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0日人民日报 第10版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进一步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中共农业部党组
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是党的农村政策的核心内容。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要长期稳定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完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江泽民总书记也强调,中央制定的延长土地承包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政策,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农业部党组在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重要性。只有土地承包关系稳定,才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的大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既坚持了土地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又通过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了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紧密结合;既赋予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又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既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又理顺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并由此带动了整个农村经济改革,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显著增长,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十多年的改革实践表明,在农村,农民最关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稳定。正因为如此,我们党始终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和选择,对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不断进行总结、完善和推广,并把它确立为党在农村一系列基本政策的核心和农村经济的一项基本制度。在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了5个“一号文件”,强调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为了使农民吃下土地承包政策稳定不变的“定心丸”,1984年,中央提出土地承包期15年不变;1993年,中央又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同年,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把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写入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等一系列方针政策必须长期坚持和稳定,任何时候都不能犹豫和动摇。因为,这一基本制度是党的农村一系列政策的核心,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乃至农村社会稳定的基石,而土地承包关系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当前,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是稳定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总体上也是稳定的。据初步统计,全国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97%左右。自从1993年中央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以来,各地陆续开展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据我部对23个省(市、区)的统计,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已有63%左右的村、组完成了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广大农民群众对中央提出的延长土地承包期政策普遍拥护,各地在贯彻落实这一政策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总体上保持了党的农村基本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在土地承包经营方面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一是有的地方在第一轮承包到期后没有及时开展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二是有的地方随意改变土地承包关系,以各种名义强行收回农民的一部分承包地,重新高价发包,加重农民负担;三是有的地方在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违背农民意愿,搞强迫命令,引起群众不满。虽然这些局部性、苗头性的问题发生在少数地方,但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当前,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
一是正确处理“大稳定与小调整”的关系。承包土地“大稳定、小调整”的前提是稳定。稳定主要是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期限、稳定土地所有权。当前,做好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关键是搞好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的工作。对因人口、劳力、土地等生产要素变化较大,人地矛盾突出的地方,可以进行必要的“小调整”。但是,“小调整”是有条件的,只限于人地矛盾突出的个别农户,不能对所有农户进行普遍调整。“小调整”也必须经过必要的程序,不能利用“小调整”提高承包费,增加农民负担,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硬性规定在全村范围内几年重新调整一次承包土地。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必须抓好“两个控制”:一是严格控制“机动地”。目前已留有“机动地”的地方,必须将“机动地”严格控制在耕地总面积5%的限额之内。目前尚未留有“机动地”的地方,原则上都不应留“机动地”。二是“口粮田”、“责任田”、“经济田”、“机动地”等,其承包费都必须纳入村提留乡统筹的管理范围,严格控制在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以内。
二是处理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从总体上看,目前集体经济实力还比较薄弱,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不少村庄,集体经济没有实力,难以发挥组织协调的功能,更缺乏为家庭经营提供服务的能力,迫切需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但是,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必须坚持依靠生产发展和自身积累,不能以壮大集体经济的名义削弱家庭经营层次。在实践中,应该积极开辟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的渠道,通过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采取股份合作制等办法寻求新的经济发展门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目的在于更好地为家庭承包经营服务,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因此,决不能在农民承包地上打主意,更不能把农民的承包地收回来“归大堆”。特别是非农产业不发达、集体收入来源少的地方,要防止以增加集体收入为名,通过提高“机动地”的比例、收回承包地高价发包、提高土地承包费等办法,变相加重农民负担,侵犯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正确处理农户家庭经营与适度规模经营的关系。实践已经证明,扩大生产规模、提高规模效益的途径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广大农村兴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不仅同样能达到增加产品数量,优化产品质量,提高规模效益的目的,而且提高了农户经营的经济效益。
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规模经营是一种重要形式。在我国目前实行适度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中,有80%以上是实行家庭经营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严格的前提和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绝大多数的农村劳动力已经稳定地从农业转移到二、三产业,土地不再是大多数农民主要的生产资料和谋生手段。同时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还要具备较为健全的农业服务体系,能够提供良好的社会化服务。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农村还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是否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应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要防止和坚决制止那种不顾客观条件和农民意愿,用行政命令办法强制推行的错误做法。
四是处理好土地整治与稳定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家庭承包经营与集体统一服务相结合,可以在农业生产的开发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当前突出的问题是需要集体统一组织的农田水利等基本建设有所弱化,成为农业生产持续发展的一大隐患。一些地方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整治,包括兴修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基本农田、改土、围垦、治沙、建设大面积丰产方、搞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不仅改善了生产条件,同时使耕地面积扩大和连片,便于农业机械作业。但由此也不可避免会引起一些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格局的变动,触及到农户基本的权益,如果工作做得不好,就容易产生矛盾。要处理好这一关系,一是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生产的基础仍然应当是分户承包、家庭经营;二是要发挥集体的统一协调服务作用,主要是在土地整治中进行统一组织,在生产中提供统一服务,以此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需要注意的是,集体统一整治土地确实需要动农民承包地的,也必须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进行民主协商,维护承包合同的严肃性,不能采取强制手段调整农户承包地,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
当前还要注意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在解决因为人口增减而产生的人地矛盾等问题时,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不能因此而影响面上延长土地承包期限政策的落实。解决人地矛盾的具体办法要有利于稳定,即使是纠正某些不适当做法或进行必要的调整,也要避免引发新的矛盾,防止产生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要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要充分考虑到农时季节,不能因延长土地承包期工作影响农业生产。
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是党在农村的一项基本政策。这一政策稳定了,其他农村政策的稳定和农村改革的深化就有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把延长土地承包期、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的工作做好,以进一步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进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谈

  辩证地发展城乡经济
中共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委书记葛燎原
有人认为,城市和农村的经济发展,是一对矛盾的主体:城市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牺牲农业的基础上,农村经济的发展,会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速度。这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曾使各地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走了不少弯路,翠屏区也不例外。
翠屏区是四川省宜宾市的一个县级行政区,作为地区首府所在地,过去宜宾市经济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以城市为主,突出发展城市经济,对农村经济的发展重视不够。与四川省其他农业大县相比较,宜宾市的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撤地设市之后,四川省和新组建的宜宾市对翠屏区提出了1998年要实现农民生活奔小康的奋斗目标。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任务,翠屏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区委“一班人”和全区上下经过反复讨论,一致认为,要使翠屏区经济有新的快速发展,必须确立新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的核心,就是要辩证地、协调地发展城乡经济。大家认识到:城乡经济的发展,不应当是相互矛盾的,而应当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城市在发展自身经济的同时,应该给农村经济留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将为城市工业产品提供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反过来,农业生产也不能简单地为了生产而生产,而应该随时调整农产品生产、加工结构,适应市场需求,这个市场主要就是城市市场。把农业生产定位在城市市场上,将为农村经济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潜力和后劲。认识统一后,区委、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为贯彻这一新的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保障。
首先是加大领导工作力度。翠屏区以往农村经济发展较弱,首先体现在农村经济的领导力量不强。今年是翠屏区如期实现小康建设的关键一年。区委、区政府以加快小康建设为契机,加大了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领导力度。从区委、区政府到各乡镇、街道都组建了由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做到组织健全,领导到位,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奖惩逗硬。以小康建设为突破口,全区上下形成了讲农业、抓农业、兴农业的高潮,农村经济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第二,城市建设充分考虑农业的利益,以农业为大局,一切工作以不影响农村经济发展为前提。近年来,翠屏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各种城市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成立翠屏区后,一些人认为应当向城郊区扩展,加快城区建设步伐。针对这一情况,区委、区政府及时制定了保护耕地的有力措施,明确指出城市建设不应以牺牲农村为代价。仅城市建设这一块,就节约耕地500余亩。不仅如此,翠屏区还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农村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为农业服务的市场建设,构建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城市的辐射作用。全区已建成51个农产品综合市场和21个金融、技术、信息咨询、劳动力等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市场网络,使城市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信息源地和市场载体。
第三,努力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为城市工业产品培养更加有效的购买力市场。翠屏区在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减轻农民负担各项政策的同时,还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民的优惠政策,如减免农税提留、扶持生产贷款、对贫困户免交粮油定购等措施;各乡镇也针对本地实际,制定了一些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发展集体经济、致富奔小康的扶持优惠政策。在农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前提下,城市一些生产涉农生产资料、消费产品的企业,效益日益见好。一些生产不景气的国有小企业,也开始尝试面向农村市场,生产涉农产品。
第四,引导农民瞄准城市需求,追随城市市场,不断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以自己产品的特色优势迎接市场挑战。市场行情变化莫测,如果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农民的生产往往容易陷入盲目,遭受损失。区委、区政府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引导广大农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大力开发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我们引导农民积极调整了产业结构的布局,不断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增强农业生产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还坚持以产业化为依托,加强城乡经济的联系,使之在城乡一体化的产业链上,互相促进,协调发展,从而使城乡经济进入了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杂谈

  多调查少检查
汤宏
近几年来,各种各样的检查评比、升级达标活动使得基层不堪重负、怨声不断。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迫切希望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到基层多调查,少检查。
“多调查,少检查”是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习惯了计划经济和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广大农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到政策、技术、资金、信息的扶持,从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建立健全,到各市场主体利益的调整和衔接,农民群众面临着大量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有许多问题同样也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新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和矛盾,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进农村改革健康和深入发展。群众最讨厌和反感的就是问题尚未解决,一些领导和部门便要总结经验,检查评比。
“多调查,少检查”也是政府转变职能的需要。随着政府向“小政府、大服务”的转变,特别是领导方式从行政指挥型向服务引导型转变,群众需要什么服务,怎样为群众服务,如何提高服务效益和质量,都需要深入到农民群众和生产实践中认真研究,仔细分析,这样也才能真正发挥各级政府和部门在引导、带领和帮助群众发展市场经济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更快地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多调查,少检查”更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干部作风的要求。农民群众需要的是上级部门和领导干部深入实际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而不是搞升级达标等“花架子”;欢迎的是深入基层,真心实意地解决问题,而不是劳民伤财、走马观花的检查评比;企盼的是与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出主意,想办法,提供帮助,而不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指手画脚。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新事

  天门有条农事热线
杜若原王云鹤
“您想种生姜?行!我向您推荐一种山东引进的‘黄心姜’,产量高,效益好……”
“您的水稻生病?什么症状?……噢,这是一种常见病,您可以这样配置药剂……”
日前,笔者在湖北省天门市陆羽镇农事热线咨询站,听到该站站长田源平正在热心回答农民打来的一个个热线电话。每天上午8时至10时30分,天门的农民只要拨通“5225449”就可获得有关种植、养殖、加工方面的产供销信息服务。这条热线自去年11月初开办至今,已为农民提供各类咨询服务近千次。
天门是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农民们致富的愿望很强。据介绍,这两年陆羽镇政府部门每天都要接待一些前来探求致富门道的农民,有的农民为了咨询一条信息,甚至搭长途汽车赶来。于是镇委、镇政府决定筹划搞个电话热线咨询站,组织农事专家给农民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农民有问题只用拨个电话,岂不又省时间又省钱?
咨询站刚成立时,麻阳镇一位老农民因水稻生病紧急求助,工作人员及时通过热线电话给予准确治疗,使他获得了好收成。今年春节期间,这位农民特地打来电话表示感谢,称赞这条热线是农民发家致富的好帮手。
该站成立后,每天都要接入近10次热线电话,还有从四川等地打来的长途。这条热线不仅为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还给政府与农民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在陆羽镇谌桥村,村长杨银山对农事热线赞不绝口:“去年,我们依靠农事热线电话提供的信息,生产的辣椒、棉花等在省内外俏销,获得了几百万元纯收入。”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绿色歌谣
——河南淅川县仓房乡造林灭荒纪事
贾文涛
“造林是好事儿,人人都有份儿”,“建房木料不用愁,自留林里走一走”,“想吃水果不用慌,柑桔雪梨满山岗”。这是河南省淅川县仓房乡农民尝到造林甜头后新编的歌谣。目前,这个山区乡全部灭荒,森林覆盖率达78.40%,人均森林面积达10.5亩。
曾经历“大炼钢铁”劫难的仓房,境内林木所剩无几。农民烧柴要乘小划子船过丹江水库到湖北的大山里去砍,胡坡村有一家三口过江砍柴,结果船翻人亡。
仓房乡制订了“靠山吃山、以林养民”的规划,矢志把仓房群山披上绿装。
全民动手,植树造林。领导首先挂牌植树,营造“领导示范林”。乡政府每年把各村组林业生产任务定死,责任到人。为解决种苗、技术问题,除乡里建成占地1000亩的林场外,全乡13个村建成13个村级林场,植造样板林,并负责从采种、育苗到挖穴、施肥、修剪、喷药等提供全程服务。为激发群众的造林热情,80年代中期,该乡就推出了幼林发放林权证,限期造林,允许继承、转让;成林承包到户,经主管部门审批,允许减伐(伐1种3)等激励措施,大大推动了造林灭荒进程。
管护严格,封山育林。为确保栽下的苗木尽快成林,乡里与群众签订了护林公约,划定封山区域,统一修建护林房130多间,全乡128个村民小组各选一名责任心强的专职护林员,长年守山护林,并核评优秀护林员,进行重奖。1989年以来,累计奖励护林员电视机16台,现金10万多元,充分调动了护林员的积极性,把封山区死死封住。对违犯公约者,严惩不贷。一个干部家属放羊误入封山区,被护林员照章罚款470元。
高效开发,培植经济林。为提高林地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自1990年开始,该乡要求每个村建成一个面积百亩以上的果园,逐步把低产低效的薪炭林、残次林改造为高产高效的经济林。目前,该乡已建成万亩柑桔基地,栽种板栗、雪梨、苹果、甜柿、大枣、银杏等3万多亩,亩效益由过去的50多元提高到1000元—9000元,仅此一项,全乡年人均可增收480多元。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张北推进农业科技革命
本报讯河北省张北县在全县拉开了领导干部靠科技管理农业,农技人员以传授知识服务农业,广大农民将科技用于农业的农业科技革命序幕。
近年来,该县把第一生产力排在推进农业发展的第一位,切实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了农业科技组织,形成了县有农业技术站、植保站、庄稼医院;乡镇有农技推广机构;村有农技服务组织;户有科技明白人四级农业科技网络。单项科技入户率达95%以上。
坚持实际、实用、实效“三实”原则,把农业科技知识传到乡村及千家万户,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是张北县以科学技术推进农业发展的高招。仅今年以来,全县就实施了旱作农业、“1275”高效农田建设、种子产业化、蔬菜基地建设、名优特新基地建设5项重点工程。(林菲朱美)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东海丰收之后抓增收
本报讯连续3年粮食丰收的江苏省东海县,今年通过实施“三大”战略,多轮齐转,多路并进,抓粮食加工转化增值,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三大”战略即稳定提高粮食产量,保持农业大县地位;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使之成为增收的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使之成为全县工业和财政收入的一大支柱。为此,今年以来,东海县在畜牧业上实施“百(头牛场)千(头猪场)万(只禽场)工程”和“粮食深加工工程”。目前全县共有百头牛场11个,千头猪场29个,万只禽场9个,全县上半年生猪饲养量88.7万头,大牲畜18.8万头,三禽1410万只,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13.7%和21%。 (何宜坦金同启李祥龙)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四面八方

  浮来山镇旅游农业成效显著
本报讯被称为“中国银杏第一镇”的山东莒县浮来山镇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成效显著。
浮来山镇充分利用本地气候适宜银杏生长的优势,大力发展银杏观光农业,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依照国家园林风景区标准,在浮来山下建起了万亩银杏园。银杏园建设坚持高标准、新模式、园林化,采叶园、苗圃园、结果园、间作园多种模式并举,林间水渠贯通,各种园区浑然一体,既是庞大的创收基地,又是迷人的园林风景区,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和专家学者前来旅游考察,受到了联合国经济林专家的高度评价。(史宗义)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江苏省如东县正大种子公司从国外引进优质高产蔬菜、瓜果良种,带动了当地农村瓜菜生产的规模化发展。这是公司育种研究生产基地一角。新华社记者孙参摄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地处桂北山区的广西资源县,许多群众靠植树造林脱贫致富。图为中峰乡社村的竹农王修玉正在开垦修复毛竹林。阳林瑞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