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副刊)
专栏:建筑艺术笔谈

  对“住”的企盼
王军
国内一家建筑设计院曾邀请一位以设计银行而闻名的外国建筑师前来访问,没想到这位建筑师在主人为他特意安排的学术讲座上,只字不提他设计的银行,而是大谈他的住宅作品。中国同行颇为不解。外国建筑师说,难道设计住宅不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吗?对于一个人来说,有什么房子比住宅更重要呢?
在我国,很少有建筑师以设计住宅而自豪。在不少建筑设计院,搞住宅设计会被人瞧不起,被认为没本事,其待遇也是最低的。相反,要是设计了一两幢公共建筑,别人就会另眼相看了——不管设计方案是优是劣,反正这比设计住宅要强。在这样的心态之下,发生上述的一幕,就不难理解了。
日本的一位住宅专家前些年应邀参加我国城市小康住宅研究课题工作,考察了我国各种公寓式住宅,作了题为《中国公寓式住宅建筑设备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指出我国的住宅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厨房、卫生间外露管线过多,只考虑施工方便而忽视居民的使用方便;水表、电表、煤气表的设置位置不当,给居民生活和社区管理带来不便,并有安全隐患;没有为居民自己安装设备提供方便,应该在建造建筑物时,就预先将排油烟机、煤气热水器等的管线、插座及安装固定用的小五金都预埋好,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体现着对人的关怀。而我们缺少的恰恰就是这种精神。建筑师要关心人的生活,已为社会各界呼吁多年。可是,现在许多建筑师的观念与此还有很大差距。设计质量低劣的住宅在一些地方仍大行于市。许多居民乔迁时都面临这样的烦恼:好端端的新居为什么布局这样不合理?建筑师为什么不肯多下点功夫,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的家?
与住宅建设形成反差的是那些耗资甚巨、经常被称为“里程碑”的公共建筑,在一些人的眼里,它们具有“显示政绩”的特殊功用。有的人为官一任,不盖上几幢大楼就不甘心,还唯恐其不高,不大,而深植于一些建筑师头脑中的官本位思想,则当然地使他们以设计这些大楼为荣。
同样是盖房子,住宅建筑与公共建筑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却经历着两种不同的命运,实在令人深思。改革开放才使这种状况有了改变。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北京住宅,提出要解决老百姓的洗澡问题。此后,建设部门在住宅的设备上进行了一次改革,在不增加造价的前提下,适当扩大了住宅的建筑面积;进入九十年代,有关部门大力推广小康住宅模式,要求住宅必须做到起居和寝卧分离;近几年国家又加快了住宅制度改革,提出要把住宅产业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发展,这使住宅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住宅建设已显现勃勃生机,但我们仍感到优秀住宅设计作品之缺乏,仍感到一些建筑师对住宅合理的设计之漠然。有的建筑师甚至认为,设计住宅没有发挥的余地,就这么大一点面积,“螺蛳壳里做道场”,成不了大气候。殊不知,人的一生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住宅里度过的,住宅对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每一平方米都值得认真研究,以求最佳设计,这是一个真正的建筑师必备的品质。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早期论建筑,即常以建筑的“住”的功能为开端。他说,“居室为人类生活中最基本需要之一”,“居室与民生息息相关,小之影响个人身心之健康,大之关系作业之效率,社会之安宁与安全”。“营国筑室古代尚设专官,使民安居然后可以乐业”。“随着社会的向前发展,人类之于‘住’的要求的确是提高了,而且复杂了”。抗战胜利后,他与妻子林徽因教授以憧憬未来的心情,投入西方战后住宅研究,大声疾呼“住者有其房”、“一人一床”的社会理想。建国后,病重卧床的林徽因教授,在她生命的最后旅程里,仍为使普通劳动者居住的小型住宅能得到最合理的设计,费尽了心血。如今,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虽已年逾七旬,仍在为城市的危旧房改造工作而奔忙。他设计的北京菊儿胡同住宅工程,继承了民族建筑的精华,创造了“新四合院”这一崭新的建筑概念,既沿袭了北京古城的“肌里”——传统的院落体系,又成功地处理了住宅的私密性与邻里交往的关系。这个工程1992年被授予“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章”,1993年又荣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为中国建筑师争得了荣誉。吴良镛的座右铭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
我国尚是发展中国家,住宅标准并不是很高,但是有追求的建筑大师们并不会因此而放松对职业真谛的探求。因为他们深知,他们付出的每一分劳动,就可能给那些苦盼良居的人们带来一生的方便。这是多么巨大的责任,他们深为肩负这样的使命而骄傲。


第4版(副刊)
专栏:荧屏动态

  纪实片关注热点好栏目贵在坚持
●电视片《大三峡》为大江截流做烘托
●希望工程专题片从今日起播出
●“东芝动物乐园”节目受观众喜爱
中央电视台将于举世瞩目的三峡一期工程大江截流前夕,在11月4日至11月7日晚一套黄金时间推出八集电视系列片《大三峡》。每晚播放两集。此片由完成过多部大型纪录片的社教中心纪录片室摄制。总编导是张金鹏,赵瑜为总撰稿,亓克君、乐育文、蒋樾、郭耀华、段锦川等任编导。他们从今年3月份进驻三峡工地,持续拍摄至今秋10月,拍摄了三峡工程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开掘细致入微,每集各具特色。
第一集以水·陆·空三个视点拍摄三峡工程,以历史与现实相互关联,表现三峡工程建设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宏伟气势。第二集以国内外瞩目的二期工程大投标为切入点,通过六支水电劲旅的激烈招投标活动,生动反映三峡工程在市场经济环境中的活力。第三集通过移民家庭的搬迁,通过三峡师生最后一课及清库当中移民主动拆房、迁坟、爆破等事例,表现了三峡移民的奉献精神。第四集表现移民战胜了搬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在高亢的号子声中重建家园,他们同安置区人民融为一体,不少家庭走上了致富之路。第五集回答了大江截流后长江航运能否得到保证,为何要设计临时船闸,临时船闸是否真的是临时的等问题。其中有具体工程负责人和现场协调会的纪实采访。第六集以导流明渠开挖至竣工通航为大背景,反映工程建设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表现建设者在平凡的劳动中闪烁的不平凡。第七集以大江截流为主线索,展示三峡工程大背景大事件。侧重在工程的长期性复杂性上,以人物纪实手法,表现合龙前最后的紧张时刻。第八集全面回顾历史精彩片断,寓理性思考于其中。人物众多,事件典型,信息密集,为大江截流现场直播做最后的烘托铺垫。
今年10月30日是希望工程实施八周年纪念日。为了展示希望工程八年历程,中央电视台今日开始在第七套节目陆续播出九部反映希望工程内容的电视专题片。
专题片有介绍希望工程近年来实施情况的《中国希望工程》,有讴歌海内外各界人士无私奉献精神的《爱心世界》,有描述中国第一所希望工程全国教师培训基地全貌的《希望的希望》,有反映失学儿童受到救助后重返校园喜悦心情的《爱心之行》。这次活动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主办,已向希望工程累计捐赠二百二十五万元人民币的富绅服装实业有限公司协办,希望国际文化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为响应政府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号召,今年,中国青基会推出“希望工程国内最后一轮劝募行动”,开始了希望工程的冲刺攻坚。他们想进一步动员海内外各界力量,让偏远地区那些因家庭困窘而上不了学的孩子们都能进入学堂,让贫困的乡村小学不再有危旧校舍,为最终实现希望工程的目标竭尽全力。
“东芝动物乐园”是北京电视台从1994年10月开播的一个集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为一体的综艺类节目。节目曾经在日本播放了九年时间,其中的素材部分经北京电视台重新“包装”,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同时开播,到今年11月1日已播放三年,共计一百五十六期。在第二年度还加入了成都经济台、南京电视台。今年7月初,又在沈阳、大连两地开播。这个节目在七个城市的收视率都很高。 (文同)


第4版(副刊)
专栏:服饰之旅

  从蛮荒到现代
——韦荣慧和民族服饰
付勇
“我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服装设计师,”她说,“民族服饰的研究和推广是我的事业。”然而,她的“从蛮荒到现代”的民族时装艺术作品展示会,却让中国人感到由衷的自豪,让外国人感到震惊。
今年五月,在北京王府饭店有一场时装展示会。由法国驻华妇女协会组织的法国、意大利及一些欧洲国家在华妇女名流们,被T型台上那八个系列一百多套最具东方风情和神秘感的民族时装作品深深吸引住了。三次谢幕后,还久久不愿离去,一位女士甚至站起来激动地喊道,“到巴黎去,你会成功的。”
这台时装展示会的服装设计师就是韦荣慧。
韦荣慧,苗族,贵州雷山人。一九七九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并留校任教,现任该校民族博物馆副馆长兼民族服饰研究所所长。这位哲学专业的高材生通过自己敏锐的思维和理性的判断力,在八十年代初中国时装观念刚刚启蒙之时,对“民族的和世界的”这一美学议题的思考独辟蹊径,埋首于浩瀚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研究、设计、制作和开发。厚积而薄发的第一份成果,就是一九九二年将国家“八五”规划重点图书《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主编出版,第一次将我国五十六个民族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艺术的形式,全面系统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具有重要的研究、实用和审美价值。
“从蛮荒到现代”,丰富了韦荣慧的研究体系,用哲学感悟和理性陈述出了各民族特有的服饰文化,凝聚在服饰作品的一针一线和每个图案上,有《民风宫韵》(七彩湖晚礼服)、《星光灿烂》(挑花绣系列)、《永不脱下的内衣》(纹身文化系列)、《锦上添花》(织锦文化系列)、《亢龙无悔》(苗族龙文化系列)、《彩叠飞檐》(超短系列)、《东巴东巴》(纳西族东巴文化系列)、《后视世界》(背上艺术系列)。我们从中感触到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布依族、高山族、藏族、瑶族、壮族、佤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等众多民族的各种传统服饰意象以及对古老文化的怀想。
韦荣慧仿佛找到了穿越蛮荒与现代之间时间通道的钥匙。到哈尔滨出差,她绕道乌苏里江边,探寻几近失传的赫哲族鱼皮衣的制作工艺;到贵州探亲,她向当地苗族姑娘学习反面刺绣的技术;到杭州开会,她寻找当地残存的民族文化……甚至于牦牛绒的开发,也是结合青藏地区独有的地理位置、民俗文化。
“服饰强烈的视觉冲击的背后,就是由丰厚的文化作为支撑的,正如同法国高级时装与法国风情一样。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和相关的制作工艺及艺术趣味。”找出这种文化情趣,然后融入服饰中。这就是韦荣慧。(附图片)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纵横

  中外歌舞荟萃热情奔放多彩
纪念世界唱片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中国唱片九十周年
一台全景式展现中国唱片辉煌历程的大型晚会“世纪纪念册”将于11月8日、9日在首都体育馆举行。这台由A、B两场组合而成、荟萃海内外众多明星的晚会,将作为“纪念世界唱片诞生一百二十周年、中国唱片诞生九十周年”系列活动的压轴戏。
在两场演出中有梅葆玖扮演的虞姬在十余位霸王的围绕下翩跹起舞,有谭家三代人同演的《定军山》,有年逾八旬的骆玉笙,有名家组成的民族歌剧联唱,有曾领一代风骚的老艺术家,有目前歌坛最为活跃的中坚力量,此外,还有深受歌迷喜爱的乐队组合。在主创者的精心编织下,这批明星与歌舞演员们一起将这台晚会的气氛变得热烈欢快。由中国音像协会、中国唱片总公司、音像世界杂志社、北京音乐台、北京文艺台主办、北京太阳文化传播公司、北京高德体育文化中心、上海金碟广告公司承办的这次活动将持续到11月中旬,其中有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地的唱片业企业家、评论家将汇集一堂从多方面进行唱片事业的学术研讨。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的一个大型博览会上,我们可以看到世界与中国唱片业发展史上的珍贵文物资料,观赏一百二十年来唱片发展史上具有时代价值的唱片制品,浏览各唱片公司在自己的发展中为世界唱片和中国唱片事业做出的贡献,还可收藏已经绝版的老唱片。
小室哲哉将在京沪登台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二十五周年,应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中国文化艺术总公司邀请,当今日本最有影响力的音乐人小室哲哉及他培育的小室家族演唱组于11月中、下旬分别在北京首都体育馆及上海万人体育馆举办演唱会。
小室哲哉曾组织了风靡一时的TMN乐队,乐队解散后,便以音乐制作人的身份活跃于日本歌坛。他集词曲创作、编曲、演奏、唱片制作、歌手包装于一身,以良好的音乐感觉、高超的音乐制作技术不断创造乐坛成就。以小室为核心的小室家族乐队,唱片专辑发行超过一千万张,唱片一经推出,便大受欢迎,开创了日本乐坛的舞曲新风。而由小室一手培育的许多歌手已成为当今日本乐坛颇有影响力的明星。
蒙特利尔爵士芭蕾舞团和弗拉明戈舞蹈团
应中国对外演出公司的邀请,加拿大蒙特利尔爵士芭蕾舞团将于11月4日在北京世纪剧院举行一场演出。在世界上灿若群星的舞蹈团中,真正以爵士乐为唯一表现形式的芭蕾舞团却并不多见。诞生在新艺术观念辈出的七十年代的这个舞蹈团是世界舞坛上的佼佼者。自1972年成立至今的二十五年中,这个由专业背景各异、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组成的爵士芭蕾舞团已经在五十七个国家中演出了一千八百场,观众逾一百五十万。此次他们为北京观众带来了精选自其丰富的保留节目中的几个最有代表性的舞蹈。
西班牙苏依特弗拉明戈舞蹈团带来的热情奔放的舞蹈演出,由中国对外演出公司主办,中演文化娱乐公司承办,将于11月7日在北京儿童剧院上演。
弗拉明戈舞蹈和卡门、斗牛士同是西班牙的象征,同在伊比利亚半岛古老的文化中散发光彩。但弗拉明戈更属于安达卢西亚的吉普赛部落,它是随着吉普赛的大篷车的辙印流向世界的。弗拉明戈舞是纯粹的节奏和音乐的即兴组合,是舞者、歌手和吉他手最充分展露个性的艺术,又是这三者相互的配合。苏依特弗拉明戈舞蹈团在西班牙最著名,艺术指导罗萨里奥·卡斯特罗和里卡尔多·卡斯特罗更是弗拉明戈舞的明星。此次北京之行,西班牙艺术家将用弗拉明戈的节奏和热情,来表达从晨曦到夜幕中特有的含义。(左下图是他们的舞姿)
歌唱家唱成名歌曲
由北京龙腾杂技艺术团、北京太阳文化传播公司、北京展览馆剧场联合主办,北京太阳文化传播公司承办的歌唱家成名歌曲演唱会将于11月7日晚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
这次演唱会将邀请李光羲、刘秉义、杨洪基、刘淑芳、吕文科、姜嘉锵、邓玉华、柳石明、耿莲凤、王苏芬、韩芝萍、马子跃等演唱他们的成名作,还将由北京龙腾杂技艺术团团长宋秀兰领衔主演即将出国访问的杂技《女子中幡》。
徐阳和张美华办音乐会
近年来,在诸多器乐节目中,还没有一台以阮为独奏乐器的音乐会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但过去一向不受重视的阮在乐队里的位置却越来越重要。11月9日,徐阳独奏音乐会将在北京音乐厅举行。
徐阳是西安音乐学院讲师,曾在很多比赛中获奖。她演奏的阮曲专辑《满江红》、《花会》等已由国际广播电台向海内外播放,演奏的CD盘已问世;她创作的阮曲《小牧民》也已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此次音乐会,徐阳将用中音阮、大阮、高音阮的阮族系列乐器,以独、合奏的形式为首都观众演出。乐队指挥王甫建,中央音乐学院民乐团协奏。
张美华小姐是美国籍钢琴家,毕业于朱丽亚音乐学院,获得了硕士学位,曾在许多国家举办过音乐会。她出生在美国洛杉矶,成长在东海岸,六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十六岁与新泽西交响乐团合作举行了她的首次演出。在中国文化旅行社组织下,11月2日她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附图片)


第4版(副刊)
专栏:

  璀璨的三星堆
袁晞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是本世纪中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为中国古代文明和中国古代文化增添了新的内容。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在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期间建成开馆,为中国艺术节增色,让人们领略到中国文明的源和流。
位于成都以北约四十公里处的三星堆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至1990年,考古工作者经六次发掘和多次调查,发掘出数十座房子,百余个灰坑,以及墓葬、陶窑等重要遗迹和大量的陶、石、铜、玉、骨、漆木器等。三星堆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分为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四个大的时代。这一突破性的重大发现,立即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美术、冶金和史学界的重视。完整的遗址和精美的文物证明了早在距今三千年至五千年的古代蜀地就有灿烂的古代文明。和我国七十年代以来的考古新发现一起显示出我们这块土地的远古文明处处辉煌。
新建成的三星堆博物馆以变形的三星堆文物造型为外照壁。土黄色的主体建筑从地中呈堆形拱起,顶部构成为直耸云天的尖塔,以连续盘绕的曲线及圆弧象征三星堆,造型奇特,颇富创意,把原始意味和现代气息融为一体。
走进展厅,有如打开一部崭新的远古史。展览的第一部分“三星伴月”,全面系统地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第二部分“众神之国”以文物为核心,运用辅助手段,形成连续递进的大型场景组合,模拟的实景场面,意在表现三星堆古蜀国的政权结构及社会形态。第三部分“千载蜀魂”是展览最精彩的部分,展览由十余件(组)三星堆文物精品组成,包括三星堆文物中精美绝伦的青铜人头像、纵目人面像、神树、金杖等,让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第四部分“三星永耀”是三星堆的发掘和研究成果展示。
三星堆博物馆的建成把古代文明展现在我们面前,把历史文物带进现代社会,中华文化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第4版(副刊)
专栏:江山万里行

  春恋剑南物华新
梅夫
从成都出发西进,过了石亭江一号桥,就进入了川西平原西北边缘重镇绵竹县境内。清洁宽阔的公路两旁,低矮茂盛的香樟树横柯而立,绰约的风姿仿佛婀娜的少女含羞顾盼:鹅黄嫩绿的叶片在熏风中缓缓摇动,逗起远离尘嚣的行人的缕缕春意。红墙碧院,小楼大厦掩映在森森的绿树翠竹之中,时见一弯澄亮的春波从飞驰的小车窗前滑过。不远处,绵亘的龙门山拔地而起,峰插云表,黛色凝脂,岚烟漫涌。
哦,这就是绵竹!这就是被道教经典列为天下七十二福地之一的绵竹!如今,我终于见到了这曾让多少人折骨惊心的美丽的剑南春色。
这里也是汉旺镇堰口。一千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亲率绵竹人疏导雒水绵江的导江处。尽管岁月无情地侵蚀,但当年的堤堰石埂还依稀可辨。清澈的绵江水泛起粼粼波光,细浪触岸,发出低低的絮语,似乎在诉说世世代代勇于开拓、创新的绵竹儿女改造大自然的桩桩动人事迹。
在李冰疏导的绵江之外,绵竹还有马尾河、龙蟒河、射水河、白水河、石亭河,一字儿由北向南流去。建国以后,绵竹儿女又充分利用这些水资源,开凿了红岩渠、人民渠两条人工河,汇同官堰、宋堰、硼堰、火烧堰等七道堰水,把水从西引向东横向流淌。
站在人民渠上,脚下流水潺潺。微风拂过,平畴旷野,绿浪千重,泥香如缕。据史书记载,绵竹在唐时属“剑南道”,“剑南”是“剑门关之南”的省称。自李唐王朝起,绵竹便成了道教胜地,素有“武都仙镇”的雅号。
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过一篇《净惠寺碑记》。其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武都仙镇,灵墟奥域。色动香城,山开净国。涧流百道,峰云五色。谷暗藤斜,山高树辐”。而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距今二千五六百年前,蜀王杜宇便把绵竹称为“池泽”。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里山灵水秀,四季如春。古往今来,许多骚人墨客都慕名而来,雅集于此,吟诗作画,酬唱应和,留下许多美谈。杜甫诗曰“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反衬出“剑南春”之无穷的魅力。而唐宪宗时的中书舍人李肇则在撰写《唐国史补》时,干脆把绵竹当时出产的一种名酒称为“剑南之烧春”,由是,“剑南春”这一名景更随着名酒而香溢天下。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蜀人庞石帚先生干脆把绵竹酒厂当时生产的第一好酒“混料轩”更名为“剑南春”。而“混料轩”则以其“芳、洌、甘、醇”,余香绵长,的确当之无愧。


第4版(副刊)
专栏:拍卖槌下

  嘉德秋季拍卖呈多元趋势
近日结束的中国嘉德九七秋季拍卖会总成交金额达到了六千二百九十八万元人民币。邮品与钱币专场成交首次逾千万。
虽然近期社会上的邮币市场气候偏冷,但并没有影响本次邮品钱币专场的热烈气氛。在海内外拍卖会上都属首次露面的一套蓝、紫、黄军邮横双连邮票,由六十万元起价后,一直竞争至一百零七点八万元成交。四百多项钱币拍品中,最令人瞩目的当属珍稀的古典金银币。从海外征集到的一套户部光绪元宝金币,首次在国内露面,从九十万元起拍后,竞争者追捧不舍,直至一百三十二万元方才槌落成交,创下本次邮品钱币专场的最高价。十月二十四日首场拍卖的中国书画专场成交七成以上,成交额一千八百六十七万元。一幅只有名片大小的齐白石所绘《苍蝇》,受到众多买家的欢迎,五万元起价后,十几位买家争相举牌,经过数十回合的较量,最后以十九点八万元成交。据介绍,这幅作品是齐白石先生五十六岁时所作,有诙谐轻松的双题记述画蝇的趣事,是一幅难得的精品。首次作为整体推出的当代中青年画家的作品,以其清新的格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受到美术界、美术评论界和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上拍的四十五幅作品,有四十件成交,成交率高达百分之九十,成交价与估价基本相符,画家和藏家均受到很大鼓舞。古籍善本的成交率为百分之六十,总成交额四百一十一万元,是近两年来少有的好成绩。较之其它各拍卖专场,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的参与者更加年轻。油画争夺的热点仍集中于两位旅美画家陈逸飞和丁绍光的作品上。他们各自创作的《丽人行》和《猎人》最后均超出估价,分别以二百三十一万元和七十一点五万元成交。
有关人士认为,在东南亚和港台地区金融风波的影响,以及目前国内艺术品市场整体氛围略为沉闷的情况下,嘉德秋季拍卖会的结果令人鼓舞,艺术品收藏与拍卖的多元化已成必然趋势。(杜少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