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23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钱其琛在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上宣布
中国决定承办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会议
新华社温哥华11月21日电(记者李红旗、袁炳忠、张颖生)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21日在这里宣布,中国政府决定承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2001年会议。他邀请该组织各成员在21世纪伊始在中国聚会,共同开创亚太合作新篇章。
亚太经合组织部长级会议21日在这里开幕。钱其琛在会上发表讲话时宣布了中国政府的这一决定。他强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情况下,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要不断完善宏观经济体制,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使自身反应更快、更灵活。这是保证其经济适应外部形势变化,沿着健康轨道发展的重要前提。
钱其琛说,随着各成员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需要加强国际与区域合作,为成员的经济增长与发展保持稳定、有利的国际经济环境。他说,中国积极参加了对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资金援助计划,并对加强总的区域金融合作持积极态度。
钱其琛表示对东南亚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强调各成员要不断完善宏观经济体制,及时调整经济结构,以保证其经济沿着健康轨道发展。他说,虽然部分东亚国家和地区最近遭受了金融市场波动的冲击,但亚太仍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一个地区。中国认为,受冲击的国家和地区经过必要的调整,一定能够克服目前的困难,并为今后新一轮国民经济的增长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本地区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来自亚太经合组织18个成员的部长级官员出席了今天的会议。会议将进行两天,为25日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作准备。


第1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11月22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就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供人权两公约的有关规定在香港特区的执行情况回答了记者提问。
有记者问:中国政府是否准备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供人权两公约的有关规定在香港特区的执行情况?
沈国放答:根据《中英联合声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有关规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的有关规定继续有效,并将通过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予以实施。
他说,目前,中国尚不是该两公约的缔约国,但为充分体现“一国两制”的原则,中国政府将向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供两公约的有关规定在香港特区的执行情况,以使人权公约机构及国际社会更好地了解香港特区的人权状况。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赞“向邹振先挑战”
张弛
昨天《人民日报》第4版一篇不起眼的《体坛絮语》,在读者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短文说的是,16年前创下亚洲三级跳远纪录的我国体坛宿将邹振先,最近拿出历年积蓄的10万元人民币,在北京国际奥林匹克中心举办了“向邹振先挑战”的三级跳远比赛,准备奖给打破他保持多年纪录的新秀。对于此举,邹振先有言明志:“保持纪录,对一位运动员,是一种值得骄傲的荣誉。但对一个项目的发展来说,并非好事。”
虚荣的人只注视着自己的名字,志存高远者却注视着祖国的事业。邹振先用自己的积蓄作奖金办赛事,殷切希望超越自己,不啻是体坛吹来的扑面新风,不啻是在全国“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绽放的一株绚丽花朵,它的蕴藉和影响又何止在体育界?
欢迎向自己挑战,是一种精神状态,是一种思想境界。这就要求我们不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甚至嫉贤妒能,而是以事业为重,扶持和奖掖后来者超越自己,为国争光。这是何等的宽阔胸怀和敬业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不因循守旧,不安于现状,不怨天尤人,不一味“等靠要”,而是坚定地通过深化改革去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困难,在各个领域开辟新局面。这就要求我们回应时代的要求,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之中,敬业爱岗,求真务实,振奋精神,开拓奋进。
邹振先在期盼别人超越自己的同时,难道不也在超越自己吗?细读这篇“絮语”,想必都会有所收获和启示。


第1版(要闻)
专栏:

  爱国热流令人感奋
——第五届中国戏剧节走笔
本报记者刘玉琴
连日来,在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上,新作迭出、好戏连台,观众好评如潮。13台剧目中颂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的5部作品尤其令人感奋不已。我国戏剧艺术传统中一直涌动的爱国热流,在今天呈现出更加澎湃之势。
近两年,“洗百年国耻,抒民族正气,华夏神州盼统一”这一激动人心而又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使此类参演剧目表现出感人而又鲜明的“回归意识”。心潮激荡的艺术工作者将一幅幅沧桑的历史画卷,满载着炎黄子孙不甘屈辱的抗争精神,尽现在舞台之上,成了本届戏剧节最为耀眼的一道风景。
京剧《香江泪》以98年前新界人民抗英史实为依据,以当地民众共御外敌、宁死不屈的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做屈辱的人,不甘熄灭的魂”的主题,显示出深刻的历史穿透力。话剧《宋王台》透过香港同胞为保护宋王台——亦即维护民族尊严和渴望回归,先后与英国殖民主义者、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内涵,揭示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不朽的民族魂。以鸦片战争中林则徐式的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为原型的漫瀚剧《忠烈碑》,则塑造了一位为捍卫国家主权,坚贞不屈、以死报国的英雄形象,再现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悲剧。歌剧《阿美姑娘》、徽剧《刘铭传》中,炎黄子孙对“中华何日得强盛,月圆人和国土全”的热切期盼,使人们在激动之余受到震撼。这批剧作中高扬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激荡人心。
摆脱生硬的说教、概念化的图解,突破程式化的框框,以艺术功力和真挚感情打动观众,成为几部戏的显著特色。剧中多种艺术手法的调度,形象化的戏曲语汇的运用,以及演员真挚、内在、富有时代激情的表演,在舞台上立起了一个个为捍卫主权不惜为国捐躯、感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形象。既体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又洋溢着丰富的时代气息。同时,各剧种博采众长、大胆改革创新,增添了戏曲艺术的魅力。从京剧中,观众能看到话剧艺术、地方音乐的影响。同时,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兼收舞剧诗意化手段的尝试,又丰富了话剧的舞台效果。民族舞蹈、西洋乐曲、晋剧、京剧等手法与技巧在徽剧、漫瀚剧、歌剧中水乳交融的使用,让人耳目一新。
这批剧目都是作家艺术家在历史的大转折、大跌宕、大起伏中思想感情的艺术流露,是文艺工作者贴近时代,关注现实,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结晶。艺术地高扬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这批剧目扣动人心、征服观众的根本原因。
从这些艺术质量上乘的剧目和广受欢迎的演出盛况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以优秀文艺作品使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已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和观众的共识。爱国主义主题过去是并将继续是艺术工作者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和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攀钢二期工程全面竣工
耗资近百亿、历时11年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攀钢二期工程日前全面竣工。二期工程建成四号高炉、板坯连铸、板材等三大系统,使攀钢铁、钢、材各增加100万吨。攀钢已形成年产钢250万吨的规模,通过挖潜可达到300万吨钢的能力,形成具有资源特色的产品系列。(梁小琴成建)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贵新高等级公路动工
贵阳至新寨高等级公路日前动工。这条公路北起贵阳,南抵与广西交界的新寨,全长260公里,是国家规划的12条主干线中的西南出海通道贵州境南段。其中,贵阳至都匀市为一级汽车专用公路,都匀至新寨为二级路面,总投资近50亿元。计划1999年底建成通车。(胡跃平孙海涛)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梅通光缆通信工程检验合格
铁道部列为九五期间三年通信攻坚战的新建项目——梅(河口)通(化)光缆通信工程,日前经有关部门检验,工程质量合格率为100%,优良率90%以上,可望年内投入使用。这将是铁道部唯一一项当年动工、当年开通的通信工程,将大大提高东北地区的长途通信容量。该工程全长131公里,由铁道部18局电务处承建。(姜书范)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北京市兴建中国紫檀博物馆
中国第一家专门收藏、陈列、研究中国古典家具的博物馆——中国紫檀博物馆日前在北京东郊破土动工。这座由香港著名实业家、全国政协委员陈丽华女士投资2亿元兴建的中国紫檀博物馆占地70多亩,在1999年10月建成时,可陈列1000件以紫檀为主的中国家具精品。(李仲春)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亚洲最大的味精发酵罐投产
亚洲最大、世界第二的味精发酵罐,日前在珠海益力集团公司一次投料试产成功,标志着我国味精生产技术水平跨进世界先进行列。该发酵罐最大公称容积660立方米,全容积720立方米。(赵京安)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简报

年近60岁的安徽省萧县原妇联主任杜庆芝,筹集资金36万元办起一所女童孤儿院,在全县农村免费招收了39名生活条件差的女童孤儿,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这是杜庆芝和女童孤儿在一起。 新华社记者 于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甘肃省武威地区利用冬季农闲时间,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截至目前,该地区已完成高标准衬砌渠道2600公里。左图为中坝乡农民正在衬砌水渠。新华社记者 梁强摄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入冬以来,内蒙古自治区从阿拉善到呼伦贝尔的千里农田草牧场上,掀起群众性水利基本建设热潮。上图为国家级贫困县托克托县祝乐沁工地大量机械化设备投入会战。
新华社记者 王晔彪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坚持大农业发展战略依靠大农业振兴经济
新疆确保农业再上新台阶
本报乌鲁木齐11月22日电记者祝谦报道:全面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进一步推进经济建设事业,坚持大农业发展战略,依靠大农业振兴经济,依靠大农业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的新突破。这是不久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会议提出的加快新疆农业发展的思路。
多年来,新疆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常抓不懈,紧抓不已,已实现粮食连续20年丰收。农业稳,全局稳;农业兴,全局兴。全疆农业总产值、农牧民人均收入,均保持了较大幅度增长,粮棉等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继续依靠大农业脱贫致富奔小康走向富裕,是新疆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的必然选择。
为此,自治区党委提出,发展农业必须进一步调整结构,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稳定粮食产量的前提下,发挥资源优势,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建立优势产业,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粮食生产要优化品种结构,稳定面积,主攻单产,增加总产;棉花是新疆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本世纪末要实现棉花总产3000万担的目标;畜牧业要向工厂化、集约化、现代化发展;同时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进一步实施农业产业化,解放农业生产力。在家庭承包经营和“五统一”服务的基础上,发挥自然、经济、资源优势,确立主导产业;以农副产品流通、加工转化为突破口,抓好基地建设,培植龙头企业,开拓市场,完善服务,建立健全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体制。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云南:着力培植四大支柱产业
编辑点评
国有国情,省有省况,谁背离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谁就难有所成。云南省立足自身优势,摈弃传统低效的资源开发路子,确立以四大支柱为龙头的经济多元化支撑格局,从而找到了一条富民强省的道路,为这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大省拓展了广阔的生存空间。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虽相对滞后,但境内山河秀丽、物产丰腴,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这就是云南与众不同之处,也是云南的“当家菜”,关键是如何做好这道菜。通过提高产品附加值、培植特色支柱产业的方法来发展经济,既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振兴,也可以避免重蹈“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覆辙,称得上是一着利国利民的好棋,云南省从实践中总结了经验,也在实践中重整河山、再图宏业,闻之令人振奋,思之耐人寻味。
本报昆明11月22日电记者任维东报道:如何加快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把一个繁荣的云南带入21世纪?云南省委、省政府总结“八五”期间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提出摈弃传统低效的资源开发方式,通过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快培植和建立具有云南特色的群体支柱产业,形成经济多极化支撑的格局。目前,正在举全省之力高起点地培植和发展生物资源开发、矿产资源开发及旅游和烟草等四大支柱产业,并已初见成效。
针对国内外、省内外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激烈的特点和云南经济结构不合理、支柱产业单一的问题,从云南丰富而独特的气候资源、生物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为了确保“九五”期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以10%的速度递增,云南省委、省政府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快四大支柱产业建设的决定》。根据这个决定,计划到2000年,四大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产值(收入)1300亿元左右。为此,省里还专门制定了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规划,建立了支柱产业发展基金,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有力措施。
云南省委、省政府千方百计为支柱产业的建设创造条件。出台了吸引外资、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的新规定,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经济合作与开发;在烟草、化工、有色金属、食品、旅游、医药等重点行业里,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组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企业集团,通过改制、改组、改造,提高规模效益,增强国内外竞争力,带动全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学习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大与上海经济合作的力度;实施“科教兴滇”战略,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在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方面,大力加强南昆铁路、昆明机场改扩建工程、阳宗海电厂改扩建工程、高等级公路、程控电话和移动通信的建设。
根据“市场导向,突出优势,依靠科技,创造特色,富民强省”的指导思想,生物资源开发产业实施科、贸、工、农一体化,以“公司+基地+农户”为基本运行模式,已启动了天成果汁饮品、无公害蔬菜、澳洲坚果、香夹兰、云大—120植物生长调节剂、螺旋藻、咖啡、热带兰花、肉牛综合开发等项目;以磷化工和有色金属产业为重点的矿产资源开发,突出中部,东西展开,大力发展深精加工,形成昆明、个旧等六大基地;旅游产业,则大力发展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色的旅游业,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五大旅游区,即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旅游区,以景洪为中心的滇西南旅游区,以丽江为重点的滇西北旅游区,以瑞丽为中心的滇西旅游区,以及滇东旅游区,尽快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强省的跨越;对已形成拳头的烟草产业,要巩固提高,再创辉煌,稳固国内市场,进军国际市场。
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四大支柱产业建设进展顺利。生物资源开发产业的重点工程已注入数亿元资金,启动了18个项目,另有15个项目已做好了启动准备;矿产资源开发方面,以铜为主的矿山勘查取得突破,吸引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参与云南矿产开发有了新进展;旅游业去年共接待海外游客75万人次,国内游客2000多万人次,旅游创汇2.2亿美元,总收入达到73亿元;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和卷烟生产计划减少的条件下,全省去年烤烟和卷烟实现税利仍比上年增加36亿元。1996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完成了1470亿元,比上年增长10%,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四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发展最快的一年,四大支柱产业建设功不可没。


第1版(要闻)
专栏:

  山西水利建设向纵深发展
河南驻马店地区日出动劳力十二万人
本报太原十一月二十二日电记者刘伟报道:以拍卖、租赁、承包、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运作,着眼于农业产业化的山西省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近再次掀起热潮。
全省冬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从九月初就从北向南逐步展开。在晋南的田间地头,时不时可看到写有地、县委书记名字的小木牌。有千余项工程由各级领导包点负责,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同时,二万多名各类科技人员深入农村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山西今年还把拍卖、承包、股份合作等新机制注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中。忻州地区大批农民和厂矿下岗职工积极购、租“四荒”地,开发小流域。朔州市以承包、转让、拍卖等五种方式办的水利工程达三千三百四十五处(眼),吸纳股金五百七十九万元。
本报郑州十一月二十二日电记者李杰报道:入冬以来,河南省驻马店地区再次掀起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尝到了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甜头的驻马店人,今年动手早、出工多,全区每天出动劳力达十二万人以上。
为实现小旱保丰收、大旱不成灾的目标,驻马店地委、行署坚持“水利为社会,社会办水利”和“谁受益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的原则,实行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建立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体制。近三年来,除国家和地方财政投入的一点七亿元外,农民用于打井和沟渠配套的自筹资金达二亿元,农民已成为水利投入的主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