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国际)
专栏:

朝报抨击日本“政治大国”图谋
本报平壤9月2日电记者张友新、赵嘉鸣报道:朝鲜《劳动新闻》今天发表评论强调,日本的当务之急不是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而是认真清算过去的战争罪行,树立日本的新形象。
评论说,日本部分势力试图使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以求回避清算过去,成为“政治大国”,实现向海外扩张的野心。评论指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绝不是可以用钱来买卖的物品。作为在人类面前犯下重罪的日本,在战败50余年后的今天依然不清算过去,反而试图掩盖其侵略历史,日本的行为“是对祈求正义与和平的人类良心的亵渎”。


第6版(国际)
专栏:

李铁映在莫斯科接受俄记者采访
新华社莫斯科9月2日电(记者盛世良)正在此间访问的中国国务委员兼国家体改委主任李铁映2日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接受了俄罗斯电视台、《生意人报》、国际文传电讯社、“俄罗斯之声”电台和《今日报》记者的联合采访,回答了他们有关中国经济改革、中俄关系和中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提问。
李铁映在谈到国有企业改革时说,这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中心环节,根本问题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对整个经济发展与改革起了支撑作用。我国主要从改变企业外部环境、内部管理体制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这三方面改革国有企业,使之由计划经济方式过渡到市场经济方式。
在回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景的提问时,李铁映指出,中国已具备加入世贸组织的条件。目前的问题是某些西方大国要价太高。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能承受不适应国情的要求。“一味提出有违世贸组织基本原则的要求,阻挠中国加入,这已不是经济问题,而是政治问题。”没有中国参加,世贸组织将不是一个完全的组织。
在谈到当前中俄经贸关系时,李铁映说,中俄两国领导人提出的使两国贸易额到本世纪末达到200亿美元的目标,不仅可能,而且必要。两国都有大市场,商品互补性大,两国都在实行经济转轨,照国际通行的市场经济规则行事,这为扩大经贸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他认为,目前应使两国大企业尽快相互了解,实现各种形式的合作;在两国资信信誉好的大银行间建立协作,保证贸易资金往来;加强法制建设,保证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李铁映在谈到这次访俄的目的时说:“俄罗斯在进行深刻的变革,我们十分关心俄罗斯的成就与进步。”中国国家体改委将继续深入研究俄罗斯的改革。
李铁映率领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团是应俄罗斯经济部的邀请,从8月27日起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的。访问期间,李铁映会见了俄罗斯经济部长、财政部长和国家银行行长。


第6版(国际)
专栏:国外特写

萨朗公路开放记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吴迎春
8月29日下午,连接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和北部五省的萨朗公路终于重新开放了。乘车行进在这条公路上的首批乘客个个兴高采烈,一位蒙着面纱的女乘客说:“我等这一天等了三年,现在终于可以回到喀布尔的家了!”
近三年前,控制阿北部数省的伊斯兰民族运动首领杜斯达姆发动了反对拉巴尼总统的未遂政变,此后双方激战不休,萨朗公路成为双方争夺的一部分。公路沿线地区埋设了大量的地雷,这条路也从此成了“死亡之路”,一直关闭至今。这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极大的苦难和不便:流落到阿北部的喀布尔人无法返回家园,喀布尔市民则因为道路被封锁,粮食运不进去而忍饥挨饿。
“我们开放公路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苦难。”伊斯兰民族运动首领杜斯达姆的代表说。九天前,伊斯兰民族运动同政府方面经过谈判,终于达成了开放这条公路的协议。随后,一个外国扫雷机构帮助清除公路沿线的地雷,其他工作也相继准备就绪。
8月29日,在喀布尔以北约80公里的萨朗通道举行了这条“死亡之路”的开放仪式,喀布尔政府的高级官员和伊斯兰民族运动的代表都前来出席。当双方宣布萨朗公路正式开放后,等候在通道两端的数十辆货车、客车和出租车从南北两个方向分别向对面驶去。阿政府副总理希拉尔高兴地说:“感谢真主,今天我亲眼看到了公路的开放。”公路沿线的肯简、杜什等村镇的村民聚集在公路沿线,争相目睹了公路开放的历史性时刻。
此间舆论对萨朗公路的开放作出了积极评价,认为这是反对派同政府“走向和解的第一步”,也是“积极的一步”,将有利于阿南北人员的往来以及经济和政治方面的交流,给阿北部带来和平的希望。(本报伊斯兰堡9月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泰拒绝美使用其设施进行冷战宣传
据新华社曼谷9月2日电(记者于尊成)泰国官方日前宣布,泰国再次拒绝美国提出的使用其无线电广播设施进行冷战宣传的要求。
近来,美国曾多次向泰方提出,要求利用泰国无线电广播设施和发射台,用中、朝、越、老、柬、缅等国语言进行反共、分裂和所谓“人权”宣传,但都遭到泰国政府的拒绝。
泰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素拉蓬·贾亚纳玛说,泰国不能允许别国在泰国进行针对第三国的广播。
多年来,美国一直想在东南亚地区物色一个广播和发射中心,但由于各国反应冷淡,至今这一计划仍是一纸空文。


第6版(国际)
专栏:

波黑总理要求延长北约部队驻期
新华社地拉那9月1日电波黑总理穆拉托维奇要求北约驻波黑部队驻扎到当地生活正常化后再撤离。
据阿尔巴尼亚报纸1日报道,穆拉托维奇是8月底首次访问马其顿期间强调这一点的。
穆拉托维奇警告说,如果北约部队按原计划撤离波黑,波黑有可能再次爆发冲突,因此,北约部队应当驻扎到波黑生活正常化后才撤离。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决议,驻波黑的北约多国部队到今年年底任期届满。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日本军舰首次访问韩国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两艘军舰九月一日抵达韩国南部的釜山港,开始进行为期六天的访问。由日本海上自卫队少将山田道雄率领的一艘训练舰和一艘护卫舰驶抵釜山港口时,受到韩国海军的欢迎。这是日本军舰首次访问韩国港口,也是对韩国巡航舰队一九九四年十二月访问东京港的回访。(据新华社电)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伊朗总统启程访问非洲六国
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九月二日离开德黑兰前往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开始对非洲六国进行访问,旨在打破美国对伊朗实施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制裁。这是拉夫桑贾尼一九八九年就任伊朗总统以来首次对非洲进行访问。临行前,他说,发展同非洲各国的关系是伊朗外交政策的头等大事。除肯尼亚外,拉夫桑贾尼还将访问乌干达、苏丹、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和南非。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泛非青年运动大会开幕
泛非青年运动大会第八次代表大会九月一日在阿尔及尔民族宫隆重开幕。非统组织秘书长萨利姆、阿尔及利亚总统泽鲁阿勒、泛非青年运动总书记易卜拉欣等人出席了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来自四十个非洲国家的六十个青年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本次大会将研究和制定新时期的泛非青年运动的战略和纲领。


第6版(国际)
专栏:

洪森与英萨利的代表首次会晤
新华社诗梳风(柬埔寨)9月2日电(记者晏明、李超碧)柬埔寨第二首相洪森今天在柬埔寨西部的班迭棉吉省省会诗梳风市与英萨利的五人工作小组进行了首次会晤。
英萨利及其管辖的红色高棉部队415师、450师、250师和519师8月初宣布停火。目前,这些部队仍驻扎在马德望省的拜林市、班迭棉吉省的梅莱山和诗梳风南、北地区。
据《柬埔寨日报》报道,英萨利8月28日在梅莱山宣布他组建了民族民主团结运动,旨在结束旷日持久的战争。
洪森在会晤后说,英萨利及其部下宣布停火是件好事。这次会晤加深了彼此了解。
英萨利的私人代表隆拉林表示,举行这次会晤旨在结束战争,实现民族和解,共同建设国家。
参加今天会晤的王国政府成员有,副首相兼联合内政大臣隆肯、联合国防大臣迪班、副总参谋长波尔沙伦和涅文才等;英萨利方面的成员有,英萨利的儿子英武,红色高棉部队519师、415师和450师的代表。


第6版(国际)
专栏:国际论坛

车臣初露和平曙光
刘刚
8月31日,俄联邦当局与车臣反政府武装发表联合声明,宣布“车臣战争已经结束”,车臣地位问题将推迟到2001年年底以前解决。这是双方第一次就车臣地位问题达成共识,标志着在车臣上空已初露和平曙光。
车臣危机实质上是车臣反政府武装向俄中央政权闹分裂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代价沉重:几千名军人和8万平民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战争不但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痛苦,也成为俄政局不稳定的重要因素。叶利钦总统曾几次下令整顿车臣秩序,但战场上的情况非常复杂。8月初,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第二次失守。俄政府与反政府武装虽举行过多次谈判,甚至达成过停火协议,但停火协议并未得到遵守,危机一步步陷入胶着状态。
8月18日,叶利钦总统命令俄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整顿车臣秩序。列别德多次前往车臣,与反政府武装谈判,谋求以非武力方式解决车臣危机,并终于获得突破性成果。在8月31日的联合声明中规定,有关俄车之间相互关系的政治协议将于2001年12月31日以前达成;双方将组建联合委员会,具体实施有关协议及监督从车臣撤军、打击犯罪和恐怖活动等事务。眼下,双方都在按时间表撤军,联合军事巡逻队工作顺利。在此之前,列别德还成功地阻止了一项旨在歼灭反政府武装的空袭和炮轰格罗兹尼的计划,从而避免了一场大规模流血厮杀。
俄联邦与车臣反政府武装通过谈判达成共识,打开和平大门,赢得了国内外的赞誉。但是,俄政界对如何解决车臣问题仍存在着许多分歧意见。“主战派”坚决反对与车臣武装搞“政治妥协”,仍主张以武力解决问题。有人甚至指责列别德与车臣反政府武装谈判是策划“政治罪恶”,担心车臣会彻底从俄联邦独立出去,由此导致其他民族共和国效尤,纷纷退出俄联邦。不过事实表明,战争与流血是俄罗斯人民所不愿意看到的,和平谈判是解决这一危机的最佳途径。
目前,车臣局势依然十分复杂。有消息说,一些反政府武装只是换上了便衣,仍滞留在格罗兹尼,而在古杰尔梅斯等城市的反政府武装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俄官方人士指出,这一切都明显违反联合声明精神,给实施业已达成的协议造成困难。看来,虽然双方已签署“结束战争”的有关文件,但重要的是执行。初露和平曙光的车臣能否最终实现和平,人们对此有忧虑,但更抱有希望。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蒙古将关闭一些驻东欧使馆
蒙古政府决定在近期内关闭其驻东欧国家的一些大使馆。据悉,拟议中将关闭的使馆包括驻乌克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波兰使馆,同时将驻捷克使馆等降格为商务代表处。此外,蒙古政府还决定新开驻土耳其和驻泰国的大使馆。蒙古对外关系部办公厅主任巴特图鲁近日向新闻界解释说,关闭驻东欧国家的一些大使馆与财政状况和双边关系的水平有关。


第6版(国际)
专栏:

菲政府同摩解阵签署和平协议
据新华社马尼拉9月2日电(记者陈鹤高、宁述勇)菲律宾政府同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今天在这里正式签署了关于棉兰老问题的和平协议,从而宣告双方在菲南部地区长达20多年的武装冲突结束。
和平协议的签署仪式今天上午在总统府举行。菲政府谈判首席代表曼努埃尔·扬和摩洛阵线主席努尔·米苏阿里在协议上签字。
拉莫斯在协议签署后发表讲话说,和平协议的签署揭开了菲律宾和平的新篇章。他说,随着协议的签署,棉兰老地区的和平即将到来,这个地区的政治稳定与经济繁荣有了保障。
这项协议是双方于8月底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第四轮谈判中达成并草签的。根据协议,菲政府将建立一个由摩洛阵线领导的菲律宾南部和平与发展理事会,负责监督协调棉兰老地区14个省、9个市的和平与发展工作;3年后,理事会管辖范围的省市举行公民投票,决定这些省市是否加入新的棉兰老自治区;摩洛阵线的7500名成员将加入政府军和国家警察部队,其余成员将被解除武装后另行安置。协议还包括棉兰老地区未来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等一系列问题。
然而,由于占棉兰老地区人口大多数的基督教居民强烈反对由摩洛阵线领导和平与发展理事会,以及当地其他反政府组织不承认和平协议等原因,此间各界人士认为棉兰老地区实现全面和平还面临不少障碍。


第6版(国际)
专栏:

以总理准备同阿拉法特会晤
据新华社耶路撒冷9月1日电(记者支林飞、怀成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今天证实,他不久将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举行会晤,目前巴以双方正就此事进行磋商。
这是内塔尼亚胡自今年5月份当选以总理以来首次明确表示他将与阿拉法特会晤。但他同时强调,他与阿拉法特会晤的时间要取决于“局势的发展”。
他说:“我不能说会晤将在哪天举行,但我们正在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进行联系,以达成某些谅解,并促成这次会晤。”


第6版(国际)
专栏:

伊军撤出库尔德地区
美声称不放过伊拉克
新华社巴格达9月2日电(记者顾正龙)据巴格达电视台今天凌晨报道,进入伊拉克北部库尔德地区重镇埃尔比勒市的伊拉克军队已经撤回南部的军事基地。
报道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今晨主持召开了内阁会议,伊国防部长艾哈迈德在会议上宣布,遵照萨达姆的命令,伊拉克军队在成功地完成了北上援助的任务后已撤回到南部基地。
应伊拉克库尔德民主党主席巴尔扎尼的请求,伊拉克军队8月31日袭击了埃尔比勒附近的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的阵地,并占领了埃尔比勒。这是海湾战争以来伊拉克采取的最大一次军事行动。伊拉克政府称此次行动是为了帮助库尔德民主党“抵抗伊朗的入侵”。
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北部地区宣布脱离中央政府,实行自治。几年来,库尔德民主党和库尔德斯坦爱国联盟两个对立的组织不断发生冲突。8月中旬以来,两派发生了1995年达成停火协议以来最严重的武装冲突,造成100多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巴格达的外交人士注意到,伊拉克政府昨天和今天发表的两项关于军事行动的声明均未提及美国对伊拉克北部库尔德问题上所持的立场,但伊拉克的新闻媒介对美国针对伊拉克这次行动发出的军事威胁表示了强烈不满,并警告美国不要干涉伊拉克内政。据认为,伊拉克政府在这次军事行动中采取速战速决的战略,是不希望影响两星期后可能要开始实施的“石油换食品”协议。
据新华社华盛顿9月1日电(记者符泉生)在伊拉克宣布将从它攻占的埃尔比勒撤军之后,美国表示对伊拉克不能就此罢手,并就可能采取的行动开始同其盟国进行一系列磋商。
正在陪同克林顿竞选旅行的白宫发言人麦柯里说,不能轻信伊拉克的承诺。
白宫办公厅主任帕内塔在接受全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说,不能就此放过伊拉克,“我不想说何时、何处或什么方式对他们进行惩罚,但反正要对萨达姆的这一行动作出反应。”
帕内塔还说,美国政府正在同它的盟国进行磋商,讨论如何采取下一步行动。据透露,美国已同英国、法国、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等国通了话。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沙利卡什维利和助理国务卿佩尔特罗已在同中东一些国家进行会谈。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已中断在加利福尼亚的假期,回到华盛顿,开始同盟国磋商作出联合反应事宜。


第6版(国际)
专栏:

尼国王对中国之行深表满意
新华社加德满都9月2日电(记者陈安宁、曹卫国)尼泊尔国王比兰德拉1日晚在这里说,他对中国的友好访问为巩固尼泊尔和中国业已存在的友谊和互相谅解做出了贡献。
比兰德拉国王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邀请,对中国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访问后于1日回国。他在向全国发表的文告中说,在访问期间,“我们有机会同中国主席阁下和总理阁下就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地区和国际事务交换看法”。
文告说,“访问还使我们亲自了解了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
比兰德拉国王最后说:“我们在中国受到的欢迎表明,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尼泊尔怀有诚挚的友谊和善意。对此,我们表达了我们对中国主席阁下、中国政府和人民的衷心感谢。”


第6版(国际)
专栏:

车臣问题
俄总理积极评价联合声明
内务部队司令持怀疑态度
本报莫斯科9月2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俄罗斯总理切尔诺梅尔金今天会见了安全会议秘书列别德。据安全会议新闻处提供的消息,切尔诺梅尔金总理认为,列别德和马斯哈多夫签署的联合声明和确定车臣与俄罗斯联邦关系原则的文件是“成功”的。
安全会议新闻处提供的消息还说,政府首脑同意,这些文件“完全符合早先安全会议通过的草案的精神和提法,而谈判过程中所作的修改不具有原则性意义”。
消息说,“从现在起不使用武力有了保证,调解委员会正在建设性地开展工作,已为建立过渡时期车臣共和国联合政府创造了前提条件”,“这一切为未来作出了乐观的预报”。
本报莫斯科9月2日电记者许宏治报道:据来自格罗兹尼的消息,俄联邦内务部内务部队司令什基尔科上将今天对最终停止车臣战事的前景持怀疑态度。
什基尔科对国际文传电讯社记者说,“好的文件以前也签署过,但由于分立主义分子的过错,它们都停留在纸面上了。”他说,“武装分子的首领已经两次欺骗了我们”。他指的是1995年7月30日的协议以及今年5、6月间在莫斯科和纳兹兰签署的协定被撕毁。
在谈到列别德和马斯哈多夫8月31日签署联合声明后局势的发展时,什基尔科说,他还不知道文件的内容,“谁也没有把文件给我们看过”。
什基尔科还说,目前在格罗兹尼还有大约2000名武装分子,这就迫使联邦部队司令部把内务部队第五十四师的部队保留在车臣首府。当武装分子在城里走来走去时,“我们不能单方面撤军”。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哥伦比亚扫毒局势紧张
本报驻墨西哥记者张仓吉
8月30日,哥伦比亚发生严重流血事件,31日,哥政府宣布全国武装力量处于高度戒备状态,以防止事态继续恶化。
这场冲突是由游击队组织“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挑起的,是对政府在哥南部大力铲除毒品种植的报复,因为“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活动主要依靠毒品美元来支撑。8月30日晚至31日凌晨,“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在全国11个省先后向26个城镇政府、警察局和一个军事基地发动武装袭击。据哥军方透露,“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所属的几支武装组织400多人参加了这一行动,他们动用了包括火箭筒和机枪在内的轻重武器。据哥官方初步估计,这次事件中共有92名警察、士兵和游击队员死亡。
哥伦比亚麦德林和卡利两大贩毒集团瓦解后,哥政府坚持缉捕贩毒头目,对毒品种植、加工和贩运继续严厉打击。同时,还在全国开展“毒品种植替代计划”,以减少古柯、大麻的种植。这一计划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执行之初即遭到古柯种植农的强烈反对,因为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来源是种植古柯。而政府用于“毒品种植替代计划”的补偿和资助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强制推行这一计划以来,政府与毒品种植农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
不久前,在卡克塔州和普图马约州,数万农民到州府示威游行,抗议政府铲除他们种植的毒品,有消息说,这两个州农民的游行示威是受“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操纵的。
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一致谴责“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这一暴力行为,同时呼吁用“对话”解决问题。但桑佩尔总统指责“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的目的是想用恐怖手段达到政治目的,政府与之对话的条件还不成熟。由此看来,哥政府用武力对付游击队活动的方针没有改变。
虽然目前哥政府动用武装力量已经控制住了局势,但禁毒与反禁毒的斗争远未结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哥伦比亚毒品问题既是哥国内的社会问题,也是一个对全球有影响的问题,只有毒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共同承担责任,携手进行合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哥伦比亚的毒品问题。(本报墨西哥城9月1日电)


第6版(国际)
专栏:

卡利集团最后一名在逃头目自首
新华社圣菲波哥大9月1日电卡利贩毒集团最后一名在逃头目埃尔梅尔·埃雷拉1日向哥伦比亚警方投案自首。至此,卡利贩毒集团7个头目已全部落入法网。
据报道,这位现年45岁、绰号叫“矮胖子”的埃雷拉是在距卡利市14公里的龙姆博工业城市向警方投案自首的,他是卡利贩毒集团的第五号头目,哥总检察局曾于1995年3月下令逮捕他,并悬赏144万美元将他缉拿归案。此后,哥缉毒警察曾在国内对他进行了400多次搜捕行动。
哥伦比亚总统桑佩尔1日就此事发表讲话说,埃雷拉的投案自首标志着卡利贩毒集团的彻底覆灭。
卡利贩毒集团是哥伦比亚麦德林贩毒集团于1993年底被摧毁之后的一个最主要的贩毒集团,该集团控制世界上80%的可卡因交易。在政府军和警察的强有力的围剿下,这个集团的其他头目已在去年相继被捕或投案自首。


第6版(国际)
专栏:短讯

埃及总统会见以色列外长
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九月一日在埃及地中海城市亚历山大会见了来访的以色列外长利维,双方着重讨论了中东和平进程的最新发展及所面临的障碍以及召开中东和北非经济首脑会议问题。双方强调,必须打破和谈僵局,使和平车轮重新启动,以便使中东北非经济首脑会议今年十一月如期在开罗举行。


第6版(国际)
专栏:
急诊 ·方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