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国际)
专栏:

篡改历史 掩饰罪行
日右翼分子攻击新版教科书
本报东京9月6日电 日本执政的自民党参议院党团在5日举行的一次有关教科书问题的“政策研修会”上,竟请来了日本右翼学术团体“自由史观研究会”的代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藤冈信胜来作主讲。这个教授在会上大放厥词,散布他的反动史观。
藤冈攻击新版教科书“充满自虐和反日的记述将使学生认为日本是最坏的国家”,“这是极为严重的问题”,“是当前最值得人们忧虑的问题”。
他认为,教科书中关于“从军慰安妇问题”的记述“违反了历史的真实”,“是对日本国民精神上的虐待”。他要求日本的政治家“删除教科书的记述,彻底改革日本的历史教育”。
在会上,尽管有少数议员认为应尊重桥本就“慰安妇问题”所表示的道歉。但与会的多数议员竟赞同藤冈的谬论,认为“自民党参院议员应发挥主导作用,纠正这种现象”。


第3版(国际)
专栏:

李铁映就中哈关系答记者问
据新华社阿拉木图9月5日电(记者贾志平)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5日在这里说,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之间不存在任何阻碍两国继续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的政治问题,今年两国最高领导人的互访进一步奠定了中哈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李铁映是在当天下午在哈政府大厦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作上述表示的。
李铁映说,访问期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哈萨克斯坦的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说,哈作为一个新独立的国家,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在构筑国家经济管理制度、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全面调控、稳定通货膨胀、进一步繁荣经济以及建立新的经济制度方面都作出了巨大努力。
李铁映指出,中哈两国之间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因此两国经济贸易的发展前景是十分乐观的。今年两国之间的贸易额可能接近4亿美元,哈总理卡热格尔金希望到本世纪末双边贸易能够达到10亿美元,这种可能性是很大的,只要中哈双方共同努力,完全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第3版(国际)
专栏:

荷兰议会第二院议长表示
荷期待李瑞环主席来访
本报布鲁塞尔9月4日电记者魏崴报道:在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访问荷兰前夕,荷兰议会第二院(下院)议长迪特曼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他说:“我期待着李瑞环主席的来访,希望就进一步发展荷中两国关系问题同他进行讨论。”
迪特曼议长说,荷兰是个小国,但又是一个贸易大国。荷兰很重视同中国的经贸关系。这几年,荷中两国都做了很大努力,双边经贸关系有了很大发展。在农业、教育、科技等领域,双边合作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不仅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且在其他各个层次上的关系都有了很大加强。
他说:“我们对此表示满意,但荷中关系的发展还大有潜力。”
这位议长说,明年上半年荷兰将出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在此期间,荷兰要为目前正在进行之中的欧盟政府间会议的成功作出努力,同时也要积极推动欧盟同亚洲和中国的关系深入发展。
谈到台湾问题,迪特曼说,荷兰的选择是明确的,即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持和发展外交关系,而从来不同台湾发生外交关系。
在谈到有些西方舆论认为中国积极发展同欧洲的经贸关系是在玩“经济”牌时,迪特曼明确表示,他不赞成这种说法。
他说,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这是大势所趋。他希望通过李瑞环主席的访问,荷中关系将会进一步发展。


第3版(国际)
专栏:

意政要分别会见阿拉法特
本报罗马9月6日电记者罗晋标报道:巴勒斯坦总统亚西尔·阿拉法特9月5日抵达罗马,作了为期一天的短暂访问。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总理普罗迪、外长迪尼、众院议长维奥兰特分别会见了阿拉法特总统。
阿拉法特总统向意大利领导人通报了他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会晤的情况,并就阿以和平进程等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会谈。
阿拉法特总统在会见迪尼外长之后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埃雷兹会晤真正重新打开了和平进程,但是需要意大利和欧洲联盟的保护和帮助”。关于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阿拉法特总统说,“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和梵蒂冈的所在地,耶路撒冷为什么不能作为两国人民的首都呢”。迪尼外长重申意大利愿意加强同巴勒斯坦的合作关系。


第3版(国际)
专栏:

科尔和叶利钦将在俄会晤
据新华社波恩9月5日电(记者杨华升)德国总理科尔和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将于本月7日在莫斯科进行会晤,就两国在伊拉克危机和北约东扩等问题上存在的分歧详尽地交换意见。
这是德国政府发言人豪斯曼今天在科尔总理与在波恩进行工作访问的俄罗斯外长普利马科夫会谈之后向新闻记者透露的。豪斯曼说,普里马科夫与科尔就伊拉克危机、北约东扩和车臣冲突等当前“所有迫切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豪斯曼还说,叶利钦愿意就北约同俄罗斯的关系和伊拉克危机等问题同科尔进行面对面的对话。
此间观察家认为,普利马科夫访问波恩未能消除俄罗斯和德国在美国袭击伊拉克和北约东扩问题上的分歧。


第3版(国际)
专栏:友好往来

友好往来
▲印度尼西亚副总统特里·苏特里斯诺3日在雅加达会见了由中国卫生部部长陈敏章率领的中国卫生代表团。特里·苏特里斯诺在会见时希望双方携手合作,努力开发印尼和中国的传统医学宝库,互相学习,加强交流,为两国人民的健康事业服务。
▲波兰对外经济合作部长布哈奇2日在会见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副部长陈新华时说:“解决亚洲事务,如果没有中国参加,任何活动都是没有意义的。”应波兰政府的邀请,陈新华率中国经贸代表团作为观察员出席了9月2日至3日在华沙举行的第一届波兰—东南亚经济研讨会。
▲密克罗尼西亚联邦代总统埃利尤埃尔·普雷特里克5日在密首都帕利基尔会见来访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时表示,密克罗尼西亚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不同台湾发生任何官方关系。普雷特里克对中国向密提供的经济技术援助和在许多领域对密提供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欢迎中国朋友到密投资、旅游和开展贸易活动。
(据新华社电)


第3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在对待伊拉克问题上
法美拉开距离
本报驻法国记者杨汝生
9月3日和4日,美国连续两次向伊拉克南部发射巡航导弹,轰炸伊拉克的军事目标。美国的这一军事行动虽然得到英国、德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几个西方国家的广泛支持,但以法国为首的另一些西方国家(包括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等)从一开始就表达了不同意见。为了寻求法国的支持,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从伦敦来到巴黎,先后同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和总统希拉克举行了会谈。出乎华盛顿的预料,法国虽然答应继续参加盟国对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禁飞区的监视活动,但反对美国扩大禁飞区,因而拒绝参加对北纬32度线和33度线之间的监视。在对待伊拉克的问题上,巴黎同华盛顿拉开了距离。
美国对伊拉克进行第一次打击后,法国就作出反应。德沙雷特外长明确表示,法国对伊拉克的领土完整颇为关注。法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发表谈话说,巴黎对美国的军事行动“深感忧虑”,不同意美国单方面作出的打击决定,并说伊拉克军队进入北部地区,仍然在自己的领土上,并没有违犯联合国通过的有关决议。法国主张通过对话解决争端,反对可能导致战争升级的军事行动。法国各政治派别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左右翼政党异口同声地批评美国。
法国和美国在对待伊拉克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有两点,一是法国不同意美国任意扩大禁飞区,声明不参加对扩大的禁飞区的监视;二是法国仍然坚持应当继续执行联合国通过的有关“用石油换食品”的986号决议,以减少伊拉克人民的苦难,并逐步将伊拉克纳入国际大家庭中来。
法国在中东问题上同美国拉开距离并非始自今日。希拉克就任总统后,在许多问题上提出有别于美国的政治主张。今年4月,当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实施军事报复行动时,法国的立场就同美国很不一样;后来在反对恐怖主义的问题上,双方的分歧进一步暴露,美国提出一个“黑名单”,要求国际社会制裁“黑名单”上的国家,法国和欧盟则主张同其进行“批评性对话”。在美国国会批准实施“赫—伯法”和“达马托法”后,为了维护法国企业的利益,巴黎强烈批评美国的霸权主义立场,并拟订了进行报复的有关立法。法国外长德沙雷特数度出访中东,为缓和黎以冲突、恢复巴以和谈进行斡旋,威胁到了美国在中东事务上的一统天下,也招来美国的极大不满。所以,现在在对待伊拉克的问题上,双方再次发生分歧不是偶然的。
此间舆论认为,法国同美国拉开距离,不论是在外交上还是在经济上对法国都是有利的,它“强化了法国接近阿拉伯国家的形象”。法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希望恢复同阿拉伯国家的传统关系,以加强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打击,正好给法国提供了一个契机”。
(本报巴黎9月5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综述

排雷:举世注目新焦点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何洪泽 周德武
随着全球一些原热点地区武装冲突降温,消除武装冲突遗留下的地雷,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新焦点。为此,安理会不久前专门就维和行动中的排雷问题举行了公开辩论。几天前,又开会审议了各国表达的不同意见,并发表了安理会声明。这反映了联合国对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视。
当前,地雷确实成了维和行动及原热点地区恢复和平与发展生产的一大障碍。据统计,现在全世界有1.1亿颗地雷埋在地下,分布在64个国家,每年造成2.6万人伤亡,其中绝大多数是无辜平民。联合国维和部队也因地雷而蒙受60人死亡、213人受伤的损失。许多久经战乱的国家,好不容易获得了和平,却因到处是地雷,以致难民无法回归,交通无法恢复,生产无法进行。就是一些没有战乱的国家,也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地雷问题。如在埃及,至今还有200万颗二次大战时的地雷。德国统一以后,在原东西德分界线一带埋有130万颗地雷。这些地雷像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命、生活和建设。更严重的是,地雷越来越多。每年新埋的地雷比排除的地雷多几十倍。去年,全世界排除了10万颗地雷,但同期埋下的新地雷却高达200万颗以上。显然,排雷问题到了迫切需要解决的时候了。
对于排雷的紧迫性,各国没有太大的异议。大家都主张加强维和行动中的排雷工作。安理会在其声明中也表示,在适当情况下,排雷行动应成为维和任务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排雷工作既涉及维和行动,又涉及人道主义援助,不少国家认为,要在联合国维和部门和人道主义援助部门都设立负责排雷机构,同时要增加排雷的资金和资源投入。安理会声明还指出,维和行动一旦实施,冲突各方必须停止埋雷,并有义务协助排雷工作。
排雷工作面临的一个巨大困难是资金严重不足。尽管一颗地雷的平均价格只有3美元,但要排除一颗地雷则要300美元。国际红十字会估计,要把现有地雷完全排除,费用高达330亿美元。为推动排雷工作,联合国设立了“协助排雷自愿信托基金”,安理会呼吁所有会员国向该基金捐款。许多国家的代表在安理会指出,在向排雷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方面,国际社会的共识和政治意愿是不可少的,发达国家应承担更多责任。但某些西方国家认为,排雷主要是冲突各方的事,不是维和行动的主要任务。在是否建立待命快速排雷部队的问题上,各国也有不同的看法。
对地雷的生产、出口、使用等问题,各国分歧更大。美国等一些国家主张完全停止生产、出口和使用地雷,至少暂停生产或出口。他们建议第五十一届联大通过决议,开始谈判一个全球禁止地雷的国际协议。但许多国家有不同意见。俄罗斯主张谨慎对待,因为在目前条件下禁止地雷,只会导致非法生产,这会更加危险。埃及指出,对地雷的使用不可一概而论,有时合法负责任地使用地雷是穷国保卫自己边界的被迫选择,因为它费用低廉。富国应向他们转移技术,以便使他们能生产过一定时间后就能失效的地雷。事实上,现在全世界有55个国家的100多家公司在生产地雷,品种达360种,未使用的地雷储存量高达10亿颗,要马上完全禁止并不容易。
地雷虽小,危害却大。它涉及维和、人道主义援助、裁军和社会发展等领域,也与各国利益密切相关。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各国须首先取得共识,并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这正是联合国和国际社会面临的任务。
(本报纽约9月3日电)


第3版(国际)
专栏:

李瑞环会见波兰总理
本报华沙9月6日电记者刘进荣、朱富贤报道:今天上午,波兰总理齐莫谢维奇在波兰部长会议大楼会见了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
在会见时,李瑞环说,近年来,中波友好合作关系又有了新的发展。我们高兴地看到,两国领导人之间保持密切交往,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配合。
他指出,经贸关系是两国总体关系的重要基础。中波贸易额近年来逐步上升,我们对此感到满意。同时我们也认为,中波经贸合作还有很大潜力,有着广阔的前景。我们希望两国企业和地方之间加强接触,力争以自己产品质量、价格和服务的优势在对方市场上赢得更大份额,同时,两国政府也要继续为双方经贸合作提供支持,创造条件。我相信,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两国贸易会在发展中实现积极的平衡。中国人民政协愿意运用自己的影响,为推动两国经贸关系上升到新的水平而努力。
李瑞环说,当前波兰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提高。我们为波兰朋友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高兴,并愿意学习他们有益的经验。
齐莫谢维奇总理对李瑞环主席来访表示衷心欢迎。他说,此次访问是波中加强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步骤。一年前,他曾作为众议院副议长访华,会见过中国全国政协的领导人,在中国的见闻,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齐莫谢维奇说,波中都很重视促进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近年来,两国贸易出现了令人高兴的回升趋势。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波兰经济也取得了新的进展,这为两国发掘潜力,进一步扩大经贸合作提供了更为坚实的基础。他表示相信,经过双方努力,波中两国一定能成为彼此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会见中,李瑞环转达了李鹏总理的问候。宾主就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地交换了意见。(附图片)
9月6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波兰部长会议大厦会见波兰总理齐莫谢维奇。
新华社记者齐铁砚摄(传真照片)


第3版(国际)
专栏:

车臣局势叶利钦不同意匆忙撤军
列别德宣布达成建立联合政府协议
新华社莫斯科9月5日电俄罗斯总统叶利钦5日在接受俄电视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支持俄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解决车臣危机的行动,但不同意从车臣匆忙撤军。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叶利钦指出,从车臣撤军不能操之过急。他同时责成列别德继续调解车臣危机。
据报道,这是自8月31日列别德与车臣反政府武装力量参谋长马斯哈多夫就车臣问题签署协议以来,叶利钦首次直接对列别德在车臣的行动作公开表态。
新华社莫斯科9月5日电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5日宣布,他同车臣反政府武装领导人达成了关于建立车臣联合政府的协议。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列别德是当天在格罗兹尼东南35公里的新阿塔吉村,同车臣反政府武装参谋长马斯哈多夫进行会谈后宣布这一消息的。
他说,格罗兹尼从现在起成为非军事化城市,所有军队都将撤出格罗兹尼,并将加强该市联合卫戍司令部的力量,使之成为真正的法制机关。
车臣反政府武装方面参加会谈的“副总统”阿布穆斯利莫夫说,车臣“总统”扬达尔比耶夫已命令扎夫加耶夫内阁中的两名部长参加联合政府。
列别德是当天早晨离开莫斯科前往车臣的。


第3版(国际)
专栏:

智利发生七点一级地震
新华社圣地亚哥9月5日电(吴惠忠)当地时间今天凌晨4时14分,位于太平洋复活节岛西北部的智利水域发生里氏7.1级强烈地震,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智利内政部和海军水文地理海洋局宣布,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南纬22.15度、西经113.24度。初震后,又在5时10分和5时46分发生两次余震,震级分别为5.5级和5.9级。
内政部长菲格罗亚说,这次地震对复活节岛上的居民没有造成太大影响。
复活节岛面积100多平方公里,离智利太平洋沿岸3000多公里,有常住居民约3000人。


第3版(国际)
专栏:

希拉克会见克里斯托弗
本报巴黎9月6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法国总统希拉克昨天下午在爱丽舍宫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双方就伊拉克局势深入地交换了意见。(见下图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在希拉克会见美国务卿之前,法国外长德沙雷特同克里斯托弗举行了会谈。法国外交部在会谈后发表的新闻公报中说,法国将从9月9日起继续参加对伊拉克北部和南部“禁飞区”的监视行动,但巴黎不会像美国和英国那样将监视范围扩大到北纬32度和33度之间的地区。
克里斯托弗是为寻求法国的支持于昨天上午从伦敦来到巴黎的。昨天晚上,克里斯托弗已离开巴黎前往波恩。


第3版(国际)
专栏:

马达加斯加总统被迫辞职
本报约翰内斯堡9月6日电记者温宪报道:据来自塔那那利佛的消息,马达加斯加总统阿尔贝·扎菲宣布他将于今年10月10日辞职。
今年7月26日,马国民议会以扎菲执政期间“违反宪法”为名,通过一项“阻止总统行使权力议案”。
马达加斯加宪法法院宣布,根据宪法有关规定,马达加斯加总理加兹拉霍纳纳在总统辞职以后将作为国家行政首脑行使权力。
此间观察家认为,这一印度洋岛国可能将在总统辞职两月内举行总统大选。


第3版(国际)
专栏:

阿将举行全国和解会议
本报突尼斯9月6日电记者吕志星报道:据阿尔及利亚总统府5日发表的公告宣布,为消除国内多年来的流血冲突和确立国家政治前途,泽鲁阿勒总统邀请全国各爱国人士、政党以及政治团体和组织的领导人,参加将于本月14、15两日举行的全国和解会议。
阿尔及利亚通讯社称,即将举行的全国和解会议将是决定国家命运的转折。


第3版(国际)
专栏:海湾局势

伊拉克抗议土军入侵
欧盟成员国对美袭击伊存在分歧
美为遏制伊拉克耗费数十亿美元
新华社巴格达9月6日电(记者顾正龙)伊拉克外长萨哈夫今天召见土耳其驻巴格达临时代办,抗议土耳其军队在打击土耳其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的行动中入侵伊拉克北部领土。
据伊拉克通讯社今天报道,萨哈夫向土耳其临时代办阐述了伊拉克政府对伊北部地区最新事态发展的立场。他明确表示,伊拉克拒绝土耳其军队在伊边境毫无道理地采取军事行动。他强调,土耳其军队进入伊北部领土侵犯了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有消息说,土耳其军队5日在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的行动中进入伊北部领土。但土方称,这是一次有限的行动。
据新华社安卡拉9月5日电 据土耳其官方人士今天透露,土耳其军队目前正在土与伊拉克的边境地区集结,准备进入伊拉克境内打击被土政府取缔的土库尔德工人党武装。
土耳其司法部长卡赞今晚说,土总理埃尔巴坎在他的官邸会见了伊拉克高级外交官,向他们通报了土耳其准备在伊拉克境内采取军事行动的计划。
据透露,土耳其准备在土伊边境和伊拉克境内10公里处建立一个安全带,以防止库尔德工人党向土耳其渗透。土耳其副总理兼外长奇莱尔4日称,库尔德工人党正在土伊边境的伊拉克一方集结力量。
库尔德工人党于1984年开始在土耳其东南部进行各种形式的武装活动,以期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迄今为止,已有两万多人在土政府军同库尔德工人党游击队之间的冲突中丧生。
据新华社伦敦9月5日电(记者王诚)都柏林消息:欧洲联盟轮值主席国爱尔兰外长斯普林5日在都柏林说,欧盟成员国对美国导弹袭击伊拉克一事的看法存在重大分歧。
据报道,欧盟成员国4日在布鲁塞尔讨论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时,英国竭力主张欧盟发表一个全力支持美国行动的声明;但法国则认为,声明应强调早日结束伊拉克内部战乱的必要性,而不应支持美国动武。由于双方各持己见,欧盟未能就此问题发表一个联合声明。
斯普林说,欧盟15国外长将于本月8日至9日在爱尔兰的特拉利举行非正式会晤,重点讨论美国导弹袭击伊拉克问题。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5日电(记者周锡生)美国国防部5日公布统计数字称,美国自海湾战争结束以来,为遏制伊拉克已耗费了30多亿美元,而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承认,美国迄今为止没有完全实现有效遏制伊拉克的军事战略意图。
据统计,美国为保证伊北部“禁飞区”的安全有效,总共已耗费9亿美元,仅今年以来就耗费了1.25亿美元。美国在伊南部“禁飞区”投入的费用更多,迄今已多达20多亿美元。据五角大楼解释,上述统计数字还不包括美国最近几天内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的费用。
据报道,美国不仅在伊拉克南、北“禁飞区”耗费了数十亿美元,而且还投入了大量兵力和武器装备,仅在两个“禁飞区”上空负责巡逻任务的各种飞机就多达约200架。此外,美国还在科威特和卡塔尔部署了大量先进坦克和陆军战车等,并在海湾长期部署了11艘配备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所用武器的大型战舰,准备随时对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