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粮食储蓄所”值得推广
胡锦祥
报载:山东省一些产粮大县今年开办了数千家“粮食储蓄所”,可为农民代储粮食7500万公斤。这些由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开办的“粮食储蓄所”具有较完备的运作方式,它为农民发放统一的储粮本,农民随吃随取,储存粮食可调剂串换品种,也可按市场价协商后代卖给粮食储蓄所换取现金,很受农民欢迎。这种方式好处很多,值得推广。
它可以充分地节约利用粮食。近几年来,我国粮食生产年年丰收。农民们交了定购粮以后,除去生活和饲料用粮,手中仍有约占粮食总量1/5的余粮。由于缺乏科学的存储知识和保管条件,每年因霉烂、虫蛀、鼠害等浪费数量惊人。农民们把余粮存在粮食储蓄所,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农民们手中存有大量余粮即使保存完好,由于缺乏流动,得不到有效利用,也是一种浪费。通过粮食储蓄所,使余粮相对集中,可以就地加工转化,便于参与市场大流通,使粮食增值,增加社会的经济财富。
它可以强化农民的市场意识,增加农民收益。增产并不一定等于增收,农民们考虑如何种的同时,也应考虑如何卖。时下农民种粮对如何卖考虑较少,粮食收下来以后常常立即把余粮往市场上送,然而恰在这时,由于粮食全面上市,市场上卖多买少,价格下跌,造成卖粮难、谷贱伤农的现象。虽然,国家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订了保护价,但这与高峰时的市场价相比也有一定的差额。农民们如果把余粮存在“粮食储蓄所”,可以不急于出售,待价格上涨时销售,余粮可以卖个好价钱,增加种粮的收益。
它可以减轻粮食部门的压力,节约收购资金。近几年来,不少地方粮食部门由于仓储能力有限,在粮食收购时不得不把粮食堆放在露天场上。一些产粮大县,因种种原因,存在大量陈粮压库现象,再收新粮压力非常大,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拿出大量资金收购农民余粮,长期这样下去,也非良策。让国家、集体、个人一起参与兴办“粮食储蓄所”,让市场这只无形的手调节粮食供需,可以缓解粮食部门的压力,减少国家对收购粮食造成政策性亏损的补贴,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粮食储蓄所”对兴办者来说也是一条致富的路子。它投资少,从事粮食加工的企业和个人,只需增加厂房,掌握储存技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粮食周转经营,减少流动资金需要量。当然,兴办“粮食储蓄所”也要注意服务质量、取信于民,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更要防止一些不法之徒借机损农、坑农。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出国种菜
陈建平
跨出国门种蔬菜已成为福建省莆田县许多农民致富的新门路。
最近,这个县秋芦、黄石、江口等镇又有一批菜农办好有关手续跨出国门,全县跨国种菜的农民已超千人。
莆田县农村种菜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蔬菜专业村不断涌现,仅黄石镇菜地面积就发展到4000多亩,菜农们成立了15家股份制蔬菜公司,他们应用保鲜技术把菜椒、花菜、洋葱等各色蔬菜运到东北、中原一带,获得良好经济效益,反哺农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
近年来,莆田的菜农们已不满足于在国内施展身手,他们凭借技术优势一批批地跨出国门,到欧洲、北美、东南亚一带发展事业。地处秋芦镇深山的水办村只有160个劳力,但到塞班岛种菜的达35人。江口镇官庄村出国的300多位农民中,有50多人从事种菜。菜农们在异国他乡奋力拼搏,用勤劳的汗水赢得了丰硕的收获。
通过出国,许多菜农开拓了眼界,锻炼了才干。起初他们在国外大都当雇佣工,积攒了一定资金后,不少人租借土地当起了菜园主,有些人还在外国城市和集镇建立了自己的蔬菜销售点,实现了产供销一条龙。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来信

  县级电视台应放农技节目
编辑同志:
不久前,笔者回乡下看望父母,看电视时,无意中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棉铃虫的综合防治》,招呼左邻右舍来看,正愁治不死棉铃虫的大伯、大婶们看得很解渴。
电视机在我市农村的普及率已达90%左右,利用电视进行农技宣传普及易于被群众接受。但不知何故,电视台建了不少,部分乡镇电视站也能播放录像,可农技节目却一点也不见增加。
应当说,县级电视台在推广农业技术,传播致富信息方面的功能比起其他媒体和宣传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各地的实际情况不同,县级台可因地制宜选择在本地有推广价值的农业技术进行有针对性宣传;县级台有自己的摄录设备,选择本地典型,结合本地实际,所制作的乡土气息浓的科技节目分外受人喜欢;县级台不像上级台在节目设置和播出时间上要求严格,播出科技节目时可根据农时、气候、季节等灵活掌握,可大幅度提高播出效果。
江苏启东姜斌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竹溪的名茶战略
杜若原明扬
竹溪处巴山之北、秦岭南坡,是湖北最偏僻的县。这里山高田少,经济落后,也是湖北出了名的贫困县。
然而近几年,竹溪又以茶乡渐渐名播楚天。在盛产茶叶的湖北,竹溪茶何以后来居上?最近记者来到竹溪,赏茶品茗之时,也悟出了竹溪的名茶战略。
竹溪种茶的历史很早,“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茶”。可是,农民房前屋后采摘的茶叶,仅仅供自家人享用。后来相继建起几十个大小茶场。茶叶档次低,茶场各自为政,竹溪茶仍然无闻。
一九九四年,竹溪爆出一条新闻:龙王垭茶场带着精心制作的“箭茶”,第一次走出大山,居然捧回了农业博览会金奖。龙王垭茶场位于海拔千米左右的云雾山中,茶叶生长在没有任何工业污染的自然环境里。撇开龙王垭茶叶的“天生丽质”不说,从一九九一年起,茶场便按照“绿色食品”的要求进行管理;在茶树“休养生息”的冬季,茶场对一千多亩茶园进行了有效改造;从外地请来名师,组织技术攻关,终于研制出了以“箭茶”为代表的名优茶系列。
竹溪县委书记兼县长明邦庆却陷入了深思:“箭茶”使龙王垭茶场一下子增值十倍以上,竹溪已有茶园两万亩,如果逐年提高名优茶分量,这将为山区茶农带来多少财富!明邦庆把龙王垭定为联系点,提出将茶叶列入竹溪扶贫的支柱产业。在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县里拨出专款把贯穿龙王垭茶场的公路改成水泥路,为的是茶场不再遭受公路上尘土的侵扰,使茶园环境更加净化。
名牌被假冒的前车之鉴,让竹溪人变得聪明起来。他们先堵“内乱”,发挥“箭茶”的品牌效应,以龙王垭茶场为龙头,对近二十家小茶场实施兼并。这些茶场严格按照“箭茶”的工艺要求,依托龙王垭茶场的技术力量,从鲜叶采摘、加工到包装、保管等环节,一丝不苟地进行名茶生产,再由县茶叶公司统一经销。
与此同时,他们在十堰等地设立了“箭茶”专卖店,令市场假冒者无隙可乘。“箭茶”因此声誉鹊起,成为竹溪茶叶的代表,也成了市场上的“放心”名牌。
将现代的品牌艺术,用来改造、包装传统的茶园,这在湖北还很少见。竹溪就是运用这种战略,创出了名茶。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社旗:推行水利设施建管“业主制”
本报讯一眼机井,两间房舍,一方田地;流水淙淙,菜粮交替,旱涝保收——这种庄园式“双高田”在河南省社旗县正逐年增多,平均每亩效益3000元以上。知情人都说,这一变化得益于该县水利设施“业主制”的推行。
“业主制”的显著特点是:设施统筹统建,政府综合服务,多元投入,农户还贷,产权归户,用水商品化。
该县利用国家发放的专项贷款统一规划打井。对原有的中小型水利工程,他们通过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交给个人使用和管理。
为调动群众多元投入建管水利设施的积极性,该县还制定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凡新打或购买一眼机井,就近划给2亩至3亩护井田,护井田免交提留款,并逐步将责任田调到井的周围,使其相对集中,发展“庄园式”双高示范田。
(郭金发)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石柱:五万打工仔返乡摘穷帽
本报讯目前,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已有5万余名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截至8月,他们共投资2000余万元,办各类企业150个,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3万余人,年上缴税金1200余万元。
吸引打工仔回乡的关键在于该县制定优惠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强化一条龙服务,首先通过舆论宣传,引导返乡人员把挣来的钱用于经商办企业。已办起皮鞋厂、酒厂等10余家私营企业。
各部门通力协作,出台了包括土地、场地、能源、通讯、办照、税收等10项政策上的扶持措施,为返乡人员办企业开绿灯,放宽管理政策,简便手续,灵活管理,对“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企业,采取先发展后规范的办法,到今年7月底,该县乡企发展到270个,村办341个,个体私营9425个,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50766人,创造工业年总产值3.45亿元。
为加强服务管理,该县先后在南宾、西沱、黄水、临溪四镇和八区建立了“劳动服务站”,专门为民工办理手续,提供政策法规、市场行情、投资指南等多方面的咨询服务,同时还加强了市场、交通、信息等硬件设施建设。(胡东方)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长清:农村财务管理法制化
本报讯山东省长清县最近开展了由乡镇党委政府和县司法局牵头,乡镇法律服务所协助村委会具体实施的依法管理农民负担活动。该县成立了专门的依法理财领导小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把历年来各村各户已交款数、欠交款数核算到户,并以村为单位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该县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农民合理负担合同书》,依法收缴费用。在此基础上,把干部目标责任书、干部政绩档案、廉洁勤政规定等纳入依法治村、民主管理的轨道。(张世君张玉清)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迁西:兴起“买山热”
本报讯一股购买荒山使用权的热潮正在河北迁西县农村蓬勃兴起。去年以来,这县就有2.5万户农民购买了5万亩山场的使用权。
热情来源于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的吸引,农民掌握了让荒山生金吐银的农技知识,敢于买荒山,更善于开发荒山。对党的现行富民政策的高度信服和深刻理解也是迁西农民“买山热”的原因之一。县政府规定荒山使用权拍卖最少年限不得少于30年,更让农民吃了一颗定心丸。
“买山热”的兴起促进了荒山开发进程。拍卖的5万亩荒山到目前已基本实现了绿化。同时增加了农户收入,已有5.5万户兴建起家庭果园,农民从“围山转”果园中年获纯收入达8500余万元。
(崔平向刚杨玉满)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浙江省海盐县石泉镇水北村李忠宝15年来坚持办家庭兔场,年均净收入超万元。今年1至8月养兔收入达1.28万元。严金祥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今年,四川省宣汉县采取攻关、推广并举、分层次推进的办法发展玉米生产获得丰收。668亩攻关示范片亩产达到923.2公斤,创南方玉米单产最高纪录。该县31.7万亩大面积玉米增长20.3%。瞧,农民笑得多开心!王顺模李廷尧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西省崇仁县六家侨乡农民黄日升,日前以10万元买下该县环卫所两年全部垃圾的使用权,用做基肥改良荒山土壤。他带领能吃苦、懂技术的青年农民承包荒山1600多亩,栽种果木及经济作物。图为黄日升在给果园施肥。 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开拓农村市场的潜力与制约(上篇)
  农村市场:现状与潜力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
编者按:开拓农村市场,是工商界的热门话题。而弄清楚农村市场的容量多大,现状怎样,走势如何,农民的消费水平多高,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商品等问题,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前提。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这篇文章,材料翔实,分析具体,对有志于向农村市场进军的工商企业,一定会有所启发。
  一、农村居民整体消费水平提高,农村市场容量日益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广大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生活消费结构变化的特征表现明显。一是食物消费改变以主食吃饱为主向吃好为主变化;二是衣着消费成衣化;三是住房面积扩大,质量日益提高;四是家庭生活向现代化发展;五是文教、医疗保健及交通通讯条件均有较大改善。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达1572.08元,比1985年增长近4倍。农村消费品市场容量日益扩大,1996年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0626亿元,比1985年增长19.6倍。
  二、不同收入层次的农村居民消费差异明显,对农村市场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生活消费支出相应上升。反映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已经下降到56.3。不同收入层次农村居民消费的主要特征:
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与2000—2500元组比较接近。这一层次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仍处在温饱有余阶段,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32.44元,人均购买力水平达到2886.09元,按1996年末乡村人口86439万人计算,可以形成约2.5万亿元的购买实力。人均住房消费支出230元,住房数量和质量明显改善,人均住房面积达23.42平方米。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电风扇、电视机等耐用消费品分别为134.93辆、218.9只、63.35架、97.7台、95.06台,仍有较强的上升空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消费水平将由数量增长型扩张过渡到质量充实阶段。
农村居民收入低于2000元—2500元组住户家庭常住人口占调查样本总量的比重达64.87%,其中在1000元以下组家庭常住人口比重为20.23%,有部分居民生活处在贫困之中。1000元—2000元组家庭常住人口比重达44.64%,整体生活水平已步入温饱阶段。处在这一阶段的农村居民将出现集中补偿性消费,对各类消费品选择比较注重商品质量好、价格优惠、经久耐用。由于这一层次居民人口比重大,预计自行车、钟表、电风扇、黑白电视机等一般用品的需求呈数量增长型扩张,市场空间巨大。
农村居民整体收入2500元—3000元组,人均购买力水平达到3692元,按此推算可增加7000多亿元的购买力。该组居民生活消费中的现金支出达73.0%,商品化程度较高。住房消费支出达到人均300元,在1996年新建住房中楼房面积占24.1%。随着家庭一般用品如自行车、钟表、缝纫机、电风扇的普及,农村居民对电冰箱、摩托车、彩电、录像机、照相机、空调机等较高档次耐用消费品的需求迅速上升,档次逐步提高,市场潜力巨大。即使是人均收入在5000元以上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的电冰箱、摩托车、彩电、录像机、照相机、空调机分别为:40.07台、29.49辆、60.09台、9.75台、8.52架、3.37台,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并且具有较强的购买能力。目前人均收入在2500元以上住户家庭常住人口占调查样本总量的比重约22%。
  三、不同地区间农村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开拓农村市场应采取梯度发展战略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各个方面同样存在明显的差距。1996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购买力水平达3682元,中部地区2223元,西部地区仅1701元。
1.食品消费差距:目前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现金支出分别为595.87元、361.35元、270.59元,商品化程度分别为57.2%、43.09%、36.94%。这既与东中西部农村居民总体收入水平有关,还受地区间各种食物比较价格的影响,也受地理环境、自然条件、饮食习惯的制约。
2.住房消费差距:住房消费支出是农村居民仅次于食物消费的第二大项开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建房热从沿海发达地区掀起,目前正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此可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建筑材料、室内装潢材料、厨具、卫生洁具等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目前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农村居民住房消费支出存在明显差距,住房数量和质量也是如此。1996年东部地区农村居民新建住房中砖木结构面积比重下降,钢筋混凝土面积进一步上升,中部地区砖木结构面积和钢筋混凝土面积住房并重发展,西部地区砖木结构面积和钢筋混凝土面积住房比重有所提高。
3.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差距:东部地区农村居民家庭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一般用品拥有量将逐步趋于饱和,对彩电、洗衣机、电冰箱、摩托车需求量与80年代末期相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录像机、空调、组合音响可以在一部分率先步入富裕阶段的农村居民中打开市场。中部地区农村居民对自行车、钟表、电风扇等用品需求仍有较强的上升空间,随着购买力水平的提高,本区对耐用消费品需求将进入质量充实阶段,彩电、洗衣机、电冰箱等较高档次的耐用消费品市场潜力巨大。西部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从整体上看刚步入温饱阶段,对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进入数量增长型扩张阶段,对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选择档次要求不高,但比较注重商品性能好、价格低廉。
展望未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趋势将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吃:一是营养和口味是农村居民食物消费的重要目标,动物性食品及水果等食品将呈持续增长的势头;二是农村居民开始注重食物消费的便利与否,加工食品和各种方便食品需求量迅速增加,原粮的消费将稳中有降。
——穿:对原布的需求量将会下降,对成衣、针织服装和时装的需求量将会上升。
——住:新一轮建房热将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住房装饰与美化将逐步成为先行富裕起来的农户住房消费的重要内容。
——烧:煤制品、煤气、液化气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柴草和原煤。
——用: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将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进入农家。
——服务性消费:迅速扩张的农村交通通讯和文化娱乐需求,将对整个社会构成压力。
  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近年来,农业升温,农村居民对农业投资热情高涨,曾经一度出现化肥等农资需求强劲,农用汽车热销,大中型联合收割机械供不应求的局面。1996年农村居民人均生产费用支出达773.21元,比1985年增长4.5倍,人均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达63.79元,比1985年增长2.4倍。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断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户为了提高市场的适应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求越来越迫切。此外,我国农业产出中,科技贡献率约为39%,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本世纪末力争达到50%,这就意味着在今后几年内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必须加大。可以预见:
——测土施肥技术的应用将对各类不同比例复合肥料的需求量大大增加。
——实用农业技术、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将会受到广大农村居民更多的青睐。
——节水型农业的推广迫在眉睫,相关产业的发展大有可为。
——操作灵巧、方便,质量上乘的农业机械、农产品储运、加工机械市场前景广阔。
——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需求强劲,发展农村要素市场势在必行。(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北京市华垦岳各庄批发市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