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11版

第11版(教育)
专栏:向辛勤耕耘的教师致敬

田星灿和他的《现代学习学》
李鸣升
一套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感兴趣的教程——《现代学习学》,近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人们称这套教程能促进教师、转变家长、改变学生。
该教程的作者是郑州外国语学校校长田星灿。他在中学执教32个年头。作为特级英语教师、省政协专家咨询组成员,至今仍坚持在教育改革第一线。他潜心钻研,在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的基础上,终于撰写出了《现代学习学》教程。
《现代学习学》教程共有三讲,第一讲的主题是: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奋发努力,为实现新时期的任务贡献力量。其突出特点是激发教师的教学主动性和学生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学习的发奋精神。该教程第二讲的主题是:适应形势需要,努力改变观念,遵循学习规律,提高学习效率。把教育对象从青少年儿童,扩展到人的一生;把教育手段从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发展到电化教学;把教育范围从学校、家庭延伸到整个社会,并把这三者的教育融为一体。该教程第三讲的主题是:坚定不移地进行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以达到培养“全面发展、学有所长”的人才目标。
田星灿不仅是《现代学习学》的理论创造者,还是其“现场操作者”。他对青年教师手把手地传帮带,使郑州外国语学校形成一支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该校教师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国家级先进称号的4人,获省、市级先进称号的共达70多人次。
事实证明,该教程对家长的转变是行之有效的。仅一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克服“唯我独尊”自私脆弱心理的大讨论,短短几天里,学校就收到家长写的文章2300多篇、学生的感想1000多篇。许多家长在文章中表示,以后要注意锻炼孩子的意志、自理能力和集体主义观念。
实践证明,田星灿以《现代学习学》为主体的一系列教育改革是成功的。郑州外国语学校连续八年初中毕业生中招人均成绩、优秀率和及格率等均名列郑州市第一。近几年该校高中毕业生通过国家外语四级测试的已占全体毕业生的30%。更令人欣喜的是,该校学生品行端正,乐于助人。


第11版(教育)
专栏:

编者按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科教兴国”战略,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工程资金投入总量预计超过百亿元,其中中央财政专款39亿元。地方各级财政拨款与中央专款的比例不低于2∶1。
1995年至1997年,中央专款重点用于中部地区12个省。工程资金主要用于消除农村小学和初中危房、按国家规定标准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课桌凳、培训教师和校长。工程已经起动。我们在教育专版开设专栏,连续报道工程进展情况,首先介绍河北省的情况。这项报道工作得到国家教委和有关省的支持,谨表示感谢。


第11版(教育)
专栏:

殷殷尊师情
左图:1959年,毛泽东在家乡与自己的启蒙老师毛宇居携手而行。(本报资料照片)
中图:1988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北戴河会见出席暑期高校会议的代表。杨绍明摄
右图:1992年5月31日,在中国当代物理学家联谊座谈会上,江泽民总书记喜遇46年前他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时的老师、工程电子学家顾毓琇教授。杨武敏摄


第11版(教育)
专栏:向辛勤耕耘的教师致敬

丹青难写是精神
——记河南安阳县第一职业高中校长张有善
安教
1980年,张有善从安阳师专毕业后,分配到安阳一所农村中学任教。由于该校教师比较紧缺,他成为全校公认的好教师。但这所学校历年高考的最大愿望是“不剃光头”,张有善的努力也仅是多走了一两名学生,95%以上的学生仍要回乡。张有善扪心自问:学生这样辛苦地挤独木桥,真的有意义吗?
1984年5月,他写信给安阳市委书记,详细谈了自己对中等教育结构单一的忧虑,并提出了详细的办学设想。“小青年”的开拓精神和胆识,受到市委书记的赞赏。县教育局经全面考察,聘任张有善为县第一农职业高中校长。这一年,张有善27岁。
然而,面对张有善的是一片荒凉世界:80亩荒地上,竖着几排尚未竣工的平房;齐腰深的杂草丛中,散布着几十个坟堆;坑坑洼洼的地面积水成潭……张有善等撂下行李,马上投入了紧张的建校劳动。中午,别人都在休息,张有善却顶着日头,拔除校园的野草,一身泥一身汗,洁白的衬衫浸成了灰褐色。几天下来,骨头就像散了架。
其实,这种劲头,不光是建校初期有,十几年来,他一天也没有松懈过。学校里平地修路,架桥办电,因为怕雇人雇车多花钱,他多次亲自开着拖拉机拉土运料。
如今,学校已发展成占地200亩、建筑总面积2.3万平方米的现代楼群。校园内林荫夹道,柳绿花艳。
建校难,招聘教师更难。张有善到任不久,广撒招聘广告,焦急地等待。好容易盼来一位,望望这一片荒芜,又扭身而去。听说五十里外的某村有一位青海畜牧学院的肄业生,学有专长却闲置在家,张有善怕白天找不到人,晚饭后带上两个同伴,夜里十一点多方到其家,却是“铁将军把门”。几天后,他们带上礼物再来,结果再次扑空。一连三趟,未见到本人。第四趟终于在安阳钢铁公司临时工搬运队找到了他,一谈,还真投缘。张有善恳切地请他去农中任教。这位年已50岁的独身老先生深受感动,捆巴捆巴行李就跟他们走了。到校工作后,张有善为他安置了住房,帮他介绍对象成了家,使他更加安心学校工作了。
只要是教学需要,不论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农技员,还是农村的能工巧匠,张有善总要想方设法聘请。随着学校不断发展壮大,现在该校已有教职工150多人,其中90%是青年教师。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带来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职业学校对口升学考试中,该校始终保持全市第一。1995年,在“全国生物百项竞赛”活动中,他们又一举摘取了30块奖牌,其中国家级3项,省级11项。许多学生毕业后不久就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致富状元。
广润坡,是当地一个有名的穷地方。1988年,一个叫乔平的农民不甘贫穷,大胆办起一个养鸡场,但却事与愿违:鸡饲料成本高、鸡生病死亡率高、产蛋率低,乔平愁坏了。张有善听说后,赶到广润坡,推荐一个叫郭海军的毕业生当鸡场技术员,帮乔平搞立体养殖,为鸡场节省开支一万多元;防治蛋鸡慢性呼吸道病、法氏囊病获得显著效果,病鸡死亡率从原来的99%下降到0.1%以下;产蛋率大幅度提高,日产蛋500多公斤。
1990年春,学校又建立起8个技术辐射基地村和一百多个基地户,全面进行技术服务。张有善自己也建立了一个“科技兴农档案”,对一些重点村和重点户进行指导。隆化村杨林有一个30多亩的果园,因果树严重老化,已很少挂果了,杨林准备把果树刨掉种粮食。张有善找到杨林说:“学校能使你的果园老树挂新果,再创大丰收。”一连几天,张有善都亲自带着师生在果园里劳动,组织大家给果树治病、剪枝、松土,有计划地更新换代,并在果树下种花生、红薯、冬瓜、大蒜等,进行立体种植。这年秋天,果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挂果两万多公斤,加上立体种植年收入达两万余元。杨林喜得合不拢嘴,逢人就夸张有善,逢人就说学校了不起。


第11版(教育)
专栏:

认真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毕全忠
在“九五”计划开始之时,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国家教委和财政部联合组织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这是我国有史以来中央专项资金投入最多、规模最大的全国性教育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这些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造必要的条件。现在工程已经起动,关键是要认真实施,使这项空前的教育扶贫工程充分发挥促进贫困地区发展的威力。
2000年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难点是贫困地区。目前,国家确定的贫困县共有592个,主要分布在边疆和中、西部地区。这些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吸收科技文化的能力差是主要原因。几十年来,政府投入不少资金用于扶贫,推动了贫困地区的发展。然而,由于这些地区教育落后,劳动者素质低,很多经济扶贫项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培养适用人才,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可是,这些地区经济不发达,发展教育事业又遇到财力不足的困难。这种“两难”的局面,只有通过包括中央政府在内的上级政府的教育扶贫才能打破,从而形成经济、教育互相促进的机制。实践证明,教育扶贫是投入较少、收效很大的发展措施。这次由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起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是为了挖除产生贫困落后的根源,它给贫困地区广大群众带来脱贫致富的真切希望,是别的措施所不能代替的“希望工程”。这项工程是政府行为,各级政府切实负起责任,按签订的责任书行事,赏罚必果,是认真实施这项工程的根本保证。
实施这项工程的难点在农村。工程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在农村实施的结果。工作的重心应当放在农村。农村学校的布局、校舍建设要合理规划,既要有长远眼光,又要从农村的实际需要出发,不贪大求“洋”。要始终把提高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放在首位,才能扎扎实实地普及义务教育。
这项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在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一定要坚持贯彻教育方针,把提高学生素质作为施教的目的,防止、克服应试教育在贫困地区的蔓延。希望通过工程的实施办好每一所学校,尽力使贫困地区的所有儿童、少年都受到规定年限的、良好的教育。
这项工程规定,资金主要用于校舍建设、设备及图书资料购置和教师、校长培训。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不挪作他用,是认真实施工程的中心环节。尤其要把校长和教师的培训放在重要地位。贫困地区最缺的是高水平的校长和教师,通过工程的实施,培养、配备、吸引一大批扎根贫困地区的优秀校长和教师,这是贫困地区普及义务教育的关键。
相信经过各级政府和各方面的努力,这项我国教育史上值得大书一笔的国家教育扶贫工程,一定会顺利实施,对贫困地区,也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进步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第11版(教育)
专栏:向辛勤耕耘的教师致敬

从小学班主任到大学班主任
郑恩波
罗承芳是一位有着36年教龄的模范教师。在广东省增城县小学任教时期,她除了与一般教师一样担任班主任之外,曾试验过担任从小学一年级起至初中毕业的九年一贯制班主任。这是一个大胆的试验,因为时间久了,学生很容易熟而生厌。可是,承芳老师敢挑这个试验重担。因为她坚信:父母与子女长处而子女却毫无生厌之心,是由于父母深爱子女,而子女亦深信父母深爱自己之故。我为师长,自应以父母爱子女之心去爱学生。她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为家长照顾不周的学生洗衣、洗头、理发、捉虱,自己拿钱领他们治病。七年后,这个班成了闻名全县的优秀集体,这个班的代表队夺得全县城校际团体操比赛冠军,并荣获全广东省篮球体育运动会的鲜花队。升高中时这个班统考成绩全县第一,升学率最高,全增城县前四名,本班占了三名(第一、二、四名)。
在增城县中学任教期间,成绩更为辉煌。她曾多次把所谓“烂”班改造为“红旗班”,而且在校领导的鼓励、支持下,进行了更为大胆的试验:把同年级八个班由班主任指定的“调皮仔”、“最差生”(每班7名,共56人)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班,决心再作一次具有更大风险的实验。许多老师都为她捏一把汗。“不求这个班有升学指标,只要能稳住这些学生好好上课,不影响其他班的同学学习,不在校外闹事就行了。”校长对承芳老师只提了这样一个低标准的要求。可承芳老师是怎样对待这一特殊任务的呢?她说:“这群少年也是学生,岂能放弃教育?无论如何也要尽力把他们推向‘最光明的地方’,只有这样才对得起家长和学生,才无愧于‘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从此开始,她用一颗赤诚的心和满腔的爱,教育、感染、诱导、推动学生。结果,这个班成了全县、全省闻名的优秀集体,在上海、武汉、广州市中学生语文、数学竞赛中,获增城县学生代表数学第七名、语文第八名和第十五名;升学考试时,这个班的考取人数等于全校同级其他班考取人数的总和。
十多年前,承芳老师调入增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工作。她主动要求作电大班主任。经过承芳老师千方百计的努力,才使成绩逐渐下降的“政史专业班”迅速改变了局面。临到毕业一期,全班40人参加全国电大统考,五科总平均达86.3分,成绩最差的一名学生,五科平均分也达到了81分,“三好学生”占50%强,为全广东省之冠。她被指名到武汉参加了全国电大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到目前为止,承芳老师已在电大工作了11个年头,所任的班皆是优秀集体。这些班的学生非但学习成绩名列前茅,政治上也积极向上,有些学生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道德,是承芳老师所任班级的共同特点,在广大师生当中,她享有很高的威信。


第11版(教育)
专栏:

妈妈老师
——记全国优秀教师詹代华
杨怀成曹佩遴
在人们记忆的珍藏中,有两个最牵动心弦的形象:妈妈和老师。淮南矿务局第21中学的詹代华老师,在22年的教学生涯中,以她治学的严谨和真诚的爱心,在学生的心目中始终既是老师又是妈妈。
詹代华老师是煤矿工人的女儿,1974年,23岁的她以优异成绩从安徽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淮矿21中任教。她教的地理课程虽不是中考科目,是一门副课,但她治学严谨,认真备课,始终一丝不苟。全国56个民族,她只需四句口诀背诵;介绍全国地形,她能在黑板上随手而就。同学们听了她的课,了解了长江、黄河,了解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了爱国热情,都说听了詹老师的课,犹如口中含一个橄榄,越嚼越有味,越听越想听。她对教材的钻研,知识面的广博,课程的管理设计以及融会贯通的教风,在同行中独树一帜。她针对地理教学改革,经常撰写论文,她的《地理教学牌图的利用》一文曾获地理教学二等奖。
22年来,詹代华担任了20年的班主任,而且每次都是把学生从初一带到初三毕业。她在教好地理课的同时,经常抽时间找其他代课老师交换意见,询问班里学生的学习情况,只要发现班里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什么困难,她马上给予热心帮助。对迎来送走的每一批学生,她都无微不至地关怀和照顾,既当学生的老师,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学生们有事愿找她帮忙,有话喜欢跟她说,就连心里的“小秘密”也都愿意告诉她。
1994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天降暴雨,路上积水很深,有的学生为了不耽误上课,冒雨趟水赶到学校,衣服和鞋子全湿透了。詹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赶紧跑回家,翻箱倒柜地抱来大大小小几十件衣服和十几双鞋子,及时给学生换上,又端来热水给学生驱寒,像母亲般地爱护着他们,许多学生当时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五年前,詹老师教过一个男生,他是从农村转户口来的,家长缺乏医学知识。该生生殖器包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经常痛得受不了,致使学习成绩一度下降。詹老师察言观色,经过了解,使该生道出了实情。这么大一个男孩子能在一个女教师面前说明隐情,詹老师深感学生对她的信任。第二天,她就与学生家长配合,将其带到医院,顺利地做了手术。事后,那位学生说:“詹老师真比我的亲妈妈还好。”
在詹老师教过的学生中,不少学生都把詹老师称为妈妈老师,什么话都愿意和她说。有一年寒假,她收到一封信,是她的一个学生写的,信中说:“敬爱的詹老师,此时此刻我是含泪给您写信的,父母因一点小事天天吵架闹离婚,妈妈看在我和哥哥的面上,死死不答应。詹老师,我非常非常信任您,望您伸出一双热情的手,帮助您的学生,救救我这个家吧,我不能没有家呀!……”面对学生的乞求和信任,詹老师没有犹豫,她知道一个家庭的破裂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多么大的创伤,生活上带来多么大的痛苦。于是,她三番五次到这个学生家里做工作,费尽口舌,耐心调解,终于使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言归于好。如今,这个学生已考取中专,每次回来都要专程去看望詹老师,并说:“是詹老师挽救了我的家。请允许我叫您一声:妈妈老师!”
在詹老师的教诲下,她的学生都以优异成绩向她做了回报。她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市、局先进集体称号。詹老师自己也多次被评为市、局、矿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1994年被授予淮南矿区女职工标兵称号;1995年教师节前夕,她获得了全国优秀教师的殊荣;今年“五一”,又被命名为淮南矿务局“十大标兵”。


第11版(教育)
专栏:认真实施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

河北教育合理利用工程资金
截至1995年底,河北省有68个县(市、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占人口地区的比例为41.2%。河北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有40个国家级贫困县和6个省级贫困县,占全省139个县(市)的33%,贫困县人口占全省人口的23%;全省尚未“普九”验收的96个县(市)中,贫困县有44个,占45.8%。
贫困县中小学教育的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较差。“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的实施,把河北省46个贫困县作为项目县,为贫困地区的“普九”增添了活力,为贫困地区如期实现“普九”目标,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证。
河北省是“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二片”项目省之一。1995—1997年中央为该省投入资金12400万元。其中1995年1500万元,1996年4100万元,1997年6800万元,占整个“工程”全部资金的25%;地方财政配套资金24800万元,占50%,其中省财政配套资金12400万元,市、县、乡财政资金12400万元。非财政资金12235万元,其中城市教育费附加192.9万元,占1.58%;农村教育费附加2946.2万元,占24.08%;校办产业用于教育的资金255.5万元,占2.09%;社会捐集资8643.7万元,占70.65%;其他资金196.7万元,占1.6%。上述资金使河北省工程资金总量达到49435万元,是河北省有史以来为贫困地区投入专项资金最多、规模最大的教育工程。“工程”涉及46个贫困县的730个乡镇的6490所小学,567所初中。
河北省按照国家教委和财政部的要求,对“工程”资金实行项目管理。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对专款的使用原则、使用范围和用途及资金的筹集和工程的管理,都作了认真细致的规划。
项目资金的使用范围是:重点用于46个贫困县中的农村小学和乡镇初中,特别是必须首先用于普及初等教育。
强化政府行为,积极落实配套资金。省政府决定,地方财政按照2∶1的比例与中央资金配套,省财政保证按1∶1配套,市、县乡级财政配套资金也按不低于1∶1落实。其中:市财政要保证不低于1∶0.5,条件好的市还要多一些。全面完成这项工程,必须加强对工程的领导。为此,河北成立了以主管教育的副省长任组长,省教委、省财政厅负责同志参加的领导小组。同时,成立项目管理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此项工作,成立工程项目专家组,具体负责项目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各项目市县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管理机构。
“工程”结束后,河北省原定2000年实现“普九”的目标可提前实现,贫困县中的10个县实现“普九”,占全省贫困县的21.7%,“普九”覆盖人口70%。(季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