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30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奋进中的高新技术产业

  远大之道
——远大空调有限公司迅速崛起的启示
本报记者何黄彪
远大之道,是顽强进取、充满创新活力之道;是迅速打响中国名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之道;同时,它还是独具企业特色、十分可贵的企业文化之道。
1992年6月5日,那是一个十分炎热的日子,当中国第一台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制造的直接以燃料作能源的大型中央空调主机——直燃机,轰隆隆从一间破旧厂房点火成功时,当时年仅29岁、现任远大空调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全国人大代表的张剑,手抚自己呕心沥血孕育出来的“科技圣婴”,眼里满是兴奋的光芒。
这位1986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仅两年就发明了多项专利技术。为了将自己的科技成果变成生产力,他开发成功无压热水锅炉。这项中国首创的技术,使他很快成为我国锅炉界的名人。但他并不因此满足,他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物需要安装中央空调,可传统的中央空调主机采用的是氟利昂,其动力源是电力,但氟利昂有害,我国电力资源又不充裕;再者,早在80年代中期,国内有几家单位从国外进口了一些燃油制冷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直燃机,但由于水质、燃料成分等与国外存在差异,加上售后服务不够完善,使用效果均不尽如人意。如何解决这些难题呢?张剑冥思苦想,那风花雪月仿佛与他无缘,星期天节假日好似与他无关,整天蹲在旧厂房里做试验。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大量的试验,中国第一台被他称为“直燃机”的“圣物”终于诞生了。当时,他可能尚未来得及领略其间所含纳的深远意义,尚未意识到这种集热工、流体、材料、燃烧、真空、控制等技术为一体的高科技直燃机,将会掀起我国中央空调领域里一场重大的变革。
杰出的产品,源自不断的创新。在远大首创我国第一台直燃机供不应求的喜人情况下,张剑和远大公司职工清醒地认识到,直燃机是一种非常强调可靠性和耐用性的产品,对消费者来言是一项需花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才购置一台的重大投资行为。为了充分保证用户利益,他们决心把技术创新作为获得和保持优势的核心内容和制胜要诀,一直燃起智慧的火炬,集聚企业的全力,对直燃机进行一代又一代的改进。在这改进过程中,他们努力攻关,先后创造了25项专利,获得国家科技二等奖,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金牌,又被列入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在掌握这些核心技术的前提下,他们遍访美、日、德数百家制造厂商,精选世界一流厂商的元件、部件和重要材料进行配套。在那一次次“精品大会聚”、“智慧大集合”的技术组合中,终于把远大直燃机雕琢成了在可靠性、耐用性和智能化方面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产品。
研究开发一项优秀产品,这只是企业取得成功的第一要素,要想使这些产品实现产业化、国际化,还存在许多不可忽缺的因素。远大公司在广告中有这样一句话:“为了中国的现代化,远大人正勤奋地开展独立的企业活动。”何谓“独立的企业活动”?用张剑和远大人的话来说,它包括三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办企业只能靠自己。远大创业之初,秉承着“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负盈亏”的原则,靠着一步步持续积累滚动发展,虽然道路曲折险峻,但他们凭着卓越的胆识和勇气去创业、去发展,到1996年,这个当时只有800多人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就取得了年销售额达19亿元的业绩,有了中国直燃机市场占有率89%的成果,有了3年没有向国家要过一分钱贷款,2年来保持银行账面的余额始终过亿元的高储备的国内工业界少见的纪录。独立企业活动的第二层意思是他们不随波逐流,不去炒什么地皮,股票,只是一心一意精耕本业,始终保持清醒而完整的企业品格。第三层意识在于坚持“领先”而不是“跟先”的竞争抉择。把争世界第一的经营目标作为一种战略工具,不断去创造领先的产品和领先的经营方式。这种“事事求第一”的经营哲学带来的是一种怎样的结果呢?据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公布全国制冷、空调、冰箱行业统计报告,远大取得了一连串辉煌的“第一”:1995年经济效益综合指标全国排名第一,溴化锂制冷机销售额排名第一,1996年全国中央空调主机销售额排名第一,在世界直燃机行业,远大产销量名列全球之冠。
“我们创造文明!”这句豪迈的口号又是张剑和远大人获取成功的另一秘诀。当代具有环境意识的经济学家提出,商业成本、企业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核算,必须将环境和资源的因素考虑在内,也就是所谓的“环境成本”。根据国外专家对直燃机中央空调的综合价值进行的测算,由于直燃机用无毒无害的溴化锂冷媒替代了有害的氟利昂以及直接采用矿物燃料,每台机组在它一生运行中带来的生态价值竟高达45万美元,远大人对这样一种能为人类带来福祉的产品,总是恪尽心力,把它做得至善至美。
对人的管理和诱导是塑造高品质产品的最重要的一环。远大据此建立了以约束和激励为核心的科学管理系统,并十分注意员工素质的提高,时刻强调对知识对文明的追求,对祖国的热爱和崇尚,每天早晨,穿得整整齐齐的全体员工都精神焕发,自觉参加升国旗仪式。
在制造系统管理方面,远大已全面建立以时间为关键的柔性制造系统,使产品品质和生产效率得到空前的提高,成为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工程的典范。
“珍惜环境”,这是张剑时常强调的一句话。远大人对于环境的重视,企业文明的建设,可谓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这座远大城不仅气势恢宏而且景色秀丽典雅,其现代化工业建设及生活设施与自然景观优美地融合在一起。洁净如洗的厂区,找不到一个烟头;绿草如茵的草坪,看不见一片纸屑;高雅的乐声飘浮在办公区的每一处角落。人们在这里所能接触和感知的每个细微的物件上,都能体味到对一种美好和文明追求的氛围。难怪有的领导同志视察远大后称赞:“不要盲目崇洋,中国人一点不比外国人差!”今年7月,一位英国记者来到湖南长沙市郊参观远大后由衷地赞叹道:来华8年,这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最有效益的企业。
良好的环境培育高素质的人,高素质的人创造高质量的产业,这或许就是构建远大文明的基石,这或者会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附图片)
图为张剑总经理在讲解远大直燃机技术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从刀剪钳到光机电
——记奋力搏击高技术战场的我国医疗器械产业
本报记者杨武军
人类往往把自己最新发明创造,用于抢救生命的医疗领域,医疗器械已成为高新技术的集中地。
40多年前,一支主要由铜匠、铁匠、银匠组成的队伍,开始了新中国医疗器械艰难创业。刀子、剪子、钳子为代表的产品,成为我国最早的医疗器械。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由于故步自封等原因,使我国医疗器械水平踯躅不前。当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门启开时,CT机、核磁共振等各种凝聚当今尖端光学、机械、电子技术的医疗设备大量涌进,国内陈旧落后的医疗器械企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有的企业趴下了,有的则顽强地站起来。金秋季节,记者随国家医疗管理局同志采访了北京、江苏、上海的一批国有医疗器械企业,欣喜地看到他们奋力提高技术水平,急起直追,几年之间填平了几十年的技术鸿沟,在医疗器械这块高技术的战地上争得了一席领地。
      技术的角斗场
医疗技术发展至今天,已要求大量应用电子、光学、计算机等技术,不仅是刀子、剪子、钳子这些简单器械,就是技术水平稍稍落后的复杂医疗设备也远远不能满足诊治需要。上海医疗器械厂曾是远东最大的医疗设备企业,七八十年代生产的X光机曾在全国占有龙头地位。然而在技术更新的X光机冲击下,1993年起,该厂销售量每年以30%跌幅下降,到去年底已经资不抵债。
“这是技术角斗场,不提高技术等于等死。”一些企业及早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北京万东医疗设备厂毅然决定,每年拿出企业3%以上收入投入技术开发,每年推出3—5个新产品。不仅提高了X光机的功能,增强了质量稳定性,而且开发出配套的图像分析仪。技术升级使万东厂逐渐夺回市场,去年该厂X光机已占国内市场的60%。全国唯一的眼科器械定点厂——苏州医疗器械总厂靠技术升级闯开了一条生路。这个厂自50年代开始,主要产品是手术刀和显微镜,进入80年代,市场日见萎缩。1987年新任厂长周永耀大胆争取了十倍于企业资产的技改贷款,10年中开发出眼科手术显微镜、显微手术器械、人工晶体等58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产品,企业从一个只有400多万固定资产小厂发展成为拥有5000多万元固定资产的大型企业。这些年该厂科技投入占利润43%,得到的回报是新产品新增利润占总利润64%。技术进步,拯救了企业生命。
      找准自己的生存空间
如何面对世界科技巨头咄咄逼人攻势?曾有企业试图在技术前沿与他们进行硬碰硬拼,但结果并不理想。80年代起,我国一直试图独立发展自己的CT技术,但久攻不下。上海医药管理局医疗器械处严梁处长分析个中原因:CT机是光、机、电技术高度集成设备,研制它要求相关所有行业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国外最新技术不会轻易让人得手,即使转让也是天价,使得我们的产品并无竞争力。硬拼制高点目前看来不是上策。北京万东医疗设备厂和苏州医疗器械总厂等企业则是另辟蹊径,他们成功的产品并不都是世界顶尖产品,但这些产品水平较原来有大幅度提高,而且价格只有进口设备的几分之一甚至几十分之一。他们称这些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
上海医疗设备厂厂长王增国说,高精尖洋设备在中国并不是畅通无阻。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但毕竟还是发展中国家。几十万、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洋设备目前还不可能广泛应用。在国外先进呼吸机、麻醉机冲击该厂产品时,他们没有急于一揽子引进国外技术,而是按市场需求将产品分为高、中、低三个技术档次,高档产品走中外合资、合作道路,引进消化先进技术。中档产品则以我为主,利用本厂资源开发符合质量标准的国产化部件,大幅度降低成本。血压计等技术含量低的普及型产品则与地方联营,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力保市场。目前这个厂生产的中档麻醉机、呼吸机已占国内市场40%,价格只有进口产品一半左右,反过来对进口洋设备构成强有力挑战。
      善用身边千里驹
“技术开发不要只是眼睛朝外,利用国有大中型企业现有技术力量,完全能开发出像样产品。”上海医疗设备厂王厂长常向同行传授这条经验。他认为,盲目引进国外技术,一揽子替代自己的科技力量,一方面浪费了自己的科技资源,另一方面,引进没有针对性,劳民伤财,反而贻误了自我发展时机。90年代初,该厂为外国厂商组装先进麻醉机,该厂技术人员利用培训学习机会,消化吸收技术成果,改进自己产品,研制出国内领先的MHJ—1A型麻醉机。这种产品迅速打开市场,年创利100多万元。“国有大中型企业蕴藏着丰富科技力量,关键是要调动他们积极性。”王厂长说。这个厂科技人员在工资、奖金、住房上给予优惠,而近几年该厂技术人员每年开发出三四个新产品。
苏州医疗器械厂在全行业较早实行科技承包制,他们鼓励科研人员包课题、包进度、包质量、包费用。开发成功的产品,每年从利润中提出3%—5%进行奖励。今年8月,该厂职代会又通过了“关于提高科技人员收入待遇”的提案。
目前仍处于困境之中的上海医疗器械厂厂长戴伟毅也看到自己的科技优势,这个国家二级企业拥有60多位高中级科研人员,戴厂长正调动他们围绕32个课题进行攻关。今年上半年科技人员已开发出12个新产品,明年准备实现100%新品上市。目前这个厂产品销售比去年上升60%,毛利也增长60%,已基本扭亏为盈。他说,这样坚持下去,上机厂还会重振昔日雄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宋健在全国软件产业工作座谈会上强调
抓技术创新促软件产业发展
本报天津10月29日电记者陈祖甲、肖荻报道:国务院六个部委近日在天津首次召开了全国性大规模、高层次软件产业工作座谈会。240多位专家、企业家聚集一堂,研讨共创国产软件新天地的发展战略及对策问题。
国务委员、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在今天会议闭幕时讲了话。他说,对照十五大报告指示的方向,大力发展中国的软件产业是当代中国最紧迫的任务之一。他指出,全面推广应用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人工信息智能技术,是已经开始了的新技术革命的关键所在,它正在全面改造着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社会管理部门的生产和工作方式,大大延伸了人类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能力,使社会生产、生活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我国软件产业年增长速度连续10年都在30%以上,它必将成为我国21世纪国民经济一个支柱产业。他强调指出,政府部门应该在制定政策、统一标准、建设环境和培养人才等方面负起责任;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软件工作者必须下决心以技术创新和市场运作能力来发展壮大自己,为在全社会普及人工信息智能技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中国21世纪的辉煌做出新贡献。
据悉,我国目前已有5000多家从事软件工作的企事业,截至去年一季度已获批准登记的软件达1156种,其中涌现出一批像激光照排、汉字输入与认识、财务软件、中文平台、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等优秀国产软件。但目前我国软件销售额只占世界市场不到1%的份额,形势严峻。联合召开这次会议的国家科委、国家教委、国家计委、电子工业部、中科院、国家技术监督局和天津市领导以及代表们在讲话和建议中,认为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抓软件应用,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促进软件产业发展。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无偿献血奖在京颁发
一百一十二名个人、四十五个城市和十个组织获奖
本报北京10月29日讯记者艾笑报道:国务委员彭珮云、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钱正英等今天在人民大会堂向112名个人、45个城市、10个组织颁发了无偿献血奖。
这是我国第五次表彰无偿献血先进个人和单位。这次受表彰的先进个人,无偿献血总量都在3400毫升以上,最高的是南宁市第二十八中学工人林雄,无偿献血总量已达5600毫升。上海市已连续五届成为无偿献血先进个人最多的城市。
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是奖给无偿献血总量占临床医疗用血量10%以上的奖项,至今全国已有71个城市获得过此项殊荣。深圳市1995年颁布了《深圳经济特区公民无偿献血及血液管理条例》,当年全市无偿献血就达到6202人次,满足了医疗用血的18%。截至今年10月15日,该市无偿献血已达2.35万人次,满足了全市医疗用血的60.6%。
先进组织奖是这届表彰新设的奖项,获奖者来自9个省(市)及解放军医学院校。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我学者拟重修“本草”
本报北京10月28日讯记者贾西平报道:我国学者日前启动了一项文化工程——中国本草工程。按照这项工程的设想,目前散见于国内外的1300余种本草文献将被重新整理研究,随后出版《中国本草集成》影印版,并建中国本草数据库及网络中心。
据了解,发起此项文化抢救工程的是中国文化研究会。目前,各项前期工作陆续展开。
《本草纲目》在我国家喻户晓,然而在它之前中国早就有了本草文献。由于年代久远,许多文献已焚毁佚散,所存1300余种,也多属孤本、残本、抄本,亟待抢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窗前明月光全靠科技帮
开启利门窗公司不断研制新产品
本报讯河北石家庄开启利门窗公司运用现代力学原理和激光焊接技术,用微机设计,不断推出彩色钢板门窗及隔音、防火安全门。
他们在一些大专院校教授的支持下,自己研制出同时能加工4种型材的生产线。与中科院思达软件开发公司连亲,开发出“彩板门窗计算机辅助设计工程管理系统”。设计人员从此丢掉原始画板,从繁琐的重复性绘图中解脱出来。人称革新状元的公司经理张拴平说:“窗前明月光,全靠科研帮。”根据市场的需求,他们又和一些大专院校的物理教授、化学教授一起研制出新一代防盗门。它应用了电冰箱的发泡填料技术和激光焊接新工艺,使能量高度集中,焊接既牢固又美观。还运用了化学原理,使门防热、阻燃。(单兰山)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一头抓智力引进一头抓资金投入
呼和浩特新城区优化科技环境
本报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发挥区域优势,实施科教兴区战略,5年来引进科技项目67项,项目完成率达100%,推广应用率达90%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为38.7%,获得“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称号。
在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中,新城区把着眼点放在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及加大科技投入上。他们充分利用驻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优势,加强横向联合,走产、学、研、经、科、教相结合的路子,先后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冶金研究所等20多个院、所建立了技术合作、技术依托关系,引进科技人员18人,配套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优化了人文环境,调动了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积极性。呼市综合五金厂元明粉分厂与内蒙古冶金研究所联合成立了呼市鑫荣五金化工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研制出氯化稀土、碳酸稀土产品,1995年产值超千万元,利税超百万元,成为新城区第一个产值利税大户。
在加大科技投入方面,他们舍得下力气、花本钱。“八五”期间,用于新产品开发投资1302万元。截至1996年,科技三项费按财政支出的1%足额到位,占区财政预算支出的1.16%;用于新产品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专项资金达187万余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前三年提高了12.31个百分点。新产品的开发研制、技术改造和产学研的结合,救活了6个企业,新建了13个企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速了全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冯素琴)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中国古钱大系”面世
本报讯中国古代铜、铁、铅、锡等金属钱种类之繁多、连续铸行时日之久远,实为人类造币史上之罕见。“中国古钱大系”依据商代至民国的4819枚制钱样品铸造而成仿真古币系列,由中国历史博物馆监制,由人民日报事业发展局发行。
全套铸币囊括了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的所有正用币种,包括上千枚钱币爱好者无缘一见的珍稀品,成色、形制、文字、图案直逼原件。“中国古钱大系”海内外限量发行4000套。每套均附有中国历史博物馆签章、编号的监制证书。
(京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