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艾伯塔省长设宴
欢迎江主席来访
本报卡尔加里11月26日电记者施晓慧、邹德浩报道:今天晚上,加拿大艾伯塔省省长克莱恩在卡尔加里市政府中心举行晚宴,热烈欢迎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卡尔加里。
克莱恩省长首先致词,对江泽民主席的来访致以热烈的欢迎。他表示非常珍惜加中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艾伯塔省与中国黑龙江省已有16年的姊妹省关系。两国在能源、农业、教育等领域已建立起广泛的合作关系。他希望两国之间的友谊能像火焰一样,向着未来越燃越亮。
江泽民主席致答辞,首先感谢艾伯塔省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接待。江主席说,艾伯塔省是加拿大西部的重要省份,素有“野玫瑰之乡”的美誉,风景优美,资源丰富,在农牧业、石油化工、木材加工等方面技术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也很快。近年来已成为加拿大各省中的佼佼者。
江主席对艾伯塔省与中国有关省市的交往与合作表示赞赏。他说:“我高兴地获悉,中国已成为贵省第三大贸易伙伴。我国黑龙江省和贵省是友好省,哈尔滨市和埃德蒙顿市以及大庆市和卡尔加里市也分别结为友好城市。不久,中国又将在卡尔加里市开设总领馆。所有这些交往与合作有力地增进了相互了解和友谊,对中加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宴会上洋溢着诚挚友好的气氛。艾伯塔省经济发展部长、能源部长、教育部长等9位部长和卡尔加里市市长出席了晚宴。中方陪同江主席出席晚宴的有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和夫人周寒琼、外经贸部部长吴仪、特别助理滕文生、中国驻加拿大大使查培新和夫人张小康、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特别助理由喜贵等。
宴会前,江泽民主席在卡尔加里市政府中心会见了当地工商企业界代表,听取加拿大石油生产者协会主席介绍艾伯塔省能源发展情况。


第6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万里天涯一水连
本报记者施晓慧邹德浩
从加拿大风景宜人的海滨城市温哥华,飞越雄贯美洲的落基山脉,就是背靠群山面向北美大平原的城市卡尔加里。中国国家主席12年来首次对加拿大的国事访问从这里开始。
今天卡尔加里的最高气温只有零下1摄氏度。但寒冷并没有减低人们欢迎江主席的热情。加拿大总督勒布朗和夫人专程从渥太华赶来,到机场迎接江主席。中午,在勒布朗总督举行的欢迎午宴上,卡尔加里市长杜尔将一顶牛仔帽送给江主席。他告诉记者,卡尔加里以前是一个牧场,所以,向贵客赠送牛仔帽是此地最高的传统礼仪。它是加中两国友好关系的象征,也代表我们对江主席到卡尔加里访问的感谢和敬意。
晚上,艾伯塔省省长克莱恩在卡尔加里市政府中心的玫瑰厅设晚宴,盛情款待江主席。克莱恩省长在致辞中,如数家珍地回顾了艾伯塔省与中国的友好交往。他说,对我们与中国朋友之间的特殊关系,我们既感到非常自豪又十分珍视。最后他引用一句中国谚语:“众人拾柴火焰高”,祝愿我们友谊的火焰向着未来越燃越亮。江主席也在祝酒辞中感谢艾伯塔省人民的盛情。他说,这里虽已时值寒冬,但我们抵达后,就受到贵省政府和人民的热情欢迎和盛情接待,有宾至如归之感。
中国和加拿大虽相隔万里,然而有浩瀚的太平洋一水相连。两国民间的友好交往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19世纪末,温哥华已形成第一条华人街。在多伦多市的一座纪念碑上,铭记着19世纪末华人修建穿越落基山的太平洋铁路,为加拿大统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加拿大医生白求恩的故事早已是妇孺皆知。1970年中加正式建交,虽然两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差异很大,但在互相尊重和共同利益的基础上,两国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发展。特别是1993年以来,两国的政治交往与经济合作都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两国的高层往来十分频繁;在许多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经贸合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今后几天,江主席还要访问渥太华和多伦多市,将与加拿大领导人就发展双边关系以及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并同加拿大各界人士进行广泛接触。江主席的这次国事访问,将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的友谊,推动两国建立跨世纪的新型友好合作关系。(本报卡尔加里11月26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埃及加强反恐怖
本报驻埃及记者朱梦魁
举世震惊的卢克索惨案发生后,开罗大街上的警察明显多于往日,一些重要机构和部门的门卫安检也特别严格。入夜,全副武装的军警在开罗市区巡逻,一旦发现可疑分子,立即严加盘查。近来,甚嚣尘上的恐怖活动和如何强化治安成了埃及人街谈巷议的话题。普通埃及公民和来埃及的外国游客最关心的是人身和财产的安全,他们极为关注埃及政府在卢克索惨案发生后对恐怖活动采取何种态度。
11月17日的卢克索惨案造成60多名外国游客被杀、几十名外国人和埃及人受伤,使埃及经济倚重的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事发后,日本方面决定在今后两年内不安排旅游者前往埃及,欧洲方面原计划到埃及的旅游团取消了70%。专家估计,今后两年埃及的旅游业至少将损失十几亿美元。为了尽快消除这一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在事发的当天即责令詹祖里总理提交有关背景和责任报告,并于第二天亲往出事现场调查处理,还当即宣布撤消内政部长阿勒菲职务,由第一副部长阿德利取而代之。
阿德利上任后,立刻对一些要害部门和主要旅游景点的安全保卫工作进行考察整顿,将原内政部20名主要负责人调离岗位。接着,阿德利又向埃及人民议会特别委员会作一报告,认为在埃及保安部门尤其是旅游区的保卫部门存在着普遍的松懈和麻痹,必须整肃内部以加强埃及保安部门的责任心和战斗力。对此,埃及内政部决定将卢克索地区保安部门的6名主要负责人送交军事法庭,指控他们玩忽职守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另一方面,埃及政府对恐怖分子和极端的宗教势力采取绝不妥协让步的立场。11月23日,穆巴拉克表示,埃及决不同恐怖分子对话。他指出,已故总统萨达特1970年至1981年10月执政时,埃及政府曾与某些极端组织反复进行耐心的谈判,但他们利用对话烟幕作掩护,变本加厉地继续从事恐怖活动。因此,埃及政府今后对搞暴力活动者必将予以有力的回击。值得注意的是,穆巴拉克还谴责有的国家庇护并资助埃及的恐怖分子。
卢克索惨案发生的当天,已在埃及作乱20多年的“伊斯兰团体”属下的“开拓先锋”声明对事件负责,还扬言“这次行动绝不是最后一次”。该组织的势力范围主要在埃及南部地区,以警察、外国游客和科普特教徒为主要袭击目标。1992年,埃及政府颁布了《反恐怖法》,重点打击对象就是“伊斯兰团体”等极端主义恐怖组织。今年7月至9月间,埃及军事法庭陆续审判了近300名恐怖组织成员,对他们定了重罪重刑。卢克索惨案发生的当天,埃及军事法庭又对在押的65名“伊斯兰团体”组织成员进行审判,以示埃及政府将严厉打击恐怖活动的决心。
今年以来,埃及各地总共发生了大小30多起暴力事件,至少造成174人死亡,其中外国游客69人。埃及政府一方面努力推进经济改革,一方面继续对恐怖活动采取铁腕政策。自上半年以来,埃及有关部门对“伊斯兰团体”等极端宗教组织进行袭击和清剿,抓获了一些恐怖分子。埃及政府还下令砍除南方米尼亚省几十平方公里的甘蔗田,以消灭歹徒的藏身之所。此后,一些被监禁的埃及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领导人曾呼吁,愿与政府携手合作共同对付以色列。这一建议在埃及国内外引起轰动,并得到因涉嫌纽约世贸中心爆炸案而被美国关押的“伊斯兰团体”组织精神领袖奥马尔·阿卜杜拉赫曼的赞同。但埃及政府决心已定,拒绝与恐怖分子讨价还价,誓将这场反恐怖之战进行到底。(本报开罗11月2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保护亚马孙
吴志华
近日,亚马孙地区各国专家在巴西利亚举行“21世纪亚马孙”国际会议,再次商讨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亚马孙。早在1978年,亚马孙地区有关8国就签订了旨在共同保护和合理开发的《亚马孙合作条约》。进入90年代,这些国家又制定了几百个环保和科技开发的规则、方案。本次会议表明,保护和合理利用亚马孙事业在继续发展。
位于南美的亚马孙平原约占全球陆地面积的5%,世界50%的生物种类生存其间,所以被称为“物种宝库”。亚马孙热带雨林面积约3.5亿公顷,约占世界热带雨林1/3,对全球的气候变化和生态平衡影响甚大,所以又有“世界之肺”的称誉。在生物灭绝加快、大气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保护亚马孙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近年来西方一些国家和组织打着“保护”的旗号,图谋将亚马孙“国际化”,则应引起人们的警觉。
美国CNN电视台曾播放过一部关于亚马孙的电视片,其中竟有这样的解说词:“亚马孙属于人类,巴西没有能力保护它。”今年6月,美国宣布已经为“保护亚马孙森林”组建了一支精锐的“绿色部队”,声称在必要时将采取“保护行动”。巴西一位高级将领警告说,亚马孙面临被入侵的现实危险,这并非杞人之忧。
应当指出,西方特别是美国对亚马孙异乎寻常的“关心”,并不是真心出于生态的考虑,而是着眼于那个地区的资源。早在19世纪初,美国就曾策划建立“亚马孙主权国”或者是“黑人自治州”。美国一位前总统曾这样说过:“当具有活力的民族需要水的时候,他们就会到有水的地方去寻找,不管那里的水属于谁。”只要自己需要,就肆意从别国掠夺,这是殖民主义的特征。但是,历史发展到今天,那种逻辑是绝对行不通了。
巴西总统卡多佐在这次亚马孙国际会议上,义正辞严地说:“全球是一个整体,必须具有人类是最基本要素的思想,但不能说,从此就可以将我们的民族和我们的州区从地图上抹去。”他还指出,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亚马孙对我们,对世界的重要性。保护亚马孙,富国也应当承担责任。保护亚马孙确实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国际社会,特别是富国有责任援助亚马孙地区的保护和发展,但对某些国家借保护亚马孙之名图谋侵犯别国主权,则应坚决反对。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邀国际专家检查总统府
拟请安理会成员国各派5人
特委会其他有关国各派2人
美对伊开放总统府受检反应谨慎
法呼吁联合国对伊采取明确立场
据新华社巴格达11月26日电(记者顾正龙)针对美国坚持要对伊拉克总统府等一些涉及伊主权的“敏感地点”进行武器核查,伊拉克26日宣布,邀请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和一些有关国家派专家或外交官进驻伊拉克总统府“做客”,以查明这些地方是否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26日晚主持召开了革命指挥委员会和执政的复兴党地区领导机构联席会议。会议结束时发表的一项声明说,伊拉克邀请安理会所有成员国各派5名专家或外交官,邀请与联合国销毁伊拉克化学、生物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特委会)有关的其他国家各派两名代表,到伊拉克总统府或其它“敏感地点”“做客”,进行武器核查。进驻时间可以是一个星期或一个月,也可以根据需要时间不限。
声明指出,自武器核查危机发生以来,成千上万名伊拉克男女老少在总统府“安营扎寨”,里面藏有生化武器是不可想象的。声明还说,“美国间谍”希望通过核查总统府而达到自己目的,这种企图是肯定要落空的。
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当晚分别致函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和安理会本月主席秦华孙,向他们转达了伊拉克这一决定。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6日电(记者符泉生)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福利26日对伊拉克宣布开放总统府接受检查一事反应谨慎,说伊拉克是否隐藏武器应由联合国武器核查小组作出判断。
福利说,美国将根据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能否自由出入所有地方来对伊拉克的决定作出判断,根本的问题是“要迅速让核查人员无条件地和不受限制地到他们想去的所有地方进行检查”。福利对伊拉克的建议没有表示欢迎,也没有表示反对。
据新华社开罗11月26日电(记者侯嘉、王亚东)法国外长韦德里纳26日在此间对新闻界说,联合国安理会在处理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时应根据情况的发展采取明确立场,以尽快结束危机。
韦德里纳认为,如果伊拉克执行了联合国有关协议,安理会应明白无误地指出这一点,而不要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反之,安理会就应该对它提出警告。
韦德里纳强调,在伊拉克履行了联合国销毁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情况下,安理会是唯一能够决定何时取消对伊经济制裁的机构。
他说,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正努力维护安理会的一致。
韦德里纳26日对埃及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访问。


第6版(国际)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科威特国家元首谢赫·贾比尔·萨巴赫和王储兼首相萨阿德19日分别会见了正在科威特进行工作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田曾佩在会谈中向萨巴赫转达了江泽民主席的口信。江泽民强调,中国十分珍视同科威特长期以来所建立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与科威特的关系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政策。
▲巴林埃米尔伊萨22日在麦纳麦会见了正在巴林访问的中国副外长田曾佩。田曾佩向伊萨转达了江泽民主席的口信。江泽民强调,中国非常重视发展同巴林的友谊,不断发展同巴林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是中国政府的既定方针。
▲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23日在多哈会见正在卡塔尔访问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时,高度评价卡中之间的友好关系。田曾佩向哈马德转达了江泽民主席的口信。江主席指出,中卡两国关系友好,特别是建交以来,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中国十分重视与卡塔尔的关系。
▲阿曼负责内阁事务的副首相法赫德24日在马斯喀特会见了来访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田曾佩。会见时,田曾佩向法赫德转达了江泽民主席致阿曼国家元首卡布斯的口信。江泽民强调,进一步发展中、阿间的友谊与合作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江泽民还重申了对卡布斯的访华邀请。(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充分体现“一国两制”原则
中国将向联合国提供香港执行两公约情况
本报联合国11月26日电记者符福渊、周德武报道: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今天在联合国总部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时说,中国虽不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的缔约国,但为充分体现“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政府将参照上述两公约的有关规定,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执行两公约的情况。
秦华孙指出,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规定继续有效,并将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予以实施。
为此,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将向两公约的执行机构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执行两公约的情况,以使人权公约机构及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香港特区的人权状况。


第6版(国际)
专栏:

  白俄罗斯总统认为
独联体处于危机状态
新华社莫斯科11月26日电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26日指出,独联体目前处于危机状态。
据俄新闻媒体报道,卢卡申科在当天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说,独联体目前的危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他对独联体国家领导人促使独联体成为一个有效运作的国家间联合体的诚意表示怀疑。
卢卡申科认为,1991年签署的关于成立独联体的协议中所拟定的目标根本没有达到,因为一些成员国从一开始就不希望达到这些目标。这些目标包括建立统一的经济和关税区、形成共同的军事战略空间以及确立统一的运输和通讯体系。
卢卡申科认为,在一体化成为世界发展潮流的情况下,独联体目前的危机状态是一种反常现象。他强调,独联体的未来取决于其所有成员国的一致态度和诚意,而俄罗斯在独联体一体化进程中则具有特殊的作用并负特殊的责任。


第6版(国际)
专栏:述评

  动武主张和者甚寡
本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
目前的这场海湾危机虽有缓和,但尚未结束,事态如何发展还要进一步观察。然而有一个现象却值得思考,即在对伊拉克动武的问题上,美国的处境相当孤单。
自从上月29日美伊出现紧张关系后,美国一方面加紧在联合国内外的外交活动,另一方面则不断向海湾地区增加军事力量,其意图是在外交手段无效时,再次对伊实施军事打击。但是在对伊拉克动武这个问题上,到目前为止只有英国一家表示支持,其他欧洲盟国以及俄罗斯、阿拉伯国家等都未苟同。这就使美国有点骑虎难下了。
这些国家反对动武的动机各不相同。俄罗斯反对动武,美国舆论认为,俄是要借此强调它在“外交上的独立性”。俄罗斯在外交上虽然不是与西方对抗,但却是独立的。这次在美国与伊拉克僵持不下时,俄罗斯居间积极调停,并取得初步成效。这次斡旋成功是俄罗斯近年来第一次在重大的国际危机中发挥关键性作用,也使俄罗斯重新在中东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
欧洲国家反对动武,是因为它们对美国的某些做法早已不满。例如:美国在今年夏天于马德里召开的北约首脑会议上,无视别国的意见,坚持只能接纳3个东欧国家入约;它把属于国内立法的赫—伯法和达马托法拿到国际上去,企图强迫盟国接受;它拒不交纳拖欠的联合国会费,连英国都认为不对。本月7日的《华盛顿邮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甚至连盟国都不满美国的支配地位:人们指责美国在世界上横行霸道》的文章,历数了盟国对美国的种种不满。
阿拉伯国家反对动武,是因为它们对中东和平进程目前受挫感到失望,认为其原因是美国过于偏袒以色列。它们认为,美国对以色列和伊拉克在态度上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令人难以理解和接受。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在欧洲和中东地区的盟国这次反对动武的具体原因尽管不同,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就是它们都对美国在国际上其他方面的某些作为感到不满。这次它们似乎有点“借题发挥”的味道,但这却正是问题的本质所在。正如此间舆论在进一步的分析中所指出的,这是对美国的傲慢和霸权行为所作出的反应。一些国家担心,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如果不加以制约,它就可能到处滥用权势。这种看法是有一定道理的。
美国的一些人时常说,他们关注别的国家如何在国际上行事。其实他们更应该意识到,别的国家也在关注着美国如何在国际上行事。这次海湾危机中,在动武主张上的分歧就说明了这一点。 (本报华盛顿11月27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朝高官首次在华盛顿会谈
据新华社华盛顿11月26日电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福利26日说,朝鲜副外长金桂冠和美国助理国务卿帮办卡特曼当天在华盛顿举行了正式会谈,讨论了涉及双边的“一些事宜”。福利说,两国高级官员在华盛顿进行这样的会谈还是首次。过去两国之间的会谈都是在纽约进行的。他说,会谈的内容包括两国在对方首都互设联络处、寻找在朝鲜战争中失踪的美国士兵和武器扩散等问题。美国务院称,这次会谈未取得突破。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土保三国加强战略伙伴关系
罗马尼亚总统康斯坦丁内斯库24日同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德米雷尔举行会谈,双方表示,罗马尼亚、土耳其和保加利亚三国建立在“相互信任、诚挚友谊和共同利益”基础上的战略伙伴关系十分必要。三国将在伊斯坦布尔签署一份正式协议,以加强在打击恐怖主义活动、毒品走私和越境犯罪等方面的合作。(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朗表示愿意与欧盟恢复对话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穆罕默迪26日宣布,伊朗愿意同欧洲联盟国家恢复已中断7个月的对话。穆罕默迪说,如果欧盟国家采取政治手段修正他们与伊朗的关系并对伊朗采取基于相互尊重和不受外部势力影响的政策,伊朗愿意同所有欧盟国家进行“建设性对话”。德国和法国大使22日作为欧盟国家最后一批大使返回德黑兰。尽管近年来美国加强了对伊朗的制裁,但欧盟国家一直坚持与伊朗进行“批评性对话”,以促使伊朗改变其在一些问题上的立场。


第6版(国际)
专栏:

  久加诺夫强调俄在中东作用重要
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主席、俄罗斯国家杜马共产党议员团领导人久加诺夫26日在开罗强调,加强俄罗斯在中东的作用对这一地区实现和平有着重要的意义。久加诺夫在同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举行会谈后还说,俄罗斯在阿拉伯世界有着重要影响,没有俄罗斯与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合作,中东问题就不可能真正得到解决。他还对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关于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提议表示欢迎。


第6版(国际)
专栏:

  芬兰多数人赞成芬军事上不结盟
一项最新民意测验显示,2/3以上的芬兰人认为芬兰在军事上应该保持不结盟。61%的人认为未来的局势是安全的,而去年相应的比例是52%。3/4的人认为芬兰必要时完全有能力在军事上保卫自己的国家。最近两年,围绕着北约东扩以及芬兰是否加入北约的问题,芬兰持续不断地展开讨论。芬兰领导人多次强调,每个国家有权独立地选择自己的安全解决办法,并重申芬兰目前无意加入军事集团。绝大多数人支持芬兰现行的外交政策。


第6版(国际)
专栏:

  意大利表示全力支持欧非合作
正在亚的斯亚贝巴访问的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26日在非统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说,意大利全力支持欧洲和非洲开展更加富有成效的合作。他宣布意大利政府1998年将增加对非洲和平基金的捐款。斯卡尔法罗说,意大利希望欧洲同非洲建立更高一级的对话与合作,希望非洲在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11月26日,几名伊拉克妇女在巴格达面对她们孩子的棺木放声痛哭。伊方认为,受联合国禁运的影响,制裁下的伊拉克缺少医药救治病人。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