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6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良好开端前景喜人
——兼谈“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利言
香港回归祖国3个月来,各方面的事实都证实,香港同胞对目前香港社会状况和运转是满意的,这标志着“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迈出了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政治地位发生变化,“港人治港”初见成效
香港回归祖国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切实贯彻执行,治理香港的神圣使命,历史性地落在香港同胞的身上。
在英国实行殖民统治的150多年里,香港同胞丧失了主人地位,根本没有管治香港的权利。香港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的政治地位发生历史性变化,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公民和香港社会的主人,真正具有了治理香港的权利,主宰自己的命运,极大地激发了香港同胞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热爱祖国、建设香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实践证明,离开香港同胞的积极参与,“一国两制”是不可能成功的。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早就强调为实现回归后的“港人治港”,1997年前就要实行“港人参与”。在筹建香港特区过程中,中央政府提出“依靠港人,面向港人”的工作方针,广大香港同胞直接参与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工作,受到锻炼,经历考验,培养了治港人才,为“港人治港”提供了经验。
“港人治港”是指香港由香港当地人自行管理,特别行政区政府的主要官员由在国外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备受关注的第一届香港特区行政长官及政府主要官员的身份和产生,都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立法、司法机关主要人员组成也是如此。3个月来,特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运作正常,针对香港目前一些亟需解决和处理的事项,如适当遏制高企不下的楼市、致力解决居民住房拥挤、更好安排老人服务待遇、巩固和稳定金融市场、妥善处理港人内地所生子女来港定居问题及第一届立法会选举安排等,展开紧张、有序的工作,一些问题的解决已初见成效。特区政府居安思危,为进一步提高香港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行政长官董建华在第一份施政报告中提出有力对策。特区政府的工作很有成效,这是广大香港市民的共识。
邓小平同志说:“要相信香港的中国人能治理好香港。”香港同胞治理香港的宏伟事业已经有了一个可喜的开端,未来实践会证明他们一定能把香港治理好。从香港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治理好香港,治港队伍就必须坚持以爱国者为主体,但这不是说搞“清一色”,也有一些非主体的成分。邓小平同志指出:“未来香港特区政府的主要成分是爱国者,当然也要容纳别的人,还可以聘请外国人当顾问。”可以说,一切希望香港继续保持繁荣稳定和发展进步的港人,都有直接或间接参与香港事务管理的渠道和条件。事实正是如此。香港回归后,英籍和其他外籍公务员均予留用,除不能担任必须由在外国无居留权的香港特别行政区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担任的特区主要官员外,其他司级部门副职以下的职务都可担任。目前,特区政府就第一届立法会的选举广泛征询各界意见,提出实施方案,尽可能地容纳各阶层、行业、社团的代表参选进入立法会。
从根本上讲,回归后香港的发展趋向和长远利益,与祖国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一致的。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至高无上,香港同胞与祖国人民一样,要为国家的发展、繁荣和民族的振兴、崛起尽心竭力。高度的责任感和肩负的历史使命,驱使和要求香港同胞努力把香港治理好。
  权限明确,保障可靠,高度自治顺利进行
“一国两制”是一个创举,香港的高度自治更为人们乃至国际社会所关注。
“自治”是指依法自行管理本地区的地方事务。当今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实行区域自治的不乏其例,形式也多种多样。相比较而言,它们显然不如香港的自治程度高。香港的高度自治比单一制国家的地方自治的自治权要高;也比内地的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高;在某些权限方面比实行联邦制的成员国的权限也要高。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3个月来,特区行政、立法、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和运用高度自治的权利,发挥各自职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一些特区政府高层官员认为,回归后,公务员队伍稳定,工作热情高,政府部门运作正常。近期,特区政府决定动用10亿外汇基金,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泰国安排的融资计划,并采取果断措施,有效地稳定了港元汇率。特区高等法院对临时立法会的法律地位作出裁决,确认临立会是合法组织,巩固了香港司法制度,维系了法治精神。临时立法会继7月1日通过的香港回归条例,确认特区成立前所通过的有关法例或修订条例后,又通过了一些法例和修订条例。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赋予港人的各项权利和自由都得到兑现。特区政府在短时间内的施政建树,换来市民的支持和认可。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被访人士给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评分逐月上升。
“一国两制”下的香港,社会制度、生活方式保持不变,法律基本不变,整体运转如常,高度自治是在这样的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的。香港的繁荣和进步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港人创造的,他们对香港的社会制度、运作模式,既熟悉,又适应,现在治理起来运作自如。“一国”前提下的香港高度自治,香港同胞具有实质性的自治权利,他们治理、建设香港的积极性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不可争议的事实展示出香港的高度自治在顺利进行。
国际社会对回归后的香港状况的了解也在不断增加。9月上、中旬,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出访东南亚及美国等一些国家,宣传、推介香港回归后的社会状况和发展前景。日前,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年会在港成功举行。各成员国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一些国家的政府首脑,金融和经济界人士,以及中外记者共数千人莅临香港,目睹了香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生活如常的现实。这些具有很强说服力的介绍和历历在目的事实,使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下的香港,实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情况,有了比较清楚、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当然,香港实行的是高度自治,不是完全自治,防务、外交方面的事务均由中央政府负责。香港回归后,外交部驻香港特派员公署、驻港部队开始依法执行公务,既体现了国家主权,也是对特区政府治理香港的支持和维护。特区成立3个月,按照基本法规定,中央政府授权特区政府签署香港同有关国家谈判互免签证协定等有关的对外事务,充分显示出中央政府对特区政府的信任,表明落实“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决心和诚意。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对于适用于香港的全国性法律,特区政府根据香港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规定,不折不扣地执行。
  长期坚持治港方针,香港前景更美好
江泽民主席在党的十五大的报告中说:“‘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不是权宜之计,将会长期坚持下去,这是一项十分明确的、不会动摇的方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了香港特区高度自治各方面的权限。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是一部全国性法律,不仅香港要遵守,内地方面也要遵守。“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既有明确的政策,又有法律上的保障。3个月来的实践证明,中央政府全力支持特区政府依法行使自治权,决不干预属于特区高度自治范围内的事务,中央各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也是一样。前不久,香港一个研究机构在调查被访市民时,大多数人表示相信“一国两制”会全面贯彻落实。
江泽民主席还说:“香港回归后,‘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得到切实贯彻执行,保持了繁荣稳定的局面。事实必将证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定能够依照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治理好香港。”香港回归后呈现的好局面、好形势,充分说明中央对港方针、政策正确,贯彻执行坚决,同时表明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是有能力把香港治理好的,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一个明天更加美好的香港将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台商看好天津
马明
随着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天津市已成为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赢利区”,台商投资的热点城市。台商看好天津,并踊跃投资,津台经济合作呈现出健康、稳定发展的趋势。
最近北京某市场调查公司,在京津沪三市台商中,对1994年以来的投资环境作了专项调查。调查主要围绕投资环境的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状况、法制状况、基础设施状况、地理环境等七个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台商对天津的投资环境评价最好。
据天津市政府台办统计,1997年1月至6月份天津市新批台资企业46家,协议投资额8250.46万美元,其中台资额7542.06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新批台资企业少了12家,但协议投资额却增加了3055.5万美元,投资规模显著提高。累计到1997年6月,天津市共批准台资企业1223家,协议投资额达21.16亿美元,其中台资额17.3亿美元。据了解,1996年天津已开业的320多家台资企业的总产值达64.83亿元,销售额65.45亿元,出口额3.31亿元,利润4.08亿元,上缴税金2.87亿元。台资企业普遍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台资企业在天津得以迅速发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天津市政府、天津市台办真心实意为台商服务,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分不开的。
天津市台胞投资服务中心由市台办、市计委、经委、外经贸委、工商局、海关等有关台商投资行政管理的政府部门共同参与组成,为台商提供从项目咨询、接触、洽谈至项目审批,建设开工及开业经营的一条龙服务。天津市台办从为台商办实事入手,成立了津台经贸合作中心,“中心”下设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货贷公司、报关行、进出口商品代理和台资企业产品展销中心等专门机构,积极开展为台企服务工作。
如今在台商中流传的一句口头禅“有困难找台办”,充分表明了台商对政府的信任。
天津华娜公司总经理张培方先生初来天津时,因为台湾驾照在祖国大陆不能使用,有车不能开,生活感到很别扭,就向市台办反映了这件事情。他说,原想发发牢骚就是了,没想到,不久接到通知让换驾照,问题竟解决了。后来他才知道是天津市台办的领导亲自走访市公安交管局,反映了台胞的心声,商讨了解决办法,做出了在津台胞不必重新考试,用国际驾照或台湾驾照即可更换天津驾照的决定。张培方先生还讲了这样一件事。天津开发区的日供水量是2000立方米,而华娜高尔夫球场一天的用水量就是2000立方米,没水那草皮就要黄了。问题反映到开发区管委会,没多久得到回复,明确表示保证华娜用水。
天津市政府为了切实保障台商的合法权益,于1996年10月16日提请天津市人大通过了天津市的第一部涉台法规《天津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办法》,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在津台商能充分享受市民待遇,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等具体细则。各有关职能部门还颁布了《台资企业认定办法》及一系列为台商服务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广泛地听取台商对天津投资环境的意见,天津市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两次台商投资环境座谈会,主管市长和政府各职能部门领导出席,直接听取台商对天津投资环境的意见。对台商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能当场解决的就当时解决,不能马上解决的,责成有关职能部门限期予以解决。市台办为了方便台商反映问题,还建立了主任接待日制度。
为了引导好台商来祖国大陆投资,减少投资的盲目性和投机性,天津南开大学与台湾商工统一促进会合作,于近年在南开大学相继举办了三期“台商大陆投资研习班”,来自岛内的100多位台商参加了学习。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的著名经济学家,为台商们作了题为“投资大陆的法律问题”、“中国投资形势及政策”、“从经济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看大陆投资环境”、“海峡两岸经贸关系求索”等专题讲座,受到了学员们的热烈欢迎。
天津市为台商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注入了血液。(附图片)
下图为台资企业天津勤美达工业有限公司外景。马明摄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香港舞蹈团
致力推广民族舞蹈
何自力
一连两晚,香港西湾河文娱中心剧院里气氛热烈,香港舞蹈团的推广民族舞蹈活动——《舞影流韵》吸引着男女老少前来观看,能容纳千人的剧场几乎坐满。其间,不少观众还被邀请上台与演员一起跳起活泼、欢快的黎族竹竿舞,体验民族舞蹈的多姿多彩。
香港舞蹈团成立于1981年,从建团开始就致力推广和发展中国舞蹈,除了介绍传统民族舞蹈和舞剧外,更创作编排了以中国题材为主的舞剧《胭脂扣》、《诱僧》等,迄今演出的节目已达90多出。舞蹈团还通过表演、示范、讲座等形式,加强与观众的联系,推广舞蹈知识,以增强青年观众对中国舞蹈艺术的认识及兴趣。多年来,舞蹈团的外展组前往学校、社区中心免费示范演出每年近100场,观众人数接近5万人。
由香港著名舞蹈编导蒋华轩担任艺术指导和节目策划的《舞影流韵》,在普及推广的前提下,从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族舞蹈艺术中撷取了颇具代表性的“身韵组合”、“剑组合”、“枪组合”,以及秧歌、傣族舞、满族舞、蒙族舞和苗族舞,由8名年轻的女演员以群舞、双人舞等多种形式,陆续向观众展示了中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基本功、基本组合,献演了他们根据民族舞蹈基本原素创作编排的多个舞蹈,让观众在一个多小时的观赏、参与中对中国民族舞蹈艺术有了生动形象的认识。
舞集还安排了观众参与的项目,在“齐齐跳”一节中,邀请观众上台与演员们一起起舞,以激发观众自身的舞蹈潜能和对舞蹈的兴趣,从而更好地领会舞蹈的意义,参与、欣赏舞蹈。
舞集还为青年舞蹈演员提供了参加编排创作舞蹈的机会。参与舞集的8位男女青年演员对于民族舞的技巧均有一定涉猎,并参加了多个舞段的编排。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台湾武佩琴女士向“春蕾计划”捐款
本报讯最近,台湾知名人士、北京中达康医疗保健品公司名誉董事长武佩琴女士,以82岁高龄专程由台湾来到北京向“春蕾计划”捐款。她对陈慕华副委员长表示,在今后有生之年,她将每年为“春蕾计划”捐款1万美元。
在这之前,她作为世界华商贸易代表,曾多次率团回祖国大陆参观访问,为促进海峡两岸人民的交流与两岸妇女的了解和友谊做了不少工作。近年来,她多次在海外为“春蕾计划”宣传和捐款,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募集资金,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几年来武佩琴女士捐款近6.5万美元,合人民币50多万元。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研究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力作
——评李家泉教授新著《李登辉主政台湾之后》
李义虎
李家泉教授是国内长期从事台湾问题研究的学者、专家。最近,李教授的著作《李登辉主政台湾之后》(以下简称《之后》)由中国言实出版社推出。全书共分七个部分:岛内风云、两岸态势、统一之路、政治评论、经济评论、答记者问和其他。这部著作可以说是李家泉教授学术研究成果的一个代表作。
具有理论性、政策性和现实性高度一体,是该书的一大特点。从该书中,读者尽可以看到作者多年来致力于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研究的基本脉络、独特的思考方式和主要论点。
该书的理论性在于,它已深入到两岸关系、台湾问题和国家统一问题中的一些重大理论课题,如“一国两制”理论、中国统一模式或方案的比较研究、国家主权与结构理论,关于“对等政治实体”的理论剖析、对台湾经济发展的理论观察,等等。
《之后》一书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作出较为准确的判断,它对于一些问题的判断及其发展趋势的分析,往往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益的启示。
早在李登辉主政台湾不久,即1989年,李教授就把他的内外政策概括为“一纲三目”。“一纲”,就是谋求“独立的国际人格”。“三目”:“一是对内实行‘宪政改革’,加速台湾政权台湾化”;“二是对我推行‘一国两府’或‘对等政治实体’为核心内容的大陆政策”;“三是对外推行‘弹性务实外交’,与一些国家的政府发展官方关系,最后妄图挤入联合国”。这些判断早为后来的事实所证明。
李教授的政治评论性文章,总是带着十分锐利的锋芒。其中最突出的是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并引起巨大反响的四篇文章。它们是:《中国人的感情在哪里?——评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对话》、《李登辉访美和中美关系问题》、《两种“台独”一脉相承——评李登辉的“隐性台独”与彭明敏的“显性台独”》和《究竟要把台湾人民引向何方?——评李登辉与日本加濑英明合著的〈今后的亚洲〉》。这四篇文章被认为是在揭露批判李登辉分裂路线的几个关键时刻发表的代表作。
《中国人的感情在哪里?》一文,发表在1994年6月16日《人民日报》要闻版,是中国大陆就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对话发表的第一篇批评文章,颇受海内外重视,其影响甚大。
“一国两制”是全书的一个重点课题,占有相当的篇幅。早在1991年初,李教授曾出版过《“一国两制”与台湾前途》的专著,本书又收入了他近几年来这一方面新的研究成果。
李教授在对“一国两制”进行研究的同时,还对各种“非一国两制”类型的模式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对“一国两制”本身的研究固然重要,但通过对“非一国两制”类型的研究,也可从反面证明“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他根据自己多年积累的资料,把现有各种“非一国两制”分为10类,然后又在这一基础上把“一国两制”与各种“非一国两制”概括为“三大类”,即“一国一制”、“两国两制”和“一国两制”。他认为,“一国一制”必然会导致一方吃掉另一方,“两国两制”也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冲突和对抗,而只有“一国两制”兼顾双方利益,最合理、最实际、最切实可行。
李教授还从国家的主权与治权关系上,对“一国两制”与“非一国两制”进行了考察。他认为,“一国两制最理想”,因为它以单一制国家权力结构为主,同时吸收了复合制国家权力结构中必要的和合理的部分,“科学地处理了主权与治权的关系”。
目前,关于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的研究,已日渐成为一门“显学”。许多研究成果迭出,许多研究机构纷纷设立。李家泉教授是研究台湾问题的先行者和权威学者之一,他的研究成果显然具有更重的分量。在目前两岸关系处于关键而微妙的时刻,《李登辉主政台湾之后》一书的出版,对于大家研究台湾政局与两岸关系的过程和趋向,是一件十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事情。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香港外汇储备名列全球第四
新华社香港电香港金融管理局日前宣布,到今年8月底,香港的外汇储备达到853亿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四。
金管局说,到今年8月底,香港外汇基金持有的外汇储备为695亿美元,土地基金持有的外汇储备为158亿美元。如果加上未平仓远期合约在内,香港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所持有的外汇储备分别为696亿美元和159亿美元。香港的外汇储备在全球的排名已上升到第四位。
今年6月,香港金管局公布,香港的外汇储备为666亿美元,在全球名列第七位。一个月后,金管局又宣布,香港外汇储备达到了82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五。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香港电讯提供普通话客户服务
本报讯为配合操普通话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香港电讯增设普通话客户服务热线,其中电话号码查询服务的普通话热线已于近日正式投入服务。
除现时1081及1083两条热线分别提供英语及粤语电话查询热线外,操普通话的客户可致电特别为他们而设的普通话热线1088,查询所需电话号码。此外,该公司的故障报告及维修服务热线109及综合服务热线1000也为客户提供普通话服务。
至于其他客户服务热线,包括国际电话接线生服务(10010/10011)、国际电话客户服务(10013)及图文传真客户服务(10014)等热线,该公司预计可于11月开始提供普通话服务。
在过去数年,香港电讯每月平均接到1000万个客户查询电话,其中600万个是电话号码查询。而所有查询者中,约1%为操普通话人士。以电话号码查询服务为例,在每天平均20万个查询电话中,便有2000个是来自操普通话的客户。该公司负责接听电话号码查询的客户服务员共600多位,其中180人将会专注提供新的普通话热线服务。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台湾人士呼吁重视中医药学
据新华社北京电台北消息,台湾有关人士最近呼吁重视中医药学,建议设立中医药大学。
据了解,长期以来台湾中医药学日趋衰微,到目前为止,岛内尚无一所公立中医药大学,台中仅有一所私立中医药学院,每年招收100多名学生。中医药界曾多次向当局反映设立中医药大学,但都没有结果。最近,台湾中医药界人士再次表示,当局从未为中医药界培育人才,却在公立大学广设西医学系,把自己民族的宝藏“像垃圾一样丢掉”。希望今年内作出设立中医药大学的决定。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由全国妇联发起组织的“’97世界华人经济成就展览会暨世界女华人艺术作品展”于9月中旬在北京举行。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位杰出华人华侨参加了展览,其中香港和澳门的参展作品和展台吸引了许多观众。
上图:人们驻足在澳门展台前了解它的地理和城市建设情况。
左图:在香港女艺术家陈沈时芬制做的面粉花前,中学生们认真听取她的讲解。
本报记者 陶源明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