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国际)
专栏:

  经济部长年会达成共识
东盟将加速经济一体化
据新华社吉隆坡10月18日电(记者吴定保)第二十九届东盟经济部长年会16日至17日在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附近的苏邦查亚举行。本届东盟经济部长年会是在多数成员国的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给东盟经济带来困难之际召开的,因此备受外界关注。
会议重点讨论了如何加速实现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加强东盟整体的经济合作等问题,以期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方面取得积极成果。
根据“有效普惠关税”计划,与会的各国部长们同意从1998年起,成员国之间将进一步增加减免关税的商品项目,并且各成员国不得单方面提高关税和限制进口。
据统计,东盟原六个成员国文莱、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平均关税率已从1993年的约12.7%减至1997年的约6.38%。东盟的目标是在2003年建成自由贸易区,届时所有的关税将不超过5%。考虑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新吸收的越南、老挝和缅甸获得了宽限期,把融入自由贸易区的时间分别推迟到2006年和2008年。
为加速建设自由贸易区,与会者一致同意推行服务领域自由化的计划,确定了首批实施的5个服务领域,它们是:航空、商业、海运、通讯和旅游,并决定在今年12月举行的第二届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上签署有关协议,1998年3月底前推行这一计划。
部长们还同意进一步促进东盟工业合作计划,鼓励私人企业界人士参与。
此间观察家认为,这次会议的结果表明,当前东盟各国面临的金融动荡使成员国间的内聚力得以加强,各成员国已经意识到加速合作和建立单一自由市场的重要性。


第7版(国际)
专栏:

  克林顿首访南美大陆
推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
据新华社布宜诺斯艾利斯10月18日电(记者薛鸿)美国总统克林顿担任总统5年来首次踏访南美大陆,本月12日至18日对委内瑞拉、巴西和阿根廷进行了访问。克林顿这次出访南美三国的目的是,与拉美国家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争取早日建成美洲自由贸易区。
访问期间,克林顿多次强调,美洲国家目前面临经济联合的良好机遇,具备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有利条件。这一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会极大地促进本地区国家的经济繁荣和贸易发展。他还首次表示,美国支持南方共同市场的发展,认为这一共同市场的发展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并不矛盾。
克林顿访问的三国都是拉美重要国家,在美国对拉美关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委内瑞拉目前已取代沙特阿拉伯成为美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国。巴西是美国在拉美最大的贸易伙伴,巴西和阿根廷又同是南方共同市场的主要成员国,在有关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次访问中,克林顿总统侧重与南美国家领导人就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时间表进行了磋商,并希望在此问题上达成共识。但是,据报道,克林顿同南美国家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进程中的分歧依然存在。
多年来,美国一直视拉美为自己的“后院”,不容他人“染指”。为了与欧盟争夺拉美市场,美国于今年初提出要加快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提早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克林顿这次出访正是为了弥合与南美国家的分歧,以推动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据认为,克林顿此次访问虽未在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问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对缓和美国同拉美国家的矛盾,加强同拉美国家的经贸合作将产生积极影响。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巢就凤凰来
徐宝康
不久前,一位韩国商人从大连经济开发区来到北京,脸上洋溢着一片喜悦之情。他见到笔者的第一句话是:“我是来报喜的,大连开发区为我们韩商办了一件大好事。”
这位外商是韩国太平洋咨询公司社长梁在完。他高兴地说,“中共十五大为我们外商展示了更为美好的前景,如今我们同大连开建集团合资的筑‘巢’工程——‘太平洋别墅’生活小区一期建设也即将在开发区内破土动工,这真是双喜临门啊!”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令世人瞩目。大连开发区成了韩国大企业青睐的投资场所,浦项、LG、大宇、鲜京、进道、碧山、现代等大公司纷纷在开发区落户,兴办企业。开发区的“硬件”建设和投资条件多为外商称道,但也存在着一些使外商隐隐感到不便之处。以韩国为例,各大企业在开发区落户之后,由于区内没有兴建一个适合韩国人生活风俗和习惯的居住小区,韩商只好分散地居住在他们并不太习惯的公寓里。在开发区内尽快建成一个专用生活小区已成为韩国投资者的共同心愿。
大连开发区急韩国投资者之所急,想他们之所想,于是与韩国太平洋咨询公司梁社长一拍即合,双方决定为投资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合资兴建韩国式别墅小区。
梁在完社长对笔者说,他十分敬佩开发区视客商为上帝,以服务为职责的精神。为把这个小区建设好,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曾率团到韩国考察,摸清了韩国人的生活习俗和特点。当韩中双方把小区设计图展示到韩商面前时,得到了广泛的赞赏。韩国投资者说,“别墅不仅体现了韩国的建筑风格,而且实用,尤其是那韩式暖炕,真叫人喜出望外”。目前,太平洋别墅一期工程的60套别墅已被韩国投资者预购一空。这个消息在韩国公布后,许多厂商纷纷表示要到大连开发区投资办厂。为迎接新一轮投资热潮的到来,梁在完社长又购置了2万平方米用地,准备搞二期工程。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筑“巢”引“凤”的成功经验增加了新的内涵。由于世界各国国情不同,风俗和生活习惯各异,能否建造一个符合不同投资者需求的舒适而温馨的生活空间,使外商真正安家落户,已成为开发区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和发挥联动效益的新因素。大连开发区筑“巢”引“凤”的做法,值得借鉴。


第7版(国际)
专栏:世界石油大会

  能源是经济全球化重要角色
——访国际能源署署长普瑞多
本报记者吴绮敏
在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上,国际能源署署长罗伯特·普瑞多成为中外记者竞相采访的人物之一。普瑞多在大会上谈到,能源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引起人们的普遍兴趣。
普瑞多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世界能源市场近期发展给予了乐观的评价。他说,1989年至1997年,石油的供应在前苏联以外的地区都呈上升趋势,北海石油的开采为90年代前半期的供应增长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墨西哥湾、拉美和西非的海上石油生产显出更强势头,英国和挪威的新油田继续补偿了旧油田的减产,先进钻探技术稳定了美国的生产。经济增长和石油消费增长最快的国家在亚洲,拉美的消费增长与欧洲相近,只达到亚洲国家需求增幅的一半。尽管消费增长迅速会引发新的问题,但全球能源储量的消耗还未及一半。统计显示,到2010年,石油、天然气、固体燃料、核能以及其他能源的供应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升幅最大。但他指出,在可预见的未来,煤炭依然是全球主要的燃料。
普瑞多对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表示钦佩。他说,中国既是石油生产大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中国20多年来的现代化建设,发展了技术,改革了石油工业体制,加强了石油保护措施。中国石油进口的增长,使其成为国际石油市场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普瑞多向记者透露,国际能源署正与中国进行合作。去年9月,中国国家计委与国际能源署在北京达成有关能源领域合作的政策性谅解备忘录。这次,他计划与中国国家计委进一步探讨合作问题。
59岁的罗伯特·普瑞多曾就读于英国剑桥大学,毕业后进入英国政府工作,负责处理政府与工业部门特别是与能源部门的关系,使他逐步成为能源问题专家,更是这个领域的活动家。三年前,普瑞多开始领导国际能源署,他的足迹遍布该组织的24个成员国以及其他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被人们称为“能源外交家”。
总部设在巴黎的国际能源署,是在1973年至1974年的石油危机中诞生的。其宗旨是快速有效地对未来的石油危机作出反应,并致力于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如今,国际能源署已发展成一个就合理管理世界能源资源交流信息和意见的国际论坛,同时还致力于在各国达到环境保护与能源政策协调发展的目标。普瑞多说,国际能源署从世界市场上收集能源信息,通过出版月刊发布原油价格、产量、消费等方面的信息,为石油市场的决策提供充分的支持。
普瑞多说:“我要向中国读者传达的信息是:我们都是能源的使用者。我们都希望有效地利用能源,节省资金,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了这个共同的目标,我们需要合作,共同付出努力。”


第7版(国际)
专栏:

  美国
胖子超过八千万
减肥年耗三百亿
据新华社华盛顿10月17日电(记者肖成林)美国消费者事务办公室主任伯恩16日说,肥胖已成为美国人的一大健康问题,美国人每年在减肥方面的支出高达330亿美元,但许多人在减肥时并不懂是否对身体有益,政府在这方面管理也不善。
联邦贸易委员会消费者保护局官员说,目前美国33%的人体重超过标准,比60年代增加了8个百分点。美国现有4800万人实行某种方式的减肥,每年因肥胖而死亡的人达30万。
然而也有人提出,某些减肥措施带有某种危险。许多与会者呼吁加强卫生与减肥知识教育。部分与会者还批评政府允许某些减肥食品不经充分试验就上市,这是对消费者不负责任。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与饥饿作无声战斗
——访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设在墨西哥,是一个以改良玉米和小麦品种为主要目标的非盈利性的国际研究机构,其宗旨是提高世界玉米和小麦产量,帮助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问题。
走进中心,记者仿佛来到了玉米和小麦的世界。几十公顷试验田棋盘似地被划成上万个小格,里面种着成百上千种玉米和小麦。
中心每年向100多个国家无偿寄送成千上万份玉米和小麦良种,为发展中国家无偿培训农业技术人员。用中心研究人员的话来说,“我们的工作是在与世界贫困和饥饿现象作无声的战斗”。
“满足人类未来粮食需求,只能靠增加玉米、小麦产量。”公关部主任蒂夫博士在介绍世界粮食需求形势时说,全世界每年新增人口约9000万,与墨西哥全国人口相当,到2020年时世界粮食产量必须增长一倍才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受水资源和地理气候条件限制,世界水稻总产量已经很难再有较大幅度增长,只有玉米、小麦增产的潜力还很大,总产量有翻番的可能。
中心创建于1966年,其后不久就培育出一批玉米和小麦良种,无偿在亚洲和拉美一些国家推广,由此开始了席卷全球的第一次绿色革命。中心前主任诺曼·博朗博士因此被誉为“绿色革命之父”,197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陪同参观的接待人员谈起此事都非常自豪。记者在中心成立30周年出版的专刊上,得到这样一组数字:80年代,发展中国家1600万公顷小麦用的是中心的良种或与中心良种杂交的种子。1996年,发展中国家(不包括中国)70%左右的小麦种植面积即大约5000万公顷,50%的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植面积即约1300万公顷,用的是中心的良种或与中心良种杂交的种子。每年因此而增产的小麦和玉米价值40亿美元。中心不大,在这里工作的只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近百人,加上外地4个试验站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16个办事处,人员总数还不足200,地只有上百公顷,但他们为发展中国家农民创造出的财富,为消除世界饥饿现象作出的巨大贡献,实在令人钦佩。
但是,中心并没有在成绩面前驻足不前。应聘在中心生化实验室工作的中国农业专家姜长鉴博士介绍说,中心认识到生物工程技术将在农业方面引起一场新的绿色革命,80年代末就建起了生化试验室,目前主要从事3项高技术研究。一是作物分子标记试验和研究,二是种子转基因工程研究,三是种子无融合生殖,又称孤雌繁殖。应用转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将新品种从培育到推广的时间从六七年缩短到三四年。而用孤雌繁殖技术培育出来的良种,以后不再需要年年提种复纯,可以多年保持母系的优良特点。姜长鉴博士说,中心已经培育出具有优良品质的转基因玉米和小麦,其中转基因玉米今年已经开始在墨西哥种植,人们吃上用转基因生物工程培育出的玉米已经成为现实。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是种子的世界,这里有世界上最大、保存品种资源最多的玉米小麦遗传基因库(种子库)。种子库分地上库和地下库两层。地上库温度保持在零下2摄氏度,保存中心日常育种使用的种子。地下库保持零下20摄氏度,可保证存放在这里的种子100年不变质。走进种子库,只见黄灿灿的小麦和圆滚滚的玉米种子分门别类地装在成千上万个20多厘米高的方形玻璃瓶里,层层排列在活动库架上。管理人员告诉我,种子库目前保存着从世界各地得来的小麦品种资源13万份,玉米品种资源17万份。
蒂夫说,中国种子资源很丰富,中心从中国引进过一些改良群体杂交种,种子库里有很多抗病虫种子资源也来自中国。中心希望与中国加强品种、技术和信息交流,共同发展可持续农业。(本报墨西哥城10月18日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英不首批加入欧洲单一货币
英国财政大臣布朗十月十七日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专访时,排除了英国在本届政府期间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可能。这一声明主要是为了澄清几周来关于工党政府将推动英国在一九九九年欧洲货币联盟启动后不久便加入欧洲单一货币的种种猜测。


第7版(国际)
专栏:

  埃及举办第五届出口商品交易会
第五届埃及出口商品交易会十八日在开罗的纳赛尔城开幕。参加这次交易会的有三百多家埃及公司。包括中国采购团在内的来自三十二个国家的一百五十个商贸代表团也参加了这次交易会。


第7版(国际)
专栏:

  努乔马为中国承包工程剪彩
纳米比亚总统努乔马十六日、十七日在温得和克为中国公司承包的工程项目竣工剪彩,并对纳、中两国间友好合作予以高度评价。这两项工程是刚刚落成的纳米比亚高等法院大楼和温得和克牛顿农学院工程项目。


第7版(国际)
专栏:

  欧美贸易谈判未能取得进展
欧美就赫伯法引起纠纷的谈判十五日晚在布鲁塞尔结束。欧盟发言人说,协议没有达成,但双方为进一步谈判找到了足够的共同点。


第7版(国际)
专栏:

  埃经济年增长率达百分之五点三
埃及中央银行日前发表的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度财政报告指出,埃及经济年增长率已提高到百分之五点三;通胀率下降至百分之六点二。(本报专电)


第7版(国际)
专栏:

日首次克隆四胞胎牛仔
10月8日,日本最大的雪印乳业公司宣布,公司科研人员首次克隆成功四胞胎小牛(如图)。新华社发(共同社照片)


第7版(国际)
专栏:

十月十八日,北京—巴黎老爷车拉力赛结束。图为英国车手约翰·白利斯(右)驾驶一九四二年产威利斯吉普夺冠后同副手瑟迪思庆祝胜利。新华社记者郑宣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