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大学毕业生还有机会吗?
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于走向社会,我感到茫然,心存惶惑。从媒体上,我了解到一些大学毕业生因为找工作难的问题,成了大都市的“高级盲流”,这支“盲流”队伍的数字还在不断扩大。从一些校友那里,我也经常听到“大学毕业找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太难了”的慨叹。的确,随着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双向选择”机制的引入,大学毕业生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了。无可置疑,这是一种公平竞争。然而,由于种种社会原因,现实中这种公平竞争,却未必能完全公平。为了那些不多的机会,不少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还有一些用人单位并不是以才取人。如此种种,我觉得现在社会给大学毕业生的空间在越来越小,机会也越来越少。 (四川联合大学张华)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朋友信箱

  机会在于创造
丁亮,湖南大学兼职教授。1962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长沙铁道学院,1984年考取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1994年至今,先后创办湖南创智电脑公司、创智(湖南)软件园、创智美国公司等6个企业,组建创智集团。1997年5月,创智软件园被国家科委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他曾先后获湖南省“青年科技创业十杰”、“杰出青年企业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等多种称号。
张华朋友:
你提出的问题,当初我也遇到过。我们初出茅庐面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的时候,都会有一时的茫然和慨叹。这大致就是一个认识社会,认识自身,找准自己的社会角色的调整时期吧。当然,我们中间有的人满怀憧憬,热血沸腾,却碰了个焦头烂额,甚至走向了偏执过激,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有的人迅速校正了航向,找准了位置,创下了一番伟业。这样的差距是怎样出现的?我想在公平的社会竞争中,创造机会,把握机会,是成功者的关键。
机会是什么?是人们行事的际遇时机,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结合的一种反映。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里所说的“直接碰到的”就是一种偶然性的存在,“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则是指必然性的条件。这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人的历史,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一个人的成长和才能的发挥都要受这种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制约和影响。1983年,我从铁道学院自动化控制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了一个远离都市的小货站。在这里,没有自动化可言,于是我茫然无措,感到自己没有机会了。站长是一位在小站扎根20多年的大学生。他洞悉了我的思想动向,跟我说:“不要以为没有机会,其实机会就在你的脚下,看你怎么做,怎么把握。”我仔细地想,还是没有看到任何希望。站长说:“你往前再看几年,看看铁路建设,看看我们这个小站的前景,再回过头来检查一下自己。”当我了解到铁路建设的宏伟蓝图时,才知道自己在大学所学的那点自动化控制知识少得可怜。于是,我努力于学习,摄取新的知识,后来考取了北京理工大学的研究生。于是,我为自己创造了新的机会。
不管是大学毕业,还是研究生毕业,走入社会后,我们都会暴露出一个显著的共同弱点,就是做事不规范,不懂得怎样设计、怎样思考、怎样分析和怎样沟通。我这里所说的对象都是社会的,设计自己,思考社会,分析周围的环境,与社会的方方面面进行沟通。这些都是我们走向社会后必须面对的现实。但面对这些现实时,我们往往会因心理准备不足而茫然无措。于是,有的人就抱怨社会不公,抱怨自己没有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人的确需要社会环境给予他顺利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平等机会。在走进社会之前,他要获得良好的教育培养机会,为他立身社会、从事社会活动打下一定的素质、知识和技能基础。然后,他还要不断地为自己输入和补充新的知识和技能。当一个人成年之后,社会要给他施展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机会,让他在适合的领域、适合的岗位和适合的条件下进行创造性劳动,发展自己,创造自己,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对社会的正当要求,那么社会是否给予了我们这些必然性的条件呢?可以讲,我们今天所处的社会,为大学毕业生全面发展才能和个性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机会。
我从个人的经历中体验到,社会具有机会平等的条件,但不等于就有机会平等的现实。由于人们在生理机能上、智力上和工作态度上存在着客观差异性,因此,社会平等也就有着其内在的矛盾。这就是人们对机会平等的要求与实际上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最主要的途径就是要通过公平竞争。
竞争,本来就是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相伴随的。人类就是在与自然的斗争和竞争中来成长和发展自己的。人类自身在不断的竞争中,来壮大自己的体质,提高自己的智能。在现今,竞争也存在于我们的每一种活动和生活方式之中,体育比赛、劳动竞赛、各种考试和比武等等,都属于竞争。竞争,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事。事实证明,只要是经过竞争所产生的结果,人们大都会认为是公平的。竞争为什么能给人们提供平等机会?这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开放性、公正性和比较性。竞争是公开进行的,最大限度地向人们开放,只要符合条件的都可以参加,都有获得结果的机会。既然是竞争,它就必须是公正的,它要排除一切特权和外部不良因素的干扰,基本上是凭人们自身所具有的生理机能和智力条件进行角逐,否则,竞争就不能存在了。如同体育比赛有一个公认的规则一样,社会竞争的公平原则是用法律、制度、道德观念等来实现的。
从这些道理上说来,社会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竞争环境,提供了无数的机会,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所处的环境,我们面临的机会,是史无前例的。虽然,在今天的社会上,由于一些人为因素,会导致某些不公平现象,诸如录用人中的后门、关系现象,但一个人只要有真才实学,这些不足以阻挡人才的脱颖而出。俗话说,是金子放在哪儿都闪亮,就是这个意思。作为一名青年知识分子,我想,还是要多想一点是否有愧于党和人民的重托以及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应首先考虑自己是否于社会有所贡献。我在自己人生的经历上可以说有过一番痛苦的选择。研究生毕业时,我考取了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博士生并获得奖学金。但有关部门希望我留下来到湖南大学任教。是出国还是留下任教,我斗争得很激烈,但一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就毅然留下来了。经过一年多的工作,虽然尽了极大努力,但我发现自己很难做一名出色的老师。这时候,我开始思考科技发展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了解到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视,有关部门正着手把科技成果推向广阔的市场。我感觉到一个广阔的舞台正在召唤我,虽然这个时候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也发来邀请,但我觉得国内的这个舞台比出国深造更令人心驰神往。我意识到了这个机会,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我和几位志同道合者创建了一个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如今这个企业已经年产值上亿元了。
前些时候,我们的企业里新来了40多名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也问起了我如何参与社会竞争,如何创业的事。我除了跟他们讲了以上道理外,还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在社会竞争中的实际地位,是由你们的奋斗的勇气和献身的精神、爱国的热忱和民族振兴的责任感,以及智力水平和创造性成果建立起来的。我想,就以此共勉吧。(附图片)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给孩子找些伙伴
张兴武
我爱清静。静静地读一点书报,静静地写一点文章,便是最大的乐趣。由此,常常不自觉地在儿子玩得最高兴、最热闹的时候教训他,叫他安静一点。每当这时,儿子便撒娇似的搬出他的母亲。于是,我便退避三舍,儿子依旧玩得开心。
独生子女本身就意味着孤独。父母有工作,生活有目标,而孩子的生活没有明确的目的性。除了作业,他们无事可干。他们更多的时间只有用来和伙伴一起玩耍、游戏,并通过游戏伙伴来发现自己,认识自己,品尝各项欢乐和痛苦,通过在游戏中的守规和犯规来了解群体社会的各种规则。如果没有伙伴,孩子就没有机会学习参与群体活动的方式和手段,没有机会向外释放能量和感情,也没有机会接受外来的冲击和打击,长时间下来自然会变得孤独,不合群。为了不让儿子变得孤独,妻总是告诫我:“给儿子多找一些伙伴。”她这样说,也这样做。
首先,她领着孩子走出小家庭,品尝与小伙伴交往的各种滋味,从而让孩子了解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学会合作,学会交往。我们居住的院子里小孩比较多,比儿子大的伙伴不爱和儿子玩,比儿子小的伙伴儿子又不爱和他们玩。妻把大的、小的召集在一起,教他们跳绳、丢手绢、盲人摸象等游戏,不仅教儿子合作意识,也教其他孩子从小就养成合作的习惯。其次,不回避孩子之间的矛盾,教孩子自己解决矛盾。孩子是最天真的,一会儿是朋友,转眼便会争吵,此时笑声朗朗,转眼也许就哭声阵阵。每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妻总是要儿子先查找自己的过失,主动和伙伴们和好。妻认为,一个孩子没有打仗、吵嘴的经历,就不会了解群体社会的一些正确行为规则,长大后也就难以适应群体生活。
另外,妻采取放手政策,让孩子自己寻找伙伴。我们家住在市文化宫旁边,儿子是文化宫的常客。蹦蹦床,溜冰场,滑板车,每项活动妻都鼓励儿子参加,并要儿子自己多找伙伴玩,买东西也给儿子的伙伴们买上一份。妻说:“家长若不肯放手,存在种种担心,以自己的好恶来干涉儿子的交往,以自己的道德观来判断孩子之间的是非,会影响孩子之间的交往。”
儿子渐渐长大了,伙伴也越来越多,有时玩得回家晚了,我常常担心他会走失,但妻总是得意地说:“儿子有伙伴,你不用担心。”有时我还是觉得不太踏实,便悄悄出去找一找,远远一瞧,儿子正和他的伙伴们玩得兴致勃勃呢!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人生一得

  拒绝冷漠
杨志芳
曾经读过一篇外国翻译作品,讲的是初级文员史蒂文退休时,公司为他举行欢送宴会。所有的人都来了。当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史蒂文请他说几句话时,这位工作了29年的人只说了一句“谢谢大家!”话筒再次递了过来,史蒂文干巴巴地又挤出两个字:“谢谢”。笑声中,史蒂文拿起一块蛋糕放在嘴里,捧起同事送的礼物和卡片,悄悄地走了。史蒂文是一个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人。但他到了退休时,依然是个初级文员。按照他的资历,即使不是个部门经理,也应该是个高级文员。究其根源,是因为他性格过于内向,以致同事觉得他是一个冷漠的人。
冷漠的人往往是孤独的人。我的朋友强子就是这样一个人。强子在大学里就沉默寡言,同学送他一个绰号:“石头”。毕业后,强子被分配到一家公司做财务工作。最初几个月,由于公司年终核账,全科人员加班加点,忙得连彼此打招呼的时间都没有,强子更是一天到晚埋头做手头的工作。等工作结束时,强子竟不会“说话”了,甚至连一个最简单的微笑也不会了。同事四人偶尔凑在一起玩扑克,强子大多在一旁整理自己的文案。几人聊天时,强子更是绝少插话。年终评优时,连强子也料不到,他竟会一票未得!他的勤奋可是有目共睹的啊!强子病了,在医院一住就是一个星期。一天下午,正当强子百无聊赖时,一位同事手捧鲜花推门而入。同事半是意外、半是尴尬地说:“强子,我说怎么好几天没见你,原来你病了。”那束沾有露水的鲜花让强子感动了许久。后来,强子得知,那同事其实是来看望他的女友,走错了病房遇到强子,又不好意思点破。
尽管如此,这件事还是改变了强子。从此,他不再觉得同事们的声音刺耳、讨厌了,不再整天脸无表情,而是每天上班时给同事一个微笑了。打牌人手不够时,强子也来凑上一把。如果没有那场病,也许他还要孤独下去。冷漠有时就像一双“黑手”,在我们渴望结识更多朋友的时候,扼住了我们的喉咙,它让我们嚅动着嘴唇却说不出一句得体的话来。它又如同一副自命清高、不屑于结识凡人的假面具,令对方远离你。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地存在。倘若想拥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更多的朋友,就必须拒绝冷漠,微笑地面对生活,面对每一个熟识的或不熟识的人。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商业贿赂要挨罚
黄文川
1996年8月,钟氏家族联修族谱成立理事会,钟某任该理事会会长。同年9月,打字复印个体户刘某为揽得钟氏族谱打印业务,多次找钟,向钟送去红包一个,包内有1500元。后来,刘在这项打印业务中获利甚微,便要钟还自己送去的1500元。遭拒绝后,刘某于1997年3月20日诉至法院。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刘某系从事打印业务的个体户,其所从事的打印业务属于一种服务,故原告属于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规定的“经营者”范围。原告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采取送红包的形式揽得被告家族族谱的打印业务,妨碍了其他从事打印业务经营者的公平竞争,原告的行为属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禁止的商业贿赂行为,故原告要求被告返还财物的请求不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不予支持。被告所获得的1500元人民币属商业贿赂行为形成的违法所得,依法应予没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判决驳回原告刘某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由原告承担。同时,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三款的规定,作出民事制裁决定,依法没收被告钟某已取得的违法所得1500元,对原、被告同时各处以罚款500元。一审宣判后,原、被告表示服判,主动交清了违法所得和罚款。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事中有法

  一房两押起纷争
陈新生
1996年4月8日,个体户王某因经营建材急需资金,以自己花15万元购置的一套商品住房作抵押向市工商银行贷款14.5万元,但双方签订的抵押合同未经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办理房屋抵押登记手续。同年6月15日,王某又因做黄豆生意缺乏资金再次将该套商品住房向市城市信用中心社抵押贷款15万元,双方到市房地产交易管理所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房管所出具了房屋抵押鉴证书和《他项权证》给市城市信用中心社,并收缴了王某的房产证。
1997年4月,王某向市工商银行的贷款到期,但王某因经营不善已负债累累。市工商银行遂诉王某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变卖王某的商品住房偿还贷款。市城市信用中心社得悉后,向市法院提出异议,认为王某的第一次抵押无效,法院不能变卖王某已抵押给市城市信用社中心社的商品住房清偿王某欠市工商银行的到期贷款。市法院审查后认为:王某与市工商银行的抵押合同无效,故对市工商银行的诉讼请求不予支持。
担保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当事人以本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财产抵押的,应当办理抵押登记,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起生效。”第四十二条规定:以城市房地产或者乡(镇)、村企业的厂房为建筑抵押的,办理抵押登记的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城市房地产管理办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也规定:房地产抵押时,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部门办理抵押登记。这些规定表明:同一价值只能设立一个抵押权,当事人就同一价值重复抵押的无效;房地产抵押合同是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只有经过有关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手续,抵押合同才生效。本案中,王某一房两押,虽与市工商银行先签订抵押合同,但因未经登记不生效,不受法律保护;与市城市信用中心社的抵押合同虽后签订,但经登记生效,故受法律保护。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心灵的家园

  心理障碍·精神障碍·精神病
心理和精神都是指人类大脑高级神经活动的功能表现,它们本是同义语。因此,精神健康即心理健康,精神障碍即心理障碍。在一般人的习惯当中,总是认为精神障碍比心理障碍严重。如果说一个人存在心理障碍,周围人都觉得可以理解,然而,如果说一个人存在精神障碍,周围人就有可能把他同精神病患者混同起来,对他另眼相看。其实,精神障碍包含所有精神不健康的现象,它可以按照其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分出多种类型,精神病是其中最严重的类型。也就是说,有精神障碍的人不一定都是精神病患者,精神障碍只有严重到一定的程度才是精神病。
通常将精神障碍分为五类,简单介绍如下:
第一类是神经官能症,简称神经症,是一种轻型的精神障碍。它常常是由于挫折与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而产生一种持久性的精神紧张与焦虑,以致对生活带来一定影响。患者有强烈的痛觉体验,迫切要求治疗。神经症包括焦虑症、恐怖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第二类是人格障碍,指个体固有的和持久的、从青少年开始发展至成年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上的显著偏离。这类人只是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却不像精神病人那样,对现实产生明显的歪曲。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病程,这是其与精神病的主要区别之一。它分为偏执型、分裂型、强迫型、反社会型等多种类型。
第三类是精神发育迟滞,即所谓智力低下。这类人由于智力的缺陷,对外界事物的理解力和判断力出现偏差,其思维、情感、行为也会让常人感到不可理解,被误认为是精神病。
第四类是心身疾病。它是指那些主要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
第五类是精神病。指一个人基本的精神活动出现严重偏离,在知(认知)、情(情感)、意(意向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多种精神病理症状,并且三者之间的协调性出现紊乱。精神病同其他四类精神障碍的主要区别在于,精神病人的现实检验能力丧失,自知力丧失,他们拒不承认自己有病,坚决拒绝治疗。常见的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障碍等。
在医学领域中,以上每一种类型都有相应的诊断标准,只有跨过某一个界限,才被诊断为某一种疾病。而大多数人尽管具有某些精神障碍的表现,却未达到某种疾病的诊断标准,被医生诊断为“有病”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病与非病只有一步之差,因此加强精神卫生知识的学习,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很有必要。
(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姚贵忠)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消费者权益卫士”
“您好!这里是东城区消费者协会,您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请讲……”当我走进陈凤翔办公室的时候,他正在接电话。打电话投诉的这位消费者购买了一台空调器却发现质量有问题,在厂家和商家互相推诿的情况下只好向消协求助。
小陈详细地询问了空调的品牌、型号,购买的时间、地点及使用中发现的毛病所在,将这些一一记录之后,他简要地向消费者介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此类问题的规定,表示一定尽快与厂商联系,给消费者一个满意的答复。放下电话,陈凤翔接待一位找上门来的投诉者。这一次是服装质量问题,小陈告诉消费者,如果与厂商协调解决不了,可以将衣服拿去做质量鉴定。接着,他将送检时的注意事项、检测中心所在地、乘车路线介绍得一清二楚。消费者连声道谢。送走这位消费者,桌上的电话又响了。就这样,我的采访不停地被投诉电话和来访的投诉者打断。一上午时间,陈凤翔接待了4位来访者,接了11个投诉电话。他说,这还不算多呢!
陈凤翔是北京市东城区消费者协会的一名普通干部,但说起干这行他可算“老资格”,今年34岁的他,已经在消协工作了6年。领导称赞他热爱本职工作,同事们说他天生一副热心肠。陈凤翔自己说,能帮别人解决困难,这工作干起来心里挺踏实。说到消协工作人员的责任心,陈凤翔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他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赶上处理一起电热水器电死人的恶性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投诉。他说:“当看到幸福的家庭因此破碎和亲人们那痛不欲生的惨状时,我的心在颤抖,对消费者的同情、对侵害消费者权益行为的愤慨强烈地冲击着我。消费者把咱当亲人,如果不全力帮助他们,怎么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正是这种责任心使陈凤翔能够认真对待每一件消费者投诉。大到上万元的电器,小到几毛钱的小商品,只要消费者的权益受到侵害,他就要帮他们讨回公道。
陈凤翔在工作中体会到,要想把这一行干好,不仅需要“热心”,更要有“耐心”。在前几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没有在全社会引起足够重视的时候,要在厂家和商家面前替消费者讨公道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陈凤翔清楚地记得,为了给一位消费者退换劣质产品,他曾十几次找生产厂家和经销单位。遇到厂商的推诿、搪塞及拖延都是家常便饭。小陈说,替消费者争权益,要有“秋菊打官司”的劲头,有理就要争到底。工作中的耐心还体现在对待消费者身上。且不说对法规和商品知识的反复宣讲,光是对投诉者的那股“火气”,做到耐心疏导就不容易。小陈说,消费者来投诉,都带着一股“火”,这“火”不能在消协引爆,我们要帮助消费者走依法保护自身权益的路子。有的消费者存在误解,认为消协肯定会偏袒经营者,有时便会言语过激。对于这种情况,陈凤翔说:“只要问题能解决,我们受点委屈那倒没什么。”由于工作做得耐心、细致,陈凤翔的调解活动得到了大多数消费者的积极配合,为问题的解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消协工作人员要发挥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职能,除了要有一心为消费者服务的精神,还必须有过硬的本领。这是陈凤翔工作中得出的切身体会。这本领首先是指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及其他相关法律的掌握与运用。在东城消协,陈凤翔是公认的“法律权威”,在接受消费者咨询时,相关法律规定他张口就能准确讲出;在处理纠纷时,他有理有据,从容道来,说得双方心悦诚服。小陈在东城消协还负责宣传工作,他每年要讲几百堂课,听众逾万人,他主编的《调解案例选编》受到了中国消费者协会有关领导的好评。除了钻研法律之外,陈凤翔还非常注意充实自己的商品知识,使自己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有一段时间不少消费者反映衣物在洗染店洗后变形,纷纷对洗染店提出投诉。陈凤翔运用自己所学的纺织学专业知识,判断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服装本身,责任不在洗染店,应该去找生产厂家。由于消协工作人少事多,不可能分专业接待投诉,陈凤翔就努力扩充商品知识,从食品、电器,到汽车、房地产,甚至美容化妆品。他说,自己多懂一些,为消费者服务就周到一些。
六度寒暑,陈凤翔就是这样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奔波着,为提高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呐喊着。6年来他接受消费者咨询数千人次,亲自解决大大小小投诉案上千件,去过几百家企业,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为东城区消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采访结束了,陈凤翔又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处理一起投诉。
本报记者崔佳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相百态

快速列车上的“精神餐”
上图:如饥似渴
下图:“给我一份。”
武汉铁路分局宣传部 鲁志枢摄于K38次特快列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