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6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经济)
专栏:

  威震峡江的二十四小时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实战演习纪实
新华社记者施勇峰
从10月14日上午8时到15日上午8时,三峡工程在长江南北两岸同时展开了大江截流实战演习。这是三峡工程开始施工5年来最为壮观的施工场面:大江截流围堰的4个堤头上,大型装载车一个跟着一个,如同一群威武的雄狮,紧紧地盯着长江中咆哮的激流。
14日8时整,实战演习命令下达。顿时,峡江一片怒吼,数十辆载重77吨的卡特自卸车,向4个围堰堤头冲去,将成吨的石块倾泻在江中。与此同时,江面上疾速驶来一艘艘满载石料的小船,在围堰龙口段进行水下平抛垫底。第一个小时,上下游围堰口门上就填上了6800多立方米土石料。
老天爷似乎要考验三峡建设者的意志,9时刚过,大雨滂沱。但人车锐气不减,抛投高潮迭起。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工程的大江截流是世界水利史上难度最大的截流。这次演习的目标,是要同世界纪录较量一番。1978年,巴西和巴拉圭人曾在伊泰普电站的截流中创造了24小时龙口抛投14.6万立方米的世界纪录。
入夜,1800多名参战者越战越勇,以排山倒海之势,直逼伊泰普纪录。今天凌晨2时,工地上发出了响彻峡江的欢呼:三峡建设者只用了18个小时时间,就一举打破了伊泰普截流创造的世界纪录。
整个实战演习都是在大流量、深水位的条件下进行的。24小时长江流量一般都在每秒1.7万立方米左右,比世界水电工程最大截流流量超过每秒9000立方米。演习投入的机械设备、参战人数、施工方式、组织指挥,全部模拟11月8日龙口合龙时的情况。
夜间抛投,下游左岸围堰堤头曾出现过几次面积不大的坍塌,这些小小的惊险没有超出预料,参战人员果断及时地进行了处理。围堰戗堤继续稳稳向前。
15日早上8时,大江截流演习全线告捷。24小时共抛投土石料19.4万立方米。与一般演习不同的是,这次演习是三峡截流施工实实在在的一部分。经过这场激战,三峡工程二期围堰上游口门由260米束窄到190米,下游口门由270米束窄到255米。大江截流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新华社宜宾10月15日电)


第2版(经济)
专栏:

  天然气和我们的明天
本报记者冉永平朱竞若
空气污染、酸雨、地球变暖、臭氧层变薄,石油为全球经济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为我们带来忧虑。展望21世纪民用洁净能源,正在北京召开的世界石油大会关注天然气的发展。
来自俄罗斯的专家热情洋溢地推崇天然气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与石油和煤炭相比,天然气仅仅散发出极少的二氧化硫,微量的一氧化二氮,使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排量少,不产生悬浮粒子,用后也无废渣。的确,天然气利用接近能源总量一半的俄罗斯,为全球树立了这样一个典范:以最小的代价面对环境问题。
尽管对需求量的分析略有不同,但与会专家一致的看法是:21世纪,在整体能源需求增长中,天然气增长份额将居首位。它是解决能源与环保冲突的首选资源。
近年来,天然气最引人注目的变化是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发电。天然气在美国和欧洲曾被认为是“贵重资源”,但随着天然气被大量发现和新技术的应用,它的经济性日益显示。一位专家提供了这样的数据:用天然气发电,电厂基建成本只有采用脱硫技术的燃煤电厂的一半。
下个世纪,天然气民用将更为广泛。来自欧洲的代表认为,要提高大气质量,应大力推广改善尾气排放的天然气汽车。奥地利专家向大会提供了汽车使用压缩天然气行驶的详尽的试验报告。俄罗斯专家介绍,在俄国,世界上第一架靠天然气推动的样机已经过试飞,水上运输的“天然气化”也正在研究中。
与会专家认为,东亚地区广阔的市场,将极大地推动全球天然气事业的发展。目前,日本、韩国和中国的台湾省,是世界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进口者。与世界相比,我国天然气的利用才刚刚起步,但展现出十分广阔的前景。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专家赵秀光认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浙江、上海和江苏五省市人口密集,经济增长迅速,环境质量亟待改善,他介绍,目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福建利用天然气的可行性研究已经完成,在下个世纪,对近海天然气和进口液化天然气的利用,可望对这里的环境质量改善作出较大的贡献。
来自壳牌公司的代表认为,20世纪的世界贸易中,天然气多被液化后用轮船运输,在下个世纪,大规模地采用管道运输,将是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全球天然气的储藏有两大富集区——俄罗斯与中东,各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左右。专家们描绘全球天然气管网建设的宏伟景象:
在欧亚大陆,管线建设以向17个国家供气的俄罗斯为中心,延展各方。向南输气的亚马尔—欧洲管线网已开始建设,这条管线从俄罗斯发端,穿越白俄罗斯、波兰和德国,全长5802公里,沿途将建34个压气站。向西输气的北欧项目正在进行经济可行性研究,它从俄罗斯通过芬兰、瑞典和丹麦再向南延伸。向东,俄罗斯的输气管线将进入中国。更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让横跨欧亚大陆的输气管线继续穿山越海,从中国境内向东延伸至韩国,终至于日本。多家跨国公司对这样的设想表现出浓厚兴趣。在中东地区,总投资超过200亿美元的三条向欧洲输气的管线已完成可行性研究,因多种原因目前搁置了下来。降低输气管道建设成本,加强跨国合作,对天然气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峡工程移民首期安置近10万
本报讯记者董建勤从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所属移民开发局召开的情况介绍会上获悉,截止到9月底,三峡库区已搬迁安置移民8.23万人,加上坝区已安置人员总计近10万人,到位资金78.72亿元,能够保证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的需要。
据该局新闻发言人介绍,1993年到1997年底为三峡工程移民安置的第一阶段,已建造房屋334.59万平方米,动迁工厂179家,开发土地10.4万亩,标志着一期移民工程目标顺利实现。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由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和输变电工程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移民搬迁工作具有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整个库区淹没面积632平方公里,涉及湖北、重庆两省市22个县(市、区),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预计搬迁总人口近120万。


第2版(经济)
专栏:

  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法律国际研讨会召开
本报讯记者朱剑红报道:由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和世界银行联合举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法律建设国际研讨会”,10月15日在京召开,80多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给会议发来的贺信说,在中国举办这样一次高层次经济法律国际研讨会,研究讨论21世纪中国经济法律建设问题,尚属首次。他说,中国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制定有关的经济法律加以引导、规范和保障,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国家体改委副主任洪虎介绍,1979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制定了300多件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制定了700多件行政法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了4000多件地方性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制定发布了2.4万多件行政规章。


第2版(经济)
专栏:

  政策引导走向集中
中部地区加快乡村城市化步伐
本报讯记者张毅从建设部获悉:近几年来,我国中部各省、市以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实事求是制订政策措施,引导农民向城镇集中,乡村城市化建设取得显著进展。中部地区整体城市化水平由1994年的18.5%上升到1996年的19.6%。
中部八省一市(皖、赣、湘、鄂、豫、川、晋、陕、渝)人口占全国的41.4%,其中村镇人口4.33亿,占全国村镇总人口的44.44%,其小城镇数量占全国总数的一半。因此,中部地区小城镇建设对于全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近年来,中部各省都在与小城镇建设相关的乡镇企业发展、土地使用、投资体制、户籍管理、市场流通等诸多方面,切实加强了改革试点工作。如在土地使用方面,积极发展小城镇房地产市场,盘活小城镇的土地资产。在户籍管理方面,允许和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办企业,对符合条件的进镇农民给予小城镇户口,并积极探索小城镇户籍改革,推进农民向城镇集中。


第2版(经济)
专栏:

  发挥技术优势营造“航空母舰”
企业技术中心显示强大生命力
本报青岛10月15日电记者宋学春报道:自1993年国家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作以来,国家经贸委、国家税务总局和海关总署共分四批认定了180家企业技术中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迅速推进,这些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记者近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企业技术中心工作现场交流会上获悉:去年,这180家企业技术中心共投入科研开发经费102亿元,约占同期销售收入的2%,其中用于技术中心建设的经费投入为23亿元。有72家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超过销售收入的3%,26家企业超过5%。技术中心共完成产品和技术研究开发项目6250项,其中具有国际水平的520项,国内领先水平的1907项,已经投入批量生产的2411项,正在进行的中长期研究开发项目2188项。
据悉,各企业的技术中心有力地推动了企业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形成,促进了企业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如海尔集团技术中心,1996年共开发新产品86项,申报专利252项。1997年上半年共申报专利成果230项,形成了一个工作日申报两项专利速度。


第2版(经济)
专栏:

  第82届广交会开幕
本报广州10月15日电记者刘霄报道:第八十二届广交会今天在广州开幕。上午9时30分,问世41年的广交会首次举行升国旗、奏国歌的庄严仪式。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会场内外的喜庆气氛达到高潮。
本届交易会的最大特点是名优特新产品,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唱主角。通过对摊位的分类管理,突出我国的名优产品。在纺织、家电、电子、仪器、建材、医疗保健等9个展区,展出6大行业33个门类的逾10万种商品。来自全国的48个代表团、6400多个摊位在这里一展风采,预计将有6万多名海外客商赴会。


第2版(经济)
专栏:

  英特尔公司增加在浦东投资
本报上海10月14日电记者萧关根报道:英特尔公司今天在此间向新闻界宣布:对位于浦东外高桥保税区的半导体芯片封装厂增加投资9900万美元,用于二期建设,从而使该厂的投资总额达到1.98亿美元,成为外高桥最大的企业。
这家工厂的一期工程是去年11月破土动工的,将于明年初竣工投产。主要生产用于移动电话、数码相机以及电脑的快速闪存产品。在一期工程开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英特尔公司即追加二期投资,表明该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今天,英特尔公司还宣布,在上海建立国际采购部中国分部,负责向中国的供货商采购材料,供给英特尔在中国及世界各地的企业的需要。据介绍,1996年,英特尔公司在中国的采购额已超过1亿美元,今后每年的采购额将以20%—30%的幅度增加。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峡截流龙口形成将适当提前
预计11月8日下午4时最后合龙
新华社宜昌10月15日电(记者施勇峰、熊金超)在今天下午举行的三峡工程大江截流首次信息发布会上,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贺恭说,大江截流龙口形成的时间将比原计划有所提前。截流全线合龙的最后时刻预计在11月8日下午4时。
据贺恭介绍,三峡截流围堰的施工进展十分顺利。到今天为止,上下游围堰江中口门分别只剩下190米和255米,围堰进占比计划目标有所提前,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施工中没有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按原定的截流围堰施工计划,130米龙口将在11月底形成,由于前一阶段进展顺利,有关方面决定将龙口形成的时间提前到10月25日至26日。接着在11月初将龙口束窄到40米,最后在11月8日用7至8个小时一举完成截流合龙。
贺恭还介绍说,10月6日正式通航的导流明渠目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泥沙淤积,这虽然不影响正常通航,但使明渠分流能力减弱,可能加大截流龙口的流量和流速,增加截流难度。这一情况已引起有关方面重视,目前一方面采取办法减少淤积,一方面将进一步做好截流时的安全防范工作,力求万无一失。


第2版(经济)
专栏:

  大明眼镜公司受顾客欢迎
本报讯北京大明眼镜公司10月12日度过60岁生日。这家老字号是由60年前的一家仅有十几个人的大明眼镜店发展演变而来的。多年来,该公司一直奉行“顾客至上,质量第一,信誉第一”的宗旨,深受国内外广大顾客的欢迎。
(颜景政)


第2版(经济)
专栏:

  哈尔滨双太电子公司投产
本报讯由中国、韩国、以色列三国四方共同投资兴建的哈尔滨双太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日前在哈尔滨落成并投产。哈尔滨双太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电子行业中最大的合资企业,是国内最大的电脑及电子零部件的专门生产基地。(申明河)


第2版(经济)
专栏:

  中美电信高层研讨会在大连召开
本报讯中美两国电信高层研讨会10月9日在辽宁省大连市召开。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主要议题是:世界电信信息业发展趋势及应采取的对策,国际电信信息业概况以及中美两国电信企业如何加强合作等。
(张书政)


第2版(经济)
专栏:

  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举行
本报讯第四届国际电力设备及技术展览会日前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该展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和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共同主办,北京国际展览中心承办,来自17个国家和香港地区的160多家公司参展。(王科)


第2版(经济)
专栏:

  翠竹饲料添加剂合格率高
本报讯广东省饲料工业协会不久前组织有关专家首次对饲料添加剂产品进行全面统检,共抽检了粤穗13个市中的50家企业生产的54个产品。广州(军区)翠竹饲料添加剂厂生产的翠竹牌猪用复合饲料添加剂为合格产品,总抽检合格率为83.3%。(陈国歧)


第2版(经济)
专栏:

  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在京设代表处
本报讯慕尼黑再保险公司10月13日在北京正式设立代表处。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已有117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专业性再保险公司,业务范围遍及150多个国家,总保费收入超过289.7亿德国马克。
(顾玉清)


第2版(经济)
专栏:

  金版中国地图和香港区域图面世
本报讯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和北京永嘉杰克工贸有限公司联合制作的纯金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域图,10月8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金版地图为八开幅面,全部采用千足金加厚金箔制作。(方云)


第2版(经济)
专栏:

正值小麦播种季节,河南省驻马店地区积极组织化肥供应。该市农资公司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购进化肥2万多吨投入市场。图为农民踊跃购买化肥的情景。 丁宏伟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