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代表团出席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大会
据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中国国家审计署审计长郭振乾今天率团启程赴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出席在那里举行的最高审计机关亚洲组织第七届大会和第六届国际研讨会。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吐尔逊用上了液化气
蒋晓川
今年国庆节,吐尔逊·托乎提收到一份礼物——一套液化气炊具。这位维吾尔族农民,成为新疆和田地区第一批用上液化气的农民之一。
以和田玉闻名的和田地区是一个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地区。人民生活贫困,燃料匮乏,广大农牧区群众不得不靠砍伐红柳和胡杨来解决生活燃料问题,严重地破坏了荒漠生态环境。今年年初,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经过实地调查后决定,通过沙漠公路,把塔里木油田的伴生气送到和田,并投资1300万元,为和田援建一座万吨液化气站。工程从今年4月开工,仅用了5个半月时间就建成投产。
9月28日,和田液化气站投产剪彩典礼顺利举行。仪式结束后,塔指常务副指挥廖永远带着为投产配套赠送的液化气炊具,和地方领导一起来到和田市伊力奇乡甫其哈逊村农民吐尔逊·托乎提的家里,并手把手地教他如何点火。看着跳动的蓝色火苗,这位淳朴的农民激动不已,用维吾尔语高兴地说:“热合买提!热合买提!(谢谢!谢谢!)”
吐尔逊·托乎提说,他们一直盼着用上液化气,也想买一套液化气炊具,可是因为家里经济困难,无法实现。“今天,石油人帮助我们实现了梦想!”
塔指副指挥杨润臣最后向吐尔逊·托乎提交代说:“以后不要再砍胡杨了!就用液化气!再好好向村里人宣传使用液化气的好处!”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国庆期间,数百名聋哑人到北京展览馆参观“辉煌的五年”成就展。这是在重庆展区,哑语解说员向聋哑人介绍三峡库区建设和发展情况。
 肖喻雷摄(新华社稿)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展望建国一百年
李德民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今年祯祥之事很多、很大。七月香港回归祖国,九月十五大胜利召开,紧接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八周年的国庆佳节。
在这些祯祥之事中,有几个涉及百年的话题。比如,香港回归,是洗雪百年国耻,国人扬眉吐气。还有,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从一九○○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到二○○○年中国在社会主义基础上进入小康,这是中国发生天翻地覆变化的一百年。他还展望了到下个世纪的两个“一百年”:到建党一百年时,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下个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庆之际,展望建国一百年,令人心驰神往,感奋不已。
一百年来,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不但站了起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还将昂首挺胸地走向新世纪。几代中国人犹如黄河九曲、泰山百折,经过浴血奋斗、坚韧努力,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步出了落后挨打的困境,踏上振兴中华的坦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兴之路,是宏图大业,更是崇高的历史责任。
也许有人觉得一百年太遥远了,一百年后的事情,今天能够预料吗?我们的回答是:对此,我们有足够的信心。这个信心来自百年革命斗争的实践,来自四十八年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近二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建国一百年时,基本上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是一个有充分根据的、有把握实现的目标。这首先在于,我们有了一面伟大的旗帜——邓小平理论旗帜。在中国,只有这面旗帜,最鼓舞人心、凝聚人心,最能统一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除了旗帜,还有一条正确的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有战略部署和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还有坚强有力、奋发有为的领导核心——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以及今后一代代承前启后的后继者,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地努力。
目标已经明确,道路已经开通,形势喜人。中华民族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社会主义祖国面对灿烂的前景,现在重要的是把十五大精神变为亿万人民群众生动的实践,把纸上的蓝图变为地上的现实。每一个志在振兴中华的同胞,要充分发挥国家主人翁精神,在为宏伟目标而激动而振奋的同时,更要为实现宏伟目标真抓实干。现代化和好日子,天上不会掉下来,外人不会送上门,一切都得靠自己。要看到,今日中国,志士大有报国之门,英雄大有用武之地。显身手,干事业,此其时也。
很难想象,到了二○四九年的十月一日,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百年大典之时,将是什么气象!那时,虽说今天的许多人已经不在了,可是,一想到那一天秋日更丽,金风更爽,天安门城楼旗更红,天安门广场花更艳,也是欣慰和幸福!


第4版(要闻)
专栏:

  为了建设海上长城
——船舶工业服务海军现代化纪实
本报记者江世杰
今年2月—5月间,中国海军的两支舰艇编队,先后出访美洲四国和南亚三国,首次跨越太平洋、首次抵达美国本土和南美大陆,创下了人民海军对外交往史上出访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访问国家和城市最多的新纪录!
时至今日,为海军造出了一流战舰的我国船舶工业系统的同志们,想起这次历史性远航,依然热血澎湃,心情激动!
  没名没利无怨无悔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建立强大的人民海军。起初,海军装备主要是向前苏联购买和仿制、改进;后来自行研制成功第一代战斗舰艇;以后又开始更新换代,转入研制攻击、反潜、防空、电子对抗能力更强,作战指挥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战斗舰艇。
在后两个阶段,研究、设计海军装备的主要担子,责无旁贷地落在了组建于1961年的中国舰船研究院身上。36年来,中国舰船研究院在国外对我实行技术封锁的困难条件下,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成果累累,两万多名科研人员堪称劳苦功高的无名英雄、敬业模范。
一艘现代化军舰,就是一座海上科学城,就是国家工业、科技水平的缩影;因此,每一型舰船的研制,不仅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而且是全体研制人员心血和智慧的结晶。
此次出访美洲舰艇编队的旗舰——112号导弹驱逐舰共设10多个系统,其中火炮、舰对舰导弹、舰对空导弹、反潜鱼雷、反潜深水炸弹、电子战等作战系统,又通过作战情报指挥系统组成全舰武器系统。中国舰船研究院的20多个研究所中有10多个研究所和近万人参加了研制工作,承担了全舰系统绝大部分的研制任务。
记者在采访中见到了这型驱逐舰的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潘镜芙。1967年以来,他先后参加主持了两代四型导弹驱逐舰的研制。他担任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总设计师后,为了验证大量采用的新成果、新技术的性能是否稳定,相互间能否有机结合,他提出了进行陆上试验的建议,为此,他组织编制了10多个作战系统的陆试大纲,并亲自主持陆上试验。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研制单位累计有1100人参加,持续了200多天,发现了近百个问题,其中95%在现场得到解决。
新型导弹驱逐舰副总设计师华绍曾,是50年代留学国外的舰船动力专家,负责建造现场的组织、指挥和决策。年近花甲的他,身体多病,却带着一批科技人员常年驻在工厂,协调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因为没有时间反复去医院治牙,他竟然让医生一次拔掉三颗臼齿、一颗门牙……
许多人以为,科研人员就是穿着白大褂在保持恒温的办公室里敲电脑、写论文,其实不然。所有武器系统研制出来后,都要带到陆上试验场去参加为时几十天、几百天的联调,军舰造好后,还要在海上多次进行系泊试验、航行试验。在漫长的试验期间,参试人员要在与狂风恶浪搏斗中,坚持记下各种试验数据。
一种新型舰艇从研制、建造、交船到验收、鉴定,周期往往很长,“十年磨一剑(舰)”,不图利,不图名,一心一意为海军现代化服务,这就是船舶工业系统的“军工精神”。
  攻艰克险揽月捉鳖
如果说,舰船科研人员是海军舰艇的孕育者;那么,承担建造任务的造船工厂则是海军舰艇的“摇篮”。
上海沪东造船厂,被誉为“导弹护卫舰的摇篮”,他们交给海军的产品,性能和质量都不断迈上新台阶。最新的证明是:今年参加编队出访东南亚三国的542舰,首次长途航行就经受住了南太平洋惊涛骇浪的考验。这是因为,他们在建造该舰时,就对衡量质量的“好”提出了“符合规范不等于好,不比兄弟厂差不等于好,过了保修期没出毛病不等于好”的新标准。
上海江南造船厂承建的112号导弹驱逐舰,是我国海军目前吨位大、战术性能先进、高新技术密集、建造难度大的一艘舰艇。江南造船厂在接受任务以后,就喊出了“不拿金牌奖,不叫江南厂”的响亮口号。在整个建造期间,他们经受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考验:
——主船体使用的钢材属于新研制的钢种,物理、化学性能和表面质量不够稳定。为了保证建造质量,他们采取了万无一失的措施:对所使用的钢材、焊条、焊丝逐批、逐张、逐根地进行性能复验,把不合格材料坚决剔除;反复进行不同条件下的焊接试验,其中低温冲击韧性试验,从上海的冷藏仓库做到了哈尔滨的冰天雪地,终于从几百几千个试样的分析中找到了不同季节施工的最佳数据。上海的5月—9月本来就是高温天气,而钢板焊接接头处还要预热到一定的温度,身着绝缘工作服的焊工要在不到1米见方的空间里烧焊,往往半个小时过去,衣服就能湿透,胶靴里能往外倒出水来……
——机舱空间狭小,舱容只是民用7万吨散货轮的25%,却密集了几百台机电设备;全舰的几十个管路系统,计有万余根口径不同的油管、水管,上百公里不同牌号、规格的电缆,数公里的空调通风管道,上千个传感器遥测点(这些数量相当于7万吨散货轮的5倍),都要不同程度地在这里得到“表现”。按以往的经验估算,安装如此复杂的机舱,废品和返工率在10%以上。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专门成立了一个攻关队,研制了一个按比例缩小的机舱工程模型,为建造施工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吊装程序和安装方案。目前,这种工程模型法已经推广应用到别的舰船的制造上。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用毛泽东这句豪言壮语来形容我们的造船职工,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不是海军胜似海军
研究、设计、建造出一流的舰艇,把它们交给海军并尽快形成战斗力,这是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系统上上下下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为了这个崇高的目标,他们在不同的阶段担负起了“师傅”、“保姆”、“保镖”的角色。
一艘新型舰艇开工建造不久,海军就组织未来的“舰员”进驻工厂,开始接受设计单位和造船厂的培训。从理论培训到实际操作,直到最后独立操作,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两年。
舰艇交付给海军,漫长的“售后服务”就宣告开始。一年的保修期间,舰艇碰到了什么问题,他们随叫随到。而且造舰工厂与设计单位商定:将保修期内“坐等上门”改为抽调工程技术人员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技工去常驻舰上。保修期外他们也一直负责,直到该舰艇退出现役。
大连造船厂也是海军导弹驱逐舰的“摇篮”之一,1992年10月病逝的该厂厂长陈文松,从1983年起担任过多艘导弹驱逐舰的建造总指挥。1985年3月,一艘导弹驱逐舰因意外事故,舰左前舷出现了一个22平方米的窟窿。由于修理经费有限,且不能耽误将要举行的登陆演习,海军装备部、舰队领导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大连造船厂。陈厂长听了毫不犹豫地表示:“海军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这艘舰是我们造的,应该让它回娘家来修!”28个日夜过去,钢板换好了,电缆、副炮、救生艇都修复了,全舰涂饰一新。此时,离登陆演习还有3个多月,舰队领导很感动,握着陈厂长的手忍不住掉下了眼泪。
“只要海军需要,我们不讲条件、不计代价,马上抢修!”这已成为大连造船厂为海军服务的宗旨。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系统,有许许多多像陈文松这样的同志。他们是中国船舶工业的“军工脊梁”。
(附图片)
压题照片:导弹驱逐舰下水魏来瑞摄


第4版(要闻)
专栏:

  曹建猷院士逝世
新华社成都9月29日电(李开富、熊艳)我国铁道牵引电气化与自动化学科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曹建猷,因病于1997年9月19日在成都逝世,享年80岁。
曹建猷教授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1940年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毕业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5年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研究生,1950年9月取得博士学位后,在美国纽约市立学院任客座讲师。
新中国成立后,他克服重重困难,于1951年8月回到祖国,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曾当选为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历任西南交通大学副校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兼铁路、公路、水运分组组长等。


第4版(要闻)
专栏:

  卢胜同志逝世
新华社福州9月23日电原福州军区顾问卢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8月17日在福州逝世,享年86岁。
卢胜同志是海南省琼海市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历任班长、排长、副连长、政治指导员、营长、支队长、副团长、团长等职。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他留在闽南地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先后参加了三坪、五寨、云霄、诏安等战斗。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历任团长、团政治委员、支队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治部主任、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和分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等职,率部参加了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黄桥决战,在苏中与敌进行了长期的反“围剿”、反“清乡”、反“扫荡”的斗争,为创建南通、如东、启东、海门革命根据地和壮大抗日革命力量作出了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纵队政治部主任、旅政治委员、师长、师政治委员、纵队副司令员等职,率部参加了苏中七战七捷和涟水、鲁南、枣庄、莱芜、孟良崮、豫东、济南、淮海、渡江、杭州、上海等战役战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功勋。新中国成立后,他历任军政治委员、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福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为维护军政军民团结,加强民兵建设和国防工业建设作出了贡献。在“文化大革命”中,他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斗争。他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他是第四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政协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他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卢胜同志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勤奋学习,治军严谨,作战勇敢,工作扎实,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作风民主,团结同志,廉洁奉公,生活俭朴,始终保持了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
(附图片)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特区以“中国香港”名义出席太平洋经合议会
新华社香港10月4日电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出席了在智利举行的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第十二届大会。
太平洋经济合作香港委员会主席冯国纶日前率领一个阵容庞大的代表团出席了为期三天的会议,代表团成员积极参与了大会的讨论,以显示香港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的活动。在10月2日会议最后一天,大会安排了一个题为“香港在回归后的三个月”的特别小组会议,多位香港政府、商界和学术界代表作了讲演,他们都强调香港平稳过渡,运作一切如常,并表示将继续担当地区内和国际的商业和金融中心的重要角色。
香港于1991年5月成为太平洋经济合作议会会员。


第4版(要闻)
专栏:

  迟浩田与哈萨克斯坦国防部长会谈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谭国器)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今天与来访的哈萨克斯坦国防部长穆赫塔尔·阿尔腾巴耶夫上将举行了会谈。
迟浩田说,中哈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有着长期深厚的友谊。自两国建交以来,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各个领域都得到了顺利的发展。两国军队之间的合作也随着双边关系的加强而日益密切。目前,两军之间的合作正向多层次、多领域的方向发展,相信阿尔腾巴耶夫的此次访问将揭开中哈两军合作的新篇章。
迟浩田说,中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绝不谋求霸权主义,不参与任何军事同盟,不在国外派驻一兵一卒,坚决走有中国特色的建军之路。江泽民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在80年代裁军100万的基础上在今后3年内裁军50万,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他说,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愿意与哈萨克斯坦一起共同构筑两国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
阿尔腾巴耶夫说,哈萨克斯坦在国防建设方面十分注重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有着70年历史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许多方面都值得哈萨克斯坦军队学习。哈中两国有着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双方在边境地区的合作是两国睦邻友好的重要标志,加强两国军队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他表示相信,哈中两国之间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包括两国军队之间的合作将坚定不移地、富有成效地发展下去。
阿尔腾巴耶夫是应迟浩田上将的邀请于3日抵京访华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中将等会谈时在座。
会谈前,迟浩田上将在军博广场为阿尔腾巴耶夫访华举行了欢迎仪式。


第4版(要闻)
专栏:

  董建华将访问日本比利时英国
新华社香港10月4日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将于本月中下旬访问东京、布鲁塞尔和伦敦,以加强香港与日本、比利时及欧洲联盟、英国的联系,并向各国介绍香港回归后的最新发展。
董建华在访问期间,将会见日、比、英三国的政界及商界领袖,以及欧洲委员会主席和副主席,并发表专题讲演,向他们介绍香港的顺利过渡情况,反映港人为回归祖国而感到自豪,以及对“一国两制”架构下“港人治港”充满信心。
董建华将向各国重申,在国际贸易、商务及金融领域内,香港将继续在地区和全球扮演积极的角色,表示欢迎国际投资者来香港投资,把握香港回归后出现的庞大商业发展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