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4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一点一亿,为迎接即将到来的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中国老龄协会、中国老年基金会发起了旨在造福亿万华夏老人的“助老工程”。
“助老”愿你同行
本报记者赖仁琼
湖南水灾后,一部分孤寡老人生活陷入困境,“助老工程”将捐款及时送往灾区
“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孩子,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如果您身边有一位老人,请走近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与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如果您是有识之士,请献计献策,为老人营造金色乐园。”这是助老工程的美好祈愿。
去年夏天,湖南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灾害,有14个地市不同程度受灾。虽然政府提供了紧急救助,但因受灾面积较大,不少灾民的生产、生活仍有困难。特别是灾区的孤寡老人,有的居无定所,有的缺钱短粮,处境十分艰难。
9月13日,助老工程办公室将接收的第一笔捐款50万元送往湖南灾区。湖南老龄委迅速将捐款分给益阳、娄底、怀化、岳阳等重灾区的1000个特困老人。当他们在接受捐助的名单上按下鲜红的指印,接过500元救助款时,不少老人泪流满面,激动万分。
沅江捐助仪式结束后,助老工程的同志走访散居在大堤上、帐篷里的孤寡老人。在一个村里,他们见一位老大爷坐在门槛上,双眼茫然地望着远方。助老工程办公室副主任高伟挨近老人蹲下:“大爷,您吃饭了没有?”老大爷缓缓地说:“我病了几天没吃饭……”高伟的泪水夺眶而出,他将500元救助款送到这位89岁的老人手中,老大爷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一个乡村敬老院的房屋被大水冲垮后,老人们住进了临时塔起的帐篷。得知北京来人,一位大娘十分感激地说:“我们能活下来,多亏了政府。”问起他们的吃穿,大娘说:“有饭吃,没有菜。”旁边一位大娘不无担忧地补充道:“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了,过冬的棉衣棉被还没有呢!”这时,带去的捐助款已全部发完,助老工程的同志和随行的工作人员当即你掏200,他掏300,大家把这笔临时捐款交给村支书,请他为老人们添置过冬的衣被。
灾区所见所闻令助老工程的同志心情十分沉重。他们了解到,仅益阳受灾的390多万人中,老人就有44万,虽然其中大部分有政府救助或子女照管,但一些敬老院或乡村的特困老人生活仍然十分困难。返京后,他们决定动员社会力量,继续为灾区老人提供有效的帮助。
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老、少、边、穷”地区老人献上一片真情
10月19日,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开赴北京平谷、密云等郊县。他们中有两鬓如霜的老红军,有意气风发的青年志愿者,还有天真活泼的少年儿童。他们应助老工程之邀组成“九九重阳助老慰问团”,到京郊和河北四县市慰问老人。
据统计,我国城市65岁以上的老人患病率达60%,为总人口平均患病率的2.5倍。农村老人患病后常因居住环境和经济条件而延误诊治。得知这一情况的天津绿天使公司不仅向助老工程捐款50万元,还捐赠价值50万元的“克糖安”。各界群众闻讯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踊跃加入爱老、助老的行列。重阳节这一天,慰问团将“克糖安”分送给平谷、怀柔、延庆等6县130多个敬老院600多个患病的老人。青年志愿者们为老人理发、洗衣、打扫卫生,杨洪基、耿其昌、李维康、韩芝萍和北京市少年宫艺术团、空军蓝天幼儿园的小朋友为老人表演了精彩的节目,医务人员则深入敬老院宿舍和患病的老人家中为他们查体诊病。老人们或笑逐颜开,或喜极而泣,纷纷感谢党,感谢助老工程。得到“克糖安”和其他药品的老年患者更是激动不已。平谷县刘店乡敬老院的一位大娘说:“我这个没有医疗保险的农村妇女能够享受医生的上门服务,还是社会主义好啊!”
几天后,慰问团一行又马不停蹄地奔赴河北张家口市捐赠小部分保健品。随后,他们与当地政府有关领导一起,赶往该市最穷的张北县,向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发放助困金。
慰问团成员走访孤寡老人刘占玉时,只见他双目失明,一贫如洗。他们详细询问老人家庭情况后,不仅给刘占玉送上助困金,而且决定把他作为助老工程的长期帮扶对象,老人紧紧拉着慰问人员的双手泣不成声。
尤为感人的是,不少离退休的老革命、老同志对助老工程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们本该得到别人的帮助,但却在助老活动中身体力行地帮助别人。湖南水灾后,曾任一机部部长的老将军李水清,以一个红军战士的名义捐了1300元稿费。方强、杜义德、高厚良、谭友林、宋承志、王定国等老同志分赴京郊参加助老活动。战争年代曾在张家口地区参加过战斗的张铚秀、王宗槐两位老将军,也随慰问团到张家口参加慰问活动。助老工程的同志说,只要有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中国的老龄事业定能健康发展!
我国正在实施的“晚霞金辉计划”、“扶老助困行动”将改善亿万城乡老人的生存状态
虽然挂牌仅3个多月的助老工程办公室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两组数字却增加了他们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本世纪末,我国老年人口将增至1.32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0.5%,成为老年型国家;2040年,老年人口将增至3.74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4.48%,到那时,我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是老人!
刚刚起步的老龄事业面对严峻的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他们的人口老龄化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而进行的,这为人口转变奠定了必要的经济基础。而我国现有的经济基础还远远不能适应人口结构如此迅速的变化。如何根据我国国情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发展老龄事业呢?
在对我国不同年龄组、不同职业的城乡老人的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居住状况等多方面进行调查后,助老工程制订了中、长期规划。与此同时,他们紧锣密鼓地筹备专为老人提供服务的声讯台、特惠出租汽车公司,还准备在“老少边穷”地区进行开发性扶贫。
旨在进行老年人才开发的“晚霞金辉计划”,向特困、孤寡老人提供社会帮助的“扶老助困行动”,改善老人生活环境、提供多种优惠服务的“金色幸福乐园”,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老年康乐广场”以及意在唤起全社会关注老龄问题的“老龄焦点论坛”,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老龄特色。可以想见,这些计划和行动实施后若干年,我国城乡亿万老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将逐步得到改善。(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风一缕

  临桂飘书香
罗昌爱林鹂
金秋时节,记者来到广西临桂县,发现这里世代相传的尊重知识、酷爱读书的风气依然如故,琅琅读书声在临桂的山水之间回响,经年不绝。
临桂县是著名爱国人士李宗仁的故乡,各族人民热心教育可上溯至唐代,之后益成世风。清朝年间,临桂曾以“一县八进士,三科两状元”获得了“状元之乡”的美誉。
如今的临桂人依旧爱读书,只是不像先人那般“上学考状元,读书为做官”。
在五通镇桐山村,记者遇见一位名叫蒋良玉的青年。蒋良玉高中刚毕业,唯一的亲人父亲就去世了。面对半间茅屋和一身债务,他一筹莫展,以后的出路在哪里呢?他想到了一个点子——学习农业科技,承包果园,靠知识闯出一条致富路!消息传出,村中有人怀疑:这果园多年少挂果,光凭你这个高中毕业生就能让它多产果?蒋良玉一边买书自学,一边到邻县向老农取经,三年后,他承包的果树果实累累,连年丰收。而今,蒋良玉不但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新房,还跨乡镇承包果园,成了村中的富裕户。
蒋良玉的成功,带动了全村学科学的风气,村民们自发办起学习班,请科技人员讲课。每次上课,教室里都坐满了人,窗户外还挤着十几个“旁听生”,就连白发苍苍的老人和怀抱孩子的妇女也被吸引过来。村民们不再迷信过去的经验,尊重知识,依靠教育,桐山很快成了全县有名的“水果示范村”。在两江、渡头、会仙等乡镇,记者了解到,凡是在县里小有名气的“白果村”、“蔬菜村”、“养鱼村”也都是“吸了墨水”的读书人带出来的。知识,成了临桂人民创造财富的金钥匙。
致富的喜悦使临桂人形成这样的共识:昨天的教育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富裕后更应大力振兴教育。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把教育列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使知识可贵的传统观念深植于百姓心中。近几年,临桂县初中升学毕业率达到64.01%,农村非文盲率为97%。
沿袭重教育、爱知识的优良传统,昔日的“状元之乡”今朝更有“状元”出。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新闻追踪

  打捞中山舰
进入倒计时
本报记者李维平
59年前,有一幕悲壮的画面,定格在滚滚东流的长江之上,也定格在炎黄子孙的心中:中山舰被击沉没。
中山舰原名永丰舰,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它于1910年耗资68万日元(当时一日元约合一两白银)在日本三菱船厂订制。1913年春,这艘长62米,宽8.9米,高16米,重836吨,功率1350匹马力,航速13.5海里,有主、副8门炮的炮舰建成下水。在服役的25年间,中山舰先后经历了护法运动、孙中山广州蒙难、中山舰事件、武汉保卫战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1925年4月13日广州革命政府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将永丰舰更名为中山舰。1938年10月24日下午3时,巡防在武汉金口赤矶山附近江面的中山舰突然遭到6架日军轰炸机袭击。经过一场殊死血战,中山舰沉入江底。
中山舰沉睡江底已半个多世纪,渴望将她早日打捞出水是海内外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愿望。
1995年11月,国务院授权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了中山舰打捞工程方案,湖北省获得打捞权。
中山舰经历了战争与人为多次创伤,且可查资料有限,舰体水下姿态、破损程度、淤沙量等都是未知数。因此,先后有三家单位入江探摸,弄清了沉舰的水下姿态、主要尺寸、沉没点水流情况等。1995年3月,为了进一步探明沉舰情况,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赴沉舰水域进行了15天的打捞前实质性探摸,全面弄清了沉舰淤沙状况、舰体破损、锈蚀、舱室分布情况,并专门对沉舰尾部的“中山”二字进行了水下摄像,并实施了水下切割取样。
1995年6月,湖北省正式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打捞中山舰得到批准。7月3日,重庆长江救助打捞公司以“双驳抬撬,整体打捞”的方案被授权打捞。
整体打捞一艘战舰,中外尚无成功先例。探测表明,目前舰体位置是尾部朝向上方,首部朝着江底,要保证打捞时不扩大损失,其难度和强度都为国内打捞史之最。此次勘测进一步明确,中山舰已由过去的600吨自重,经57年江底冲刷,泥沙淤积,已增至2000吨重。整体打捞必须经过舱内清理,排除泥沙,使其体重达到1000吨时方可施行打捞。
据介绍,“双驳抬撬法”的具体做法是:从舰下铺设20根直径6寸至9寸钢缆,组成一个“钢丝网兜”,两边用40台卷扬机绞拉钢缆,将整舰“兜”起来。40台卷扬机分别置于两条各1500吨级的主抬驳船上,外侧各有一条1000吨级的驳船牵扯主抬驳,防止它不堪重负而倾覆。最后,中山舰不是在沉没处出水,而是像上台阶一样,被抬升到南岸堤边。
为了赶在今年2月15日前将中山舰打捞出水,重庆救捞公司须克服重重困难。目前,两根直径为24毫米的钢缆紧紧固定在中山舰首尾,数根钢缆则连接到沉舰中部,打捞基地已牢牢地控制住沉舰。打捞公司的8条作业船、100多名精兵强将正奋战在打捞第一线。(附图片)
题图:1923年,孙中山、宋庆龄与中山舰的全体官兵合影。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近日,西安市建成一座鸽子广场,数百只和平鸽与行人和睦相处。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采访随想

  应变何须待穷时
肖荻
“穷则变,变则通”,这是人们向来的共识。的确,穷而不变,何以为生?然而,奋起应变,必须要等到穷途末路、四面碰壁时才能付诸行动吗?
最近记者跑了几个企业,看到一些新的思路。
“十年一贯制”生产梅花牌针织运动衣的天津针织运动衣厂,几年前转产内衣获得成功。当普通内衣的生产呈“一窝蜂”状态时,这个厂吸取过去教训,在产品还供不应求时即吸收国内外高招,生产一种超柔、灭菌内衣,使产品畅销势头不减。乡镇企业天津港田集团公司在其主导产品家具畅销时即试产机动三轮车,当机动三轮车畅销时又发展两轮、三轮摩托车,现在仅摩托车就年产10多万辆,行销海内外。私营企业天津东丽区富士达集团在生产多种规格的新潮自行车的同时,即狠抓农用摩托车,物美价廉,回款率达90%。
这些企业的领导人在回答厂内外“产品畅销为嘛又折腾新产品”的疑问时,不约而同地回答:“旺销,正是滞销的前兆。等到产品积压、资金短缺、技术陈旧时,你用什么去构筑新的生产线?到那时成天愁吃饭、求债主,可就糟了!”
一句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再不能凡事“穷才思变”,而应是未雨绸缪,早打新算盘、早上新台阶。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站好脱贫岗
——广西南丹县委书记陈日华一席谈
本报记者马立诚
陈日华,45岁,大专毕业,历任南丹县委副书记、县长,1993年起任县委书记。业余研究经济和法律,已获得律师资格。    
                   
南丹是个多民族聚居县,位于广西和贵州交界的九万大山深处,交通不便,多年来困扰南丹的主要问题就是贫穷。
南丹的贫穷是多种原因综合形成的。各届领导班子都为解决这个问题下了功夫,全县上上下下拧成一股劲,咬紧牙关艰苦奋斗,南丹面貌一年变一个样。1995年这一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1亿元,比1994年增长38%;全县财政收入1.5亿元,跃居河池地区11个县第一名;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277元。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南丹已成为黔桂交通枢纽。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科教文卫事业迅猛发展,连续三年被地区评为“双文明”先进县。
工作上有了一点进步,地委曾经找我征求意见,有意安排我到地区任职。可是,我向地委领导表了态,要求继续留在南丹工作。为什么呢?南丹脱贫的工作正处在一个关键点上,半途离开,对不起南丹的父老乡亲。
南丹全县27万人当中,还有1万多人年收入不到600元,占全县人口的5%。我认为,这些人年收入不到600元,就不算脱贫。在这个问题上,要自己提高标准,自加压力,这也是为南丹人民办实事。
有人对我说:“你今年45岁,大专毕业,正是提拔的好年龄,如果在南丹干下去,年龄大了,优势就少了。”
可是我想,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做了县委书记,假如只考虑自己的升迁、利益,就没意思了。南丹还有很多事情要干,我要继续在这里站好岗。假如错过了提拔机会,我也不后悔。只要能为南丹父老做点有意义的事情,我这一生就没白过。(附图片)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特写

  双塔映长江
李谧谢宝刚
12月10日,下午2时。南京扬子石化公司芳烃改造工地,管线错落,塔罐林立,机器轰鸣。厂区中心一小片局促的空地上,250吨塔吊轻舒猿臂,将直径7.2米,重28吨的巨大“钢盔”轻轻抓起,缓缓提升,躲开密如蛛网的管线,避过林立的塔罐,稳稳地安放在DA—804塔顶上。
这个高耸入云的庞然大物堪称亚洲化工第一高塔——塔高90.58米,塔体净重1050吨。它是扬子石化公司芳烃改造工程的“瓶颈”,或者说是整个芳烃改造工程的龙头,只有它舞将起来,后面的龙身才会跟着蜿蜒飞腾。无怪乎承担安装任务的三化建207工程处党支部书记楼祥顺会对记者说:“干这样的塔,我们油然地感到自豪。”正是他和工程处主任胡彭章带领近80名建设者苦干巧干三个月零三天,提前近一年的时间,创造了这个化工建筑史上的奇迹。
事实上,这样的奇迹,三化建人在一个月前曾经创造过。也就是在这里,距DA—804塔数十米之遥的一侧,206工程处的潘来安主任带着他的30余名部下,提前43天,将DA—604塔封顶。这个抽出液塔高51.8米,重318吨,塔盘数58层。
之所以把两座塔的建造称为“奇迹”,是因为它们是在芳烃生产装置不停工的前提下,在四周被芳烃装置包围的环境中建造与安装的。须知,芳烃生产区是高度易燃易爆区,不要说抽烟动明火,也不要说四溅的焊花,就是高空作业时不小心掉下颗螺丝钉砸出来的火星,也足以使整个扬子变成一片火海。
三化建人形象地把这两个塔的安装称为瓷器店里捉老鼠,螺蛳壳里做道场。他们采取了万无一失的安全措施,也创造了超一流的现场管理水平。首先是禁烟禁火。进入现场人员,烟瘾再大,也得憋住。其次是给塔体做“铁皮围裙”,严防焊花四溅。每一层工作平台都采取三保险,竹跳上铺石棉,石棉上浇水;每一个焊工发一个小铁罐,用过的焊条头全部集中,干完活随身带下来,倒在指定的筐内……两个塔的整个安装过程中,没有发生过一次火警!局促的施工现场,无论是物料的堆放,还是机具的设置,都井井有条;整个安装过程中,这么多人来来往往,愣是没有一个人碰破一点皮!扬子工程公司的老总来检查,赞叹不已:“像三化建这样高水平的队伍,少见!”
谈起这支队伍,三化建南京分公司经理改传亮感慨地说:“人,是要有点精神的!”而这点精神绝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在两塔安装过程中,三化建的每一个职工都牢牢记住对用户的承诺:安全一刻不忘,质量一丝不苟,工期一天不拖,现场一点不乱,服务一心一意。正是这一精神,使这两座塔在三化建人手中稳稳升起。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致读者
新年到来,谨向读者朋友们致以诚挚的祝福。
新的一年里,我们不敢奢望奉送于您面前的每一道“菜”都十分精美,但求您能从中品味出一些可口佳肴;我们亦无翻新出奇之妙法,仍将踏实经营好昔日“家常菜”。为不致使您望而生厌,我们会努力采选各地名优特产,另随时推出若干新品花色;为尽量满足您的需要,我们真诚渴望您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不吝提供鲜活货源……
我们的传真电话是:(010)6509167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