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美哉!《巫山神女》
林毓熙
党的十五大前夕,重庆市歌剧院为首都观众奉献了一部力作:《巫山神女》。这是近几年不断崛起的歌剧群峰中又一座秀峰。
美哉!巫山神女。船过三峡,那兀立群峰之中,彩云缭绕,灵光辉映,似立在天地之间的神女峰,千百年来引起人们多少情思与遐想。以此为题材的神话歌剧《巫山神女》的成就在于:创造性地运用歌剧艺术形式,在大胆借鉴西洋歌剧经验的同时,坚持歌剧艺术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探索,坚持民族美学追求和审美情趣,以塑造民族性格,体现民族精神;在题材的选择上,将神话纳入当代观众的审美观照之中,按照理想的面貌来表现特定的生活,运用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让幻想插上翅膀,用夸张和绚丽的色彩,讴歌在与险恶自然势力抗争过程中人们的献身精神;而这正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这就赋予这部神话剧以新的思想意蕴,具有当代意识和鲜明时代感。无疑,《巫》剧为严肃歌剧的创作提供了新鲜经验。
兀立巫山美丽神女的身影,可以让人们从不同的视角展开想象。然而要让她从神坛走向舞台,寻找到从女娲补天遗落峡江的险礁“朝我来”演化为巫山神女的蜕变过程,无疑是该剧创作的难点。经过剧作家们的苦心经营,找到了船工水旺与九妹“朝我来”两人之间的爱情关系的主线,随着“朝我来”为无数船工在峡江撞礁而愧疚,尔后告诉水旺要到阴域寻求“还阳血”以炸毁“朝我来”的奥秘——在水旺为炸毁“朝我来”而来见“九妹”时,始知九妹就是“朝我来”;两人相拥的瞬间就是险礁“朝我来”在毁灭中化作美丽神女峰的瞬间,也是痴情的水旺为解救后人甘愿化作“无血无肉无躯无壳无形无状一缕魂,飘悠悠”而萦绕神女峰之时,这就为全剧找到了最佳的总体框架。在展现“九妹”的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同时,揭示了水旺和九妹甘愿毁灭自我以造福人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让巫山神女的美好形象永驻人间。米东风和张礼慧两位演员,用他们美好的声音和演唱,以及饱含激情的表演,让这两个人物给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歌剧的灵魂在于音乐创作。作曲家刘振球为这部歌剧倾注了巨大的创作激情,观众可以突出地感受到作曲家的探索轨迹,即努力寻求既区别于西洋歌剧传统的音乐陈述方式,又不是民族戏曲程式音乐的方式,而是娴熟地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足以表现人物性格、具有鲜明个性的音乐形象。无论是以四川船工号子为素材的合唱,或是男女主人公的咏叹,整个演唱像说话般的音调接近生活语言,舒展,流畅,较好地渲染了全剧的气氛,构建了可视可听的音响图画,充分显示了作曲家的艺术功力。
《巫山神女》的舞台设计气势恢宏,虚实相间,洋溢着我国民族戏剧的空灵感和韵味。编剧和导演在处理这一题材时,汲取中华民族写意艺术观的创作手法,着力于营造全剧的意境,在构筑戏剧冲突和表达人物情感历程时,既有川江般奔腾的人物心灵撞击,又有涓涓细流般的情感宣泄。导演陈薪伊在《巫》剧中显示出她的才华和艺术上的成熟。其一是对全剧总体风格的把握上,在营造全剧的诗情和画意时,对主要人物的雕琢和舞台场景的展现都富有力度和雕塑美。如第四幕九妹幻化为神女峰兀立山巅,水旺化为彩云缭绕神女峰时,远处身着红绸衣的合唱队,似剧中众鬼魂在为之祈祷,又似剧外当代人在评说,舞台灯光淡淡地投射在这群体的身上,与九妹的升腾相辉映,紫红色的背景衬托出九妹挺拔的身影,完成了全剧的高潮处理。《巫》剧导演赋予该剧以飘逸的东方戏剧神韵,并使剧本深邃而含蓄的思想意蕴自然流露出来。其二,作为歌剧导演,她所接触的是音乐,是要把作曲家用以刻画人物性格、描绘环境、渲染气氛的器乐的、声乐的、剧情和视觉的形象集中融会成统一的舞台形象。在第三幕里,导演把剧情和音乐统一在舞台画面里,浑然一体,跌宕有致。阴域里,众鬼魂“受孤独,忍饥饿,想青山,恋船歌”,企盼得到“三滴血”好托生人间;但“九妹”道出炸毁“朝我来”的秘密,是要众鬼魂献出并让水旺饮尽“还阳血”,“人鬼之力齐爆发”以炸毁“朝我来”。这就意味着众鬼魂永无生还的希望。无疑,生还还是留在阴域,巨大的企盼化为彻底的失落,这强烈的生命意识,这痛苦的在生与死之间的抉择,就形成强烈的戏剧冲突,不同的鬼魂在这里展现心灵的抉择历程和情感历程。此时舞台画面所展示的代表“还阳血”的鲜花、生活场景和音乐交织回响,使观众在视觉的音乐中获得满足,并最终为众鬼魂、水旺和九妹愿意以毁灭自己来换取峡江万代平安的巨大精神力量和人格力量所感动,也为《巫》剧独特的思想蕴含和艺术魅力所陶醉,看到此,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美哉!《巫山神女》!
(《巫山神女》为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参演歌剧)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紧锣密鼓喜迎盛会
刘玉琴
金秋时节,人们在欢庆党的十五大胜利闭幕之际,又迎来了引人注目的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将在四川成都举行的本届艺术节,经过艺术节组委会和全国人民、尤其是四川人民的共同努力,日前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场馆建设即将画上句号。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演出场地定为成都地区的十四个场馆,经过近半年的艰苦奋战,设施设备、基础条件得到很大改善。9月底已通过组委会验收。目前,少数场馆仅剩的周边环境以及绿化、道路、停车场等正在进一步完善。十四个场馆将于近日全面移交组委会演出部进场使用。
艺术节的吉祥物、节歌、宣传画“三征集”工作落下帷幕。征集活动从今年4月正式启动,组委会前后共收到全国各地吉祥物征稿五百余件,节歌(词、曲)征稿三百余件,宣传画征稿数十件。经专家们多次评议,创作者反复修改,四川联合大学艺术学院教师李伟、何宇设计的摇着巴郎鼓的“欢欢”被选为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吉祥物。天真可爱的四川娃“欢欢”这一形象设计充分体现了乐观、自信、向上的民族精神,其中又融入了具有四川地方特色的“三星文化”和博大精深的蜀汉文化。设计者用最具民族特色的儿童玩具——“巴郎鼓”来真诚唤起人们对本民族艺术的热爱。“欢欢”的名字,寓意着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这一人民的节日,将是举国欢庆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欢庆香港回归祖国、全国人民满怀信心迈向新世纪的艺术盛会。艺术节的宣传画也已最后定稿并投入生产。候选的十余首节歌进入录音试听、征求意见阶段,近日将见分晓。
各地参演剧目全部确定并不断进行精研细磨。本届艺术节将上演三十二台剧(节)目,参加演出的剧团达四十多个。为确保参演剧目的高水准,各地参演剧团正紧锣密鼓地对剧目进行排练、修改,精益求精。黑龙江省大庆话剧团获文华大奖的话剧《地质师》,在全国巡演结束后,演职人员集思广益,从台词到表演反复推敲;重庆歌剧院的歌剧《巫山神女》在赴京演出、听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又一次从场景到唱腔精雕细琢;四川省不仅对正式参演的川剧《死水微澜》、《山杠爷》,儿童舞剧《远山的花朵》,话剧《船过三峡》进行精加工,还举办了全省新剧目展演暨第八届振兴川剧会演,从省内各地推荐的二十台京剧、川剧、舞剧、话剧等节目中选拔出部分优秀节目参加艺术节的祝贺演出。
以“欢庆十五大,迎接新世纪”为主题,展示我国文艺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文艺事业蓬勃发展成果的艺术节开幕式大型演出《百花赞》已由分练进入合练。开幕式演出由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四川省歌舞剧院、四川省艺术学校、四川省舞蹈学校的一千五百多位专业演员担任,中央直属院团、各省市和解放军艺术团体的著名演员和部分创作人员也将加盟其中。由花海歌潮、东方神韵、艺苑风采、情系五洲等六部分组成的《百花赞》开幕式,集中了戏剧、歌舞、杂技、交响乐等各艺术门类。吴雁泽、成方圆、彭丽媛、董文华、阎维文、孙丽英、刘欢、刘维维、幺红、张也、于魁智、韩再芬等一批知名艺术家、演员将联袂登台,在开幕式上一展歌喉。
为了能以鲜艳、翠绿、亮丽的节庆气氛喜迎艺术节,成都市狠抓了城市节庆氛围营造暨临街立面综合整治工作。市政府对临街建筑表面、阳台、遮雨棚、主次干道通讯、供电线路、光纤光缆、户外广告等进行了清理,并以光彩工程——主要是霓虹灯和西蜀灯会来突出节日迎宾气氛,以绿化工程营造绿色主色调。现在,整洁美观的成都正张开热情的双臂等候八方嘉宾的到来。
成都人民南路广场,一座高大的艺术节倒计时牌耀眼耸立。人人关心艺术节、支持参与艺术节之情在此可见一斑。倒计时牌揭幕当天,一千九百九十七个彩色气球和一千九百九十七羽信鸽放飞高空,艺术节大签名活动处人头攒动,万余人纷纷在印有艺术节节徽和邓小平手书的“中国艺术节”的横幅上签名。据统计,现在平均每天有近三十万人次观看倒计时牌。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在人们殷殷地期盼中,正快步走来。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一幅贴近当代农村生活的画卷
翟于文
1996年是国际消除贫困年,我们的国家和政府向全世界宣告在2000年告别贫困。中国还有几千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上,这一庞大的贫困群体构成了本世纪末中国一大难题,作为党的文艺工作者,看到党中央治穷扶贫的决心和魄力,怎能不激起一种使命感?怎能不产生一种忧患意识呢?这是晋剧《石角凹》编导们在为什么还写扶贫戏时所言。
石角凹是黄土高原上的一个贫困小山村。公婆住在石角凹的县农牧局干部枣香,主动来这里扶贫,满腔热情地动员和帮助村民们饲养外国良种绵羊,但却遭到了乡亲们意想不到的冷漠和反对。为了给后山的引进种羊治病,枣香不幸雨夜流产山神庙,人们却说她冲撞了山神爷,挂红避邪;她深夜为本村的病畜买来了药,可人们却燃起了熊熊烈火,杀羊祭神……如此不近人情地反对她,并不是村里一两个落后分子,而是石角凹几乎所有的乡亲们:那一群群嘴尖舌快的婆姨们和心憨耳软的汉子们。这样,全剧就透过生活的表象,艺术地揭示了农村贫困的深层原因是缺少文化,愚昧落后。而这种愚昧,不是个别人的问题,它已经构成了一种农村的社会心理,一种历史惰性。正是这种社会的历史的愚昧,才造成了农民普遍的长期的贫困,也造成了农村扶贫脱贫的艰难和缓慢。
《石》剧不仅揭示了愚昧是农村贫困的深层原因,而且展现了农村在扶贫脱贫中治愚,在治愚中扶贫脱贫的历史进程。枣香在饱受愚昧强加给她的痛苦之后,发出了“治贫先治愚”的呼喊。剧中还有一个富于象征意味的情节,那就是从戏的开头到结尾,枣香三次为辍学的宝蛋补课,教他读儿歌。最后一次枣香教宝蛋读儿歌时,一群又一群的孩子、一群又一群的婆姨和汉子,也陆陆续续地参加进来……这预示着石角凹,预示着整个农村,正在告别愚昧和贫困,走向文明和富裕。其实,何止是农村,一个国家贫困的深层原因,不也是这种社会的历史的愚昧吗?我们国家不也是正在文明代替愚昧、富强代替贫困的复杂而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前行吗?可见,《石》剧通过一个寻常的扶贫题材,表达了对生活、对现实、对社会深刻的思考,充分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感、厚重的社会意蕴和莫大的警醒作用。
《石》剧不仅在思想内涵上有着不寻常的开掘,而且在艺术形式上,尤其在总体风格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表演方式的创新、舞台美术的设计上,也有着不寻常的创造。
在总体风格上,《石》剧并没有因自身的思想内涵而过分地追求深沉,过多地渲染苦难,而是巧妙地采取一种抒情的手法,营造一种美的意境,使全剧好看。譬如,婆姨们对枣香散布流言、挂红避邪等情节,在内容上是丑的,但由于情境营造、场面变化、表演夸张的恰到好处,给人以形式上的美感,可谓丑中见美。戏的结尾,在一点点、一片片闪烁的灯光中,男女老少跟着枣香读儿歌的朗朗书声,回响在石角凹的夜空,不仅深化了主题,而且荡漾着一股浓浓的诗意。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石》剧不仅注意了对枣香性格的刻画,而且着力刻画了配角张嫂、李嫂及群众角色——那群婆姨和汉子们的性格。这些人物形象鲜活,个性突出,涵盖力很强,构成了意志、善良、智慧都不同程度的被愚昧阉割了的群体典型。
在表演方式上,《石》剧既充分发挥戏曲原有的长处,又借鉴了“黄河歌舞”的成果。枣香在山神庙中流产的一段翻滚动作,将古装戏曲程式动作运用到现代戏中,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婆姨和汉子们传播流言、挂红避邪等表演,将“黄河歌舞”戏曲化,对于丰富晋剧的表演语汇,更是一个成功的借鉴。
在舞台美术的设计上,《石》剧明快、简洁、秀美,为演员表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艺术空间,而且有几场戏舞美非常贴切地参与并促进了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性格的展示,从而由一种静态的戏剧因素变为一种动态的戏剧因素,这不能不说是《石》剧舞美设计的一大特色。(《石角凹》为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参演晋剧)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蒙古国家民间歌舞团将登上艺术节大舞台
作为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特邀参演剧团之一,蒙古国家民间歌舞团将赴成都献艺。
蒙古国家民间歌舞团成立于1951年,是蒙古国重要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之一。它成立以来,从浩瀚无穷的蒙古民间歌舞海洋中搜集民间歌舞、习俗、文化艺术素材,加工提炼成舞台文艺作品,敬献给广大人民群众。该团已上演了二百多个舞蹈节目、六百多首歌曲和乐曲。
从1970年到八十年代,国家民间歌舞团进入鼎盛时期,创作与表演达到最佳水平,向全世界宣传了蒙古民间歌舞艺术。在满足国内观众欣赏艺术表演之外,先后到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四十多个国家访问演出,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多次获国际各种大型艺术节的金、银奖。该团自成立至今已培养出三十多位人民演员和功勋演员。四十多年来,该团不断发展壮大,保护了蒙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使它发展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目前国家民间歌舞团有二百多名演职人员,以中青年演职人员为主。它仍然是蒙古民间艺术表演代表单位,国家民族艺术中心。
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上,蒙古国家民间歌舞团将演出礼仪舞、摇肩舞,演唱蒙古民歌等。(文一)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中日友好合作现代音乐节在京举办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文化部中国演出管理中心、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及日中友好合作现代音乐节实行委员会10月10日起在北京举办“古乐同源,新乐共创”现代音乐节。
音乐节内容包括“日本传统器乐发展的新阶段”讲座、示范,以及在北京音乐厅举行的两场中日当代作曲家作品音乐会。音乐会上,将上演十三首作品,其中九首是日本的石井真木、中国的杜鸣心、郭文景等作曲家特地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而创作的。日本石井真木率领的东京国际室内乐合奏团、中国的钢琴家石叔诚、演员濮存昕,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室内乐团、弦乐四重奏团和北京首席室内乐团也将登台演出。此次活动得到了北京中急讯时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晓青)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金狮奖”第二届全国相声比赛将举行决赛
相声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门艺术。为促进相声艺术的发展,提高相声的艺术品位,文化部、广电部继1993年10月在合肥市举办第一届中国相声节,推出了一批思想性、艺术性较好的相声作品和表演、创作人才之后,又于日前再次联合组织了“金狮奖”第二届全国相声比赛。比赛已收到全国各地及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安部和产业系统的相声作品近六十个段子。
比赛分初评和决赛两步进行。经过初评,三十二个段子进入10月12日在京举行的决赛。
入选决赛的三十二个作品,思想性、艺术性较上届比赛有明显提高,尤其是增强了作品的观赏性。题材涉及面也较宽,从新时期的新人物新风貌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从工业题材到部队生活;从反映人间真情到舍己救人;从勤俭精神到希望工程;从传统歌曲到通俗歌曲,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次比赛设一、二、三等奖和入选奖、单项奖等。
“金狮奖”第二届全国相声比赛由北京潮海服装有限公司协办。
(刘文)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广州筹巨资改造影剧院
最近,广州市影剧市场又出现新的发展机遇。广州市政府决定由市财政、房管、文化部门各出一点资金,共筹资三千多万元用于完善硬件设施,发展文化事业——准备两年时间内对市属十三家电影院、影剧院进行维修改造。
广州市共有影、剧院二十五家,多是解放前的建筑,也有少部分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这些建筑设备老化,消防设施差。十多年来,尽管文化部门、影剧院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加以改造和维修,使得这些影、剧院保持了较好的外观。新改造的小部分影剧院,如前几年投入一千多万元完成改造的彩虹戏院,今年上半年完成改造的南方剧院,都安装了消防喷淋,硬件设施也得到进一步完善。但是,旧建筑由于结构关系和年久失修,需要投入的资金较大,加上这几年电影院经营出现很大的滑坡,仅由文化系统本身出资显然已力不从心。于是,广州市政府日前决定筹资三千多万元,对南方剧院、国泰音乐厅、儿童电影院、西濠电影院等十三家有维修改造价值的影剧院进行维修改造,力争使其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将在广州举行的第五届中国戏剧节。 (文宣)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人生百味》
给观众一个品尝自己的机会
吴东
回首近年的电视剧创作,场面恢宏的有之,精雕细刻的有之,粗制滥造的有之,古到几千年前的有之,远到下个世纪的有之,长达几十上百集的有之,播放数月的也有之。
究竟什么样的电视剧才能抓住观众的心?创作人员正煞费苦心地寻找着一个与观众沟通的渠道。其实真正能打动人的情景就在我们身边。
现在,我们面前就有一部《人生百味》。它汇聚了生活中闪光的点点滴滴,感情朴素却丰富,内涵平凡却深刻。这部百集的电视系列短剧是北京电影制片厂影视部与海南银海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在近期推出的新作,它调动了全国近五十位著名作家创作剧本,吸引了黄健中等十位著名导演亲临执导,当今影视界颇有成绩的近四百位演员演绎了百集人生故事。它篇幅短小,每集只有十五分钟,但这十五分钟却可能使你在浮躁的生活中经历一次难得的心灵触动。
人生的味道,对电视机前的每一位观众来说,既熟悉又陌生。
《人生百味》像一面镜子,给了观众一个面对自己的机会。讽刺、幽默、苦涩、欢欣、眼泪、笑声……你会发现这原来就是生活中的你、我、他,你会发现那些平日里被疏忽的点点滴滴原来如此生动而深刻,你还会在轻松一笑中去重新品味自己,会在反思中去重新理解人生,理解人与人之间那种永远美丽的真情。
《人生百味》的百剧之本分别来自梁晓声、苏雷、贾明等五十位作家的作品。作家们拿出的剧本大多数充满生活气息,来自生活的体验和观察,并融入了自己人生的感受。
《人生百味》力争集剧本、导演之优。黄健中、张郁强、杨韬等近十位导演执导,他们执导过的电影、电视剧曾多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金鹰奖等国内外大奖。
短短的十五分钟也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濮存昕、马羚、陈小艺……四百多位知名演员加盟《人生百味》系列短剧,可拍摄起来并不轻松。《盼》这一集的女教师扮演者张嫣说:“参加短剧的拍摄对演员的锻炼特别大。拍长剧前面的没有拍好,后面可以弥补,短剧就不行了。短剧要求演员表演一步到位,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濮存昕在百剧《神枪手》中演一个小配角:叙述者。他觉得,应该提倡短剧,因为老百姓没有那么多时间陪着你没完没了地看长剧。说到他自己,他说“别把自己当回事,只管投入就是了”。
现在,在电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高之际,一些有识之士正在反思中沉下心来认真揣摩观众的心理和兴趣,于是,短剧这种电视剧的新样式应运而生。
可是什么样的短剧才能拨动观众的心弦?
法国一位服装设计大师说:“服装是一个城市的表情。”而电视剧应该是一个民族的表情。它是一种精神的载体,为人们建造着精神的家园。短剧则更应是一种浓缩了的精神食粮,轻轻一瞥中让人回味不尽。梁晓声觉得,短剧拍得有意思容易,有意味就难了。
这种“意味”便是短剧的灵魂,也是百集电视短剧《人生百味》的追求。(附图片)
短剧《还我安宁》剧照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电视剧《移民县长》将播出
湖北省宜昌市委组织部创作拍摄的上、下集电视剧《移民县长》近日将与观众见面。该剧是我国第一部正面反映三峡工程移民工作的电视剧。它以三峡工程移民为背景,艺术地再现了位于三峡坝区的临江县县长江远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组织实施本县移民工作的艰难过程,讴歌了党的基层干部牢记党的宗旨、一肩挑两头,把国家利益和群众利益有机统一起来的崇高思想境界和工作精神,塑造了县长江远顾全大局、心系群众、勤政廉政的公仆形象。该剧在三峡地区实地拍摄,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浓郁的巴楚文化氛围。(秦新民)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喇叭声烈》拍竣
现在四十多岁的这代人,成长于特殊、多变的时代,有着复杂坎坷的经历,他们的思想观念在半辈子中发生了多次改变,人生体验也与别人大不相同……由北影剧团袁苑、吴颖执导,吴颖编剧,谢园主演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喇叭声烈》(原名《烈日正当午》)日前拍竣。该剧讲述了几位中年人插队回京后十几年的种种经历,展现了时代的变革对人的思想观念、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杜闻)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音乐电视《走进新时代》受到好评
深圳市罗湖区委、区政府组织创作的音乐电视《走进新时代》,在党的十五大召开之际由中央电视台播出后,受到广泛好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这部音乐电视用形象化的语言、亲切的感觉,浓缩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三个辉煌时期,塑造了三代领袖的音乐文学形象。经过提炼的苏北民间音乐,旋律优美流畅,极富时代感和感染力。(罗文)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妈妈,拉我一把》开镜
由吉林省虹舜能源开发责任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影公司联合摄制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妈妈,拉我一把》近日在京开镜。该剧以当前社会上普遍被人们所关注的青少年道德、情操、升学、工作等热点问题为切入点,反映了青少年朦胧、躁动、神秘的心理状态。张雅文编剧,导演陈贵、李宏伟,主要演员有郭柯宇、臧鸿钢、曲云等。(李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