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12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窗口有个“信”字
景占宣
同样是售票窗口,但一块党员售票的牌子却引来了许多回头旅客。事实胜于雄辩,北京站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个角落都显现了出来。窗口虽小,却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位年老的旅客所说的话最具有代表性:“有这个红牌子就使我放心。她是共产党员就不会坑俺,我信这儿。”
是不是一开始人们就这样信呢?也不是。那时也有人认为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一个年轻小伙子述说了这一心理转换过程:“以前我不觉得有什么特别;后来我父亲在这里买了一次票,告诉我一定要到这个窗口。我来一看,确实好。”瞧,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党员售票窗口人多了,队伍排得长一些,但许多旅客还是愿意到这里买票。是心理作用吗?也不全是。一位干部对我说出了他的感受:“这里的售票员态度最好,回答问题耐心不烦。虽然同样是买一张票,但多了一份良性的感觉。”这种“良性感觉”是什么呢?我以为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人际关系中的具体体现。
从另一方面说,党员售票窗口吸引力大增,旅客多了,不用说将导致售票员更繁忙,当然也就更劳累。可北京站的有关党员同志不仅不“后悔”,反而觉得是一种荣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广大群众的反映才是最有力的验证。相反,如果党员售票窗口旅客稀稀拉拉,那就是群众对我们最大的冷落,只能反省我们自己,一定是在服务质量上出了什么毛病。
以前,党员的牌牌是挂在售票员胸前的,那样不够显眼;现在赫然挂在窗口上,这就进一步亮在群众面前。从胸前到窗前,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持续不衰的底气。
这个售票窗口内坐的是售票员,是党员售票员。他们通过自己发自内心的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通过自己出色的工作,通过与旅客心灵的沟通,而取信于群众。日久天长,众口相传,眼见心感,人们信服了,信的是共产党员,而且不仅限于北京站的党员。列车隆隆,辐射向四面八方,共产党员的信誉也向四面八方扩展……
党员售票窗口,一个实实在在的鲜亮的“信”字。


第12版(副刊)
专栏:

  母亲心中有张图
李天鹏
我入伍那天,母亲含着微笑把我送上征程。
肩负着母亲的希望与叮咛,心里装着母亲慈祥的微笑,我冲杀在塞外兵营迷茫的风沙中,用赤诚和汗水书写着共和国士兵的洒脱与豪迈。
花开花谢,月落月升。清冷的日月将草绿的征衣涤洗得由绿泛黄,由黄泛白,我也由普通一兵成长为一名连队干部。但我深知,我的成绩与进步离不开母亲的支持与鼓舞,凝结着慈母的心血和汗水。
我在家行大,投笔从戎时,两个弟弟尚在读书,父亲身体不好,母亲为支撑上有老、下有小的八口之家付出了诸多艰辛。
我参军后,母亲又相继把两个弟弟送到部队。小弟入伍时,我有些放心不下,我们几个都走了,家里十多亩地撂给谁种?母亲却说:“三个儿子都穿上军装是做妈的荣光,你们一个个翅膀硬实了,就该飞得高些远些,有妈守巢就行了。”妈最终还是送小弟上了南下广西的军列。
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弟兄三个北国南疆相距甚远,离家后与母亲很难见上一面。送小弟参军那天,母亲去镇上买回一张中国地图贴在床头,牵念我们时端着油灯,手抚地图一遍遍地看着,将那份沉甸甸的牵挂深埋心底。
去年秋天,过度操劳的母亲眼疾、胃病复发,住进了医院。爹心急如焚,要给我们几个拍电报,被母亲劝阻了。母亲让爹把家里那幅地图带到医院,躺在病床上对着地图凝思。直到两个月后,母亲蹒跚着出了院,爹才写信告诉了我。信上母亲还特地嘱咐不要让两个弟弟知道,免得影响他们工作。
母亲说,不管我们在哪里站岗放哨,她都会看到的。那张地图装在母亲心中,我们走不出母亲博大的心房。


第12版(副刊)
专栏:笔墨山水

  题三游洞
匡燮
在长江边上,三游洞是很著名的。
可是三游洞并不可看,可看的是三游洞周围的景物。先是那路,是石板铺的,且是那种从山里开出来的毛石,四边并不规整,大小也不一致,似乎很随意地放置在那里,自然地曲折成一级一级的台阶,很缓地从山顶沿着山腰铺下来。那妙处便是当人们大步踏下时,能发出“清空、清空”的声音,像脚下踩着疏密有度的音符,一如楚乐中的编钟。再是三游洞前的那溪,站在洞前的石栏边,目光就忽地深下去了,深下去的地方便流着那条溪,水青黄,慢慢地并不奔流,初看以为江,其实江还在前边,拐了弯才是,这里是溪。溪上有桥,桥极高,桥腿极修长,猛可地耸入云中去,桥上便人如猿,牲畜如犬,狗如兔,来来往往的如在天街上行走了。而三游洞是藏在一座山的腹中的,面溪而背江,负峰而卧水,山腰有路如带,便很容易引了人走到面江的这边来。面江的这一边,对岸矗立的绝壁锁江摄流如壮夫伏龙,此岸山峦起伏如画图,而溪口入江处,水中浮一山峦,最是可看。山如岛,却有小桥能通,山上绿树翠竹,野亭闲阁,旁矗一碑,刻了欧阳修的记游文字在上边。看罢,来亭上,顿见四面江雾成岚,山环水绕,江中渔舟,林中鸟鸣,看到会心处,便不再知身为何物了。
但三游洞的好处却不在这些,而在于天人合一的洞与人的机缘和契合。大凡山水之于名胜,比如人之于名流,美玉之于润泽,都要从养处得来。如果精血养玉,学问养人,那么,文人则养山水,而山水也便有了灵气,有了资质,有了诗词和文章,有了可供品味和低徊的韵致。实在说,三游洞的确不是天生丽质,就像江边的村姑一样,只可嫁于江风和樵夫。但是,白居易来了,是约了他的弟弟白行简和好友元稹一起来的。他本来被朝廷贬黜在外,又要改迁他所,已是有许多的积郁在心里。但他却生就的一副文人习性,见了弟弟,见了好友,见了山水,就什么都忘了。这一日,一行三人泛舟在西陵峡口,见江岸上峰峦堆翠,奇石临江,云绕其上,雾笼其下,又一道斜阳铺开,好一幅金碧山水。三人看罢,立即舍舟登岸,就鱼贯着寻幽探胜去了。正攀援时,忽见头顶一块白云凝住不动,定睛一看,云下生出一个洞来,豁然中开,含波纳翠,三人发一声喊,就攀上洞中来。
这洞便是三游洞。
多少年后,苏东坡也来了。同来的还有父亲苏老泉和弟弟苏辙。他们在眉山老家的时候,已读过了白居易三人游历此洞的诗文,也早知道这里是因为白居易三人的游历才得名三游洞的。他们太追慕白居易了,所以,这次出川游历一来到西陵峡口,便驾舟寻三游洞来了。那种品味低徊的兴致是可想而知的。白居易三人曾在洞中留宿一夜,这父子三人也带着铺盖卷,也要在洞中秉烛赋诗。只是因兄弟俩的苦劝,苏老泉才勉强回住处歇息,而兄弟俩却留下来。好一夜的追慕和玄想!
苏氏父子一游,三游洞从此锦上添花。
兄弟,父子,好友,文坛巨子,三人结伴,有了前三游,还有后三游,一连串的巧合,怎么都积结到了这个普通的山洞里呢?普天之下,深山密林,奇岩怪窍的该有多少?而机缘却让那些世间的幸运者得天独厚,却使太多的灵洞诡穴埋没在山林。
呵,三游洞有幸。


第12版(副刊)
专栏:

  观鸟台沉思
汤宏
鸟岛,青海湖最迷人的风光。
鸟岛坐落在青海湖的西南部,它由两座小岛组成,西边的叫海西山,又叫小西山,蛋岛;东边的叫海西坡,两岛之间有一缓坡相连。每年4月至7月,来自我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的斑头雁、棕头鸥、赤麻鸭、鸬鹚等10多种候鸟栖息在面积0.8平方公里的小岛上产卵和孵化,鸟儿最多时可达10万只以上。小鸟的天空是欢乐的,未到鸟岛,鸟儿的欢唱已经划破了寂静。魏老师,这个刚刚还瞌睡的“小鸟”苏醒了,只见他满足地伸个懒腰,突然像发现新大陆似地惊呼:“鸟、鸟!”大伙循声望去,果真见到两只结伴的鱼鸥凌空翱翔。
鸟岛到了。
登上观鸟台,眼前的奇景令人眼花缭乱。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巢和色彩夺目的鸟蛋。鸟儿们不时地发出各种各样婉转动听的叫声,音色迥异,回旋荡漾。它们不停地起飞落下,落下又飞起。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还是鸟,五颜六色,蔚为壮观。这真是一个鸟的王国,鸟的世界。
多想离鸟儿更近些。要知道我是多么赞赏威尼斯广场上那种人鸟同乐的场面。无奈冰冷的铁栅栏挡住了去路,很显然这是为了防止游客捡拾禽蛋,杀伤禽鸟。这使我想起了前不久在报上看到的一则资料:青海高原除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的两个以鸟类、鹤类为主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外,众多的水禽栖息繁殖地不同程度地受到人类的危害。素有“星宿海”之称的青海玛多县的黑海、黑河湿地栖息着多种珍稀禽鸟。但自青康线在这一带修筑以来,青海公路工程施工部门的民工年年深入沼泽湖泊捡拾大量的野禽蛋食用,有的竟出动了手扶拖拉机整车拉运野禽蛋回工地烹食,并将食之不尽的天鹅肉和不知名的禽蛋腌制起来。据了解,因青海湖水位变化,鸟岛北面与陆地相连,有人昼夜登岛捡蛋,有些单位甚至派人长住岛上捡蛋,并曾发生过登岛捡拾禽蛋人员涉足流冰险地遇难事件。
因为某些人的无知和私欲,剥夺了大多数人与鸟儿亲近的权利,这是人类的不幸。据统计,世界珍稀动物绝种的期限为:恐龙时代1000年消失一种,近百年来为四年消失一种,近十年来为四天消失一种,目前为四小时消失一种。如果鸟岛的禽蛋仍旧被无节制地腌制、炒食,那么百年、千年、甚至万年之后,我们的后代子孙还能见到一个美丽的鸟岛吗?每年的四五月,鸟儿们是否还会飞来这里寻找它们的乐土?“野生办”的管理人员忧心忡忡地说,只有几个人编制的职能部门无法可施。唯有通过与公路、铁路等有关部门协调,对其雇用的民工和职工加强教育,同时加大保护野禽蛋的宣传力度。这种情况才可能有所改善。当然,最终仍然只能取决于人们的自觉程度。
难道只有仰仗于珍稀禽蛋捡拾者对野生珍禽资源保护意识的增强,祈望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来避免青海野生珍禽的栖息繁殖地惨遭灭顶之灾?这无疑是野生动物保护的大悲哀。我不由得记起了诗人李瑛《鸟岛的鸟》中的诗句:“它们信任这个世纪/夜夜有无数无虑的梦/在沙洲栖息,梳理羽毛/在浅滩的蓬草间,它们孵育/它们用歌唱催开野花/用快乐的飞旋催湖里的鱼长大/用相互偎依的甜蜜和温暖/教这个不平静的世界中的人们/怎样生活和相爱/……”


第12版(副刊)
专栏:

  大地书讯
△季红真的文学评论集《众神的肖像》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孙郁的随笔集《真假闲适》已列入群言出版社的“观潮文丛”出版。
△姜芳的杂文集《鸣镝篇》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符家钦的《记萧乾》由时事出版社出版。
△张颖回忆录《随章文晋出使美国——大使夫人纪事》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
△严家炎的文学评论集《世纪的足音》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第12版(副刊)
专栏:

热土劲舞〔水彩画〕李建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