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 第9版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身边的话题

  再就业:一道新的起跑线
本报记者王斌来
始于80年代后期的职工下岗现象,最初的对象是企业劳动制度改革中优化组合下来的工作懒散者和尚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老弱病残人员。而现在的下岗人员,更多的是企业进入市场后,在转换经营机制、调整产业结构过程中,因企业关停并转下岗的。其中也包括相当一部分具有一定劳动技能、素质较好的职工。据劳动部统计,到1996年底,全国下岗职工814万人。职工下岗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
目前,我国的失业保险水平很低,还不能用失业保险金来救济下岗职工。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不可能完全由政府把失业和下岗职工包下来就业。解决这一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各有关部门运用各项政策措施和服务手段,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失业与下岗职工再就业。面对现实,下岗失业职工中一部分人自卑、失落、苦闷,依然抱着旧的择业观念不放,等待国家和单位再安排一个“铁饭碗”,一部分人在社会的帮助下,通过个人自救,脚踏实地创业,开辟了新天地。
最近,记者在东北部分地区走访了一些失业下岗职工,倾听了他们的酸甜苦辣。
  重新认识自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失业下岗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人们的择业观念将不断更新,就业天地也会更加广阔。目前我们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一个岗位干一辈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每个人都要接受市场的挑战,在尝试、碰撞中寻找自己的最佳定位。失业下岗,既给人的生活带来危机,同时,也给人重新认识自己、调整自己、塑造自己提供了契机,关键在于正确地审视自己,充分发掘自身的潜能。
原来在辽宁省鞍山焊管厂当会计的崔冬波告诉记者,她在全民企业工作了14年,突然下岗了,一下子很难适应。因年龄偏大、水平一般,多次应聘会计均未成功。全家人只靠爱人的微薄收入,生活比较困难,心情也不好。后来她到环卫处当了一名清扫女工,每天天不亮就去上班。不久,赶上招聘居委会主任,她应聘担任了立山区深北办事处国泰居委会主任。虽然这份工作收入少,但她认为很适合自己。在下岗职工中,还有一些人是主动要求下岗的,吉林市的王玉艳就是其中的一个。1995年,46岁的王玉艳看到所在企业效益不佳,就主动向单位提出要求下岗。她认为,天天混日子不适合自己,既然对做买卖有兴趣,就不妨试一试。经过市场考察,她发现面食产品大有市场,就开了一家面食店。两年时间,因为讲信誉,质量好,她的顾客越来越多,小店生意非常红火。用她的话说,“只要肯吃苦,不愁不能致富。”
  提高自身素质
从失业下岗人员的整体情况来看,35岁至40岁的人较多。这些人长期在同一单位工作,由于历史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知识结构和谋生手段都不适应市场经济。尽管社会上的职业介绍机构和招工广告比比皆是,各种就业需求应有尽有,但往往因学历、年龄、专长等方面限制,令许多失业下岗人员望岗兴叹。如果不及时“充电”,不尽快掌握一门新知识、新技能,要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很难的。
在沈阳市铁西区劳动局办的面点制作培训班里,记者遇见了下岗职工郭洪新。他下岗后,在私营企业、个体商店都工作过,但觉得不太满意。他过去没有技术专长,找工作越来越难。他决定学面点制作手艺,争取开个面点部。经过三个月的学习,现在他已经可以做出几十个品种的面食、糕点了。
谈起如何掌握技艺和提高自身素质,吉林省吉林市江城造纸厂下岗职工杨英感触很多。她告诉记者,在下岗的五年中,她卖过小商品,做过公司职员,开过发廊,而现在从事人寿保险推销工作。回顾几年来的经历,她认为在社会这个大课堂里增长了不少知识,只有精一门、通两门、会三门知识才能在就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转变就业观念
失业下岗现象的出现,深深地震撼了数千万中国职工。计划经济体制长期延续下来的“一份工作两人干,人人都有铁饭碗”的旧模式突然被打破,这对人们的观念无疑是一次重大冲击。从记者在东北三省采访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失业下岗人员面临的第一大难题,就是如何转变观念。前不久,沈阳自行车厂破产后,沈阳市劳动部门负责安置500名下岗人员。在劳动部门组织的就业洽谈会上,一些人提出了种种意见,如: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职工到私营企业工作或干个体,身份怎么定,能不能再找一个不会失业下岗的工作,原来上班路上只需要15分钟,新单位不能离家太远,待遇不能太低等等。这些问题说明部分下岗职工观念陈旧,择业期望值过高,从主观上为自己再就业设置了障碍。
36岁的哈尔滨市八区粮库经济警察王明华在下岗的两年里,市总工会职业介绍服务中心为他介绍了14次工作,他都干不了。经过工会干部多次谈心教育,他终于转变了观念,变得敬业爱岗,现在又回到了原单位当上了经济警察。有一位家住长春市宽平小区的下岗女工,邻居希望她帮忙照顾小孩,并做些家务,月薪300元。她坚决不干,宁愿每天骑自行车往返80分钟跑劳务市场找工作。问她为什么?她说,干侍候人的活儿,连想都没想过。据了解,在劳务市场求职的待业女工中,登记从事家庭生活服务工作的寥寥无几。一方面,社会上对家政服务的需求很大,另一方面,却有很多人不愿意干。这不能不说是“要面子”的老观念在作怪。
  抓住机遇拼搏
提起下岗后的创业经历,几乎每个被采访者都有一段三天三夜也说不完的曲折故事。28岁的邱晓华,在沈阳第三机床厂幼儿园工作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厂新长征突击手,1994年,因工厂破产,她失去了工作。最初,她整天垂头丧气,认为自己再无前途可言。在街道劳动服务公司和妇联组织的教育和开导下,她逐步认识到,失业不能失志,下岗仍要有作为。她是幼儿师范学校的毕业生,热爱幼教工作,经过积极筹备,她的启蒙幼儿园终于成立了。刚开始,送来的孩子大小不一,性格各异,她既当教师又当保姆,辛苦自不必说,但她咬牙挺住了。三年多时间,她的幼儿园从五个孩子发展到几十个孩子,教育质量也受到了家长的好评。蔡春香原来是哈尔滨市道外商业公司批发部的职工,1987年因单位倒闭成了下岗职工,那年她才34岁。面对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多处用钱的困难,她开始了创业。第一次做生意,是去东宁县进西瓜回来卖。她与丈夫白天黑夜地卖了一星期,一算账,除去丢的和雨水泡烂的,只挣回了路费。以后,她又尝试着卖过毛线、买车跑客运,不但没赢利,反欠下了6万多元债务。后来受一个开“兰州拉面馆”的亲戚启发,她和丈夫卖起了油饼豆腐,出色的质量、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大量回头客。现在,她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添置了几件家用电器。
在失业下岗职工中,像邱晓华、蔡春香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他们坎坷的经历和艰难的拼搏中,我们可以领悟到:一个人要想成为强者,必须有冷静的头脑和坚韧不拔的进取精神。失业下岗是经济变革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适应市场的必然行为。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坐等救济都于事无补,机遇往往偏爱付出努力最多的有心人。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实话实说

  诚实劳动必有收获
曹扬国
在我老家农村有一个孤儿,在他未成年的时候,父老乡亲都同情他,左邻右舍也常常接济他。久而久之,他却变得怕苦怕累,以致到了二十多岁,仍把自己的责任田转包给人家种。年复一年,他还是一贫如洗,找对象更是屡次告“吹”了。近几年来,他在一位退休回乡老同志的教育启发下,不仅种好了自己的责任田,还利用农闲时间到附近的乡村企业“打工”。他的生活慢慢好起来了,家里有了余粮余钱,也添置了不少家具,最近还听说他找到了对象,快要完婚了。他终于独立了,依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时下全国很多城市的就业矛盾比较突出,待业人口较多,这是一个事实。但与此同时,从农村进城来做工的“打工族”在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大量存在。这说明,城里并非没有就业岗位,而是诸如建筑安装、运输装卸、修理装潢、商饮服务、矿山井下等苦脏累险的岗位被城里人瞧不起,这其实也是一些城里人怕吃苦,不愿干累活的表现。
完全依靠政府安置就业已不现实,走出校门的待业青年也罢,脱离企业的下岗职工也罢,要使自己的择业比较顺利,还得“量体裁衣”。“等靠要”不行,“高不成,低不就”也不行,只有客观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去干适合自己干的工作,依靠诚实劳动(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才会有收获,才能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实现人生价值。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普通人的故事

  深夜电话铃声
晚上12点多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从睡梦中搅醒。
“是小李哥吗?我是贤珍,我妈病危,麻烦你去我家捎个信,叫我哥他们马上赶来。”打电话的人是跟我妻子一起长大的朋友,在外地工作。我穿上衣服,骑车上路了。
夜深漆黑一片,自行车在高低不平的小道上颠簸得厉害,好不容易才找到她家。半小时后,我回到家里。妻叫我快点休息,说可能还有电话打来。
深夜2点多钟,电话铃声又响了。我去接电话,话筒里传来一阵哭声:“我妈走了。麻烦你再跑一次,给我哥嫂报个讯,我妈的遗体连夜用车送回来,叫他们在家作好准备……”
真不凑巧,自行车胎没气了。我拿着手电,一个人顶着风雨向漆黑的深夜走去。
一个多小时返回后,妻子还没睡着,她说,半夜三更电话铃响,往往是紧急事,再大的困难也要去。邮局职工不去,谁去?已是凌晨4点了,妻子还在回忆着她当年当话务员时半夜三更为顾客传话送讯的往事。
按照当地的习俗,老人逝世是喜事。于是有人说,该接我去喝酒或当面道个谢什么的。但是他们至今没有这样做。我向来就不喜欢到别人家里吃喝,也不图别人什么回报。事后听说,他们多次向别人提到我半夜三更为他们奔走的事。
能相互理解已经足够了。我很高兴,内心也很充实、满足。因为,我做了一件别人难碰着、而我和妻子常碰到的一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对别人来说,这也许是今生今世难以忘怀的一件心头大事。
湖北荆州市江陵区白马寺镇邮电支局李启勣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

  不敢小气
尽管我和妻子的工资都不高,过日子却不敢小气。
记得我刚成家那段日子,每次买菜回来,被左右邻居家的媳妇碰上,她们先是热心地问你“买的啥菜”,然后翻看一下菜篮子,见到买的便宜菜,她们会咂咂嘴:“年纪轻轻的就会抠,买这样的菜能吃?”吃饭时,她们也爱来看看你做的什么饭,炒的什么菜,如果饭菜不丰盛,她们又会说一句:“如今的年轻人谁不想过好日子,这样的饭吃得进去?”有一次,我和妻子因有事早上和中午都在外面吃的饭,晚上回家吃饭时,邻居家的媳妇说:“年轻人还是身体棒,一天只吃一顿饭还满精神的。”尽管我们向她作了解释,可过不了多久,单位里还是传开了,说我们两口子最小气,一天只吃一顿饭。
遇到亲戚家孩子过生日、嫁姑娘娶媳妇,在送钱的时候还要看别的亲戚送多少,要么和别人送的一般多,要么比别人送的多一些,否则亲戚也会说你小气。一次,孩子的小姨出嫁,我送了500元的礼。回家后邻居媳妇问我送了多少钱,我如实说了,邻居媳妇嘴一撇:“嫁小姨你这当姐夫的就应该送1000元,500元拿得出手?”
由于“小气”出了名,有些人因此不愿和我们结交了,我和妻子心里很不好受。“不能再让人说我们小气了!”我和妻子下了决心。
以后,我们再上街买菜,如买便宜菜,便用东西盖住匆匆往回赶,不让人看见;如果买肉、蛋等,就不用盖住,提着菜篮子慢慢往回走,碰到人了还主动与之搭话:“几斤肉、几斤蛋就花了好几十块!”然后把菜篮子提给别人看。亲戚之间有事,决不比别人少送礼钱,一时没钱就向别人借。邻居家媳妇再问我们走亲戚送了多少钱,我们就往多处说。为此,我和妻子还要统一口径,以防露馅。
过了一段时间,说我们小气的人不多了,倒有不少人这样说:“小潘两口子舍得吃舍得穿,挺大方的嘛!”一些不爱和我们结交的人又向我们走近了。
但我们却感到这样过日子太累了!
湖北襄樊市襄城区庞公办事处潘伟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请您留意

  下岗职工的权利
刘萍李湘赣
下岗现象作为劳动力由计划配置向市场配置转变过程中的负效应,给许多职工带来了困难。我国法律和行政规章规定了下岗职工有以下权利:
一、对下岗方案、下岗条件有了解的权利。劳动部于1994年11月14日制定并发布了《企业经济性裁减人员规定》,规定用人单位确需裁减人员,应按下列程序进行:1.提前30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生产经营状况的资料;2.提出裁减人员方案;3.将裁减人员方案征求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对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4.向当地劳动行政部门报告裁减人员方案以及工会或者全体职工的意见,并听取劳动行政部门的意见;5.正式公布裁减人员方案并实施该方案。
二、法定期间或法定条件下不下岗的权利。劳动法第二十九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1.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者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内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劳动者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即使劳动合同期限届满,劳动者仍有权依照原劳动合同规定享受社会保险待遇。
三、获得经济补偿的权利。劳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依据本法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解除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经济补偿。”根据1994年12月3日劳动部制定的《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对下岗职工的经济补偿的具体规定是: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改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必须裁减人员的,用人单位按被裁减人员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经济补偿金。在本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发约相当于一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未按规定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的,除全额发给补偿金外,还须按该经济补偿金数额的50%支付额外经济补偿金。
四、优先回聘的权利。劳动法第二十条规定:用人单位濒临破产进行法定整改期间或者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而裁减人员,在六个月内又录用人员的,应当优先录用被裁减的人员。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心灵的家园

  人们需要心理医生吗?
哪个人在生活中没遇到过烦恼?有些烦恼和痛苦可能自己能解决,但也有不少烦恼、痛苦自己不能解决,亲戚朋友也帮不上忙,常使问题积攒下来,使自己不能正常学习、正常交往、正常工作,生活感受不到快乐。心理医生这个职业,就是为了帮助大家排除生活中的各种烦恼,解决那些长期积攒下的心理问题。现在一般把心理医生的这种工作称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主要是解决一般的心理烦恼、困惑,而心理治疗强调的是对存在比较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即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治疗。有一位心理专家讲得好,“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不是没有心理问题,而是能有效地解决心理问题。”有心理问题、心理疾病并不可怕,关键是要主动去解决,而看心理医生是帮助人们有效地解决心理难题的有效途径。
那么心理医生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呢?从事心理医生工作的人,首先要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每个心理医生会根据自己的特点以及前来咨询或治疗的人的问题类型,选择不同的方式、方法。精神分析理论重点在分析幼年成长经历以及潜意识等对人产生的影响;行为主义注重改变人的不良行为,更多的是行为训练与调整;认知学派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改变人的不合理观念与想法上;而人本主义相信人有自我成长的能力,在心理医生提供的信任、安全、理解的氛围下得以很好的心理宣泄,就可以自我恢复。不管哪一种理论、方法,为来访者保密,真诚、平等、尊重是心理医生的工作原则,他们的工作目标不是帮助来访者解决现实问题,而是帮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培养健全的人格,推动人的成长。
北京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贾晓明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世态百相

共和国卫士
武警北京一总队十支人政治处
曾峥刘业国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