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九十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述评
新华社记者焦然王言彬
继1995年、1996年获得创纪录的粮食大丰收之后,今年我国夏粮又获得了历史最好收成。尽管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全年粮食生产仍可望获得较好收成。我国的粮食总产已经达到了4800亿公斤以上,提前达到了“九五”计划末的低限目标。
米袋子满,菜篮子丰,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城乡农产品市场琳琅满目,价格稳中有降,老百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这是城乡居民近几年的切身感受。
以邓小平1992年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是我国在各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也是我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时期。这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八五”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摆脱了低速发展和徘徊的局面,保持了不断发展的势头。“九五”农业开局良好,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经济专家们评价到,没有农业的连年丰收,没有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宏观调控就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成效。这个成绩,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农业发展的光明前景,对我国保持社会稳定、推动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对本世纪末实现小康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90年代,中央对农业实行了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农业出现了稳步快速发展的好形势
农业专家在评价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时认为,没有中央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就没有这一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好形势。
90年代初,由于国民经济一度出现“过热”现象和通货膨胀,不少地方大上工业项目,大量耕地被“开发区”占用,农业生产一度出现较大的波动。南方有些地区粮食产量逐年下降,出现传统鱼米之乡调进粮食的现象。粮食价格迅速攀升,仅1993年第四季度,全国粮食价格就上涨了27.7%。粮价带百价,整个农产品市场价格和副食品价格指数一再上扬,使城乡低收入家庭难以承受,一些城市为了保证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发放了平价粮供应票证。1994年,我国物价涨幅高达21.7%,城乡老百姓的生活和经济秩序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实践表明,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环境下,国家在逐步减少指令性计划、加快农业市场化发展的同时,政府必须加强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的宏观管理,必须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支持、保护和调控农业。在接连几年的人代会上,农业成了代表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
农业基础脆弱,农业亟待加强。
1993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专门给国务院领导写信,要求迅速采取措施,缓解国民经济中出现的过热问题,将那些有可能给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矛盾和难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农业基础薄弱这个关系全局的大问题受到了高度重视。
农业事关大局,成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关键环节。加强农业成为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
农业部专家以国家对粮食供求的宏观调控为例,在回顾中谈到,1993年底,面对一些地区快速上涨的粮食价格,国家抛售100亿公斤专储粮平抑市场粮价;1994年又决定增加粮食进口;为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保护农民利益,1994年和1996年,国家两次大幅度提高粮食定购价格;今年夏季,当市场粮食价格低于国家收购价格时,中央又及时宣布采取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议购粮的政策措施,保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产积极性。
“八五”以来,国家出台的有关农业法律法规,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减轻农民负担等方面的通知、决定和意见,是历史上最多的时期。其中,实行“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农业作为考核党政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加强了各级党政领导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实践已经证明,在这几年的宏观调控中,中央对农业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
数字虽然枯燥,但却可以让人感到实实在在的发展与变化:1996年与1990年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由586元增至1926元,在粮食播种面积下降的情况下,粮食总产量增加了9.8%,其中小麦、玉米、大豆增幅均在10%以上。农业增加值增长1.7倍。去年我国的粮食大丰收,共创出5个历史第一:粮食总产量、人均占有量、单产、国家储备量、粮食主要产区农民户均储粮,均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
全国菜篮子产品人均占有量1996年与1990年相比,肉类增加4.2公斤,奶类增加2公斤,禽蛋增加9.3公斤,水产品增加12.7公斤,蔬菜增加90多公斤,水果增加20公斤。也就是说,人均占有的副食品仅增加量就超过140公斤。
      牢记历史经验,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们的一个新课题,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把农业摆在什么地位,如何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所以,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经常强调的一个问题,就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一定要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全党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江泽民总书记,对农业给予了高度重视。
江总书记每次到外地考察时念念不忘的是农业和农村问题,每一次中央的工作会议上,他都一再阐述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极端重要性。1989年秋天,江泽民总书记在陕北老区视察时就指出,以农业为基础的思想千万不要忘记。民以食为天。否则,我们11亿人口的吃饭问题就是个大问题。
进入90年代,党中央更加强调农业的重要地位。在1990年的一次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江总书记指出,我国11亿人口,8亿多在农村。农村稳定了,农民安居乐业了,也就从根本上保证了我们国家和社会全局的稳定。又强调:我们需要从经济上和政治上,从眼前和长远,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农村工作和农业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从把农业搞上去这个任务的极端艰巨性、复杂性等方面,来加深认识农村工作和农业的重要性,继续努力打开农村工作和农业的新局面。不仅做农村工作的同志要这样认识问题,凡是同农村工作和农业有关的部门,都要这样认识问题,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都要这样认识问题。
在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上,江泽民告诫全党:农业和农村工作,是关系治国兴邦的重大问题。农业上不去,整个国民经济就上不去;农村不安定,整个社会就不会安定;农村经济得不到相应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就不可能实现。
1992年底,针对相当一些地方在加快城市经济发展步伐的情况下,出现忽视农业的苗头,江泽民总书记12月25日在武汉专门召开了六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座谈会。在会上他再次指出,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农业和农村工作放松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不好,国民经济全局就不稳定以致陷入困境,国家和人民的日子就不大好过。在这次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强调说,我国人民的吃饭穿衣问题,不能靠任何别的国家来解决,一是靠人家靠不住,谁也解决不了这个大问题;二是即使能够解决,也会受制于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我国,主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始终是一种战略性的特殊商品,直接关系着人民和国家的安危。
1993年10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表示:我们必须牢记建国以来几次由于农业大起大落而导致国民经济大上大下的教训。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针,坚定不移地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越是加快改革开放,越要重视农业、保护农业、加强农业。这是党中央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之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在1992年、1993年经济快速发展中,工业增长分别达到20.8%和21.1%,而农业发展速度却只有3.7%和4%。1994年3月,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对此敲了警钟:如果农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工业早晚也要掉下来,最后不得不进行大的调整。他要求各级都要在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安排好国民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安排好一、二、三产业资金投放的比例。宁可少上几个项目,放慢一点工业发展速度,也要保证农业发展的需要。这对保持大局的稳定至关重要。
作为国务院总理,李鹏同志多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会议上和在外地考察工作时,反复强调农业的特殊重要性。在1995年2月27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李鹏强调说,“为政之要,首在足食”。保证12亿人口的吃饭穿衣问题,是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基石。在今年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李鹏总理又就巩固农业大好形势、促进农业稳定增长,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工作部署。
正是因为中央对全局的高瞻远瞩,对农业问题的清醒的认识,所以在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中,才能够知难而上,大胆决策。
1994年,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物价上涨的一个高峰年。粮价大幅度上涨,副食品价格一再攀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央决定提高粮食定购价格40%。
许多人捏着一把汗,这是一步险棋:如果提价导致农副产品价格进一步上涨,通货膨胀的压力就会急剧增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就可能引发一些难以预料的问题。但是1995年我国粮食获得了创纪录的大丰收。农业丰收,物价回落,城乡居民感受到宏观调控的实际好处。1996年这一势头继续得到保持,人们对于粮食和副食品价格上涨的担心终于消失了。
几年来,中央始终把加强农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措施。“八五”期间,国有农林牧渔、水利的基本建设投资为680亿元,比“七五”增加1.6倍。同时,国家投入160多亿元,兴建了18个大化肥项目。而1996年,中央决定再次提高定购粮食价格42%。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换来了1997年夏粮的大丰收,也为以后增加粮食产量、抑制通货膨胀打下了良好基础。农产品的大丰收,使得市场上米袋子、菜篮子产品价格大幅回落,拉动物价涨幅迅速下滑。1995年物价由上年的21.7%降至14.8%,去年又降至6.1%,今年以来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势头。
丰收之后怎么干,农业基础怎么看?
在今年年初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很有针对性地指出:中央认为,在农业连续丰收的情况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盲目乐观。丰收固然可喜,但如果不能正确对待,很容易思想麻痹、工作放松、投入减少。如果这样,农业就可能滑下来。建国以来,我国农业几次出现滑坡,尽管有不同的原因,但都与丰收后放松农业有直接关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一定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在丰收后,能不能继续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防止出现农业徘徊甚至滑坡,这是对我们各级领导同志驾驭局势能力的一个重要检验。
在今年夏粮丰收后,国务院向各地紧急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夏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并立即召开了粮食购销工作会议,朱镕基同志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宣布国家定购粮按去年确定的定购价收购不变,议购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这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农民增产增收所采取的重要措施。中央领导明确表示,对夏粮按保护价敞开收购,秋粮多了也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这是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政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给农业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
90年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既有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也有推广农业科技的作用。农业部推行的“丰收计划”、“种子工程”以及推广“十大农业增产技术”等,使科技进步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其中,在种植业中的贡献率1996年达到39%,畜牧业中达到42%,渔业中达到45%。科技进步直接推动了整个农业特别是畜牧、渔业的高速发展。
目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尽管我国已经实现了粮食基本自给,但是在耕地、水资源和人口增长等硬约束条件下,下个世纪我国的农业将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农业发展的潜力,已成为中外农业经济学者十分关注的课题。
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在河南考察农业和农村工作时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有十几亿人口,这样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的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都绝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否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帮得了我们。所以,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是一个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是一个全局性方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还有着明显的差距,但存在的差距也正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潜力所在。
我国现有耕地中,中产田和低产田占2/3,增加对农业的科技投入,加速中低产田的改造,单位面积产量就会大幅度提高。
我国粮食单产是按统计面积计算的,每亩290多公斤,除稻谷外,同世界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
我国是多熟制国家,从寒温带到热带,目前的复种指数为159%。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等于增加1500万亩的播种面积,复种指数全国平均可以达到160%以上。
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只有30%至40%,特别在推广优良品种、病虫害防治、合理平衡施肥、模式化栽培等方面,可以大幅度增加科技因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目前我国的灌溉面积只占耕地面积的50%左右,农业的基础设施薄弱,农田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通过继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就能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也就能够不断增加粮食的供给,基本满足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
党中央、国务院对通过增加国内粮食生产,保持粮食供需平衡的决心是坚定的,有信心领导全国人民实现这一目标。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实现这个目标的艰巨性:全国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在世界上属于低水平,耕地和水资源不足是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在这样的资源条件下,要创造出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农业生产力,必须花大力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生产手段落后,抗灾能力差,需要坚持不懈地改善生产条件,提高抗灾能力。农户生产规模小,经营分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容易造成粮食生产的波动,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粮食生产的调控。中国正处在工业化迅速发展的阶段,在资源分配上要注意克服不利于粮食生产的倾向,继续对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采取有效的支持措施。
在我国的粮食问题上消极悲观是没有必要的,盲目乐观也是不可取的。90年代以来的经验证明,依靠科技进步,是投入少、见效快的农业发展路子,适合我国的国情国力。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把现有成功的增产增效技术推而广之,农业就可以实现较大幅度的增长。实际上近两年农业增产较多的地区,主要是较大范围地推广普及了先进实用技术。在目前农业单产水平较低的地区,只要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经过一些年的努力,同样可以实现农业单产水平的较大幅度提高。
1995年在湖南考察农业问题时,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当代农业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农产品的科技含量高,农业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大。我国目前农业科技的贡献份额虽然赶不上世界先进水平,但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将会逐步增大。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为标志的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可以预料,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规模和产生的影响,将会大大超过过去的农业科技革命,这将会使我国农业发展潜力越来越广泛地发挥出来,形成我国农业发展的新优势。
江泽民总书记说,应该看到,每一次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都会引起农业生产的一次革命。江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中国的农业问题将最终依靠科技来解决。
半个世纪前,西方曾有人预言中国政府解决不了人民的吃饭问题,历史已对此作了否定的回答。放眼未来,我国虽然面临耕地少、人口多、粮食需求压力大的现实,但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坚持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政策,已经初步找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解决粮食问题的经验和办法。我国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粮食供给问题。实践将会向世界证明:我们不仅能养活自己,而且还将使全国各族人民的生活质量一年比一年提高。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温饱之梦已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我们这一代变成了现实。小康生活也正在向我们一步步走近。
历史,将会用浓墨重彩记下这辉煌的一页。
在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五大会议上,江泽民总书记的报告在阐述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战略时,对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了进一步强调和部署。这无疑为今后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指导思想,必将推动我国农业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跨世纪的中国农业必将创造出新的辉煌业绩。未来将会用一个又一个丰收的年景和中国人民的小康、富裕生活为此作证。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会见出席世界石油大会主要贵宾
相信大会将加强中国石油界和世界石油界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杨国强)国务院总理李鹏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出席第十五届世界石油大会的主要贵宾时说,相信这次大会将进一步加强中国石油界和世界石油界平等互利的合作关系。
李鹏对来自世界90个国家和地区的石油界人士表示热烈欢迎。他说,这是本世纪参加国家和参加地区最多的一次全球石油界盛会。与会的代表包括国际石油界有影响的人士,相信大家通过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会进一步加深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推动世界各国政府及石油界的合作,共同推进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李鹏总理简要介绍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情况。他说,石油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石油工业的发展,把石油工业列入本世纪最后五年和今后十五年发展计划的重要内容。中国石油工业40多年来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不仅满足了国民经济对油品日益增长的需要,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石油出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石油、天然气及其产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
李鹏说,中国石油工业通过坚持“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方针,开发和节约并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他说:中国是一个有12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现代化建设,现有的石油产量还不足以满足蓬勃发展的经济建设和日益改善的人民生活的需要。中国的石油资源有待于继续开发,但油田的建设要有一个过程。我们提出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政策,这就是说,在立足开发本国油气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走向世界,面向国际市场,通过贸易和投资等多种方式,开展平等互利的合作。
李鹏指出:近几年来,一些国际上有影响的石油公司看好中国市场,与中国积极探讨合资合作的方式。中国政府对此表示欢迎并给予支持。
世界石油大会主席凡德·密尔代表在座的贵宾对中国政府为本届石油大会的召开所作的出色组织工作深表谢意。他说,这次大会交流了信息和经验,就今后石油发展战略交换了意见。同时,与会人士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政策和成就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次大会开得很成功。
吴邦国、罗干、贾庆林及王涛、周永康、盛华仁、王英凡、王彦和朱家甄等参加了今天的会见。
本届石油大会有来自90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名代表参加,这其中包括各国和地区石油界的高级官员、知名能源专家、学者、企业家,还包括68家跨国石油公司、国家石油公司的总裁,26个国家的石油或能源部长,以及世界石油大会的高级官员和世界能源理事会、国际天然气联盟等国际能源组织的代表。


第1版(要闻)
专栏:

  江泽民会见萨马兰奇
新华社上海10月13日电(记者杨国钧、陈毛弟)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在这里会见了应邀来沪观摩第八届全国运动会的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及其一行。
江泽民主席对萨马兰奇的来访表示欢迎,对萨马兰奇多年来对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所给予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萨马兰奇前不久再次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表示祝贺。
萨马兰奇感谢江泽民主席的会见。他盛赞中国八运会开幕式极为精彩、成功,称这是他一生中所见到的最好的开幕式文体表演之一。萨马兰奇还祝愿中国的体育事业和奥林匹克运动取得更大的成绩。
江泽民说,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发展体育事业,积极推动群众体育的开展,以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同时积极参与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和国际体育交流。
李铁映、黄菊、曾庆红、伍绍祖等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李鹏与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会谈
双方表示将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
本报北京10月13日讯记者廖先旺报道:今天下午,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人民大会堂与来访的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莱斯特·伯德举行会谈。
李鹏欢迎伯德再次访华。他说,两国自1983年建交以来,在各个领域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相信总理阁下的这次访问将加深两国相互了解,推动两国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向前发展”。他对安提瓜和巴布达政府在东加勒比地区率先并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表示赞赏。
伯德愉快地回忆起12年前对中国的首次访问。他说,在那次访问中,他亲身感受到中国对于处在地球另一端的一个小国的尊重。他表示,安提瓜和巴布达政府一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安提瓜和巴布达是东加勒比地区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第一个国家,今后将继续坚持这一原则立场。他强调,安提瓜和巴布达政府将坚定不移地致力于两国友好关系的深入发展。
李鹏指出,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怀有友好的情谊,对他们建设自己国家的努力一贯持同情和支持的态度,并且积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中国与安提瓜和巴布达都面临着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我们双方都在积极探讨合作的新方式和新领域。
伯德感谢中国政府和人民在农业、文化、城建等领域给予的援助。他认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和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前景,他欢迎中国的企业界前去开展合作,并希望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增进相互了解。
会谈后,两位总理共同签署了有关两国经济技术合作的协议。
会谈前,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仪式欢迎伯德一行。晚上,李鹏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来自加勒比海的客人。
参加欢迎仪式和会谈的有中方陪同团团长、电力工业部副部长赵希正,中国驻安提瓜和巴布达大使詹道德,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外经贸部副部长刘山在,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吕聪敏,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府国务部长西蒙,驻华大使托马斯等。参加欢迎仪式的还有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副主席李蒙。(附图片)
下图为李鹏总理举行仪式,欢迎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伯德访华。
本报记者孟仁泉摄


第1版(要闻)
专栏:今日谈征文

  “调人先留物”好
裘孝忱
报载,湖州城建系统推出廉政新举措:干部调动,实行“调人先留物、物人两分离”的公物清退制度。日前,29名被调动的中层干部手中的“大哥大”、BP机、住宅电话、照相机、收录机全部交回,总价值达50万元之多。
干部参加工作后,都可能遇到工作调动问题。调动后,公物处理决非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公物,是属于公家财产,任何人无权据为己有。公物姓“公”。人走,把公物交回,理所应该。这样做,既方便了工作,又做到公私分明,实在是对公家对个人都有益的大好事。如果人离岗,单位碍于情面,公物不好意思收回;调离者出于一己利益不自觉往回交,结果在“友谊为重”的幌子下,人走物走,久而久之,就会化公为私,造成国家财产的流失。这样,既败坏了党风,又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参观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化展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杨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晚上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参观了’97国际石油天然气及石油化工展览会。
朱镕基在中国各大石油、天然气、化工公司负责人的陪同下,来到了主要油田、气田及化工行业的展台,不时地停下来看一看,问一问,对石油工业的发展表示了极大的兴趣。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今晚也参观了展览。
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家公司展出了他们在石油勘探、开采、炼油、科研、环保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展示了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缩影。中国各大石油、天然气、化工公司也在展览会上亮相,集中反映了中国石油工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展览面积达6670平方米的这次展览由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及中国化工进出口公司联合主办。


第1版(要闻)
专栏:

  朱镕基会见欧盟委员会副主席
新华社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于海生)国务院副总理朱镕基今天下午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利昂·布里坦一行。
朱镕基对欧盟委员会和布里坦本人为支持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做的努力表示赞赏和感谢。他说,欧盟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伙伴,中国希望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特别是经贸合作不断扩大。
朱镕基还向客人们介绍了中国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情况。
布里坦对中国经济实现高速度、低通胀发展表示钦佩。他说,欧盟希望与中国共同努力,使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他重申欧盟支持中国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双方还就其他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
外经贸部部长吴仪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乔石在湖北考察工作时强调
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新华社武汉10月13日电(新华社记者唐卫彬、湖北日报记者黎海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努力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10月8日至11日,乔石在省委书记贾志杰,省委副书记、省长蒋祝平和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关广富等同志的陪同下在湖北考察工作,先后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公众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和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1990年乔石曾到湖北考察,7年过去了,这次看到湖北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生活有了相当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他很高兴。他说,湖北经济区位重要,自然资源丰富,科技教育力量雄厚,产业基础也比较好,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前景也是很好的。当前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对我们的事业是相当有利的。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坚持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依靠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贯彻落实好十五大精神,努力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乔石十分重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10月9日,他到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参观了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和武汉NEC中原移动通信有限公司,还参观了武汉公众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察看了有关设备和产品生产过程,了解了这些企业的管理、经营和产品销售等情况。他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获得较快发展和良好效益感到满意。他说,要继续发挥武汉科技力量比较雄厚的优势,积极引进、努力钻研先进技术,大力促进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提高产业的档次。乔石对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等以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表示赞赏。他强调,计算机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对世界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和深远的影响。对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各国都十分重视,我们要抓紧时间,下大力气,逐步赶上世界先进水平,推进国民经济的信息化。在武汉公众信息产业有限责任公司参观时,乔石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武汉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的演示,亲切会见了那里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对通信网建设和市场开拓方面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勉励大家继续努力,加快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人民生活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
乔石非常关注国有企业改革的情况。10月10日,他来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9年前,乔石曾到武钢考察,现在武钢较那时大大发展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了,是目前全国钢铁行业中效益较好的企业之一。乔石首先观看了武钢近几年发展的录像资料,听取了情况介绍,并同大家一起探讨解决有关问题的办法。他强调,搞好国有企业,根本出路在于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企业本身要改革,政府管理部门要改革,其他各有关方面都要改革,都要努力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办事。在谈到开拓市场时,乔石强调要极端重视信息,掌握市场信息一定要超前,要走在前头。政府有关部门在这方面也要向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在第三炼钢厂,乔石察看了一号转炉的生产情况,向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详细询问转炉的技术特点和其他有关情况。当了解到第三炼钢厂是目前世界上在建规模最大、装备最现代化的钢厂之一时,他高兴地说,像武钢这样的国有大型企业,就是要努力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力争进入世界钢铁企业先进行列。在参观结束时,乔石祝愿武钢顺利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6年多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以汽车工业为主体的技术比较先进、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现代化新区。乔石在管委会大楼听取了情况介绍,并到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装分厂参观了汽车的组装、质量检验和样车,他称赞公司的发展,并祝中法双方的合作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他说,一定要十分重视产品的质量,在技术和工艺上要精益求精。只有质量过硬才能真正占有市场。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并要搞好售后服务,这样路子才可以越走越宽。乔石还参观了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乔石赞扬了开发区的发展速度和成效,希望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把开发区建设得更好。他说,要充分利用武汉的有利因素,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引进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上有更大的作为。同时,开发区也要在学习和创造先进的管理和合理的机制上进行努力,发挥示范作用,为促进武汉市和湖北省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第1版(要闻)
专栏:

  八运会赛事全面展开捷报频传
打破超过一批世界纪录和亚洲纪录
本报上海10月13日电第八届全运会各项赛事今天全面展开,揭幕即现高潮。游泳、射击和举重赛场捷报频传,接连超过一批世界和亚洲纪录。全天共决出25枚金牌。
在今晚举行的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比赛中,辽宁选手陈妍的成绩刷新了冻结15年之久的世界纪录,为4分34秒79。这一成绩标志着我国女子运动员在个人混合泳项目上的新飞跃。广西选手吴艳艳获第二名,其成绩也超过了亚洲纪录。
广东运动员曾启亮在男子100米蛙泳比赛中,以1分01秒66打破亚洲纪录,夺得这个项目的金牌。
射击场上,分别来自上海和解放军代表团的赵鹰、徐忆敏今天下午都以597环的成绩,超过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60发卧射世界纪录。按规则,赵鹰因最后一发成绩好而列第一。
女子举重比赛是今天出纪录最多的一个项目。据不完全统计,有12人31次超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亚洲和世界纪录,5人6次打破全国纪录。广东选手邢芬威风依旧,以202.5公斤的总成绩获46公斤级金牌。
乒乓球团体比赛今晚结束。广东男队以3∶1胜黑龙江男队,登上冠军的宝座;江苏女队以3∶1赢了北京女队,荣获女团第一。
河南选手贾占波、吉林选手徐丹、内蒙古选手纪海平分别在射击比赛中夺得金牌。赛艇的8枚金牌分别由浙江、江苏、河南、辽宁、广东、贵州、上海、湖北、山东队获得。
新疆运动员在马术盛装舞步比赛中一枝独秀,囊括了团体和个人两枚金牌。


第1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下左图:吉林选手王庆芝以27分48秒54夺得八运会自行车女子20公里个人计时赛冠军。 新华社记者 张鲁成摄
下右图:上海游泳名将乐靖宜在八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比赛中,以54秒10的成绩夺得冠军。 新华社记者 罗更前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