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航天人的回答
——记逆境中奋起的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本报记者贾西平
1997年10月17日,震耳的轰鸣再一次把大凉山从睡梦中唤醒。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高昂着龙头,喷吐着烈焰融入苍穹的时候,当传来星箭分离的信号,亚太二号R卫星被准确送入预定轨道的时候,研制者喜悦的泪水止不住地流淌。至此,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实现了建院40年来的一个壮举,这也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个壮举:一年之内发射运载火箭次数最多而且全部成功!
然而,成功者的思绪并没有仅仅停留在成功上。
1996年2月15日,我国长征三号乙火箭载着国际通信卫星从西昌起飞不久,火箭失稳,撞在了距发射架1.85公里的山坡上,星箭俱毁,造成了中国航天史上一次重大事故;同年8月18日,长征火箭家族中老资格的长征三号火箭在进行它的第十一次飞行中,也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异常情况,三级发动机提前48秒关机,未能将中星七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2·15”、“8·18”连同早些时候发生过的长二捆首次发射澳星因推力不正常,火箭未能起飞的“3·22”一样,成为航天人刻骨铭心的日子,成了航天人心头一块时时作痛的伤疤。
一时间,“中国航天”的声誉受到了严重影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已经到了“失败不起,没有退路,只能成功”的背水一战的境地!
失败的沮丧,迸发出认识升华的火花;沉重的压力,锤炼出坚挺不屈的脊梁。
研究院的人们今天仍清楚地记得,在1996年2月24日,也就是农历大年初六的上午,李鹏总理来到了研究院的火箭总装厂房。总理的到来给节日加班的全体职工带来了春节的问候,总理亲切的话语给研究院的职工以巨大的精神鼓舞,驱散了他们心头的阴影和紧张。中央领导那细心的询问,谆谆的教导,仿佛给严冬的季节注入了一缕春风,给研究院的职工心里带来了无比温暖的阳光。不屈的研究院职工们,决心用实际行动对中央领导的关怀作出回答。
深入细致的形势教育,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了完成任务的有力保障。他们在院属各单位实行停产整顿,制定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航天总公司总经理刘纪原要求大家查找问题不惜“翻箱倒柜”。许多老的业务骨干虽然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但仍被“点了将”出任故障攻关的排头兵。他们和年轻人一起,平时下班就没有准点儿,节假日加班也习以为常。用朱宗荣的话说:“想睡也睡不着呀,连做梦都是做故障分析。”在发射阵地,厉建中院长、王宗银书记和发射队员们一起加班到很晚,反复动员。年仅36岁的发射队队长、研究院副院长张庆伟把院长的责任令摆在他办公桌最显眼的地方,激励自己努力地去实现成功的目标。为了找出失败的原因,研究院的人们吃不好,睡不好。受挫后的人们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进行故障复现,经过130多项次的试验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随后,他们对长三乙火箭进行了改进。
今年8月20日,菲律宾马部海卫星被长三乙火箭顺利地送入太空,一院的研制者欣喜的程度不亚于前方打了胜仗。此时此刻,他们不会忘记中央领导同志的谆谆嘱托,不会忘记总公司在他们面临困难时给予工作上的指导。马部海卫星公司总裁西赛·雷思先生在西昌说:“现在可以宣布,我们选择长征三号乙火箭来发射我们的卫星是完全正确的,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一次发射,不会忘记中国,永远不会忘记今天在这里创造历史的人们。”
马部海卫星发射成功之后,一院全体职工再接再厉,仅仅用了32天的时间就将又一枚长三乙火箭总装完成,创下了研究院历史上总装时间最短的纪录。
1997年10月17日,在我们祖国母亲刚刚度过48岁生日的时候,长征三号乙火箭向祖国母亲献上了一份厚礼。
1997年,中华民族历史上不平凡的航天年!
这一年,我国用长三甲火箭成功发了“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用长三火箭发射成功“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用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了菲律宾马部海卫星和亚太二号R卫星,又用长二丙改型火箭一次发射成功了两颗铱星模拟星。
失败和挫折曾给勇攀高峰的中国火箭研制者们带来了沉重的压力,而经过40年锤炼变得愈来愈成熟的航天人默默地承受了失败,谦虚地对待今天的成功,又用更大的勇气去迎接明天的挑战!(附图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万顷荒滩创大业胜利油田展雄风
东营军分区成为“科技劲旅”
本报讯山东省东营军分区结合当地实际,动员全区民兵大打科技之仗,走出一条科技练兵、用兵与科技兴农、兴油相结合的成功之路。几年来,他们先后开发荒碱地百余万亩,开发浅海滩涂数十万亩;与各县区乡镇建立科技咨询站180个;配合胜利油田勘探开发,年修护油井近千余口,节约各类资金上亿元,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科技劲旅。
近日,笔者在昔日茫茫荒滩、盐碱的黄河三角洲上见到,万顷碧波万顷绿,井架林立油龙舞,到处是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东营军分区司令员郁亚大校深有感触地说,黄河三角洲有600万亩尚待开发的荒碱地、350公里的海岸线,并有享誉全国的胜利油田,这里成为独特的经济开发热点。但由于是新建市,工农业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科技生态农业,因为土地盐渍化严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增加了开发的难度;胜利油田已开发30多年,大部分区块含水量超高,新探可采储量的任务也十分艰巨。因此,东营军分区党委一班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巧借“第一生产力”这一强大杠杆,选准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科技练兵、用兵与科技兴市、兴油相结合的路子。
军分区带领全区民兵配合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积极推动“科技兴油”战略的深入实施,近年来,共协助油田勘探油井480余口,修复油井820余口,完成科技增油科研课题736项,在“科技兴油”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发挥了主导作用。
(李建敏丁尚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落下帷幕
签约额九百三十五万元
本报南京11月12日电记者王娜梅报道: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全国学联主办,南京理工大学承办的第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今天在这里落下帷幕。
从11月8日开始的这次竞赛活动,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67所高校的954件参赛作品。来自香港的5所高校也首次组团参赛。作品按理、工、农、医类学术论文、发明制作和社会类社会调查报告与学术论文三大类评奖。经过60余位专家的严格、认真、紧张、公正的评审,从参加终审决赛的603件作品中评出一等奖19个、二等奖48个、三等奖159个。清华大学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捧走了“挑战杯”,南京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12所高校获得了优胜杯。香港特别行政区参赛的5所高校分获一、二、三等奖和鼓励奖。
与前几次竞赛活动不同的是此次竞赛举办了成果转让洽谈、签约活动,签约金额达935万元,充分展示了我国高校的育人成果。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活动始于1989年,竞赛每两年举办一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创维杯恢复高考制度20年回顾征文

  当年那条喇叭裤
河南日报曹小红
翻箱倒柜地找,却找不到那条喇叭裤。那还是1978年我考入大学时,用母亲的一条旧裤子改的,现在找它,并不是想穿,只是想看看、摸摸,重温当年它带给我的欢乐和烦恼。
现在已无法说清我接到入学通知书那一瞬间的心情,肯定是很高兴,但似乎又很平静。因为,在此之前,当我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时,那才是心潮澎湃,喜悦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因为在当时,只要达到分数线,如果不出其他意外,上大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第一年高考时我因粗心大意,一张考试卷上没写名字而失去了上学的机会。1978年我参加了第二次高考,这次我的考分超出重点高校录取分9分多。
当时我已经23岁,要在“文革”前,已经该大学毕业了。可是,偏偏在我们成长的年代发生了“文化大革命”。经过漫长的等待之后,参加高考,这种平等竞争的机会实在是太珍贵了。
我如期接到了入学通知书,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我将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学习,我将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
我打开自己的衣箱,在有限的衣服中挑选着。上衣,我要穿那件还是在部队时发的老式的橄榄绿色的军装。还有,就是要穿上那条墨绿色的裤子。这原是母亲年轻时做的,纯毛凡尔丁料子,色泽很正,当她决定给我时,我早已迫不及待,可穿上又显得宽大。而此时,街上已开始流行喇叭裤,于是,我也学着把这条裤子进行了改造,裤脚尽量放大,量了量,从6寸放到了7寸,虽然不是规范的喇叭裤,可穿上后裤脚晃晃悠悠,很有些喇叭裤的感觉,和那件橄榄绿色的旧军装搭配着穿,甭提有多别致了。
我穿着这套衣服走进了大学校园,效果好极了,行人向我行注目礼,为此我十分得意。几年后,喇叭裤彻底地被淘汰了。前不久,老同学们在一起谈起我当年的打扮,那条喇叭裤,多么让人羡慕。
于是,我想起了它,想找到它,为的是找回那逝去的感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专家研讨西北城市发展战略
本报西安11月12日电记者李新烽报道:为期3天的“西北地区城市发展战略研讨会”今天在陕西铜川市闭幕,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专家学者对加快西北地区城市发展提出战略性建议。
会上,铜川市建委等5个单位交流了他们在城市建设方面的经验,与会者围绕西北地区城市建设的历史和特点、城市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了研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石狮市实行集中排污
本报讯距离福建省石狮市中心区15公里的大堡污染工业集中控制区如今已成为石狮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基地。
石狮市中心原来只有一条集农业灌溉、排污排洪于一体的沟渠式内河,无法疏解市区20多家污染型工厂每天排放的大量污水,市区水资源环境受到严重影响。石狮市政府充分重视环境保护,选定远离市区、濒临外海的祥芝镇大堡村,划出600亩土地作为全市污染工业集中控制区,进行详细的科学论证和规划,先后投入2300万元在该区域内建成供电、供水、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资1200万元兴建污水处理中心,日处理6000吨漂染污水,并吸引内联资金1.4亿元兴建热电厂,向区内漂染厂家集中供热,减少空气污染。(胡毅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爱国主义教育读物《华夏丰碑》出版
本报北京11月12日讯一本渗透着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读物——《华夏丰碑》日前由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分当代、现代、近代、古代四大篇,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由近及远,以通讯的形式分别介绍了中宣部公布的天安门、中共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纪念馆、鸦片战争博物馆、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等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其史实。
这些丰富的史实串起了华夏历史的瑰丽画卷,浓缩了中华民族古老而又年轻的灿烂文明,展现了近代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尊严和国家主权、救亡图存而展开血与火抗争的波澜壮阔悲壮革命伟业。
该书是一本对全国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读物。 (科闻)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国考古配合基本建设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
本报贵阳11月11日电本报记者胡跃平、新华社记者石新荣报道:记者从近日在贵阳结束的全国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近两年来,我国考古工作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指引下,坚持考古发掘以配合国家经济建设为主的方向,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
据介绍,几年来,文物部门始终把配合国家经济建设进行的考古工作作为中心任务。特别是在配合三峡水库、黄河小浪底水库、莲花水库、杭甬高速公路、宁沪高速公路等国家重点工程开展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取得了很大成绩。由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组成的三峡工程库区文物规划组,经过两年的努力,于去年6月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区文物古迹规划报告》,确定了三峡库区文物点数量,为三峡库区的文物保护打好了基础。为配合小浪底水库工程的顺利开展,河南、山西两省文物部门及有关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也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
在配合城乡建设进行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同样成果累累。被誉为“世纪性发现”的湖南长沙三国吴纪年简牍的考古发掘,清理出17万枚简牍,是本世纪中国文献资料的一次空前发现,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三国时期历史的认识。
同时,部分省市在配合基建的考古发掘中,促进了考古科研的发展,解决了一些考古学研究的热点、难点问题。山东省考古所通过今年配合基建,在解决鲁西地区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问题研究上有了较大突破。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通过配合基建的考古发掘,也对历史上悬而未决的春秋时期的“邢国”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国际环保展览会将举行
本报讯记者黄振中报道:旨在展示环保新装备、新技术的第五届国际环保展览会定于12月5日至9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展览会将展示国内外各种大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等污染防治技术和设备;展示自然生态保护;“三废”综合利用、清洁生产工艺,以及环境监测仪器等环保产业各方面内容。展览期间,还将举行环保产业专题报告会及新技术、新产品技术交流会、商务洽谈等活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扶贫先扶志扫盲重实效
会泽县科普进村扶贫攻坚
本报昆明电记者张帆报道:两年内实现脱贫21万,是云南省会泽县扶贫攻坚近年来取得的最好成绩。总结经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开展科普进村,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功不可没。
会泽县地处滇东北高原,是云南有名的贫困县,84.5万人口中,截至1995年初贫困人口还有54.4万。劳动力素质低下,文盲、半文盲占总人口的30%,是造成贫困的主要原因。为此,县委、县政府将广泛开展科普进村活动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来抓。
搞科技扶贫,抓科普进村,首要的是投入。县委、县政府宁可不盖办公楼、干部宿舍,仅去年就从紧张的财政中一次性安排科技三项费用190万元,超出国家对贫困地区的要求。全县24个乡(镇)共投入科技费用330万元,购置“万村书库图书”1489套,共1.4万余册;举办各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1128期,7.5万人次参加了培训;此外还一次性配备了245个村的放像设备,完成了村村有地面卫星接收站,有电视机、录放机、科普录像带,有专管人员的电教工程。
科普活动形式多样、注重实效是科普进村成功的关键。会泽县的科普进村活动有科普图书、科普报刊、科普音像、科普电影等形式。至今年7月,全县农村人口的18%已参加了读书活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冯康科学计算奖”颁奖
本报讯记者杨健报道:第二届“冯康科学计算奖”颁奖仪式于十一月十一日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研究所举行。本届获奖人为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侯一钊博士和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的陈汉夫博士。侯一钊博士的主要贡献是点涡法的收敛性证明,振动解的计算,流体自由边界问题的稳定性和数值方法。陈汉夫博士的主要贡献是Toeplitz矩阵的迭代方法。中国科学院院士周毓麟和王元向获奖人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冯康科学计算奖”是由中国老一辈计算数学家和海内外华人青年计算数学工作者于一九九三年发起设立的计算数学领域的大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孙越崎科教基金奖颁发
本报讯记者彭嘉陵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委员会,十一日在京颁发第六届孙越崎科教基金奖。七十七名在煤炭和石油战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工作者、煤炭石油院校优秀学生及孙越老家乡浙江绍兴县的教师和学生获得奖励。孙越崎科技教育基金是为纪念当代工矿泰斗、著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孙越崎先生为我国工矿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促进我国科教事业的繁荣和后备人才的成长,于一九九二年十月由著名人士发起成立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香港信息科技与教育工作组成立
据新华社电一个旨在促进香港信息科技国际交流和研究、培训信息科技人才的“信息科技与教育工作组”,日前由香港中文大学教育学院、香港教育研究所及讯息工程学系筹组成立。据了解,该工作组的工作包括:国际交流、研究、讲座与师资培训。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绥芬河边防检查站爱民助学
本报讯黑龙江省绥芬河边防检查站广大官兵坚持开展爱民助学活动,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几年来,全站官兵捐款近十万元,为驻地中小学维修校舍,资助六名因家境困难失学的小学生重返校园。(张树成边忠义)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退烧冲剂研制成功
本报讯近日,济南军区总医院研制成功新药退烧冲剂。退烧冲剂为纯中药制剂,经药理实验和临床观察表明,疗效显著。(陈世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