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里约集团首脑谴责赫—伯法
本报墨西哥城9月4日电记者张仓吉报道:为期两天的里约集团第十届首脑会议今天在玻利维亚科恰班巴闭幕。会议结束前,14位国家元首或政府代表签署了“里约集团科恰班巴声明”,谴责并拒绝美国的赫尔姆斯—伯顿法,对拉美国家共同关心的消除贫困、促进自由贸易、推进地区一体化和加强反毒斗争等问题表达了一致的看法。
声明指出,赫尔姆斯—伯顿法“明显违反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违背了国际上相互尊重主权的基本原则,践踏了国际法”,里约集团“坚决拒绝一切用一个国家的国内法制裁其他国家的企图”。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人心炸不服穆尼
穆尼
海湾战争结束五年之后,美国与伊拉克关系近日骤然紧张。9月3日,美国海空部队向伊拉克南部发射导弹,轰炸伊拉克的地对空导弹基地、雷达设施、空防司令部和指挥中心,同时,宣布将伊拉克南部“禁飞区”扩展到北纬33度线。次日,美军又进行了重复性打击。
美国声称,发动这次“沙漠打击行动”,是因为伊拉克上周出动三个装甲师的部队,攻占了反政府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占据的埃尔比勒城。伊拉克政府则反驳说,它是应库尔德民主党之邀,采取了有限军事行动,后又迅速撤回部队。
海湾风云突变,国际社会普遍关注。与几年前海湾战争时的情况不同,对于美国这次的行动,和者寥寥,谴责声四起。绝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动武。美国的西方盟友反应也十分冷淡,除英、德、日等几国给予口头上的泛泛支持外,基本上没有什么协调行动。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则直截了当地表示异议。俄国更表示反对。这一次,美国成了孤家寡人。新闻媒介评说,海湾战争中形成的反伊联盟已基本不复存在。
法国政府的态度颇具代表性。法国外交部官员说,伊拉克上周采取的军事行动,不同于入侵科威特,不是进攻一个国家,而是应库尔德的一派要求打击另一派。这与海湾战争及战后萨达姆轰炸北部库尔德地区时的情况完全不同。海湾战争中,美国与西方盟友在伊拉克划定了“禁飞区”,而伊拉克这次出动的是地面部队,而且是在其合法领土之内,并“没有违反联合国决议”。言外之意,美国师出无名,法国难以苟同。
本来,在一个主权国家之内,任意设置禁飞区或保护区,是有悖于联合国宪章关于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的。美国这次动武,并无联合国授权,名不正言不顺。另外,西方媒介还注意到,关于轰炸的理由,美国官方一会儿说是惩罚萨达姆,一会儿又说为保护海湾产油国,前后不一,现出窘态。其实,美国此次动武,是克林顿总统为竞选连任对外采取的行动,企图借此堵住共和党的嘴。这才是症结所在。西方新闻界对此已有定论。
据报道,海湾战争时期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将军最近也站出来说话,尽管他说美国这次行动是必要的,但他认为,美国由于这次动武行动而失去了昔日的盟友。这一分析看来相当中肯。导弹能炸毁伊拉克的军事设施,却炸不服人心。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葡萄牙总理访问波兰
葡萄牙总理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四日结束了对波兰为期三天的正式访问。这是古特雷斯出任总理以来首次出访,也是自一九八九年以来葡政府首脑第一次访问波兰。访问期间,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会见了古特雷斯。波兰总理齐莫谢维奇同他进行了会谈,双方签署了关于两国城市和地区进行合作的五项协议。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莫桑比克销毁一批武器
据莫桑比克电台四日报道,莫桑比克政府最近在南部的马普托省销毁了一大批武器。这批武器包括五十七支步枪,二十六门火炮和几百箱用于AK—47型步枪的子弹。与此同时,南部伊尼扬巴内省的警方截获了七百七十件武器。当地警方称,其中的三百零四件武器为私人非法拥有,四百四十三件武器是在莫桑比克内战时期建立的军火库中发现的。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联合国将继续援助苏丹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四日表示,联合国将继续致力于对苏丹的人道主义援助。加利强调,联合国实施的“苏丹生命线行动”在缓和苏丹局势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加利是在会见来访的苏丹全国民主联盟领导人默罕默德·奥斯曼·米尔加尼之后,通过他的发言人作上述表示的。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巴以关系出现转机
本报驻阿联酋记者 安国章
本月4日,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加沙与以色列之间的埃雷兹巴以联合联络办事处举行了一个小时的会晤,双方就巴以关系、中东和平进程等问题坦率地交换了意见。这是内塔尼亚胡今年5月上任以来与阿拉法特举行的第一次会晤。据报道,此次会晤未达成具体协议,但双方均对会晤结果表示满意,认为这是处于僵局的巴以会谈重新启动的重要标志,双方之间的“坚冰已被打破”。
今年5月利库德集团在以色列大选获胜后,以内塔尼亚胡为首的新政府一改前政府遵守的“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开始执行“以安全换和平”的中东政策,坚持强硬的“三不政策”,即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不谈判耶路撒冷地位问题、不归还戈兰高地,同时还公开表示,拒绝与阿拉法特举行会晤。致使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同时也给国际局势带来负面影响,因而遭到包括一向偏袒以色列的美国在内的众多国家的谴责和不满,纷纷要求以政府迅速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现在内塔尼亚胡改变了原来立场,与阿拉法特进行了会谈,这是近来内塔尼亚胡遭到国内外强大压力的结果。首先是国内,利库德集团虽在大选中击败了工党,但在选民中并未占绝对优势,双方在国内的影响和作用仍可说势均力敌。以色列国内要求新政府放弃错误立场、积极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呼声日益高涨,加之政府内也存在一些分歧,政权并不稳。其次,国外压力也日甚一日。这主要来自三方面:第一是广大阿拉伯国家。前不久阿盟首脑会议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团结有很大增强,他们在表示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的同时,强烈要求以色列政府改弦更张,否则将对以作出强硬反应。阿拉法特表示,巴以协议是国际协议,以色列如不遵守,巴方将要求通过国际仲裁解决;埃及甚至表示,如果以色列继续阻碍中东和平进程,埃及将取消定于今年11月在开罗召开的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这无疑对一直试图加入中东经济活动的以色列是沉重打击;第二是来自欧洲的压力。欧洲国家对以新政府的立场极为愤慨,法国等国领导人多次出访中东迫以回到正确轨道上来。第三是来自美国的压力。中东和平进程的运行是美国政府对外政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克林顿争取连任总统的重要“筹码”,而内塔尼亚胡却使中东和平进程停滞不前,这显然是对正在积极进行竞选活动的克林顿背上“插了一刀”。因此,日前克林顿致函内塔尼亚胡表示,“在你与阿拉法特举行会晤以前,我绝不与你会见”,要求以不要偏离美国设计的中东和平进程轨道。
据报道,阿拉法特与内塔尼亚胡在会见中一致强调将继续推动中东和平进程,巴以双方将“遵守和决心执行已达成的协议”,并努力使双方“关注的所有方面取得进展”。阿拉法特强调,“尽管双方存在着分歧,但巴方将根据协议,在安全方面与以方进行合作。”内塔尼亚胡保证,“以方将采取行动,积极改善巴勒斯坦人的经济状况。”
双方在会见中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双方之间的鸿沟仍很深。以方坚持对巴以协议中关于从希伯伦撤军问题进行修改,巴方认为对协议做任何改动都是巴方不能同意的,以政府必须根据协议撤出以军。但以方坚持拒绝确定任何撤军时间表。双方在犹太人定居点、加沙和西岸之间的安全通道、被以方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员、拉法机场等许多问题上都存在着严重分歧,内塔尼亚胡甚至在会见中还表示,“以政府遵守奥斯陆协议,但并非在现阶段执行”。
此间舆论指出,巴以之间的立场虽然还存在很大距离,但双方首脑进行直接会晤毕竟是可喜的事,是双方迈出的“重要一步”,将对中东和平进程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报阿布扎比9月5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拉法特和内塔尼亚胡首次会晤
双方强调恪守巴以和平协议
本报开罗9月5日电记者刘水明报道: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昨天下午在加沙和以色列的交界处埃雷兹检查站举行首次会晤。双方强调决心恪守和实施已经签署的巴以和平协议。
这是内塔尼亚胡在今年5月29日的大选中获胜就任以色列总理后,巴以最高领导人的第一次直接见面。会晤开始时,阿拉法特同内塔尼亚胡握了手。持续一个多小时的会晤结束后,阿拉法特和内塔尼亚胡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
内塔尼亚胡说,以巴双方都强调遵守临时协议,并决心实施这些协议。他承诺不仅要推进和平进程,而且要改善巴勒斯坦人的经济状况。内塔尼亚胡强调,双方的要求和需要都应得到同等重视,确保安全和繁荣对于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来说同样重要。关于希伯伦市以军的重新部署,内塔尼亚胡仍拒绝确定任何具体时间表。关于定居点问题,他说以巴各有自己的立场,双方将根据“谈判机制”最终解决这一问题。
在回答同阿拉法特会晤是否“违背大选诺言”这一问题时,内塔尼亚胡说,在竞选期间和组阁前他就说过要遵守同巴自治政权签署的协议,继续同巴方联系。内塔尼亚胡表示,如有必要,他同阿拉法特还将进行会晤。
阿拉法特说,这次会晤为恢复巴以各个层次和领域的会谈开辟了道路。他强调,尽管双方存在政治意见分歧,但巴方将恪守同以方在所有领域继续安全合作的协议,他表示相信,巴方同内塔尼亚胡和以色列政府一起努力能够推动和平进程。阿拉法特指出,巴方不会忘记内塔尼亚胡曾和前总理沙米尔一起出席了马德里中东和会。阿拉法特说,如同与以色列前政府的合作一样,巴自治政府将同以新政府一起工作。


第6版(国际)
专栏:

叶利钦九月底在俄做心脏手术
本报莫斯科9月5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据俄通社—塔斯社和国际文传电讯社今晚消息,叶利钦总统今天说,他已同意9月底在莫斯科做心脏手术。
据报道,叶利钦总统说,他在体格检查时发现有心脏病,医生建议他在两者之间作出选择:要么动手术,要么“消极工作”。叶利钦总统说,“消极工作”对他来说从来就不合适,因此决定动手术,以完全恢复健康。
叶利钦总统还说,他不打算出国动手术。他说,俄罗斯国内的心脏病治疗中心能够做这种手术,总统应当在国内动手术,希望能得到俄罗斯人的支持。
另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俄总统办公厅主任丘拜斯5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叶利钦总统结束休假后,人们将会看到他和总统选举前一样精力充沛。他说,叶利钦从8月26日起在例行休假。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南斯拉夫总理访问马其顿
南斯拉夫联盟政府总理孔蒂奇三日、四日对马其顿进行了正式访问,期间两国签署了贸易协定等七项经济合作文件。南斯拉夫和马其顿两国领导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双方合作关系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孔蒂奇是今年四月马、南两国正式建交以来访马的第一位南联盟政府首脑。孔蒂奇同马其顿总理茨尔文科夫斯基进行了会谈。茨尔文科夫斯基在会谈后指出,孔蒂奇的访问“意义十分重大”,双方签署的一系列协议为处理双边关系确定了法律框架。 (本报专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瑞环会见波参众两院领导人
宾主对两国关系顺利发展感到满意
本报华沙9月5日电记者刘进荣、朱富贤报道:正在波兰访问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主席李瑞环今天下午分别会见了波兰参议院议长斯特鲁齐克和众议院副议长博罗夫斯基。
在会见斯特鲁齐克时,李瑞环对他的邀请表示感谢。他说,去年在北京我就同参议长先生结下了友谊。这次有机会在华沙与老朋友再次相聚,感到十分高兴。
李瑞环指出,中波两国虽然相距遥远,但两国人民有着深厚的传统友谊。近年来,两国领导人经常接触,双方在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合作发展顺利,在许多国际问题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我们对此感到满意。
他说,尽管中国人民政协同波兰参议院的情况不同,但自双方建立联系以来交往日益增多,对于促进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各国之间建立广泛的、多方面的联系,是增进友谊、扩大共识、巩固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条件。
斯特鲁齐克对李瑞环主席的来访表示欢迎。他说,中国在波兰的对外关系、特别是对亚洲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波中关系很好。两国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在经贸和国际等领域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两国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既促进了各自经济的发展,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贡献。
斯特鲁齐克还说,波兰参议院和中国全国政协自建立联系以来,双方进行了良好的合作和交流。这对推动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会见博罗夫斯基时,李瑞环请他转达乔石委员长和他本人对正在病中的齐赫议长的亲切问候。
他说,我作为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此次有机会访问贵国众议院,并会见副议长先生,感到很高兴。贵国议会和政府坚持“一个中国”、不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原则立场,对此我们表示赞赏。中波两国在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本国经济和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许多共同点,发展中波两国关系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我们相信,在21世纪即将来临的时候,中波两国能够面向未来,建立和保持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
博罗夫斯基首先代表众议院对李瑞环主席的来访表示欢迎。
他说,波中有着传统友谊。波兰是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两国领导人互访频繁,波兰政府和议会两院领导人先后访问了中国,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当前,两国关系发展顺利,双方有不少共同点。两国都在进行经济改革,在经济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中国在维护亚洲的和平和稳定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波兰也在欧洲事务方面努力尽到了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作用。
他希望波中两国议会以及中国全国政协和波兰议会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在会见时,李瑞环还同波兰参、众两院领导人就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瑞环抵达华沙
9月5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抵达华沙,开始对波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波兰参议院副议长格热戈什·库尔出克到机场迎接。
新华社记者 齐铁砚摄
(传真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列别德对车臣局势表示忧虑
本报莫斯科9月5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罗斯安全会议秘书、总统驻车臣全权代表列别德今天上午乘飞机去车臣,在途中同随行的记者们谈话时对车臣目前的局势表示忧虑。他说,车臣和平有许多敌人,有许多“脑袋发热的人”,这些人的行动会把和平进程毁掉。
列别德在谈到车臣未来的联合政府问题时说,他主张该政府中既有分立主义分子首领扬达尔比耶夫的拥护者,又有俄车臣共和国元首扎夫加耶夫的拥护者。他说,这对恢复车臣经济和正常生活有利。
又讯列别德今天下午抵达车臣后,在首府格罗兹尼以南25公里的新阿塔吉村对记者们说,释放所有的被俘军人和被扣留的平民是俄联邦军撤离车臣的必需的条件。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拉克称美袭击巴格达
俄指责美开创危险先例
法批评美霸权主义行径
联合国官员说在伊设“禁飞区”未得到批准
美报纸认为导弹袭击不能解决该地区问题
本报阿布扎比9月5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伊拉克军方今晨宣布,美国驻海湾部队4日晚再次发射导弹对伊拉克进行轰炸,击中巴格达人口密集地区,这是自本月3日来对伊拉克进行的第三次轰炸,也是首次袭击伊首都巴格达。美国导弹轰炸的目标主要是伊拉克的雷达设施。在美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轰炸后不久,美国军用飞机又恢复了在伊拉克境内“禁飞区”上空的侦察飞行。
在美国轰炸前,巴格达拉响了警报,部署在巴格达附近的大炮对天空连续发射了15分钟炮弹,一时间巴格达城市上空火光闪耀,爆炸声震耳欲聋。据目击者说,美国共发射了12枚导弹。
美国军方否认用导弹袭击了巴格达。
本报莫斯科9月4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罗斯政府今天就美国当天再次向伊拉克军事目标发射导弹一事发表声明指出,美国的这一行动给政治解决当前的危机制造了新的麻烦。俄罗斯政府的声明说,伊拉克内部和外部的军事行动应该停止。俄罗斯呼吁各方停止使用武力,采取政治办法解决产生的危机局面。
在提到美、英两国单方面决定在伊拉克南部扩大“禁飞区”时,俄罗斯政府的声明指出,这种做法开创了“危险的先例”,是与国际法相抵触的,是不可接受的。
本报巴黎9月5日电记者杨汝生报道:美国连续两次袭击伊拉克在法国引起极大反响,从左翼到右翼各政党负责人几乎众口一词批评美国的这种霸权主义行径。
法国前总理巴尔9月3日发表讲话说,应当心这种引起“很强消极反应”的军事行动给中东地区带来的后果;前社会党政府欧洲事务部长吉古认为,联合国没有任何决议“批准”和使华盛顿对伊拉克的打击“合法化”;法国公民运动全国书记莫夏纳强调,从布什到克林顿,每当总统大选临近,美国就热衷于用大炮政策支配世界,这似乎成了美国的“一大传统”。
据新华社联合国9月4日电联合国官员日前认为,在伊拉克境内设立“禁飞区”是部分国家根据自己对安理会688号决议的解释做出的,并非得到联合国直接授权。
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西尔瓦纳·福阿4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1991年4月安理会通过了688号决议,主要内容是批评“伊拉克镇压国内少数民族”。随后不久,美国、英国和法国就在伊拉克北部设立了“安全区”;一年之后,他们又在伊拉克南部设立了“禁飞区”。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合国官员在介绍有关背景时说,当时西方国家曾试图在安理会决议中塞进在伊拉克设立“禁飞区”的内容,但没有成功。后来,他们利用688号决议宣布设立“禁飞区”。
这位官员说,688号决议也重申了所有国家都应尊重伊拉克及该地区其他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而美国却把“禁飞区”扩大到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郊区,伊拉克的主权又体现在什么地方呢?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4日电美国《华尔街日报》4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用导弹袭击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并不能解决那个地区的一系列与美国利益有关的政治问题。
文章说,美国日前对伊拉克发动的两次导弹袭击并没有解决那个地区存在的成堆难题,相反却使任何一位美国总统今后难以对伊拉克及其周边国家作出新的决定。自1990年发生海湾危机以来,中东地区的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国家已经加强了与伊拉克的关系,因此美国应该考虑改变其中东外交政策。
文章指出,从目前各国的反应来看,美国在海湾危机发生以后与盟国建立的对伊拉克的国际联合制裁行动已经明显削弱,因此美国将越来越有可能采取诸如发射导弹一类的单独冒险行动。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德国总理访问乌克兰
乌克兰总统库奇马四日与正在基辅访问的德国总理科尔举行联合记者招待会,双方对两国关系的发展给予积极评价。科尔称,德国将平等对待与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合作关系。在谈到欧洲安全问题时,库奇马表示,乌克兰不反对北约东扩,但其东扩进程应考虑不重新划分欧洲安全区域的原则,顾及所有相关国家的利益。乌主张中东欧地区成为无核区域,反对在那里部署核武器。科尔则表示,北约的首要任务是调整结构,其次才是东扩。


第6版(国际)
专栏:

哈总理会见李铁映
本报阿拉木图9月4日电记者尹树广报道:今天下午,哈萨克斯坦政府总理卡热格尔金会见了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
李铁映首先转达了李鹏总理对哈总理的问候,并请他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他说,两国最高领导人一直接触频繁,这为两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基础。中国积极支持哈进一步参与亚洲事务的政策,感谢哈支持中国在台湾、西藏和反对民族分裂主义等问题上的原则立场。
卡热格尔金强调,哈政府十分感谢中国政府向哈提供安全保证,帮助哈改造阿拉山口铁路口岸和同意哈货物过境中国。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总统会见傅全有
据新华社马尼拉9月4日电(记者陈鹤高、宁述勇)菲律宾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今天会见了来访的中国中央军委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傅全有。
拉莫斯在会见时说,菲中两国是近邻,加强和发展两国、两军间的友好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地区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他希望两国军队进一步加强交往与合作。
傅全有说,中国政府和军队十分重视发展与菲律宾的友好合作关系。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保持和发展同包括菲律宾在内的东盟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总统会见邓朴方
本报布宜诺斯艾利斯9月2日电记者兰才基报道:阿根廷总统梅内姆今天上午在总统官邸会见了前来访问的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并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交谈。
梅内姆首先表示对中国残疾人代表团来访十分高兴和热烈欢迎,希望这次访问成果丰富。他说,现在阿、中两国关系发展很顺利,中国残联代表团来访对交流残疾人事业方面的经验很有益处。
邓朴方对梅内姆的接见表示感谢。他说,阿根廷在处理残疾人事业方面有成功的经验,有残疾人保护方面的法律,有相应的咨询机构。我们也面临着在经济发展中如何照顾好残疾人生活方面的问题,我们希望通过访问增加对阿根廷残疾人的了解,同时也增加友谊。中国驻阿根廷大使汤永贵参加了接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