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文化长廊

  北京的书店和书市
树人
首善之区的北京,读书人、爱买书的人从绝对数量上说,在全国应算首屈一指的。因此,北京的图书市场也是最可观的。不论是常年开设的书店、图书交易市场,还是定期举办的各类书市、图书节,对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的读书人,都有各自的特色和可取之处。当然,偌大北京,各种书店分布四城八区;作为一门行业,经营者各循一路;更因这些年图书出版市场的发展调整,书店格局多有变化。不谙门路的人在北京买书,或是按多年前的印象一味寻访那些过去熟悉的老门脸,怕是要跑不少冤枉路的。本文的意思就是想把北京的书市、书店、图书市场给诸位读书人、买书人做个简要的介绍。
  书市
北京有定期举办的书市。书市分为两类,一是一年两次的特价书市,再就是两年一次的图书节。
特价书市一般在每年的春秋两季,以往的地点多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白石桥首都体育馆对面的停车场。所谓特价书市,就是书店和出版社把库存积压的图书,根据当时的行市相应打折销售。近几年,出版界,尤其是图书销售行业的市场机制已相当灵活,大部分图书的出版周期及图书经销资金的周转都力图加快。每年上万种新书面世,加上几千种再版书使得书店里新书上架的速度与时装店里款式更新的速度可以一比。因此,如今的特价书市倒并不像过去那样净是些长年积压的陈年旧货。一些一两年前出版的书有时也被打折清仓。所以,特价书市上,除了各类滞销积压的书,还有一些刚过风头的畅销书和印数超量的实用类图书。不过,如今的书界商家也都精明,那些真正有文化品位、学术价值的书,虽然未必畅销,但却能长销——这类书一般不打折,或最多打到八九折。
两年一届的北京图书文化节迄今已办了四届。前些年图书发行主渠道不畅,新华书店系统的经营从整体上说,跟不上出版界和读书界形势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将众多出版社、书店纠聚到一块儿办书市、图书节,是一种权宜之计,多少有点原始自然经济的味道——它太像“赶集”了。几百家摊位拥在一块露天场地,每个摊位都有几百种书,顾客要想从头到尾捋一遍,少说也得劳顿个小半天。一些平时没空逛书店的人,往往利用这个当口儿突击采购一批自己想看的书;更有一些企事业单位利用这个机会为阅览室、图书馆添置新书。“集团购书”在历届图书节销售总码洋中都占很大比重。
近一年多来,行市不大一样了。首先,新华书店的经营服务有了改进,平常主动为一些购书单位上门配书、送书,免去了不少单位在图书节期间突击采购(今年的图书节上,单位购书的数量已有明显下降);另外,这两年北京新开办了一些经营得很有特色的书店,常买书的读者随时可以买到自己想要的书,不必非等到图书节期间凑热闹。随着北京图书市场的日益完善和规范,图书节的功能势必要有所调整。据悉,图书节的主办单位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已预感到这种趋势,他们打算今后办图书节的主旨不再着眼于单纯的销售,而更侧重于展示出版成就,倡导读书文化。
  书店
北京的书店大体分为三类。
一类是综合性书店,大多属新华书店系统。这类书店面向最广大的群众,原则上是什么书都卖,但如果店面有限,则不可能什么书都有。一般来说,少儿读物、实用类图书、工具书及各种考试、学习辅导材料是这类书店的常备科目,这也是普通市民平常购书的主要种类。其他种类的图书,尤其文化、学术类图书则进得没什么章法。文化人不经意间也许会在这种书店里碰到一本想要的书,而专为买某本想要的书,可能去十次也碰不着。综合性书店的性质决定了它非得有一定的规模才成,读者来了,十有七八能买到他想要的书。像当初的王府井新华书店之所以闻名,也就是因为它是当时北京最大的书店。王府井书店拆了之后,新华书店系统试图以花市新华书店和原王府井外文书店来取代其地位。
去年,位于美术馆东街的三联韬奋图书中心开业,这也是一家大型综合性书店,有两千平方米营业面积、近四万种图书,其购书环境和服务水平明显好于其它书店。读者想要的书有没有、在什么地方,服务员基本都能说得上来,即使偶有答不上来的,服务台的电脑也能马上查出来。这家书店新书上架的速度也相当快,而且没有什么质量低劣的,看得出采购人员的品位不差。此外,位于长安街西单路口的首都图书大厦即将竣工开业,据说届时将是亚洲最大的综合性图书批发和零售商场。
另一类是分布在城区各处的各种专业书店。一些中小型书店无力朝综合性发展,便定位于某一专项,如东单的教科书书店,沙滩的文物书店,琉璃厂的古籍书店,王府井的考古书店,学院路的考试书店、广告书店、高教书店、计算机书店,西单的少儿书店,北新桥的女子书店,公主坟的军事书店。此外还有法律书店、卫生书店、工具书书店、音乐书店……部分这类书店在电话号码簿和北京市民生活手册上有登录,但更多则偏处一隅,不为人知。
此外,这几年北京出现了一些由文化人经营的民办书店。最初,有感于文化、学术界人士常常抱怨买不到好书,而全国每年出版的大量有学术和文化价值的书又到不了读书人手里,于是,一批文人学者索性自己办起了书店。由于北京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可观的市场需求,因而,这类文人书店倒办得有声有色。其中最具声势的是北大南门外的风入松书店和清华与北大之间的万圣书园,它们都以经营人文科学类的图书为主。由于主其事者都是讲师、教授级人士,更因所进图书的内容都经具体考察,所以,书的品位自然毋庸置疑。尤其风入松书店,以其九百平方米营业面积容纳的近两万七千种图书,店方声称全国最新出版的人文、社科类书籍基本被囊括,当为可信。今年5月,海淀又开了一家以销售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的大型书店——国林风书店,其一千三百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两万五千余种图书颇有与风入松在中关村这块学人汇集之地一争高下的态势。在北京,比较有文人色彩的书店还有首都剧场的爱知书店、北京图书馆内的图新书店、民族宫对面的三味书屋、虎坊桥的京味书屋以及车公庄大街的席殊书屋,它们都颇受文化人的喜欢。
如以书店的地点分布来说,以东四、东单、王府井、美术馆构成的这一地带是北京书店最集中的地区,计有大小书店近二十家。而当年文人流连的琉璃厂,如今已基本上成为针对外国游客,以卖字画、笔砚、古玩、工艺品为主的旅游景点。不过,买碑帖、画册还是可以上这儿来。此外,街口的那家遽雅斋书店,也还可看。至于淘古书,已是老一辈文人的旧梦。
在大型商场和超市中开书店,也是近年来的京城一景。比之经销其他商品,卖书的利润不足以抵柜台租金。商家之所以肯在店中开书店,多半还是出于形象等方面的考虑。比较起来,华威、当代、蓝岛(西区)、百盛、仟村等几家的书店规模较大。
  图书市场
除了书店,北京还有几家大的图书批发市场,也兼零售。主要的有朝阳区甜水园的北京图书交易市场、海淀的图书城。这里是散布京城的大小书摊的主要进货渠道,批发商们的路数各不相同。也有一些出版社发行部在此设点,但又大多将业务转包他人,因此,一些柜台虽然挂着某出版社的招牌,但未必有多少本版书。市面上流行的畅销书,这里准有,当然,档次也大都是书摊上的水平。
此外,北礼士路还有一家由新华书店北京发行所开办的图书批销中心,营业面积三千多平方米,规模相当可观。与前者不同的是,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许多书店也多从这里进货,批销中心则统一从全国各地的出版社进货。这里的特点是书的品种多,通常不少于一万五千种书。抄起一辆手推车,走进偌大的书库,犹如在书的“超市”里游逛,也是件颇惬意的事。只是一般的读者都不知道,这里也是一个买书的好去处。


第4版(副刊)
专栏:

  上海艺术博览会
尽显文化风范
广心
金秋十月,上海。
正在举办全国瞩目的八运会的同时,由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的上海首届艺术博览会,也在刚刚建成的上海世贸商城举办。上海艺术博览会的举行,又为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增添了一道灿烂的文化景观。
与以往相比,此次艺术博览会精心构思,精心操作,以其规模、气势、氛围、感觉,将艺术博览会本应具备的文化风范一一表现出来。从而,为今后类似博览会的举办,提供了经验,堪称一个成功的范本。
此次博览会展馆的布置,气氛恬静,环境幽雅。进入展厅,中心区设的一个音乐台令人耳目一新,台中央摆放着一架白色的钢琴,小乐队正演奏着中外名曲。在八千二百余平方米的展厅内,共设有三百八十个展位,采用白色墙板,与灰色的地毯相谐调。博览会共展出了五千余幅(件)作品,有油画、国画、版画、水彩、书法、雕塑、民间工艺品、装置艺术作品等,令观众目不暇接,大饱眼福。人们在毕加索、雷诺阿、夏加尔、赵无极、冈信孝、吴冠中等艺术大师的画作前驻足停留,尽情品味。
本届博览会由于国内优秀画廊和海外画廊的参展大大提高了参展质量。为了进一步与国际接轨,规范艺术市场,博览会的主办者在招展时将重点放在画廊和艺术团体上,并制定了对画廊和艺术团体的优惠政策。这项措施大大调动了画廊参展的热情,这形成了上海艺术博览会的一大特色,这也是我国艺术博览会举办至今,艺术团体和画廊参展所占比例最高的一届。参展的画廊、艺术公司和艺术团体一百一十七个,展位三百三十一个,占参展总数的百分之八十八。其中,有法国、美国、韩国、瑞士、日本、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的十六个画廊参展,展位五十四个。这些海外画廊和艺术公司无论从参展的数量,还是参展作品的质量,也是国内历届艺术博览会之最。著名画家赵无极、吴冠中、吴作人、丁绍光、方增先、石虎等设了专位参展,参展画廊推出的名家名作有吴昌硕、徐悲鸿、张大千、傅抱石、潘天寿、齐白石、吴湖帆、丰子恺、高奇峰、程十发等,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中青年画家的优秀作品参展。
上海艺术博览会在申城掀起了一股艺术热潮。欣赏,购买,短短六天展期,参观者达五万人次。许多人在参观完展览后,认为这是一次高品位、兼具展示和交易的盛会。
画家丁绍光在博览会期间每日为艺术爱好者签名,许多人排队购买他的丝网有限印刷品。法国萨比尔画廊在展示原作的同时,还带来了有限印刷的非常珍贵的毕加索签名版画,一位上海人以一万美金购买了一幅。上海一些青年画家的油画作品也成了博览会上的抢手货。
本届艺术博览会在结束之际,特设一场拍卖会,特邀国际著名的苏富比拍卖行的华裔高级拍卖师主槌,拍卖所得佣金全部捐赠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
在博览会期间,主办者还组织了部分艺术理论工作者对我国艺术市场的一些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走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由艺术家主讲的艺术讲座,听众踊跃,反响热烈。
六天的展览结束时,前来参展的国内外参展者对博览会的成功反响热烈,法国萨比尔画廊的德克先生对组织工作非常满意,他认为通过组织者的努力,博览会达到了国际水准。日本江夏画廊的高良干贺子女士说,这次博览会促进了文化交流,海外画廊在带来国外的文化艺术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国的文化艺术。许多参展者纷纷表示,下届艺术博览会将在上海再见。(附图片)
这是上海艺术博览会发行的“当代艺术大师名作珍藏卡”,图为吴冠中的中国画《新城》。


第4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明星聚集《寇老西儿》
汇聚了一批影视明星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寇老西儿》近期将与观众见面。金鹰国际广告企划有限公司和北京宏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已开始向全国发行该剧。
《寇老西儿》是北京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继《宰相刘罗锅》之后,与北京紫禁城影业公司联手推出的又一部轻喜剧风格的古装历史戏。该剧讲述了我国历史上宋朝太宗年间,辽兵大举犯境,杨继业父子率大宋儿郎以死相拼血染沙场,太师潘仁美却为泄私愤见死不救,六郎杨延昭状告潘太师,轰动朝野。但两家各执一词,背后又各有皇上和八王爷以势相挟,朝野之中一时无人敢问此案。为使杨家沉冤昭雪,八王调来山西霞谷县令寇準,孰料潘杨大案尚未断清,寇準自己险些被皇上押赴刑场斩首级。在几起几落、几生几死的风波中,寇準大智若愚,刚直不阿,智审佞臣潘仁美,巧护杨延昭,勇擒辽邦卧底奸细王强,最后看清仕途艰险,急流勇退挂冠而去。
编剧是过士行和俞钟、杨健,导演俞钟。主人公寇準由葛优扮演(见图),陈道明演八贤王赵德芳,瞿颖演一位巾帼英雄杨排风,祝希娟扮演佘太君,仲星火演太宗皇上,何赛飞饰潘妃,李成儒演潘仁美,曹力演王强,黄宗洛成了太监李公公,宁才则演杨六郎。(西央)
(附图片)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内外

  好戏是改出来的
——记京剧《风雨同仁堂》
洪业
同仁堂的药是北京的一宝,是中国传统药文化的明珠,京剧艺术也是北京的一宝,积淀了民族文化的精华,都是北京地域文化的标志性特征。一部以传统药文化、京剧文化、北京地域文化为背景,表现三百年老字号同仁堂故事的“京味”京剧《风雨同仁堂》由北京京剧院搬上了舞台,引起观众的极大兴趣。该剧表现清末庚子年八国联军入侵后,京城惨遭涂炭,瘟疫四起,同仁堂乐家老铺金匾落下,药品、钱财所剩无几,离京避难大东家也染病死于归路。乐大奶奶受命于危难之中,担当起重振同仁堂的重任。国难当头,是做谄媚洋人的如意长生酒,还是为百姓赶制救命的清温三宝,在抉择的冲突中,揭示了乐大奶奶作为传统儒商的大仁大义和复杂跌宕的情感世界。通过对同仁堂大查柜、二查柜、秋菊等人的塑造,对同仁堂制药、行事等祖训的张扬,尤其是他们视同仁堂的信誉为生命,那种敬业守誉的精神,体现出老字号的传统美德和情操。
看过戏的人都说,北京京剧院这出新戏,题材选得准,是个难得的“富矿”。然而如何开掘好这个富矿,如何在历史和现实之间找准契合点,如何将人物形象和精神展现出来,如何将北京地域文化的风格与京剧的表现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并能有所创新,则是个艰苦的工程。《风雨同仁堂》的创作过程,可谓是一路风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京剧院的决策者,剧组的主创人员从酝酿创意到剧本创作,历时一年,反复研磨,仅剧本修改就大大小小十余次。“好戏是改出来的”,不断追求才能激发出智慧火花,这已经成为剧组全体成员进行精品创作的共识。在徘徊、迷惑中,能定得住神,不厌其烦地修改;在公演后面对掌声,能沉得下心,冷静地对剧本、舞台创作、表演等各方面进行审视,勇于否定自己。有时为了一场戏、一个情节,主创人员们能争论得面红耳赤,彻夜不眠;为了艺术的完整、精细,拿掉曾经是编导们很得意的一些情节、唱词;打破情面,换掉不适宜不胜任的演员,甚至有的老演员也被换掉。公演之后经过一次大改,重登舞台之后,人们欣喜地看到,戏是越改越好看,越磨越精到,越演越细致。剧中很重要的台词“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既是同仁堂的堂规祖训,是老字号三百年虽历经风霜雨雪而不衰的质朴的法宝,也是主创人员和演职员追求艺术完美的精神写照。正是靠这种不怕改的精神,《风雨同仁堂》才荣登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大获观众好评。


第4版(副刊)
专栏:建筑艺术笔谈

  从悉尼歌剧院谈起
孟凡茂
提到悉尼歌剧院,人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那似船帆如花瓣的优美造型,更会想到那功能齐全的音乐厅,富丽堂皇的歌剧厅。可以说它已成为代表澳大利亚国家形象的建筑。在50年代初提议建歌剧院时,澳政府极为重视,并特地为此于1955年举行了国际设计竞赛。丹麦建筑师伍重的设计方案从二百多个参赛作品中独拔头筹,获得大奖。澳政府并据此中奖方案开始工程设计。但是,在设计还未完成时,澳政府却出于政治原因而提前开工,致使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接踵而至。由于伍重的竞赛方案过于简略,那个造型新颖的壳体的工程实现难度很大,也就不得不停工,进行建筑结构研究,完善工程设计,致使工期一拖再拖,预算一增再增,直到1973年工程才竣工。虽然这座用时近二十年,工程费用达一亿二千万美元(远远超过七百万美元的预算)的建筑,在建设之中受到多方指责,而建成之后却备受称赞;使用二十多年来,已被公认是二十世纪最激动人心的伟大建筑之一。
今天我国的建筑用雨后春笋来形容并不过分。成功的建筑自然不胜枚举,但不尽如人意的建筑也为数不少。因而悉尼歌剧院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应给我国的建筑界某些启示。我想,第一是建筑方案的选择上,需要建筑业界和学界的民主作风。通过工程招标或设计竞赛,并由专门技术委员会评议,确定优秀方案,已成国际惯例。现代建筑的功能、结构和形式已与古代建筑有着根本上的区别。进入二十世纪,建筑的主流已经从宫殿、陵墓、寺庙、教堂建筑转向社会公共和民用建筑。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砖瓦、石材、木料逐渐被钢筋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所取代,因而建筑形式大大丰富了。要建设伟大的建筑,就应采用国际惯例,也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古代那种由长官意志和个人偏好决定建设方案的传统习惯。
其二是尊重建筑师的设计。在我国古代,只有工匠,没有建筑师之称,可知我国古代社会对建筑设计人员的轻视。我国有自己的建筑师不过几十年时间,所以,我国应该形成尊重建筑师进而尊重建筑师创造的社会风气。悉尼歌剧院建设之中,尽管建筑师伍重因与工程主管当局发生纠纷而中途离开,但后期建设依然按原定方案施工,是尊重建筑师设计的一例。
其三是正确对待建筑质量与建设速度的关系。建筑工程需要有高速度,但速度是建立在优质的基础之上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而降低速度延长工期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历史上那些属于多快好省的工程今天看来大多成了少慢差费的典型,这是不能不引以为训的。今天悉尼歌剧院以独特的建筑形象、完美的内部设备和良好的使用效果而备受赞誉,但建设工期过长,建设费用过高也是值得探讨的。由于有了现代的建筑技术、施工工艺、新型材料和先进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一座大型建筑群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完成,也正因为如此,在强调建设速度的时候更应该把建筑质量放在优先位置上。
我们今天正在创造着代表当代中国形象的建筑。天安门是宏伟辉煌的,但那属于历史。当今天的时代成为历史的时候,应该有更宏伟更辉煌更优美更实用的建筑使后人引为自豪,并使之成为我们民族文明的里程碑。


第4版(副刊)
专栏:江山万里行

  寻找
“四不像”
郭崇京陈人麟
在神话传说中,“四不像”是神仙的坐骑,但在神农架这片莽莽原始森林,也有它们的踪迹。
神农架的“四不像”土名为林崇羊。它头上一对尖角,像羊不是羊,背颈上一溜鬃毛,像马不是马;一张尖脸,像驴不是驴;四只牛蹄,像牛不是牛,故谓之“四不像”。为什么神仙要选“四不像”当坐骑?原来是因为它有能驮善跑的本领,无论是茂密的森林,还是陡峭的山崖;无论是松软的草甸,还是嶙峋的河滩,它都能够奔走如飞。
我们曾多次见到过林崇羊飞奔的情景,印象最深的还是在野马河(地名)的那一次。那天,我们乘车经过野马河时,突然发现一个庞然大物从左边的山林中冲下来,横穿公路,越过河沟,转眼间便消失在右边的山林里。它从车前横过的时候,背上飘逸的鬃毛很显眼,十分好看。“野马!一匹野马!”我们连声惊叫。谁知这一叫竟引起了汽车司机的一阵大笑。他说:“那不是野马,是羊子。马脑袋上怎么会长角呢?”我们也想起来了,它头上确实有角。但羊背上怎么会飘马鬃呢?司机又解释道:“它不是普通的野羊子,它还生着一张驴脸、四只牛蹄子,叫林崇羊,就是传说中的‘四不像’。”我们仍将信将疑。司机见状干脆停了车,我们一起寻到现场,果然见到河滩上有一排清晰的牛蹄子印。这下我们才信服了。


第4版(副刊)
专栏:

  第四届北京国际音响展吸引大量观众
北京国际音响展览会最近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举办。
由北京音乐台、中仪进出口总公司主办,北京大太阳广告公司承办的北京国际音响展已经成功地举办了三届,并成为中国北方地区规模最大的国际性民用高级音响展览。每年的展览都吸引了大量中外厂商参展,参观者更多。今年的展览会有五十余家中外厂商参展,参展的器材种类和规模超过往年。展览会上与观众见面的除了各类HiFi音响设备、AV家庭影院器材之外,被国内外消费者关注的新一代影音器材DVD也参展。由于北京国际音响展的“国际化”影响日益增加,本届音响展引起了欧美等地音响界的注意,来自美国、英国和香港、台湾的许多著名音响刊物的主编、专家都来京参观并报道这一音响界盛事。丰富多彩的活动是本届音响展的主要特征。展览会期间,许多音响专家以座谈、讲座的形式向观众介绍音响新技术及世界音响发展趋势;一些厂商也举办不同类型的器材试听会。展览主办单位北京音乐台还特别为观众制作了非常有意义的纪念CD唱片。(陈小斌)


第4版(副刊)
专栏:音像天地

  国典
金泽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由华盛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推出了国内第一张收录我国国家级典礼中重大礼仪活动、外事活动标准音乐音响资料的精品唱片《国典》及盒带,既作为献给国庆四十八周年的一份厚礼,也旨在通过奉献国家级典礼中气势恢弘的音乐音响精品CD,展现民族风貌。此外,《世界管乐名曲·他的荣誉》CD也同时发行。
《国典》中收录了国旗班步入天安门广场行进演奏《歌唱祖国》和升旗的实况,有国家举行重大外事活动时演奏《歌唱祖国》的礼炮录音,还有当年邓小平在《检阅进行曲》的乐曲声中精神饱满地检阅三军的现场音响资料。此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合唱曲)》、《歌唱祖国(合唱曲)》和国歌合唱曲也将带给人非同凡响的感受。《国典》提供了严格按照《国旗法》规定,长度为两分零八秒的标准升旗用国歌。
这张CD的所有曲目均由负责国家重大礼仪和外事活动的中国武警军乐团现场演奏。指挥为李方方。(黄橙)


第4版(副刊)
专栏:

  加拿大太阳马戏团看好我国市场
在国际舞台非常活跃的加拿大魁北克太阳马戏团将来华做跨世纪演出。这是魁北克经贸代表团与中国对外演出公司最近在北京签下的协议。这个马戏团将赴亚太地区进行为期三年的巡回演出,访问日本、澳大利亚和南亚几个国家,最后在二○○○年到达中国。演出的节目名为“娱众艺人”。这台节目将各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风趣、欢快、惊险。
(袁文)


第4版(副刊)
专栏:

祥瑞(书法)陈景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