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3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港人治港”印象

  中文地位日渐提升
本报记者邢凤炳
随着香港政权的顺利交接、特区政府的正式成立,香港社会上使用、学习中文的风气有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在政府机构中,中文的地位正在日渐提升,担负起语言交流的重要角色。
近些天来,走访了特区政府的一些部门,记者强烈感受到:不论是政府官员或者普通职员都在强化自己讲普通话。
一些政府官员告诉记者,长期以来,在港英政府的管治下,香港社会一直存在着“重英文轻中文”的倾向,特别是在政府部门中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特区行政会议召集人钟士元颇有感触地说:“过去在殖民统治下,英文是法定的语文,开会讲英语,文件也使用英文。现在不同了,开会可讲英语,也可讲汉语,文件使用英文,同时也使用中文。中文和英文都是法定的语文。这是特区成立后的一个明显变化。”
香港特区使用语文的问题,中英联合声明和基本法都有明确规定: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正式语文,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除使用中文外,还可使用英文。这就从法理上确定了中文的地位。
学习、使用中文受到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各部门正着手采取有效措施以加强和推介中文的使用:
——加强对公务员使用中文和普通话的训练。特区公务员培训处最近公布了1997至1998年度的训练计划,将在年度内为7200人次提供普通话课程,为9700人次提供中文写作课程,为6000人次提供认识中国课程。
——继续安排公务员前往祖国内地进修。8月6日,特区公务员事务局与清华大学签订为期两年的进修协议书,第一期课程定于今年10月举办。
——特区政府专门推介公务人员使用中文的法定语文事务署,为更好地适应回归后的形势需要,根据公务员事务局公布的《公务员使用中文事宜工作小组报告书》的意见,拟订出多项提升中文主任地位的措施。此外,该署正准备将《政府部门常用英汉辞汇》上电脑,以鼓励公务员多使用中文。
——特区司法机构和纪律部队全力推介使用中文。高等法院于8月4日首次使用中文审讯一宗涉嫌贩毒案件。司法有关机构正在编辑一本法院常用词汇,供法官和律师参考使用。香港警队正在执行一项“广泛使用中文试验计划”,其中包括安排人员修读常用公文写作技巧班,以及中文输入法训练等;同时组织中文征文比赛,并原则同意警务人员日后可用中文参加晋升面试。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自任职以来,一再强调港人要认同国家,了解祖国,而学好中文则是了解祖国、增强国家观念的重要一步。随着香港回归祖国及与内地的联系频密,中文在香港特区未来的岁月里将会成为更加重要的交流工具。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明月照归程
张瑞蔡啸泉
回来了,回来了!50年魂牵梦萦的故乡,终于近在眼前,两位老人不禁喃喃低语。
50年前,韩书田、韩兰田兄弟俩在战火硝烟中懵懵懂懂地去了台湾,没想到这一走,便与亲人隔海相望了几十轮春夏秋冬。直到几年前,他们才在有关部门的帮助下,与江苏宿豫县保安乡凤凰村的亲人们有了联系,这时他们已年逾七旬,两鬓斑白。
几年来,两岸传书,老人既感受到了故乡的巨大变化,又了解到乡亲们在致富路上还有这样或那样的难处。两位老人在台湾历尽艰辛,奋斗了几十年,至今仍靠工薪生活,可他们仍省吃俭用,先后捐赠给家乡的钱物折合人民币10多万元。在老人的帮助下,凤凰村韩加平等几十户贫困农民各自都有了致富项目,家家都盖了新房。两位老人还给宿迁市人民医院汇去了2万元人民币,用于添置医疗设备。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两位老人的思乡之情愈盛。今年8月,就在他们准备携子女一同回祖国大陆探亲的时候,韩书田老人意外地被一辆摩托车撞倒,造成腿部骨折。在病床上,老人得知家乡的凤凰小学要改建校舍,尚差几万元资金,他当即决定把儿子韩建国准备结婚购房用的钱拿出来,计有9万元人民币,捐给凤凰小学。腿伤未愈,老人便坚持出院,他泪眼迷蒙地对子女说:“我要赶在中秋节前回到家乡,看看故乡的明月,和乡亲们好好地过上一个团圆节!”
就这样,韩书田老人拄着拐杖,和韩兰田一起于9月14日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
刚下车,两位老人便要求到凤凰小学去看一看。面对低矮的教室、破旧的桌椅,韩书田老人对凤凰小学校长韩中良说:“学校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可我一时拿不出更多的钱,暂时只带来9万元,真惭愧呵!”一句话说得韩中良校长两眼发热,他紧紧拉住老人的手哽咽道:“您的情分俺们都感激不过来哩!这次改建学校,县里、乡里、村里也都给俺们筹了好几万块钱,您老就放心吧!”
当两位老人走出学校时,不禁怔住了。只见校门外挤满了前来欢迎他们的乡亲。两位老人热泪长流,张开双臂,与亲人们拥在了一起……
这时天色已晚,一轮明月,正在升起!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第二届“澳门新闻奖”参评作品开始征集
本报讯澳门回归的日子日益临近,为了鼓励内地新闻界反映这一历程,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又一伟大历史性时刻的到来,中国青年报、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和澳门基金会在成功举办首届“澳门新闻奖”的基础上,举办第二届“澳门新闻奖”评选活动。
今年七月下旬,新组成的第二届澳门新闻奖评委会在北京举行了联席会议。至此,第二届澳门新闻奖评选活动拉开了序幕,现正渐进高潮。
全国首次对宣传澳门的优秀新闻报道进行评奖活动始于一九九五年。该活动受到内地和澳门新闻界的大力支持,全国二十八家新闻单位送来了高质量的参评稿件,经评委认真阅读和充分讨论,评选出一、二、三等奖和优异奖共二十一名。活动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第二届“澳门新闻奖”评选组织形式和评选方式参照第一届基本不变。参评作品的时间限定为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至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三十一日。凡在由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的报刊上发表的有关澳门的新闻(文字)作品,均可参加。
(谢湘)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我看香港回归

  香港回归对中华民族振兴的意义
——写在香港回归祖国一百天之际
张国义
香港已经回归,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香港上空。今天,我们用凝重的目光注视香港回归这一中华民族的历史盛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它对中华民族的振兴具有的重要意义。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实现香港顺利回归,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一步,中华民族的振兴面临新的契机。
新中国成立之后,整个国家百废待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很快医治了战争的创伤,建立生产力体系,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但由于历史的原因,香港和澳门一直未能回归祖国,台湾也由于人为的原因与祖国大陆分离,骨肉同胞不能得团圆,山水相连不能复统一。因此,携手同振民族兴旺之大业,实现祖国统一一直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邓小平创造性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伟大构想,有力地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的进程。从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到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生命力得到了有力的验证。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我们还通过与葡萄牙政府的和平谈判,顺利解决澳门回归问题,并将以“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最终解决台湾问题。“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渴望统一的两岸人民来说都是一个有益的启示。江泽民同志在香港特区筹委会成立时指出:香港回归是祖国统一重要一步,具有率先垂范的作用,为祖国统一展示了一个良好的前景。因此,我们站在香港回归的历史此岸,遥望祖国统一的明天,更加充满信心。
我们伟大的祖国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的国家。早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代,劳动生息在这块辽阔富饶土地上的许多兄弟民族就开始了交往和融合,随着夏、商、周封建王朝的出现,在局部地区形成了初步统一。此后,经历了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但统一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公元前221年,秦王扫六合,终于归一统,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在广袤的土地上实现了空前的统一。以后,历经纷争,沧桑巨变,数次分裂和统一,总的看来,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统一的时间要比分裂的时间长得多。如从秦统一算起,长时间的分裂共有600年左右,只占1/4时间,而且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可以说国家的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家统一了,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社会环境安定,经济文化可以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历史上,如果没有国家的大统一,就不可能出现为后人所称道的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以及隋代对南北大运河的开掘、元代中外贸易的大发展、明代成祖时期的“对外开放”和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等等。有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中华民族才能创造出光辉灿烂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使我国在长期内居于世界文明的前列,对东方以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可见,我国历史上的强盛时期,都是与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相联系的。正如斯大林指出的:“如果不能摆脱封建分散和诸侯混乱的状态,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指望保持自己的独立和真正发展经济和文化。只有联合为统一集中的国家,才能指望有可能真正发展文化和经济有可能确立自己的独立。”
香港回归,使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祖国必将实现完全统一,神州大地将再写辉煌史诗。21世纪将是中国全面复兴与发展的世纪,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历史机遇。
      香港回归,普天同庆,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成为民族振兴的宝贵精神财富。
香港历经百年沧桑回归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一件盛事,普天之下中国人为之欢欣鼓舞。中华儿女都为中国能繁荣富强,收复失地,或载歌载舞,或集会畅述,或走笔抒怀,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为身为中国人而骄傲,都显示出高涨的爱国热情。
香港回归给中国人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更体现了中国国力的强大。古往今来,历史上都未曾有过,一个国家兵不血刃,收回失地。今天,中国人收回香港,谱写了一曲和平的正义之歌,显示了我们的胸襟和胆略,显示了我们的勇气和智慧。英国是老牌的殖民主义国家,曾在世界上拥有大量的殖民地,自诩为“太阳不落的帝国”。自本世纪初叶特别是战后世界上掀起反殖浪潮以来,它已经抗拒不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逆转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帝国大厦土崩瓦解。而今天的中国政府,已不再是软弱无能的清朝政府,终于有能力在谈判桌上改写香港的历史。人民群众从中看到了国家的富强,看到了民族的希望,看到了历史发展中辩证的真理。现实生动地教育了大家,只有国家的强大,才会有民族的振兴和发展。
对于香港同胞来说,回归对他们有着双重的意义,一个是政治上的回归,即结束了英国在香港150多年的殖民统治,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香港同胞终于以主人翁的姿态活跃在“港人治港”的历史舞台上,为实践“一国两制”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二是精神上的回归,与祖国内地山水相连、骨肉相亲的香港同胞,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他们已经意识到所肩负的对祖国和民族的道义上的责任,希望为民族的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回顾历史可以看出,我国这样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之所以能够形成和发展,并成为拥有广大领土、众多人口的大国,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华民族具有伟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代表中华民族的一切经济、政治和优秀文化对各民族都具有巨大的聚集力量,这种力量能够把各个民族团结在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下,休戚与共,同舟共济。历史上,17世纪30年代迁徙到伏尔加河下游游牧的土尔扈特蒙古部落,在经过了一个半世纪之后,终于摆脱了沙皇俄国的统治,历经千辛万苦返回祖国,这是中华民族伟大凝聚力不朽的见证。
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广大香港同胞在香港过渡期内,表现出可贵的爱国爱港的精神,以对香港、对国家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参与到香港的过渡期事务中来,为香港的平稳过渡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还心向祖国,关心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积极推动内地经济建设和发展。民族凝聚力是精神的,往往表现出巨大的物质力量,成为维护和实现祖国统一的巨大动力,从而使我们国家统一的大趋势历数千年而不衰,并日益发展和逐渐达到更高程度的统一。这是我们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以巩固和发展下去的保证,也是今天中华各族儿女需要永远继承和发扬的光荣传统。
      香港回归使不同经济类型和社会制度的地区之间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增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活力,对壮大综合国力产生积极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发展,既是高科技的竞争,又是社会生产力的竞争,归根结蒂还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事业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尽管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些社会领域和生产领域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较落后,但是,我们综合国力却大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影响日益扩大,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中华民族已开始昂首于世界民族之林。
香港的回归对于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政治上,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香港回归中国,是世界和平和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它宣告殖民主义时代在香港的终结,昭示了像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坚持走自己独立自主发展社会主义的道路,完全能够在国际事务中维护自己的国家独立和主权尊严。同时,我们倡导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顺应了历史潮流,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为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树立了典范,这是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事业的巨大贡献。另外,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香港问题,客观上证明了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那样:“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在经济上,两地关系更为密切,互相促进,将有利于祖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根据香港基本法的规定,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并不在那里征税,香港特区也无需上缴中央政府财政,而完全用于自身建设和发展。这种安排,是出于“一国两制”的战略考虑,有利于维护香港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有利于继续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从更高意义上来看,香港作为内地社会主义经济通向西方世界的桥梁和纽带,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通过香港可以引进资金,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都是不能用直观的数据来衡量的巨大利益。改革开放以来,内地广阔的市场、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优惠的投资政策,使香港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内地,直接参与祖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促进了香港工业的转型和升级。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内地同香港的联系将更加密切,两地分工协作、相互补充的经济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香港将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作为国际贸易、航运中心的优越条件,继续在促进和扩大内地对外贸易方面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同时香港将以其国际经济中心的地位为内地融资、引资提供便利的条件。
香港在“一国两制”方针下,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两种经济制度相互补充的新的机制。在一个主权国家里,允许地区存在与国家主体不同的经济制度,是一个创造性实践。两种不同的经济制度,具有各自的优势。这些积极的因素对内地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建设,对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促进我国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国两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香港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显示了邓小平理论的伟大生命力,也有力地证明了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广阔的前景。
不久前召开的党的十五大,为我国跨世纪的发展描绘了美好蓝图,决定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关于“中国特色”,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现在,香港政权已顺利交接,实现了平稳过渡。回归100天以来,香港特区政府立法、司法、行政等诸方面运作正常,社会安定,经济持续发展。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香港特区和内地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特区自治范围内的事务得到中央和内地各地方的充分尊重。这些情况表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回归后正在成功实践,香港正以崭新的姿态、勃勃的生机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在于它是我党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体现,显示了我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超艺术。1978年12月,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着重指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如同过去搞革命一样,必须靠实事求是,这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解除了“文革”后“左”倾思想的束缚,为恢复党的优良传统,按正确方向寻求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我国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是我党用以指导革命和建设的一条基本原则。基于这一点,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正是我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一论点,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已有论述,他在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时说:“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在一个国家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一国两制”还是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新发展和新突破的具体体现,显示了社会主义的巨大活力。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在于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但是在相当长一个时期,我们被抽象的社会主义教条所束缚,摆脱不了姓“资”和姓“社”的空洞争论,使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走了不少弯路。香港回归后,将保持那里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从而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好地吸纳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使社会主义的发展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和根本愿望。当今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对当代社会主义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它要求我们打破过去那种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的传统思维,改变简单地排斥资本主义的陈旧观念,而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事实证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是判断各项方针政策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
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选择及其历史性的成就,就不会有今天香港回归的辉煌胜利,香港回归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一块重要里程碑。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走向神圣的时刻》视盘出版
本报讯一部真实记录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陆海空三军精神风貌,表达全军指战员和全国人民对驻香港部队官兵深情问候和殷切期望的VCD《走向神圣的时刻》近日由长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由江苏扬子江药业集团赞助制作的VCD盘,收录了由中央电视台和广州军区政治部组织军队著名文艺工作者于“七一”前夕在驻香港部队深圳营区举行的大型晚会《走向神圣的时刻》。
(刘良鸣)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澳门一系列大型项目投入建设
本报讯澳门今年有一系列大型工程项目相继建成或投入建设。这些新项目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改善澳门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完善城市功能,而且有利于带动澳门经济持续发展。
投资4500万澳门元的松山登山缆车已全面竣工并于10月1日启用,这一澳门首部登山缆车可为游客提供鸟瞰澳门全景的观光设施。其配套设施还包括露天剧场、小型动物园和水族馆等。
另一大型旅游设施“海洋世界乐园”的填海工程也于今年全面展开。该乐园总投资额超过10亿澳门元,将改变澳门以往缺少吸引家庭式游客设施的缺憾。这座大型海上乐园将于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前建成并接待游客。
正在兴建的澳门文化中心将为澳门提供一座大型剧场。从此,澳门也开始拥有举办音乐会和大型演出的场所。文化中心附属的视听中心和展览场地还可用作举办国际会议,这一工程的投资为8亿澳门元。
今年是澳门铺设新路最多的一年——连接仔岛和路环岛的陆桥将由现在的双车道扩为双向四车道;被称为“玫瑰园”的南湾工程环湖路铺设正在进行;澳督府前的南湾大马路也将扩为四车道;从港澳码头通向新口岸填海区“澳门文化中心”的水上公路桥即将动工;连接珠海和澳门的仔—横琴大桥已经中葡大型工程协调小组论证,开工指日可待,拟议中的广珠铁路和广珠高速公路也将在这里和澳门接口。
总投资1.3亿元的澳门博物馆正在建设中,今年早些时候澳督韦奇立特邀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参观了工地。博物馆预计在明年建成开放。
投资额达20亿澳门元的大型会展中心将于路(荡音)填海区兴建,1999年底建成使用。届时,澳门将具备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一流设施。
今年澳门还有一系列大型建筑建成,其中包括目前建成使用的大西洋银行新厦、高度仅次于中国银行大厦的德天广场和位于新口岸填海区的大丰银行新厦、耗资18亿元的置地广场等。


第11版(香港和澳门台湾)
专栏:

  澳门旅游业呈回升之势
本报讯澳门旅游业现已回升,尽管8月份到澳门游客仍比去年同期下跌36.7%,但已比前7个月月均人数要多,显示治安不靖给澳门旅游业带来的冲击出现舒缓。
作为澳门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长期为澳门诸业的“龙头”产业。由于今年上半年澳门治安不靖,不仅使旅游业自身每况愈下,亦令相关诸业受到影响。
统计数字显示,8月份到澳门的游客比7月份增加3000人次。9月份的统计虽未完成,但据对当地大部分四星和五星级酒店调查,9月份的公众假期及周末,这些酒店所有房间均告全满,9月份到澳游客人数料会大幅回升。
在今年的最后几个月中,澳门旅游业存在颇多利好因素,包括9月至10月的烟花节和斗牛表演,10月、11月的国际音乐节和大赛车等对游客有吸引力的活动,还有岁尾的圣诞节假期。同时,澳门旅游业的“硬件”亦在不断完善之中:今年先后有马尼拉航线和昆明航线投入运营,在今年海路游客数量下降的情况下,循空路到澳门的游客一直持升势;松山观光缆车的建成使用又为游客增添了新的选择;新的酒店和大型游乐设施“海洋世界乐园”正陆续动工兴建;文化中心和会展中心亦在建设中;路环——氹仔陆桥、南湾大马路等或在扩建或在新建。旅游设施的改善将给未来澳门旅游业的再发展带来机会。(戴亚平)(附图片)
澳门旅游名胜大三巴牌坊陈敢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