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1月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会见基辛格
本报纽约10月31日电记者陈特安、李云飞报道:江泽民主席今天在下榻的华尔道夫旅馆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
江主席对基辛格多年来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的发展表示赞赏。基辛格对香港的顺利回归和江主席此次访美的成功表示祝贺。陪同江主席会见基辛格博士的有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特别助理曾庆红、中国驻美大使李道豫、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等。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会见时在座。(附图片)
10月31日,江泽民主席在纽约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新华社记者刘建国摄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参观美国三大公司
本报纽约10月31日电记者陈特安、李云飞报道:正在这里访问的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参观了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和朗讯科技公司及其下属贝尔实验室。
上午,江主席一行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参观后,随即前往国际商用机器公司,饶有兴趣地观看了该公司的一些科研成果展示,并与该公司董事会成员合影。
下午,江主席一行在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参观了网络管理中心和该公司的一些新技术及应用演示。江主席还与新泽西州的十来名中学生见面,并通过互联网络与在旧金山和芝加哥的中学生对话。江主席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不断进步,成为推动未来科学技术和经济文化发展的英才。
之后,江主席在参观朗讯科技公司及其下属贝尔实验室时,赞赏贝尔实验室在自动化语言识别、虚拟现实工作环境等技术上所取得的进展。
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是一家研究和制造计算机的公司,是美国计算机行业中的第一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则是美国信息行业中最大的一家公司。朗讯科技公司是1996年从AT&T公司分离出来的,它的主要业务是设计、开发和制造通信系统。
陪同江主席参观这些企业的有副总理兼外交部长钱其琛、特别助理曾庆红等。


第3版(国际)
专栏:

  江主席在纽约会见我驻外机构人员
会见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代表
本报纽约10月31日电记者陈特安、周德武报道: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今天中午在纽约会见了中国驻外机构人员、华人华侨及留学生代表。
江泽民主席首先同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和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中国常驻机构人员合影留念。
江主席还会见了来自大纽约地区、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的经贸、文化、科技以及其他各界华人华侨代表约300人。
江主席首先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旅居美国的所有侨胞、留学人员和华人朋友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江主席说,大家都很关心中美关系。中美两国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在访问期间,我同克林顿总统就面向21世纪的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全球和地区问题,进行了深入、坦率的讨论,在广泛的领域达成了共识。双方同意,为建立面向21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为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而共同努力,这标志着两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江主席说,在座的各位都是美国侨界的知名人士。你们依靠自己的努力,在美国知识界、商界、科技界和政界取得了显著成就,对美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得到了美国人民的尊重和肯定,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荣誉。你们为促进中美两国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做了大量工作。
江主席说,现代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在信息时代,必须把重视科技及重视人才放在首位,唯此才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纽约前警察局副局长莫虎先生说,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公认,我们很高兴能有机会听江主席介绍中国的情况。江主席强调科技发展的作用,我相信,21世纪的中国将变得更加美好。旅美科技协会前会长陆重庆博士告诉记者,江主席重视科技在未来中国发展中的作用,中国大有希望。(附图片)
10月31日中午,江主席在纽约会见来自大纽约地区、芝加哥和波士顿等地的经贸、文化、科技以及其他各界华人华侨代表。这是江主席在同他们合影后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毛众役摄


第3版(国际)
专栏:通讯

  抓住新机遇再上新台阶
——中美经贸合作前景广阔
本报记者陈特安李云飞周德武
10月31日,江主席在纽约访问的日程爆满。在参观了纽约证券交易所、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朗讯科技公司及其下属贝尔实验室等著名大公司之后,江主席还同美国工商界知名人士见面,并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和美国中国商会举行的晚宴上发表演讲。江主席强调,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经贸、科技交流与合作潜力很大”。
纽约工商界人士受到极大的鼓舞,普遍认为,江主席的访问和讲话是来自中国最高领导人的一个权威的信息,它将对美中经贸合作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首先,中美两国经贸的互补互利性为发展合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此间人士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是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消费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国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两国在贸易产品结构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这就使中美经贸合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和广阔前景。美国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对美国出口产品并不构成对美国产品的威胁。美国经济战略研究所所长克莱德·普雷斯托维茨说,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多属于美国已不再生产任何产品的行业。中国劳动密集产品对美出口,既不会影响美国的工业生产和就业,也不会影响美国产品在国际的市场上的份额,相反却是对美国经济结构的有益补充,有利于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同时,中美经贸合作也有利于中国。许多美国公司以其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资金实力和有效的管理经验而成为中国公司理想的合作伙伴。截至1996年9月底,美国在华投资居各国在华投资的第二位。
两国政府对发展中美经贸关系的重要性都有较深认识,两国工商界对发展合作都有高涨的热情,此其二。美国财长鲁宾说,如果取消美中正常的贸易关系,将从根本损害美国促进经济与国家安全利益的能力,切断同中国的贸易联系不会使中国孤立,而只会使美国孤立。波音公司负责人说,美国大公司认为,它们经济的未来取决于维护美中贸易。中国方面也认为,中美经贸关系“已成为整个双边关系中重要且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成为双边关系发展的稳定因素和推动力”。
中美业已存在的经贸合作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此其三。此间商界人士高兴地看到,中美经贸关系是从尼克松总统访华的1972年开始恢复的。此后双方经贸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增长速度超过了两国经济界人士最乐观的预测。据中方统计,1972年中美双边贸易额为9.91亿美元,到1996年则达428.4亿美元,美国成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国则成为美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其间,中美经贸关系也历经不少摩擦和风雨,有时甚至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但通过平等协商,屡屡化险为夷,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25年的经验表明,只要中美双方始终把握两国间的共同利益;处理中美关系高瞻远瞩,坚持平等互利、合作的原则;严格恪守“三个联合公报”,有一个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就能排除种种干扰,不断促进双边经贸合作的发展。
此外,亚太地区经济的强劲增长,也为中美发展经贸合作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契机。使美国工商界人士为之振奋的是,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依然雄踞世界榜首,中美两个大国的经济增长势头也继续强劲。尤其是中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刚刚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中国跨世纪的发展描绘的一幅美丽壮阔的蓝图:中国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中国经济将继续以稳定、健康、快速的步伐向前发展。从现在到本世纪末,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将在8%左右,下个世纪前10年增长率将保持在7%左右。中国“九五”计划后3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将达到1.3万亿美元;据世界银行预测,未来10年内仅基础设施投资就将达7000亿美元。仅就航空市场而言,波音公司估计,今后20年内,中国将购买1900架飞机,价值1240亿美元。这无疑将为西方提供巨大的产品、技术和资金市场,自然也为美国提供巨大的机遇。
发展中美经贸合作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将越来越成为两国关系的重要支柱。两国在共同发展经贸合作的新机遇面前,尽管分歧和摩擦还会存在,但只要中美双方本着增进信任、扩大共识、发展合作、共创未来的精神,就能达到“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的境界,就能抓住机遇,使中美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纽约10月31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国际社会高度评价江泽民访美
据新华社汉城10月30日电(记者朱克川)韩国外务部发言人30日发表书面谈话,高度评价中美首脑会谈,希望这次会谈对朝鲜半岛乃至东北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
这位发言人说,中美两国首脑29日会谈时就共同努力实现朝鲜半岛巩固的和平达成了一致意见,韩国政府对此给予高度评价。
据新华社东京10月30日电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今天上午在国会大厦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主席江泽民和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华盛顿的会谈“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于中美之间的分歧,桥本说,“两个国家的首脑会晤,一定程度的意见不一致总会有的。所有问题都意见一致是不可能的。”
日本官房长官村冈兼造今天下午在首相官邸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高度评价江泽民和克林顿达成中美首脑定期会谈的协议。
据新华社开罗10月31日电(记者侯嘉、安江)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31日上午在这里表示,俄罗斯对中美关系最近取得进展表示欢迎,并将努力推动俄中之间的牢固友谊。
普里马科夫是在结束他最近一轮中东之行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他强调,中美关系改善不会影响俄中关系,因为俄罗斯同中国和美国都保持着非常友好的关系。他希望俄中、俄美关系进一步发展。
据新华社马尼拉11月1日电(记者范小林)菲律宾总统拉莫斯今天发表声明,对在中国主席江泽民访问美国期间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表示欢迎。拉莫斯总统在声明中说,江泽民对美国的历史性访问揭开了中美关系史上“新的和积极的一页”,中美建立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有助于亚太地区在21世纪继续保持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