证。22日上午,当日本大学秦郁彦教授在大会发言中说到“日本军人也是人,他们在战时也要吃饭,也有性欲,所以抢粮食、强奸女人可以理解和宽恕”时,会场上顿时响起“嘘”声和摔书本声,引起了一阵不小的抗议骚动。会议的主持人急忙站起身来维持秩序,但一时难以平息人们心头的不满。秦郁彦不得不退席。而在此时,日本宇都宫大学教授笠原十九司先生说“南京大屠杀是一个谁也否认不了的历史事实,日本政府应就此事件向中国人民道歉和赔偿”时,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一个遭抵制,一个受欢迎,说明了人心的向背。
在普林斯顿大学召开会议的同时,17日至19日,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也分别召开了两个座谈会。一周内,美国有三座高等学府召开同样主题的学术会议,实属罕见。
在普林斯顿大学期间,我遇到了专程来与《大中华》杂志社社长史泳先生洽谈商借有关南京大屠杀图片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代表董桦小姐。她告诉我们,为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向人们宣传历史事实,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准备联合搭起一座“历史走廊”,展出南京大屠杀图片和书画作品。丹佛大学也要举行研讨活动。圣路易斯抗战史实维护会的彭先生告诉我,美国10所最著名的大学中有一半以上安排纪念南京大屠杀的活动,这对于让在这些学校就读的各国年轻人了解这段历史确实是大有裨益的。
      大都市里的“金陵祭”
在普林斯顿大学,我遇到了美国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的吴章钟先生。吴先生拿出中英文版的两张彩色宣传画,上面写着“为和平而歌——金陵祭音乐会”。这是由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中华发展基金会、中国旅美科技协会等主办,由中美合唱团、爱华合唱团、海韵合唱团等10个合唱团协办的大型演出。吴先生介绍道:他们组织了约400人的演出团,将在纽约卡内基音乐厅首演,祭奠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者。该团还将分赴底特律、波士顿、华盛顿、洛杉矶以及加拿大的多伦多演出。
会址设在纽约市的纪念南京大屠杀受难同胞联合会,是一个海外华人组织。近年来,该会为搜集在美国的南京大屠杀的证人证据做了许多工作。特别是去年,他们从德国请来了赖因哈特夫人,在纽约向世人首次公布了《拉贝日记》。听说我来到美国,该会现会长陈宪中在电话中告诉我说,今年,他们除组织“金陵祭音乐会”外,目前正在联系一些教堂,准备在12月13日晚上,组织一个“烛光祭奠会”,祭奠60年前被侵华日军屠杀的30万同胞。
圣路易斯抗战史实维护会会长刘仁豪先生介绍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60周年,今年12月在美国的旧金山、芝加哥等城市,世界抗日战争史实维护联合会,将分别组织座谈会、报告会、电影招待会、音乐会等项活动;在加拿大的渥太华、多伦多等城市,也将举办类似的活动。
      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
美国《大中华》杂志社社长史泳先生告诉我这样一件事:前几年,他应邀去芝加哥大学讲述南京大屠杀时,曾做过会前调查,当问到是否知道纳粹屠杀犹太人时,在场所有的人都举手表示知道;当问到是否知道南京大屠杀时,只有两三个人举手表示知道。这使他感到吃惊。为此,他下决心多方收集资料,编著了《南京大屠杀——历史照片中的见证》一书。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南京大屠杀史实,他们把由在美的华人集资、编著的这本书,赠送给美国每所大学和各大图书馆,明年还计划赠送日本各大图书馆和每所大学。
在美国,美籍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向我介绍她为何将新著定名为《被遗忘的大屠杀》时动情地说:在西方,以纳粹屠杀犹太人为题材的书籍数不胜数,还有许多影视片,所以妇孺尽知。可是,南京大屠杀却被人们遗忘了。为了真实地再现历史,她花了几年的时间,先后辗转中、日、德、英等国,搜集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尤其是经过多方查询,找到当年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约翰·拉贝的亲人,发现了《拉贝日记》。在大量占有资料的前提下,终于写成这本书,将于年内以中英两种文字出版,以此告慰30万同胞的在天之灵。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色列
拒绝在外部压力下撤军法院批准拆毁巴人住宅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9日电(记者支林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9日表示,以政府在制定从约旦河西岸进一步撤军方案时,绝不会屈服于任何外部压力和影响。
内塔尼亚胡是针对有关美国正在就撤军问题对以施压的报道发表上述评论的。他在以南部旅游城市埃拉特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以政府在作出重要决策时只会将以色列的自身安全利益作为唯一考虑依据。他重申,在以色列履行从约旦河西岸第二阶段撤军后,第三阶段的撤军将只在巴以最后地位谈判的框架中进行。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12月9日电(记者戴巍)以色列最高法院9日批准以军警查封和拆毁5名参与暴力活动的巴勒斯坦人家属的住房。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表示愿同伊朗对话
据新华社华盛顿12月9日电(记者符泉生)美国政府9日表示愿同伊朗进行对话。
国务院发言人福利说,美国一直敞开着同伊朗政府对话的大门,“唯一条件是参与对话的人必须是政府授权的代表,并且对话必须得到公开承认”。
据认为,美国的这一表示是对伊朗总统哈塔米在伊斯兰会议组织首脑会议上关于“现在是同西方国家进行对话的时候了”的讲话的反应。福利重申,美国没有改变对伊朗的政策。但此间观察家认为,福利的话起码表明美国对伊朗的政策重点有所变化。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劫机犯被捕
据新华社莫斯科12月10日电(记者张金海)俄罗斯一名恐怖分子10日上午劫持了一架从俄远东城市马加丹飞往莫斯科的伊尔—62客机。该机在莫斯科机场降落后,恐怖分子被俄特种部队逮捕,机上所有乘客安全获救。此次劫机事件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架飞机是莫斯科时间当天上午8时30分被劫持的。机上有142名乘客(包括8名儿童)和13名机组人员。恐怖分子索要1000万美元,并要求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1号国际机场加油后飞往瑞士寻求政治避难。劫机事件发生后,俄总统叶利钦同内务部、安全局等部门的负责人讨论了可能采取的措施。俄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布置了具体行动步骤。
被恐怖分子劫持的飞机于莫斯科时间11时30分降落在谢列梅捷沃1号机场。12时55分,当这名恐怖分子走出飞机准备与当局进行谈判时,被俄特种部队“阿尔法”小组逮捕。
这名恐怖分子为马加丹州居民,生于1938年,是一名退休人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汉堡军事学院爆丑闻
新纳粹作报告责任者受处分
本报波恩12月9日电记者江建国报道:德国国防部长福尔克尔·吕厄昨天在波恩宣布,对1995年汉堡军事指挥学院邀请新纳粹骨干分子作报告的当事人作出纪律处分。直接当事人,目前在阿尔巴尼亚军队担任军事顾问的诺贝尔特·施瓦策尔上校被立即召回,指挥学院当时的负责人、现任国防部人事司负责人的哈尔特穆特·奥尔博特中将停职。吕厄严厉谴责这一丑闻,认为它对“联邦国防军造成损害”,表示将对这一事件作进一步调查,并“采取严厉措施,以免将来再发生类似事件”。
1995年1月24日,68岁的极右分子、前律师曼弗雷德·罗德应邀到汉堡军事指挥学院作了一场关于“俄罗斯的德裔移居到梅尼斯堡地区问题”的报告,该学院约30名学员听了报告。据报道,施瓦策尔上校并不清楚此人的极右面目,是根据别人的推荐而邀他的,报告后邀他共同进餐。而学院当时的负责人奥尔博特不知道报告会的事情。但是,据此间舆论说,罗德的材料早就在内政部和宪法保卫局存档。1995年4、5月间,报告的组织者知道罗德的极右面目后未报告国防部。这件丑闻的来龙去脉还有待调查。
这起丑闻引起德国各政党的一致谴责。社会民主党要求为此召开议会紧急会议,联盟党议会党团防务工作组也将讨论这一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联邦国防军卷入新纳粹活动的丑闻一再发生,引起德国社会的关注。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沙漠玫瑰”
——纳米比亚纪行之四
本报特派记者温宪
纳米比亚得名于“纳米布”,“纳米布”在当地霍屯督黑人语中意为“大平原”,意指大西洋沿岸那片浩瀚无垠的大沙漠。经过长达亿万年的风雨剥蚀,纳米布大沙漠中出现了一个奇观:沙中的石膏类晶体利刃般长短不齐、大小不一地连接在一起,其形状美丽得像盛开的花团,纳米比亚人称其为“沙漠玫瑰”。这种沙漠玫瑰多生成在斯瓦科普蒙德市附近的沙漠地区。其实,斯瓦科普蒙德本身又何尝不是纳米比亚的一朵沙漠玫瑰呢?
由于沃尔维斯湾曾是纳米比亚与南非发生领土争端的焦点,人们多知沃尔维斯湾,却对距沃尔维斯湾以北35公里的斯瓦科普蒙德市知之甚少。自首都温得和克出发向斯瓦科普蒙德,途中道路两旁刚开始还是泛着绿色的浓密灌木丛,越向西行,灌木丛变得越来越低矮稀少,一座座黄黄的沙丘渐次扑面而来。在进入茫茫沙海尽头之时,举头远望,前方海市蜃楼般突现了一座如诗如画的小城,那就是斯瓦科普蒙德市。
斯瓦科普蒙德市人口不到3万人,有105年的历史,满城多为德国古典式建筑,洋溢着典雅、怡人的异国情调。在1884年,德国殖民主义者宣布西南非洲为其“领地”,将纳米比亚据为德国在非洲大陆唯一的殖民地。由于这块新殖民地的唯一深港出海口沃尔维斯湾已被英国占领,德国殖民者不得不另外寻找合适的出海通道。1892年8月,他们最终选定了紧连斯瓦科普河入海口北部那块地方,这完全是一座在茫茫沙海之中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小城。除了部分物资从南非开普地区运来之外,多数建筑材料、生活必需品从万里之外的德国运来。斯瓦科普蒙德作为港口的重要性仅昙花一现,此后便是长期的呆滞萧条。本世纪70年代后,纳米比亚在斯瓦科普蒙德以东70公里处开发了世界上最大的露天铀矿,这又为斯瓦科普蒙德带来了生机。纳米比亚独立以后,在日益繁荣的纳米比亚旅游业中,风格独特的斯瓦科普蒙德已成为各国游客的必游之地。
其实,纳米比亚全国有不少这种诱人的“沙漠玫瑰”。南部沿海小城吕德里茨同样精巧、典雅,而大漠之苍凉壮美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161公里长、27公里宽、近550米深的菲什河大裂谷令人叹为观止,其规模仅次于美国的大峡谷。占地2.2万平方公里的爱淘沙国家公园是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中最著名的野生动物园之一。它的中心地区原为一汪大湖,千百年后的今天,大湖变为一片沼地,各种野生动物在一望无际的沼地中繁衍生息。纳米比亚北部沿海的“骷髅海岸线”更是一派未遭人类活动破坏的天然美景。就连占全国土地面积15%的大沙漠内也有独特的魅力。记者看到不少外国游客专程赶到纳米布大沙漠内游览。他们中的一些人驾驶着一种宽胎三轮沙地摩托车在数不清的沙丘间游走,倒也别具一番情趣。
一朵朵“沙漠玫瑰”为独立后的纳米比亚旅游业带来勃勃生机。后来居上的旅游业目前已成为纳米比亚第三个最重要的经济支柱,旅游业的发展直接为失业现象严重的纳米比亚创造了上万个就业机会。有关人士告诉记者,1992年纳米比亚接待游客人数为15万人。1997年有望接待40万名来宾。到2002年,纳米比亚准备迎接各国客人的数目将达60多万。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附图片)
图为形如风帆的沃尔维斯湾市标。本报记者 温宪摄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首次会议结束
主席声明称会议取得积极进展
新华社日内瓦12月10日电(记者陈维斌、严明)为期两天的朝鲜半岛问题四方正式会谈第一次会议10日在日内瓦国际会议中心结束。
会议结束后,各方代表团团长联合会见了记者,并由本次会议主席国美国代表团团长罗思宣读了反映各方共识的四方正式会谈首次会议的主席声明。声明说,在两天的会议中,各方本着求同存异、增进共识的精神,在友好、坦诚、合作的气氛中就建立朝鲜半岛和平机制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充分的协商,使会议取得了积极进展。
声明说,各方一致同意四方正式会谈的第二次会议将于1998年3月16日在日内瓦举行。此前,将由首次会议的主席国美国于1998年2月中旬在北京安排并主持特设小组委员会会议,为第二次会议作准备。
声明说,本次会议还通过抽签方式,确定了以后会议主席国的顺序,主席国依次为中国、韩国、朝鲜、美国。中国将在明年3月主持四方正式会谈的第二次会议。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韩国防部长欢迎四方和平会谈
美国和韩国国防部长9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一年一度的双边安全合作会议。双方认为在日内瓦举行的关于朝鲜半岛和平问题的四方会谈有助于缓解这一地区的紧张局势。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和韩国国防部长官金东镇在会谈后发表的一个联合声明中说,四方会谈“为缓解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和确立持久和平提供了最有现实意义的手段”。另据报道,德国外长金克尔9日在波恩发表声明,对日内瓦朝鲜半岛问题四方会谈表示欢迎。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防部长推迟中东之行
美国五角大楼9日宣布,美国国防部长科恩因海湾局势和波黑驻兵问题需与总统磋商而推迟预定本周末进行的为期6天的中东之行。五角大楼在一项声明中说,科恩推迟出访一是因为尽管美国在海湾部署了大批军事力量,“伊拉克的紧张局势仍未得到解决,还需要继续注视”;二是因为美国必须在一两周内就北约是否有必要在明年6月之后重新在波黑部署新的武装力量以及美国是否参加这一武装力量的问题作出决定。


第6版(国际)
专栏:

  塞尔维亚将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
据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选举委员会9日公布的最终统计结果,在7日重新举行的第一轮塞尔维亚总统选举中,由于7名总统候选人中无一人得票超过半数,所以需要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塞尔维亚共和国选举委员会宣布,本月21日将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


第6版(国际)
专栏:

  俄罗斯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俄罗斯战略火箭部队的一枚“旋风”火箭9日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顺利升空,把一颗“宇宙—2348”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9日发射的卫星是俄今年12月预定发射的两颗军用卫星中的第一颗,第二颗定于12月15日至16日从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2月9日,伊斯兰会议组织第八次首脑会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开幕。54个伊斯兰国家的领导人及其他高级官员和代表以及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等出席会议。会议主题是尊严、对话、协作。图为出席开幕式的妇女代表。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