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大地

长岛人歌
刘丙辰
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湘江中,古时洲上多美桔,因此得名。洲形狭长,故又称长岛。据史载,西晋始形成沙洲,唐代就以产桔闻名,宋代辟为潇湘八景之一,是历代骚人墨客常吟咏赋诗之处。诗圣杜甫有“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赞美诗句。
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出自橘子洲,小岛自古以来的神秘之美也让我慕名而来。小车刚越过湘江大桥,就转弯驶进橘子洲的一条沿江小径,直驱橘子洲公园。小岛南北长约5公里,宽约0.5公里,像一条狭长的绿带漂浮江中,大半个小岛都种上了蔬菜,小路近旁是一排排农舍。我望着眼前的农田,心中生疑,橘子洲在我的意象中一贯满岛美桔,诗韵悠扬。虽然现在不是金果累累之时,也应该是桔树清秀,叶绿幽深。然而,极目远眺田畴,虽偶有几棵桔树,也因缺乏管理,不太茂盛。司机解释说,洲上田地都被农民承包了,因土地肥美,且近市区,近年来大都改种蔬菜了。橘子洲公园还有一片桔树,每天有专人管理,供游人赏玩。我望着菜田,想起有书描写洲上入夏杨柳依依,河风习习,每到秋季,橙黄、桔绿之胜境,可眼前的橘子洲桔树太少了。
小车停在橘子洲公园,司机将我从思绪中唤醒。公园位于橘子洲南端,就是橘子洲头。毛泽东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和同学蔡和森、何叔衡、张昆第等到湘江游泳常登洲小憩,共论国事,探讨人生,抒发情怀。《沁园春·长沙》有诗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现公园占地17公顷,有诗、词碑,望江亭等,风景秀丽,环境清幽。初春时节,正值茶花盛开,杨柳新翠,竹韵婆娑。沿曲径走近,果见一片桔林,繁茂幽深,几位园艺工正在林间松土淋水,精心护理。靠桔林的一块空地上建有一座大型碑墙,上刻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长沙》手迹,字迹遒劲洒脱,金光闪闪,驻足瞻望,欣赏这样一幅高雅的书法艺术,不仅为园林增添了文化气氛,更引游人联想毛泽东早年时期在长沙活动的轶事。公园亭阁多处,楹联多为墨客抒怀寄情之作。靠江边的枕江亭上一副楹联巧借江水:“来往江流天地外,古今人物是非中”,作者题于何时,无从考证,但挂于此地,耐人寻味。位于橘子洲最南端的颂桔亭算是主亭了,“湘情岳峻”横匾远远进入视野,一副“长岛人歌江天一览,橘林秋爽风月双清”的楹联将游人引到最佳境。我伫立洲头,南来湘江浩淼,云气漫天,到此分江北去,江声越野,气象壮观。西望岳麓,宛若屏障,薄雾蒙蒙,浓重郁翠,与东岸天心阁遥遥对峙,叙说着古往今来的一个个故事和传说;湘江大桥横空高架,彩虹飞渡,为湘江绘上了现代化的色调。眺望山光水色,如痴如醉,难怪橘子洲自唐代以来就是游览胜地。
在茶亭小憩,品尝湘茗。一位茶工指着江心像背词一样熟练地讲叙了一个有趣的往事:一年中秋的夜晚,毛泽东和几位同学坐着划子到江心赏月,对着当空的皓皓明月,迎着轻拂的习习凉风,兴致淋漓,身心俱爽,小划子满载着笑声和歌声,围着橘子洲转圈,直到夜深人静之时才登岸回校。茶工讲得那么动情,我离开橘子洲公园很远似乎还听到他的声音。回头望着那些菜田,心想,长岛有那么多的名胜古迹,若能借这膏腴之壤,扩大种桔面积,还千年橘洲之本色,进一步挖掘和整理历来圣贤在洲上的名言轶事,岂不是旅游文化的一件好事。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金台随感

再谈“管住嘴巴”
立元
我们党的每项工作,一旦形成决策,关键就看各级领导能不能认真抓好落实了。
最近有家刊物登载了这样一块文字,全文如下:
剪报实录近日翻开剪报簿,发现有一些编年体文章很值得咀嚼:
1991年×月×日:《制止公款吃喝要动真格》
1992年×月×日:《公款吃喝风已基本煞住》
1993年×月×日:《还要煞一煞公款吃喝》
1994年×月×日:《煞住公款吃喝动了真格》
1995年×月×日:《公款吃喝关系党风党纪》
1996年×月×日:《公款吃喝再也不能不闻不问了》
由此可以看出,煞公款吃喝风的工作我们已抓了几年了,但至今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实际上,在有些地区还有“愈演愈烈”之势。为什么?难道没有引起中央的重视吗?不,中央已三令五申。难道人民群众不拥护煞公款吃喝风吗?也不,老百姓对这类歪风早就深恶痛绝。根本问题在于有些领导对这件事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真心实意去抓,更缺乏抓落实的具体措施了。
煞吃喝风这样,其他工作也存在落实不够的问题。如领导干部超标准住房,十几年前中央就提出要认真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各级也“经常抓”,可到现在为止,不仅没有彻底解决,有的地方却更加严重,有些负责人不顾国家的规定,面积越建越大,装修越来越豪华。再如,目前各级都已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目标,有的还喊出了“提前×年实现小康”、“提前×年实现现代化”的口号。这些目标和口号都是鼓舞人心的。但是,如何一步步去实现,尤其是眼下应该做些什么,有些地方的领导却心中无数。群众说,“新口号喊在嘴上,新指标写在纸上,工作作风还是老样。”
说是工作作风,实际上是思想作风问题。此风不纠,危害极大。如果只图虚名,做些表面文章,或只说“大话”不落实,就会失信于民,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久而久之,损害了党的威信和形象,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我们党的根基就有动摇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还是说那公款吃喝问题吧,这几年会没少开,文件没少发,各种形式的检查没少搞,可有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是置若罔闻根本没抓,有的抓了也是“一阵风”,只是应付应付做做样子,过后照吃不误。
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觉。
“不抓不行,抓而不紧也不行。”只要我们的党员干部都能认认真真地、有头有尾地落实好中央的各项部署,并通过自身干实事、重实效、真抓实干的模范行动,去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我们的事业就将无往而不胜。解决公款吃喝等问题还有何难?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漫笔

戏捧人人争气
李广春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大教授王选的发明创造,使得中国报业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可谓功勋卓著,劳苦功高。当记者问及他怎样看待成功时,他漫不经心地说:“戏捧人,人争气。”的确,这正如《霸王别姬》之于梅兰芳,《天仙配》之于严凤英,要想戏演得红火,好剧本、好演员是两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无独有偶。一位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并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忘乎所以。她对记者坦露心扉:我是被黄金时间的黄金节目推出来的。作为这个节目的固定主持人,确实是个黄金位置。不能讲,谁占据了这个位置都会拥有我今天这一切;但可以说,只要他具备一定的素质,再加上刻苦努力,基本上都能出来。在这一点上,我的头脑是清醒的。
一个人事业有成,既有自身的内部因素,也有机遇等外部因素。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人生本是一个大舞台,历史是一出精彩的戏,每人都是其中的一个角色。知晓“戏捧人,人争气”的道理,可以正确把握自己,把人生之戏演得更加绚丽多彩。但是也有一些红人、名人、要人在未成名之前倒也谦虚谨慎做人,而一旦成了新星,便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只看到自己能耐非凡,而看不到中国这个大舞台,改革开放这出好戏衬托了他,造就了他,结果忘乎所以,毁了自己。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走进鸽群
杨德祥
鸽子在广场上与游人们嬉戏,
纪念碑暂时忘却了战争与回忆。
只须半块面包一把小米,
和平之神就会与你久久地亲昵。
这不是幻觉,
也不是梦呓,
阳光下的一瞥是我们时代的标记。
盘旋的鸽哨又一次在云端响起,
吉祥的翅膀把我们驮回第一抹晨曦。
我们曾在猫耳洞里与她相依,
每天用憧憬的目光为她精心梳理。
为了她的翱翔我们冒着炮火出击,
几代人前赴后继迎接弹雨的洗礼。
有壮烈的倒下才有信念的屹立,
出生入死的故事才有鲜活的主题。
雪山的峭壁,当然地成为革命的立意;
草地的脚窝,无愧地成为理想的根基。
我们缅怀昨天就是缅怀胜利,
我们赞美朝霞就是赞美红旗。
我们讴歌血染的风采,
就是讴歌姹紫嫣红的花季。
如果你听不懂鸽哨的真谛,
花好月圆时也感受不到甜蜜与欣喜。
不妨,再去听听转战陕北的马蹄,
不妨,再去看看雄师渡江的船楫。
如果你能诠释鸽群的含义,
餐风宿露时也会充满豪情与希冀。
面对狂雪,你便是一道绿篱!
面对惊涛,你便是一座大堤!
昨天,总归要向远古迁徙,
而我们的笑纹里却密布着它的根系。
珍惜安宁,就是珍惜戎马岁月哟,
未来的日子应该比眼前更加神奇。
与鸽哨同行,一起去亲吻蓝天吧,
扑面而来的是那紫色的瑞气。
与鸽群同行,一起去拥抱大地吧,
迎接我们的是那丰收的潮汐……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藤思
陈永昊
曾在一篇文章里议过藤的攀附,厌恶而不屑。可是有一天,我却发现了自己的片面。
今年清明的第二天,我登杭州灵隐飞来峰。下山时经过一段狭陡的石阶,左依山,右悬空。幸喜比肩一粗藤顺阶斜下,成为我的扶手,掌上虽仍有荡悠悠的感觉,但却踏实了整个身心。至平缓处,回首伫望,只见长藤牵树,树牵长藤,两相依,情重重,令人怦然心动。不知是助人多了,还是人摩挲多了,那藤黑亮黑亮,憨厚谦恭,静谧地悬在那儿。刹那间,一种亲敬之意,油然而生,周围便不再有景物,人在思想中翻腾。
我这才歉疚地想到,藤原来也是不一样的:有攀附高树而上却又缠死高树的藤,也有牵拉悬崖间斜出的绿树不使之颓倒的藤;有绊倒行人走马的藤,也有供猎人攀援石壁飞越山谷的藤;有味美却毒人的藤,也有辛苦而能入药的藤……这正如看人,在你坎坷时遇几恶人、坏人、小人,切莫便悲观看人,大叹人心之不古,世风之日下。心暗了,做人做事便难放光辉。想想当年的鲁迅先生即使生活在“铁罐”中,“横立”着战斗,甚至被曾自称“学生”者的背叛所不断刺痛,却总不肯灰心,并在尚处于弱小和困难的中国共产党人身上看到了希望,于是昂扬坚定地为争取未来勇掷投枪和匕首,正是因为先生他未被一叶障目而不见青山!
我曾读过一个故事,一个令作者感动也令我感动的故事:一位作家在异国小镇上采风,他的感觉和别人曾告诉他的一样——那镇上的人一律懒得发腻。他搜集了好多例证,准备回住处大书特书了。这时,他路过一处园圃,园中一执短锄的老人竟坐着轮椅在慵慵锄草。“又一典型!”作家的神经再一次被刺痛,他恨不得一步跨回寓中,记下这一切。他走过去,下意识回首一望,结果这一望成为他永生铭记的一瞬:老人的另一面空空荡荡的,没有臂也没有腿!顿时,一股强力震撼着作家的心灵。他深深感激苍天给了他这回首一望,不仅纠正了他对小镇人们的偏见,还几乎整个地更新了他认识世界的方法。
收拢思绪,我又仰视那高悬于飞来峰的藤,呵,你这充满灵气的藤哟,我该对你再说些什么?感激,还是……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电视剧《董必武》开机
经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批准,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武汉电视台、武汉银河影视公司、湖北红安县政府联合摄制的大型电视连续剧《董必武》日内开机。
该剧是以人物传记片的形式真实地反映伟大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同志在辛亥革命、倒袁、五四运动、北伐、大革命失败、土地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中的活动,真实地展现董老大半个世纪史诗般光辉的一生。同时,也歌颂了中国共产党及党的领导人,为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挽救中华民族,建设新中国建树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董必武》剧本是武汉电视台的徐良同志创作的。(莉)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泥人张”的第四代
雪静
我国著名“泥人张”彩塑艺术流传至今五代相承,1996年是“泥人张”创始人张明山诞辰170周年。
现任教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泥人张”第四代张铜先生,自幼受家庭熏陶,60年代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师从于老一辈留法雕塑家,受到严格系统的训练。他在研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基础上,创作了许多室外大型雕塑,分别坐落于北京、吉林、银川等全国各地。张铜先生在不断进行大型室外雕塑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的同时,自辟蹊径,潜心于“泥人张”彩塑艺术的创作与理论研究,担当起“泥人张”彩塑艺术进一步发展的责任。
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历史人物及现实题材作品,进一步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因而使“泥人张”彩塑艺术发展到一个更新的境界。在创作过程中,以意取象,构想空间,神追意造,随类赋彩,其空间由身内延至身外,从而使泥塑作品超然物外,意境始大。
近年来,他应约创作的具有浓郁民俗风情的彩塑群像《三百六十行》,不局限于社会百态的生动描述和众生相的惟妙惟肖,他将平易近人而失之浅陋浮泛的市民文化进一步升华,在大型群像色彩上统一色调和泥塑的造型相辅相成,从而构筑完整内涵。群像可以随意组合,从不同的视线空间取得不同的形象重叠,加大意象密度,增加作品的容量和弹性,强化了作品的启示性,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而进入无限的时空,因而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的意蕴。如《卖莲蓬》以冷涩的视觉感受传达出秋声秋色的苍凉意味;《卖羊头肉》以凝重、沉稳的造型,表现了自给自足的市井风情;《卖糖葫芦》似随意挥洒、信手拈来,塑造了年俗的祥和景象。整体作品力求传达出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另外,近年他又创作了马连良先生的《借东风》和周信芳先生的《四进士》彩塑,从当年“泥人张”第一代张明山袖筒藏泥应物象形升华到神追意造、以意驭象,不只求艺术大师的外形毕肖,而且通过造型的心理性和精神性内涵,力求传达出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的神韵和马派、麒派的艺术特色,使其泥塑超然物外,在意境上胜先人一筹。
张铜先生认为,今天,当西方艺术进入“后现代”,也在谋求文化多元从东方艺术汲取灵感的时候,我们的艺术家应当更加自觉地推动这一历史文化进程,使我们的艺术以真正民族的、现代的崭新面貌步入世界艺术之林。(附图片)卖羊头肉 张铜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书伴周末一生清
王明生
又是周末的夜晚,朋友们到我这里诉苦,都说怕过周末。他们都是属于豪爽、乐观、能玩之人。很少见他们有悲观和忧闷的时候,而恰恰在周末,他们却情绪低落,这不由使我觉得奇怪,究其缘故,他们倒也回答得干脆:周末太累。
周末太累?这对于我还是头一回听说,于是,就调侃地对他们说:“周末太累,是你们都用周末去大街小巷尽义务,学雷锋吧?”他们并没有正面反驳,而是不约而同地说,周末的事太多、太杂,你说能不累吗?“长城”会战,追捕老K,玩得太累;囊中羞涩还得为升职、调资、调动、迎来送往四处奔走,忙得贼死。
而于我,这也许是自找苦吃,那就是在周末读书、写作。
读书于我也许是与生俱来的癖好。从小就对书情有独钟,随着时光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家庭、生活、工作的稳定,读书已成为我每日的必修课。然而,以书为伴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读书,特别是要读好书,不仅要投入大量的财力,而且要持之以恒地倾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平常时日,为了生计而东奔西忙的我辈工薪族,当拖着疲惫的身躯回至家中,草草做完饭,身累、心累、脑也累。等收拾停当,已是睡觉时分,枕边书刚上眼几页,睡意阵阵袭来,再怎么赶也赶不走,书便“吧嗒”落在床边,床头灯也来不及关,眼皮儿如抹了“粘得牢”似的睁不开,倒头沉睡了。
于是,便渴盼轻松、自在的周末。周末的夜晚因了明天不上班,便可置身静静书房,把书、笔、纸端放案头,读个通宵达旦;周末的早晨,可静静地躺在床上,信手拾起往日落在床边的书,一气读到午饭时分。就这样一直读下去,当然只能在周末。读到妙处,不禁忘乎所以,竟不断拍案(床)叫绝。
宁静的周末,读书的周末,最好是有雨、雪的周末。这样便可打消妻儿缠着逛街的想头,这样便可在家里把书读个够。读沙漠中久盼雨露滋润的旅人,读轻风细雨中生长的万物,读冬日里和暖的阳光,读秋天的果实累累片片金黄,读大千世界里千奇百怪的人生。读来读去,不觉迷入书中,或悲欢离合,或阴晴圆缺,感觉是妙不可言的,心境也豁然开朗,读去一周疲惫,愈发地摆脱不了书之魅力。
今夜又是周末,想到玩得太累、跑得太苦的朋友们,我真想把他们的周末也利用起来。或许,这与生俱来的读书癖,本身就是一种迂腐、跟不上时代潮流。但于我,总觉得读书好!这也许是一种自我安慰,但在周末我却不至于“玩得太累”、“跑得双腿发软”吧。有书可读、有书可摘、有文可写,此生足矣。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大壑腾云陈克永
陈克永的山水作品,有北国山水的雄浑博厚,又有江南山水中的某种润秀;既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着传统山水之美学情韵。陈克永曾两上华岳,五登泰山,从祁连山、青海湖到青藏高原、日月山,直至新疆天山、天池、大戈壁,但是在陈克永的艺术世界里,总是对生他养他的燕山大地,情有独钟。并在长期的寂寞中,摒除种种世俗诱惑或轻薄浮躁之干扰,挚诚于真艺术的探索、攀登。
近年来,《美术》、《美术研究》、《中国画》、《国画家》等杂志以及有关电视专栏、报刊等,对陈克永其人其画,先后作过介绍。有十多幅作品为北京美协、文化部对外展览交流中心和中南海收藏、陈列,或选送海内外交流展出,颇受好评。(文丽)(附图片)
大壑腾云(国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