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从吴县看发展
本报记者何加正
几年不见苏南农村,处处都有变化。
秋日,略显拥挤的村庄田地之间,满目都是白墙青瓦的二三层新楼。蛛网般的乡间公路把一座座崭新的小镇和村庄连成整体。数年前,记者来吴县需坐船方能到达的村庄,如今都通了公路。各种现代通信手段更是把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拉近了现代文明。还有那一座座厂房和繁荣的市场以及为了发展旅游事业而建设的饭店、度假村一类设施。虽行车于乡间,却让人有些城市的感觉。这就是我国改革先行一步的农村。
吴县,现在叫吴县市,属苏州市管辖,拥有大半个太湖和大半个阳澄湖,历来是鱼米之乡。记者是在党的十五大一结束来这里的,时间虽仓促,但值得一记的事还是见到听到不少。
十五大,一个最热门的话题
有关十五大的精神,虽然还在一级一级传达当中,由于新闻报道的及时和广播电视的普及,人们却早已有了较为充分的了解。记者接触的主要是镇村干部,一见面,差不多都是先说一番十五大。饭桌上、闲谈中也离不开这个话题,谈起来都十分兴奋。
农村基层干部对于政治问题和重大政策问题的敏感,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料。对于重大理论问题和方针政策的关心,也出乎我们想象。这可能和他们每天都直接面对回避不了的现实有关。
他们给予十五大以非常高的评价。虽然理论性没那么强,但接近实际,反映了基层干部的心声。
顾子然是甪直镇的党委书记,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中参加党的十五大的少数代表之一,说起十五大更是赞不绝口。他认为报告中提到的确定大会的主题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愿望”,完全说到了点子上。他从生产队会计干起,1976年当公社书记。“左”的年代,白天开会,夜里下阳澄湖捞水草、积肥,十分起劲。因为年轻,所以“割资本主义尾巴”比别人也更加积极。上面规定每人养半只鸡,超过一只,夜里就起来把鸡嘴剪掉。“就干这个坏事”,他说。“那时上面要干的,是老百姓反对的;老百姓要干的,是干部反对的。我们老站在群众的对立面”。他所在的小队,七分钱一个工。
现在,甪直是苏南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最快最好的镇之一。全镇有各种类型的企业202个,总资产11.8亿元。一个乡级镇政府所在地,看上去比内地的县城建设得还要壮观。他说,大部分是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以后发展起来的。1992年,全镇人均收入不足1000元,去年已超过5000元。去年,镇里放开发展私营经济,今年农民投入超过6000万元,发展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和电脑绣花等传统手工业。他说,“改革开放后,我们这里变化最大的是农村,得益最大的是农民,农民对邓小平理论一百个拥护。十五大太符合中国实际了”。最后他评价说:“初级阶段理论,清醒很多人头脑,解放很多人思想,解决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
顾子然结合亲身经历和当地的实际还讲了许多发自内心的感想。记者接触的几个乡镇干部,大多和他有相同的经历。他们真心拥护十五大,说现在愈干愈觉得顺手了,中央决定的,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中央想的,也是老百姓想的。所以,他们谈起十五大来感慨万端。
难能可贵的清醒和实干
吴县是苏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县市之一。也是较早清醒地认识自己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大胆着手进行改革的县市之一。
早在1993年,一些乡镇就开始对原有的发展模式进行了改革。黄桥镇党委书记金林生说,原来叫转制,后来叫产权制度改革。就是将原来清一色的镇、村集体企业,通过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租赁、拍卖,以及租卖结合、租股结合等各种方式,进行改造,明晰产权,分清责任。他说:“是不是我们眼光很远,不是,绝对不是。因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不能不尊重实践。”
苏南原来的发展模式曾经创造了苏南经济的辉煌,也为吴县经济创造了辉煌。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内外条件的变化,这种单一集体经济模式的种种不适应和弊端也逐步显露出来。基层干部们在一手经营起来的经济发展和繁荣背后,感觉到了愈来愈多的隐忧,也被愈来愈多的矛盾和问题所困扰。黄埭镇党委书记吉小元说,我们乡镇企业有个毛病,积极性很高,经济不太熟悉,决心很大,心中无数,当时可行,办起来不可靠。还有个最大的问题,是政企不分,责任不明。厂长和国有企业一样,负盈不负亏。金林生举例说,他们镇里担保办企业,亏损了,不是逼债,就是打官司,为了地方信誉,镇里愣拿出了1000万元。“1000万能办多少事呀!”还说,有些企业办了一年,年终还得集体拿钱安定人心。因为前途渺茫,能人跑出去不少,骨干一走,影响就更大。吴县市委书记于福先对原有的体制概括说:就是“借钱找政府,还钱靠政府,亏了怨政府(因为政府硬让上项目),赚钱无政府”。
显然是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明智的吴县人先走了一步。他们差不多已进行了5年的尝试。就像当年先行一步发展乡镇企业一样,改革的步子迈的是坚定的,同时又是稳妥的。不搞一刀切,不刮一阵风,因地而宜,因企业而宜。记者在黄桥和黄埭看到,两个镇做法就各不相同。前者企业小,后者企业大。前者以拍卖、租卖结合、租股结合等为主;后者则以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兼并、租赁、控股、托管等为主。他们说:“情况不一样。”
改革是成功的。大多数企业因此焕发了生机。过去政府操心,现在企业操心;过去党政干部担责任,现在经营者担责任。过去投资“拍脑袋,拍大腿,拍屁股”,现在慎而又慎。过去花集体的钱大手大脚,现在精打细算多了。更重要的是过去政府花大力调整结构,现在企业自觉寻找不趋同的项目。投资的渠道也拓宽了。甚至党风廉政建设比过去也好抓了许多。在江南化纤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指着墙上的电话机告诉记者,现在已全部换上了磁卡的,因为抓管理,一年光开支就节约200万元。这个企业今年销售收入可达4.5亿元,四项收益1.2亿元。
正是有了这5年的改革实践,吴县的干部群众对党的十五大尤感亲切,说中央和下面完全想到了一块。
眼前正出现一个新的起点
在渭塘镇党委、政府办公楼里,党委书记张寿根见到记者时显得一身轻松。他说,去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7.3亿元,效益2.8亿元,镇村两级纯收入9000万元,现在镇里一分债务没有。
当然,其他镇日子不一定都有他这么好过,但长期背着的政府办企业的包袱卸掉了(有的还正在卸),政府轻松了许多。他们说,今后政府主要就是搞服务,搞基础设施,搞人才的引进和培训,搞好软硬环境,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等,不再为企业担风险,不用担惊受怕了。
记者对苏南乡镇企业有一定的了解,在看到那里蓬蓬勃勃发展的同时,对一些曾经存在的隐忧也心存疑虑。比如高额负债,一些企业资不抵债等,尤其是单一的集体经济模式,政企不分,总觉得迟早会累积成问题。可贵的是,苏南人保持着清醒。今天在吴县采访,顿觉眼前敞亮。如果说以往的发展更多的是“快速”,那么,现在显然正在迈向“健康”。基层干部们充满信心。问题不可能一下子解决,也不是采取哪一个单项措施就能够奏效的,但这种信心使人觉得可靠。苏南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有发展经济的经验,更有众多的人才,体制理顺和政策放宽以后,已有的条件一定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离苏州市很近的蠡口镇,记者看到,一个覆盖整个华东的大型家具市场正在建设;古老的灵岩山下,木渎镇借用优势,建设起一个巨大的皮件市场;风景秀丽的太湖之滨,旅游度假区已初具规模。一个新的经济潮流更多的是在按规律涌动。
据说,类似吴县这样清醒地认识自己的县市,在苏南已较为普遍。记者始终认为苏南人是有办法的。尽管要走的路很长,有党的十五大的指引,苏南必将迎来新的春天。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德合作扶贫沂蒙山区
不求一时成功重在永久脱贫
本报讯记者黄彩忠报道:在沂蒙山区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山东粮援项目给群众送来的是水而不是粮,通过治水逐步达到治穷的目的。项目实施10年来,已在11个县修建1000余处饮水工程,受益人口达95万,7500公顷耕地得以灌溉,641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治理。
山东粮援项目是中德两国政府间无偿援助项目中最大的一个,先后共投入技术合作和粮援资金约1.4亿马克,由中德双方合作实施。1988年春,当外国朋友带着一袋袋无偿援助的小麦来到沂蒙山区时,发现实际情况比他们想象的更为严重:这里植被稀少,土地瘠薄,群众饮水困难。11个县900多万人口,有半数不得不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远距离取水饮用,平均一个家庭每天要有一个劳动力挑半天水。缺水直接影响农业种养水平的提高,群众以地瓜干为主食,人均收入200元左右。扶贫可以有两个方法:一是把粮援小麦直接发到群众手中,吃完拉倒;一是群众暂时仍吃地瓜干,把小麦卖了换成材料、机械等兴修水利,再种玉米、麦子,最终解决吃地瓜干的问题。大家接受了第二种方法。
项目很快铺开,有劳动能力的农民以义务工的形式积极参加项目工程建设。他们通过建设符合当地条件的水井、泵房、水池和水窖等,为居民供应干净的饮用水,部分解决耕地、果园灌溉问题;他们还通过造林、修梯田、栽植果树和整治河道等,使土壤、水资源和植被得到保护。平邑县张里乡麻窝村1991年上项目,打了一口直径3米的井,水送到新开发的果园,农民在果树下套种花生,当年人均就增收200元。沂水县杨家洼村居住在海拔300米以上的山腰处,每年缺水8个月,多年来群众需要到2公里以外的石门村运水吃。粮援项目为村里每个农户建了一个蓄水30立方米的水窖,800多口人的吃水问题解决了,种养业也得到发展,去年粮食单产350公斤,比立项前增加100%,人均收入1600元,特困村变成了当地的富裕村。今年沂蒙山区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记者日前随“扶贫及营养保障国际研讨会”的专家走访沂蒙山区,当地干部群众反映“大旱没有造成大灾”,过去常见的组织汽车送水下乡上山的现象没有了,农民安居乐业。外国朋友认为,“治水挖了穷根”,援助变成了当地群众的“自我援助”,不过他们也提醒我们注意:“成功往往是一时的。”


第2版(经济)
专栏:

  铁老大“三顾茅庐”拉客户
何培虎王一川
在四川南部的内(江)宜(宾)铁道线上,最近流传着一个“铁老大”“三顾茅庐”拉客户的故事。
今年5月,自贡火车站听说川西南矿区第13井队将由原驻地宜宾市迁至凉山州,现正拆卸设施,准备搬迁。于是,自贡站立即组织有关人员火速前往井队驻地“游说”,但井队负责人委婉地说:“我们已经联系好了汽车,准备8月份迁走。”经过近两小时苦磨,井队负责人终于答应“考虑考虑”。
6月初,自贡站领导再次登门,给井队带去了装车、卸车、加固方案,并对其中超长超限、集重的大件运输与铁路上级部门取得了联系,井队领导没有想到“铁老大”竟会如此认真和迅速,初步决定由铁路运输,但对西昌南站的接卸能力不足表示担忧。
自贡站长邓仁富了解情况后说:“不彻底打消‘上帝’的顾虑,我们就会前功尽弃。”自贡站迅速与西昌南站取得联系并达成共识:起重能力不足请攀钢协助解决。6月底,车站人员带着这一方案第三次登门,并将铁路收费标准及该批货物铁路运输金额呈交井队,井队一算账,竟比公路运输节约近30万元,当即拍板:70多车设施全部由铁路运输。仅10余天,该批货物就全部发送,铁路部门也因此增收100多万元。


第2版(经济)
专栏:

  河北省供销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
本报讯记者陈国琦、赵志文报道:近两年来,河北省供销合作社把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作为改革发展的突破口和“牛鼻子”,在积极参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帮助农民致富奔小康中实现“民富社兴”、“农社共荣”。
近几年,该社在深化改革中发现,今日的农民遇到了市场等新的问题和矛盾。为此,河北省供销合作社从1995年底开始,下大力量狠抓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建设。到今年9月底,全省供销合作社共办起专业合作社1576个,占基层社的73.5%;办起加工型龙头企业152个,农副产品贸易型龙头企业111个,外贸型龙头企业32个。
河北省供销社大力兴办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给农民带来了利益。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共为农民推销商品价值11.2亿元,农民增收3亿元,专业合作社盈余7269万元,其中向农民二次返利1593万元,用于扩大再生产3238万元。
供销社的经营结构也得到了调整,经济效益有了提高。到今年9月,全省亏损基层社同比减少215个。全省无亏损基层社的县(市),1995年有14个,1996年达到44个,今年预计到年底达到95个。


第2版(经济)
专栏:

  徐耀德被追认为优秀移民工作者
新华社三峡工地11月9日电(记者杨兴国)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近日决定,追认徐耀德为优秀移民工作者。
徐耀德生于1959年5月,生前是秭归县茅坪镇党委宣传委员。近几年来,他在三峡移民工作中勤勤恳恳,付出了大量心血。1996年1月,他根据组织安排负责凤茅公路杉九段的施工管理,9月21日,施工中突发岩石坍塌,为掩护民工,徐耀德不幸以身殉职。


第2版(经济)
专栏:

  湖北国税局开展商企增值税检查
三个月查补税款2.3亿元
本报讯从7月下旬开始,湖北省国家税务局进行了历时3个月的全省商业企业增值税专项检查,据初步统计,共查补应纳增值税2.3亿元,已追缴入库1.41亿元。
财政税制改革以来,因政策执行不到位等原因,湖北省商业企业增值税税负逐年下降。为了强化征管,严格执行税法,湖北省国税系统从今年7月下旬起,在全省开展了商业企业增值税专项检查。这次检查的重点对象是长期零申报、负税申报或增值税税负低于1.5%的商业批零企业。全省检查商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701户,审增销项税额1.48亿元,审减进项税额0.82亿元。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有,一些纳税人采取账外经营、漏报和迟报销售收入、价外费用不计销售收入、以物易物等手段,不计提销项税金;一些企业任意扩大抵扣范围,擅自动用抵扣期初存货税款,骗取扣税、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通过检查,这些纳税人平均税负由原来的1.4%提高到1.9%。
(郭建钢田桂军)


第2版(经济)
专栏:短评

  找准扶贫切入点
成功,有一时的,也有长久、永远的,我们当然不能满足于前者,而应追求后者。没有脱贫的地方要有这种认识,就是已经脱贫的地方也一样。少数地方出现的返贫现象,已经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过高估计扶贫的成绩,因为脱贫的标准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并不一样。我们平常说某地方脱贫了,可能该地方人均生活消费水平也就是一天达到了三五元。无论怎样说,当前我国多数地方的脱贫,还是低水平的,有的仅仅解决了温饱,生活相对过去有了一些提高,脱贫后千万不能松劲。
同是贫困地区,有的缺粮食,有的少水利,有的交通不便……我们要通过仔细调查,周密论证,把扶贫的切入点找准,首先为当地群众创造生存发展的条件。如今,大家都知道在扶贫工作中“造血”远远优于“输血”,但也存在只顾眼前的片面认识,例如有人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项目”。把扶贫简单理解为上“赚钱项目”,结果由于扶贫基础不牢,赚钱成了空中楼阁,狼没有套住却赔了孩子,这是应该吸取的教训。
我国扶贫已经进入攻坚阶段,像打仗一样,遇到了最难攻克的碉堡。比较容易脱贫的地方面貌都多少发生了一些可喜的变化,剩下的是条件很不好,甚至是最难脱贫的。这些地方的群众往往穷得连水都没的喝,基本生活没有保证,仅仅靠抓几年扶贫、上两个项目是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山东粮援项目一气干了10年,当事者仍认识到只是“一时的成功”,这是符合实际的。


第2版(经济)
专栏:

  锡林郭勒盟举办肉食品展销会
本报讯日前,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肉食品展销会在锡林浩特市举行。展销会上,共展出锡盟加工生产的牛、羊、驼肉及其副产品近九十种。三天共达成协议六十七项,总金额近三十二亿元。(刘亮明)


第2版(经济)
专栏:

  华大公司开发出智能卡芯片
本报讯由中国华大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开发研制成功的有两千字节的智能卡卡用芯片,产品质量完全符合国际标准,并已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结束了单纯依靠进口芯片的历史。(刘桂莲)


第2版(经济)
专栏:

  藏文编码标准发布
本报讯国家技术监督局、国家民委和电子工业部日前发布了藏文编码标准。编码标准是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此次发布的藏文编码标准被正式批准作为国际标准。(陈壮)


第2版(经济)
专栏:

  涞源个人投资铁路专线建成
本报讯河北涞源第一条由华阳矿产品经销公司沙九同个人投资的铁路专用线竣工。该专用线总投资一千八百万元,全长二千五百三十六米,主要用于发送铁矿石和煤炭,预计年运量可达一点四万车约八十万吨。(张郝邬)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十多位国际基金经理访问中国
本报讯三十多位分别来自美国、欧洲、日本等地的国际基金经理,日前结束了在中国的访问。这批基金经理是应怡富公司邀请来中国参加“中国概念股研讨会”的。基金经理们在深圳、上海、北京实地考察了一些主要的中国在港上市公司的运作。(建兴)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烟厂通过国际质量认证
本报讯以生产低焦油、低危害卷烟著称的北京卷烟厂近日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认证,这标志着该厂质量管理体系业已形成,并已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李治平)


第2版(经济)
专栏:

  《旅游》杂志举行创名牌研讨会
本报讯《旅游》杂志到今年十月已走过了十八个年头。日前,《旅游》杂志邀请部分作者和读者在天津举行创名牌研讨会。(蒋国田)


第2版(经济)
专栏:

福建平和县的琯溪蜜抽进入全面采收阶段。今年全县8万亩琯溪蜜抽产量达10万吨,可创产值3亿元。图为锦溪良种柚树硕果累累。姚 凡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