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根除阿谀之词
何满子
外电报道,一新任总统要求根除对总统的冗长的阿谀言词。由总统办公室发表声明,要机关、单位“力戒虚饰和夸张的措辞”,对总统的称谓前只限于用“尊敬的”一词。外报引用一位观察家的评论,说根除这种毫无必要的“官样文章”,“确实是一项令人耳目一新的举措”云。
奉承赞美之词听来顺耳惬心,因此许多人都爱高帽子,连有的英明特达之士也不能免。其实,稍稍理智点儿一想,赞颂过分,达到虚饰和夸张,就变成了“官样文章”,致辞者是阿谀,受辞者也并无实惠,某种意义上还是受愚弄。古圣贤拒受不虞之誉,就是因为不愿接受名实不符的虚假的称赞。
权力极大的人物最易被众人赞颂,或出于真心的感激和爱戴,或出于尊敬,或出于畏惧,乃至出于某种诡计。但无论如何,称颂而至于虚夸,即使不说别的害处,至少也已毫无意义。
阿谀和受阿谀是两方面的事,正如拍马屁,要对方听得进,拍马者才能得售。如果遇到一个务实的,有自知和知人之明的人,就会厌恶,就会警惕。总统要求力戒阿谀,照常情,恐怕阿谀者未必能禁绝,因为阿谀还不仅表现于言辞,花样多着呢!不过,他一上来就反对此风,表明本人不爱那一套,确实能起些惩戒作用。以总统之尊来矫此陋习,也确实“耳目一新”。
阿谀风是浮夸风之一。实事求是地摆成绩,称道某人的作用和功劳,不是阿谀,谈不上浮夸;把成绩说过分了,就是失实;过分得太厉害了,就是浮夸。浮夸而成风,就要害死人。把众人的功劳和作用堆到某一位个人身上,也是失实,即浮夸之一的阿谀。阿谀而成风,也要害死人。这方面,我们是有足够的教训的。如今,实事求是的风气正在形成,但警惕点阿谀、浮夸之风,有利于文明新风的树立。


第12版(副刊)
专栏:茶楼

  郑板桥的焚书观
汪玉春
清代郑板桥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在文艺领域中,他提出了许多新颖、有益的见解,至今仍然给人以启发。比如,他对于“焚书”的看法,就很有些别树一帜的味道。在《焦山别峰庵雨中无事寄舍弟墨》中,郑板桥集中谈论了他这方面的认识。
郑板桥把历史上的“焚书”分作三类。首先是孔子焚书。他写道:“孔子亦烧书。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矣。《诗》三千篇,存三百十一篇,则二千六百八十九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不难看出,郑板桥眼中的孔子焚书,是一种去莠存良、删杂取精的行动,是历史上有积极意义的作为。因而,郑板桥认为,孔子的焚书是“烧其可烧,故灰灭无所复存,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这就是说,孔子烧掉杂芜而留下了经典,其中自然含有进步的意义。
其次是秦始皇焚书。对于这位始皇帝的焚书,郑板桥与世人一样,持的也是否定态度。他写道:“始皇虎狼其心,蜂虿其性,烧经灭圣,欲剜天眼而浊人心,故身死宗亡国灭,而遗经复出。始皇之烧,正不如孔子之烧也。”
如果说以上两种认识尚没有跳出世俗眼界的话,那么下面的见解就有点振聋发聩了。郑板桥觉得,在历史上,除了上面两种焚书以外,还有一种表面上并不引人注意的焚书,这就是书籍的自焚自灭。他说,历史上经常有这样的现象,文人们争相著书立说,以致出版的作品无以数计。然而,这多如牛毛的著作究竟有多少能够传世呢?他认为,其中有许多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自烧”了。他在文章中写道:“自汉以来,求书著书,汲汲每若不可及。魏、晋而下,迄于唐、宋,著书者数千百家。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而抑又不然,此等书不必始皇烧,彼将自烧也。”郑板桥用历史事实阐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当年欧阳修在宫廷藏书处读书,见到成千成万卷书都霉烂得无法整理,又有几十卷书目也已烂掉,只剩下几卷而已。看这些作者的名字都不知道,看这些书的名称都没有见到过。说到欧阳修的学问不能说不渊博,况且能够收藏到宫廷藏书处的书,也肯定不是没有名望的人写的。可是几卷书目中,竟然没有一个作者、一部书为人们所知道,那么他们自己焚烧自己到了何等程度!难道还要等到别人来点火吗?
郑板桥关于书籍“自焚自灭”的理论,至今仍然闪耀着先哲的思想光辉。试看今日之出版界,不知有多少人正忙着跻身于“著作家”的行列之中?这可能是一个谁也说不清楚的问题。不是吗?有的人从一己一时的利益出发,把过去发表的并无多大价值的东西结集出版;有的人到处插手,充当主编,编辑出版了一些没有多少意义的集子;有的人没有扎实的理论和艺术功底,却忙不迭地编写出了一本又一本的“典”;还有的人为金钱利益所驱动,降格写起了适应小市民口味的庸俗作品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不知这些人读了郑板桥的这篇文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12版(副刊)
专栏:

  南京建成曹雪芹纪念馆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和《金陵十二钗》,而“金陵”和“石头”都是南京的别名,南京与曹雪芹和《红楼梦》的特殊关系可见一斑。近日,曹雪芹纪念馆在南京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坐落在石头城乌龙潭畔的龟山脚下,背山面水,风景优美,这里原是康熙年间至雍正五年曹雪芹家织造园的一角。据悉,在建成曹雪芹纪念馆的基础上,江苏省红楼梦学会与乌龙潭公园管理处还将联手,争取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将“红学大观园”的另一工程——红楼梦博物馆建成。


第12版(副刊)
专栏:

  渔家乐
袁亚平
一百零三个岛屿,像天上的一大把翡翠,撒落在浩淼的浙南沿海。
望出去,一直望出去,墨绿的岛,深绿的岛,浅绿的岛,淡蓝的岛……
众多岛屿,均呈长形,东西走向,轮廓平缓略有起伏,呈现着大自然从容不迫的气度。
湛蓝的港湾,竟然宁静平滑得如同蓝玻璃。唯有蓝天上的白云,轻轻袅袅地动。
我和几位朋友站在洞头岛的最高峰,飘飘欲仙,全然忘情于这海岛胜景。
有“百岛县”之称的洞头,是全国十二个海岛县之一。这里,岛奇,礁美,滩佳,洞幽,鱼丰,鸟多,直把我们这些城市人羡慕得恨不能立即注销城市户口,长住在渔家。
这几天,洞头县正举行’97渔家乐民俗风情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大沙岙沙滩,四五百米长的沙滩纯净如洗,沙质为铁板沙,细腻密集,稍具弹性,一脚踩上去,才留一点浅浅的印痕,霎时间就复原如初。在这又宽又平的沙滩上,可跑步,可打排球,可踢足球,还能骑自行车!
沙滩上观众拥挤,呐喊阵阵,正举行海滩游泳接力赛呢!渔民和大海有着天然的亲近,从生活中演变出一种特殊的竞技,成了洞头县民间群众体育活动中的传统项目。
古铜色的脸膛,健壮的身躯,全是洞头本地的搏浪高手。十一支参赛队,每队十名选手,年龄最大的五十三岁,最小的仅十五岁。
一声发令枪响,各队选手健步飞奔。跑过一段沙滩,他们跃向大海。浪头大时,善游泳者不一定占优势,关键在于驾驭浪头,顺应潮流。高手往往能跳过浪头,翻过浪头,振臂前扑。游到五十米,触着浮标,折身回游。
正是涨潮,浪头越来越大。选手们跃上浪峰,跌入波谷,时沉时浮,奋力向前。
好哇!北岙镇队夺得了第一名!尽管体力消耗甚大,精壮的小伙子浑身湿漉,步履踉跄,但个个咧开大嘴,笑。
观众笑了,外地来客也笑了,为渔民的好胜,为渔民的喜悦。
去看看渔村。咸腥味的海风,掀起我们的衣襟,掀起我们心中的兴奋。
一路走过,户户渔家皆大门洞开,显示了主人的好客,也显示了主人对他人的信任。这真是大海般的豪爽和率真。
这户渔家,中堂为大幅瓷画《迎客松》,对联为“春风堂上美酒款嘉宾,锦屏庭前珍宴迎亲友”。
高喊一声,男主人便从楼上下来。这位四十一岁的郑家弟,一身结实,憨憨地笑。他说自家这座楼房,两间两层半,前几年花了六七万元盖的,坎边砌石又花了三万元。他说合伙的有一条十吨渔船,专捞虾皮的,属于自己的网具就值二三万元。
墙上贴着好几张奖状,有一张荣获“话说香港”征文竞赛一等奖,是小儿子从学校带回家的。郑家弟的粗手指一点,嘴角满是笑意。
宽敞的厨房里,电脑自动监控的抽油烟机,煤气灶,还有一位干净利索的女主人。对现在的生活,她连说很好很好很好。
走出这家,又进那家。我们踏进一个又一个新奇,发出一声又一声赞叹。
入夜了,洞头县城北岙镇的街道上,忽喇喇亮成一片。每家店面,每户人家,都挂出了渔灯,每盏渔灯都映出“渔家乐”三个红字。
洞头的渔民说,世间禽兽生物,只有鱼最好。鱼是吉祥物,年年有鱼,年年有余。
“千人渔灯大巡游”开始了。四位身着传统服饰的渔民,抬着熊熊的火锅,走在队伍最前头。这始于清光绪末年的“迎火锅”,常在元宵节举行,象征吉祥、太平和幸福。今天“迎火锅”,火更旺,火焰更红,哈哈,渔家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第12版(副刊)
专栏:

  《哲夫文集》研讨会在京召开
九月三十日上午,《哲夫文集》研讨会在中国作协召开,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山西作家哲夫自一九七七年以来,勤奋写作,硕果累累。这次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湖北省新华书店总发行的十卷本文集,是他从六百余万字的作品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哲夫的作品始终围绕着一个世纪性的话题:要想消灭或延缓世界生态环境的污染,必须首先洁净人类自身。
与会专家说,哲夫的作品是绿色的文学。作品虽然写的是环境保护问题,但是作为一个作家,他用艺术的形式表述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困境,探求人与自然的合谐关系的同时,提出的问题已经深入到现代化与人类关系的各个层面。与会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有良知的作家应当关注人类的生存问题,关心人类的前途。下一个世纪是环保的时代,关注这一世界性主题的作品的意义将在未来的日子里愈为引人注目。
中国环境文学研究会、山西省作家协会、长江文艺出版社、湖北省新华书店、太原市文联共同举办了这次研讨会。(文丽)


第12版(副刊)
专栏:

  《柯育天画展》在北京举行
由中国画研究院举办的《柯育天画展》于一九九七年九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举行。青年画家柯育天主攻中国写意人物,擅长没骨画和指画,作品以墨为主,点线居多。作品《怡然自乐》、《露》、《春回大地》等曾在全国和国际美展中获大奖。(沈希诚)


第12版(副刊)
专栏:

选自傅剑锋《脉——独山子系列油画展》。该展将于十月十四日至十九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