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3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首都将举行迎春人才大市场系列活动
本报讯“一九九七年迎春北京人才大市场”系列活动,将于一月十七日至十九日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北京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将组织北京地区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活动专场。
(王迎春)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总参第四门诊部为骨病患者解忧
本报讯北京总参第四门诊部热情为地方骨病患者服务。李怀聚大夫对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骨病有专门研究,取得较好疗效。其治疗方法能有效地将增生的骨质软化吸收,并排出体外。
(赵立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表彰学生爱科学月活动先进区县
本报讯北京市日前表彰了第十四届中小学生爱科学月活动中的先进区县。共有一百二十七万多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届爱科学月活动,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三。本届爱科学月活动注重科技实践,开展“学生电脑技能展示”、“消灭白色垃圾行动”等,使学生们增强技能。(董洪亮)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联想走完“服务长征路”
本报讯联想集团举办的联想服务月活动于日前结束。此次售后服务,途经上海、广州、成都、武汉、沈阳、西安最后至北京,行程正好二万五千里,被誉为“服务长征路”。
“服务长征路”沿途向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服务。首先,他们在国内外厂商中率先推出家用电脑享受一年免费上门服务,提出新的保修政策,将以前只对主板进行的三年保修拓展为对主要部件(板卡、硬盘、CPU、内存)皆提供三年免费保修。他们还建立起四级服务体系,提供全国范围内的微机联保,向联想1+1家用电脑用户提供8小时的免费售后训练。联想此次服务还对用户进行了上门回访活动,一个月期间回访了700个家庭用户和300多个行业用户,在7个城市内针对家庭用户举办了首次“1+1俱乐部”现场活动——温馨周末,引起了很大反响。(谷新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开展计划生育下乡服务
本报北京1月2日讯记者艾笑报道:今天,银装素裹的京郊门头沟地区,有数千名育龄妇女或她们的家人,在欢乐的锣鼓声中接受了北京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组织的1997年首次大棚车上门服务。
在永定镇曹各庄村36岁的育龄妇女田丽华家里,北京市计生委主任肖燕军和门头沟区委副书记孙尧东,将一副印着一对健康娃娃像的挂历送给田丽华,并帮她钉在宽敞的门厅墙上。只有一个孩子的田丽华说:“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把独生子女培养好。”
据肖燕军介绍,现在的计划生育工作,已不是十几年前“追着大肚子跑”的状况了。北京市从去年初就在房山县开展了三合一大棚车服务下乡活动,一是送避孕药具上门指导服务;二是宣传到户;三是提供致富技术服务。今年,北京市计生委将在所属的18个区县中首先培训基层计生干部,使之适应新形势下对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日前,长春市宽城区的青少年流动图书馆启用。这是在社会各界“献爱心、献好书”的热潮中创办的。图为兰家镇流动图书馆内,10岁的小学生祖贺在阅读。
新华社记者徐家军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辞旧迎新
岁末年初,全国各地群众以独特的方式,迎接1997年的到来。江西宜春市文艺小分队送戏下乡,为农民表演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新华社记者宋振平摄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实行奖贷助补减多方扶助特困生
江西高校不让学生因经济困难辍学
本报讯记者魏玉凤报道: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江西省以“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扶助高校特困生,到目前为止,全省高校没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江西有30所普通高等学校。据统计,在24所地方高校学生中,有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10.6%,其中家庭丧失供养能力的特困生约占5%。因此,扶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成了全省自上而下关注的大事。
省委、省政府领导十分重视扶助高校困难学生工作。省委书记吴官正多次指示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要采取措施,切切实实做好这项工作,并几次以身作则,捐款资助困难学生。省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扶助高校困难学生的政策文件。在去年制订的高等学校实行招生并轨文件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当将收费总额的21%以上用于建立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基金、减免学杂费。省财政每年拨出25万元,补助省属高校困难学生。另外,省教委从去年开始每年筹措经费20万元,直接资助200名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省委宣传部和省教委还决定从省属高校德育基金中提取部分基金对优秀的特困生进行奖励。
近年来,江西各高校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困难补助,建立和完善奖、贷学金制度,组织学生开展勤工助学活动等途径,加大了扶助困难学生的力度。据26所高校统计,1994年和1995年筹集了500万元资金,建立了勤工助学基金,有6800多名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活动,获得了资助;发放困难补助357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4万人次;为8000人次减免学杂费173万元。地处老区,经济基础薄弱,在校学生中有72.15%来自农村的吉安师专,困难学生占学生总数的35.33%,其中特困生占总数的22.68%。这些学生在政府和学校的资助下,没有一个人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高校困难学生的状况也牵动着他们原籍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心。1995年,樟树市启动了一个资助高校困难学生的“太阳工程”,定期为出外求学的本地贫困学子发放补助。九江市政府拨出5万元资助去年录取的高校特困生。湖口县划拨12万元设立人民贷学金资助困难学生入学。另外,一些有名望的专家学者在高校设立奖学金,总金额150万元。不少企业也解囊资助,建立基金会,资助困难学生,基金总额达110万元。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陕西信息扶贫网络开通
农民热烈欢迎,称为“兴农网”“致富网”“科技生财网”
本报讯一个以西安为起点、联接北京信息发布中心、覆盖陕西省全境的卫星信道网络——信息扶贫网,不久前正式开通。从陕北革命老区到陕南秦巴山区,生息在三秦大地上的2700万农民群众,现在随时都可获取到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各类经济信息和科技信息。
陕西省扶贫信息网络工程是在省人民政府直接关注下兴建的。去年年初,信息扶贫致富工程的主办单位给程安东省长写信,建议陕西省在推进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过程中,应把以卫星信道为传播手段的信息扶贫网络工程首先搞上去,以适应广大农村经济开放的需要。程省长当即作出批示,责成专人负责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此项工程的具体实施,省府还拨出专款为全省50个贫困县(市)购置了卫星天线和计算机等信息接收设备。经过几个月的人员培训、设备安装调试,到去年9月底,全省10个地市政府和80多个县市政府的信息中心普遍建起了卫星信道接收站,每天按时收取由北京发去的主要为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的市场信息和科技信息,并及时由县市信息中心印成文字转发到所属乡镇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刊登本县信息小报或与当地有线电视台合作,把收到的信息及时传播出去,实现信息共享。
信息扶贫网络工程的建设受到农村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热烈欢迎,他们亲切地把这个网络叫做“兴农网”、“致富网”、“科技生财网”,许多县市的领导同志都亲临现场参观学习。
目前,陕西省扶贫信息网仍在扩展,尚未入网的20多个非贫困县正在继续建站入网,已入网的县市也正在健全机构并向所属乡镇和工商企业发展网员,以逐步在农村建成一个信息共享的社会环境。(舒野)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初步进展
李铁映、宋健再次听取专家汇报
本报讯记者祝华新报道:世人关注的夏商周断代工程自去年五月十六日正式启动以来,已取得初步进展。近日,担任工程顾问的国务委员李铁映、宋健再次在中南海听取了有关专家的汇报,并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提出了重要意见。
夏商周断代工程有两个重要的支点,一是商汤伐夏桀的年代,二是武王伐纣的年代。在对前者有重要提示意义的河南偃师商城遗址,田野考古又有了重要收获。在商城东北隅发掘出的城墙据推断建造于商文化的二里冈偏早阶段,商城内一座规模最大的宫殿的使用与废弃时间到今年即可做出比较准确的结论。许多学者倾向于把偃师商城的建造视为夏商王朝更替的标志。有人甚至乐观地预言:解决长期困扰学术界的夏商文化分界问题,将不会是很遥远的事情了。关于武王伐纣时天象的研究,专家已整理出四十三家学说,依照所推纪年可归为二十二种说法。对确定周初年代有提示意义的陕西遗址也已采集到一些测年样本。
专家们还对十万片殷墟甲骨做了一次清理,初步筛选出约四百片有典型意义的甲骨,以便用来准确测定商代后期的年代。公元前一千五百至一千年,安阳地区可见日月食表已经完成,公元前一千二百至一千年间的每年朔望和每月癸日也已推算完毕,为结合甲骨、金文研究排定商代最后三王的年代准备了必要的条件。晋侯编钟材料的公布,则有助于解决西周年代学的一些疑难问题。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国内迄今为止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规模最大的一次合作。投入的学者总数超过一百五十人,其中自然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学者约占三分之一。例如,关于甲骨文中天象记录的研究,过去是天文学家和历史学家各自为阵。天文学家往往不懂甲骨文,而历史学家往往缺乏天文常识。如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专攻天象和历法的张培瑜研究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甲骨文的常玉芝副研究员已开始密切合作。
这项工程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著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在辞世前曾致信宋健同志,称该工程“重要伟大”,“史学界皆大欢喜”;“所有工作难度都大,但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合力攻关,政府支持,不出数年后,当有大成”。美籍华人、考古学家张光直感叹:只有国家的力量才能够组织和胜任彻底研究三代的工作。民间不少史学爱好者也纷纷来信,汇报自己有关夏商周断代的研究心得,虽然有的意见还需要进一步的科学分析,但这种为民族文化寻根溯源的拳拳之心着实令人感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受益终生
——记邢台师范高专校长边守正的4321育人计划
薛峨
边守正,于1986年从地区教育局的领导岗位调邢台师专任职,一干便是十个春秋。他提出并坚决执行了“育人为中心,教学为主体,管理是生命,政治是灵魂”的学校工作总方针。他提出并作为牵头人实施的“四三二一”系列育人计划,成为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发展项目”世行贷款资助的重点科研课题。在这既是理论研究,又是工作目标的课题中,确定该校学生在两年的学习期限里除应有明确的政治观念,巩固的专业思想,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修业及格外,要做到四会:“会教两门以上初中课程;会一门职业技术;会一项文体技能;会班级管理。三能: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演讲;能掌握5000个应用汉字,能写规范的钢笔、粉笔、毛笔字。二熟:熟悉本专业初中教学大纲;熟悉本专业初中教材。一化:行为仪表职业规范化。为了科学有效地占领学生在校的有限时间,学校在一个学年内过好教师节、艺术节、体育节、创造节,及职业技能大赛。这“五节一赛”每项活动历时一月左右。同时每学年第一学期,聘请部队教官进校三个月,专事行为仪表、内务整饬方面的养成教育。与此同步建立固定的学习基地,强化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拓宽学习内容,改革教育学习办法。在所有教育、教学过程中,边守正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原则。学校校风逐步严正了,整个面貌发生了大的变化。一届又一届的高中毕业生走进校门,当他们抱着献身教育事业的决心离校时,发出的感慨是“在校从严二年受益终生”。实施“四三二一”系列育人计划的毕业生到工作岗位,社会反映有三快:进入岗位角色快,领导认可快,取得成绩快。作为综合改革的一部分,教育实习改革获得国家级一等优秀教学成果奖。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抓扫黄打非保市场繁荣
广东音像市场走向规范管理
本报广州1月2日电记者郑德刚报道:在经过几年持续不断的治理整顿音像市场和清查盗版、反动、淫秽音像制品,以及深挖地下非法光盘生产线的行动之后,广东音像市场开始步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日前,一座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国家级音像制品批发市场——广东音像城已经在广州市繁华的机场路附近建成,已有省内外90多家音像制品出版和批发单位进入音像城。根据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将不得在音像城之外从事音像制品批发业务。
自1995年以来,广东各地公安和社会文化管理等部门连续采取了数千次大小规模的清理清查行动,对各地数万家音像制品生产企业和经营单位进行了整顿,收缴非法音像制品达330多万张(盒),严厉打击了不法分子在音像领域的犯罪活动。从去年8月开始,广东打击非法音像制品行动开始逐步走入以深挖地下光盘生产线为主导的“打源”行动中来。在广东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广州市和广东省的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重奖举报人员的政策之后,特别是9月至10月继广州市在番禺一举查获两条年产量达1000万盘以上的地下光盘生产线之后,广东省又在冬季扫黄打非行动中接连查获了12条最多可日产1万张以上的地下光盘生产线,取得了“打源”斗争的重大胜利,这一成果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评价。
在进行“打源”斗争过程中,广东省社会文化管理部门把建设繁荣健康的音像市场作为巩固扫黄打非斗争成果和治本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手抓治理,一手抓繁荣,积极筹备国家级音像制品批发市场——广东音像城的建设,使这座由政府音像主管部门直接监管的音像制品批发市场得以如期投入使用。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北京出版社送书给民工
本报讯北京出版社日前向北京市城建集团五公司东三环、方庄两个工地的民工赠送了3000余册图书,帮助他们建立图书室,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同时,他们还向海淀区万泉河中学和北京暖器材一厂分别赠送了1500余册图书,受到学校师生和工厂职工的欢迎和赞扬。
去年是北京出版社成立40周年。为了响应市委关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办实事的号召,社党组研究决定,不搞庆典,不事铺张,多办实事。他们在为读者提供优质图书、优质服务上下功夫的同时,积极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去年已先后给门头沟区永定中学、怀柔县沙石峪乡、昌平县山区和河北灾区及江西老区等地赠送了近万册图书,加上此次给两个工地的民工和学校、工厂赠送的6000余册图书,共计1.6万余册,价值18万元。
北京出版社是北京市委宣传部领导并主管的大型综合性出版社。建社40年来,已出版1万余种本版图书,总印数达12亿册,相当于平均每一个中国人有一册北京出版社的图书。此外,还完成了总数达40亿册的本市中小学课本的出版任务。该社出版的图书、刊物、电子音像出版物等屡屡获奖。(边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储书屋”书香溢东明
本报讯去年以来,山东省东明县在农村建起了“储书屋”。这一举措不但为渴求知识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且也提高了农村闲置书刊、报纸的利用率。
所谓“储书屋”,就是将农民家中闲置的各类书刊、报纸集中起来,实行统一存放,统一管理,统一借阅。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推广,东明县农民购买各类书籍、征订报刊已形成了风气。但是,他们重视买书读书,忽视了书刊的存放。对此,县委宣传部从文化局、图书馆、书店等有关部门抽出人员,逐村把农民家中的书刊搜集起来,进行分类、装订、编号、上架,建起农民“储书屋”。目前,这个县已建起“储书屋”105个,存书数量达23万余册。
这些“储书屋”一诞生,吸引了许多渴求知识的农民。每到晚上或茶余饭后,忙完一天农活的农民便三五成群地涌到书屋。
(张佩银李忠运王恩标)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青山绿水凤凰飞
——皖南山区绩溪发展纪实
程怀銮黄振中
初冬,驱车从合肥南下进入皖南山区绩溪县境,迎面而来的是青翠欲滴的树木和竹林,清澈的河水从河底鹅卵石上淌过,发出哗哗的响声。冬日阳光下,身着花衣的姑娘和媳妇正在河边洗衣。人们很快融入黄山脚下如诗如画的意境中。
身材魁梧的绩溪县县委书记赵增军讲述着绩溪的昨天和今天,讲述着科教兴农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给全县带来的巨变。
绩溪是个仅有18万人口的山区小县,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经济基础差,起步较晚。办乡镇企业、搞旅游等都曾有较大的吸引力。但是如同写文章一样,从哪里切入,走什么路往往得再三思考。绩溪走的是一条真正依靠科教兴农的路,而且把发展农业,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放在突出地位。从而逐渐沿着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往前走。
赵增军书记的讲话把镜头推向山水田综合治理现场。历史曾给这片美好的土地留下过荒山秃岭,绿茵庇护的土地日渐流失。在全县版图上涂抹着一道贫瘠的黄颜色。这不仅影响部分农村的脱贫致富,同时也危及子孙后代。沙化的土壤呼唤环保意识。面对这一切,县委县政府下决心进行山水田综合治理。“还我青山绿水”成为动员干部群众最有号召力的口号。在沙化严重的伏岭镇开始了绿化荒山荒坡锁沙龙、保持水土的攻坚战。年复一年持久植树和改变耕作形式,使荒山一片片染绿。治理后的伏岭镇山绿、田肥、水清。在去年大水灾中也大大减轻了灾害程度。一个生态农业的模式树立在全县各村镇的面前。
和伏岭镇同样受益的还有翚溪山。这个距县城只有5公里的古老山林,曾遭滥砍乱伐,酷爱绿色的绩溪人如今把它变成绿色的海洋。郁郁葱葱的树木涵养水源,犹如一座天然水库,源源不断地流向山下,成为干净甜美的山泉;山上清新的空气,温和的气候吸引着人们到这里休闲。它已成为县城周围的一道绿色屏障和风景线。
如今全县已消灭荒山,出现了良好的自然环境,一项项生态工程和培育良种、耕作改造、改进施肥等科学种田的方法在这里大见成效。科技进步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八五”期间,全县共推广应用农业实用技术43项,推进了“吨粮田”示范开发,遗传工程初试种示范。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每年增收粮食8882吨,油菜籽1285吨,节约农本和减少损失7621万元;高新技术产业已初具规模。1994年以来,这个县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2个,省级火炬和星火计划项目5个,纳入省“三个百亿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2个。这些高新技术项目的发展,将逐步成为这个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绩溪提出靠科学技术“强工富县、重农富民”的战略思想。他们所指的工是让城里的科技成果在这里落户,开花结果。北京协和医院的专家被这里的青山秀水和朴实的民风吸引,将一项医药高科技成果拿到这里转化,从而建起了生物工程,如今工厂在青山环抱中拔地而起。现代化的厂房一尘不染、密封的车间谢绝一切宾客入内。当我们来到工厂采访时,在这里指导完工作的协和医院的几位教授,正准备乘机返京报告喜讯。技术含量高的工业不仅为全县创造较大的财富,而且保护了优美环境。同生物工程相似的还有南京高等院校教授开发的银杏总黄酮项目,以及柴油机装配线,非石棉刹车片等。当地老百姓将这些称之为山里的“金凤凰”。
“八五”期间,全县共引进研究应用、开发新技术成果54项,完成省重点攻关项目12项,开发新产品101项,研究、应用、推广科技成果获奖项目91项,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7项。据测算,骨干企业的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
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大大加快了经济发展。4年前,绩溪是安徽省17个贫困县之一,4年后变了,一举摘掉贫困帽子。1996年实现国民生产总产值9.8亿元,比上年增长37%,工农业总产值可完成25亿元,比上年增长48.8%,比1990年增长6.7倍。
“绩溪近几年来所以发展快,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含金量。”代县长吴旭军一口气列举了一大串事例。如用高新技术改造老企业,给老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八五”期间,全县共完成技改项目618项,最为突出的微电子技术的应用逐步扩大。
去年11月,全县还开了一次盛大的科技大会,全国一批著名专家、教授汇集绩溪,书记和县长们聚精会神聆听专家讲课。会中还举办科技成果项目信息发布会,当场就有26个科技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绩溪人在大开山门迎接科技大军的同时,也严格地把好山门,那些污染小企业很难混进山门在这里落户。
来到县城建环保局,一张环保图映入眼帘:图上标明哪里是绿化带,哪里是园林区,哪里是排污点,点点滴滴印在人们的脑海里,成为环保坐标。环保监理站站长说,县委、县政府把环保列入“积德”事业,下令“把好山门,堵死污染项目进山”。几年来,他们一手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关闭和限期搬迁11家污染企业。另一手抓了城区环境绿化和美化,栽树养花种草。绩溪县境内有数十座功德牌坊,成为游人参观的景点。今天全县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使资源得到保护和充分利用,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成为一个惠泽子孙功德无量的事业。
古人说,山水好会养人、留人和出人。确实如此,绩溪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出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更吸引了一批批科技人才进山,为发展绩溪经济增强了活力和后劲。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铁道部会议电视系统开通
本报讯铁道部会议电视系统元月一日正式开通。该系统采用光通信、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及图像压缩技术,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开通了上海、沈阳、广州等十多个铁路局的电视会议系统,创造了我国同类工程的先例。(蒋建科)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大众日报史话》与读者见面
本报讯一部系统记述《大众日报》成长的过程及山东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著作《大众日报史话》已同读者见面,受到阅读者的好评。《大众日报》创刊于一九三九年元旦,是全国历史最久的党报之一。现在出版的《史话》为第一部,时间是从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九年。作者陈华鲁为《大众日报》老报人。(陈祖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