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综合)
专栏:

  体现国家责任扶助贫困学生
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设立
本报北京11月13日讯记者毕全忠报道:国家教委、财政部最近决定设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这是党和国家继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之后,为加快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步伐的又一重大举措。
为了进一步体现国家对贫困地区实施义务教育的责任,帮助这些地区落实义务教育法,保证家庭贫困的学生能入校学习,国家教委、财政部决定,在“九五”期间从中央财政安排的“义务教育补助专款”和“民族教育补助专款”中划出1.3亿元,设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这项助学金的实施范围是纳入“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部分国家级贫困县,资助对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特别是小学阶段的贫困学生。享受助学金的学生应当是具有农村户口并居住农村(牧区),热爱祖国,遵守法律、社会公德和校规,尊敬师长,勤奋学习,因家庭经济困难未入学或面临辍学的学生。对符合上述条件的少数民族儿童、女童和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将给予优先资助。
随着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农村中小学生因交不起杂费、课本费而未入学或无法完成正常学业的问题依然存在。
据悉,这项助学金计划实施后,每年可使60余万因家庭贫困面临失学和辍学的儿童得到资助。


第3版(综合)
专栏:

  九三学社七大及十届一中全会闭幕
本报北京11月13日讯新华社记者李术峰、本报记者潘跃报道:九三学社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及十届一中全会今天在北京闭幕,会议推举王淦昌为名誉主席,吴阶平再次当选为主席。
闭幕大会通过了《关于第九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决议》充分肯定了第九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号召九三学社全体同志认真学习贯彻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精神,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为实现下个世纪战略目标和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大会通过了经过修改的《九三学社章程》,新修订的社章规定,九三学社是以科学技术界高、中级知识分子为主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政党;社章鲜明地确定了九三学社以邓小平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要求全社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理论、方针、政策,学习九三学社的历史、章程及优良传统。社章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对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全体成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为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而不懈努力。大会还通过了给退出中央委员会的同志和中央参议委员会的全体同志的致敬信。
吴阶平在闭幕式上讲了话。他说,大会期间,全体代表始终精神振奋,热情高涨,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审议了九届中央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社章修正案,选举产生了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任务。大会开得很成功,是一个团结奋进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充分显示了全体代表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这次大会对九三学社未来的健康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昨天举行的大会推举出九三学社中央1名名誉主席、6名名誉副主席。今天上午结束的十届一中全会选举出主席1人,副主席10人,常务委员45人;任命了秘书长。


第3版(综合)
专栏:

  为有新跃再奋力
——访九三学社中央主席吴阶平
新华社记者李术峰本报记者潘跃
九三学社七大刚闭幕,社中央主席吴阶平便如约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既然‘不幸’再次当选主席,我只好老骥伏枥,力争在更快、更多地扶植年轻社员和更好地发挥参政党作用等方面作出新的贡献。”吴阶平已年届八旬,谈吐谦和幽默。
身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双院士”,吴阶平在医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是世界著名的医学专家、学者、教育家。在老家江苏常州,吴阶平从小就受到了“要为良医”的教诲,16岁开始在北京学医,40年代初获得了协和医学院的医学博士学位,后又赴美留学进修一年。
60年代,受周总理的委托,吴阶平多次赴印尼、菲律宾、朝鲜、越南等国,为其国家元首进行治疗,曾被印尼总统授予“伟大公民”二级勋章。1968年后,吴阶平担任了中央多位高级领导人医疗小组的组长。
“为医生,首先要有高尚的医德、极端的责任心、高度的同情心,还要有精湛的医术和艺术的服务。”吴阶平正是恪守这一原则,在我国泌尿外科的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早在1960年,吴阶平就成功地在我国做了首例肾移植手术;设计出了“吴氏导管”,用于前列腺增生切除术,使手术出血量大大减少,并缩短了手术时间。他提出的“肾上腺髓质增生”的疾病被收进《美国泌尿外科年鉴》。1995年,吴阶平当选为世界泌尿外科学术界领导人之一。吴阶平先后7次获得全国性科学技术奖,荣获首届中华人口奖科学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医学奖),获得过巴黎红宝石最高荣誉奖章、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荣誉勋章。
吴阶平在从事医学研究的同时,还在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与普及尽心操劳。1960年,他白手起家,负责筹建了“北京第二医学院”(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并任院长。吴阶平先后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担任院(校)长。根据周恩来总理的嘱托,他在国内首先提出并一直致力于青少年性教育的研究、宣传、教育工作,主持出版了中国第一本性医学专著。
作为一名医学界的高级知识分子,吴阶平1952年就加入了九三学社,谈到九三学社未来的发展,吴阶平满怀信心地说:“中共十五大确定,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九三学社拥有众多专家学者和优秀人才,我们要进一步发挥这一特点和优势,紧密结合实际,在促进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等方面,创造出新的业绩。”


第3版(综合)
专栏:编后

  深深扎根在沃土
——石家庄市农科院爱农为农纪事
王贵海张志勇
以粮棉高产著称的河北石家庄市,每到收获的季节,人们总要为一群“无名英雄”请功。他们就是为农业生产“保驾”的市农科院的专家们。
正是这群穿着打扮与农民无二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扎根泥土,奋力拼搏,先后推出50项科研成果,为大地的丰收立下“头功”。其中仅优种推广一项,就创社会效益达40多亿元。
石家庄市农科院的前身是个简陋的农科所。1974年,农科所初建时,家当只有一栋旧楼和几百亩沙滩地。所谓科研设备,是一把木尺和一杆小秤。刚从农校毕业的7名中专生,加上1名借调人员,人称“7个半”,撑起了农科所的门面。就是这些“无名小卒”,一个冬天跑遍了大江南北所有的科研、育种单位,索要了1000多个材料。在育种世界开始了艰难的攀登。
茫茫田野,一亩庄稼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株个体,要熟悉万千个体的生理特性,达到“优中选优”的目的,既需要雄厚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长时间的田间生活。20多年来,石家庄市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几乎就是“泡”在田间的。有人作过统计,这里科技人员每年在田间的时间,小麦室的同志8个月,玉米室的同志10个月,棉花室则需要11个月。
1988年9月,刚休完产假的朱青竹正赶上“三秋”大忙季节,她所在的“小麦模式化栽培”课题组需要到田间指导农民种植,她抱上孩子,带着婆婆就去了藁城农村。白天,她下地,婆婆看孩子;晚上,婆婆抱着孩子睡,她在灯下整理资料。直到10月下旬,小麦分蘖后做完田间调查,她才带着婆婆和孩子返回市里。
为了加快育种进程,石家庄市农科院从1977年开始到海南岛加代繁种。当北方冰封大地的时候,他们总要在海南岛毒辣辣的太阳下重复一次从种到收的紧张劳作。从石家庄到海南,劳燕分飞20年,来来往往的人上百次,可在他们的报账单里,很难发现一张卧铺票。
那是1991年的元宵节,广州站前广场上蹲着个满脸倦容的汉子,民警以为是个盲流,谁知一看他的证件惊呆了,原来他是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石家庄市农科院副研究员赵国忠。从石家庄到广州两个昼夜的火车,他站了一天半,蹲在这里等去湛江的火车。了解情况后,民警敬了个礼:“首长,请到我们那里休息吧。”赵国忠憨厚地笑笑:“不啦,我还得往海南岛赶哩!”
就是这个舍不得花卧铺钱的赵国忠,在棉花育种领域屡屡突破,他培育的高产、抗病的棉花新品种“石远321”风靡大江南北,创社会和经济效益数亿元。
风雨20年,小麦专家、院长郭进考在农村的累计时间竟长达12年。他带领科技人员培育出一个个小麦新品种,却永远欠下了家人的情。每当谈及此事,郭进考都感到十分愧疚。
“我们什么时候都不能亏待农民。”郭进考的话意味深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面对一家一户耕种的实际,石家庄市农科院在农村建立了110多个科研示范基点,使他们的科研成果直接到点上与农民见面,加速了推广进程。这些年来,他们培育的“冀棉8号”,“冀棉17号”,“冀麦26号、36号、38号”等优良品种,一出来就受到农民欢迎,很快就推广1亿多亩。他们曾多次受到表彰,3次荣获“科技兴冀”省长特别奖。
石家庄市农科院科技人员的事迹令人感动。他们在艰苦的育种工作中,不但用培育的种子赢得了农民,而且本身也像种子一样,深深扎根在沃土,为大地的丰收谱写了一曲奋斗和奉献之歌。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个牺牲,不光是要献出生命,也包括必要时要牺牲个人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说,石家庄市农科院的科技人员在奋斗中,确实作出了很大的牺牲。他们不但自己吃苦受累、流血流汗,还欠下了亲人们的“感情债”。也正是因为他们比常人付出得多,牺牲得多,才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在这个得与失的杠杆上,最能见人的思想和品格。我们赞美种子,因为它为大地带来收获。我们刊登石家庄市农科院的报道,相信也能给人一些思想上的收获。


第3版(综合)
专栏:

  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名誉副主席、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名单
名誉主席:王淦昌
名誉副主席:徐采栋柯召郝诒纯(女)杨槱陈明绍陈学俊
主席:吴阶平
副主席:安振东王文元赵伟之洪绂曾金开诚王选黄其兴刘应明闵乃本谢丽娟(女)
秘书长:刘荣汉


第3版(综合)
专栏:

  联想集团进行业务重组
本报讯联想集团从今年年初开始进行业务重组,将集团业务归并为包括自有品牌电脑、系统集成、主机板制造业、代理分销、工业项目和科技园在内的六大主要业务。
目前,从联想集团的海外上市公司——香港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获得的消息证实,受到业界广泛关注的注资计划已经宣布开始,又有部分新业务将注入上市公司,此后“北京联想”的控股比例将提高到70%以上。
经过这次重组,联想集团形成了在信息产业领域内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北京和香港两地原本独立的决策运作体系合并。
公司总裁柳传志表示,“重组将发挥海内外业务相辅相成的作用,并使联想成为中国个人电脑公司的翘楚。” (陈立王彦)


第3版(综合)
专栏:

  学一技之长富一方百姓
滑县三职高培养农村科技带头人
本报讯濒临倒闭的河南滑县老庙乡养鸡场,在该县三职高毕业生刘青霞带领下一举扭亏为盈,去年创利润36万元。如今她又在村里建起了自己的养鸡场。乡邻们都说:“上大学不是唯一出路,到县三职高学会实用技术照样能成才。”
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为培养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滑县第三职业高中打破一本书、一块黑板的“应试教育”,大胆尝试教育教学改革,开设种植、养殖、建筑三个专业和果树、食用菌、蔬菜等短期培训班,面向农村培养科技型新型农民。首先,调整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和实习课的比例。其次,合理调整和增删教学内容,突出专业课教学的应用性、实践性、针对性、灵活性,增加乡土教材,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在学习理论和实践活动中掌握专业技能。学校先后在周围建立了22个科技开发基地村,每村重点扶持5户—10户科技示范户,校老师带领学生搞技术服务。种植专业除了学校实验田外,还规定每个学生在家有半亩实验田,学校建立家庭实习档案。建筑专业除在学校设置实验工地外,还组建建筑队,到外面联系施工单位。养殖专业分组定期吃住在鸡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和自己投资、自己管理在校内组成养殖小组。此外,他们还组织学生开展各项科技活动,开发学生创造力。几年来,先后在“青少年三小活动”和“生物百科知识竞赛”活动中,获得国际级奖励1项,国家级奖13项,省级奖154项,市级奖481项。
据悉,该校先后向农村输送各类技术人才2500余人,有的被乡镇企业录用,有的担任了乡村干部,有的被聘为技术员,他们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一支生力军。 (丁建勋王新杰万山林)


第3版(综合)
专栏:

  现代信息国际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国际研讨会暨中国信息协会1997年年会近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代表,以及联合国的高级官员和美、英、法、日、意、德等国信息服务企业的高级职员等400多人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主要议题是:探讨现代信息服务业的发展与管理,信息服务业现代化发展趋势与国际合作前景等。(塞峰)


第3版(综合)
专栏:

  从吨粮到双千从高产到高效
科技为桓台粮食生产保驾
本报讯山东省桓台县依靠科技,坚持不懈地进行粮食高产开发,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近几年农业科技在增产增收中贡献份额已达50%以上。
农业是桓台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连续18年获得大丰收。农业生产实现了从“吨粮”到“双千”、从高产到高效的跨越。今年,桓台县39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17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为了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实现高产高效,桓台县强化全社会的科技意识,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县委、县政府在不断增加农业投入的同时,科技兴农步伐不断加快。全县建立健全了县、镇、村、户四级科技推广网络,按照每500亩地一名农村技术员,每20户一个示范带头户的标准,确定了科技推广带头人,并坚持每年夏秋两次组织农业科技人员下乡、入户,村村办班,户户受训,将每个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工艺普及到基层,全县10万农户做到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大大促进了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和先进农业科技的推广。桓台县还注重农业良种在高产高效中的关键作用,狠抓了种子工程建设,成立了县种子集团总公司,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联合建立了种子基地,形成了良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经营一体化格局。全县建起种子村29个,小麦育种基地2.5万亩,玉米育种基地3.5万亩,每年为社会提供良种1625万公斤。全县先后推广了小麦精播高产栽培、玉米合理密植高产栽培、化肥深施、配方施肥等先进实用新技术140多项。近年来,桓台县先后跨入了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和全国科技促进农村持续发展示范县。1996年,桓台县农业总产值达14.1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560元。 (张兆武巩本勇)


第3版(综合)
专栏:

  铜鼓县计生锣鼓常敲
十年少生两万人
本报讯70年前毛泽东同志发动震惊中外秋收起义的老区江西铜鼓县,坚决执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据县计生部门统计,从1986年以来,全县人口自然净增长数仅为7648个,成为江西省自然增长最低的县市。今年1月至8月,人口自然净增长仅为243个,16个乡镇中,有1/3的乡镇出现人口负增长或零增长。
铜鼓县地处赣西北山区,1986年,全县人口只有12.3万人。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县委、县政府认识到,改变山区、老区落后面貌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此,全县上下一心,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对计划生育工作,县、乡(镇)、村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建立健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使群众在村里就可以接受计划生育指导、保健卫生基本常识和政策法规教育。为了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少生快富,40多个县直机关部门主动为农村纯女户、独生子女户提供生产服务,优惠供应技术、资金、农资等生产要素,使计划生育模范户成为脱贫致富的冒尖户。全县农村专业户75%是计划生育模范户,全年人均纯收入比全县平均数高出385元。长期坚持不懈地贯彻计划生育政策,使铜鼓老区群众的生育观念发生显著变化,由多生多养变成优生优育。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986年的8.92‰下降到现在的1.21‰,10年少生2.1万人,500多户农户主动退回可以生育第二胎的准生证。 (王雁鸣余清楚)


第3版(综合)
专栏:

  专家为可持续发展战略出谋划策
本报北京11月13日讯记者杨武军报道: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今天在北京举行1997年学术年会,来自国家主要科研院所及有关部门的100多位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科技等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首中国科技会堂,共同为我国可持续发展出谋划策。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参加了今天的开幕大会。
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是可持续发展领域全国性学术团体,成立5年来,围绕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主题,做了大量工作。这次学术年会主要围绕农业、水资源、生态、人居环境、减灾防灾和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等问题进行研讨。会议期间还举办学术成果专题展览。


第3版(综合)
专栏:

  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人民日报社事业发展局公关信息部和人事部专家服务中心于11月13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企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研讨会,邀请部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企事业单位领导参加。此会的目的是探索企事业单位改革之路,提高企事业单位领导者素质,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企事业带头人,振兴国有企业。 (贺玉胜)


第3版(综合)
专栏:

最近举行的杭州市中小学生科技节有20万名学生参加。图为“小发明家”们在学生科技成果展上交流对“智能大厦”的意见。
新华社记者王定昶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