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青春雁阵列长空
——来自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的报道
郝向宏路琦万速成
当老区人民敲锣打鼓,用最热烈的仪式,用最高的礼节迎来他们盼望已久的志愿者时,志愿者们感到了乡亲们那殷切的期望,更感到肩头沉甸甸的责任。
静乐,地处吕梁山区,是全国592个国定贫困县中最贫穷的30个县之一。1996年全县农民人均收入663.8元,仅为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34%。高寒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土地贫瘠,干旱少雨。全县430多个学校校舍30%属危房,大部分学校严重缺乏教师。
1996年11月4日,共青团中央实施的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启动。首批22名“静乐项目”的青年志愿者汇集到地处黄土高原腹地的山西省静乐县,这批来自全国各地、平均年龄只有20多岁的青年将在这片远离都市繁华的大山中,进行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等待他们的是亟需人才、技术的学校、企业、医院,还有那些翘首企盼的山里孩子和乡亲们。
辛村故宫希望学校教学楼前一排矮矮的平房,是杨敏、洪哲等五位志愿者的宿舍。他们每个人都带了两个以上班的课,工作量很大。他们白天上课,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晚上辅导晚自习,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打成一片。他们开辟的第二课堂,包括组织学生成立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兴趣小组,还组建了萤火虫艺术团。艺术团成立不久,就在学校里进行了文艺汇演,还到周围的村子里,演给乡亲们看。
杨敏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小伙子,他看到静乐人一年四季吃不上蔬菜,就想着试种蔬菜。他买了农膜、化肥,在校园的一小块闲置的地上,建起了塑料大棚,种下油菜、菠菜、萝卜、豆角和黄瓜。志愿者和学生一起施肥、播种、整畦、浇水,现场讲授种菜知识,引起了学生的浓厚兴趣。杨敏还买来100只小鸡,开始养起鸡来。种下的菜长势很好,西红柿已挂满枝头,养的鸡成活率高达80%,如今每只长到1公斤多。在他们的带动下,周围的村民有的已开始购买地膜,试着种蔬菜,有的还试着养鸡。
田锋服务于静乐县为数不多的企业之一燕麦粉厂,该厂是一个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系列食品、饮料的企业,因而成为全县扶贫攻坚的龙头。田锋和同伴韩法军对厂子倾注了全部的热情和精力,硬是在恶劣的条件下,成功地完成了饼干生产线改造和燕麦饮料生产线设计安装的任务。在产品试制成功后,他们又专门跑太原、忻州等城市,积极地宣传、推销他们的产品。紧张的工作使田锋那原本瘦弱的身体更加单薄,近视镜片又多了好几圈。
还有言语不多、心地善良的湖南姑娘冒朝军,有经常骑着毛驴,翻山越岭去家访的王志荣,有携手同赴静乐的一对江苏恋人计承兵和黄燕,有准备扎根静乐的梅兴才……每个人都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一首激扬的奉献之歌。正如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姜大明同志所说,从志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扶贫接力的巨大感召力和震撼力,看到了当代青年为国分忧,勇挑重担,不畏艰苦,甘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跨世纪的青年!
22位青年在山区的扶贫行动,激起了大山外面的人们的关注。他们向静乐倾注了极大的爱心。志愿者身后有更多的志愿者。
志愿者张燕红向我们讲述了一位老人的故事,这位78岁的中直机关离休干部在给她的信中说,“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去,如果全国的青年都这样做,我们的祖国就有希望!”张燕红在假期看望了这位老人,并带回了老人和另外31位教师的2070元捐款及衣物,这些钱物救助了21名失学儿童。国家机关的老干部还捐赠了30双袜子和30双手套。张燕红的母校通县师范学校和昌平县城关小学专门开展了主题活动,捐赠了大批文具。
来自上海的志愿者陈其一和沈雷写了《大山的呼唤——来自贫瘠土地上的报告》在上海《青年报》上发表,引起了上海人对静乐的深切关注。除上海医药管理局和上海医药有限公司捐赠了10万元的药品外,上海精达表业公司赠送了血压计和听诊器以及20包衣物和大量文具。沈雷所在单位为静乐希望工程捐款1000元,为段家寨中学捐款600元以及图书、文具、录音机等。上海仪表集团供销公司也捐款1000元。计承兵、黄燕联系了江阴团市委、无锡团市委为静乐救助80名失学儿童,并捐赠3000多册图书和教材、练习册等。
张全亮是北京大兴建筑工程公司的党委书记,他把杨敏送进了志愿者队伍,又专程赴静乐看望,并带去了全公司职工的捐款捐物。大兴团县委听说杨敏要搞蔬菜种植,特地请教专家,根据静乐情况选定种子,无偿提供给学校。
在王树生等人的联系推动下,北京六一中学、花园村中学与康家会中学建成“手拉手”联谊学校,向静乐捐赠15000册图书、1000件衣服、2万件文具和2台计算机,康家会中学用北京师生的捐款设立了学生奖励基金,救助了60名失学学生,还打了一眼水井,新修了旗杆。每周一上午,全校师生在这里升国旗、唱国歌。在辛村、段家寨和康家会,团中央机关干部捐建了3座校园广播站,沉寂的大山中响起了新闻播报、诗朗诵和交响曲……
在静乐项目启动后不到半年,扶贫接力计划的第二个项目——广西百色项目招募志愿者的工作又开始了。一时间,招募办公室的电话铃声不断,报名咨询的信件如雪片飞来。不到一个月,在北京等地的四个招募点正式报名的志愿者就超过200人。
一对大学毕业同为英语教师的恋人在报名申请中真挚地写道:“我们愿意把参加一年的志愿服务作为结婚前最珍贵的礼物。”还附上双方父母对此表示支持的签名。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冯颖是国家信息中心《经济与信息》杂志社的记者,她说,她的同学鲁亚去年参加了扶贫接力工作,对自己触动很大,她愿意接过这个接力棒,到革命老区工作一年,为老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扶贫接力的消息也传到海外,远在大洋彼岸的澳籍华人胡泽民在写给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姜大明的信中说:“我曾是中国网箱养殖协会的副会长,我决心为祖国服务1年,我的服务完全是无条件的。”
6月18日,经考核选定的21名青年志愿者,背着简单行装,来到了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百色,并将在这里度过他们一年的志愿服务期。他们被分配在5个服务区共12个服务点,承担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技推广、企业管理和技术改造等工作。南方山区天气湿热,道路泥泞,蚊虫肆虐,通讯不便,此外还有饮食、住宿等诸多方面的不适。“我们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知道我们来这做什么。”冯颖,这位俊秀的北京姑娘,谈话间,目光里满是坚定。
继百色项目之后,在静乐所在地区忻州团地委和地区教委根据贫困地区师资严重缺乏和城市人才相对集中的实际情况,推出了“青年志愿者希望工程支教行动”,招募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的希望学校支教1年至2年。消息一传出,立即有数百名刚从大学毕业的莘莘学子热烈响应。目前,30名志愿者已经赴8个贫困县的12个希望学校任教。(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志愿者临走前,最后一次参加学校的升国旗仪式。左图为辛村故宫希望学校志愿者的食堂。中图为志愿者张燕红察看学生宿舍。右图为段家寨中学师生为志愿者计承兵、黄燕举行隆重的婚礼。 李建泉摄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今日星座

  许丰葵的“干”字诀
新华社记者高鹤君
在广东省潮阳市成田电工业区,许丰葵指着一片面积达100亩的工地说,这是公司的第二期工程用地,这一期工程建成之后,广东金港股份有限公司就将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料编织农资品生产基地。而在紧邻这片工地的金港股份有限公司的厂房内,生产线正日夜不停地生产着“金港”牌彩条布,并源源不断地流向东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广阔的市场。一种创业的自豪感浮现在许丰葵年轻的脸上。确实,从一个普通农民,到一个规范化股份公司的董事长,年仅32岁的许丰葵算得上一个成功者。当人们问起他成功的诀窍时,他总是用一个字“干”来概括。
起初,许丰葵决定下海做生意纯粹是因为一个“穷”字。在潮汕平原,人多地少,守着几分薄田讨生活,是没法解决长期悬在农民头上的“穷”的问题的。他决心要试一试另外一种生存方式。于是,他开始帮助别人搞推销,从化妆品、家电、彩条布,他几乎什么都推销过;坐火车,挤公共汽车、风餐露宿,辛苦换来了收获,他积起了一笔钱。靠这笔钱,他可以衣食无愁,安稳度日子。还干不干更大的事呢?干就会有风险,甚至会把积起的钱全赔进去;不干,可以平平安安过日子。他选择了前者。
“干事情要有勇气,敢冒风险。”许丰葵说。
这一次的风险是够大的。1992年,他投资8000万,建起了金港塑料复膜厂。而当时,在广东塑料复膜厂已是群雄并立,市场竞争也激烈异常。但许丰葵认准了一个理:农业大棚、建筑施工,防洪抢险、工业包装都要用彩条布,有市场就能生存下去。
苍天不负有心人,尽管彩条布市场竞争激烈,但靠着农民特有的诚实和精打细算,金港塑料复膜厂艰难地站住了脚跟。
“进入办企业这一行列,才知道干事情不仅要敢干,还要巧干。”许丰葵深有感触地说。
当时,摆在许丰葵面前的形势是:市场上原来的企业已在规模上占有优势,部分与金港规模相当的企业,抓住先入市场的机会,也在迅速扩大规模,不少小企业已架不住激烈的竞争,主动退下阵来,从事别的行业。面对这一情况,许丰葵把眼光放到了技术进步上。
金港人与航空工业部宜宾三江机械厂和汕头轻化总公司联合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6米全幅微机控制复膜机组设备,并在国内首创6米宽、对幅12米的彩条布新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被汕头市列为高新火炬计划。
尝到了巧干的甜头,许丰葵更加深层次地来思考企业的前景。他认识到了乡镇企业的许多弊端:职工本地化,素质不高,管理人才缺乏,规模不突出等。因此,许丰葵决定对公司进行改造,实行股份制。通过股份制,实现产权社会化、资产货币化、风险社会化、管理社会化。股份制改造使金港走上了更高层次的发展道路。人才的大量进入,改变了管理层结构。目前,320名职工中,高级技术人员就有28人,高级工程师12人。几年来,其产品销售利润率均在20%左右,销售收入以每年约15%的比例递增,年净利润率约10%左右。到1996年底,其总资产达24013万元,净资产12500万元。
成功之后,许丰葵时时记着回报社会,他捐资安装了成田工业区街道的街灯,并设立了养老基金,还经常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许丰葵本人于1996年加入了“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广东金港集团有限公司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大型企业证书。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三十而立
刘宏远贾学德刘玉新
阎长水今年30岁,山东临淄齐鲁武术学校校长,出了名的“倔性子”。凭着倔强劲,他将齐鲁武校办成了淄博市社会力量办学先进单位。
齐鲁武校是阎长水于1993年创办的。1982年,中学毕业的阎长水在家乡干起了维修摩托车的行当。由于他技术娴熟,诚实守信,很快便发了家。可他并不安于现状,他打算在家乡办一所武校,让山里娃学点本事。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武校办起来了,可经费短缺困扰着学校。有一年临近春节了,教师的工资还没个着落。无奈,阎长水作出了卖房子发工资的决定。父母亲急眼了,妻子也吵着要离婚。阎长水耐心说服了他们,把花了5万元新盖的住房卖掉了。阎长水破釜沉舟办教育的举动惊动了乡邻,也惊动了区、市领导。临淄区副区长李建美最多时一月到武校三四趟,亲自了解情况,及时解决难题。市长李书绅也作出了到齐鲁武校与教师们共度春节的决定。
治校之道在于爱师。阎长水特别关心教师的冷暖,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困难。他对学生的关怀更是无微不至。长期以来,武校坚持对生病的或饮食习惯不同的学生另开小灶;对接受能力差、性格内向的学生给予补课和特别关照。一天晚上,阎长水查夜,发现有个小学生全身发烫,他背起这位学生,冒着大雨,摸黑跑了近3公里的山路,将学生送到了医院。
为了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校设立了奖学金,并对来自贫困地区的学生视情减免学费。齐鲁武校凭着对学生的挚爱,凭着一流的师资队伍和严谨的办学态度,使教学质量和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区乃至全市的前列。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爱心,撑起美丽的天空
莫晓军
中秋佳节,是和亲人们团圆的日子。
神农架脚下的湖北房县城关镇,76岁的郭光华大妈早早地起来,打扫好屋子,等待着“儿女”们归来。不一会儿,门外响起了她熟悉的脚步声。她急忙开门出来,只见一群青年,有的拿着月饼,有的拎着排骨,有的提着鸡,一下子围在她的面前。
八年了,想起与“儿女”们相处的日子,老人的泪水禁不住从她那布满皱纹的脸上流下来……
1988年,郭光华的老伴不幸病逝,这对郭光华的打击,不仅是亲人的远去,还有经济上的拮据。
一个偶然的机会,工商行房县支行团支部书记赵林和总务会计刘传凤知道了这件事。他们发动青年捐款,从1989年开始经常为郭大妈送煤、送粮……
1994年底,连任四届团支部书记的赵林因工作需要调往十堰工作。老人知道这件事后,几夜流泪到天明。赵林走后,新一届团支部拿过了赡养郭光华老人的“接力棒”,他们成立了以团支部委员陶军为队长,共12名男女青年组成的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使关心郭光华的爱心活动经常化、制度化。
有一段时间,老人因长时间吃米,想吃面食。人事股的刘玉梅二话没说,把自己家里的上等面粉拿去5公斤。老人想吃香油,办公室的陈波拿出20元钱买好香油送去。
工行领导在表扬青年们爱心行为的同时,给予了大力支持。1997年4月9日,“赡养郭光华爱心基金”正式建立,接纳全行共青团员和干部职工的捐款。越来越多的青年走进了志愿者的行列。工行南门分理处的青年团员雷克威曾捐资资助城关学生胡云龙上郧阳师专,今年他又捐款50元资助郭光华。营业部职工唐仕1996年开始与房县白窝一名辍学儿童结成救助对象,支持其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今年,他又拿出50元存入“赡养郭光华爱心基金”。还有朱世强、朱学军、王亚东……
爱心,撑起了一片美丽的天空。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青春絮语

  让青春接力棒薪火相传
洪琦成
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实施才一年多的时间,直接启动的也只有几个项目,但却以巨大的感召力、动员力和辐射力,在广大青年和整个社会上激起反响:人们在忧虑贫困地区步履维艰的发展步伐时,更加赞许扶贫接力计划是一项崭新创举;有幸参加了扶贫接力计划的青年说,通过实践的锻炼,我们的理想同祖国的需要联在了一起,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为社会奉献价值。这正是扶贫接力计划的生命力所在。
由于条件所限,扶贫接力计划实施的项目还比较少,覆盖面不够广,其间的技术含量、经济效益产出比重比较低,对整个贫困地区脱贫的带动力还比较弱。如何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规律,以办事业的方式推动扶贫接力计划的深入开展,是摆在这项计划面前的重要课题。但是,不管条件怎样,扶贫接力计划的旗帜将在一批又一批青年志愿者的手中高高举起。祈愿这青春的接力棒薪火相传。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擂响战鼓
本报讯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采油工种技术比赛日前在黑龙江大庆石油管理局举行。来自石油系统的90名各级青年岗位能手聚集一堂,切磋技艺,交流经验,从而正式拉开了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的帷幕。
目前,我国产品质量还不能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由团中央、国家经贸委、劳动部联合有关行业部委开展的青年岗位能手活动,以导师带徒为岗位训练的主要方式,组织青年职工立足岗位,学练技能,提高了劳动者素质,把住了质量源头,开辟了质量振兴的一条现实道路。
继此次采油工种技术比赛之后,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技能运动会将于9、10两个月在电工、焊工、飞机驾驶等9个不同工种中广泛展开。据了解,青年岗位能手活动开展三年多来,已在全国36000家企业、5000多万青年中广泛开展,共培养各级各类青年岗位能手300万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龚青)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上学记
杨必坤彭登福
9月1日上午,一阵鞭炮声响过之后,一位从大山侗寨走出的青年,在人们的欢呼、簇拥之中踏上了北上的列车。他不停地向送行的家乡父老挥手告别。他就是受到芷江社会各界救助的孤儿杨天贵。
杨天贵,家住湖南芷江侗族自治县晓坪乡小冲村,家境十分贫寒。他5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了,进入高中,体弱多病的父亲也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小天贵的不幸,引起了县城金龙酒家老板杨佐彩的同情,天贵在他家免费吃住了两年,完成了高中学业。
今年8月20日,杨天贵接到了全国重点大学西北农业大学的录取通知。可入学的日子一天天临近,学费分文无着落。杨天贵高中的班主任罗中化老师写信向该县领导求援。
收到信第二天,县委书记聂叙昌就来到晓坪乡了解情况,并带头捐款500元。为切实解决因时间紧迫,资金难以筹集的困难,代理县长杨长国批示:由教委、民委各设法解决1000元。
县有线电视台在“讲文明、树新风”栏目里,对杨天贵的情况进行了追踪报道,并发出了:献一份爱心,帮助杨天贵完成大学学业的倡议。杨天贵的情况,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人伸出了援助之手。一位在汇款单上注明芷江一公民的好心人将500元捐款汇给了杨天贵,并在信中提到下学期开学同样会继续捐助。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想当文明号先学说“你好”
王洪生
“你好,国税局,请讲。”只要拨通河南孟州市国税局的任何一个电话,都可以听到这样悦耳的回答。走进税收大厅,每一个纳税人都会听到“欢迎”、“慢走”的亲切迎送声。
孟州市国税局职工绝大多数都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去年8月获得焦作市青年文明号之后,局里又提出争创省级文明号。谁也没想到,局长刘玉香把学说“你好”、“谢谢”等文明用语当作了文明服务的第一课。
人们不习惯,不理解,也不愿做。在潜意识里,相当多的税务人员以为,他们是代表国家执法、管企业的,企业向他们说好话还不定睬他不睬,现在让我们向他们说“你好”?!
因此,会议开了几次,文件发了几个,但“你好”的问候声并没响起来。刘玉香发火了:“不要以为我们是政府部门,可以高高在上,指手画脚,盛气凌人!企业是纳税人,是政府机关的衣食父母,是国家的功臣。问他们一声‘你好’,难道不应该?”
在局长、副局长坚持带头之外,局党组又规定:不挂牌、不着装罚款10元,上班吸烟、喝酒罚款50元,不说文明用语不仅要罚款,而且要通报批评。一时间,局长天天打电话检查。局里一周派人到下边检查一次。最多一次,局里通报批评了30多人,占全局人数的1/3。一个税务所的副所长,酒后和客户发生口角和厮打。局党组当即撤消了其职务,罚款500元,并让他上门给客户赔礼道歉。呵,这是来真的咧!好多职工这才意识到:说不说“你好”,竟然还关系着饭碗问题。渐渐地,外在的要求成为一种自觉的追求。化工镇刘庄纸制品厂因意外事故停产,国税局迅即筹措2万元资金解决企业无钱开工的燃眉之急。
悄然改变的不仅仅只是脸面,孟州市国税局在河南省率先实现会计电脑化,使税收会计的差错率由过去的30%降为零,并因此成为全省税收会计电算化的样板。在连续三年递增12%的基础上,1996年,孟州国税局完成税收比例又增加了1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