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7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香港金融业在国企改革中大有可为
中银集团港澳管理处
  香港中资企业研讨国企改革座谈会发言摘要(上)
编者按:香港中资企业,为香港的繁荣稳定和内地经济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内地经济进一步开放搞活,香港中资企业正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正在发展壮大的香港中资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香港中资企业正在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上所作的报告,抓住机遇,迎接新的历史挑战,决心以新的姿态和风范,叩响新世纪的大门。
日前,香港文汇报社和本报香港办事处在香港联合召开了“香港中资企业研讨国企改革座谈会”,应邀出席的几名香港中资企业负责人结合实际,畅谈学习十五大的体会,研讨国有企业改革,有几家企业还专门作了长篇书面发言,较为深入地探讨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之路。本报今日发表香港中资企业有关负责人的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五大是一次思想大解放的盛会,大会的中心议题之一是解决公有制的多种形式问题。大会就国有企业改革提出的方向和策略,对内地经济和香港经济、特别是香港的金融市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经济既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而且,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股份制为不同企业在资产关系的结合上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国有大企业采取参股、控股的方式,控制一批子公司,形成实力雄厚的企业集团。通过股份制改革,企业从市场获取资金,既可用于还贷,又可开展技术改造和发展再生产,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资本运作的效率。尽管在实行股份制的改革过程中,国企将面临不同的困难和挑战,包括裁减冗员、负债过高、资金短缺等等,但从长远来说,实行股份制有助于解决长期困扰国企的企业经营机制问题,为今后国企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十五大有关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行政机构等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对国有企业未来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其中加强法制和政企分开是最有积极意义的部分。因为市场经济必须以健全的法制为基础,一切依法行事,股票投资者的基本权利才能得到保障。而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则能使企业真正享有经营自主权,实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在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
根据十五大的要求,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抓好大的,放活小的。为达到这一要求,未来国企中的资产经营将是一个重点运作手法。以资本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组成竞争性较强的跨国经营大型企业集团,将是大中型企业的发展趋势。同时,通过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以及出售等形式,则是快速搞活国有中小型企业的途径。
这一切,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资本市场及相关投资银行业务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势将对内地和香港股市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十五大后,在内地股市上市的A股、B股和前来香港上市的H股和红筹股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与之相关的投资银行业务和其它金融业务的机会也相应增加,香港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将因之得益。在为国企改制服务的过程中,香港金融业大有可为。
我们认为,十五大确立的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但在具体运作上则宜稳妥推进。就市场集资的规模而言,无论是内地的资本市场还是香港市场的资金潜力是很大的。内地居民的储蓄率很高,资本市场的发展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香港市场的资金来源更是全球性的,只要中国企业的素质和发展前景具吸引力,资本市场可以提供的资金是相当巨大的。但在短期内,市场吸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有关国企上市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推进,避免一窝蜂对市场造成过大压力。
其次,实行股份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决不能将它等同于一锤子买卖式的市场集资。如果企业机制没有根本变化,后续的集资、配股行为就寸步难行。对企业本身来说,不仅没有实现经营机制的变革,反而“砸了招牌”;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股市来说,优质而规范运作的企业是股市健康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国企股份制改革中应坚持规范化发展和注重企业机制的转换,使之促进内地和香港两地股市健康运作和稳步发展。
(附图片)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壮大中远集团繁荣香港经济
中远香港集团常务副董事长、总裁张大春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上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必将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形成一个崭新的生气勃勃的局面。
中远香港集团是邓小平理论的受益者。3年前,中远香港集团乘改革开放的春风,在香港成立了。几年来,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指引下,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1994年集团仅有不足200亿港元的总资产,经过整顿和开展资产经营,现在集团已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香港最大的航运公司,一家香港最大的船舶代理和货运代理公司,和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和贸易投资控股公司,及金融、保险、电脑、旅行社、酒店等业务。资产总值已经超过600亿港元。3年资产总值增长两倍,已跻身香港中资企业五强之列。这是邓小平理论英明正确的很好例证。
中远集团和中远香港集团前几年已经开始了股份制的有益探索,我们下属的许多企业都是按照股份制的方式建立起来的,中远太平洋有限公司的股份公众持股在44%左右,而中远国际控股公司公众持股为39%。通过上市、注资和批股,中远香港集团实际上已经收回了原来的所有投资,而作为国有企业的中远香港集团仍持有56%以上和61%的股权,紧紧掌握着企业的控制权,而我们利用上市的收益和资金,又去发展其他业务,结果有限的资金就能发挥比原来大得多的效益。我们深切地感到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关于“关键看控制权掌握在谁手中”的论述是非常正确的。3年来,我们就是按照在持有控股权的前提下,以资本为纽带,改造在香港和国内的下属公司的。在人员安排上,通过大力发展主业的上下游产业,使人员有一定程度的分流,也收到了成效。
十五大以后,我们将深入研究在中远香港集团下属大型企业中实行股份制和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实行股份合作制的可能性。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充分发挥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构筑牢固的企业和员工的利益、荣誉和命运共同体,使广大员工成为企业的真正主人。实现劳动力和资本的联合,技术和资本都可以入股,既能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样也能通过招股,聚集再发展的资本和降低企业的负债率,降低企业经营资金的利息支出,对于国企发展好处极大。我们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
我们决心在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以实际行动壮大中远集团,繁荣香港经济。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多样化发展国有企业
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王贵祥
香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城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主要依靠美国等西方国家来带动其经济运行。内地实行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后,从1985年起,与香港的贸易额达到1202亿美元,超过了香港与美国的940多亿美元。祖国内地取代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成为香港发展的主要依托。内地与香港的贸易增长,极大地刺激了香港航运、金融、信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香港是十分发达的国际化的商业城市。经过几十年的持续发展,具有比较成熟的国际运行规则和法律体系,又是中西文化交汇点,具有迅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自发调节功能等基本因素。金融、贸易、航运在世界都占有重要地位。世界100家最大的银行有83家在香港设立机构并开展业务。香港有6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蓄,有3000多亿美元的存款。每年有超过10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额,这些有利条件都为国企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广阔的舞台。
十几年来,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的、最活跃的投资者,其累积投资额占内地实际利用外资投资额的60%。到1996年,已达894亿美元。内地在港企业的资产也超过了400亿美元。从1978年到1996年,两地贸易由108亿港元增加到10498亿港元,增加了近100倍。内地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两地的资源得以优势互补,经济融合,更使香港有限的经济优势在内地经济的支持下,迅速得到充分的发挥和扩展,提高了香港的国际地位,进入世界发达地区行列。
香港回归后,从本质上改变了过去香港与内地关系的概念,消除了各种人为的隔阂和障碍,为国企提供了更有利的发展条件。我们认为贯彻十五大精神,就是要更好地利用香港这个窗口,学习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的一切优秀成果,学习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港事港办,让中资机构在香港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中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观点,把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企业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围绕发展生产力开展经营活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同时,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理解关于“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观点,多形式、多样化地发展国有企业并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促进国企的发展。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抓大”:世纪之交的国家战略
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蔡来兴
在实现十五大提出的宏伟目标的历史进程中,作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头戏,必须下决心“抓大”,尽快造就一批国际级大企业。可以说,从现在起到下世纪的前十年,“抓大”的进展和成效,将对我国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起步实施第三步战略产生重大影响。
当今时代,跨国公司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国际经济竞争越来越体现为这些大企业之间的高强度竞争。中国要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居有利的地位,“抓大”不仅势在必行,更重要的是必须从一开始就站在较高的起点之上。这就是说,“抓大”一定要抓真正的“大”。所谓真正的“大”,就是指国内国际竞争力强、可望在本世纪末下世纪初能率先跻身于全球五百强之列的跨国大企业。这是因为:
第一,这是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集中体现。跨国公司发展到现代,已不再局限于少数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近十多年来也迅速崛起一批打入全球五百强的大企业,中国相形之下落后很多,同我们的综合国力增长很不相称。随着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中国更是迫切需要造就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代表国家进行国际经济对话,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集中体现我国产业发展的方向和水平,使中国在世界经济总格局中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第二,这是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和合理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必然要求。十五大提出的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一方面是要鼓励、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是要促进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并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即在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竞争力的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可以减少一些。显然,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实质,就是相对收缩战线,更加突出重点。这就需要努力培育和发展一批真正有实力的大企业,使它们能集中体现国有经济保持主导地位的控制力和竞争力。
第三,这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现实需要。国际级大企业一般都是先进技术的开发者和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运作主体。也只有国际级大企业才能实现全球范围的规模经济、比较优势和高技术含量、高效益的集约经营。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在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改变目前的落后状况,缩短同先进国家的差距,尤其是跨越式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民经济信息化,关键就要靠一批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来带头和支撑。
“抓大”,根本上要提高“三个力”。所谓大企业的“三个力”,是指综合经济实力、国有经济控制力和国内国际市场竞争力。作为我国现有的一些优势企业,只有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三个力”,才有希望尽早打入国际级大企业的行列,并真正肩负起历史重任。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加快国企经营机制转换
粤海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钟光超
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结合驻港中资企业的特殊环境及企业的实际,我们将强调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通过学习、领会十五大精神,进一步加深对驻港中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通过学习我们体会到:从自身发展看,作为驻港中资企业,在香港这个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体系中运作,只有及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自我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内部机制,才能适应外部环境要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从实现两个“服务”的目标看,驻港中资企业只有充分利用十五大所创造的大好时机,及在香港这个成熟的国际市场运作的有利条件,深化改革,及时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才能有效支持内地经济建设,为内地国企改革提供经验,为国企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并为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贯彻落实“一国两制”多做贡献。
其次,通过继续推行和完善股份制来促进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我们今后将大胆利用股份制来进一步改造下属企业。对于还没有实行股份制的全资附属公司,只要具备条件,就大力推行股份制经营;对于属下一些中小型企业,将尝试股份合作制、职工入股等各种公有制实现形式,探索改革发展的新路子;对于已经实行了股份制、具备一定条件但尚未上市的公司,我们将继续支持他们按有关上市的规则要求进行改造,以便尽早上市。对于已经上市的公司,我们要求他们继续严格按照股份制的规范开展经营活动。我们决心通过股份制改造来促进、带动集团各单位、各层次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利用香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有利环境,学习国际惯例和“游戏规则”,加快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实践使我们体会到:在香港学习按市场规律和“游戏规则”办事的过程,就是我们逐步深化企业经营机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事实证明,能够基本按照香港市场经济要求运作的中资企业,往往就是转换经营机制搞得好的企业,从而业务发展就较快、较健康。近几年来我们根据集团的实际,加快了企业内部各方面的转制改革。在管理体制上,我们努力建立适应香港及国际市场的制度,按股权关系进行管理;在财务管理上,克服传统计划经济对财务工作的影响,初步建立了符合国际市场法规要求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人事管理上,我们大胆改革,努力建立一套广纳人才、留住人才的制度,做好人才培训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逐渐融入当地社会。事实证明,转换经营机制、深化改革是我驻港企业增强竞争力,壮大实力,走向国际的根本措施。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为祖国的科学教育事业尽力
——访香港新华集团总裁蔡冠深
林方
听说香港新华集团以其总裁蔡冠深的名义设立中国科学院院士荣誉基金会,连续几年都向80以上高龄的老科学家颁赠奖金,以表达他们对祖国科学和教育事业的期盼和支持,怀着崇高的敬意,记者采访了这位对科学和教育事业情有独钟的香港新华集团第二代领导人。
“这一代老科学家,品格高尚,为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是国宝,是炎黄子孙的骄傲,我设立基金会,除了体现物质上的关心外,更重要的是想借此向老科学家们表达敬意。科学兴国,功不可没,后人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谈起出资800万元人民币设立院士基金会的初衷,蔡先生依然热情如初。
在两年前中国科学院召开的大会上,蔡冠深第一次向100多位曾经创造过骄人业绩、如今已步入耄耋之年的老院士颁赠了荣誉奖金。考虑到老人们出行和日常等需要,蔡冠深还特意捐赠了一部凌志400型高级轿车,为老科学家们服务。
蔡冠深的这一义举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1995年6月12日,江泽民主席在中南海会见了蔡冠深,对他爱国爱乡和爱科爱教的情怀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一个实业家,蔡冠深18岁加入海产业,从底层做起,25岁便顺利接班。如今,他所统领的新华集团是一个经营食品、地产、金融证券及信息高科技产业的多元化跨国集团,属下的50家分公司遍布四大洲12个国家,总资产逾百亿港元。
10多年来,蔡冠深和他的家族大量捐资赞助科技教育,已成为海内外佳话。其中包括兴建中山市科学馆、中山市华侨中学、香港中文大学通识资源中心、澳门新华学校,设立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基金会、东北大学教育基金会、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奖助金、上海大学博士生基金会、澳门蔡氏教育文化基金会等,捐助总额已超过1亿元。
“我的家族出身贫寒,父辈以上是广东中山几代渔、农民。我们小的时候,唯一能受的教育是到义学念书。所以,富裕以后,父亲总是教育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曾经获得的帮助,要回报社会,为下一代人的教育提供助益和支持。何况,科学和教育是立国强邦之本,我们希望国家富强,就该在这两方面多尽绵薄之力。”
也是基于这份爱国之心,蔡冠深对曾经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老一代科学家充满深情。每次到北京,他都要登门看望严济慈、卢嘉锡、钱伟长、王淦昌等老科学家。
谈到和老科学家的交往,蔡冠深觉得自己受益匪浅。他说,他从这一代科学家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更从老科学家身上感受到了献身理想,为国奉献的高风亮节。
“卢嘉锡先生放弃了在美国优厚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乘船回来参加新中国建设。他笑说10多年里净吃‘无缝钢管’(空心菜),‘冷轧钢板’(海带),可见生活十分艰苦。可是他和他那一代科学家无怨无悔,创造了惊人的业绩。何泽慧女士当年和钱三强先生在法国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工作,无论是科研条件还是生活都堪称优裕,可是他们双双回国,为我们民族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的人生和建树,实在是高山仰止,令人钦叹。”他说。
想起初次提出拜访何老,曾遭何老拒绝,但当何老知道他是贫寒出身,并且至今仍保留着以德为先,节俭务实的良好操守时,何老像老祖母欢迎孙儿一样欢迎了他。还有张光斗先生,对待他就像对待自己的学生一样,每次会面都令他如浴春晖。“他们都是我从小就崇敬的英雄,能够为他们做些事,那是我的人生佳境。”蔡冠深由衷地说。
(附图片)
蔡冠深先生去看望何泽慧院士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充分发挥香港中资企业优势
香港中国保险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宪章
中共十五大在理论上有不少重大突破和建树,其中一个重大理论贡献是对所有制结构的再认识。我们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成分和集体经济成分;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对此,长期在香港经营的中资企业深有体会。
中资企业在香港发展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重要的一条就是用现代经营观念来构思企业发展策略,大胆地采用了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通过企业、产权、资产和资金的重组来改变企业内部管理结构,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分拆等多种形式来组建企业集团,不但提高了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而且使国有资产得到了迅速增值。中资企业的实践表明,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符合经济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一定可以达到搞活经济、加快发展、壮大实力的目的。
中共十五大提出进一步将国有企业推向市场,深化国企改革,也给香港带来了难得的经济发展机遇。香港一直是内地吸收国际资金的重要渠道,国企改革既需要大量资金,也需要借鉴管理经验。在这两个方面,香港中资企业可以扮演积极角色。
香港中国保险集团在港历史悠久,具有相当实力和良好信誉。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已形成了不少优势,包括资金、人才、技术等。我们要积极利用十五大后的大好形势和有利时机,继续走“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道路,加强资产经营的力度,在壮大集团的同时,为国企改革作出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