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中华环保世纪行

  拯救塔河刻不容缓
——来自塔里木河的报告
本报记者杨武军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面积差不多有内地两个省大。在现在一片沉寂的沙漠南部,曾经有一个辉煌的王国——精绝古国,这就是清朝以后称为尼雅的遗址所在地。由于水源断绝,风沙乘势侵蚀,昔日热闹的古城,如今只剩下一些残垣断壁深深埋于沙丘之下。日前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到这里,发觉历史的悲剧似乎还有可能在这块脆弱的土地上重演。由于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沙漠东部的大片绿洲正面临当年尼雅古城所遭受的威胁。
塔河断流并非天灾
沙漠之中,水即意味着生命。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塔里木河绵延1300多公里,自西向东横贯塔克拉玛干沙漠,哺育着两岸不宽的绿洲。然而近20年来,这条生命河在下游缩短了260多公里。干涸的河道两侧,原本生机盎然的土地正趋于沙化。新疆建设兵团在下游垦区有5个团场,由于干旱,农田已由60年代的2.7万公顷减少到现在的1.7万公顷,数千人被迫他迁谋生。
塔河萎缩并非老天赐水减少。水文资料显示,近几十年塔河流域降水及冰山融水变化不大,大量的水是在上游和中游流失了。这些年上中游兴起一股开荒热,各路大军竞相在塔河两岸开垦耕地。沙漠开荒需要大量的水,塔河堤岸不高,一些人便挖开口子引水或架起大口径抽水机日夜抽水。去年4月,在400来公里河流中段,两岸架起的大口径水泵有400余台,挖开口子130多处。近些年塔河上游流量减少1/4,流经中游流量又减少3/4。滔滔塔河到了下游,便失去了前行的力量,逐渐在大漠中消失。
当地一位水利专家告诉我们,沙漠地区引灌应采用防渗渠、膜灌等节水措施。但中上游一般用粗放式漫灌,大量水渗入沙层,或蒸发至空中。下游采用节水措施,一亩耕地用700方水,而中上游一亩耕地额定用水就是1300方—1500方。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两岸密布的豁口造成的河水散失。塔河水主要来自冰山融雪,夏洪一至,河水暴涨,宝贵的水便由这些乱开的口子漫流入茫茫大漠。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记者看到一户人家在塔河中段挖开一个4米左右宽的口子,引河水去漫灌一大片草地。在这片草场上喂养着他家的十几匹马。水利专家算了一笔账,从这个豁口流出的水够下游一个1万人左右的农场用水。1994年,塔河发生罕见大洪水,下游几个农场盼来了引水的希望,可结果是上中游洪水泛滥成灾,下游不见水来。望眼欲穿的农牧民急得直哭。记者在塔河中上游看到,两岸开荒热仍有升温趋势。这种盲目开荒继续下去,塔河还能流多远?塔河断流到几时?
人进一尺沙进一丈
“塔河问题不只是上游多开一亩荒,下游多耕几亩地的问题,更严重的是对整个塔河流域以至塔里木盆地生态的破坏。”新疆自治区环保局局长谢志强说。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极细,流动性很大。塔河滋润的点点绿洲,构成了一道绿色长城,遏制着沙漠由南向北推进,庇护着塔里木盆地北缘人们安身立命。塔河下游两岸的植被,将塔克拉玛干沙漠与东边的库姆塔格沙漠切隔开,避免了这片土地成为沙漠腹地。同时这些植被还掩护着218国道,给茫茫南疆留出一条通往内地的生命线。可是塔河断流,切断了这些植被的生命之源。由于干旱,近20年这里的胡杨林减少75%,草地一半沙化,农田减少近40%。这段时间,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东推进了60公里,多处与库姆塔格沙漠汇合。218国道160处被沙淹没,新疆第二条生命线面临被切断的危险。谢志强说,如果下游植被继续枯死下去,两大沙漠合拢,在回灌东风推动下向西蔓延,流沙可一直威胁到上游地区。那时大规模沙进人退不可避免,现在的绿洲大部分要被埋于沙下,成为考古遗迹了。
以水定耕以水定牧
同行考察的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原水利部部长杨振怀提出,塔里木这样生态极其脆弱的地方,任何开发都要以可用水量来限定。上游中游不能将水用尽,否则下游生态用水也无保证。整个流域应全盘规划,各段按比例分配用水。各地只能在分定的水资源下确定农牧业发展规模,扩大开发只能依靠节水措施解决用水。杨振怀建议,借用国家黄河流域委员会经验,在自治区直接领导下建立塔河流域委员会,负责确定塔河各段分水比例,对引水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日见萎缩的塔里木河期待着人类恢复她昔日的活力,下游绿洲企盼不要遭受当年尼雅的厄运。拯救塔河,刻不容缓!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如何面对越来越多的老龄人?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说——
  扶他一把,等他一下,听他说话……
金秋十月的一个星期天下午,记者走进北京城东中国老龄协会一间豁亮整洁的办公室,一位身材魁梧、年富力强的人正在案头阅读一本人口论文集,他就是肩负全国一亿多老龄人重托的中国老龄协会会长张文范。张会长刚刚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十三届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会上,他宣讲了题为“中国人口老龄化与战略性的选择”的论文,以翔实的数据、深入的分析,展示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战略思路,引起与会各国学者及国际组织代表的浓厚兴趣。与会归来,张会长便开始认真研究中外专家的意见,努力从中寻找对中国老龄工作可以借鉴的东西。
一提出老龄人问题,张会长的话匣便如泉涌一样打开。他说,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人口老龄化问题,发达国家六十五岁以上人口已占百分之十三,有的高达百分之十八。在这次国际人口科学大会上,老龄化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国面临的人口迅速老龄化的趋势,你们还不一定有切身感受吧?”张会长向我们当中一位年轻人说。“到你们步入老年时,我国可能会是四个人中有一个老龄人,那时处处都是银发飘舞的世界。我们要做的准备工作很多呀!”他语重心长地说。
接下来张会长娓娓向我们分析了加强老龄工作的迫切性。他说,个体的人从生到老,是古往今来的自然事件,但人类置身于老龄化的人口群体中却是现代社会才遇到的难题。这一人口环境的变迁,要求社会相应作出诸多调整。比如人口供养方式,几千年来,我国延续着家庭养老模式。几十年后,四二一(四个老人、两个劳动力、一个小孩)式家庭逐渐占重要地位,一些家庭中还会出现两代人同时老化的现象,家庭还能不能承担养老重任?现在就应抓紧探索社会养老、自我养老等多种养老之路。再如居住环境模式,现在许多小区无障碍设施很少,将来老龄住户多起来就很不方便了。还有产业结构问题,我国的老龄产业还很不发达,老龄人适用的护理用品、保健用品、休闲用品还很少。
“其实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不仅涉及一些大政方针问题,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张会长说着从旁边取出一个宣传手袋,上面印着他精心设计的几行字:“扶他一把,帮他一下,听他说话请关心您身边的老人。”他说现在乘车给老人让座,是社会褒扬倡导的善举,老龄社会里,这应该是公民的基本公德。张会长特别提醒我们留意后面那一句“听他说话”,他说,这是为了纠正许多人对老龄人的偏见。有人提起老龄人便会联想到软弱无力、行动迟缓、冷漠孤僻等消极词汇,一说到照顾老人便是让他们多吃一点,维持他们的生命。实际上老龄人不仅有物质、生理上的需求,也需要心理、精神上的满足。一些“低龄”老龄人口更有老有所为、老有所用的问题。老龄人最怕外界把他们看作无用多余的人,思想交流、感情沟通对他们尤为重要。张会长笑着对记者说,“现在独居老人、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你们媒介应该时常提醒年轻人别忘了给老爸、老妈打个问候的电话。”
离开张会长办公室,夜色早已降临。行驶在空阔的马路上,路边不时隐约可见一两个散步的老人。望着夜幕中他们沉缓的步履,回味着张会长一席长谈,我们强烈地感到,社会需要给老龄人更多的关注。
(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本报记者徐烨摄)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药经祁州始生香
——“药都”安国纪略
江泓
地处冀中平原的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素有“药都”之称。“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已成了古往今来天下药商的箴言。《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两千多种中药材在这里都能见到。因此,安国又被称为“中药集散地,药界晴雨表”。
踏上安国的土地,你就会深刻体会到安国人对药业的那份执著。安国中药材种植、加工、贸易齐头并进,奏响了“以药富民,以药兴市”的发展序曲。
种植:套种间作一举数得
据安国市农业局生产科科长赵志民介绍,安国药农经多年探索,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药材与其他作物间作套种模式。玉米行间栽种南星、白术;大豆套种元胡;高粱套种款冬花;棉花套种草红花、地丁;蔬菜间作附子、川芎;果树、枸杞林下种植党参、白扁豆;芍药间作元胡、贝母等,药、粮、棉、菜、果、林各得其所,“百花齐放,百药争茂”。“多品种、小面积”的种植方式使农民尝到了甜头。每亩地平均增产250公斤,增收两三千元。据统计,1996年全市药材种植面积10.7万亩,种植品种310多个,常规品种40多个,提供商品药材2700万公斤,药材产量占全省的65%。
加工:股份合作活力四射
安国市市长刘彦华说:“发展医药工业必须由传统药业向更高层次和更广阔领域发展,使药业由单纯的市场带动型向市场、龙头企业共同带动型转变。”在市领导支持下,一些股份合作制企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天下康制药有限公司是安国市第一个股份合作制企业。他们积极吸引职工入股和个人入股,企业的管理、效益、精神面貌在短时间内焕然一新。他们生产的以国家三类新药、中药保护品种附桂骨痛片为代表的一批片剂、胶囊和冲剂不断拓展市场,销往上海、湖南、湖北、南京等16个省市。像天下康制药有限公司这样的龙头企业,安国还有9家。他们的发展壮大,带动了整个安国经济发展。
贸易:东方药城占尽风流
安国的中药材交易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衰于民国,恢复和飞速发展于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以来,为了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当地政府两次迁移和扩大了有千年历史的西关马路中药材市场。1985年开始,先后筹资3000多万元,建成占地400亩、拥有400多座楼房和4个交易大棚的“天下第一药市”的“祁州药市”。1992年10月,市委、市政府又投资6亿元,建成了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可容纳常驻客商3万多人的大型封闭式中药材专业市场——东方药城。规模宏大的东方药城分布着1046座风格各异的坐商楼,容纳着8000多个门店商位和3000多个固定摊位。在中药材交易的带动下,安国医药科研开发、营养保健、药膳美食等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药都”安国的种药、制药、销药一体化经济格局,使千年药业形成了集中度高、涉及面广、拉动力强的规模产业,步入了产业化发展的良性轨道。1996年该市药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1%,药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药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34%。“三分天下有其一”,蜚声天下的“药都”必将迎来更加明媚的春天。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人物

  “愿天下哮喘病患者都呼吸自如”
——记河南濮阳气管炎研究所所长张金磊
本报记者黄振中新华社记者于长洪
金风吹卷着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广场上的各国国旗,10月27日,来自22个国家的1000多位医学专家、学者汇聚在这里举行首届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它的深远影响和学术价值已受到各界的关注。专家们对危害人类疾病的探讨,催开着一朵朵医学科研之花。
(一)
当来自我国黄河岸边的河南濮阳气管炎研究所所长张金磊走上讲台,报告哮喘病新论和使10万病人告别疾病痛苦时,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个令人信服的科学报告,它不仅给同行带来征服顽症的信心,也为亿万患者带来福音。据统计,我国约有1.2亿人患哮喘病,全球有5亿人深受其害。曾有人预测,人类进入21世纪,它将成为中老年死亡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国政府早已把它列为重点攻关项目。周恩来总理早在1971年就提出了“一定要攻克慢性气管炎”的指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在日内瓦专题制定了“全球性哮喘防治战略”。张金磊以19年的心血攻克这一千古顽症,其意义确不一般。
张金磊的报告使人耳目一新,既不同于西方治喘理论,又有别于中医的传统看法。他从生态医学角度阐明气管炎、哮喘病的发病机理,提出“过敏原是自然界客观存在的,是致病的外因和条件。过敏性变态反应在呼吸道表现的咳痰喘症状是现象和标证;机体内环境失稳和适应性调节、抗病能力失常是内因的本证;气道高敏状态是在呼吸道防御屏障受损的前提下,肌体内环境失稳的基础上致敏原再次侵袭时在呼吸道局部体现的一种反应形式——机体内环境失稳是哮喘病的主要病机”。这一套医学理论对于不是医生的普通人来说也可看懂。因为它不仅带有西方医学的科学性,还有东方医学所包含的哲学性和艺术性。张金磊由此而研制的慢性通气丸等19种系列中成药,便大见其效。它不同于西药单纯的抗炎、抗敏、解痉平喘,也不同于传统中医学一直沿用的“化痰饮、止咳喘”等。由此,张金磊产生了两部论著:《实用慢阻肺病学》、《中西医结合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由此,3个研究分所,两个附属医院和一个函诊中心,60多个指导站等庞大的研究治疗网络相继建立。国内25个省市200多家省市医院应用他的方法治疗哮喘。
(二)
张金磊一旦获取了擒拿病魔的方法,便不知疲倦地四处奔波为病人服务。27岁的河南农民张国亮患了26年的哮喘、肺气肿病,被疾病折磨得想早点离开这个世界。张金磊免费为他治好了病,并安排他在研究所后勤部工作。内蒙古民族歌舞演员岳林萍患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十余年,和去世的台湾歌星邓丽君患的是同一种病。她在国内外一些大医院都治疗过。美国医生诊断后无奈地说,“你祈求上帝保佑吧!”岳林萍在失望时找到了张金磊。1996年5月她吸着氧,口服救心丸,由医护人员抬送到濮阳气管炎研究所治疗。入院后第一天便停用氧气;第四天咳嗽、咯痰、喘息等症状消失;治疗22天,气短明显好转,她高兴地为患者亮开歌喉,欣喜地跳舞、唱京剧。
张金磊把病人视作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经常不顾自己的伤病坚持治病。去年9月,他在石家庄不幸遇车祸,第十二胸椎骨折,腰部软组织严重挫伤。他坚持乘车返回濮阳,在病房会诊中突然脸色苍白,四肢颤抖,向墙壁倚去。病人激动地说:“好人,好人,世上难得的好人。”
(三)
1996年9月,张金磊应邀到美国纽约参加国际传统医学大会。本来是去讲演的,但是却被许多患者请去治疗。
美国的哮喘病人较多,而又苦于无较好的治疗办法。据美国新闻周刊披露:目前,大约有1460万美国人,其中包括500万儿童,受到哮喘病的折磨。张金磊在会议期间忙得不可开交,经常被患者“抢”走看病,刚回到住地,又被久等的美国人用汽车接走。张金磊不但出了名,还收了一位美国医生到身边学医。弟子如今已毕业,他在美国报刊上发表了文章,谈体会,其中一篇题目为《哮喘患者为何猛增》,以东方的哲理,和师傅的新观念阐述对哮喘病的新见解。张金磊在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都有了较大的影响。
目前,张金磊的治疗哮喘的方法和药物已传到18个国家。中国黄河之子这把科学神剑无疑在世界范围内将腰斩更多的病魔,把健康和欢笑送给人类。这正是张金磊的愿望和所求。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环境扫描

  环境:永远的财富
——珠海环保与经济发展两不误的启示
刘英
珠海经济近5年来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与此同时,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绿地率42%,区域环境噪声值低于国家标准。
1991年以来,珠海市先后获得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旅游城市等称号,今年9月又荣获国家城市环保最高荣誉——国家环保模范城。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80年代初期,是珠海市及经济特区由封闭的自然渔农经济向全面开发的工业经济转化的起步阶段,百业待兴,工地遍野。当许多地方还持“没有破坏就没有建设”的观点时,珠海市领导明确指出当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发生矛盾时,应服从环境效益。1988年,珠海投资150万元,用了3年时间对121平方公里的范围进行环境容量规划,这在全国城市中还是第一次,从而为珠海的环保打下了基础。市人大、市政府先后制定、颁布了20多个有关城市环境保护方面的法规和行政规章,依法加强环境保护。
在大规模经济发展过程中,环保的预算始终排在前列:投资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仅市区滨海5公里长的情侣路的绿草地,每年的维护管理费用就高达94万元。
牺牲十个百分点,也要把环保搞上去
80年代,一位外商投资3000万美元建一间现代化玻璃厂。以梁广大为首的市领导一班人打起了算盘:这个厂每年收益可观,但是厂子有一个大烟囱,一是噪音,二是污染。梁广大多次督促他们研究解决污染问题未果,只好忍痛割爱,由政府出资将其搬迁。
在引进外资办厂的程序中就有这么一项规定:每个项目报外商投资中心,第一个就得征求环保局意见,如环保关过不了,就被否决。建市以来,因项目污染严重或外商不接受选址安排而被市政府否定的项目多达232个,其中不乏上亿元的投资项目。
在产业结构选择上,珠海人从长远出发,规定市区内只能发展不污染环境的高科技产业,严格杜绝漂染、制革、电镀、冶炼等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
投资环境是财富,而且是长期起作用的财富
1997年8月,从广东省香港招商洽谈会上传来喜讯,珠海市签订的合同项目占全省的一半,而且都是高科技项目。投资商几乎众口一词:珠海投资环境好,发展得开,适合高科技产品。据统计,1979年到1996年珠海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达40多亿美元,外资投入年均增长30%。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新医新药

  龙寿丹胶囊抗血栓
由清华大学生物系研制、山东华能生科有限公司生产的龙寿丹胶囊,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和先进的中药萃取工艺,从传统中药地龙(蚯蚓)中提取蚓激酶以及从天然药材中提取中药有效成份,依据中医理论科学组方,配制成复方制剂,具有补气通络、养血活血、活血去淤的功能。龙寿丹胶囊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抑制血栓形成,又能促进血栓溶解。(王东)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悬壶献爱心
——记湖南省新化县中医肿瘤研究所所长苏四光
杨鹏谢续元
1991年,21岁的苏四光从湖南省衡阳医学院毕业,没有留在大城市,选择了虽然贫穷却是生他养他的家乡新化县。开始了他潜心征服癌症、矢志造福人民的旅程。
如今,这位年仅27岁的基层医务工作者,已同病魔打了7年交道,已使26名中晚期癌症病人恢复健康。去年9月,他还登上了’96中国国际老年医学学术会议的讲坛。
苏四光出生中医世家,9岁随父上山采药,15岁就坐堂应诊。他的家乡是革命老区,国务院机关对口扶贫县,70%以上的丘陵山地,境内还保存着大面积的原始次生林。盛产诸如毒草水鸭子、八角黄连等地道药材。大学毕业后,苏四光在县政协的扶持下,创办起民营科研机构——新化县中医肿瘤研究所。他博览医书,遍访民间名医,在继承祖传秘方的基础上,敢于突破传统医学“禁区”,经过数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抗癌中药组方。
1991年秋,他收治了晚期鼻咽癌患者、新化县烟草专卖局干部苏月全。他精心制订医疗方案,历经135天治疗,使苏月全恢复健康。
一日,一位心急如焚的大娘找到研究所,述说她的老伴刘光患鼻咽低分化鳞癌,因无力支付大医院昂贵的医疗费,被迫回家。苏四光安慰老人:“钱是小事,治病要紧。”当即前往探视,并将病人接到所里治疗。刘光的病终于好了,苏四光却为其垫上了6400多元医药费。刘光逢人便说:没有苏医师,我早就不在人世了。
为减轻患者负担,苏四光亲自把守药品质量、计量和价格关,并经常告诫全所医务人员恪守医风医德,为病人服务好。他们的行动,赢得了病人的信赖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好评。
苏四光向病魔挑战的事迹,引起了有关领导的关注,苏四光已被吸收为民进会员、新化县政协委员,并被推为省政协委员和湖南省十佳杰出青年。


第10版(卫生·环境·人口)
专栏:

美丽的喀纳斯湖
位于新疆北部阿尔泰山地的喀纳斯湖,生物群落仍保持着原始状态,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秋时节,蓝天白云之下,起伏的山峦,金灿灿的桦树林,碧绿的湖水,宛若一幅优美的瑞士风光图。齐平生摄
国家环保模范城厦门大地铺绿、鸟语花香、空气清新,人称海上花园。江南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