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7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明月”照“山河”
——记桃源县明月村帮带山河村共同致富事迹
新华社记者金林鹏本报记者吴兴华
在辽阔的三湘大地,一个先发展的村帮带一个后发展的村共同致富的动人事迹,被广泛颂扬着:湖南省桃源县热市乡明月村党总支一班人怀着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感,在本村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的一九九二年,就向相邻的穷村山河村伸出援助之手,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帮带山河村。五年帮带,既使山河村走上致富路,也使明月村更上一层楼,谱写了一支动人的社会主义共同致富歌!
  “哪怕自己还在半山腰爬坡,也要伸出手来拉后面人一把”
明月村坐落在湘西北的桃源、慈利、石门三县交界的山中,以前是远近闻名的穷村,一九七八年人均纯收入只有一百七十六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富民政策的春风吹开了明月村人的心扉。在党员、村干部会上,明月村党总支书记刘永山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是共产党员,有责任带领群众致富。我们钻山打洞,也要闯出一条共同致富的路子来!”村党总支部确定了“因地制宜,以山为本,就地取材,变石为宝”的发展思路,带领群众向贫困宣战!从种植业起步,全村种植柑桔等果树一千八百多亩、药材一百五十亩、用材林四千多亩,昔日的穷山变成了银山。靠干部、群众集资、投劳,村里办起水泥厂、杜仲制品厂、油脂厂等企业。明月村逐步告别了贫穷:一九九一年,工农业总产值两千二百五十万元,人均纯收入一千二百元。
当明月村踏上致富之路时,与明月村山水相连的山河村依然处于贫困之中。山河村自然条件与明月村基本相同,因村党支部涣散,致富无人领路,面貌依旧是土砖屋、烂泥路、茅草山。一九九一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三百八十多元,十多年共欠统筹提留款三万多元,村级负债一点八万元。
山河村的情况,早就引起胸怀共同致富理想的明月村党总支一班人的关注。他们萌发了帮带山河村的想法。一九九二年十月,乡党委讨论山河村班子,为山河村没有党员愿当党支部书记而犯愁。列席会议的明月村党总支书记刘永山主动请缨:“让我们明月村党总支派一名同志到山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把山河村带起来!”他的提议得到乡党委的支持。
对帮带山河村,明月村部分村民开始不理解。在群众大会上,党总支书记刘永山激昂地说:“我们村过去也很穷,没有党的富民政策,没有方方面面帮助,不会有今天。搞社会主义不能只管本村富!虽然我们自己还在半山腰爬坡,也要伸出手来拉后面人一把!”台下掌声雷鸣。
经上级批准,明月村党总支副书记王桂兰被派往山河村担任党支部书记。四十五岁的王桂兰,是七十年代的“铁姑娘”队队长,娘家就在山河村。派她去山河村的消息公布后,有人劝她别去,说弄得不好,身败名裂。她回答说:“我是共产党员,不能只管自己吃肉,不管身边乡亲喝粥!千斤重担也要挑起来!”
一九九二年十月,刘永山领着两个村的干部在山河村进行了三天调查,制定了帮带山河村的三年规划。为了使明月村与山河村建立固定帮带关系,上级批准,山河村党支部划归明月村党总支领导。
在党总支带领下,明月村的党员、群众投入帮带的行列。山河村修公路,回村大学毕业生刘忠远办钢球厂刚赢利就捐出一点五万元,水泥厂职工捐款一点二万元;山河村建小学校舍,全村群众捐款三点九万元。帮带由村帮村发展到户帮户,有技术专长、实力的党员、群众自发地与山河村贫困户结成对子,扶贫帮困。
  建好村班子带好一班人
明月村党总支把帮助山河村建设一个坚强的村级班子作为帮带的首要工作。
过去,山河村长期没有发展党员,党员、村干部严重老化。王桂兰一方面团结、帮助党员和原班子成员,一方面大力培养青年干部。原党支部委员胡绍久有文化,公道正派,过去因支部涣散、家庭负担重,工作得少。王桂兰找他谈心,讲党的宗旨。胡绍久振作精神,积极工作,被选为新支委、村副主任。共产党员、原村妇女主任龙雪梅也被选为村委会委员。在明月村企业打工的青年黄大艳、黄大海,在珠海打工的青年黄栋庭,均是高中毕业,有奉献精神和经营头脑。在王桂兰推荐下,党支部将他们请回村,着力培养。3人先后进了村班子、入了党,黄大艳担任村副书记、村主任;黄大海任村委兼村民兵营长、治保主任;黄栋庭任村委兼村会计,成了山河村的顶梁柱。
山河村党支部先后选送10多名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到明月村跟班学习,然后充实进村组班子或作为村组后备干部培养。
明月村党总支和王桂兰从思想上、作风上对山河村党政班子传帮带。王桂兰家离山河村有10多里山路。5年来,她风里来雨里去。为了帮助群众发展养殖业,她自己掏出1500元,引进良种鸭苗1200多只,赊销给群众,发展养鸭户20多户。村里一些群众算了一笔账,这5年,王桂兰每年自己帮助山河村贫困户的钱在2000元以上。她对娘家人说:“我来山河村,你们事事要带头,不要想沾半点光。”几年来,她没有给娘家人丝毫特殊照顾。
明月村党总支一班人处处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山河村的干部。刘永山对山河村的每一个建设项目,总是带着总支一班人去规划、指导、检查,一步一个脚印。几年来,明月村党总支一班人不断进出山河村,没有抽过山河村一支烟,没有吃过山河村一顿饭。
王桂兰和明月村干部言传身教,带出山河村干部开拓进取、艰苦奋斗、联系群众、廉洁奉公的好作风。村主任黄大艳一心扑在工作上,无论修公路、渠道,还是种杜仲、柑桔,他除组织指挥外,还抓紧早晚时间完成分配给他家的任务,帮助缺劳力户完成任务。黄栋庭回村后一年减少收入近2万元,无悔无怨。原打工单位三次来电报请他回去,都被他谢绝。他带领3组、6组村民种西瓜30多亩,年增收入4万多元。山河村干部廉洁奉公,不乱花集体一分钱,不吃请,不受礼。村干部开会,不开集体餐。去年,4名村干部到湘西考察,途经张家界市,都没有到张家界风景区游览。他们一路上住4块钱一晚的大通铺,吃方便面。
坚强的村级领导班子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拥戴,成为带领群众治穷致富的领导核心。党支部组织党员与贫困户结成帮困对子,使全村60多户贫困户80%脱了贫。村里的治穷致富工程,党支部一呼百应。1993年,村党支部决定结束村里不通公路的历史,全村几百人跟着上工地,15天就修建了一条宽6米、长3740米的出村公路。今年7月,村里要将土渠建成混凝土防渗渠道,砂石、水泥要挑到100多米高的山上。全村男女老少冒着酷暑参战,58天便建成。
  帮在刀刃上引上致富路
几年来,明月村先后无偿支援山河村32.6万、借给10多万元,帮助山河村发展种养业,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村办工业,提高村民科技素质,帮助治穷致富。
1993年,山河村想发展杜仲生产,但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王桂兰回明月村请求支援,党总支一班人二话没说,当即决定无偿支援4万元购买杜仲苗,并派出技术人员去指导。在明月村帮助下,山河村全村出动,家家都栽“摇钱树”。山河村栽上杜仲苗才知道,明月村也开发了丘冈地150亩,准备栽杜仲,他们用的杜仲苗,是明月村早已订好了的。为了山河村早日致富,明月村让出已订的杜仲苗,将150亩丘冈地改种经济价值低得多的黄柏。
山河村要兴办企业,但两手空空。正当王桂兰一筹莫展时,刘永山带着明月村一班人送来现金4万元,并安排了技术骨干帮助办厂。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明月村先后从村办企业中挤出资金7万元借给山河村,帮助山河村办起防水隔热粉厂、涂料厂等4个企业。今年,又帮助山河村兴办了猪鬃厂、草纸厂。
过去,山河村不通公路。1993年,明月村支援7.8万元,山河村修起出村公路,把闭塞的山河村与外部大市场联在一起。
明月村采取请人进去教,组织出去学,本村技术里手传,赠阅科技报刊等办法,提高山河村群众的技术、管理素质。5年中,明月村从外地聘请技术人员到山河村举办培训班12期,传授棉花、水稻、柑桔、杜仲等作物的栽培技术,组织150多名山河村青年到明月村学习新技术和经营管理,为200多户农民订阅科技报刊。现在,山河村700多人,有500多人受到实用专业技术培养,60%以上的农户掌握了两三门致富实用技术。明月村还拿出10.7万元,帮助山河村建起小学新校舍,全村适龄儿童全部入学。
明月村的帮助迅速地改变着山河村贫穷落后的面貌,使一批批村民走上了致富路。目前,全村已发展药材、柑桔、西瓜和养羊、猪、鸡、鸭种养大户48户,这些大户年人均纯收入在2000元以上。
  优势互补同发展携手致富比翼飞
明月村帮带穷村山河村,不是单纯给钱给物,而是走的一条全新的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路。他们把无私支援和互利互惠的市场经济原则结合起来,互相支援,携手共进。
明月村要发展村办工业,需要大批劳力,山河村劳力资源丰富。吸纳山河村劳力到明月村务工,对山河村来说,既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又为村办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对明月村来说,既解决本村发展村办企业劳力不足的困难,同时减少了安排外来劳力住房等费用。5年来,山河村常年有70多人在明月村打工,直接获取的工资收入是170多万元,而明月村使用山河村的劳力创利是200多万元。
明月村帮助山河村发展杜仲,起初只是考虑是个帮山河村致富的项目。种上后,才感到杜仲作药材要8至10年才见效,不能解燃眉之急,同时还有一个销路问题。他们研究开发杜仲,找到了从杜仲叶中提取杜仲胶技术,生产杜仲粗胶、精胶、精品、杜仲茶等杜仲系列产品。去年,他们投资500万元,办起了杜仲胶粗胶生产线。杜仲胶厂每年要5万亩杜仲的鲜叶才能保证生产。现在山河村每年能够提供鲜杜仲叶100多吨,就近利用,保质保鲜,节省运费。明月村杜仲胶厂现在年产值达500万元,成为农业部3个定点杜仲胶生产厂家之一。而山河村的杜仲叶一年就收入10多万元。
明月村、山河村优势互补,比翼齐飞:
1996年,山河村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6万元,是1992年的6倍;集体经济纯收入8万多元;人均纯收入1800元,是1991年近5倍。全村半数以上农户有了电视机,20%的农户步入小康。文明新风劲吹,计划生育达到无计划外怀孕等“四无”标准,连续几年没有发生刑事案件,没有一起重大民事纠纷。
明月村1996年工农业总产值1.2亿元,是1991年的5倍多;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405万元;人均纯收入2570元,比1991年翻了一番多。全村40%的农户盖起了楼房,98%的农户有了电视机,半数农户有机动车;讲文明蔚然成风。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大精神在基层(10)

  走出“掩体”天地宽
本报记者刘杰
9月28日,记者离开冒出地面35层的新华大厦工地,又来到已盖了14层的豪华大厦工地,在这里见到了承建这两座大厦的民营合肥广厦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沈文涛。
“十五大明确提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对我来讲,更提神、更亲切!”瘦高身材的沈文涛谈到这里浑身透出激情。
1983年,沈文涛拉起队伍,树起广厦建筑公司大旗,十几年奋斗,拿过国家建筑行业“金屋奖”、省建筑行业质量一等奖,成了省内外响当当的建筑大军。但为了“吃得开”,有个“公家的”牌子,他又不得不四处寻找“掩护”——一次又一次地挂靠在集体企业或企事业单位的名下。
“现在,我可以堂堂正正地走出‘掩体’了!”沈文涛自豪地说。从江泽民同志5月29日中央党校讲话起,爱看电视、报纸新闻的沈文涛就格外地精神起来,决心结束“挂靠史”,创办更具活力的股份制民营企业。他把自己2000万资产中的1414万元,以个人的名义入股,占公司股本的44.7%,其余的几百万元量化给职工入股和集体入股。他说:“我要以股本吸引更多的人才,使企业产生更大的凝聚力和新的活力。”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大精神在基层(10)

  戍边卫国建新功
周东平刘永华
绿中泛黄的树叶,表明拉萨已进入深秋季节。但军营里,仍是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9月30日上午,我们来到驻拉萨市郊的西藏军区独立通信营采访,正逢营里召开大会,传达贯彻十五大精神。副营长孙鹏对记者说:“十五大胜利闭幕后,我们正组织全营官兵认真学习十五大文件,领会贯彻十五大精神。”陪同我们采访的军区司令部邓参谋补充说,军区党委作出决定,采取多种方式,对十五大精神进行传达贯彻,保证传达到每个干部战士。
副营长孙鹏深情地指着身旁的士官杨金学和上等兵银松宇介绍道:“前不久,我们营参加了兰州—西宁—拉萨通信光缆西藏段的施工,施工中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他们两位更是吃苦肯干,人称‘拼命三郎’。”
“我入伍来西藏七八年,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四大以来西藏发生的巨大变化,深切感到这是邓小平理论指引的结果。”朴实憨厚的士官杨金学说出话来却掷地有声,“作为西藏驻军,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加强军民团结,遵守党的民族、宗教和边防政策,维护边境和社会稳定,为西藏的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大精神在基层(10)

  休息日里学习忙
本报记者张玉来
9月30日是休息日,然而记者步入吉林大学校部大楼,只听三楼会议室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学校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的二十几位教师,正在举行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十五大报告座谈会。中心主任孙利天教授兴奋地告诉记者,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我们将对邓小平理论开展更加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走进文苑四舍,同学们都在寝室里埋头学习江泽民同志报告。在321室,哲学系95级同学王洪刚放下学校编印的十五大文件汇编说:“江泽民同志在报告中为我们国家规划了跨世纪的宏伟战略目标,我们这一代大学生肩负着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神圣使命。我们既为生逢其时而欢欣鼓舞,又感到肩上沉甸甸的压力。我们要把这种压力化为锐意进取,报效祖国的动力!”
见到我国著名哲学家、博士生导师高清海教授,已是黄昏时分。66岁的高教授激动地说:“我的学术著述高峰期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才到来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催发了我迟到的学术青春期!”


第1版(要闻)
专栏:十五大精神在基层(10)

  沿着大路走下去
陈琳
9月29日上午,笔者来到革命老区井冈山下的新干县界埠乡界埠村,4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后进村,可如今一跃变成了先进村。
村里正在召开贯彻十五大精神座谈会,60多名党员、群众把会议室挤得满满的。38岁的杜云祥,1994年与丈夫开了一家商店,经营钢材、水泥、玻璃,现在已拥有70多万元存款,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她激动地说:“十五大报告对非公有制经济给予了充分肯定,这是我们的福分,我要把生意做得更大。”
村民邓建华,经营村里3亩土地,今年收入可达6万元,还造了一栋楼房。他抢过话头说:“邓小平理论是强国富民理论,我们要好好干!”
村党支书杨连生指着墙上的一块写满各种数字的牌匾说:“过去我们很穷,这几年有了发展,这不,全村459户、1896口人,有电视机611台,录像机、影碟机24台,洗衣机、电冰箱65台;1992年以来建新楼房271栋,占总户数的59%。村民还拥有各种车辆77辆、铁驳9艘。1992年村里集体收入为零,人均纯收入只有326元。今年,村集体收入将近10万元,人均纯收入将突破2100元。十五大召开后,大家越学心里越亮堂,今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幸福路走下去!”


第1版(要闻)
专栏:

  南京长江二桥动工
本报南京10月6日电记者龚永泉报道:今日上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经国务院批准兴建的南京长江第二大桥位于现南京长江大桥下游11公里处,连接长江中第三大岛八卦洲,由“二桥一路”组成,全长12.517公里。南汊桥为钢筋梁斜拉桥,桥长2958米,其中主跨为628米,在同类桥梁中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三;北汊桥为预应力连续梁桥,桥长2212米,其中主跨为165米。南引道长1.649公里,八卦洲连接线长5.698公里。全线采用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车速为100公里/小时。加之南北岸连接线长8.68公里,总长达21.2公里,总投资32亿元,将于2001年7月1日建成通车。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由湖南路桥总公司等单位施工兴建。
南京是长江中下游的中心城市和国家干线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现有4条国道和1条国道主干线在南京跨越长江。目前,运行已30年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已超负荷运转,阻车现象经常发生。南京长江二桥的建成,不仅可以缓解现在南京长江大桥交通拥挤的状况,减轻城市的交通压力,而且对于加强南京和江苏地区与安徽、山东、浙江等地的经济联系和交往,增强南京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十月六日上午九时,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明渠正式通航。原来在位于中堡岛左侧长江主航道航行的船舶全部改道导流明渠航行,直至二○○三年三峡工程永久船闸投入运行。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全长三千四百米,渠底最宽三十五米,是世界水利枢纽工程中最大的导流明渠。图为通过导流明渠的第一艘客轮——“神州号”。新华社记者杜华举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福州国企实施大规模资产重组
38家国有企业与12家优势企业兼并联合
本报福州10月6日电记者江宝章报道:福建省福州市38家企业近日与12家优势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多种改革形式进行资产重组。这是福州市工交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对国有企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举措。
9月30日,福州市举行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洽谈会暨签约仪式,150家国有工业企业厂长(经理),部分省属企业、三资企业、民营企业集团、乡镇企业集团代表围绕资产重组等内容进行了务实的洽谈,福州市机械、轻工、化工、医药、汽车、塑料等行业的38家国有企业与各自兼并联合伙伴共12对进行了现场签约,涉及资产总额27.9亿元,职工1.86万人。
据悉,举行如此规模的国有企业改革洽谈签约会在福州市尚属首次。去年以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围绕“三改一加强”和“抓大放小”,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全市又组建了5个企业集团,并对158家小企业实施兼并合并,安置人员1.6万多人。这些改革,有效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今年头8个月,福州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近322亿元,同比增25%,工业经济总量居全省各地市首位。福州市领导表示,将紧紧抓住作为全国优化资本结构改革试点城市的有利契机,加大改革力度,力争在两年内完成国有企业改革任务,从整体上推动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第1版(要闻)
专栏:省区市的“得意之笔”

  湖北:结构调整靠韧劲
编者点评: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湖北省调整工业支柱产业结构的决心与勇气值得称道。最近几年,湖北省经济工作指导思想有一个重大转变,即从搞活单个国营企业转到搞活整个国民经济,不计较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一时的得失,而是从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远和战略考虑,着眼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这比单纯搞活一个或几个企业,比一时一地表面上的高速度更具有意义。结构调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没有面向长远、面向21世纪的高瞻远瞩,没有除却急功近利的浮躁,结构调整便难以下手。
“小而全,大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是经济建设中的顽症。要对它动大手术,便要有“啃硬骨头”的精神,要有打攻坚战、持久战的韧劲。湖北调整工业结构给我们的启示是:选准突破口,抓住“牛鼻子”,再加上锲而不舍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两个根本转变。
本报武汉10月6日电记者龚达发、杜若原报道:8月26日,我国最大的轴承钢生产企业——湖北冶钢集团兼并黄石二钢协议正式签字。与此同时,冶钢集团对另外3家中小钢铁企业的兼并也排上了日程;武钢集团兼并襄樊钢铁厂、宜昌八一钢厂、荆州钢厂的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此间舆论认为,紧锣密鼓的行业兼并、托管、资产划转、强强联合,把湖北支柱产业重组推向高潮,开始显现出明显的产业优势和地域经济优势。
从搞活单个国营企业到整体盘活国有经济,是湖北省近几年经济指导思想的一个飞跃。近两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冶金、汽车、石化、纺织4大支柱产业实施战略性重组,鼓励优势企业通过兼并,实现低成本扩张,迅速壮大;劣势企业的闲置资产通过重组焕发生机。
冶金、汽车、石化、纺织业是湖北工业的支柱产业,但“小而全,大而全”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导致的结构性矛盾却日愈突出。为此,湖北省从治理产业结构小而散入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他们抱定了一个信念,即:从长远看,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比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近两年,湖北加快了支柱产业实施“大公司、大集团、大基地”战略和“巨人工程”的步伐,产业集中度大为提高,化工行业依托重点骨干企业推动资产重组和技术进步,已经形成了湖北双环、东风轮胎、沙隆达集团、宜化集团、中天集团等9大“龙头”;借助快速的规模扩张,湖北双环和沙隆达已成为国内乃至亚洲最大的联碱和农药生产企业,荆襄磷化集团、葛化集团、东风轮胎将成为华中乃至国内同行最大的生产企业。与此相反,全省小氮肥企业将由57家减至45家,磷肥企业由44家减至35家,40家橡胶厂也将减少一半。“八五”以来,全省化工行业实现利税和利润年均递增11.59%和15.8%。
与此同时,支柱产业科技进步的力度也逐步加大,连续7年全行业亏损、累计亏损额高达7.4亿元的武汉纺织行业,选择20余家大中型企业,组成冰川、江南、一棉等三大集团,集中全行业80%的生产能力,形成精锐之师,进行深度加工和跨行业发展,使汉派服装异军突起,去年12月起全行业扭亏为盈。鄂东地区的黄石、鄂州市,充分发挥美尔雅、康赛、多佳等国内名牌的效应,对几十家服装企业予以改造,不仅提高了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而且优化了纺织服装业的整体素质,促使湖北由产棉大省、纺织大省向服装大省转变。
在推进支柱产业结构调整中,靠增加投入为主的做法,正逐步为资产经营所取代。资产总额位居全国第二的湖北汽车产业,按照“集中集成”、加快资产重组、实现集约化经营的思路,依托国家特大型企业东风汽车公司,鼓励地方汽车工业为东汽服务、配套,走“小而精、小而专”的路子。对改装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则以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系列化推动存量资产重组,下决心淘汰一批小企业,组建“联合舰队”、“航空母舰”,使湖北汽车工业的潜在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湖北已在四大支柱产业对重复建设亮起了“红灯”,其中汽车业已明令禁止新上整车厂。同时,鼓励通过股份合作方式,省、市、县各级联手投资,建立新型利益共同体,避免因投资主体分散造成新的资金、资源浪费。


第1版(要闻)
专栏: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成立十周年
李岚清会见协会理事会理事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今天在这里会见了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三届二次理事会理事。
李岚清对协会成立10周年表示祝贺。他说,10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对推动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希望协会今后更好地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李岚清指出,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他说,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开放,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特别是软环境,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以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华盛顿州州长
对骆家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表示祝贺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记者杨国强)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中南海会见美国华盛顿州州长骆家辉时说,现在中美两国关系总的气氛是好的,双方高层往来增加,经贸合作稳步发展,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不断扩大。
江泽民说:应克林顿总统的邀请,我将于10月下旬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我期待着与克林顿总统就中美关系、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意见,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原则基础上共商中美关系大计,共同确立面向21世纪中美关系的指导方针,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江泽民对骆家辉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裔州长表示祝贺,并欢迎他担任州长后首次访华。江泽民说,华盛顿州是美国重要的大州,与亚洲关系密切,特别是近年来与中国经贸往来日益增多。他欢迎更多的华盛顿州朋友来华做生意,相信通过骆家辉的来访,华盛顿州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会见中,骆家辉感谢江泽民祝贺他就任华盛顿州州长。他说,中国在过去20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世界的华人感到高兴。
骆家辉指出,华盛顿州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双方发展经贸合作、促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有很好的基础。他愿在担任州长期间,为推动华盛顿州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作出自己的努力。他说,美国人民正期待着江泽民主席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他预祝江泽民与克林顿总统的会晤取得成果、江泽民访美获得圆满成功。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齐怀远、国务院外办主任刘华秋参加了会见。
骆家辉是应四川省人民政府的邀请来访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