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如何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第一支柱”的魅力
——南阳黄牛产业化开发纪实
李明建
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地方良种牛之首,因其身躯高大、耐粗饲、肉皮品质俱佳而饮誉海内外。但是,悠久的饲养史在以往并没有使南阳黄牛的数量迅速增加,牛肉及其系列产品极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直到1978年,全市年饲养黄牛量只有74.9万头,户均0.3头。
进入90年代,农业产业化的曙光,给南阳黄牛开发带来了新的机遇,南阳黄牛作为南阳经济发展的第一品牌和第一支柱迅速走向产业化,养牛业突飞猛进地发展。到1996年底,该市黄牛存栏达261.8万头,出栏102.8万头,分别是1978年的3.6倍和36.4倍,居河南省市地之首。以养牛为主的畜牧业年产值达38.15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2.6%。养牛业成为南阳农村的速效、高效产业。
昔日养牛为耕田如今养牛为赚钱
南阳市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北靠伏牛山,东扶桐柏山,西依秦岭,南临汉江,是一个农业大市。这里的畜牧业发展可追溯到西周时期。西汉时,牛耕已经普遍。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南阳黄牛脱颖而出,成为役肉兼用型品种。其通身是宝,皮、肉、骨、杂皆可综合利用,开发潜力很大。据科研部门测定,南阳市是南阳黄牛的主产区,所辖邓州、新野、社旗、唐河、方城、卧龙、宛城是南阳黄牛的集中产区。
由于受传统小农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不少农民固守着“养牛为耕田,养禽为换盐,养猪养羊为过年”的思想,致使黄牛饲养量提高缓慢,品质时有退化。曾经出现了适龄母牛遭杀害,南阳黄牛与其它牛种混交等现象,严重危及这一良种资源。
面对这种情况,南阳市明确提出了“以黄牛为主,牛、猪、禽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并要求“牵着黄牛奔小康”。与此同时,各地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给予扶持,诸如建立黄牛开发基金、举办大型赛牛会、解决养牛饲料田等等,该市黄牛存栏量迅速增加,年递增10.1%,到1996年存栏量突破250万头大关。南阳市不失时机地把以南阳黄牛为龙头的畜牧业列为振兴南阳农村经济的“三大突破口”之一和“十大振兴工程”之首,提出了“立足发展、着眼开发、系统经营、综合利用、规模效益”的奋斗目标。着重引导各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规模饲养为重点,实行“公司农户”等形式,使发展数量与提高质量并重,推进产业化进程。
“三专”饲养上规模改良品质上水平
近年来,各县(市、区)在组织养牛业发展中,积极实行“三专”(即专业场、专业村、专业户)带动,规模饲养。该市每年发放2000万元以上的贷款,向“三专”建设倾斜。不少乡镇对达到专业户标准者,每户解决一定的饲养场地和饲料田等。社旗县组织了养牛示范村竞赛活动,使一大批自然村出现了牛比人多的可喜景象。到1996年底,全市各类专业养殖场达2900个,专业村2200个,专业户10万多个。
配合规模饲养,畜牧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加快了黄牛资源培殖和改良工作。该市相继建立了南阳黄牛研究所、南阳市家畜冷冻精液中心站、南阳黄牛肉用品系育种中心等,市、县、乡、村四级冷配改良网络基本形成,建设冷配站点500多个,实现了冻精、液氮的统一供应,年冷配黄牛达38.2万头以上。并引进夏洛莱、契安尼娜、皮埃蒙特、利木赞、西门塔尔等国外良种牛,进行了南阳牛改良工作,每年黄牛改肉牛数量超过20万头。据测算,南阳黄牛头均产肉量已达152公斤,高于省内其他地方黄牛产肉量6公斤。
瞄准市场舞龙头不拘一格摆龙尾
黄牛产业化是一项系统工程。龙头是关键,市场是舞台,龙头、龙尾形成利益共同体是保证。
近年来,该市以催生和培育龙头企业为重点,实行龙头带动战略。各地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推进黄牛产业化的首要任务,选择规模大、带动面大,技术水平高、附加值高,多种所有制、多种组织形式、多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作龙头企业。对原有大型骨干企业、缺乏活力的,由政府出面进行资产重组,机制转换,使其增强经济实力,充当龙头企业;对资产经营情况较好,但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由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牵头,引导他们实行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的联合;对经营机制好、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的中小型养殖、加工企业,通过改建、扩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办法,帮助其加快成长为龙头企业。真正实现了谁有能力谁当龙头,谁当龙头扶持谁。
为了迅速开拓国内外市场,该市本着谁投资,谁受益,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建成一批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和要素市场,基本达到建一处市场,兴一个产业,活一片经济,富一方群众。据统计,该市先后投资兴建了68个黄牛交易市场,并与国内外加强了经贸合作,培育了6家黄牛制品出口自营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该市共有黄牛开发类龙头企业60余家,固定资产2.5亿元,累计带动708个养牛专业村,4.9万个养牛专业户,年销售活牛16万头,加工肉类28.9万吨。产品销往北京、广州、上海等20多个国内大中城市,以及俄罗斯、韩国、伊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黄牛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冷藏—皮骨肉加工—胶囊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农业科技讲师团,好!
杨宗海
目前一些乡镇建立了新型科技服务组织——农业科技讲师团。讲师团一般由十几名农技员组成,其职责主要有三个:一是为广大农民现场传授农业、畜牧水产、茶果种植、新技术运用等知识;另一个是培训村、组两级农技员和科技示范户;三是开展以定时间、定计划、定任务、定质量,提供技术、良种、农药化肥,抓好科技示范户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服务。
成立“农业科技讲师团”,好处很多。首先是队伍技术过硬。因为其成员一律是农技员,身怀一技之长,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把他们组织起来,宣传科学种田知识,服务于农民,专业对口,服务对口,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其次是“根”在基层。乡里的农技员,生活在基层,工作在基层,熟悉了解当地的优势和劣势,知道种什么好,应当怎样管理。在具体的服务上,针对性强,能够有的放矢,避免生产的盲目性。而且,他们随时掌握着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可以随时给农民技术上和物资上的帮助。若是农民遇上什么难题,想咨询也方便。因此,“农业科技讲师团”,就是当地农民的“财神”,农民容易请,请得动;第三是积极性高。农业科技讲师团以“发展农业,振兴经济,服务于民”为宗旨,有目标,有任务,有措施,农技员有了大显身手的机会,自然热情高干劲足。这样办实事的农业科技讲师团,农民当然欢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迎接现代农业的曙光
——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侧记
董建勤贾雯
刚刚闭幕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爆出冷门:贸易洽谈及销售金额达127.6亿元,参观人数逾20万!被视为“弱质产业”的农业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主题鲜明规模宏大
本届博览会展出总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部分计划单列市政府组成31个展团,农业部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组成5个专业展团参展,展销摊位400多个,参展企业3000多家,产品上万种,是历届农业博览会中规模最大、参展厂商最多、参展商品最丰富的一次盛会。博览会的主题是“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革命”。
上规模,上档次,可持续发展意义突出。这是进入一号馆,浏览过京津沪三市场馆后的印象。一位领导这样概括上海市农业的特点:“比重小,作用大,规模小,水平高”,该市展厅的主体部分通过都市草坪绿化、花卉布置的有机组合、立柱式蔬菜栽培模型,反映现代都市农业带来的生态环境,表达了可持续发展理念。上海市副市长冯国勤介绍说,农业增加值在全市GDP的比重仅占2.3%,却有着百分之百的基础地位。
引资、引智,发展外向型农业,成为沿海发达地区及部分开放城市的突出主题。福州市先声夺人,第二天就在展厅旁现场开起了农业成果暨招商项目新闻发布会。据副市长陈伦介绍,截至1996年底,全市累计兴办农业外商投资项目531个,总投资10亿美元,其中台资近一半。福州被确定为首批“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一。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奋起直追。山西省以粗杂粮、干鲜果、畜牧业及系列加工为主,发展名特优新农副产品,成为名副其实的“小杂粮王国”。面积相当于苏、浙、赣、闽四省之和。中国最大的地级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不远千里赶赴会场。州委副书记杨春光团长说,全区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0%。被誉为“梨中之王”的新疆库尔勒香梨酥脆多汁耐储藏,成为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目前已扩大到20万亩,远销香港及东南亚等地……
冀、鲁、津、晋、浙、皖等省市组织了数百乃至上千的农业科技干部、农民企业家组成技术交流和贸易洽谈团来京,学习、借鉴各地发展的典型和宝贵经验,观摩农业新技术、新成果。
农业产业化连接大市场
农博会用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农业部合作经济指导司司长范小建指着地图及表格说,今年对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状况进行的初步调查表明,在有较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11824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参加农户人均从中增收150元左右。
展示洽谈馆争奇斗艳,各展团农业产业化的多样化组织形式、经验、典型和龙头企业的产品及科技新成果得以重点呈现。江苏组织龙头企业,以点带面,突出产业化的巨大作用;广东展示了产业化的高精尖产品;山东则荟萃了全省最有名气的产业化名牌产品。
各地在实践中创造的诸多产业化经营模式引人注目。“市场交易、合同契约、租赁经营、股份合作”等经营方式及龙头企业、主导产业、中介组织等不同形式,结成了“农业发展我发展,我与农民共兴衰”的利益共同体。这种方式有利于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有利于实现千家万户的小规模生产与千家万户大市场的对接,具有广泛适应性和旺盛生命力。据农业部对全国部分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调查,1996年销售收入在5亿元以上的有31个,其中东部地区24个,中部地区7个,广袤的西部地区尚属空白。
科技成果引人注目
世纪之交,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高新技术正在极大地推动着农业生产发展。中国人要养活自己,有赖于农业技术进步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希望在于江泽民总书记倡导的进行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农业不可控的因素较多,因而比工业更需要科学技术”,在现场服务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系博士张志鹏说。
本届博览会上经过深加工、精加工的农副产品所占份额居多,就连茶叶、荔枝等传统产品也采用了新的科研成果。科技馆展出了基因工程、信息技术及其他高新技术等四大部分共92个单项成果,显示了我国农业科技产业化、成果商品化、高新技术国际化、农村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最新进展。如黑龙江省水科所将大马哈鱼的基因转到鲤鱼体内,鲤鱼9个月就达到通常两年才有的“块头”。
计算机进入我国农业领域仅10年的历史,但已建起多种类型数据库;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农作物估产也达到国际同类水平。北京地区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是以小麦、玉米周年生产综合管理专家系统为核心内容的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开创了适合国情特点的市、县、乡三级计算机网络运行试点,其中小麦可增产6%—20%,生产成本降低5%—7%,累计应用面积已达350万亩,增产4500万公斤。
连日来,太空辐射育种、设施农业技术种子工程、旱作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病虫害防治等展示台,引起参观者的浓厚兴趣。博览会技术交易、成果转让十分活跃,达成30余项协议,合同标的7000余万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链式经营”带来滚动效益
——记江苏南通巴大饲料公司
居建生江成军张敬东
刚刚度过两周岁生日的江苏南通巴大饲料公司,在饲料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采取一头连科技,一头连农民的“链式经营”,今年以来已销售饲料2万多吨,产值5000万元,在南通市数十家饲料同行中脱颖而出。
第一节链条:科技先导
成立于1995年10月的南通巴大公司,可以说是生不逢时。饲料行业的不景气,多家竞争的激烈,使这个幼小的生命随时都有可能夭折,仅巴大公司所在的如东县就有14家饲料厂,而且还有一家跨国企业正大集团。为了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尽快掌握国内最先进的饲料生产技术。他们先后与上海农科院畜禽研究所等多家国内权威饲料研究机构“攀亲”,聘请了一些资深的饲料营养学专家,直接参与饲料的研究和开发,并先后派出80多人次到有关单位和院校进修学习。目前公司拥有高级职称的饲料研究人员5名,大中专院校毕业生21人,职工平均年龄为33.1岁。去年,他们与美国、荷兰等世界驰名公司挂钩,采取国际最新配方开发出“巴大”系列全价饲料,使养殖户的投入产出比达到1∶2的好效益。
第二节链条:质量保证
巴大公司深知,要使公司苦心经营的这根“链条”正常运转,有了科技作保证还不行,还需要公司严格质量管理。他们先后研制出4大系列23个品种的猪、鸭、鸡、鱼全价饲料,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在市场俏销的情况下,巴大饲料公司对直接关系养殖户利益的事一点也不含糊。一次,由于拌和锅闸门没有关死,造成了十几袋饲料拌和不匀。公司总经理缪淑华得知后责令车间全部进行返工,经过再三查点,发现仍有一袋饲料销往盐城地区销售点,立即派人驱车追了回来,并对当事人作了经济处罚。事后,他告诫全公司职工,在质量管理上首先要和自己过不去,方能在用户面前过得去。为此,公司严格推行“三检”(自检、互检、专检)保“三不”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规定不合格的原料不准进厂,不合格半成品不准流入下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准出厂。公司把严格的管理与建立有效的质量激励机制相结合,对每个职工每班的生产情况分产量、质量等指标实行考核,与个人挂钩,按实际完成实行奖惩。
第三节链条:取信农民
为了验证“科技—公司—农民”这根“链条”的运转效益,巴大公司创办之初就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基地——养猪场。当一个新产品研制出来时,先拿到养猪场进行一段时间的试用,得出第一手科学数据后再调整配方,取得最佳饲养效果,以减少农民养殖损失。另外,他们还建立了用户饲养信息反馈档案,派员跟踪调查,负责到底。他们郑重地向农民承诺,凡因巴大产品质量问题所引发的一切责任均由巴大公司承担。这些措施在用户中引起强烈反响,吸引了众多养殖户纷纷改用巴大公司饲料,产量迅速上升。目前,这个公司已拥有200多个销售点,近3万个专业养殖户,年销售饲料达3万吨。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湖南绥宁县政府机关与贫困村挂钩,共派出36个扶贫工作组,为村民办实事258件,援助资金共125万元。这些贫困村发生了巨变,可望今年全县告别贫困。
上图:鹅公岭侗族乡金坑村驻村工作组和村民商讨致富大计。
左图:红岩镇柳山村村民在柑桔地里研究病虫害的防治。
罗苍诗速写报道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村里人村中事

  周俊洪赊账富乡邻
刘青山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村五组是市里有名的养殖专业自然村。这里的农民家家户户搞养殖,水塘养鱼,塘上养猪、养禽。去年该组农民人均收入3000多元。村民们都说:“我们走上养殖这条致富路,是周俊洪用赊账本铺出来的。”
10多年前,周俊洪从部队退伍回乡后,利用所学的知识发展规模养殖,后来又租店做生意,日子越过越红火。这时,乡亲们还在为温饱发愁。周俊洪决心带领大家依靠科技发展规模养殖,脱贫致富。
1992年初,周俊洪拿出准备盖新房的钱办了一家饲料加工厂,又把收入可观的副食店改为饲料店。开业那天,他向乡亲们郑重承诺:“本组人购买饲料一律赊账,还账不计息,对大户和老弱农户送货上门,同等饲料价格比市场低2%—3%。”5年来,赊账本换了一本又一本,260多本赊账本记载着周俊洪赊出去的饲料:每月3万多公斤,一年近40万公斤。由于赊账太多,饲料厂的周转金只有靠银行贷款,每年垫付利息3000多元。此外请人送饲料的工钱每年就得2000元。除了赊销饲料,周俊洪还给困难户赊鱼苗、仔猪等种苗。他先后以自己的家产作抵押,为困难户贷款10多万元。昔日穷得叮当响的周培贵在周俊洪扶助下已成养猪大户,盖了新房。
如今,全组82家农户98%盖起了砖混结构的小洋楼,过上了富裕生活。而周俊洪仍住70年代干打垒的土房子。有人问他“亏不?”他坦然道:“虽说有点亏,但值得!看着乡亲们过上了好日子,我心里高兴啊,因为自己尽了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谁来利用甜叶菊茎梗
编辑同志:
今年,我们江西省赣县甜叶菊喜获丰收,近万亩甜叶菊预计亩产可达200公斤。据了解,甜叶菊的茎梗占总量的一半,含有丰富的糖分和多种维生素,可做饲料等,有很高的开发价值。但因缺乏这方面的技术,一直没有将其很好地利用,菊农只有痛心地将其用于生火做饭。恳请有关技术人员帮助开发这项技术,解决甜叶菊茎梗的利用问题。
江西赣县郭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服务台

  梁山灵芝急盼外销
编辑同志:
我们山东省梁山县及周边县的农村,有着多年人工栽培灵芝的历史。近年来,由于中药市场饱和及流通不畅的原因,灵芝出现了大量积压,价格下滑。往年的优质灵芝每公斤可卖到60多元,现跌至40元左右。灵芝产下的孢子粉是名贵中药,但价格也由过去的每公斤150元左右降至现在的120元。目前,我们这里还有20万公斤灵芝存放在农户手中,农民心急如焚,急盼外地客商前来购买。
山东梁山县韩岗镇孙常君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东胜以水治土有新招
本报讯内蒙古伊克昭盟东胜市地处干旱丘陵山区,十年九旱、水源奇缺,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到1992年,东胜市才开发出水地2.7万亩,农民人均只有0.4亩多。而且全市适宜发展水浇地的地方大部分都已开发了,要想再开发建设新的水地已经十分困难。
东胜市水利局知难而进,因地制宜,创造出“一坝一塘、引水上梁”节水灌溉新模式,采用这种节水灌溉模式既解决了干旱山区的缺水难题,又找到了新的水源地,使干旱山区水利建设走出了“瓶颈”,展示出广阔的开发前景。1996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3810万公斤,比1992年翻了一番;牲畜头数、农业总产值、农民人均收入均比1992年有较大增长。水浇地面积仅占总播种面积的28%,产量却达到总产量的67%。(王清玉)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广东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本报讯近年来,广东农业不断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立耕地、山地、海洋三大农业构架,并大力开发25度以下的山地和滩涂海洋,建立区域性的大规模商品生产基地。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省委、省政府从政策上和资金上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扶持力度,省财政专项安排1亿元资金用于扶持建设100个“龙型”农业企业,目前已实施完成建设项目70多个。经过多年的努力,全省涌现3600个经济实力较强的龙头企业,建成4000万亩种养业商品生产基地。全省生猪饲养量的30%、家禽饲养量的60%、水产养殖量的40%、出口蔬菜的80%都实行了产业化经营。大批农副产品经过加工,销往国内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打入国际市场。(炳南)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甘肃正宁县小水利建设成效显著,目前全县已建成各类大口井、小电井、集雨水窖三万六千四百一十眼,灌溉粮田十九万亩。图为湫头乡幸庄村农民新打成的庭院水窖。
王培才巩爱民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