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6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要闻)
专栏:来自三峡工地的报告之一

  三峡工程:一部民族史诗
本报记者龚达发
公元1997年,共和国注定要以最辉煌的篇章载入世界的编年史。庆祝香港回归的礼花,刚在南国怒放;落实十五大任务的鼓点,还在神州激荡;在中国第一大河长江上,正在演出一场威武雄壮的活剧——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桀骜不羁的江水将按照人民的意志开始它新的生命。
大江截流的日子里,记者来到峡江两岸十里工区,和万余名建设者,和全国人民一道分享胜利的喜悦,我们的心每时每刻都被激动着。
长江,民族的母亲河,以她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世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同时,也给我们民族带来过深重的灾难。根治长江水患,是中华民族千年的梦想
掀开历史,从公元前185年至1911年,2096年的历史里,长江共发生有记载的大小水灾214次,平均每10年一次。“荆州不畏刀兵动,只怕南柯一梦终”,这是刻骨铭心的记忆。1860年、1870年两次特大洪水,冲开了南北荆江大堤,两湖平原一片汪洋,百万生灵葬身鱼腹。民国的38年里,发生大水7次,平均五六年一次。1931年,长江中下游洪水,淹没农田5090万亩,淹死人口4.5万,汉口水淹百日。这场灾害比1938年黄河改道的大灾难造成的损失还大六七倍!1935年,灾害再次降临,仅支流汉江遥堤溃口,一夜之间就死了8万人!灾难,数不清的灾难,次次把我们的民族推到痛苦的深渊。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4年,长江洪水再次肆虐。尽管人民政府带领沿江人民奋力抗灾,并启用刚刚建成的荆江分洪工程三次分洪,但华中重镇武汉仍被洪水围困三个月,京广大动脉中断百天,3.3万人死于水灾,直接经济损失百亿元!
根治长江水患,成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梦想。
在近代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民族伟人无不把根治长江、兴利除弊作为治国方略之要。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以其敏锐的眼光和宏伟的抱负,第一个提出开发长江三峡水利资源的创见。在《实业计划》中,他提出,在宜昌以上“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描绘出改善川江航道,开发三峡水力的宏伟蓝图。李四光,这位喝长江水长大的地质科学家,20年代就踏遍三峡山山水水,为开发三峡进行了艰苦的地质考察。
40年代,走遍世界名川大河,参与设计、建造过60多座水电站的美国著名大坝专家萨凡奇,被三峡壮丽的景观和丰富的水利资源惊呆了。他向世界急切地推出著名的《萨凡奇计划》,并断言“三峡的自然条件在中国是唯一,世界上也不会有第二个”。
是的,长江怎不让人心动!奔流6300公里,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公里,滋润着全国1/5的国土,每年入海流量达1万亿立方米。从唐古拉山到入海口,落差5800米,可资开发的水能近2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万亿千瓦时,相当于5.6亿吨标准煤,约为美国可开发水电量的1.46倍!
然而,真正把三峡工程提到议事日程,是新中国成立、人民掌握长江的命运以后。
1950年,长江防洪写进了三年国民经济恢复计划。这一年成立的长江水利委员会担负起统一规划长江治理、开发、建设的重任。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武汉登上长江舰,召见长委会负责人林一山,仔细听取治理长江的汇报。“……为什么不集中在这里卡住它!”他把扭转乾坤的大手指向了三峡。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建三峡工程的设想。1956年6月,毛泽东畅游长江之后,乘兴写了壮丽诗篇:“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1958年2月底,周恩来站在巍巍荆江大堤上,目睹“人在水下走,船在楼上行”的险象,紧锁的浓眉一直没有舒展。“站在这里,我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一句话像刀刻在随行人员的心中。此行,他是为三峡工程而来。在拟建的三峡工程坝址中堡岛停留了三个小时。3月下旬中央成都会议上,周恩来作了《关于三峡水利枢纽和长江流域规划》的报告。中央据此作出的正式决议指出:“从国家长远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考虑,三峡水利枢纽是需要修建而且可能修建的。”
1989年7月21日,刚刚当选为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冒着酷暑察看荆江防汛前线,而后他踏上了中堡岛。他对长江的那份牵肠挂肚、寝食不安感动了随行的人。李鹏,这位水利专家出身的共和国总理,从出任副总理开始,几乎每年都要到长江走一走,看一看。每一次他都要叮嘱湖北省领导:荆江防汛是天大的事,千万不能马虎!
“三峡工程第一位的是防洪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正常蓄水位175米,有效防洪库容为221亿立方米,用于调节洪峰,拦截洪水,可直接控制防洪形势最为严峻的荆江河段90%以上的洪水,控制武汉以上2/3的洪水来量,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目前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即使发生类似1870年特大洪水,配合沿江各分蓄洪区也可防止毁灭性洪灾发生,可以减少汛期进入洞庭湖的水、沙,减轻洞庭湖淤积和防洪负担,延长洞庭湖的寿命。正如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总经理陆佑楣说:“三峡工程从本质上讲是生态工程。”
集中力量办大事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三峡工程从科研、设计到施工,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协作的精神,也是一次在重大国计民生问题上实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开创性实践
1959年,按照中央成都会议的决定,长办正式提出了三峡枢纽初步设计要点报告,与此同时,成立了由国家科委、中科院牵头的三峡科研领导小组,全国先后有200多个单位上万名科技人员参加了科技大会战。华罗庚教授和300多位科学家一起考察三峡工程,争着要包揽勘察、设计中所有的数学难题。他曾深情地说:“各类科学研究都是‘经’,要有‘纬’来串联,三峡工程则是一根最重要的纬线。”至今,许多建设者都能说出一大串为三峡科研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华罗庚、周培源、张文佑、田鸿宾、朱物华、钱令希、张光斗……
毋庸讳言,如此巨大的工程不可能意见完全一致。历史也不应该忘记那些诤言者,是他们从另一个方面使工程避免了盲目,使设计更加细致、精确和稳妥。
1985年4月,全国政协六届三次会议上,有167位委员在17件提案中就三峡工程提出了意见,建议“慎重审议”,“不要匆匆上马”。党中央和国务院对这些不同意见极为重视,责成有关部门广泛组织专家,又进一步论证修改原来的可行性报告。
来自国务院所属部门、中科院和高等院校的412名专家,汇聚了相关学科的英才。其中中科院学部委员15人,高级职称者占90%,全国政协委员20余人。历经两年八个月的深入调查、反复论证,绝大部分专家达成共识:三峡工程对四化建设是必要的,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有利。这次论证,充分尊重每一位专家的意见,为国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今后重大工程项目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树立了榜样。
1992年3月,记者在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湖北代表团驻地,看到一位年过花甲的代表把自己写的一首诗挂在会场:“研究论证七十春,中外古今五代人。白帝彩云天已晓,三峡长梦将成真。万吨船队达宜渝,千亿电量供汉申,巫山云雨不为患,高峡平湖映女神。”
1993年,三峡建设的准备工程动工了,数万建设大军聚集西陵峡谷,开始了这项跨世纪的工程。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拥有一支强大的水利水电专业施工队伍,有建造过举世瞩目的葛洲坝工程的水电建设的铁军——葛洲坝集团,有征服过黄河、汉江、新安江等大江大河的14个大工程局,总人数约25万。早在50年代,他们就建成了佛子岭、三门峡、新安江等水利枢纽,60年代,建成了丹江口水电站,之后又建起了葛洲坝、龙羊峡等一大批混凝土重力坝工程。其中最大坝高为178米,比三峡大坝还高3米。对于坝后式水电站厂房、大型船闸等主要枢纽建筑物的施工,也都积累了成熟的经验。经过改革开放洗礼的中国水电建设队伍,已经吸收了国外先进经验和管理,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工程采取国际上通行的项目法人责任制为中心的招标承包制、项目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以确保质量、控制进度和投资,是一次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效管理和组织大型水利工程的有益探索。
从浦东、三峡工程到沿江开放,长江流域的经济格局正按照邓小平的战略思想重新绘制,三峡工程为长江经济带的振兴起了决定性的影响
1992年春天,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和气魄,从长江中游重镇武昌开始,经深圳、珠海,到黄浦江边的上海,在著名的南方谈话中,他多次提到长江,提到三峡——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抓上海是大措施。三峡工程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
以这次谈话为起点,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改革高潮。中外战略家的目光再次向长江经济带上聚焦。随着浦东的开发,上海正日新月异,人们对三峡工程寄予厚望。
正是沿海开放浪潮从南部、东部向中、西部推进时刻,而长江恰是一条沟通东、中、西部天然的纽带和桥梁。事实证明,三峡工程的建设,已经和正在有力地推动长江流域的工业布局、基础设施、交通、能源、通讯等格局调整。依托宝钢、武钢、攀钢,东汽、上汽、重庆长安,全国最大的“钢铁走廊”、“汽车工业走廊”呼之欲出;有色基地、大石化基地、大建材基地正从长江上、中、下游崛起。沿江雨后春笋般涌出17个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和7个省级开发区,形成最有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带。经济学者测算,由于浦东开发和三峡工程的带动,长江经济带在未来10年建设中投资规模将达到1万亿元。世界最大的100家工业性跨国公司已有1/4在浦东、武汉、重庆“抢滩”。
1997年6月18日,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成为共和国第四个直辖市。这个3000万人口、8万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市,拥有一座特大城市和一批相当贫穷落后的乡村。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三峡工程恰好为重庆的腾飞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机。直接为三峡工程服务的产业,以及三峡水库带来的舟楫之便,使丰富的土特产品、矿产资源得以大规模开发,一系列新的经济增长点正在迅速形成。
三峡工程是我国能源规划和电力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峡水电站总装机1820万千瓦,比世界上最大的巴西伊泰普水电站还要大40%,年发电量840亿千瓦时,等于为全国每人每年增加了70千瓦时电,相当于一座年产5000万吨煤矿和两条1000公里的铁路。三峡电站地处腹地,与我国主要电力负荷地区相距1000公里左右,是经济的输电范围。它还将把全国七大电网联接起来,充分发挥跨流域的调节和调度作用。专家估算,全国各水电站可因此增加发电能力300万—500万千瓦。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1000多年前李白的浩叹。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河段,共有滩险139处(葛洲坝水库已经淹没30处),单向航道段37处,绞滩站16处。记者多次往返于汉渝之间,常为航道不畅延误行程所苦。三峡工程建成后,首先将大大改善川江航道。100多处险滩尽没库底,绞滩站全部取消,使往日滩多水急的峡谷航道变为深水库区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抵重庆。使重庆至宜昌单向通过能力由目前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还可使船舶运输成本降低35%—37%,使长江“黄金水道”更加名副其实。
三峡工程以其规模之大,水电站装机之多,综合效益之显著堪称世界级巨型工程,毫无疑问,这项工程是对我国综合国力的一次检验。
工程主要建筑物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混凝土重力坝构成的挡水泄洪建筑物。大坝坝顶高程海拔185米,最大坝高175米。第二大部分为水力发电建筑物,共安装26台单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1820万千瓦。第三大部分为通航建筑物。由双线五级船闸、垂直升船机和施工期通航用的临时船闸组成。
三峡枢纽建筑物的主要工程量包括,土石方开挖10259万立方米,土石方回填2933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2715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8.1万吨,混凝土防渗墙23.1万平方米,26台单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
这些庞大数字您一时也许无法理解。形象地说,主体工程的混凝土浇筑量2643万立方米,为目前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的2倍。如果用这些混凝土修筑一条2米宽0.5米高的水泥路,从广州铺到北京还用不完。土石开挖量1亿立方米,如铺成1米高1米宽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两周半!
1996年金秋时节,正是大江截流预进占前夕,曾经29次访问中国的基辛格博士来到三峡工地,站在左岸制高点——坛子岭上俯瞰工程全景,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连声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两年,工程进展如此迅速,规模如此宏大,我感到惊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祝贺。”
如今大江截流已胜券在握,这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期工程胜利结束,第二期工程即将全面展开。设计宏伟的蓝图正一步步地变为现实,库区移民的新农村、新城镇正在兴建,已初具规模,真是一年一变样,五年大变样。(附图片)
压题照片:负责围堰堤头安全保障的抢险队全副武装向龙口进发。本报记者李舸摄


第1版(要闻)
专栏:

  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
本报评论员
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建设者刚刚实现大河截流,打了一个漂亮仗。
11月8日,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者又将实现难度更大的大江截流。据前方传来的消息,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可靠,大江截流胜利在望。
一北一南,两项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联袂而进,比翼齐飞,引人瞩目,振奋人心。两大工程是中国水利史上的壮举,展现了中国人民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雄心壮志,反映了中华民族无坚不摧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12亿中华儿女意气风发开创新生活精神风貌的生动写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河、长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孕育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但是自古以来,由于它们的桀骜不羁,也给我们带来了一次又一次深重的灾难。兴大江大河之利,除大江大河之害,是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梦想。这种梦想只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一步一步变成现实。改革开放近20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光辉指引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彻底治理大江大河已经不再是梦想和神话,而是当代中国人气壮山河的伟大实践。
奋战在两大江河上的两支建设大军的辉煌成就彪炳史册,他们在进行大规模现代化建设中所展示的气质和风采更令人赞佩。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敢打硬仗、勇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尊重客观规律、充分调查研究、反复论证试验、决不蛮干瞎拼的科学态度;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夜以继日、坚韧顽强的实干作风;放眼世界、赶超一流、学人之长、为我所用的广阔胸怀——正是这一切的综合,使他们能够拿下举世罕见的大工程,成就造福子孙后代的大业绩。
伟大的时代兴办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推动伟大的时代。邓小平同志曾经高瞻远瞩地预言:“下个世纪中国是很有希望的。”根据何在?除了其他原因之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一大批具有我们的前人所不可能具有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已经成长起来,两大工程的建设者就是突出的代表。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将不断取得更大成功的希望所在、把握所在。
热烈祝贺大河截流成功!
衷心祝愿大江截流成功!


第1版(要闻)
专栏: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
本报评论员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圆满结束了,这届艺术节办得很成功,办成了人民群众欢乐、祥和的节日,它将作为本世纪最后一届国家级艺术盛会载入史册。
在“欢庆十五大,迎接新世纪”的主题下,为期十二天的艺术节中,气势恢宏、五彩缤纷的开幕式演出和三十三台正式参演节目以及十八台祝贺节目,共演出百余场,观众十分踊跃,不少场次观众爆满,掌声不断。这些节目包括了戏剧、音乐、舞蹈、杂技、曲艺等舞台艺术的各大门类,集中展示了三年来我国文化艺术事业的丰硕成果和辉煌成就,充分展现了广大文艺工作者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满怀豪情、信心百倍地迈向新世纪的风采。这一届艺术节把很多国内外获奖作品集中上演,让这些来源于生活,经过艺术工作者千锤百炼、精雕细刻的优秀艺术产品又一次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给人民以艺术的享受,让人民感受到节日的快乐。艺术节的演出活动证明,这些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作品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反应,深得人民群众的厚爱。
艺术节的每一天,都有专业文艺团体到基层演出。艺术工作者们走下大舞台、走出大剧场,把精彩的节目送到更广大的人民群众中,足迹遍及工厂、农村、部队、机关、学校……很多基层群众第一次亲眼看到一流文艺演出,看到自己喜爱的演员走到身边,感到兴奋和满足,好像生活在喜庆的节日里。文化艺术工作者来到基层,从多方面认识到当代社会的真实生活,了解了人民群众的真实情感,为日后的创作汲取了新鲜的养分;同时也为优秀文艺作品争取到更多新的观众,为文化艺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用改革的办法举办艺术节作了有益的探索。
这一届艺术节注重综合效益,抓住举办艺术节的机遇,促进了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促进了经贸、旅游、科技和城市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些事业的发展又将使人民群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得到改善。
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直接参与这届艺术节活动的群众逾千万人次,人民群众参与的广泛程度是艺术节成功的证明。艺术节是人民的节日,本着为人民的思路办艺术节,就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热情支持,艺术节就会越办越好。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闭幕了,艺术节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我们要抓住当前的大好时机,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创作出更多符合我们时代精神的好作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新局面。二十一世纪就在眼前,人们企盼和平、安宁、繁荣的新世纪,人们也企盼艺术园地百花争艳的新世纪,我们的文化艺术工作者任重道远。


第1版(要闻)
专栏:

精品迭出好戏连台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圆满闭幕
本报成都11月5日电新华社记者王黎、王存理,本报记者袁晞报道:飘扬了12天的第五届中国艺术节节旗,在成都市民依依不舍的目光中徐徐降下。我国本世纪最后一次国家级艺术盛会——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今晚在这里落下帷幕。
装饰一新的锦城艺术宫典雅华美,灯火辉煌。晚上8时15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在这里宣布: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圆满闭幕。在欢快的乐曲声中,话剧《地质师》、舞剧《远山的花朵》、滑稽戏《一、二、三,起步走》、川剧《死水微澜》、壮剧《歌王》等5部获第七届“文华奖”大奖的主创人员及新剧、节目奖的代表走上舞台。李岚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等领导同志将一面面奖牌送到他们手中,台下掌声迭起。
今晚,蓉城十万盏彩灯流光溢彩,百万盆鲜花花团锦簇。逾万名观众参与的广场文艺演出和盛大的游园活动,把本届艺术节推向高潮。本届艺术节是艺术的盛会,又是人民的节日。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杨崇汇致闭幕词。文化部副部长徐文伯代表文化部在答谢词中表示,要认真总结本届艺术节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国家艺术节的艺术质量,扩大其影响,进一步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完成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光荣任务而努力奋斗。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以其精品迭出而掀开了中国文艺史迈向新世纪的一页。本届艺术节高扬“欢庆十五大,迎接新世纪”的旗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演节目好戏连台,成为我国近年来文艺创作演出成果的大荟萃、大展示、大检阅、大交流。上演的52台节目中,既有千锤百炼屡获大奖的精品,又有起步很高、潜力不凡的新作;既有专业艺术创作的力作,又有群众演出的佳品;既有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区文艺团体和省、市、自治区的优秀作品,又有刚刚回归祖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首次组团的精心之作,还有澳门、台湾及外国文艺团体的诸多佳作。艺术节期间,所有参演节目在17个场馆共演出107场,观众达15万人次以上。组委会还组织各参演团体送戏下基层,先后有近30个团体赴工厂、农村、大专院校、部队等基层单位慰问演出26余场,直接观众达10万人次以上。
本届艺术节的一个鲜明特点是首次将大规模的群众文艺活动和文化经贸活动与专业艺术展示更加有机地结合起来,吸引了各地千余万群众的参与。艺术节期间还举办了各类文物、美术、书法、摄影、民间工艺等13个展览活动,以及1997全国音像制品展销会、文物拍卖会等多项经贸活动,艺术节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共收到企业赞助近千万元。
闭幕式上,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将中国艺术节节旗交给文化部副部长、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主任李源潮,李源潮再将节旗交给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承办地代表、江苏省副省长金忠青。经国务院批准,21世纪首届艺术节——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00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接着,以雄壮的国歌声为开端,中国交响乐团奏响了大型交响音乐会的乐章。《火把节之夜》、《沃尔塔瓦河》、《雷电波尔卡》、《蓝色多瑙河》、钢琴协奏曲《黄河》……一段段优美的旋律在锦城艺术宫中飘荡,一阵阵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这旋律,这掌声,似号角,如战鼓,汇成一个强劲的声音: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离不开人民。
闭幕式由四川省副省长、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组委会副主任徐世群主持。出席闭幕式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铁木尔·达瓦买提,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四川省省长宋宝瑞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


第1版(要闻)
专栏:

  尉健行会见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时说
大力倡导见义勇为精神
本报北京11月5日讯新华社记者汪金福、本报记者陈维伟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尉健行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第五次全国人民群众见义勇为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先进分子表彰大会代表。
尉健行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致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他说,党的十五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为了完成历史的重任,必须有一个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为了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我们要坚持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既要充分发挥公安政法机关的职能作用,又必须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大力倡导人民群众见义勇为的精神。我们要大力宣传和发扬全国见义勇为英雄模范的崇高精神,激励更多的人民群众自觉积极地参加到见义勇为的行列中来。尉健行希望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为维护社会治安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丁关根、罗干、任建新、王芳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见。


第1版(要闻)
专栏:

  第七届“文华奖”大奖评出
李岚清李铁映为获奖者代表颁奖
据新华社成都11月5日电(记者余斌)在今晚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李铁映及文化部有关领导等,向获得第七届“文华奖”大奖等奖项的代表颁奖。获得“文华奖”单项奖的院团及个人已在昨天的颁奖会上领到了奖状和奖牌。
“文华奖”是文化部设立的专业艺术最高奖,每年评选一次。本届“文华奖”共评出大奖5个,新剧目奖34个,新节目奖23个,单项奖99个,组织奖7个。获奖剧节目具有在题材上贴近时代、在形式上大胆革新、在排练上精心打磨的鲜明特点,反映出广大艺术工作者对艺术精品的执著追求。
据介绍,在获奖剧节目中,现实题材占了一半以上,反映出广大作者关注社会、深入生活的作风。编剧杨利民长期在大庆油田第一线生活,与剧中原型、全国劳动模范王启民相交十多年,成为知心朋友,才创作出震撼人心、感人肺腑,荣获文华大奖的话剧《地质师》。为提高剧节目观赏性,不少获奖剧目摆脱传统束缚,大胆吸收其它艺术门类的优秀形式,其新颖的艺术风格受到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获大奖的壮剧《歌王》,在唱腔设置、人物刻画及舞台调度方面均吸收了歌剧、舞剧等艺术形式,形成一种有气势、有特色的新型戏曲艺术。此外,在英雄人物刻画上,获奖剧节目更追求艺术上的感染力,摆脱了事迹的罗列和枯燥的说教。本届“文华奖”还填补了过去儿童奖的空白,获大奖的有两部儿童剧。


第1版(要闻)
专栏:

  番禺
廉政建设真抓实干
市府新楼转作他用
本报讯广东省番禺市委、市政府近日作出决定,将新建的行政办公大楼交给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转作他用。市行政机关单位仍在原地办公。
1992年,番禺撤县设市后,市委、市政府根据机构和人员增加,对外交往增多,而市党政机关办公场地陈旧、人员拥挤的状况,决定改善行政机关办公条件,修建了行政办公大楼,今年年初完成了主体工程。
今年5月,番禺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行为的若干规定》和“5·15”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对正在装修的行政办公大楼,采取了降低装修标准等措施,减少开支2000多万元。
最近,市委、市政府几套班子反复学习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八次全会上关于艰苦奋斗的重要讲话和“10·15”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联系实际,进一步认识到,经济发展了,更要坚持和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更要加强党政机关的廉政建设。番禺市经济建设虽然发展较快,但一部分群众的生活还比较困难。目前,办公条件虽然艰苦一些,但与本省和外省、市、自治区更加困难的地区相比,条件还不是最差的。因此作出决定:市行政机关单位不搬进新建的行政办公楼办公。新建的行政办公楼全部交给番禺市房地产开发公司转作他用。大楼前的市政广场对外开放,作为群众休息的场所。


第1版(要闻)
专栏:

  战前誓言
本报记者罗盘
“发挥突击队作用,确保截流成功!”激昂的声音冲霄汉、壮河山——今天上午的大江截流龙口,红旗招展,气氛庄严,大江截流临战动员暨授旗授牌仪式在此举行。400名青年突击队员昂然宣誓,由他们组成的7支不同专业的突击队,将受命承担大江截流的最后一战,亲手锁住大江。
葛洲坝集团的这支青年队伍,在三峡工地施工中敢打硬仗,屡建功勋,一年来共完成单元工程8102项,合格率为100%,先后有8支突击队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的荣誉称号。当截流指挥部负责同志将“大江突击队”的旗帜授予他们时,青年突击队员们欢呼起来。被授予大江截流一号车车牌的车手孟贵堂无比自豪,他告诉记者,11月8日龙口决战的第一车填料将由他送到龙口口门。孟贵堂的父母都是葛洲坝大江截流的参加者,前些天,退休在家的父亲给儿子打来电话说,自己没能赶上三峡大江截流,希望儿子打一个漂亮仗。
江水滔滔,红旗猎猎。截流指挥部宣布,从11月5日起,大江截流进入临战状态。(本报宜昌三峡坝区11月5日电)


第1版(要闻)
专栏:

  地下长城
本报记者卢小飞
粗砺的岩石鬼斧神工般地被雕琢成梯级巨浪,从峭壁之巅跌落下来,以非凡的气势直指长江。
截流在即,焦急等待之中,人们也开始关注截流后的工程。从现在到2009年,二期和三期工程还要苦干12年,还要啃一系列硬骨头。而眼前的双线五级船闸正是硬骨头之一,其中的“地下长城”又是硬中之硬。因为,今年年底之前,要在地下50米至100米深的花岗岩层里,开挖一条长20公里的地下输水洞,还要打通36个排球场那么大的竖井,开挖量4600多万立方米,而岩石的硬度是11级,这可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硬骨头!
乘车直入岩层深处,顿生一股难以言传的激动。为满足未来万吨级船队顺利通过,每级闸室都留有充裕的空间,闸室两头是闸门,未来的闸门处如今是深及地下100米的竖井。在1号洞竖井,几位技术人员正乘升降机从地面缓缓而下,抬头望去,立壁冲天,观之头晕目眩。
乘车浏览了好几个洞子,施工者寥寥无几。施工单位三联公司的总工程师周宇笑着说:“这就叫现代化。过去,这个洞60年也打不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