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2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外交部发言人宣布
江泽民将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访问加拿大和墨西哥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下午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应今年亚太经合组织东道主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的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将于11月24日至25日出席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五届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应加拿大总督罗密欧·勒布朗和墨西哥总统塞迪略的邀请,江泽民主席将于11月26日至29日和11月30日至12月3日分别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行国事访问。
此前,国务院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和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将应邀出席于11月21日至22日在温哥华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九届部长级会议。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今天表示,中方十分重视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继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
在记者招待会上,有记者问:江泽民主席此次参加在加拿大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中方对此次会议有何期望?
沈国放回答:今年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发展中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届时,各成员领导人将就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与合作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交换意见。我们希望会议不仅在贸易投资自由化方面有所进展,而且能实质性地推动经济技术合作,使亚太经合组织平衡进展,从而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共同发展。他表示,中方十分重视这次会议,将继续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我们相信,在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次会议将获得圆满成功。


第1版(要闻)
专栏:

  应邀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李鹏抵东京受到热烈欢迎
桥本首相举行隆重仪式欢迎两国政府首脑会谈
离京前朱镕基等前往人民大会堂为李鹏总理送行
本报东京11月11日电记者吴迎春、张国成报道:应日本政府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下午乘专机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6天的正式友好访问。这是近8年来,中国政府首脑对日本的首次访问,受到日本朝野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热烈欢迎。
东京风和日丽,气候宜人。下午1时30分(当地时间),李鹏总理乘坐的专机抵达东京羽田机场。日方首席接待官、外务省仪典长河村武和和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登机迎接。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在机舱口向人们挥手致意,人们热烈鼓掌表示欢迎。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走下舷梯,同前来欢迎的日本驻华大使佐藤嘉恭以及驻东京的中国大使馆官员、中资机构代表、华侨和留学生代表亲切握手。我驻日使馆两名女青年向李鹏总理和夫人献了花。李鹏总理一行由河村武和陪同乘车前往位于东京市中心的迎宾馆。
李鹏总理的主要陪同人员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宋健、国务院副秘书长何椿霖、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奎、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俞晓松、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总理办公室主任姜云宝、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吕聪敏、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特别助理万经常等同机到达。
本报东京11月11日电记者吴迎春、张国成报道: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今天在东京迎宾馆广场举行隆重仪式,热烈欢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鹏前来日本访问。
坐落在东京市中心的迎宾馆飘扬着中日两国国旗。仪仗队持枪列队,仪态整齐。横滨山手华侨学校和东京四谷小学的数百名学生手持中日两国国旗,迎候中国总理的到来。
17时20分,李鹏总理在桥本首相的陪同下,伴着欢快的迎宾曲登上了检阅台。欢迎仪式开始,乐队高奏中日两国国歌。在雄壮的乐曲声中,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检阅了仪仗队。当李总理和桥本首相走到学生队伍面前时,学生们挥舞着中日两国国旗,对李鹏总理表示热烈欢迎。李鹏总理高兴地向学生们挥手致意,并连声用日语说:“谢谢!”“谢谢!”
接着,李鹏总理和桥本首相相互介绍了出席欢迎仪式的双方主要陪同人员。
本报东京11月11日电记者吴迎春、张国成报道:国务院总理李鹏与日本内阁总理大臣桥本龙太郎今天下午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会谈。双方认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5年来,中日关系发展总的来说是好的。双方在各个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世界即将迎来21世纪,中日关系处于重要历史时期,两国应进一步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和深化在各个领域里的合作。
桥本首相表示,在日中邦交正常化25周年的时候,在日本接待李鹏总理,他感到十分高兴。桥本还对今年9月访华时受到中国政府的热情款待表示衷心感谢。
李鹏总理表示,他此次访日的主要目的是在不久前桥本首相成功访华的基础上,与日本确认共同努力建立面向未来、长期稳定的中日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中日世代友好的目标。李鹏说,我们一贯认为坚持《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既是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也是解决两国间存在的问题和分歧的准绳。因此,无论两国间出现什么样的问题,都应该遵循声明和条约的原则,及时加以妥善处理,避免两国关系大局受到干扰和影响。我们注意到桥本首相访华时,就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做出的表态和承诺,希望日方确实信守,付诸实施。
桥本首相表示,日本将恪守《日中联合声明》和《日中和平友好条约》。这一立场今后不会改变。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决不搞“两个中国”,不支持“台湾独立”。
李鹏表示,中日两国都是亚太地区大国和世界上的重要国家。在当前国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的形势下,中日两国珍惜和巩固中日关系业已取得的成果,建立迈向未来的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本地区及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为此,中日双方必须从长远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中日关系,把握好两国关系的发展方向。
桥本表示赞同李鹏的看法。他强调,日中两国在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关系时,加强对话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桥本邀请江泽民主席于明年日中和平友好条约缔结20周年之际访问日本。李鹏对此表示感谢,并说江主席已原则同意明年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
李鹏代表中国政府邀请日本皇太子和太子妃在明年方便的时候访华。
两国总理对今天签署中日新的渔业协定表示祝贺。他们认为新渔业协定是双方本着务实合作、互谅互让的精神,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达成的协议。双方都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相信新渔业协定将会在促进中日渔业关系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李鹏指出,今年9月桥本首相访华时,中日双方就货物贸易达成了协议。最近,双方又就服务贸易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谈判,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双方正为全面结束市场准入谈判而共同努力。中日双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在今天两国政府首脑会谈后发表联合声明,我们对此表示高兴和欢迎。李鹏说,我们对日本政府和桥本首相本人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做的推动工作表示感谢和赞赏。我们希望,双方都能从中日友好关系大局出发,争取就尽早结束两国间谈判达成协议。
桥本说,日中间达成了很好的协议,日本对此感到高兴。日本希望其他国家也能与中国达成协议。日本将为最终结束谈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关于中日经贸关系,李鹏说,当前,中日两国都在探索面向21世纪的经济发展战略。双方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着眼长远,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努力建立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中日经贸合作潜力巨大,前景广阔。只要双方都从日中友好大局出发,妥善处理现存的和今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深化合作,两国经贸合作关系就一定会不断迈向新的水平。
李鹏通报了最近江泽民主席访美和叶利钦总统访华的情况。桥本通报了他最近访俄和访问中东的情况。两国总理都认为,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各国领导人之间加强接触和往来对增进相互了解和推动国家间关系健康发展是很重要的。
李鹏指出,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向多极化发展。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潮流。世界上所有国家,特别是大国应成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共同发展的促进力量。中国愿与其他国家一道,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做出自己的应有贡献。
两国总理还通报了各自国家的经济情况,并就东南亚金融风波和全球气候变化公约等问题交换了看法。
会谈后,两国总理一起出席了中日渔业协定和中日发展资金合作项目换文的签字仪式。
参加会谈和签字仪式的有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务院副秘书长何椿霖、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奎、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俞晓松、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总理办公室主任姜云宝、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吕聪敏、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特别助理万经常。
日方出席会谈和签字仪式的有桥本总理秘书安藤、日本外务审议官丹波、日本驻中国大使佐藤以及日本大藏省、通产省、农林水产省和经济企划厅的有关官员。
晚上,桥本首相和夫人桥本久美子在首相官邸设宴欢迎李鹏总理和夫人朱琳一行。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应日本国政府的邀请,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上午离开北京前往日本,开始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陪同出访的李鹏总理的夫人朱琳、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国务院副秘书长何椿霖、电子工业部部长胡启立、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王梦奎、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俞晓松、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总理办公室主任姜云宝、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吕聪敏、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焦焕成、特别助理万经常同机离开北京。
陪同出访的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和夫人王月琴已在日本。
到人民大会堂为李鹏总理一行送行的有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邹家华、钱其琛、李岚清、吴邦国、姜春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丙乾,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全国政协副主席朱光亚,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胡光宝,电子工业部副部长刘剑峰,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国家科委副主任李学勇,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尹成杰,贸促会副会长崔玉山。日本驻华使馆临时代办宫本雄二也到人民大会堂送行。
访问期间,李鹏总理将会见日本天皇,同桥本首相举行会谈,并广泛接触日本朝野各界人士。除东京外,李鹏总理还将赴名古屋、大阪、奈良等地参观访问。
(附图片)
李鹏总理与桥本首相在日本首相官邸举行会谈。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朱镕基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李鹏总理送行。新华社记者樊如钧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俄联合声明
1997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鲍·尼·叶利钦在北京举行了第五次最高级会晤。两国领导人详细讨论了双边关系的现状和前景及重大的国际问题,达成了广泛一致意见。会晤取得了圆满成功。

中国和俄罗斯为建立多极世界和新的、更为完善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所采取的积极行动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对世纪之交的国际形势产生了健康的影响。
双方愿继续发展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认为这样的关系是亚欧大陆和太平洋地区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关系不针对任何第三国,中国和俄罗斯既不谋求霸权,也无意扩张。
双方满意地指出,中、俄、美、日等国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不久前举行的最高级会晤得到了积极发展。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国与国结成针对第三国的联盟和战略联合的时代已经过去,各国特别是大国应该顺应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并在相互尊重、平等、有益于各方及照顾各方利益的原则基础上发展关系,这对世界和平与发展至关重要。双方决心为此而努力。
中国和俄罗斯认为,在新世纪里,国家间的相互信任、平等合作及其多样化的统一将确保人类的和平与繁荣。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面向21世纪的,对所有各方都平等、不可分割的全球、地区和次地区安全格局。

中俄两国元首郑重宣布,根据1991年5月16日协定进行的中俄国界东段勘界的所有问题业已解决,中俄东段已勘定的边界(约4200公里)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这是本次最高级会晤的重大成果,是由于双方共同努力、相互尊重并考虑彼此利益所取得的。
双方宣布愿在商定的期限内完成中俄边界西段(约55公里)的勘界工作。双方将继续谈判公正合理地解决遗留的个别边界问题,以便将共同边界全部确定下来。
中俄边界勘界问题的顺利解决是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公正合理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范例。这是对中俄边境地区和平、安宁、稳定与繁荣,增进两国之间的友好睦邻及地区稳定的贡献,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双方高度评价中俄两国元首签署的四个联合声明在积极发展双边关系和实现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程中所发挥的重大作用。双方重申,上述四个声明确定的原则很有现实意义,并认为以下各点具有特别意义:
1.加强信任、彼此尊重、平等互利、互不干涉内政。双方一致认为,必须总结历史的经验与教训,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法准则,相互尊重两国人民选择的发展道路。双方尊重和理解对方为捍卫国家统一、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所作的努力。
2.两国元首互访、总理定期会晤、外长磋商机制有助于促进相互沟通和理解,扩大和深化两国在各个领域的全面合作。
3.加强彼此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协调,使双方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而共同努力。

两国领导人认为,经过共同努力,中俄经贸、投资、科技和人文各领域互利合作的条约法律基础和组织机构业已建立。有鉴于此,两国元首指示中俄各部委、企业和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以实际内容充实已达成的协议。
双方认为,在平等互利和谋求实现进出口平衡的基础上,根据两国目前的市场状况,加强下列各领域的双边合作具有巨大潜力:
1.天然气、石油、核能、能源设备生产和更新换代领域的大型合作项目。民用航空、机械制造、和平利用宇宙空间、化学、冶金、森林工业、矿产资源开采及加工、轻纺、家电、电子、食品工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等领域的合作。
2.银行、保险、仲裁领域的合作;提高相互提供商品的质量;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和两国法人和自然人的其他合法权益;发展有关中俄两国市场多层次的、可靠的双边信息系统;采取步骤合理调整居民的劳务输出,建立其他为经贸领域服务的机制。
3.促进将高新技术投入生产领域和基础研究领域的科技合作。
4.在运输和通讯领域落实具有双边意义以及地区和全球意义的大型长期合作项目。
5.鼓励相互投资,建立合资企业,根据各自国家有关法律和两国现行规章制度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边境互市贸易区,促进地区特别是边境地区之间在长期协调基础上发展经贸合作。
6.发展军技领域的关系是双边合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方面双方严格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各自承担的国际义务,促进维护地区及全球安全与稳定。中俄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7.扩大文化、教育领域的人文交流与联系,这对加深中俄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8.在保护和改善环境状况、共同防止跨界污染、合理和节约利用自然资源(包括跨界水资源)方面的合作。
9.加强司法机关的合作,包括共同努力打击跨国犯罪。

两国元首认为,由两国社会各界和各年龄层次的代表广泛参与和支持的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的正式运作,标志着为发展中俄人民传统友谊迈出了新的重要一步。委员会的活动将巩固中俄伙伴、信任和睦邻的传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俄罗斯联邦总统
江泽民 鲍·尼·叶利钦
(签字) (签字)
1997年11月10日于北京
(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刮目看合肥
——合肥创建文明城市系列报道(上)
新华社记者汪金福陈先发本报记者刘杰王启明
不久前,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到美国访问,他邀请外商谭先生一家来合肥做客,没想到谭先生母亲立即反对:“合肥那地方我以前去过,太脏了!”卢荣景一脸真诚地说:“现在不一样了,您可以再去看看。”
在将信将疑中,谭老太太来到了合肥。她穿大街,过小巷,再也找不到过去那些“有年头、过墙头”的垃圾山;而景色宜人的环城公园、租地造绿的机场路、造型别致的新火车站、纵横交错的立交桥、生机勃勃的开发区却仿佛从地下冒出来似的,一一从眼前掠过。老太太越看心头越高兴,回国以后,她执意要儿子在合肥追加投资300万美元。她说:“短短的两年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可见这是一座既注重效率更追求美的城市。”
其实,凡是近年到过合肥的人,都有这种感受:合肥,如今变得整洁、大气了。
省市联动大院先动
早在1992年,合肥就成为全国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随后,合肥又陆续荣获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等荣誉。
正当合肥人为这些殊荣欢欣鼓舞之时,人们却越来越为自己的生存环境所不满:路宽了,楼高了,现代都市的气息浓了,但穿行在市区的大街小巷,却发现有的地方垃圾遍地,有的地方污水横流,有的地方摊点乱摆、车辆乱放。
难道经济发展就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难道“室内现代化”必然带来“门外脏乱差”?省市领导为之焦虑,合肥人为之困惑。
当张家港经验传到江淮大地的时候,合肥人开始反思了。1995年12月,安徽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带领全省16个地市的领导赴张家港取经,就在那里召开了“创建文明城市”的动员会,提出“把垃圾装起来、把马路让出来、把门前包起来”初始目标。省里态度明确:合肥是省会,只有把合肥搞上去,才能带动全省。
年底的一天,省领导约见合肥市委书记钟咏三等人。钟咏三赶到省委会议室,刚坐定,工作人员就打开了录像机,只见电视画面上尽是些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的场面。原来,这是省领导授意电视台记者上街拍的一盒脏、乱、差的录像带。
看完带子,方兆祥说话了:“我们创建文明城市,不是图虚名,而是实实在在地为民办事,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环境。这是一项政治任务!”
钟咏三坐不住了。他带回录像带“如法炮制”,放给市几大班子领导成员看,放给市各职能部门头头看,最后又拿到市电视台放给全市人民看。一场以“向垃圾宣战”为切入点的创建活动,真正拉开了帷幕!
市里提出“半年见成效,一年大变样,三年步入良性循环”的奋斗目标,市委主要领导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党政领导联手抓,整个班子合力抓的领导机制。
创建伊始,市里就点了省里的将。搞垃圾袋装化,省委、省政府机关大院是第一批试点;搞路段长包干责任制,合肥最主要的路段长江路被一分为二,省委负责东头,省政府负责西头;开展卫生检查,市委书记第一个检查的是省委书记的办公室。
省委大院率先垂范,制定了大院的“六要十五个不准”文明公约,且举行了遵守公约签名活动,省委领导带头签名。一时间,大院上下,人人参与净化、美化、绿化,大院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合肥市的“样板”。
省市领导身体力行,带头行动:省委书记卢荣景看得准、盯得牢、抓得紧,出访期间还3次打电话询问合肥创建情况,回到合肥,第一件事在大院补签名,接着就是走上街头,暗中查访;省长回良玉提出要以黄山松精神搞创建,并明确表示要增加对创建的投入;主抓全省创建工作的省委副书记方兆祥对合肥创建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不文明现象“看不惯、忍不住、放不下”,被合肥群众亲切地称为“三不主义”;省政府先后有4位副省长上街执勤,省市有33位厅局级干部担任门前三包的路段长,省委原办公厅副主任张锦轩从任上退下后,现在保留的唯一职务就是办公厅负责长江中路的“路长”;合肥市委书记钟咏三作为创建的总指挥官,压力最大,担子也最重,大到创建总规划,小到街头垃圾筒的设计,他都亲自过问。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领导的表率作用带动了全市人民,创建热潮就此兴起。
完善机制舆论促动
合肥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建立了一整套的监督约束机制,让领导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参与到创建之中。尤其是新闻舆论的监督,在创建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促动作用。
合肥新火车站本来是个形象工程,但一度脏、乱、差,令人目不忍睹。省市新闻媒体联手进行连续曝光,引起群众的强烈反响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结果面貌迅速改变。
一家省直机关的大院有大大小小98个单位,900多住户,3000多居民。40多年的历史变迁,多年累积的垃圾,一朝清扫,谈何容易?结果两次检查,两次不过关。方兆祥去了,就在摄像机的镜头下,当众狠狠批评了这个单位的负责人。这位负责人咽下委屈,挑头成立了大院文明协调小组,组建了文明创建执法队,敦促各家行动,清除垃圾250多吨,办公楼清洗一新,全院全日保洁。
舆论曝光是创建活动最有力的武器,也是群众最欢迎的手段。合肥的老百姓说,创建能有今天的成果,要给新闻单位记一大功。在创建活动艰难起步的1996年2月,合肥就有17个较大的单位被新闻媒体曝光。一些单位的负责人深有体会地说,表扬和内部通报我们都司空见惯了,就怕曝光。
省人大是安徽的最高权力机关,然而创建之初却有少数人认识不高,结果在省直机关检查中省人大大院落在后面。次日,省报在头版显要位置曝了光。刚从外地回到合肥的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孟富林看到报纸说:“曝得好!最高权力机构不能光监督别人,更要在创建中自觉地接受监督,起带头作用。”他当即拿上报纸召开机关大会,号召参与创建,限期整改,结果第二次检查得了第一名。
安徽日报在不断“曝光”别人的同时,也将本单位宿舍区乱搭盖、养家禽、垃圾山在头版自我曝光,向社会公开亮丑。随之而来的是清除垃圾,拆除违章建筑物,建成了一个绿草铺地、花坛相连的花园般住宅小区。
省市报纸、广播、电视还专门开辟了“创建聚焦”、“热线电话”等专栏、专题20多个,做到天天有图像、有声音、有文章,对创建活动向纵深拓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业难,守业更难。为了巩固和发展创建成果,合肥市注意在实践中总结经验,逐渐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他们充分发挥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让城建、市容、工商、环保等部门挑大梁,建立了一支专、兼职结合的管理队伍;为了确保城市的整洁干净,他们增加保洁人员,在全市53条主要街道实行清扫、保洁两班制,清扫时间从原来每天7小时延长到14小时;在经费投入上,他们采取市里出40%、区里出40%、街道出20%的“442”办法;他们还先后颁布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关于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通告》、《城区实行固体生活垃圾袋装管理的暂行规定》、《摊群点管理办法》等法规,把创建活动纳入法制化轨道。
锐意改革创建精品
仿佛在一夜之间,合肥市满街奔跑的黄色“面的”变成了红色的“轿的”。随之而来的是16.8公里长、60米宽、5路12桥的一环路的顺利开通。原来,黄变红不仅是色彩的更换,更是合肥创建中的一大创举: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创建文明城市既追求精品又深感投入不足的难题。
一年前,市里决定想方设法打通一环路。资金不足,发动募捐,省委书记、省长各掏了1000元。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纷纷行动,人人作奉献,捐款达1500多万元。市里又出台改革方案:4000多辆黄色“面的”一律更换,换车换牌,牌照拍卖,一下筹资1.05亿元。与一环路相配套的五里墩立交桥,桥高为全国之最,桥下是开放式公园,游亭喷泉,块状草坪,花岗岩彩色步道。桥还未建好,市民就投票将此选入“合肥市十大新景点”,并赠以“五里飞虹”美名。如今园内每天游人达五六千。大桥雄伟,小园典雅,园以桥名,桥以园俏,相互映衬,不愧为合肥创建新景观。
可以说,用改革的办法,追求高品位的城市建设,是合肥人在创建中逐步形成的共识。通往国际机场的路取直了,拓宽了,可是绿化、美化工作一时跟不上,省里三番五次打电话给市里:“这是合肥的门面,也是安徽的门面,更是创建文明省会的形象工程,必须作为‘精品’来建设!”这一逼,逼出了改革新招:“租地造绿”!道路两旁24米内由市政府出面租用农民土地,每亩每年租金1000元,一定50年不变。4.1公里的机场路,绿地景物一下增加了350亩,今年2月定下来,4月就全部绿化、美化起来了。
创建创出了城建上的一个个精品,更给城市吹来阵阵温馨宜人的新风。
今年7月,当中央文明委部署在全国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时,合肥人心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因为他们红红火火的创建活动正是“讲文明、树新风”的生动实践。
刮目看合肥,合肥正以崭新的英姿迈向新世纪。(附图片)
合肥市街心公园令人留连忘返。  本报记者 刘杰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大院率先动起来
本报评论员
合肥市精神文明建设有许多经验值得学习,但最突出的是:大院率先动起来,即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先动起来。
合肥是安徽的省会,比市委、市政府级别高的大院不少,和市委、市政府同级的大院更多。安徽抓精神文明建设,来了个“权力下放”,明确指出,下头可以查上头。安徽省委抓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求省直机关大院动起来;合肥市委抓精神文明建设,首先从抓市直机关大院入手。总之,先抓大院。检查卫生,首先检查的是省委大院;检查省委办公大楼的卫生,第一个检查的是省委书记的办公室;卫生不合格单位曝光,首先曝光的是省人大大院;《安徽日报》对卫生不合格单位曝光,首先将本社大院乱搭乱建的照片登出来;拆除违章建筑,疏通道路,最难的路段、最艰苦的任务由省委机关承担;封闭家属楼的垃圾道,首先封闭的是省长楼;干部轮流上街值勤,先后有八位省长、副省长走上街头,三十三位厅局长担任“路段长”。
什么叫真抓实干?这就是榜样。什么叫带头作用?这就是答案。什么叫领导艺术?这就是典范。
一些领导机关很好的措施为什么落实不了?一些领导为什么喊破了嗓子,工作还是干不出样子?原因当然可以找出许多,但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恐怕是大院没动起来。一些大院总把自己摆在落实之外,只知发号施令,不能率先垂范;一些大院高高在上,以种种理由拒绝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大院不动,群众很难动起来。即便是一时发动起来了,也很难持久。
要让大院率先动起来,关键是身处大院的一把手。号召群众干的,自己先干,自己身边的人先干,自己所处的大院先干。大院动起来,方方面面就会动起来,就会形成不可阻挡、不可逆转之势。
谈到合肥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时,安徽省的同志说过:“功夫下在创建之内,效益辐射到创建之外。”事实正是这样。合肥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在提高城市整体文明程度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了上下级关系、干群关系,转变了领导作风,提高了领导艺术,训练了一支对不文明行为、对各种歪风邪气“看不惯,忍不住,放不下”,非得想办法解决的干部队伍。这是一种具有长远的、多方面意义的效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