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伟大母爱的诗赞
——评舞蹈诗《鄂尔多斯情愫》
冯双白
歌颂母亲的诗篇,大概在每一个民族的文化里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刚刚获“五个一工程”奖的《鄂尔多斯情愫》是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鄂尔多斯歌舞剧团演出的大型民族舞蹈诗,最近在北京连演数场,大获观众好评,看后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演出的剧场里,艺术家们铺排开湛蓝湛蓝的天空,从悠远的天际,飘起高亢的、悠悠的蒙古族牧歌长调;行云般缓缓流动的,是那成群的牛羊。地平线上,驶来了大木轮的“勒勒车”。车上,一位鄂尔多斯的母亲,温柔地抱着自己的乳儿,用最最甜润的乳汁哺育着他。时光荏苒,儿女成人,年轻一代战胜了风沙和干旱,在大草原展开新面容的时刻,为母亲采摘来带着清晨露珠的鲜花,献上了奶酒,唱起了祝福母亲生日的歌……
艺术上的成功,首先来自充满浓郁民族风格的歌舞。鄂尔多斯高原,是一个哺育了许许多多文学艺术家的地方,说起鄂尔多斯,很多人自然会想到电影《鄂尔多斯风暴》、舞蹈《鄂尔多斯舞》、民间故事《森吉德玛》及其同名舞剧,以及无数动人的歌舞。其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成为高原上指明南北的标杆。非常可贵的是,年轻一代的舞蹈家、音乐家们,没有妄自菲薄,仍旧在传统文化宝库中上下探寻,所得到的,是动人的、纯净的艺术形象。与近年来一些浮华的、追着时髦风的表演相对照,《情愫》的整场演出里,看不到一点点矫揉造作,看不到一丝丝病态,粗犷的男性力量和妩媚的女性之美,长调悠长,短歌急促,都是那样坦坦荡荡地、颇有些潇洒地表露出来,让久居城市烦嚣中的人一下子如沐浴清风,如临清渊,不由得从心中叫出一声好来。真情,真心,真意,是《情愫》在艺术创作上的鲜明追求,它比兴于自然的美丽而讴歌人心的善良和母爱的温煦,又于平凡中追索永恒的东西,这是很可贵的。
当然,所有的艺术创作都证明,仅仅有好的愿望,没有好的艺术手段,是不足以成功的。在这方面,《情愫》的创作在全剧的结构上,在艺术表现的方法上,都有些新意和好“点子”。特别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它的结构。全剧采用蒙古族人民礼仪上常用的蓝、白、黄、绿、红等色调作为结构上的着眼点,分幕不分场,特别适合于营造大的艺术气氛。同时,由青年舞蹈家赵霞所扮演的母亲,又贯穿在整个演出当中,给人深刻的印象。《情愫》不重叙事,却营造了一个质朴而富于诗意的氛围;它不是舞剧,却塑造了母亲、儿子等艺术形象,它没有故事情节,却有着好看耐看的艺术空间,一个没有悬念却有着诗歌艺术的灵性和激情的空间。诗歌一样流动的艺术时空与现实中内蒙古人民所创造的时代空间交相辉映,艺术的虚拟与现实的时代精神自由转换,使人在轻松的欣赏中,不期然地得到了启迪。色块式、篇章式的结构里又适当穿引着人物形象的贯穿线,可以称得上是一种板块着色和人物点睛相结合的彩线穿珠式的艺术结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近年来,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创作中的“风情歌舞热”的热度一直持续不下。以风情歌舞透视特定民族或地区文化的特点,以“新、奇、特”的歌舞演出吸引当代剧场里的观众,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仅仅以风情作为一种文化猎奇的视点去“勾引”观众,甚至以某些低俗的演出去迎合低级趣味,那是与艺术的原旨大相径庭的。反观《情愫》,整场的演出,歌从心里唱起,舞从情深处来,让我们原原本本地领略草原母亲博大而宽广的胸襟,感受了草原儿女对于母亲的热爱、景仰和崇拜,曲调是耳熟的,舞律是传统的,但是,艺术的形象却颇见新意。
因此,我们可以说,从艺术结构和形象构成等方面来判断,《情愫》在鄂尔多斯歌舞团的历史上,探索了一条新路,具有超越自我的性质;它的演出成功,是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工作中深化改革、大抓艺术精品的一个新收获;在中国当代民族歌舞创作历程上,在突破风情歌舞创作模式上,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母爱是最值得歌颂的。《情愫》是唱给草原母亲的一曲无尽的赞歌,也是献给人间每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的赞歌。今年,恰逢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鄂尔多斯情愫》是献给这大庆时节的一份厚礼,歌声起处,蕴含了与祖国风雨同舟的衷心祝愿!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楚剧《中原突围》观后
梁晓声
此前我不知中国还有一个剧种叫楚剧。革命老区湖北大悟县的楚剧团进京演出《中原突围》,邀我观看,于是才知道了。
楚剧的唱腔并不难懂,对我而言,即使不看字幕,认真听,也是听得明白的。对白是略带湖北语音的那一种普通话,听来也较入耳。
《中原突围》的内容,反映的是一段革命历史“围剿”与反“围剿”的大事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的革命军队,粉碎蒋介石军事“围剿”与歼灭企图的一部分。当时国共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悬殊,蒋介石在军事上占着绝对的优势。
1946年6月,“停战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便秘密调集了三十万大军,围攻湖北宣化店,妄想在四十八小时内全歼李先念领导的共产党中原部队。而李先念以大智大勇,指挥若定地完成了六万革命部队的中原突围,不但使蒋介石的围歼计划彻底落空,而且牵制了国民党的三十万大军,援助了华北、华东和东北战场上的解放战争……
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外国史学家和军事史专家们看来,有着许多不可解的谜。毛泽东在论述中国革命的前途时曾说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外国史学家和军事史专家们搞不明白的是——为什么动辄便能调集几十万近百万武器精良的大军的蒋介石,在几十年间,对由手持大刀长矛的农民组成的共产党军队,一扑再扑,一“剿”再“剿”,一困再困,欲灭之心不可谓不切,讨伐之举也不可谓不频,却不仅没有扑灭那“星星之火”,反而被“星火燎原”之势“烧”到台湾去了呢?
而要明白这一点,其实也并不难。只不过外国的史学家和军事史专家们首先得明白一点——那不是单纯的军事分析和研究所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的。那首先是一场在争取民心的胜负方面进行的较量。
即使放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的成功,在发动人民、教育人民、感动人民、依靠人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无可匹比的。
蒋介石的失败,归根结底,是因为它已经没有任何依靠人民的资格可言了——全中国人民抛弃了他。
中国共产党的胜利,归根结底,是人民的胜利。当人民将一个党看成自己的党,将一支军队看成自己的军队,那一党那一军队,实际上已经掌握着起码一半胜利的机会了。
这是中国的革命史给我们的教育。
也是《中原突围》给我们的启示。
发动人民教育人民的先决条件是——感动人民。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为了人民的解放抛头颅洒鲜血的万千事迹,深深地感动了中国人民。
《中原突围》给我们的启示,在今天仍应被深刻的思考……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寻常人家》讲述不寻常的故事
安徽省青阳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叶新太四十余年来无偿收养孤寡老幼近二十人,以一颗平常心写下一段千古佳话。根据这一真实事迹改编的二集黄梅戏电视剧《寻常人家》,集中表现了主人公善良而又宽阔的胸怀,展示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相互扶持、真诚友爱的传统美德。在日前举行的《寻常人家》座谈会上,戏剧电视界专家们认为该剧视角新颖,主题深刻,唱腔优美,对黄梅戏电视剧的发展有着开拓性的意义。
该剧由安徽电视台、安徽池州地区文化局联合摄制。编剧方文章,导演雪村,主演马自俊、汪静等。(晓青)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红十字方队》带着清新走向荧屏
由总后电视艺术中心和中央电视台影视部联合摄制的十四集电视连续剧《红十字方队》,是一部军事题材的校园青春片,也是国内第一部全景式反映军医大学生活的长篇电视连续剧。该剧从一群“金榜题名”的青年学生进入军校大门展开,以他们的成长历程为主线,塑造了一组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艺术群像,通过一串串既司空见惯又鲜为人知的故事,开掘人物内心世界,强调了环境对人的巨大改造作用,讴歌了新一代青年军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
该剧由荣获过飞天奖、五个一工程奖的青年作家马继红、高军编剧,由近年来在各项电视评奖中连续捧杯的青年导演王文杰执导。该剧除了在全国的四所军医大学拍摄外,为展现毕业生的生活,数九寒天,剧组冒着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前往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拍摄,并成功地组织了场面宏大的战地救护演习。该剧已于近日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晓雪)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电视剧《人间情债》细说当代人恩怨亲情
改革开放使中国大地日新月异地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社会的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然而有些东西却是不会变的,她在时代大潮的冲击下益发放出光彩,那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由北影电视剧部和中国天平文化发展公司联合摄制的二十集电视剧《人间情债》,透过为人厚道的普通工人田伟、心地善良的普通女工王娟,与经不住世俗诱惑处处追求时尚的常小飞、梁明丽之间围绕婚恋继而为取得孩子抚养权而发生的恩恩怨怨,以细细道来的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情感,朴实生动地展示出民族优秀传统道德以及人性之美。(西文)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让优秀影视片进校园经验交流会在京举行
如何让优秀影视片走进校园,成为德育、智育教育的有力手段,已越来越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全国中小学影视教育协调工作委员会、《中国教育报》、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联合在京举行“让优秀教育影视片走进校园”经验交流座谈会。
为了充分发挥优秀教育影视片在中小学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独特育人作用,国家教委、广电部、文化部在去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中小学生教育影视片推荐和发行放映工作的通知》,并成立了“全国中小学生影视协调工作委员会”。“协委会”在今年四月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了第一批十四部优秀影片。为推动首批优秀影片进校园,中华爱子影视教育促进会与《中国教育报》在全国开展了“让优秀教育影视片走进校园”的征文活动。活动开展以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支持,学校师生热烈响应。此次经验交流会正是在征文的基础上召开的。会议期间来自上海、天津、重庆等七省市的教育界代表与在京的电影界人士邀请各方人士就优秀教育影视片的创作、生产、发行、放映、组织观看等问题做进一步的交流与探讨。(山夫)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国产片发行研讨会暨交易会召开
为总结交流国产影片发行放映工作经验,探讨解决当前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日前在京召开了国产影片发行研讨会暨交易会。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广州市电影公司、电影频道、总政、武警部队主管电影发行的负责人,及八一厂、北影等十多家电影制片厂的代表聚集在中国电影公司,在为期三天的会上,交流今年上半年电影市场的情况,总结《大转折》、《鸦片战争》、《红河谷》、《离开雷锋的日子》、《夫唱妻和》等影片在“中华院线”发行放映的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开拓国产影片市场。会议期间放映了《彝海结盟》、《男孩女孩》、《徽商情缘》等十六部优秀国产影片供各地选购。(西央)


第4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大鳄浮头》展现股市风云
一部反映我国股市从起步到发展十几年风雨历程的二十集电视剧《大鳄浮头》,日前在我国股市发源地深圳开机。
由珠海电视台和北京双视文化有限公司联合拍摄的这部电视剧通过五个不同层次的家庭及男女主人公角逐于股市中的经历,表现了人们对新生事物的不同态度,从而构成一幅当代社会五光十色的生活画卷。
“大鳄”即股民们对股市中呼风唤雨者的戏称。股市小天地,人生大舞台。该剧在股市这个大背景外,还涉及金融、商贸、演艺圈以及反贪、涉外婚姻等方方面面,多视角、多层次地反映了我国向市场经济迈进中错综复杂但却坚实的步伐。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作家班的习辛出任制片人,剧作家黄兴华辛勤创作长达三年之久,完成了此剧剧本。曾三次荣获“飞天奖”的国家一级导演王大鹏担任该剧总导演。倪大宏、韩月乔、刘冠雄、刘世龙联合主演该剧。(文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