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用自己的语言创造
——以色列芭蕾舞团和《灰姑娘》
中国国际歌剧舞剧年的又一引人注目的剧目——芭蕾舞剧《灰姑娘》,由以色列芭蕾舞团携来北京,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上演后,为金秋北京更添迷人景色。《灰姑娘》已经有不计其数的舞台版本,而我们看到的这台表演又能与众不同,在情节线索不变的情形下,显示自己独具一格的舞蹈语汇构思。
以色列芭蕾舞团成立于1967年,建团三十年来,坚持古典芭蕾的艺术风格,旨在唤醒人们对古典芭蕾艺术的热爱。就是这一执著,伯塔·扬波利斯基把以色列芭蕾舞团从一个仅有六人的“丑小鸭”变成了今天的“白天鹅”。六十年代初创,他们历尽艰辛;九十年代,大量前苏联移民的涌入,其中许多极富芭蕾天赋和表演知识的演员加入舞团,在以色列芭蕾舞团如鱼得水,为今天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艺术指导伯塔·扬波利斯基出生于巴黎,父母都是俄国人。在她很小的时候,全家就移民到了以色列。十八岁时,她和同是舞蹈家的丈夫希勒尔·马克曼一起来到伦敦,在皇家芭蕾舞学校接受训练。1967年,伯塔和希勒尔建立了以色列芭蕾舞团。伯塔为羽翼未丰的舞团设定了三个基本目标:将芭蕾舞带给以色列观众;培训一个芭蕾舞团;为剧团编排并推出新作品。
1985年以色列芭蕾舞团推出了它的第一个大型剧目《胡桃夹子》,1986年,又同以色列爱乐乐团联合排演了舞剧《睡美人》,连同《灰姑娘》一起,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1991年为了庆祝舞团建立二十五周年,伯塔根据普罗科菲耶夫的音乐创作了大型舞剧《罗米欧与朱丽叶》。在这四部大型舞剧中,伯塔运用了大量创造性的舞蹈语汇。作为以色列芭蕾舞团的艺术指导,她还创作新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作品,比如《舞蹈》、《簧风琴》、《魔鬼圆舞曲》和《二加二和群舞》、《古雷尔》。(文同)


第4版(副刊)
专栏:音像天地

  爱心世界
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出版社日前出版发行了由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国际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的《爱心世界》电视系列专题片的录像带。
电视系列专题片《爱心世界》(第一部),以希望工程为主线,展现了八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讴歌了海内外各界人士救助贫困学童、无私奉献爱心的崇高精神。在这充满爱的世界里,有江泽民总书记走进边远山区关心失学儿童的真实记录,有老一代知识分子对祖国花蕾的殷切期望,有文体明星邓亚萍、张学友等人捐资助学的非凡义举,还有受助学童充满感激和立志成才的心灵写照。这些催人泪下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希望工程在协助政府发展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所做出的积极努力。《爱心世界》电视系列专题片自一九九七年一月开始在全国一百四十多家电视台播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第4版(副刊)
专栏:音像天地

  透明的天空
曾在中华赛歌会比赛中获金奖的女歌手唯嘉最近又推出新专辑《透明的天空》,收入了她唱出的知名歌曲《重来》、《花边》、《我的世界》、《透明的天空》等十首。每一首都有独特的味道,由陈彤、张宏光等担任制作和创作人。唯嘉是满族人,演唱的《重来》被电视剧《北京深秋的故事》选为主题曲。中国唱片总公司和北京星工场音乐娱乐有限公司制作、发行了这部音带专辑。


第4版(副刊)
专栏:音像天地

  最好的礼物
高枫最近回到母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举行了他的新专辑首发式,为母校师生送上《最好的礼物》。学美术出身的高枫,近年来活跃在音乐舞台上。《最好的礼物》是他继《天那边的爱》、《丰收》之后的第三个专辑,共收入《一九九七》、《双双飞》、《诺言》、《最好的礼物》等十二首新作。本专辑由北京星工场音乐娱乐有限公司出品,中国唱片总公司出版发行。


第4版(副刊)
专栏:

  谭盾与大都会歌剧院签约
旅美作曲家谭盾日前接受纽约大都会歌剧院委约,在二○○五年前全心为该剧院创作新歌剧。由此,谭盾成为大都会歌剧院创建一百五十年来第四位委约的作曲家。谭盾表示:“对一个作曲家而言,这是我的最大荣幸之一。”得到世界著名的大都会歌剧院的委约,将使他有机会和帕瓦罗蒂和多明戈这样的杰出艺术家合作。谭盾近年来在国际作曲和指挥领域声誉日隆。他在一九九六年完成的歌剧《马可·波罗》将于十一月八日在林肯中心纽约市歌剧院首演,他将亲自指挥该剧的演出。他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而创作的《一九九七:天·地·人》交响曲在音乐界引起轰动,这部作品的唱片销量到目前已经连续十周位居全球第五名。


第4版(副刊)
专栏:

  《苏武牧羊》面世
这部声乐作品以叙事音乐为结构,运用中国古代民间音乐的基调和丰富的声音表情叙述了苏武“留胡十九气节不辱”的感人故事;并从更高的角度讴歌了热爱和平、思念家园、憎恶残暴、眷恋美好的情怀。
作品已录制成音带,由女歌手李娜主唱,上海声像出版社出版。


第4版(副刊)
专栏:天地一瞬

田间书情 文正吉(四川)


第4版(副刊)
专栏:开拓才的足迹

  武秀之的理想
居其宏
如果走在大街上,她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太太。与众不同之处,是多出一条腿——那个她须臾不离手、放下来是凳子收起来是拐杖的装置。
不论你对这位不善处理人际关系并为此付出沉重代价的声乐教授是否喜欢,也不论你对她毕生追求的事业是赞成、反对,还是将信将疑,你总会承认:她是一个纯粹而高尚的人,一位堪称楷模的教师。为了所痴迷的声乐教学事业,她几十年如一日地默默奉献。
如果你有幸成为她的学生,你必会发现:她的生活简朴得令人难以置信,身体虚弱得让风一吹就倒;但她对艺术、对声乐、对学生、对教学,兢兢业业,孜孜不倦。“严师慈母工作狂苦行僧武秀之”,这个公式大概最能说明她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武秀之,年逾六旬,河南大学声乐教授。从教数十载,高足满中原。身材高挑面白净,齐耳短发单眼皮。平凡的外表下奔腾着一腔激情与创造的热血,瘦弱的身躯里包裹着一个坚强的灵魂。她的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于——为艺术,为学生。而这两者又在同一点上聚焦——这便是“假声位置真声唱法”。
“假声位置真声唱法”是武秀之从事声乐艺术表演与教学数十年,融会中外各家之优,古今各派之长,潜心揣摩研究,反复推敲实践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声乐教学体系。对于这个体系的表述,需要厚厚一本研究报告方可完成。这对一般读者而言未免太枯燥了。但如果我们不谈“唱法”,而只讲用这种唱法会带来的直接“结果”,情况将变得非常有趣。
实际上,武秀之关于“假声位置真声唱法”的创新灵感,直接来源于已故总理周恩来关于“三女合一”的构想。周总理的大意是说,在实践中已经产生了三种不同的唱法,一种是西洋歌剧《茶花女》,一种是民族歌剧《白毛女》,一种是传统戏曲《七仙女》。这“三女”可以并存嘛,可以互相学习嘛,说不定将来会产生一个新的什么“女”。周恩来这个神奇的构想,就像茫茫大海上的一座灯塔,牢牢地牵引着武秀之的魂魄,使她奋不顾身地向着那一柱微光扑去。这是一项多么漫长、多么艰难的艺术苦旅啊!上万个日日夜夜,几乎每个小时都要克服困难,排除干扰,打败孤寂,战胜自己。当然,怀疑、妒忌、嘲讽、刁难总是免不了的,但更多的则是支持、鼓励、关心、呵护,是勇敢的参与和默默的祝福。武秀之没有让人们失望,当她在八十年代中期第一次公开提出“假声位置真声唱法”这一科学命题,并以一批经过这一唱法严格训练的学生们的示范性演唱,证实周恩来关于“三女合一”的构想终于成为眼前活生生的现实时,前来参加学术鉴定会的音乐界专家、歌唱家和声乐教授,个个激动不已,有的老泪纵横……
在现行声乐教学体制里,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本是两个专业,在有的音乐学院甚至是两个系;至于戏曲唱法,则基本上是划在戏剧圈子里的,连与民族唱法也较少往来,与美声唱法更是风马牛不相及。而用武秀之“假声位置真声唱法”训练出来的歌者,不但能够一人兼唱美声、民族、戏曲三种不同的风格,不但每一种唱法、每一种风格都比较规范,感觉也较到位,达到相当的专业水准,而且这种“三女合一”的歌唱演员不是一个两个、三个五个、十个八个,而是十余年来培养了一届一届又一届,涌现出一批一批又一批——正是:桃红李白遍中原,散金碎玉落全国。
一种唱法培养了学生全面的歌唱能力,造就出全能型的声乐人才——这就是“三女合一”在声乐上的创造之处。
武秀之首创“假声位置真声唱法”,其本意和目的均在培养学生的科学发声方法和全面歌唱能力上,但是她的学生的来源和艺术背景的特殊性却又把“三女合一”的纯声乐意义扩展到整个歌剧表演艺术上来,并且使它具有了更为广阔的被开发利用的潜在可能性。
武秀之和她的教学科研活动,在校内外、省内外得到许多人的赞许和支持,其中有省各级领导、专家、企业巨头、亲朋好友、平民百姓等等。武秀之一提起这些人,常常感动得热泪盈眶。但事情并不总是那么如意。许许多多难以理解的人和事,伴随着她的日日夜夜。武秀之和她的民族歌剧班在一贫如洗的条件下顽强苦撑,这位大教授时常放下教学到处打电话求人资助。有人不能理解,但也有人能理解。武秀之现在教学的地方处在郑州郊区的一个小镇上,地方就是一位企业家慷慨援助的。武秀之经年累月地住在其中的一间既当居所又充教室的低矮屋子里。每天自清晨至夜晚唯一的事情就是教学,为了她认定的理想苦苦奋斗。
今年的9月8日,武秀之和学生来到北京音乐厅举办教学汇报音乐会。每位学生先是欧洲古典歌剧咏叹调或艺术歌曲,再是中国民族歌剧选曲或创作歌曲,然后是戏曲唱腔选段,向观众显示了全面的歌唱能力,还辅之自然适度的形体表演,水平大都比较高,感染力也非常强。一些专家认为,武秀之的教学成果解决了声乐教育中的一些难题,开辟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思路。演出结束时,北京音乐厅里一片赞叹声,兴奋的情绪洋溢全场。观众佩服武秀之,感谢武秀之。武秀之,您辛苦了!
当武秀之与学生正准备返回郑州时,歌唱家李双江又站在了她的面前。正任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的李双江听过音乐会后深为武秀之的教学所打动,他希望武秀之和学生能延迟归期,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开一次音乐会。于是,武秀之声乐教学的一曲曲歌声,又扣动了军艺师生的心弦。
“太好了!”这是音乐会终了,师生们由衷的评价。
(作者单位:中国音乐研究所)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纵横

  十月花束
●光彩照人的《费加罗的婚礼》●军旅话剧新风貌●台北市国乐团技艺出众●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文化周●晚会和高科技●舞台纵横
十月的北京舞台,上乘的演出似乎显得过于集中,献给金秋的花束太绚烂了,真让人有目不暇接之感。
能够直接欣赏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演出是我们企盼已久的事情,喜欢歌剧的朋友总在谈论这个话题,不想这么快就成为现实。每一位有幸获得一张入场券的人都把这作为自己欣赏经历中的大事。看到了奥地利国家歌剧院就是看到了奥地利的文化传统,看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费加罗的婚礼》,莫扎特的这部伟大作品加上一批蜚声乐坛的卓越艺术家独具魅力的表演,让我们领略了歌剧的真正含义。高超、精美、气派是我们的由衷感叹。真希望每年都能看到一场这样水准的演出!
有机会了解阿拉伯文化,也是令人兴奋的事情。卡塔尔、阿曼、科威特、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最近在北京举办了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文化周。风格鲜明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展览,绚丽的科威特电视音乐艺术团的民间歌舞以及专题报告和电视风光片,把我们领进一个风景独特的天地。虽说内容略嫌简短,但毕竟是一个开端。
在北京和成都中国艺术节登台的德国科隆室内乐团,在北京、天津、青岛演出的肯尼亚塔菲舞蹈团,使我们很开眼界。科隆室内乐团把古老乐器与现代乐器融于一体,丰富了技巧和音色,以一种巴罗克时期的风格诠释了海顿、莫扎特的作品,令人难忘。塔菲舞蹈团七男六女,人不多,但个性强,作品源于肯尼亚的几个民族,创作的舞蹈也有特色。
军旅话剧在我国当代话剧史上占有特殊位置,从《霓虹灯下的哨兵》到《天边有一簇圣火》,其间有过几次创作高潮。近些年的军旅话剧仍在不断发展,总政文化部最近在京举办全军话剧创作研讨会,选调了《虎踞钟山》、《炮震》、《老兵》、《兵妹子》四台话剧进北京演出,各界观众和专家评价很好。前线话剧团的《虎踞钟山》描写了建国初期刘伯承元帅在南京创办军事学院的故事。戏剧冲突处理得相当漂亮,人物形象非常鲜明,个性突出,内涵厚实。饰演刘帅的演员程建勋的表演也令人击节。这部戏的观赏性强,在矛盾交织中牢牢地扣住观众的感情,同悲同喜同惋惜,是同类题材中难得的好戏。前进话剧团的《炮震》的角度与现代化相联接。一个团队在更换了先进装备后,产生出观念滞后、文化偏低引起的一系列纠葛,然而新一代中国军人进取精神和情感特点恰恰就显示在这些矛盾中,使戏迸发了震撼力。《老兵》是前卫话剧团的作品,塑造的是老志愿兵的形象,着力于普通一兵的心理刻画,以此来体现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如何高扬,耐人寻味。《兵妹子》与前面的三出戏不同,说的是一位山村少女为了让哥哥安心服役,父亲去世后独自担起重担,三年内寄出上百封平安家信。虽然主角不是兵,却与兵血肉相连,道出了军队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条真理。戏中动情处催人泪下。
台湾的民乐团近几年多次来祖国大陆演出,同行和观众的评价颇高,认为在承续和创造方面都很出色。台北市国乐团最近在南京、镇江、无锡、杭州、北京、西安等地演出,还要在成都参加中国艺术节。这个团成立十八年,演出频繁,每年近百场,有定期音乐会、新作发表会、露天演出等等,并推出教学作品,为推广中国音乐尽力不少。他们曾数次访问过美国、日本。在北京,我们听到了《春》、《琵琶行》、《天龙引》、《剽牛祭》,还有谭盾的《西北组曲》等;我们看见了王正平团长高超的琵琶技艺和陈中申的指挥艺术;我们领略了台北市国乐团演奏家的精湛和谨严。印象最深的是他们把传统和创新、承继与提升、可听性与个性追求结合得十分巧妙,让听众在愉悦的欣赏中感到一种新的创造。
以晚会的形式表现高科技,这大概是个很新的设想。海政歌舞团在不久前做了尝试。“蓝色交响”文艺晚会围绕高科技主题,以自由段落的结构形式,反映了海军向高科技进军的精神风貌和成果。有独唱、舞蹈、歌伴舞、综合艺术。重头戏“情满天涯”是用“蓝色航线”、“和祖国相会”两大节目组成,把海军今年的重大事件搬上舞台,以艺术形式告诉人们:科技兴则国家兴,科技强则军力强。胡宝善、范琳琳、吕继宏、宋祖英、常贵田、陈红、王佩元、高洪胜等艺术家的出色表演,为晚会增色不少。(文周)


第4版(副刊)
专栏:服饰之旅

  飞吧,东方霓裳
——宁波国际服装节剪影
石青
在前不久的国际服装节中,宁波市的大街小巷到处洋溢着喜庆氛围。宁波人第一次全面展示了自己的服装文化品位和现代化建设气势。而开幕式那一夜,礼花盛开在宁波体育场上空,歌声如潮涌!当彩车变化的两只大鸟如凤如凰地飞舞上场,追逐那中心舞台上一轮红日的光焰;当璀璨的中国古代五朝服饰最终幻化成一只红色的巨型蝶衣造型,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受到:东方古老的神话已经奇妙地复活在宁波数百万人民的心中。
命名为《东方霓裳》的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幕式大型广场文艺服饰表演,联合了京、沪、杭和宁波市的多名艺术家和4200名演职人员联袂推出。整个演出中巨大的中心舞台表演、在红色绸缎沿着纵向铺出的“丝绸之路”上穿越整个广场的服饰表演以及变化出多种大型图案的广场舞蹈表演,形成了各有特色的三大艺术元素,三者交相辉映,而在如此巨大的广场上推出的服装模特表演更给场内和场外的电视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成为整场演出中的亮色所在。观众看后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服装节开幕演出,太精彩了!”
文化底蕴与现代气势交相辉映,广场文艺和服饰表演互为支撑,历史图案与未来幻想交融变换,构成了这台大型晚会的格外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
晚会在总体结构上显示了一种精心的构思。为了深刻地表现宁波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第一场“河姆渡印象”里,有造成熊熊燃烧意象的篝火舞,有在夸张手法中诞生的船桨舞,有各种陶器、骨器纹饰所变换出来的服饰表演,突出地表现了河姆渡文化的灿烂,以艺术的方式生动再现了中国长江文明与尼罗河文明等世界著名的大河文明一样悠久而丰富。
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我们看到艺术家们在编排设计时,利用广场构成了大面积的五彩绸条,中心舞台上是中国著名的长绸舞,二者互为神采表里。隆重而热烈的曲调中,由著名设计师宋怀桂设计的大型模特表演“五朝服饰”把我国古代服饰文化的璀璨与瑰丽和盘托出,编织了一个美妙无比的东方之梦。宁波是中国服装文化的发祥地和现代基地,是一个当代东方大港、经济建设的突破口之一,演出的第三场用“港城节拍”等艺术段落,用巨型长条红绸地毯、红色和银色正反变化的旗帜、具有未来气息的服饰和气势恢宏的尾声造型等艺术手段,对宁波的这一突出地位,作了非常艺术化的表现,很多观众看后赞叹不已。
宁波人永远记住了这一天!


第4版(副刊)
专栏:

  权利伴随义务
袁晞
生活在文明社会的人都有权利要求有文明的生活环境。
现在城市建设迅速发展,有的地方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一些新建的居民小区出门十分钟都找不到一个垃圾站,有的新建道路走上一公里也没有一个垃圾筒,以致造成乱扔废物污染环境的现象。生活在这里的公民就有权利要求市政当局修建卫生设施。北京王府井大街的高音喇叭从早到晚播送广告,烈日炎炎的夏日,反复播送的竟是某商店卖狐狸毛领女大衣、山羊皮裤一类东西,还说“愿您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噪声破坏了人们逛街、购物的环境,对这种噪音污染,人们有权利要求管理部门处理。很多建房、修路的工地乱堆废土,弄得四处尘土飞扬。受到影响的居民、行人就有要求施工单位文明施工的权利。
在要求权利的同时,每一个人都有维护文明生活环境的义务。行人要求保证交通安全,自己首先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乘飞机的乘客要求飞行安全,就有义务在飞机起飞、降落和飞行中不用手提电话、便携电脑等干扰飞行的设备。人们希望生活在干净、卫生的环境中,就应该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要想到扔下的每一个塑料袋、每一个塑料饭盒都是污染源,时时刻刻记住保护环境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我们每个人都有文明生活的权利,而秩序井然的社会又要求个人行为符合整体的利益,每一项权利都伴随着相应的义务。


第4版(副刊)
专栏:海外艺苑

  贝尔纳·比费
肖荔彦
由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主办,北京国际艺苑美术基金会协办的法国著名画家贝尔纳·比费作品展近日在北京国际艺苑展出了包括比费大师1995年创作的中国古典建筑组画中的部分作品,以及他近年有代表性的油画及版画作品共50余幅。观者对比费的作品赞叹不已。
被誉为“悲怆主义大师”的贝尔纳·比费是西方久负盛名的现代绘画大师之一。他1928年出生于巴黎,十五岁即考入巴黎国立艺术学院,年纪很轻时就已经表现出非常独特的个人风格。他十九岁便举办首次个人画展,并获得艺术家佳评奖,作品被巴黎国立现代美术馆收藏。二十四岁时,即被视为柯洛、库尔贝、莫奈、尤特里罗等现代派画家的接班人。三十岁时他在巴黎和柏林举办作品回顾展,从此成为受世界艺术界人士瞩目的绘画大师。在1955年法国“艺术知识”杂志所举办的一项民意调查中,比费是战后法国杰出艺术家中得分最高者。1974年比费荣获法兰西美术学院院士的殊荣,1991年又被法国文化部评为法国最受欢迎的画家。
比费大师坚持以自己的眼光审视世界。他目睹了二次大战对山河的摧残,无辜的人们在炮火下横尸遍野。这些都在艺术家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痕。战后的萧条更助长了他的“悲怆观”的形成。他所关怀的对象脱离了浪漫主义的幻梦,代之以迎向社会真实的现实主义。在表现形式上,他选择了最容易被理解的、最容易辨识的“具象现实”的形式,并注入其中一股凄清美学的伤感或曰浪漫主义的悲壮,以浪漫主义的悲凄美学去反映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失望甚至绝望的心理。他善于运用毫无矫饰的手法来解剖人性的本质。早年学习素描的经验,孕育出他极具个人风格的绘画方式,即用强烈线条性画面构成,用最简约的色彩,营造出真实世界中的幻象。正是这种取自真实而超越真实的绘画特质,引人入胜,令人过目不忘。无论是枯瘦、消沉的人物,严谨、冷酷的静物,还是尖锐、冷漠的建筑皆散发出让人感到不安和咄咄逼人的气势。正如他的自白:“画,并非用来使人发笑的。”但从他的画作中,人们不难看出他那隐藏在看似冷漠尖锐的画笔下的一颗忧世忧民的热忱之心。
比费大师对中国有着极为特殊的感情。他是西方第一位创作毛泽东肖像画的画家,该画现为德国一家杂志社收藏。1995年来华访问期间,他有感于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创作了一组以故宫、天坛等中国古典建筑为主题的油画作品,展现了西方艺术家眼中古老的中国文化。


第4版(副刊)
专栏:

  《天地情缘》反映香港生活
反映香港回归前社会生活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天地情缘》由郭馨阳、钟浩编剧,讲述了三个内地姑娘到香港后的经历,通过她们坎坷曲折,甚至是充满传奇色彩的遭遇,构成有强烈戏剧冲突的人生画卷,表现了香港和祖国内地由于百年分离所形成的矛盾和差异。并通过这三个姑娘的感情生活反映了炎黄子孙血脉相连的情缘就像天地相依一样无法隔断。这部连续剧由北京鑫浩锐影视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北京音像公司联合投资拍摄,王伟仁执导,周燕制片,温兆伦、吴越分饰男女主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