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享受崇高
王义堂
“我们在享受崇高。”漳州一一○报警服务台的警察,把为人民做的每一件好事,都看做自己一次崇高的享受,使自己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不断提高,领域不断扩展延伸,精神境界日臻丰富完美。体味着这种享受的意境,追寻着这种意境的崇高,我想了很多。
一位老中医在谈到养生之道时说,人应该追求“三乐”:苦难中“苦中寻乐”,逆境中“自得其乐”,平日里“助人为乐”。他认为不少疾病,都是由患者的心情郁闷引起的。如果能时时生活在快乐之中,始终保持一个愉快的、良好的心境,许多病是不会发生的。一个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找到的是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看到的是自己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在众人之中活着,这就是幸福;为众人活着,这就是义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描述了一种舒畅的心境后说:“此乐何及”。真的,世上还有什么灵丹妙药能比此乐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呢?帮助别人决不是一种体力、智力、财力上的单向付出,而是在为别人排忧解难的同时,自己也得到精神上的收获;帮助别人也不仅是一个文明人应具备的美德,而且有益人的身体健康。相反,那些时时在为自己算计的人,时时在算计别人的人,总是活得很累,也常常先把自己的身心健康算计进去了。
今年四月,我在采访上海的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时,常常体会到上海市民多种多样的崇高享受。一位退休的老工人,运用自己丰富的园艺知识,利用建筑工地上的废料,将居民区的一小块空地建成了有山有水,有树有鸟,有花有草的“袖珍公园”。他没要一分钱报酬,倒是贴进了不少钱。看到居民们在“公园”里露出的笑脸,他比什么时候都开心。他享受的是创造的崇高,奉献的崇高。一位美术工作者,主动放弃了无数个星期天和节假日,辅导小学生画画。他享受的是自己的才能得到展现的崇高,是春催桃李的崇高。更有许许多多服务行业的同志,将尽可能为顾客提供文明、周到、满意的服务,当做衡量他们自身素质的标准,当做自己最大的幸福,他们享受的是“我为人人”的崇高,也是“人人为我”的崇高。
在人生价值的坐标上,崇高与渺小一向是对立的两极。崇高代表着真善美,渺小则意味着假恶丑。追求崇高是人生的真谛,崇高的追求,崇高的享受,带给我们的是美好的心灵,健康的体魄。而一味寻求感官刺激、感官享受带来的则是灵魂的腐朽,健康的损害,人生的悲哀。前几年,文艺界流传着一种说法,叫“躲避崇高”。它带来的危害已被实践证明。现在,经过我们党在两个文明建设上的不懈努力,重新确立了崇高在人们的信念中和生活中的位置,追求崇高,享受崇高,弘扬崇高,就必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实践,必然成为伟大时代的主旋律。
崇高的内容是历史发展的产物。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随着两个文明建设的深入,我们所追求和享受的崇高的内容会越来越绚丽多姿。只有追求崇高的人,才能拥有崇高,享受崇高,才是有意义的人生。也只有崇高的人们,才能将我们的生活推向崇高,将我们的社会推向崇高。


第4版(要闻)
专栏:

  手无寸铁百万兵力举千钧纸一张
新闻扶贫全面展开
本报北京10月19日讯记者李新彦、杨明方报道:日前,由全国记协等单位组织的“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为时3个多月的扶贫采访胜利结束,累计发稿300多篇。6个分团的记者分赴贵州黔西南、宁夏西海固、四川凉山、陕西商洛、湖北大别山、云南红河等贫困地区采访,在深入基层、深入实践中了解了实情、国情,在思想上、作风上、业务上获得了丰收。
为完成《国家八七扶贫攻关计划》,全国记协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今年4月初向全国新闻界发出了广泛深入地开展新闻扶贫活动的倡议,规模空前的“新闻扶贫”活动在新闻界全面展开:有的组织扶贫采访,有的刊登扶贫广告,有的开辟扶贫专栏,有的推出扶贫专版……
近年来,不少新闻单位在新闻扶贫方面作出了可喜的探索。从去年5月起,工人日报社开展了为期近一年的大规模“新闻扶贫济困行动”;从去年1月起,河南商丘日报把每周四出版的报纸作为农村版,专门为贫困地区农民铺设“致富的金桥”。而早在1994年,人民日报社就在河南省虞城县开展定点扶贫,报社派去挂职的年轻干部结合当地情况,采用了将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额贷款扶贫相结合的新模式,很快使7000余贫困户稳定脱贫;人民日报华东版则从1995年9月至1996年6月开展了“与贫困地区人民同行”专题新闻扶贫活动,被称为“对贫困地区一次规模空前的舆论支持”。
“手无寸铁百万兵,力举千钧纸一张”。新闻单位缺钱少物,但日益发达的传播手段可以超越山水的阻隔,传递最新的信息,鼓舞人们的斗志,因而在扶贫攻坚中发挥了独特作用。湖北襄樊日报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切入新闻扶贫,在1995年分别对三个山区县的自然风景区进行了专题报道,取得很大成功。原来“无人问津”的谷城县南河流域,如今每天慕名而至的游客数以千计,1996年,景区内获经济效益540万元。今年4月份以来,浙江金华日报专门开辟“八婺扶贫纪行”专栏,激发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热情。
新闻扶贫给贫困地区人民带去了致富的信息,把他们的魅力介绍给了外面的世界,展示了贫困地区的新形象,鼓舞了干部群众脱贫致富的志气,同时也使参与扶贫的记者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和激励。“中国百名记者志愿扶贫团”的成员大多数是第一次到贫困地区采访的青年记者,扶贫采访使他们真切地了解了国情,增进了同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感情。到贵州采访的十几位记者还一路捐款2500多元,与10名贫困小学生建立了捐资助学关系。


第4版(要闻)
专栏:

  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经贸合作
中国经贸代表团启程访美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刘云非)在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访美前夕,以国家计委副主任曾培炎为团长、外经贸部副部长孙振宇为副团长的中国经贸合作代表团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美国进行为期9天的访问。
代表团由国家计委、外经贸部、外交部、民航总局、机械工业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及部分大公司负责人组成。主要成员有:中国民航总局局长陈光毅、中国航天局局长刘纪原、机械部副部长吕福源、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王彦、中国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金龙等。根据日程安排,代表团将访问洛杉矶、纽约和华盛顿。
代表团访美期间,中美有关公司、机构将陆续签订一批重要经济贸易合同,这批项目的合同总金额超过40亿美元,涉及多个重要行业,包括中国购买美国波音公司客机,进口美国化肥、原油,引进美国火力发电站设备,中美合作开发海洋天然气以及汽车、航天、金融服务等领域的合作。
代表团团长曾培炎启程前在机场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国经贸合作代表团在江泽民主席访美前夕访问美国,充分表明中国政府十分重视中美经贸合作,以及为推进双边经贸合作所采取的积极务实态度和作出的不懈努力。
他说,中方希望通过这次访问进一步推动中美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为今后两国经贸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双方即将签订的合同不仅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会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自1990年开始,中国政府已先后5次向美国派出综合或专项采购团,这次为第六次综合性经贸团,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政府向美国派出经贸代表团签约金额最大、涉及领域最广的一次。
在美期间,代表团将出席由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委员会等分别在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组织的招待会并作演讲,向美各界介绍中国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政策,展示中美经贸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曾培炎、孙振宇等还将会晤美国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商界、金融界等大公司负责人,就进一步推动中美经贸合作广泛交换意见。
自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以来,中美经济贸易迅速发展。据中国海关统计,1979年中美贸易额为24.5亿美元,1996年达到428.4亿美元;从1979年起,美国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6年成为第二大贸易伙伴。在美国的贸易伙伴中,中国的排名已由1980年的第二十四位上升到1996年的第四位。中国主要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鞋、玩具、家用电器和旅行箱包等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美国主要向中国出口飞机、动力设备、机械设备、电子器件、通讯设备和化工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以及粮食、棉花等农产品。显示了贸易产品结构的互补性和互利性。
美国对华投资始于1980年,截至1997年6月底,美国在华投资的项目数为23250个,协议投资额为368.7亿美元,实际投资额156.7亿美元。除香港、台湾地区之外,美国仅次于日本,居各国对华投资的第二位。同时,美国对华服务贸易也在迅速发展,美国的银行已在中国设立了10家分行,美国的保险公司已在中国设立了3家分公司。中美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两国各自的经济发展,同时,对推动两国关系起到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主要稳定因素和推动力。进一步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此间人士认为,这次代表团访美显示了中美经贸互惠互利合作的巨大潜力和良好前景。在中美两国企业界、政府机构共同努力的基础上,以江泽民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为契机,中美经贸合作必将取得更大的成果。


第4版(要闻)
专栏:

  切实做好人民日报发行工作
      武警云南边防总队订党报到班组
本报讯武警云南边防总队把订阅党报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坚持将人民日报订到基层执勤点、边防派出所、执勤组,现已订了420份人民日报。
该总队驻守在与缅甸、老挝、越南接壤的4000多公里边防线上,点多、线长、面广,执勤点分散。根据这一实际,他们把订阅党报工作作为保证部队政治合格的大事来抓,共订各级党报3500余份,保证边防官兵能及时了解掌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内、国际重大新闻。(杨金高)
      唐海县率先完成党报征订任务
本报讯河北省唐海县高度重视党报征订发行工作,截至9月22日,唐海县已全面完成人民日报等党报的征订任务,是河北各县区完成征订任务最早的单位。近年来,唐海县各级党报的订阅份数人均量在全省名列前茅。1998年度征订工作开始后,县委、县政府发出文件,要求全县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从速完成征订任务并实现订数稳中有升。宣传、邮电部门负责同志巡回到基层场镇和大、中企业了解订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吴秋波)
      李达九自费订阅人民日报三十年
本报讯山东泰安军分区第一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李达九,自费订阅人民日报30年不间断,在当地传为佳话。李达九现年86岁,1938年入伍参加革命工作。1968年,他从济南军区炮兵参谋长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开始自费订阅人民日报。30年来,李达九每年都从生活费中挤出一部分订阅人民日报。
(何作信杨庆亮)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艺术节将向亿万观众一展风采
新华社成都10月18日电(记者余斌)你知道吗,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离你并不遥远。艺术节期间,全国亿万观众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传媒,欣赏到高水平的国内外艺术团体的精彩表演。
据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宣传动员部介绍,从10月25日至11月5日,将有40多台剧(节)目在成都市中心和郊县的17个场馆上演。成都本地约12万名观众将与数千名外地艺术爱好者在这些场馆一道观赏艺术家们的精彩表演。32个正式参演的艺术团体还将深入基层,为工人、农民和学生等送去优秀的戏曲、歌舞节目。
为使全国亿万观众能及时欣赏到艺术节精品,中央电视台新闻、文艺和海外中心等部门都将参与报道。10月25日晚8时,中央电视台将向全国和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现场直播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晚会《百花赞》实况。各地观众们将从这一气势恢宏的晚会上欣赏到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歌舞、戏曲和杂技,从中领略到我国近5年文化艺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目前现场直播工作已基本准备就绪。另外,中央电视台还将与四川电视台卫星频道合作,以直播或录播方式播出数十台参演剧(节)目。
据了解,随着艺术节开幕日期的临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新闻单位的相关报道已全面展开。全国各省市区党报、电台、电视台,港澳台地区及部分境外新闻单位也将进行报道。届时,共有500多名海内外记者汇聚成都,共同报道这次盛会。本届中国艺术节将通过“天府热线”进入国际计算机Internet互联网,世界各地人士还可上网查询有关本届中国艺术节各类图文信息。


第4版(要闻)
专栏:

  董建华前往欧洲访问
本报香港10月19日电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今天启程前往欧洲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他此行的目的地是比利时布鲁塞尔和英国伦敦。
据悉,董建华将与比利时和英国的政要进行会谈,会见两国的工商界领袖,并和欧盟领导人及欧洲议会议员进行会谈。董建华此行的目的一方面是介绍回归后的香港;另一方面欧洲是香港重要的贸易伙伴,这次将同那里财经界及工商界人士沟通,鼓励他们与香港进行经济合作,深化双方的关系。随同访问的有特区政府工商局局长俞宗怡、行政长官私人秘书罗智光和新闻秘书区璟智。


第4版(要闻)
专栏:

  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与政府建设研讨会召开
新华社武汉10月18日电(记者周甲禄)由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周恩来行政管理思想与政府建设研讨会今天在湖北召开。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代会长郭济说,周恩来同志从新中国成立起,就一直担任政府总理职务,长达26年之久。在长期的行政管理实践中,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从理论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行政管理进行了宝贵的探索,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教育以及社会事务等方面的行政管理都有许多重要论述,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行政管理思想,这是他留给中国人民的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认真深入地学习和研究。
全国各地行政干部和专家学者110多人与会,提交论文84篇。国务院副秘书长崔占福、湖北省常务副省长李大强到会并讲话。长期在周恩来身边工作过的同志向与会代表介绍了周恩来的工作情况。


第4版(要闻)
专栏:

  话剧《少年邓小平的故事》在京演出
新华社北京10月19日电(记者王黎)儿童话剧《少年邓小平的故事》日前在北京中国儿童剧场上演,赢得了首都观众的好评。
这部由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创作演出的儿童话剧,形象生动地再现了邓小平少年时代的成长历程,表现少年邓小平的优良品质和远大理想,传扬邓小平崇高思想品格形成的轨迹,努力地再现邓小平作为伟大革命家的人生起步和爱国主义思想萌芽、发展过程。这部儿童话剧的主创人员努力把题材的严肃性同舞台呈现方式与小观众审美情趣的一致性结合起来,从而引起了少年儿童观众的浓厚兴趣。
《少年邓小平的故事》自今年“六一”儿童节在上海公演以来,目前已演出50余场。


第4版(要闻)
专栏:

  心系国旗飞五洲
——记中国国际航空公司
本报记者徐建中
秋高气爽,蓝天白云,这是一年之中飞行的黄金季节。
首都机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波音系列大型喷气式客机引人注目,垂直尾翼上的“凤凰”吉祥鸟航徽,昂首向前,展翅欲飞。机头前的左右方,各喷有一面金光闪闪的五星红旗,这是我国唯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图案的飞机。
今日之国航,已有44条国际航线、64条国内航线,已经安全飞行43年。一架架“庞然大物”,43年中翱翔五大洲,“高高兴兴飞出去,平平安安飞回来”,创造了中国民航事业发展的奇迹。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1日,前身是1955年1月1日组建的民航北京管理处飞行大队,1959年改名为北京管理局飞行大队,1965年9月1日扩编为中国民航第一飞行总队。从那时起,蓝天上就有了带五星红旗的飞机。
1965年,周恩来总理指示:“中国民航一定要飞出去,才能打开局面。”同年6月,周恩来总理、陈毅副总理要出访非洲,党中央决定:“要坐自己的飞机去。”当时的民航北京管理局决定由副局长张瑞蔼为领队,组成专机机组,驾驶伊尔—18型208号专机远航非洲。这架专机途经12个国家,历时14天,飞行44361公里。出访胜利归来,周恩来总理紧握机组人员的手说:“我们首航非洲不是成功了吗?路是人走出来的嘛!”
1974年3月31日至4月5日,是飞行总队刘崇福、李学忠、阎志祥、曲延绍等几位老飞行员终身难忘的日子。邓小平同志乘坐他们驾驶的专机飞赴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这是我国第一架带有五星红旗图案的波音—707飞机在美国出现。
1981年1月7日中美通航,由徐柏龄领队,尹淦庭、那宝恩担任机长驾驶波音—707飞机执行中美首航的任务,当飞机安全准时降落在太平洋彼岸的旧金山机场时,许多老华侨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盼了几十年,终于看到了飞机上的五星红旗,这是从祖国北京飞来的大飞机啊!”
一大队的机长、全国劳模薛仁山已安全飞行1.6万小时,他飞过40多个国家100多个机场,每到一地都要拍一张照片,背面写上时间和地点。他告诉记者,这是光荣的记载,历史的进程。老飞行员龚建华,安全飞行38年,是全民航的“飞行安全标兵”之一,他飞过82个国家,在188个机场起降过。在他保存的一张世界地图上用红笔画了188个小红旗。他高兴地说:这张航线图,是中国民航光荣的轨迹,也是我一生飞行事业的宝贵财富。
国航飞行总队老一代飞行员的严谨飞行作风为青年飞行员作出了榜样。在从东京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我见到了老红军的后代江平机长。他介绍了几年前的一段经历:1989年,他和国航其他几名飞行员一道赴美国西雅图参加改飞波音747—400培训时,教员评价中国飞行员学习最用功,飞行技术最好。当他们要驾驶第一架波音747—400回北京时,美国人却提出:给我们12万美元吧,我们帮你们飞回去。中国飞行员表示,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驾机飞回祖国。鹰击长空飞万里,安全正点到北京,此事曾经轰动一时。
今年6月30日,多少架摄像机对准香港启德机场,多少双眼睛盯着电视屏幕,目睹江泽民主席率领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香港的盛况。
由于东部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西部低压槽的夹击,深圳和香港大部分时间也都处于小雨、中雨和强降雨状态,能见度极差。
深圳黄田机场上,两架波音747—400专机昂首以待,飞机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极其醒目。16时43分,李鹏总理乘坐的2号专机起飞;5分钟之后,江泽民主席乘坐的1号专机起飞,飞行20分钟之后,两架专机先后平稳地降落在香港启德机场。中国民航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这次专机任务将永载飞行史册。
7月3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殷文龙收到了民航总局陈光毅局长签发的表扬信件:“你们不愧是一支作风过硬、技术精湛、保障有力的飞行队伍,你们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民航的风采,体现了国航人的形象。”殷文龙表示,“中国民航第一、世界民航一强”是国航人永不休止的奋斗目标。(附图片)
压题照片:国航北京至纽约的机组正在飞行中。徐建中摄


第4版(要闻)
专栏:现场短新闻征文

  欢欢喜喜售新棉
黄德平吴守国
金秋时节,全国重点产棉大县安徽省无为县银花满地,又迎来了一个丰收年。10月16日,我们随农发行无为县支行送款车来到泥汊镇时,只见喜获丰收的棉农,车推、肩挑,从四面八方涌向泥汊轧花厂棉花收购站。收购站门前排起长蛇阵,等候卖棉的农民围坐在一起,交流着种棉的经验,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绕过一担担、一车车棉花,我们在过磅处见到了泥汊轧花厂厂长肖尚宽。他兴奋地告诉我们:“与往年相比,今年棉花收购进度快,高峰期来这里每天卖棉的有3000多人,日收购量达0.35万吨。现在虽是收购尾声,但每天来这里卖棉的也有近百人。”
下乡送款的农发行无为县支行副行长许松向我们介绍说:“到10月15日止,全县已投放棉花收购贷款4.6亿元,收购棉花52万担。目前,棉花收购高峰期已过,但每天仍要投放现金2000万元。”
前来卖棉的一位农民乐滋滋地告诉我们:“今年棉花收购不压级,不压价,这是一好;收购棉花的钱准备充足,当天收购,当天付款,这是两好;棉花收购站的同志,态度热情,服务周到,这是三好。冲着这三好,我明年要再多种点,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第4版(要闻)
专栏:

  动画艺术大师万籁鸣逝世
新华社上海10月9日电中国美术电影创始人、著名动画艺术大师万籁鸣先生,因病于10月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97岁。
万籁鸣先生出生于1900年,江苏南京人。1919年,万籁鸣进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以后与其弟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共同创研动画片。“万氏四兄弟”于1926年完成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1935年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问世。1941年,他们又完成了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1949年,万籁鸣先生去香港,1954年秋回到上海,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1961年至1964年,万籁鸣先生导演了动画巨片《大闹天宫》,先后获得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最佳影片奖、第二十二届英国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在国际国内赢得很高声誉。万籁鸣先生晚年仍关心中国动画片事业,积极参予美影厂的各项活动。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乐小玲(中)14岁失去父母,后来靠自己拼搏办起江西东乡县市内公交公司。去年起,她出资帮助12名孤儿上学。图为她与孤儿们欢度周末。朱建安汤民摄影报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