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学会道歉
袁志发
“警方的道歉,乃是一次光荣的道歉”。八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第一次彩排那天,由于路封得早了些,“下班回去路上,车堵得慌,人也堵得慌”。据报道,放在以前,这类“不妥之处,闷闷然过去算了。这次却未料到,上海警方竟在广播里公开向市民致歉。而且,说改进就改进,后两次彩排,即使已近开场,“体育场附近几条路,仍是出入随意、路人如织”。
这件事不大,却叫人称道,给人启示讲文明、树新风,还应当学会道歉。
做了不妥的事或说了不妥的话,使他人受到伤害,就要道歉,这是一种美德,是文明礼貌的表现。在繁忙的工作中,即使是文明水准比较高的单位或同志,尤其是那些每天面对面为群众服务的窗口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其言行举止也难免有不妥之处。经验表明,当出现了“不妥之处”的时候,作为当事人,最忌讳的是护短,最要紧的是自省,能及时发现自己的不妥,并主动去道歉。一声“对不起”,就可能避免一场“战争”,如果随后又能切实加以改正,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生活告诉我们,道歉是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冰释前嫌的一剂良药,如果谁有了不妥之处,都能主动向对方道歉,那我们的人际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就会更好一些。上海警方的道歉就是一个显证。
从上海警方的道歉中,我们可以悟出许多。
道歉要有勇气。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输了理也想去道歉,但担心道歉会失去尊严。这是不必要的。道歉并非耻辱,而是光荣的事情。道歉也决非软弱,它是有力量的表现。道歉更不会授人于柄,使自己陷入被动,相反,它能将输了的理补上,从而使自己由被动变为主动。这对维护自己的尊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上海警方公开向市民道歉,不但没有失去尊严,反而进一步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信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道歉的要旨是真诚。上海警方在向市民致歉时,对自己的不妥之处没有躲躲闪闪,而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平和而洒脱,诚恳且大度”。其真诚更表现为说了就改,“不是虚头”。假如他们只是说说而已,并不认真改进,是决不会有如此好的效果的。它告诉我们,道歉的魅力,不是来自花言巧语,而是来自真诚,来自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来自为纠正过失而采取的实实在在的行动。
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不要耽搁。因为时间越久,越难于启齿,相互间的裂痕也会越深。早一点道歉,可以早一点沟通,早一点化解矛盾。道歉需要及时,就如同有病应当早治一样。
道歉与接受道歉都要有宽广的胸怀。向别人道歉时不要强调客观原因,也不要总想用对方的偏颇抵消自己的过失,要甘愿承担咎责,坦坦荡荡表达自己的歉意。接受别人道歉时不要过分挑剔,也不要得理不让人,要多设身处地体谅对方,像上海市民对上海警方的理解那样:“为开好八运,警方兴师动众,十分必要;偶有不妥之处,打扰了市民,也是难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谅解是永远不可缺少的。
总之,道歉比不道歉好,早道歉比晚道歉好。向别人道歉以从严为好,接受他人道歉以宽容为好。道歉不但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艺术。


第4版(要闻)
专栏:

  丁关根在广西调研时强调
学习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新华社南宁11月2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最近在广西调研时指出,学习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10月27日至11月1日,丁关根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曹伯纯、自治区主席成克杰等领导同志陪同下,深入企业、农村、居民小区、农贸市场,考察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并就认真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与自治区党委进行了座谈。他对南宁、桂林等地在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中,从基本行为规范抓起,从群众关心的实事抓起,从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抓起,以及抓摊前“一个桶”、整治环境卫生,抓街头“一个岗”、整顿交通秩序,抓路上“一辆车”、树立窗口形象的做法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丁关根强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要充分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努力增强用这一理论指导精神文明建设的自觉性。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方针,不断提高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本领。
丁关根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精神文明建设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密切结合起来,精神文明建设就能出凝聚力、生产力,就能有强大的生命力。
丁关根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规划,确定目标,既不能脱离实际,过高过急,又不能安于现状,降格以求,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脚踏实地,积极进取。要认真贯彻改革精神,注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不断探索新形势下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丁关根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要把工作的着眼点放在群众关心,与群众利益密切相连,为群众欢迎的事情上。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抓住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每年办几件作用大、影响大的好事实事,使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人民的拥护,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要以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为标准,接受群众的检验,得到社会的认同。
丁关根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坚持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着力提高公民素质。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贯穿到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等各种创建活动中,特别要注意培育青少年成为“四有”新人。
丁关根指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坚持重在建设,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既看到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又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要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扎实工作,务求实效,防止形式主义。
在谈到今年7月以来开展的“讲文明树新风”活动时,丁关根强调,这项活动集中解决文明言行、环境卫生、服务质量、交通秩序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受到群众欢迎。要把这项得人心、顺民意的活动,扎实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主题不变,充实内容,一抓到底,抓出成效。要在巩固、提高、延伸、辐射上下功夫,巩固已有成果,提高水平和质量,向广度和深度延伸,发挥中心城市和示范单位的辐射带动作用,经过几年奋斗,力争使全国多数城市的面貌有一个明显变化。
参加调查研究的有中宣部常务副部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刘云山和国务院副秘书长、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刘奇葆等。


第4版(要闻)
专栏: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高潮中充分发挥作用
各级党校深化教学改革
新华社杭州11月1日电(记者林楠)今天结束的全国党校第二次教学工作会议透出信息:一个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即将兴起。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党校校长胡锦涛在会议前夕就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校的工作,专门对中央党校负责同志作了重要讲话。作为培养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的重要阵地,各级党校正在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在这一新高潮面前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郑必坚在会上指出,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不动摇,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实践勇气不动摇,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学风不动摇,始终保持在马克思主义方向下永不停滞、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郑必坚说,我们要迎接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的到来。新高潮的产生,一是由于我们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到达了新水平。二是由于理论的武装有了新的重点对象,包括新上来的各级领导干部,还有工农商学兵各界新成长起来的先进分子等等。三是由于面对新阶段的新形势、新问题、新任务。这一切,都要求我们更加坚定清醒,更加艰苦,把理论武装工作提高到新水平、推进到新深度,迎接新高潮。
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各级党校正在进一步研究如何把党校的教学改革引向深入。在这次全国党校教学工作会议上,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家鏐强调,要继续丰富和完善已经被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有很好效果的“一个中心、四个结合”的教学体系,即党校教学要以学习邓小平理论为中心,把学习邓小平理论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理论著作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备知识结合起来;把学习理论同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增强党性结合起来。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做到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同时,注意大力培养中青年教研骨干,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注意搞好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逐步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的教学管理体系。在会议上,各地党校还交流总结了不少好的经验,如搞好邓小平理论学习,提高主体班次教学水平;加强中青年干部培训,努力培养造就跨世纪领导人才;办好专题研讨班,为党委中心工作服务;实行教学科研一体化,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加强党校自身建设等。


第4版(要闻)
专栏:

  周家美同志逝世
新华社武汉10月31日电黑龙江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周家美同志,因病于8月26日在武汉逝世,享年84岁。
周家美同志是湖北省潜江市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他历任班长、特派员、大队长、营长、团参谋长、团长、旅长、分区司令员、辽西军区参谋长、松江军区司令员等职,1961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第4版(要闻)
专栏:

  吴邦国结束五国访问回到北京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结束对孟加拉国、越南、老挝、缅甸和泰国的访问,今天下午乘飞机回到北京。
外交部副部长唐家璇、国家计委副主任郝建秀、国务院副秘书长李树文、交通部副部长刘松金、外经贸部副部长李国华以及有关国家驻华使节等前往机场迎接。


第4版(要闻)
专栏:

  香港回归摄影美术展在港揭幕
据新华社香港11月2日电“深港一日”暨“东方之珠”回归摄影、美术作品展昨天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
这些由深圳、香港两地艺术家创作的摄影、美术作品,真实地记录了今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的重要历史时刻,包括香港政权交接的历史镜头、深港两地欢庆热烈的送、迎驻港部队情景以及载歌载舞庆回归的盛大场面,表现了万众欢腾、普天同庆、欣欣向荣的世纪盛况。


第4版(要闻)
专栏:

  江苏省将承办下届中国艺术节
据新华社成都11月2日电(记者余斌)经国务院批准,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00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
今天在此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率团参加第五届中国艺术节的江苏省文化厅厅长季根章说,江苏省委、省政府决心不辜负党和国家及全国人民的期望,努力办好第六届中国艺术节。不久,江苏将着手实施演出场馆建设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以满足办节的要求。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国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举行
本报讯记者卫庶报道:以“中国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为主题的大型研讨会10月29日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国防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中央文献研究室等单位的几十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发言或提交论文,展示了首都社会科学界学习十五大、贯彻十五大的部分最新研究成果。
研讨会以专题的形式,从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哲学思考、邓小平理论的方法论、社会主义的义利价值观、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等角度,对邓小平理论进行了多方面、跨领域的研讨。


第4版(要闻)
专栏:

  收录古籍珍本四千五百零八种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出版
本报北京11月2日讯记者周庆报道:《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整套1200册,今天首次在人民大会堂与北京读者见面。
这套丛书经北京大学季羡林教授为首的编纂委员会近3年的努力,全部编印完毕,全书收录古籍珍本4508种。
出版庆典在人民大会堂香港厅举行,厅内陈列着齐鲁书社出版的蓝色封面内地版,整套36万元;台湾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出版公司出版的棕色封面海外版,整套8万美元。两套书都是16开本,达到国际典藏书标准。
雷洁琼、王光英、吴阶平、钱伟长、万国权以及季羡林、启功、周一良等200余人出席庆典,来自欧美、日本、台湾等地的一些学者也到会祝贺。


第4版(要闻)
专栏:

  沈阳“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动工扩建
刘华清为工程奠基
本报沈阳11月2日电记者冯奎报道:今天,既是沈阳解放49周年纪念日,也是国内外关注的沈阳“九一八”事变纪念馆动工扩建的日子。刘华清等有关领导同志为纪念馆扩建工程奠基。
沈阳“九一八”事变纪念馆扩建工程得到中央军委、国家有关部门和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今天的奠基仪式上,东北电业管理局、沈阳黎明服装集团、中兴沈阳商业集团、沈阳军区等单位共捐款500万元,至此,扩建工程已收到捐款2000万元,收到捐赠文物200件。据了解,这项总投资7000万元的扩建工程将于1999年10月1日前夕完工。


第4版(要闻)
专栏:

  内地与香港考古工作者通过发掘证实
香港五千年前就有人居住
据新华社香港11月2日电近日香港古物古迹办事处与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组成的考古队,在香港马湾岛发掘出多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表明香港五千年前已有人居住。
考古队在马湾岛东湾仔遗址共发掘出15座新石器时代的墓葬,发现包括石器、陶器和贝饰等大量随葬品,还发现了保存完整的人骨架。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首次考古发掘的重大发现,也是第一次邀请内地专业考古队参加香港考古发掘工作。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幕
《丛林人》获金爵大奖《红河谷》获最佳银幕奖
新华社上海11月2日电(记者赵兰英)世界影坛正注视这一时刻:今晚7时23分,随着主持人沉稳、激动的语调,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最佳影片奖产生。英国影片《丛林人》获得此项大奖,全场掌声热烈。至此,精彩纷呈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
评委会给予这部影片的评语是:这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影片,每一部分都很完美。
来自43个国家和地区的250余家制片公司参加此届电影节。在350余部参展片中,19部被确认为参赛片,争逐4项金爵奖。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是《丛林人》导演费尔·阿格兰德,最佳男演员奖为意大利影片《旅伴》男主角毕高里,最佳女演员奖被中国影片《安居》女主角潘予摘得。评委会特别奖则授予挪威影片《门德尔》和中国影片《安居》。
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为期9天。其间举行的电影市场交易活动取得成功,中国电影公司有7部影片被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等外国电影公司购得。整个交易会签订购销合同30个。
本报上海11月2日电记者田泓报道:在昨天揭晓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银幕记者杯”评选活动中,中国选送的两部参展影片《红河谷》、《安居》分获“最佳银幕奖”和入围奖,在所有3个奖项中占了两项。
“中国银幕记者杯”评奖活动由《中国银幕》杂志社主办。201位参加电影节报道的记者参加了此次评奖。


第4版(要闻)
专栏:

  中韩合作就业培训项目奠基仪式举行
据新华社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李争艳)由中国和韩国两国政府合作建立的“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今天在北京举行奠基仪式。
据悉,中韩合作培训项目,由韩国政府提供1000万美元的无偿援助,中国政府提供相应的配套资金。培训中心建立后,将成为我国劳动部在职业培训领域进行指导、开发、培训、研究、服务的技术总部,通过运用现代化的技术装备和管理手段,指导全国的职业培训工作;同时还将成为中韩两国开展职业培训信息交流和技术合作的窗口。


第4版(要闻)
专栏:

  正是“川花”烂漫时
新华社记者熊小立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开幕一个星期以来,蜀都蓉城之秋成为全面展示四川表演文化艺术的大舞台。
百花齐放的艺术节上,被称为“川花”的四川文化艺术具有独特的地域特点和鲜明的文化风格。瞻《千古一人》,望《死水微澜》,观《变脸》,赏《远山的花朵》,看《船过三峡》,取材从两千余年前治水英雄,到今天改革开放时代的船员、舵手,其文化精髓无不是巴山蜀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四川人自身性格特征的高度浓缩。细品绚丽的凉山歌舞、乡土味浓郁的成都民乐和妙趣横生的川北木偶皮影,四川人那种诙谐的幽默感和细腻的表现手法,把“川味”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
绝活儿百出的川剧,可谓寓四川人性格特征、审美取向于其中,博采四川众多表演艺术于一戏。在本届艺术节上演出的川剧《死水微澜》和《变脸》就是杰出的代表作。《死水微澜》主人公邓幺姑敢想、敢说、敢干,其言尖锐泼辣,其行离经叛道。发生在本世纪初的这个故事在世纪之末上演仍令人回味无穷。由“艺坛怪杰”魏明伦编剧的《变脸》,同样是一部写主人公与命运抗争、与旧时代抗争的戏。两部川剧都大量运用了四川表演艺术的绝活儿,把那种不从天命,不甘中庸,勇于抗争,敢于对不合理现实大胆否定的四川人火辣辣的性格特征,以及巴蜀文化中特有的美学思想,展示于观众面前。难怪有评论家称:“川剧与火锅,同是麻辣烫。”


第4版(要闻)
专栏:

  参演大戏纷纷亮相群众文化绚丽多姿
中国艺术节好戏连台
本报成都11月2日电记者杜英姿、袁晞报道:第五届中国艺术节开幕8天来,在参演大戏纷纷亮相的同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盛况空前的群众文化和经贸活动在四川省内外产生了广泛反响。10余场广场文艺表演和专业艺术团体的“文化下乡”活动,12项展览以及4项经贸活动,受到四川人民和海内外观摩者的热烈欢迎。至今,已有1000余万人次参与了艺术节各项活动。
本届艺术节强调面向基层,服务人民,将演出从剧场拓展到基层单位。参加第五届艺术节的部分演出团体纷纷组织精彩节目,深入部队、大专院校、工矿企业,将高雅艺术送到人民群众之中,这已成为本届艺术节的显著特色之一。目前武警文工团、全国杂技优秀节目组台、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辽宁歌剧院、四川省歌舞剧院等已演出10余场,所到之处,无不引起轰动。重庆市歌剧院、上海昆剧团、山西省晋中地区青年晋剧团、全国曲艺木偶皮影、少数民族歌舞和群星奖的组台等10余个团(组)还将赴基层演出10场左右。
四川全省范围内此起彼伏的群众文化活动,成为艺术节一道亮丽的风景。艺术节期间,主会场成都云集了甘孜、阿坝、凉山、德阳、遂宁、南充等地的10余支群众文艺队伍,他们举行广场文艺表演和游园联欢活动,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陆续举办的12项展览描绘出一幅色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古蜀文化和四川民族民间风情画卷。四川省美术、书法、摄影艺术,甘孜州藏画以及少儿书画的4个优秀作品展览,荟萃在全国获奖的作品和部分新创作的优秀作品共560余件。三星堆出土文物精品展、三峡工程库区出土文物展展示珍贵文物700多件。瓷器、金银器精品展汇聚邛崃什堂隋唐窑遗址、遂宁宋窖藏、彭州宋代金银窖出土的珍贵文物416件。
100余家厂商参加了四川省首届民族、民间工艺博览会。由海内外300余人参加竞拍、成交476万元的文物拍卖会,全国100余家音像制品出版、制作、发行单位参加,推出近万种音像制品的’97全国音像制品展销会等,开幕以来成交额达1000余万元。


第4版(要闻)
专栏:

第五届中国艺术节上,各传统剧目好戏连台,新人辈出。四川省青年川剧团团长田蔓莎(右)因在川剧《死水微澜》中饰演邓幺姑获得’96中国文化部第七届“文华奖”表演奖。
新华社记者 刘前刚摄


第4版(要闻)
专栏:新闻摄影比赛

杭州西湖风景区的花港公园今秋被鲜花装饰一新,吸引了大批游人。图为一批外国游客在欣赏“江南花长城”。 新华社记者 蔡志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