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9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要闻)
专栏:

国务院举行国际消除贫困年纪念大会
姜春云发表讲话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发来致辞
新华社北京9月26日电(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刘振英、新华社记者王言彬)国务院今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际消除贫困年纪念大会。国务院副总理姜春云在讲话中强调,中国政府和人民赞同和支持联合国关于采取行动、消除贫困的全球性倡议。联合国秘书长加利向纪念大会发来致辞。
姜春云在讲话中指出,贫困问题是全球关注的一个焦点,消除贫困是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贫困问题直接威胁到全球的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中国政府认为,生存权是人类最基本的权利,不尽快消除贫困,彻底解决生存权、发展权的问题,世界就不得安宁,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健康发展。消除贫困,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中国政府的一贯方针,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几十年的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旧中国积贫积弱的面貌已经根本改观。中国12亿多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贫困人口已经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5亿,减少到去年的6500万。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
姜春云说,为了尽快消除贫困现象,中国政府在1994年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即用7年左右的时间,到2000年,基本解决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且制定了具体的政策措施。这项计划实施以来,进展比较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前不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多次专门研究扶贫工作,日前又召开了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要加大扶贫力度,加快脱贫步伐,对如期实现扶贫攻坚计划作出了新的部署。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动员起来,行动起来,为在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而奋发努力。
姜春云提出,要进一步动员和激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积极参加改变贫困面貌的扶贫开发攻坚战。各级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真抓实干。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继续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精神,献爱心,送温暖,做贡献,办实事,支持贫困地区的开发建设。在经济工作的布局和指导上,要采取重大措施支持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要进一步发展我国与国际社会在扶贫开发领域里的交流与合作。
姜春云在会上代表中国政府向所有帮助中国贫困地区发展的国家、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个人表示真诚的感谢,并希望这种合作与交流能够不断发展,使之在中国消除贫困的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代表贺尔康先生在会上宣读了加利秘书长给大会的致辞。
加利在致辞中说,这次大会再次体现了中国对联合国宪章目标和理想的持久承诺。他对中国政府和人民主办这个有益的活动表示谢意。
加利指出,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榜样。中国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提出要在2000年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并已制定了综合性消除贫困计划的国家之一。这与世界各国领导人在哥本哈根世界社会与发展首脑会议上所做出的决定是一致的。中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粮食计划署、联合国儿童基金、国际农业发展基金、联合国粮农组织和联合国其他机构,将继续支持中国政府的努力,以在第九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功地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
纪念大会由国务委员陈俊生主持。温家宝、布赫、罗干、杨汝岱等领导同志出席了大会。出席大会的还有:参加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代表和参加武陵山区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代表;联合国和部分国际组织驻华机构的代表,部分国家的驻华使节,以及部分国家和地区驻华新闻机构的记者。


第2版(要闻)
专栏:

煤矿工业扩大对外开放
本报讯记者刘燮阳报道:“今后,中国煤炭工业将实施更加开放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利用外资,开发大型矿井和露天矿,建设坑口电厂、输煤管道、开发煤层气和多种经营项目。”这是煤炭部副部长张宝明日前在厦门召开的一次福建投资贸谈会上向记者透露的。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年产量已达到12.9亿吨。到2000年,全国煤炭产量要达到14亿吨。“九五”期间,国有重点煤矿开工规模争取达到1.75亿吨,国有地方煤矿开工规模5000万吨,建成100个高产高效矿井。为实现上述目标,煤炭工业部坚持对外开放,利用外资对现有煤矿进行技术改造,利用外资开发煤层气,建设输煤管道,发展洁净煤技术,利用外资建设煤矿及相配套的电厂等项目,要引进国外技术促进技术难题的攻关,发展煤炭贸易,扩大出口,广泛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
这次投资贸谈会上,共签订引进外资项目意向书、协议合同23个,利用外资53.48亿美元。


第2版(要闻)
专栏:

重点建设工程进展顺利
为完成“九五”计划开了个好头
本报北京9月26日讯新华社记者焦然、本报记者费伟伟报道:记者从国家计委新闻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以来,在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投资建设领域在保持投资总规模适度增长的前提下,国家加大了投资结构的调整力度,实行了“保重点、保投产、保收尾”的原则。目前,重点建设进展顺利,投资完成和资金到位情况好于往年。到9月末,一批基建大中型项目建成投产,为“九五”计划的顺利实施开了个好头。
铁路建设成就显著,经过铁路战线广大职工的顽强拼搏,连接我国南北的铁路大通道京九铁路提前于今年9月1日正式开通运营。我国西煤东运的第二条铁路大通道首期工程神朔铁路在今年7月开通运营;对发展广西、云南、贵州经济有重要作用的南昆铁路,现已进入全线铺轨阶段,预计将于1997年建成通车。
交通、民航、邮电通信建设速度加快。对加快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沿江经济带开发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上海至南京高速公路已正式通车;全长144公里的太旧(太原至旧关)高速公路,在今年6月胜利通车,为山西东连北京、直达渤海开辟了一条快速通道。此外,杭甬(杭州至宁波)高速公路、开封至洛阳高速公路、南昌至九江一级公路也将在年内建成通车。民航机场建设今年安排投资70多亿元,是近几年投资最多的一年。广西桂林两江机场,为三峡建设配套服务的宜昌机场已全部建成,即将正式通航。民航建设“重中之重”的首都机场扩建工程,航站楼基础已经完成,东跑道改造工程在短短三个月内铺筑了国内第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改性沥青跑道,其他单项工程正在按计划施工。
以光缆干线建设为重点的邮电通讯建设,今年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好势头。全长3358公里的北京—九江—广州光缆干线已全部敷缆完毕,现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年底前将正式开通。
能源建设再创新绩。今年国家计划安排电力大中型投产项目40个,到9月中旬,全国已有32台大中型发电机组移交生产,新增发电装机容量668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多投产200多万千瓦。到9月末,累计新增原油生产能力450多万吨。
农林水利建设力度加大。今年国家对农林水利建设加大了投资力度,比去年增加近50亿元。继续加强重大商品粮基地、农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项目、种子工程、中国农业大学“211工程”等直接关系到农业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的建设。


第2版(要闻)
专栏:国庆特稿

“连锁”连出万家乐
本报记者潘岗
如今,住在大城市的居民,一日三餐,恐怕少有不和连锁店打交道的。
自从国务院提出要积极发展连锁商业,短短两年间,各种连锁超市便以其“价格低、质量优、品种多、服务全”的优势,赢得了消费者,获得了快速发展。来自国内贸易部连锁经营办公室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已发展连锁公司650家,店铺9000余个。发展最快的是京、津、沪、粤等地。其中,北京到今年6月底,已发展连锁公司33家,超市76家,便民连锁店559家,仓储式商场30家;上海目前有连锁门店逾千家。
商家办“连锁”:一家更比一家火
消费者对连锁超市的青睐,加上各级政府的扶持政策,使连锁店普遍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北京市对8区16家连锁企业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单一店铺改造后,商品品种增加一倍,销售额增加几倍到十几倍。
上海的1000多个连锁门店,今年1—8月实现销售17.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倍。创下全国超市行业“三个第一”(销售第一,规模第一,利润第一)的上海华联超市公司,更是开业4年,销售额一年翻一番:1993年0.7亿元,1994年1.96亿元,去年4.5亿元,今年前8个月,已完成销售额4.3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6倍。
长期被“亏损”压得喘不过气的粮油零售店,“连锁”使它们普遍扭亏为盈。据国家粮食储备局有关人士介绍,目前经营好的粮店一天营业额五六千元,有的数万元,比“连锁”前提高几倍十几倍。职工收入也由每月二三百元,提高到七八百元。到目前,全国的粮油便民连锁店已超过3300家,35个大中城市基本没有空白点。
令人欣喜的是,在一些地方,连锁经营原理已被运用到建立国有蔬菜销售网络方面。在南昌,国有菜店通过连锁经营,形成了个体菜贩无法攀比的优势,目前,20多个国有蔬菜连锁店日销售蔬菜数万公斤,不仅增加了调控市场应占有的经营比重,企业也获得了较好的规模效益。
政府看“连锁”:一石三鸟作用大
连锁经营的发展,还收到了“一石三鸟”的功效。连锁经营不仅促进了电子工业、冷冻设备制造业、包装装潢业等相关产业的开发和发展,还为社会创造了就业机会。
据介绍,上海目前适合开架销售的标准化小包装食品及冷冻食品已达1万余种;生产商品货架的厂家,也由以前的几家发展到目前的二三十家。其中,上海豪申货架厂连续两年实现产值翻两番。北京四通公司去年商用电脑和收款机的销售量达5000多台,比上年增长50%。
吸纳就业的作用更是不可低估。大连市粮食系统的53家连锁店安排了近300名待业职工;而上海华联超市,一家就从纺织系统吸纳了上百名下岗女工。来自内贸部的一项统计,目前一些连锁企业吸纳下岗职工已占本企业职工50%左右。
开拓农村市场是时下商家关注的话题,而连锁经营被公认是“成功的尝试”。我国首家连锁企业——东莞美佳连锁超市公司,在已开设的40个店铺中,地处农村的就有31个,去年在农村市场的销售额逾亿元,占总销售额的80%。外资进“连锁”:有效竞争靠规模
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诱人前景,已引起中外资本的浓厚兴趣。
据传媒报道,今年初将总部由香港迁往上海的日本八佰伴国际集团,已在苏州、无锡等地投资2亿多美元,建起了21家连锁店。八佰伴的目标是在中国境内建立1000家连锁超市店。
3月,广州南方大厦企业集团与香港粤海投资有限公司、广南公司合资成立了“广南大超级市场有限公司”,计划3年内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开设连锁店100家。8月,实力雄厚的上海宝钢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斥巨资买断了著名商业连锁公司——加拿大优格·福鲁兹公司在上海、北京等12个地区的特许经营权。进入9月,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与日本零售企业巨头之一的伊藤洋华堂等草签合同,决定共同出资组建华糖洋华堂商业有限责任公司,开了经国务院批准的首家中外合资连锁试点项目的先河。
外国品牌和外资的进入,必将大大加快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但业内人士指出,连锁业竞争主要靠规模效益,与外商相比,我国现在是粮食、副食、百货、蔬菜等部门各开各的店,每个区、县、市都编织自己的连锁网络,这种各自为战的“连锁”,无法与国际连锁组织进行有效竞争。
打破现有的行业、地区划分体制,在坚持规范化的前提下,加强联合,实行统一配送,降低成本,已成为连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附图片)
(压题照片为本报记者蒋铎摄)


第2版(要闻)
专栏:

TCL兼并蛇口陆氏集团
本报讯广东惠州TCL电子集团最近兼并了香港蛇口陆氏集团公司。国有企业兼并港资企业,在国内还是首例。9月26日上午,新的深圳TCL王牌电子有限公司正式挂牌运营。
深圳TCL王牌电子有限公司是TCL电子集团依据和香港陆氏集团签订的协议,派出大批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对蛇口陆氏公司进行改组,重新登记注册的。该公司总注册资本1亿港元,年产彩电能力可达80万台以上。(王航)


第2版(要闻)
专栏:

张皓若提出经济结构调整重点
盘活国有存量资产
本报讯 记者朱剑红报道: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张皓若日前强调,城市综合改革试点要紧紧围绕经济结构调整展开,调整的重点是盘活存量资产,推动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
张皓若说,前一阶段试点城市和其他城市在存量资产流动和重组方面创造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下一阶段要充分吸收或利用现有的好经验,把存量资产流动与重组的改革落到实处。他总结这些经验是:存量资产流动与重组要紧扣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规划进行;紧密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利用级差地租收益,对市区内老企业进行搬迁改造或转产改造,建立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企业;引进外地、外国的资金改造国有老企业;存量调整与增量调整相结合,以存量换增量;鼓励和促进国有企业以及各种经济成分企业的兼并、联合,在国有经济内部,鼓励跨地区、跨部门无偿划转;通过国家授权,构建国有资本营运主体;采取有力措施,实现资产重组与企业富余人员重组的有机协调;建立产权转让的中介机构和信息网络,提供产权转让的咨询、服务和必要的交易场所,为资产的流动创造市场条件。


第2版(要闻)
专栏:社论

打好扶贫攻坚战
在我国扶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的关键时刻,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发表重要讲话,向全党、全国再次发出了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总动员,进一步明确了今后扶贫工作的方针和要求,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消除贫困年”。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正在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将以明确的态度、坚定的信心和有效的措施,支持联合国关于消除贫困的全球性倡议,对消除贫困承担自己的责任,作出应有的贡献。
贫困问题是个举世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进步面临的严峻挑战。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急剧增加的同时,贫困问题不但没有相对缓和,反而日趋恶化,贫困国家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越来越多。在最近5年里,全世界最贫困人口从10亿增加到13亿,目前还在以每年2500万人的速度增加。在发展中国家里,现在有近1/3的人处于赤贫之中,每年有1000万以上的人口死于饥饿或营养不良。在人类行将跨入21世纪的时候,世界1/5的人口仍在贫困的险恶环境中挣扎。消除贫困,济世救民,是国际社会的一项迫切任务。
同世界贫困现象日趋严重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改革开放的中国消除贫困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改革开放18年来,是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也是贫困人口减少最快的历史时期。我国不仅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提高了综合国力,改善了人民生活,而且大幅度、大面积地缓解了长期贫困的现象,减少了近3/4的贫困人口,中国贫困人口占世界贫困人口的比例,已经由70年代末的1/4减少到现在的1/20。这是一个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
消除贫困,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既定的战略目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也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开展消除贫困斗争的一个宣言。在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同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为了尽快消除贫困,我国政府在1994年制定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明确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这是我国到本世纪末基本消灭贫困的纲领性计划。实施这个计划,是关系到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全民族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具有深远的意义。关于消除贫困的意义,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到本世纪末,我们解决了8000万人的温饱问题,占世界人口1/4的中国人民的生存权这个最大最基本的人权问题,从此就彻底解决了。这不仅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是一件大事,而且在人类发展史上也是一个壮举。”
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已近3年了,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尽管我国贫困人口的数量越来越少,解决的难度却越来越大,任务还非常艰巨。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已经进入最终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攻坚阶段。在这个阶段,希望大,困难也大。希望大,是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措施有力,改革开放提供了机遇,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地区的群众对消除贫困具有强烈的愿望和积极的态度。困难大,是说现在面对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更差,有的地区甚至缺乏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且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深山、荒漠、高寒等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解决这部分地区和群众的贫困问题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没有几年了,时间紧,任务重,这是必须正视的现实。
希望大是鼓舞,困难大是压力和激励。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我们的决心坚定不移。对于这个目标,不是要不要、能不能实现的问题,而是如何实现的问题。脱贫致富,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是解决温饱问题刻不容缓,迫在眉睫。千头万绪,温饱第一。在贫困地区,讲政治,首先要讲关心群众疾苦;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首先要以解决温饱问题为中心。
为了胜利实现这一目标,各级党委和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党委和政府,要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我们要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特别要深刻领会关于增强群众观点、关心群众疾苦的精神,对贫困地区的群众,要有真心,要动真情,真抓实干,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尽快改变贫困状况。发达地区要尽力为贫困地区脱贫多作一些贡献,这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大局。贫困地区要有志气,有干劲,有办法,加快自己的发展。发展,要靠中央的好政策,靠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但最重要的要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像江泽民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要有一股子干劲,领导班子苦干,干部队伍苦干,广大群众苦干,一年接着一年干,一届接着一届干,干出一个新天地”。“宁肯苦干,不愿苦熬”的口号,体现了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不甘贫困,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精神面貌。
我们国家消除贫困的成功实践表明,只有社会主义才有可能在促进经济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按照人类发展的需要,公平、合理、有效地分配使用社会财富。社会主义制度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消除贫困的政治优势。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获得了政治上的解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国人民也一定能够通过艰苦奋斗,顽强拼搏,最终消除贫困,实现全民族的共同富裕,为在全世界范围内消除贫困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让我们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引下,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下决心打好扶贫攻坚战!


返回顶部