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再次对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
萨达姆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对策
本报华盛顿9月3日电记者李云飞报道:伊拉克时间9月4日早晨5时30分,美国又一次对伊拉克南部的防空基地进行导弹袭击。这是不到24小时内美国对伊拉克第二次动武。这次从水面舰只和潜艇上共发射17枚巡航导弹。美国方面声称,由于第一次打击未达预期效果,所以决定再次轰炸。
与此同时,美国方面宣布,美国及其盟国设立的伊拉克南部的“禁飞区”从北纬32度扩大到33度。这样,“禁飞区”就接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南部郊区了。
据报道,在第一次袭击中,美国发射27枚巡航导弹,打死5名伊拉克人。伊拉克方面宣称“击落了大部分导弹”;美国方面则认为“没有证据”表明伊拉克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已经声明,从此不再理会什么“禁飞区”,号召部队捍卫领空,回击入侵者。伊拉克副总理阿齐兹指出,在美国采取军事行动前几个小时,伊拉克就已经从其北部地区撤军了。他认为伊拉克并没有违反联合国有关决议,并且质问美国的行动究竟有什么国际法可依。
本报阿布扎比9月4日电记者安国章报道: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今天以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身份,主持召开了有部队副总司令、参谋长和空军司令等人参加的高级军事会议,具体研究最新局势发展和对策,但未公布详细内容。
伊政府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侵略,并宣布,美国发射的17枚导弹大部分被伊防空系统拦截,但仍造成了1人死亡,7人受伤,许多民房被炸毁。
尽管美国连续对伊进行轰炸,但巴格达局势较平静,商业活动照常进行,只是物价在急速上涨,与轰炸前相比上涨了50%。


第6版(国际)
专栏:新闻分析

师出无名和者甚寡
——析美国袭击伊拉克
本报驻美国记者李云飞
美国对伊拉克进行袭击后,克林顿总统昨天早上8时在白宫发表声明。他只回答了记者的一个问题便匆匆离开。记者的问题是:美国的这次行动为什么只得到英国一家的支持?这个问题相当尖锐也很现实。
这当然是昨天的情况,但就是到今天为止,也只增加了日本和德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口头支持。
这次袭击行动基本上是美国一家“单干”。美国的其他西方盟国,有的保持沉默,有的提出批评。尤其是有美国军事基地的土耳其和沙特这次也不予合作。这样,参加袭击的美国B—52轰炸机只得劳师远征,先从美国本土飞到太平洋上的关岛,再从那里来回奔波多时去袭击伊拉克。这大概是因为此次伊拉克在其北部的军事行动与当年入侵科威特毕竟性质不同。
自1991年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国对伊拉克的军事袭击已经不止一次了,但如此孤军作战却是头一回。
上周末,伊拉克部队进入其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埃尔比勒后,美国方面就声称要对伊拉克采取行动,此间舆论也作了各种分析。当时谈得最多的是名义问题。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在伊拉克南北两部分划出的是“禁飞区”,这次伊拉克只是出动地面部队,而且埃尔比勒属于它的领土。当然,美国既然要动武,理由总是会有的。美国现在搬出的是联合国688号决议,指责伊拉克的行动侵犯了库尔德地区的所谓人权。
耐人寻味的是,美国这次袭击的是伊拉克的南部而不是北部。其实,在袭击之前,美国舆论分析就指出,如果袭击北部,就有可能给美国造成另一个难题,即卷入北部库尔德地区的两派斗争。
目前,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存在对立的两派:亲伊拉克政府的库尔德民主党和倾向伊朗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美国在库尔德地区的策略是让这两个组织联合在一起,以便利用库尔德人既对付伊拉克又对付伊朗。近年来美国一直在为此绞尽脑汁,每年给库尔德人的援助达1.3亿美元。就在上周末,美国仍想撮合两派在伦敦举行谈判。
美国舆论认为,外交方面是克林顿政府的弱点。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多尔既有二次大战的经历,在竞选中又对外摆出强硬的架势。如果克林顿这次对伊拉克按兵不动,就会让多尔抓住把柄,进行攻击。但是,袭击行动从近期来看可能有助于克林顿竞选连任,从长期来看后果就很难说了。
自从海湾战争结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对伊拉克尤其是萨达姆总统恨之入骨,想方设法把他逼到墙角,迫其就范。现在看来,美国的这两次打击并未达到这个目的。
(本报华盛顿9月4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美国军队9月3日向伊拉克的一些设施发射了三十多枚巡航导弹,其借口是伊拉克近日在北部库尔德人“保护区”采取军事行动。此举在国际社会引起广泛关注。9月3日,成千上万伊拉克人在巴格达街头游行,抗议美军袭击伊拉克。
新华社发(美联社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双重承认”此路不通
古平
南非领导人8月26日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居然把台湾说成一个“国家”,声称继续支持台湾,执意搞“双重承认”。在对华关系上这样作,是中国绝对不能接受的。
台湾问题是关系到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是个大是大非问题。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联合国大会1971年通过决议,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把台湾驱逐出联合国,遵循的正是这个原则。新中国成立以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任何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前提条件,大国、小国、强国、弱国,概莫能外。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也是这样。这个原则是不可动摇的。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可以与台湾保持经贸关系,但绝不允许有官方往来。南非要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也只能严格遵循这个原则,与台湾断交,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所谓“双重承认”,其实质就是搞“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分裂中国。对此,我们历来断然拒绝。对于中国的这一原则立场,为新南非的诞生进行过长期奋斗的南非领导人应该不难理解。试想,如果外部势力纵容和支持南非某些人搞所谓“黑人家园”、“白人家园”,分裂南非,你们能答应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国这句老话具有普遍意义。
令人费解的是,南非领导人竟然说什么与台湾断交“是不道德的”,为搞“双重承认”制造借口。事实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一贯坚持支持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正义斗争,向非国大提供了无私的援助。坦博、斯洛沃等南非人民斗争的老一代领导人,曾先后访华,与中国人民结下深厚友谊。曼德拉总统本人也多次表示,中国是南非人民特别是南非黑人兄弟的老朋友,他决不会忘记老朋友。而台湾当局呢,在南非种族主义横行之时,站在当时的白人政权一边,同广大南非人民作对。只是到南非人民斗争胜利在望之际,它才见风使舵,向非国大提供了点资助。是非曲直,一目了然。至于说到“道德”或“不道德”,任何一个坚持正义、正视现实的人,都不难对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中国人民珍视并愿意继续发展同南非人民的友谊。鉴于南非领导人表示希望与中国建交,同时考虑到他们的具体处境,中国已经耐心等了三年。其实,中国对南非并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只是希望它在同中国发展关系时,遵循联合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台湾问题上所持的立场。然而,南非领导人在此期间却犹犹豫豫,始终不肯与台湾“断交”,现在竟公开宣称要搞“双重承认”,不惜违背公认的国际法准则和联合国有关决议。这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损害了南非的国际形象。
南非是非洲大陆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曼德拉总统是南非人民斗争的杰出领袖,是中国人民所熟知的政治家。我们衷心希望南非领导人不要受惑于台湾的“银弹外交”,而应从南非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审时度势,慎重作出正确抉择。“双重承认”,此路不通。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反对派武装继续集结整编
负责监督安哥拉各派实现停火的联合国官员3日说,有关各方目前正在继续努力,以保证争取安哥拉彻底独立全国联盟(安盟)的军队能顺利完成集结,由政府进行整编。联合国官员说,目前已有4万多名安盟军人在15所军营集结。在尚未集结的安盟军人中,有1万多人已经开小差脱离部队,96人死于疾病。集结和整编安盟军队是安哥拉和平进程的一部分。


第6版(国际)
专栏:

罗马尼亚政府一些部长易人
罗马尼亚政府的3名新部长3日宣誓就职。这3名新部长分别是司法部长杨·普雷代斯库、农业和食品工业部长亚·勒普尚和通信部长亚·波佩斯库。据报道,罗执政的社会民主主义党2日宣布中止同罗民族团结党的联合执政关系。罗政府这次人事变动显然与此有关,因为被解职的人均为罗民族团结党成员。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反对派在格市等地建立行政机构
本报莫斯科9月4日电记者许恒声报道:俄联邦部队司令部发言人今天在格罗兹尼对新闻界说,目前,车臣分立主义分子继续在格罗兹尼和车臣其他一些地区建立他们自己的行政机构。
他说,分立主义分子正在自己动手修理格罗兹尼市内的电话线路,修理供电和供水系统,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准备9月6日庆祝他们宣布成立的“伊奇克里亚共和国”独立日。
俄联邦部队司令部的这位发言人还说,车臣分立主义分子在共和国的各个居民点撤销了扎夫加耶夫政府任命的地方政权机构领导人的职务,同时任命了新的领导人。
另据俄车臣共和国元首扎夫加耶夫日前在此间的一次会议上说,在过去的一周内,已有大约300名“共和国合法行政机构”的人员和警方人员在车臣境内遭到处决。


第6版(国际)
专栏:

蒙古中央情报局局长易人
据蒙古新闻媒介4日报道,蒙古政府决定解除达勒赫扎布·桑德格少将的中央情报局局长职务,任命扎勒呼·巴特尔少将接替这一职务。蒙古政府还任命现任边防军管理局局长帕拉姆·松德布少将为国家民防局局长,任命雅达姆道尔吉·普列布道尔吉上校接替他担任边防军管理局局长。
(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重要更正
本报9月4日第六版《美国缘何轰炸伊拉克》、《美宣布扩大伊境内“禁飞区”》以及《伊拉克遭轰炸及美国扩大“禁飞区”示意图》中的“联合国规定的禁飞区”、“联合国禁飞区”及“联合国划定的禁飞区”,均应为“美国及其盟国设立的‘禁飞区’”。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兰参议院议长认为
李瑞环主席访波将促进波中友好
本报华沙9月4日电记者朱富贤报道:波兰参议院议长亚·斯特鲁齐克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对波兰的正式访问将推动两国关系向前发展。
应他的邀请,李瑞环主席将于9月5日至8日对波兰进行正式友好访问。他认为,继中国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访问波兰后,李瑞环主席的来访将对两国关系的发展予以“新的、重要的推动力”。
他说,波兰和中国没有根本利害冲突。中国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这为两国关系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波兰把中国视作在亚洲地区的“重要合作伙伴”。李主席的来访说明波中双方都愿意发展两国间的关系,并愿为此作出不懈的努力。
他认为,在当前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农村都市化的潮流中,波中两国应该在各领域中加强广泛的合作,充分挖掘潜力,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多层次、多方式的合作,把目前的经贸合作水平提高一步,恢复到两国贸易额达10亿美元的最好水平。
他期待与李瑞环主席的会谈,将就发展两国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交换意见。


第6版(国际)
专栏:

多国部队协调中心移至土耳其
据新华社安卡拉9月3日电据土耳其国防部长图尔汗·塔扬今天证实,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协调中心已经从伊拉克北部的扎胡移到土耳其东南部。
塔扬说,这次迁移是多国部队在美国空袭伊拉克后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据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报道,九辆装载着多国部队人员的车辆已经从伊拉克北部抵达土耳其东南部的迪亚巴克尔地区。多国部队协调中心主要负责监管私人援助机构在伊拉克北部的活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阿政府军攻占“塔利班”八个营地
新华社伊斯兰堡9月4日电喀布尔消息:阿富汗政府军3日攻占了伊斯兰学生运动武装“塔利班”驻扎在喀布尔城外西南方向的8个营地。
据报道,这次战斗从2日开始,共有17名“塔利班”士兵和3名政府军士兵在战斗中被打死。政府军还俘虏了被“塔利班”关押的一些囚犯,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
报道说,由于战斗十分激烈,从喀布尔通往“塔利班”控制的迈丹城的一条公路曾被迫关闭,直至战斗结束后才重新开放。但公路上到处是被烧毁的坦克,路面也被炸得坑坑洼洼,根本无法行车。“塔利班”自去年10月起开始围攻喀布尔,要求任期已满的总统拉巴尼下台。


第6版(国际)
专栏:

内塔尼亚胡与阿拉法特会晤
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4日电(记者怀成波、支林飞)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今晚在以色列和加沙边界的埃雷兹举行会晤。这是以色列右翼利库德集团执政以来两位领导人的首次会晤,从而进一步打破了利库德集团不承认巴解组织、不同意建立巴勒斯坦国和不同阿拉法特会晤的传统的“三不”政策。
阿拉法特在内塔尼亚胡当选以色列新总理后一直呼吁举行两人之间的巴以最高级会晤,以便讨论恢复陷于僵局的巴以和平进程。内塔尼亚胡也日益面临国际国内的强大压力。美国总统克林顿扬言,如果内塔尼亚胡在下周初去美国访问之前仍然不同阿拉法特会晤,他将拒绝同内塔尼亚胡在华盛顿见面。
巴以双方在联合国驻加沙协调官拉尔森及其担任挪威外交官的妻子尤勒的调解下举行秘密会谈,就恢复谈判的一些原则初步达成了谅解,这也为双方会晤铺平了道路。(附图片)
图为两位首脑会晤后举行记者招待会。 本报电视照片


第6版(国际)
专栏:

日一些右翼组织要求修改教科书
本报东京9月4日电3日,日本一个名为“昭和史研究所”的组织的代表为教科书一事专门会见了日本新进党干事长西冈武夫,要求从明年春天开始使用的七种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删掉“从军慰安妇”、“南京大屠杀”、“三光作战”、“卢沟桥事变”等11处历史事实的记述。
这个组织认为,“日本历史教科书的自虐色彩逐年增强”,“本次教科书检定问题应视为政治问题”。他们公然称,“日军强抓慰安妇不是事实”。
一位与该组织有关的所谓政治评论家说,日本执政党容忍这样的检定,应促其作出反省。这个组织的头目声称10日还要直接会见自民党总务会长盐川正十郎,要求修改教科书。
据报道,还有一个名叫“自由主义史观研究会”的组织也对教科书中的上述记述向文部省提出了删除的要求。他们还宣称要对所谓“记述根据暧昧的历史教科书”“开展一个批判运动”。


第6版(国际)
专栏:

对美国袭击伊拉克
国际社会继续作出反应
综合本报和新华社电国际社会继续对美国袭击伊拉克作出反应。
联合国秘书长首席发言人西尔瓦纳·福阿3日在记者招待会上说,加利秘书长希望伊拉克目前的紧张局势尽快缓和下来,以便联合国有关机构能够继续在伊拉克开展工作,减少当地人民遭受的苦难。
巴基斯坦外交国务部长苏尔坦4日对美国再次空袭伊拉克表示“关切”,认为诉诸武力只会使形势进一步复杂化,造成政治上的不稳定,严重危及该地区的和平和安全。
印度外交部发言人3日在一份声明中说,印度对美国空袭伊拉克及这次行动对海湾地区的和平与安全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深表关注。
叙利亚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美国的空袭侵犯了伊拉克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违背了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
约旦在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后发表声明,表示反对侵犯伊拉克主权、破坏伊拉克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行为。
利比亚政府的一位高级官员指出,美国对伊拉克的袭击是“对一个阿拉伯国家主权的侵犯和内政的干涉”。
苏丹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美国的行动“侵犯了一个阿拉伯国家的主权”。
阿尔及利亚外交部发表的声明指出,美国的行为“将加深伊拉克这一兄弟国家所承受的痛苦并严重增加这一地区的不安定因素”。
摩洛哥外交和合作部发言人发表讲话,呼吁维护伊拉克的领土完整,维护该地区的和平和安全。
南非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美国的袭击“可能加剧这一地区本已十分紧张的局势”,南非对此表示“严重关注”。
古巴外交部发表声明说,美国对伊拉克的袭击侵犯了这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并给伊拉克人民带来不幸。
智利总统弗雷指出,美国对伊拉克的袭击是十分严重的事情,它可能导致中东地区冲突升级。
巴西总统卡多佐发表讲话说,巴西对美国空袭伊拉克表示关注,希望联合国安理会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冲突升级。
危地马拉外长斯特因说,危地马拉对美国空袭伊拉克感到震惊,并对这种军事行动升级表示遗憾。
委内瑞拉代理外交部长阿尔卡莱说,委主张中东和平,对该地区由联合国确定的平衡遭到破坏感到担忧。
德国民社党发言人3日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国对伊拉克进行导弹袭击。声明要求德国政府“以适当方式同美国的军事惩罚行动的政策保持距离”。
奥地利总理弗拉尼茨基3日对美国的行动表示“担忧”。他指出,重要的是“尽快停止军事行动”。
希腊3日也对美国导弹袭击伊拉克表示“严重关切”,并密切注视事态发展。
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和加拿大总理克雷蒂安3日均表示支持美国对伊拉克的导弹袭击行动。
新西兰外交部长唐·麦金农3日晚表示,新西兰支持美国用导弹袭击伊拉克,但他又说,新西兰希望联合国安理会立即召开会议,对伊拉克局势的发展做出反应。
澳大利亚总理约翰·霍华德4日凌晨说,澳大利亚对美国对伊拉克采取的军事行动表示理解和支持。


第6版(国际)
专栏:

安理会维持对伊拉克制裁
对伊军埃尔比勒行动态度不一
本报联合国9月4日电记者何洪泽、周德武报道:联合国安理会昨天下午在对伊拉克制裁问题进行每两个月一次的例行会议上作出决定,继续维持对伊经济制裁。
安理会的决定是在联合国首席武器视察员埃克乌斯提出一项报告后作出的。
这份报告说,伊拉克对于它在海湾战争后本应销毁的武器未能作出明确交代。
会议未能就伊拉克军队开入库尔德人居住区问题达成共识。在昨天的会议上,美国要求讨论伊拉克军队进攻埃尔比勒问题,英国提出一项草案,主张谴责伊拉克的行为,但遭到法国和俄罗斯的反对。安理会定于今天下午继续就此进行磋商。


第6版(国际)
专栏:

布里坦重申欧盟反对赫-伯法
据欧盟委员会发言人4日透露,欧盟负责对外关系和贸易的委员布里坦3日在布鲁塞尔会见克林顿总统的特别代表、美商务部副部长艾森斯塔特时重申,欧盟反对赫尔姆斯-伯顿法。布里坦再次表示了欧盟要维护其利益,特别是维护受赫-伯法影响的欧洲企业利益的决心。


第6版(国际)
专栏:

尼日利亚重申在利维和义务
新华社拉各斯9月3日电尼日利亚国防司令部今天重申,尼将继续在利比里亚维持和平行动中发挥作用。
尼国防司令部一位高级官员发表谈话说,正在利比里亚执行维和使命的西非维持和平部队需要增派人员,以保证有效地控制利比里亚的重要地点和解除利各派力量的武装。
利比里亚国务委员会(过渡政府)领导人佩里今天宣誓就职。本月中旬,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调停利比里亚内战九国委员会举行了首脑会议,会议为饱经战乱的利比里亚制订了和平时间表。时间表确定该国要在1997年5月30日举行大选。利主要武装派别已对解除各自的武装作出了积极表示。
目前,在利比里亚的西非维持和平部队共有1.2万人,其中7000名士兵来自尼日利亚。西非维和部队战地司令、尼日利亚的马卢少将已要求将这支部队的人员增加到1.8万人。
加纳、冈比亚、贝宁、马里、科特迪瓦和布基纳法索等六个国家已表示将派兵支持西非维和部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