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

  新戏送京郊
袁晞文陈阿丁摄
上个月,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关东大集》剧组奔忙于北京郊外的区、县,把新排演的戏送到基层,送到群众中。
由杨宝琛编剧的《关东大集》讲述的是当代中国农村的故事:农村集镇的赵镇长在而立之年想扎扎实实地干一番事业,决心在自己家乡建设一个能让父老乡亲真正富裕起来的大市场。小人物办大事,面临着无奈和尴尬,赵镇长经历了常人无法承受的艰辛和痛苦,他的奋斗、他的执著和真情终于得到了亲人和乡亲的理解、支持,新的事业正走向成功……
戏排好了,院领导决定:既然是演农村的戏,就先到农村演。于是剧院上下忙开了,宣传策划、联系场地、组织观众、租借车辆、安排食宿。戏终于在通县开演了,然后是顺义、房山、昌平。这些地方虽说离北京城不过十几到几十公里,但观众中的多数人还是第一次看话剧,第一次感受到话剧艺术的魅力,由衷地鼓起赞赏和喜爱的掌声。许多人亲眼看到了国家级剧院的名演员,看到这些平常只能在电影、电视里看到的人物活生生地走到自己面前,为自己表演,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艺术工作者们更看重的是很多观众的理解。观众告诉他们,这个戏演的是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事,剧中的人物就是我们周围的人,我们爱看,我们喜欢,希望你们常来。
“戏好看!”观众们一传十、十传百,青艺在几处演出都是一场比一场观众多。上月1日至4日在通州会堂,第一场上座八九成,后面三场全满;6、7两日在顺义影剧院,第一天有几个空座,第二天有人站着看;17、18两日在房山韩村河村演了三场,第一场上座80%,第二场满座,第三场过道上站满了人;20日至23日在昌平也是这番景象。
外出演戏有许多难处,在一般的演出日,剧组中不少人早晨6时以前就要出家门,冒着寒风赶到院部,再乘一两小时的汽车到郊外,到了演出场地又要大家动手搬布景,然后是走台、演出……回城时已是万家灯火。有一场,剧中饰“胖嫂”的演员病了,导演林荫宇登场补台,好在这位胖胖的女导演与角色还般配,她上台前还忙着请男主角曹力教走台步。有人戏问:“导演多年不上台了吧?”导演屈指一数说:“上次是32年前在《龙江颂》中演水莲。”戏演下来,倒是没出破绽,只是导演紧张得出了一身汗。下一场,演员出身的副院长赵汝彬怕导演太累,要替一场,赵汝彬是男的,不得不临时把剧中的“胖嫂”改为“刘二叔”。女主角马丽有病要服汤药,走到哪儿,药罐子就拎到哪儿。舞美队的20多人也是辛辛苦苦地搭了拆、拆了搭,条件不如城里,要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每个地方还要比别人早几天去、晚几天回。在韩村河村,为了方便群众看戏,头天下午一场、晚上一场,第二天上午又是一场,累得喘不过气来。一个月忙下来,个人收入没多少,剧院也是入不敷出。但是,在基层、在乡村,艺术工作者们给更广大的观众带来了艺术、带来了欢乐。他们也看到了今日农村的新生活,听到了艺术的共鸣,找到了新的感觉。他们真是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听到掌声响起来,心中有无限感慨。
清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的演职员们坐着汽车开往乡间,他们正走着一条不那么容易,但却是向着光明的路。(附图片)


第4版(副刊)
专栏:

  经过改革的洗礼,一九九七年的中央文艺院团将有
新打算新节目新风貌
谌强
经过一番除旧布新的体制改革,中直院团正焕发出活力与生机,艺术生产力的解放促使院团的创作表演更加活跃。笔者近日在同几位中直院团负责人的交谈中得知,在新的一年中,各院团都有不少新打算,一些新节目的创作表演计划已经拟定,经过改革后的中直院团正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崭新风貌。
谈起中央民族乐团今年的150场演出计划,团长俞松林非常自信地说肯定能完成。他说,乐团已经对全年的演出计划做出了安排,作为国家级的民乐演出团体,首先要面对国内的广大民族音乐爱好者,演出除了在音乐厅进行之外,还要送到大学、工厂等广大基层,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欢民乐;同时,也要发挥本团特点和优势,走出国门,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民族音乐。计划中的海外演出有在美国的巡回演出、赴日本巡演和参加澳门国际音乐节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乐团将在美国纽约世界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同大提琴演奏家马友友联袂举行音乐会,这将是我国乐团第一次在卡内基音乐厅演出。俞松林说,民族乐团除了计划推出新作品音乐会外,还将在春节前的周日,举行一台民乐新春音乐会,使这项活动作为乐团的传统保留下来。
东方歌舞团以即将登台的文艺晚会“多彩的世界”迎来了新的一年,这台晚会是东方歌舞团在中直院团体制改革后推出的第一台晚会,风格从东方歌舞团以往的亚非拉特色扩展到了全世界,从内容来看,主要是面对国内观众的。团长田玉斌说,东方歌舞团今年创作上将以我国民族歌舞为重点,为明年推出面向国外观众的晚会作些积累,因此创作人员要多去地方学习、采风,下大力气把民族歌舞的创作搞上去。田玉斌说,东方歌舞团以前主要是搞大歌舞晚会,乐队和歌队的人员却不是都能参加晚会的创作演出,从这一实际情况考虑,今年将逐渐向音乐会过渡,除综合的音乐会外,还准备推出一批有东方歌舞团特色的各国民歌声乐专场、外国乐曲器乐专场等。
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林克欢谈到剧院今年的打算时,心情非常愉快,因为目前剧院已有一批不错的剧本在手,挑选的余地颇大,剧院将从中选择剧本,排演两部新的大戏。林克欢说,目前已基本确定了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剧本,另一部也正在商讨之中,当然,今年剧院上演的不止这两部新戏,因为剧院已在同台湾和香港方面商定合作事宜,将与港、台各有一台合作剧目上演,从这样的新戏排演计划来看,今年的创作演出规模比去年增加了一倍。林克欢在强调戏剧舞台演出的重要性时,还提到剧院将在今年拍摄一部反映现实生活的18集电视连续剧。
中国交响乐团总经理朱信人说,乐团的演出计划实际上是跨年度的,因为乐团今年上半年是完成去年已经开始的第一个音乐季,下半年进行第二个音乐季的演出。音乐季定下的几个音乐会系列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按计划将在5月底完成,然后从9月开始第二个音乐季的演出。朱信人说,音乐季对一个职业乐团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艺术上的想法都要通过音乐季来实现,因此必须严格按照职业乐团的做法走下去,这是中国交响乐团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中国交响乐团的第一个音乐季偏重乐队的基本功训练,古典曲目因此多一些,第二个音乐季曲目范围会扩大,力图通过两个音乐季将乐团建设成一个真正的职业交响乐团,从这样的时间进度和预期目标来看,任务是非常艰巨的。
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将以全新面貌迎来新的一年,院长王世光说,今年是剧院实行聘任制后第一个完整的年度,要通过推出新人新作、展现剧院整体风貌体现改革成果,除合唱和交响乐外,剧院将在今年相继上演《浮士德》、《弄臣》、《图兰朵》三部大歌剧,其中《浮士德》是首次在中国排演,由中法两国艺术家合作,《弄臣》一剧则是同美国艺术家合作,《图兰朵》是在去年两度上演后第三度登台。谈到芭蕾舞,副院长赵汝蘅用抓人才、抓剧目、抓市场、抓管理概括了芭蕾舞团的工作目标。她说,芭蕾舞团去年演出近90场,且多是大戏,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今年的演出场次不会少于去年,且有7月赴香港演出两部中外芭蕾舞剧的重要演出活动,当然,除了演出,还有派演员参加莫斯科国际芭蕾舞比赛、开拓国内演出市场、完善剧团管理、排演新剧目等重要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使剧团踏上新的台阶。


第4版(副刊)
专栏:一周一谈

  语言的时尚
张大农
“时尚”越来越成为一个消费领域的专用术语。其实,说话也有时尚,只是人们通常不大留意。与语言的时代性相对而言,语言的时尚是更低一个层次的范畴,它更多地反映在某一特定时空里人们日常生活的“说话”当中。它不一定有多少新鲜的词汇,也没有创造出什么新的句法结构,而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气、腔调和风度,一种“形而下”的表达方式。譬如18世纪的俄国上流社会,人们崇尚法国贵族的生活方式,因而在俄国上层社交圈子里不但流行说法语,连讲俄语也时兴带点法语腔。又譬如30年代“洋泾浜”对上海市民语言的影响,人们以交谈中夹带几个生硬的英语单词为时髦。“你家小囡很普瑞蒂”,“我的这顶凯普相当意克思潘塞夫”之类的怪话在当时并不算笑谈。今天,一些外企中的“白领”员工也时兴在用中文交谈时夹进几个英文单词,大家好像习惯了,也见怪不怪。
这种“语言时尚”背后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它们仅仅局限在某个特定的经济或文化圈子里,而不波及社会大众语言,倒也并无大碍。但是,如果不规范、不健康的语言时尚侵入了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侵入以有声语言为重要乃至主要载体的电视、广播领域,其作用和影响就应引起人们注意了。
近几年,随着广播电视节目的不断改革,尤其是实行主持人的播出方式后,“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的普通话似乎日渐式微。节目的形式和内容更加生动活泼、贴近群众,另一方面也增添了很大的随意性。一些节目主持人没有经过严格的正规化训练,有些由社会上的节目制作单位提供的节目里,主持人甚至大多是业余的;由于节目播出量增长很快,制作者无暇精工细作,主持人也往往临时上阵,全无腹稿,有关背景知识和材料又很贫乏,因而节目中常常充斥着空洞无物的“闲言碎语”和“小儿科”的问答,语调、节奏全无讲究,错白字连篇累牍……这类现象尤以一些地方娱乐性电台为甚。
最让人听着别扭的,是某些电台(包括一些电视台)娱乐性节目中不论主持人或所谓“嘉宾”,还是演艺界的一些被采访对象,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操着一口港台腔。生活中原来讲着一口好好的普通话,一旦面对着摄像机或麦克风,倏地就不会像平常一样说话了。究其原因,恐怕是因为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偶像在作祟。随着演艺界的市场化,许多唱片公司在对其歌手进行“包装”、“促销”时,常常借鉴港台的一些商业技巧,不料连那说话的腔调也模仿了来,似乎不说几句“我蛮喜欢,蛮开心”之类的话就不够“职业化”。这种语言上的东施效颦其实是缺乏文化底蕴的表现:没什么家底可以示人,甚至连什么是真正的值钱货也分不清,拿来遮掩寒酸的饰物反而更加丢人。
这种事情原本不值得多说,但它在传播媒介里流行,就会有所贻害。中国文化里演讲的传统一向不发达。小孩子在学校里学的多是朗诵,即兴发言,尤其是有条理、有逻辑地用口语表述思想的训练少而又少。在一般人心目中,电台、电视台是全社会语言规范的窗口,这一点目前还没有其他任何机构的影响力可以与其相争。青少年又是电台娱乐节目最大的接受群。我们不奢求主持人在语言表述上做出经典性示范,但在传播健康、纯正,让人听着顺耳的汉语上,应该能有所作为。至少应能把关,不让那些不良的“语言时尚”在传媒中泛滥。


第4版(副刊)
专栏:音像天地

  记录二十世纪最优美的歌声
中华歌坛名人珍藏版面世
20世纪的中华歌坛群星荟萃,对这一历史做回顾与整理,记录百年歌坛最具代表性的歌唱家的作品,具有弘扬民族文化的历史意义。由中国唱片总公司与中国耀华玻璃集团公司联合制作的《20世纪中华歌坛名人百集珍藏版》的首批激光唱片(16张)最近面市。这批唱片收录了不同时期在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上具代表性的16位歌唱家的作品,有郭兰英、李双江、才旦卓玛、周璇、郭颂、李谷一、朱逢博、吴雁泽、关牧村、彭丽媛、董文华、阎维文、朱明瑛、成方圆、童安格、王靖雯(王菲)等。编辑们借助现代科技手段,使每一首作品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更加赏心悦耳,而且还将制作成金盘。在今后两年内,百集珍藏版将陆续推出。
在百集珍藏版的首发仪式上,中宣部、广电部、新闻出版署的领导给予高度肯定与支持。这套珍藏版已被列为国家“九五”重点出版项目。(文同)


第4版(副刊)
专栏:乐海泛舟

  顺德传来美妙的和声
冯琬珍
去年12月,广东顺德市里一派节日景象。“欢迎各地合唱团”的标语四处可见,马路上空一排排标有“祝贺中国合唱节在我市举办成功”的小彩旗迎风招展,“用歌声联结友谊、让艺术传播文明”几个大字在鲜花的簇拥下陈现在市府大楼前的广场,犹如顺德伸出的双臂热情欢迎从天南海北前来参加合唱节的朋友们。
“全国性合唱节举办了11次,唯有这一次总体水平最高……”多次参加合唱节的音乐家们不约而同地称赞着。这次合唱节多方位地体现了我国业余合唱团长足的进步,如音乐素质、选曲的着眼点、音乐训练与表现的深度与广度、各声部的均衡与谐调、歌唱方法的统一与音色的变化、层次的清晰与力度的起伏、艺术手段表现作品内涵等等。这次合唱节在推出新作品的数量上不能说是丰收,但从各团的演唱上不难看出大多数团都努力选择难度大、艺术性强、既富于时代感又能显示本团水平的作品。最为突出的是大多数合唱团选了无伴奏合唱,如广西少数民族歌手合唱团的全部曲目都是根据苗族、京族、侗族等少数民族民歌改编的无伴奏合唱曲。对此,大会艺委会主任、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指挥家严良堃在合唱节闭幕式致辞中说“业余合唱团在选曲、演唱上按高、难的艺术标准要求是本届合唱节的一好。有的团很不错,看来专业合唱团将面临着挑战了!”
演唱方面的普遍提高是这次合唱节最突出、最可喜的成绩。哈尔滨音协一方合唱团唱的《伏尔加船夫曲》,男声的宏亮、浑厚、对俄罗斯歌曲风格的掌握,令听众欣喜。除比赛演出外,台北、澳门两个合唱团的表演令人难忘,澳门合唱团人数不多,但他们和谐统一。台北广青合唱团一上台就令听众感动,他们中有两位拄拐、一位坐轮椅来演唱的团员。这个团当初建团就是以残疾人为主,广召社会爱乐青年参加。演员们演唱的《没有翅膀我一样可以飞翔》感人肺腑,几位听众边听边叹:“他们是在用生命唱歌,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
合唱节的成功举办,也是全国性合唱盛会第一次跨出首都。顺德市为2000余歌手提供了一展歌喉的宝地,同时也使来参加合唱节的各方演员、嘉宾看到顺德今天的繁荣。(附图片)
下图是获金奖的首都警官合唱团在演唱。


第4版(副刊)
专栏:影视窗

  新年迎接新繁荣
北影连连拍新片
新年伊始,作为我国制片业“龙头”之一的北影厂刚刚跨入1997年,便在接连投拍新片的紧张中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
日前,该厂和天津电影厂联合拍摄、新影嘉公司投资500万元的《黑眼睛》在香山脚下开机。该片是青年导演陈国星继《孔繁森》之后,筹备了两年之久的新作。影片透过盲女运动员在备战国际残疾人运动会的训练中,敢于向命运挑战,以超凡的意志和毅力,追求成功和爱情的感人故事,讴歌了一种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精神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该片由万方编剧,陶虹、蒋恺主演。
此前,该厂青年导演夏钢执导的《生命如歌》已在上海投入拍摄。该片取材于著名钢琴教育家范氏父子的真实事迹。范继森教授是我国第一代钢琴教育家,他与儿子范大雷艰难求索,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创立了著名的“范氏钢琴教学法”,为我国和世界乐坛培养了众多杰出的钢琴家。该片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既突出了范大雷作为一个艺术家的鲜明个性和独特的经历,更着力表现了整整一代音乐教育工作者执著的艺术追求。该片由孟珠编剧、王洛勇等主演。(西央)


第4版(副刊)
专栏:荧屏动态

  《半边天》改新版
1995年1月1日,一个服务于全国妇女的电视版块专栏《半边天》正式开播。这个专栏是中央电视台为配合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而创办的。1996年5月《半边天》栏目被评为政府奖社教类栏目一等奖。为了在原有栏目基础上开拓创新,从今年1月3日开始推出全新的《半边天》日常版及周末版。
《半边天》日常版共分四个小栏目:“封面人物”将把镜头对准女性群体。“男人.女人”是一个全新栏目,借男人的嘴聊女人,借女人的眼看男人。“内心独语”里,每期将有一位女主人公与您进行面对面的心的交流。“生活新知”以现代人的需求为前提,突出新知识、新时尚、新观念。《半边天》周末版以独特的视角关注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似水流年”、“打开眼界”、“茶陶坊”、“内心独语”等。(张文)


第4版(副刊)
专栏:邮苑

  金牛奋蹄又一春
农历丁丑年是牛年。邮电部于1月5日发行《丁丑年》特种邮票一套两枚。这是我国第二轮生肖邮票的第六套。
与此前发行的第二轮生肖邮票一样,《丁丑年》两枚邮票的主图一为生肖形象,一为生肖文字,只是邮资调整,全套邮票的面值由0.70元增至2元。第一枚邮票“金牛奋蹄”,是依据山东高密一位青年农妇创作的剪纸设计而成。这幅作品造型粗犷,形象传神,昂扬向上的牛头充满动感。牛身的色彩以金色为主,喻意“金牛”。第二枚邮票“牛耕年丰”,围绕着民间过年时挂花灯、贴窗花的习俗而构图。画面中间为一个大红灯笼,上书隶体“牛”字。(孟春)


第4版(副刊)
专栏:

  新闻界研讨音像知识产权
新闻界音像知识产权研讨会日前在北京举行。来自首都二十家主要新闻单位从事音像宣传报道的采编人员参加了为期两天的研讨会。
一个时期以来,音像方面的知识产权成为一个热点问题。为使新闻界系统地了解音像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学习有关政策法规和法律条文,掌握国内外音像领域形势和动态,以利于更好地进行这方面的宣传,由《光明日报.文化周刊》与国际唱片业协会中国代表处发起组织了这次研讨会。会上,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音像界、法律界的专家学者与新闻编辑记者一起,就“中国音像知识产权的政策”、“音像制品的盗版对我国文化事业的危害”、“著作权和邻接权的司法保护”、“音像著作权的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亚太地区音像盗版与反盗版现状”、“世界音像最新科技的发展趋势”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深入的探讨。


第4版(副刊)
专栏:

  总政歌舞团后继有人
总政歌舞团是我国一流的艺术表演团体。为了让总政歌舞团后继有人,他们在一九九一年成立了舞蹈学员队,作为解放军艺术学院舞蹈系的校外班开学。在五年的学习中,学员取得优异成绩,在“桃李杯”等全国比赛还获得大奖。他们最近举行了毕业汇报演出,《黄土黄》、《飞天》、《牡丹颂》、《金蛇狂舞》等名作,让他们演得很有光彩,大得专家和观众的赞赏。


第4版(副刊)
专栏:

  金湘推出交响乐新作
由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和中央民族乐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金湘民族交响乐作品音乐会日前在北京音乐厅举行。以创作歌剧《原野》而闻名于世的中国音乐学院作曲教授金湘,在这台音乐会上亲自指挥演奏了《新大超板》、《瑟》、《索》等最新创作的作品。


第4版(副刊)
专栏:

●老元奇遇记(四十三)音乐方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